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业防灾减灾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业防灾减灾措施范文1
为充分发挥专家支撑作用,进一步拓宽农情信息渠道和强化科学防灾减灾,农业部日前成立“农业部重点市县农情咨询组”和“农业部防灾减灾专家指导组”。重点市县农情咨询组由部分粮食产量超过100亿斤的大市和产量超过20亿斤的大县农业部门分管种植业的局长(主任)组成,主要职责是及时反映各地种植业生产和农村实际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谋咨询服务。防灾减灾专家指导组由部分农业气象、农业防灾减灾、主要粮食作物和粮食主产区农业技术推广专家组成,主要开展与农业防灾减灾和农业生产形势研判有关的指导服务、信息咨询、技术支撑等工作。
粮食生产重点市县农业局长(主任)长期工作在农业生产一线,情况熟、数据清,离农民最近,与农民联系最多,听到农民的呼声最早,了解农民所思所想、所期所盼最深刻,感受农时季节和农事活动最直接,对灾情的影响最了解,对粮食生产形势的判断最准确。重点市县农情咨询组的成立,可以发挥粮食大县、大市农业局长(主任)“智囊团”作用,及时收集第一手的资料,及时反映农业生产动态,为指导粮食和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近年来,农业部门立足抗灾夺丰收,转变观念,创新思路,完善机制,充分发挥抗灾救灾主力军作用,有效减轻农业灾害损失,为粮食“七连增”做出了积极贡献。但与此同时,农业防灾减灾长效机制尚未建立,工作基础依然薄弱,人员队伍有待加强,手段措施还不完备。成立农业防灾减灾专家指导组,有利于发挥专家技术指导作用,创新农业防灾减灾工作机制,拓宽农业防灾减灾工作思路,准确地把握农业防灾减灾工作规律,提升农业防灾减灾科学决策水平。
重点市县农情咨询组和防灾减灾专家组成立后,将抓紧建立和完善工作机制,尽快投入咨询服务工作。农业部要求,专家要进一步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主动性,充分发挥科学参谋、正确指导、引导舆论的作用,以求真务实的精神,科学严谨的作风,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履行职责,为促进农业和粮食生产稳定发展贡献力量。
中国农业信息网2011-09-13
农业防灾减灾措施范文2
1、农业气象灾害保险的概念
农业气象灾害保险,简单来说就是指农业生产者在从事养殖业、种植业、林业以及畜牧业等生产过程中,为其因遭受气象灾害而带来损失所提供的保险。农业气象灾害保险既可以根据不同的农业种类进行划分,同时也可以根据不同的气象灾害来进行界定。除此之外,农业气象灾害保险按照责任划分可分为以下几种,即综合责任保险、一切险以及基本责任保险等。
2、实行农业气象灾害保险的重要性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很多农民会因为遭受气象灾害而颗粒无收,从而影响到农民当年的经济收入。为了保证农民的稳定收入,国家推出了农业气象灾害保险,并在推广应用过程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一旦遇到气象灾害,不管受灾程度如何,投保农民都能保证自身利益不受侵害,与此同时,农业气象灾害保险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农民尽快恢复生产,让农民不会因遭受气象灾害而影响到下一年的农业生产。由此可见,实行并推广农业气象灾害保险对于我国农业发展而言,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二、农业气象灾害的类型――以宁夏为例
宁夏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属中温带半干旱气候,这里的地形复杂多样,有山地、平原、高原以及盆地等,也正是由于这里特殊的地理环境以及气候条件,使得宁夏当地农民极其容易受到气象灾害及其次生灾害的威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气象灾害有以下几种:干旱、暴雨洪涝、大风沙尘、冰雹以及雷暴等,这些气象灾害不仅危害大,而且由它导致的洪涝、地质灾害等也时有发生,给当地农民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因此,当地政府以及农业部门要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来提高宁夏地区的农业防灾减灾能力,从而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
三、构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的措施
1、建立健全气象防灾减灾指挥系统
构建一个完善的气象防灾减灾指挥系统,是构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的重要举措。第一,建立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平台,并坚持政府组织、整体规划、科技支撑以及注重实效的建设理念,从而进一步完善宁夏地区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机制,为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体系的规范化以及公正化奠定基础;第二,制定完善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并建立多途径气象灾害应急处理机制。应急预案的制定要综合考虑宁夏当地经常会遭受的气象灾害,并对应急预案实施动态化管理,根据实际情况对预案中的内容进行修正以及更新。应急处置机制的建立落实需要各级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组织力量的通力协作,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协作联动以及信息共享,从而提高宁夏当地应对气象灾害的能力;第三,要借助法律武器来对宁夏当地的气候资源开发利用、雷电灾害防护以及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等进行有效管理,保证防灾减灾过程的规范性以及法制性,从而为之后的农业防灾减灾能力构建提供保障。
2、加强对气象灾害的监测
目前,随着科技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监测系统、监测站以及天气雷达等技术的运用推广,不仅进一步提升了宁夏当地的气象灾害综合监测水平,同时还实现了对重点区域气象灾害的实时监测,且整个过程的准确性以及分辨率等都获得了较大提高。其中,当地政府可以在偏远山区、沿黄经济带以及气象站点稀少的区域,建设区域气象观测站;与此同时,重要水利工程、工矿区以及大型化工园区等区域也要加强气象灾害监测设施的建设;另外,根据不同需求以及不同对象,还要加大对旱情监测以及山洪、地质灾害、城市积涝等次生灾害的监测网络建设;等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的为农业防灾减灾打下基础。
3、建立高分辨数值天气预报系统
建立高分辨数值天气预报系统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进一步提高宁夏当地的气象灾害预测预警能力。在这一系统中,不仅要实现对城市、农村、水库以及河流等重点区域的气象灾害预警预报,同时还要提高该预警预报的精准度,对现有的农业干旱、霜冻、阴雨天气以及干热风等农业气象灾害指标进行及时更新以及调整,从而提高宁夏当地的气象灾害预测预警能力以及水平。
4、建立健全气象灾害影响风险评估机制
宁夏各级政府以及有关部门要开展气象灾害普查、风险评估以及隐患排查等工作,对气象灾害给农业生产造成的严重影响有一个准确评估以及掌握,以此来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处理方案,从而为宁夏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生态建设等方面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而建立风险评估机制,还可以通过对气候变化规律的分析研究,来对极端气象灾害进行预测预警,将损失降到最低。
此外,为减少宁夏当地农业的损失,除了要推行农业气象灾害保险之外,当地政府也要加大对农业防灾减灾能力构建的投入力度,加强信息网络系统工程、城市防洪防涝工程、人工影响天气工程以及雷电灾害防御工程等防灾减灾工程的建设,为有效防范气象灾害提供先决条件。
农业防灾减灾措施范文3
关键词:气象防灾减灾;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气象灾害属于自然原生灾害的范畴,其发生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再加上全球气候变暖等多个方面的影响,对社会和国家经济发展带来的损害大幅增加,也让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受到直接影响,可以说这是一项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因此,必须从根本上提高对气象防灾减灾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并从地区实际出发来积极构建完善的防灾减灾管理体系,提升灾害防御能力。本文将重点就气象防灾减灾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手段进行探讨。
一、科学开发利用气候资源
气象灾害对于农业的影响力较大,为了最大化的减少气象灾害对于农业的损失和不良影响,就需要加强对气候资源的利用以及开发工作。对气候资源的科学开发与运用是气象灾害应急管理工作的一项重点内容,在管理体系构建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具体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对地区的农业生产结构调整需求进行全面分析,并根据实际需要来精细化的实施农业气候区以及气象灾害风险区的划分工作,在做好区域划分和有效布局之后可以积极构建与之相适应的农业气象观测网络,更加细致全面的对农业气象进行监测和预测,完善技术支持系统,为农业生产的全过程提供一体化的服务,构建具有地区特色的气象服务系统。第二,健全公共气象服务系统,有效挖掘农业气候潜能,提升对气候资源的优化利用,构建先进科学的农业气象防灾减灾管理体系,最大化的减少气象灾害对于农业生产的影响,确保新疆地区农业经济的长远发展。在这一体系建立之后,可以形成对农业气象灾害的有效预警,同时也能够做到及时的跟踪和监督,便于及时采取应急和管理措施。第三,加强气象灾害调查工作,积极构建灾害评估系统,为相关防灾减灾管理工作的实施提供依据,提升气候资源的开发应用水平。
二、積极强化部门联动工作
气象防灾减灾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和推进工作不能单纯的依靠某一部门,而是需要将多个部门进行紧密联合,形成完善的多部门联动机制,共同为气象灾害的预防以及处理工作提供支持。第一,加强部门之间的联合和沟通,做好气象预警信息的以及传播,构建完善的灾害预警系统,提升灾害预报和监测水平,从而最大化的减少损失。灾害预报人员要注重运用科学有效的技术手段以及完善的资料支持来提高灾害预报的准确度,并对灾害的具体情况进行明确的说明。相关部门要严格依照规定和要求来做好信息传播和传达工作,并依照方案和相关预案准备来积极应对灾害。第二,政府要加强对气象防灾减灾应急管理工作的组织力度,从而有效减少气象灾害损失,提高社会以及国家的稳定程度。在处理重大的气象灾害工作时,政府必须要做到统筹协调以及合理布局,完善灾害预警和应急处理机制。相关部门必须要做好方案执行工作,并在政府的组织和协调之下来形成一个协调统一和高校实施的联动体制,在实际工作当中能够做到信息和资源的共享,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使得气象灾害的管理系统更加完善健全。第三,根据气象防灾减灾应急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构建应急处理机构,并且配备专门的工作人员,专门性的对气象灾害工作实施管理,提升工作效率。
三、创新气象灾害管理策略
气象灾害是影响新疆地区经济以及区域稳定的关键性因素,这就需要新疆地区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对气象防灾减灾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树立良好的灾害防范和管理意识,并将其贯彻到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当中,不断创新气象灾害管理策略和手段,最大化的发挥应急管理系统的作用。第一,要全面推进管理体系构建,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完善气象灾害预警和信息系统,以便能够将一首的灾害信息传达到地区的各个角落。同时也要不断完善气象信息服务站,加详细向灾害的宣传,能够将一首的气象信息进行有效传播,并运用技术创新的方法来完善整个地区的气象灾害管理和服务系统。第二,建立和健全与新疆地区气象灾害管理工作相适应和相协调的法律法规,形成一套完善的政策法规体系,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制度支持。在相关法律法规的支持和保障之下,政府各个部门以及社会群众参与程度会大大提升,并建立起较为坚固的气象灾害防御和管理机制,有效落实各方责任,有效落实各方责任。也使得整个社会都能够树立良好的防灾减灾观念,进而能够在管理体系建设当中贡献力量,最大化的减少损失,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第三,完成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认证的相关任务安排,让每一位人民群众都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气象灾害的相关情况,以便能够及时展开自救。
四、提升灾害管理人员素质
新疆地区的气象灾害较为复杂,同时也存在多种灾害病发的情况,这加大了气象防灾减灾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难度,增加了损失,同时也为灾害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高要求和高标准。当前,新疆地区的气象灾害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升,而且在人员数量较为缺乏,这使得人员的安排以及相关防灾减灾工作的伙食受到严重影响。再加上当今世界知识和技术的更新速率逐步提升,气象行业对于专业和科技的要求较高,这也使得提升灾害管理人员素质的诉求更加迫切。因此,要加强对气象灾害管理人员素质的教育和培训工作,一方面是要加强专业技能培训,使得工作人员能够掌握先进的气象管理技术和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的灾害管理工作当中,满足为以及灾害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另一方面,必须要提升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使得他们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做到认真负责,为工作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负责。除此以外,可以激励相关的业务人员例行外出交流和学习活动,学习先进的灾害管理和预防技术以及经验,以便能够有效把握灾害规律,有效做到趋利避害。
气象防灾减灾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是有效应对气象灾害,最大化的减少灾害损失的一种有力手段,对此必须将其作为新疆地区气象灾害管理工作的重点,并根据地区的实际情况来做好相关的部署,创新管理策略,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具体而言,在气象防灾减灾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环节,要注重科学开发利用气候资源,有效强化部门联动工作,创新气象灾害管理策略,提升灾害管理人员素质,保障管理体系的可持续性运行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健.黑龙江省气象灾害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研究[J].黑龙江大学,2013,(10):526-527.
农业防灾减灾措施范文4
关键词气象信息电子显示屏;必要性;有利因素;发展主体
建设农村气象预警信息电子显示屏,是依托气象部门的气象预测预报、灾害预警服务平台,在广大乡镇农村直至自然村及公共场所安装气象电子显示屏,依靠GPS通信技术或卫星技术,将气象预测预报、灾害预警传递到社会各个领域、各个层面[1-2]。同时,该平台还可以向社会公众涉农政策、法规、农业科技、动植物疫病科普宣传、科学种田等综合信息,是直接传递到广大农村、服务“三农”的公共气象服务系统,具有传播便捷、覆盖面广泛、功能完备等特点。建设农村气象综合信息电子显示屏服务平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强农村防灾减灾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是政府向社会提供公益、解决农村综合信息传递问题的重要途径。
1建立气象信息电子显示屏服务平台的必要性
(1)农村气象预警信息电子显示屏的所有信息既可直接显示,又可预留语音播报功能,具有传播便捷、覆盖广泛、功能完备等特点,是政府向社会提供公益、解决农村综合信息传递的重要途径。系统建成后,能有效整合气象部门和相关部门现有的资源,形成一个集约化的预警信息系统,将大大增强政府公共服务及全社会的防灾减灾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提高防灾减灾水平,对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根据当地农业生产过程中各种主要农事环节以及相关技术措施对天气条件的需要,制作针对作物所需的有利和不利气象条件的服务,通过电子显示屏分类发送给不同需要的服务对象,以便为当地农业生产充分利用有利的天气条件提供便利,使气象和农业紧密结合起来。
(3)与传统信息传输手段相比,农村气象综合信息电子显示屏不仅投资小、见效快、效益高,而且信息传递速度快,是最简单、最直观、最实用的了解外部信息的方法。
2农村气象综合信息电子显示屏服务平台建设的有利因素
2.1气象信息的准确性、专业性和针对性
气象信息的准确性、专业性和针对性决定了电子显示屏内容的质量。随着气象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系统、中尺度自动、气象卫星等高科技手段,使得天气预报越来越准确[3]。可针对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如种植业、水产养殖业等各种作物(动物)品种的生长、产量形成等与天气条件的关系,开展有特色的农产品气象保障服务。
2.2传输气象信息的及时性和覆盖面
目前气象信息主要渠道有:电视、广播、报纸、12121、手机短信等,但及时性还不能得到很好解决。农村气象综合信息电子显示屏服务平台的建设,弥补了上述渠道的不足,随着各地方政府村村通电子显示屏报务平台的开通,农业气象信息及灾害天气预警信息将及时覆盖到任何地方,从而拓宽农业信息的渠道。
3发展农村综合信息电子显示屏服务平台的主体
3.1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气象主办
农村综合信息电子显示屏服务平台的建设,是气象防灾减灾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建设之一,是气象部门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全面提升公共气象服务能力,解决气象信息传递“最后一千米”瓶颈问题的重要举措。建立健全“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气象主办”的气象防灾减灾体系,组织做好区域气象灾害分布及影响特征,为政府科学指挥防灾减灾提供支撑。该服务平台还可推进农业、渔业等信息服务技术的发展,增强政府公共服务及社会的防灾减灾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提高防灾减灾水平[4]。
3.2建立农业气象点对点信息服务系统
乡镇气象电子显示屏的安装,将全天循环显示该区域2~3 d以内的气象预报及气象信息,在突发气象灾害来临前,迅速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及时告知应对措施,以做好农业生产和灾害防范工作。并针对不同区域、不同地点所需的气象信息,制作相应的特色服务,实行点对点服务。
4拓展农村气象综合信息电子显示屏服务平台的思考
为切实做好服务“三农”工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气象部门可通过气象信息电子显示屏将气象等各类信息及时传递到农村。拓展农村气象信息电子显示屏服务平台,增加或多设置一些信息内容,如国家法律法规宣传、农产品价格以及一些科普知识等,最大限度地发挥电子显示屏的作用,这就需要整合各部门的资源,以政府为主导,多部门联动,社会广为参与,增加电子显示屏的覆盖面,真正做到使广大群众受惠于公共气象服务。
5参考文献
[1] 温亚丽,马玉玲,张静.发展湛江农用气象信息的对策和思考[J].气象研究与应用,2009(A02):234-235.
[2] 吴明柱.无线电子显示在气象信息中心的应用[J].山西电子技术,2009(6):88-90.
农业防灾减灾措施范文5
关键词:农业气象;灾害特征;防灾减灾
对于农业生产而言,极容易受到气象灾害的威胁,从而导致农作物产量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必须要对农业生产现状进行了解,对气象灾害的特征进行具体分析,并且通过一系列的防灾减灾对策,促使我国的农业生产能够顺利开展,进而使我国每年的农作物产量可以得到保证。
1农业气象灾害现状
1.1对减灾防灾工作缺乏重视
所谓的防灾减灾,实际上就是采取多种对策或措施,来对气象灾害产生之前展开管控的过程,与救灾工作相比,我国当前对于防灾减灾工作来讲,其投入的力度不足。对于农业的气象灾害而言,不确定性是其最为明显的特征,气象灾害的出现不限时间、不限空间也不限地域。因此,在对其展开预测期间,极容易造成失误的现象出现。由于在开展防灾减灾期间会面临诸多的不确定性,而如果相关部门对此缺乏认识,没有认识到防灾减灾的重要性,从而导致农业气象灾害的防灾减灾工作得不到顺利的开展。
1.2对于农民是否精准获取相关信息无法得到保障
如果气象灾害信息被农民接收到之后,则需要利用多种对策来对气象灾害展开防御,从而避免农业气象灾害给农作物带来较大的威胁,虽然农业气象灾害信息的收集与传递看上去较为简便,但是,其属于比较繁杂的系统工程。当前,在开展气象服务期间,经常会面临气象灾害信息传送不及时、不完善的情况,从而对气象灾害的预防与防御造成极大的影响。
1.3建设公共服务与基础设施的力度不足
针对于气象灾害的防灾减灾工作来讲,基础设施建设十分关键,属于不可缺少的重要存在,对于多种减灾设施来讲,其日常的维护工作必须要积极展开,对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必须要不停完善。然而,对于目前的现状来看,多数地区在气象灾害的预防设施建设方面比较缺乏,同时也没有展开定期维护的工作。例如:在雨季到来前夕,必须要将水利基础设施加以维护,从而将防洪性能提升,但是,由于缺乏资金,或是设施的维护队伍水平不高,都会导致基础设施无法得到有效养护,极容易造成安全事故或危害的发生,给农业生产带来一定的阻碍。
2农业气象灾害特征
2.1干旱
在农业生产期间,主要是因为降水量低,空气中水分含量不足,造成土壤缺水干裂而被称之为干旱气象灾害。此种干燥天气会导致农作物严重缺水,对农作物的生长速度造成极大的影响,同样也会对产量造成影响。在我国,出现干旱气象灾害的几率非常高,普遍性、区域性、季节性是其最为明显的特征[1]。特别是对于东北地区与西北地区而言,最容易受到干旱气象灾害的影响,其干旱发生频率非常高,长期干旱会导致河流干涸、人、畜、农作物缺水,从而对农民的经济收益造成巨大影响。
2.2洪涝
对于洪涝气象灾害而言,主要是因为连续降雨、暴雨,造成雨量集中,地面径流量大而造成的,会淹没大片土地、农田。对于洪涝气象灾害,会严重毁灭农作物的生长,从而导致农作物面临减产或是绝收的现象。另外,由于受到洪涝影响,也会将生态平衡打破。洪水的淹没会造成害虫的聚集、蚊蝇的滋生、动植物的腐败,从而导致农作物虫害发生。对于洪涝灾害而言,普遍性、区域性、破坏性、可防御性是其明显的特征。2.3台风台风气象灾害属于热带气旋的一个类别。在气象学中,热带气旋中心持续风俗在每秒32.7~41.4m,即12~13级,则被称之为台风[2]。台风的发生会给农业生产带来具有的危害,对植物幼嫩组织带来直接的冲击,其破坏力非常大。对于台风气象灾害而言,季节性、旋转型、毁灭性、不可抗性是其主要的特征。
2.4冰雹
所谓的冰雹灾害,实际上就是因为强对流天气,从而导致剧烈性气象灾害发生,同样也会带来大风、滑坡、泥石流等灾害,会极大的破坏农作物的生长,并且会摧毁农作物,从而造成农业生产面临极大的经济损害。而冰雹具有历时短、局域性、年际变化大等特征。
3农业气象灾害防治措施
3.1充分利用气候资源促进农业发展
3.1.1将农业生产实际状况作为依据展开气象服务工作。不同种类的农作物,其环境的需求也存在着差异与不同,在进行农业气象灾害服务工作期间,必须要将农业结构、农作物种类作为依据,从而展开气象灾害的服务工作,确保其能够更加具有针对性,带来良好的效果。在开展农业气象灾害服务期间,必须要将农作物的培育地区、生长规律等作为依据,从而向农民提供更加具有精确性的信息,例如:降雨信息、风象信息等,从而保障农民能够将气象灾害预防做好。同时,农业气象灾害服务服务还需要通过常规的农作物气象灾害服务转换为特色农业、设施农业,并且将农业生产状况作为依据,展开农作物产量预报等工作,促使农业气象灾害服务水平获得提高。
3.1.2将气象信息运用并展开农业生产工作。对于农业生产工作来讲,其无法与气象灾害服务分割。在开展农业生产工作期间,必须要加强对农村地区气候情况的观察,从而做好农事安排。将农村气候灾害的发展趋势作为依据,将气候变化图进行编制,并且将气象信息牢牢掌握,从而调节农业生产体系,促使农作物能够得到重新布局,不断引入全新的品种,从而防止农民在种植农作物时会发生盲目跟风、肆意农作的情况。
3.2将农业气象灾害预防机制完善
当前,我国在农业方面的发展十分迅速,而针对于农业气象服务的工作而言,具有极高的质量要求。对于气象工作人员来讲,其工作的重点必须要放置在农业气象灾害预报的真实性、准确性上,从而为农民带来更加精准的气象灾害信息。当前,对于农业气象灾害的服务工作人员来讲,普遍存在职业素养偏低的现象,对于气象灾害机制的设立存在不健全、不完善的现象,从而导致农村区域展开气象灾害服务工作时,无法将预测到的灾害结果准确率加以保证,也无法将防灾减灾的实际需要得以满足。所以,想要将农业气象灾害预防机制健全,通常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措施处理:首先,需要开展多种农业气象灾害预警形式,并且将农业气象灾害的分析、评估体系加以完善,从而对农村地区重大的农作物灾害发生条件做出预报或是预警,不断的扩展气象灾害服务范围及区域。其次,对于气象灾害的预报平台,依然需要进行改善与建设,对于农业气象灾害的预报平台来讲,主要由多个部门以及多个组织构成,并且由政府统一展开监管与协调,对每一项工作做出细致的划分,确保每一个部门都可以分工合作,并且将沟通体系设立完全,促使气象灾害的应急响应系统能够组成,共同展开农业气象灾害防灾减灾工作。
3.3及时农业气象信息
为了能够保证农民可以在第一时间收获气象灾害信息,必须要将农事安排做好,在全县范围内建设一个气象灾害专用报警网,并且与信息化技术相结合,进行农村气象信息工程的建设。一方面,需要依靠气象业务体系,从而建立一个专业气象灾害的信息平台,利用移动终端、互联网、电视等形式,为农民气象灾害预报预警,将覆盖率提高,促使多数农民能够第一时间了解气象灾害信息,并且做好相关的预防措施。另一方面,农民在开展农业生产期间遇到气象问题时,可以通过多种媒介形式及时的向气象部门传达,同时,气象部门依据农民的需求以及当时的气象,从而对气象服务做出调整,将气象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促使农业生产能够得到长远的发展。
农业防灾减灾措施范文6
关键词:农作物;气象因子;灾害
中图分类号:S42 文献标识码:A
万安县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8.5℃,年平均日照时数1713.0小时,平均年降水量1435.1mm。近年来,气候异常造成的气象灾害严重,影响工农业生产和经济社会发展。因此分析近年来万安县农业气象灾害的特征、出现规律和影响程度,对于最大程度上降低农业气象灾害对农业造成的损失,促进万安县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万安县农业气象灾害分析
1.1 资料
万安县农业资料来源于本近年的气象观测资料。
1.2 万安县农业气象灾害总体特征
万安县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为大风、暴雨洪涝、低温冷害、高温逼熟、干旱;冻害和冰雹出现次数较少,且呈下降趋势。大风在20世纪80年代后发生频繁,21世纪开始发生频率有所减小;暴雨洪涝发生频繁且呈上升趋势,1991年到现在就已经达82次;低温冷害发生较频繁且出现次数较稳;高温逼熟出现较频繁且呈上升趋势;干旱出现亦频繁,但次数呈下降趋势。大风、暴雨洪涝、低温冷害、高温逼熟、干旱出现频繁,可见这五种气象灾害是我县未来农业气象灾害防御的重点,其中暴雨洪涝和高温逼熟来看呈增长趋势;干旱、冻害来呈现下降趋势,干旱下降与兴修水利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冻害下降和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相吻合。冰雹作为短时极端恶劣天气事件发生规律性较弱。
1.3 万安县农业气象灾害出现规律和影响程度
1.3.1 大风
县境内近30年共出现大风138次,全年各月均可发生,以4、7、8月为多,年均次数4.6次;县境大风的出现主要有2种情况:一种是受上下一致的西南气流影响而形成的偏南大风,县城偏南大风发生原因是南端赣江狭谷所致;另一种是强对流天气(雷暴)造成的雷雨大风,持续时间较短,范围较小,但来势凶猛;它的出现对高作物破坏力很大。
1.3.2 暴雨洪涝
县境内近30年共出现暴雨洪涝110次,主要出现在4~10月,占全年总暴雨次数的95%,其中6月、8月次数最多,年均次数3.6次;县境暴雨洪涝的出现主要由静止锋、低涡、切变线、热带气旋4种天气系统影响而成,暴雨的出现常导致水利设施毁坏,水库堤坝倒塌,农田淹没、冲毁,给农作物带来毁灭性的灾难,严重危害着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1.3.3 低温冷害(春寒、小满寒、寒露风)
县境内近30年共出现低温冷害58次,农作物生长季节均会出现,年均次数1.9次;县境低温冷害的出现主要受北方冷空气南下影响而成,低温冷害的出现对农作物的播种、生长和成熟有着极为不利的影响,造成作物产量质量下降。春寒主要出现在3月中旬至4月上旬,严重影响早稻播种育秧,是造成早稻烂秧的主要原因;小满寒主要出现在5月中旬至6月上旬,影响早稻幼穗分化,致使影响产量;寒露风主要出现在9月下旬至10月中旬,主要影响晚稻抽穗、扬花及乳熟,致使晚稻空壳率增加而影响产量,严重时可造成颗粒无收。
1.3.4 高温逼熟
县境内近30年共出现高温逼熟50次,主要出现在6月中旬至7月中旬,年均次数1.7次;县境高温的出现主要受副热带高压的控制而成,高温的出现对早稻、玉米、西瓜等农作物的生长、成熟有着极为不利的影响;比如早稻,此时正值早稻灌溉成熟阶段,气温过高,相对湿度在50%以下,会使水稻叶面蒸腾加剧,水分失调,致使水稻籽粒不饱满,形成空壳和秕粒导致减产。
1.3.5 干旱
县境内近30年出现干旱25次,年均次数0.8次,干旱期为雨季结束后第1天到10月10日止,县境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明显减少,气温升高蒸发增大,水分供应需求矛盾突出,如灌溉条件不良,易造成干旱,对农作物产量和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常见为伏旱、秋旱和伏秋连旱,但在春冬两季也曾出现过干旱。
1.3.6冻害
县境内近30年共出现冻害23次,主要出现在12、1、2三个月,年均次数0.8次;县境冻害主要受北方强冷空气影响而成,冻害的出现对越冬作物如油菜、蔬菜、果树等产生较大危害。
1.3.7 冰雹
县境内近30年共出现冰雹11次,4、5月份发生最多,2、3月份次之,一般发生在春夏之交的午后至傍晚,年均次数为0.4次;县境冰雹的出现主要受强对流天气影响而成,主要路径有2条:第1条为西北至东南走向,第2条为从西向东走向。冰雹的出现给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严重的损失。
2 万安县农业气象灾害防御对策与建议
2.1 加强防灾减灾宣传,提高防灾减灾意识
各有关部门和电视、广播、网络、报纸等媒体,加大防灾减灾工作的宣传力度,以唤起社会各界和广大农民群众对防灾减灾工作的关注,充分认识做好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
2.2 加强防灾减灾工作的组织与领导
强化责任,各部门要建立完善党委总揽、政府主抓、涉灾部门协调、其他部门配合的防灾减灾工作责任机制;建立健全万安县农业气象灾害防灾减灾业务体系,将防灾减灾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建立和完善防灾减灾工作绩效评估制度。
2.3 加强灾后补救措施工作的筹化
充分调动农民投农业保险的积极性,当农业气象灾害发生后,政府应动员全社会力量投入到抗灾救灾中去,积极采取各种有效的补救措施,尽可能把灾后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参考文献
[1]黄国勤,钱海燕.江西省近年来的农业自然灾害及其防治对策[J].灾害学,20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