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审计对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财务审计对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财务审计对象

财务审计对象范文1

关键词:风险导向; 财务部门; 控制审计工作;

一、前言

内部控制审计工作是企业管理者为了保证企业内部控制必须重点研究的工作, 凭借构建风险模型管理者可以更好的进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工作, 不仅可以对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风险进行评估, 明确企业的经济框架, 还能通过对企业的经济风险的分析, 增强企业的经济实力, 完善企业的经济基础, 减少企业的内部压力, 实现更平稳的发展, 帮助企业准确抓住发展机遇, 提升现代企业在世界上的经济实力排名, 因此企业能够实现在风险分析下的内部控制审计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企业需要对风险有准确而深刻的认识, 帮助提高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的工作效率。

二、根据风险导向的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特点

由于风险导向是从企业的宏观角度上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审计工作进行调控和评估, 因此企业可以根据构建的风险评估结合企业财务报告中的错误风险进行整理和调查, 进而明确企业内部的财务审计目标。由此可见, 企业采取这样的方法可以帮助企业进行更全面的风险评估, 企业管理者能够更全面的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 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审计工作进行明确和细化, 加大对企业内部审计控制工作的管理监督力度。

企业管理者通过建立风险数据模型, 可以直观的看清企业财务的内部情况, 并且可以容易对企业财务审计报告中的各项数据进行审核和分析复查。分析性复核是企业在进行风险导向控制审计过程中尤其重要的一部分, 也是不可避免的一部分。虽然传统的审计工作也能对公司的财务审计报告中的各项数据进行审核分析, 但并不能与财务内部控制审计工作一起进行, 因此新型的财务审核工作对此进行了完善改革, 在根本上解决了这一困难, 这是企业紧跟时代步伐的体现, 是现代化企业的管理新模式。

风险导向下的财务内部控制审计工作能够系统的明确企业审计工作中的各项风险, 帮助企业管理者从结构上更好的分析企业可能面临的各项风险。企业管理者能够将各种风险因素全面的整合在一起, 从宏观角度上考虑风险问题, 使财务控制审计工作更具结构化。审计工作中具有针对性的各种测试程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通过不同外界因素和条件, 制定特有的程序, 体现了风险导向下的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的个性化风格。

三、风险导向下的财务内部控制审计工作存在问题

根据研究表明, 大部分企业在面对自身财务内部控制审计工作时, 并没有把风险管理作为审计工作需要控制审计的目标。虽然在面对政治多元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国际大环境时, 很多企业已经重点关注企业的内部财务审计工作对自身发展的影响, 但仍认为财务内部审计工作只是在财务报告表面上的查漏补缺, 没有在根本上认识到其重要程度。因此企业往往不能对财务内部审计工作做出科学的规划和管理, 也不能对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进行科学的总结和预估, 因此在遇到实际问题时不能提出针对性的有效解决方法, 这在很大程度上威胁着企业的发展壮大。

企业的风险控制审计工作需要企业管理者通过掌握企业整体的运行情况, 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对企业的各项可调控资源进行充分科学的利用和分配, 并且管理者需要根据这些制定合理的财务内部控制审计计划和目标。根据调查显示, 大部分企业不但没有将风险控制评估作为财务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的参考对象和重要内容, 并且一味的追求审计工作的范围和调查对象的数目, 没有在本质上认识到风险评估的重要地位, 因此制定了错误的审计工作目标和计划。造成这一后果的主要原因是财务审计工作人员没有树立正确的财务风险防范意识, 对风险导向的理解较薄弱, 因此不能很好的结合风险评估做出正确的审计工作计划。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 能够把握好财务内部控制审计工作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辅助公司发展壮大。而由于很多公司的高层领导者对其不够重视, 因此公司的财务审计部门会处在一个尴尬的位置, 所以审计部门不能将自己的作用全部发挥出来, 对公司的运营和发展的促进作用大打折扣。虽然国家已经出台很多政策帮助企业控制管理审计部门, 但很多企业并没有真正落实到生活中, 只注重表面工作, 不按照国家的要求进行管理, 因此审计工作经常会出现很多漏洞。

四、风险导向下的财政内务控制审计工作问题的对策

对当前很多企业来说, 加强自身在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力是存活和发展的重要前提。能够顺利进行风险导向下的财务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的前提是企业上下能深入贯彻风险导向对企业的控制审计工作理念, 企业管理者能够认识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风险, 加强企业的审计工作力度, 结合风险评估的数据和分析结果, 对审计工作做出正确的安排, 加强审计工作的效果。与此同时, 企业需要构建完善的风险控制管理系统, 营造一种在风险管理下的财务审计气氛, 强调企业中审计部门的重要导向地位。

完善企业的风险导向下的内务控制审计工作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够完成的, 企业不能急功近利, 需要随着企业的发展, 在不同发展阶段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 做到风险调控和企业的经济基础相联系。企业可以在加强企业审计人员的监督权利的同时, 健全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 对可能会出现的风险进行预防, 保证企业的经济损失最小化。同时企业需要对每个员工的责任进行分配, 完善企业的责任追查制度, 建立严格的企业管理制度, 保证员工的行为符合企业的管理, 对失责的员工根据制度进行一定的处罚, 防止出现逃避责任等事件的发生。

由于企业的财务审计部门往往不受企业高层员工重视, 所以审计工作不能有效的展开, 并且大部分企业的审计部门缺少独立性, 不能在企业的组织系统中脱离出来, 因此容易受到企业总体和隶属上下层的影响, 这些原因严重制约了审计部门的工作效率和完成结果。针对这一现状, 企业需要提高审计部门的工作地位, 将审计部门分离出来提高其独立性, 作为系统之外的监督部门存在, 对企业财务进行全面而系统的监督审计。企业甚至可以通过针对审计部门会出现的问题制定相关制度, 提高审计部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帮助企业进一步发展。

五、总结

综上所述, 企业为了自身发展壮大而进行的风险导向的财务内部控制审计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是企业在应对变幻莫测的外界经济大环境和飞速发展的时代的必经改革之路。通过分析现代企业中财务内部控制审计工作仍面临的问题, 我们可以发现企业管理者可通过提高审计部门的工作地位、建立合理的风险管理相关的系统和提高企业整体对于风险引导的控制审计工作的意识等方法提高企业财务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和影响力度。企业需要在自身发展情况的基础上根据风险原则, 综合评价建立企业财务内部审计控制审计工作的工作目标, 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动力。

参考文献

[1]黄驰云.风险导向审计在企业审计中的应用[J].经营管理者, 2017, (10) .

[2]田宇村, 吕欣, 蒋晔, 张洪珍.基于风险导向的互联网理财产品审计探讨[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 2017, (3) .

财务审计对象范文2

内部控制指的是由企业内部管理层、董事会包括全体员工所实施的保证经营的正常运行,保证企业资产的安全,保证财务流程的规范性等控制工作。从而让企业达到提升企业内部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保证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内部控制审计的主体就没有施行内部控制那样宽泛,一般是由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来施行,也可以借助第三方会计事务所来进行实施。其目的是对管理层、董事会等实施的内部控制进行审核,评价其具体实施效果,找出在内部控制中的一些漏洞和缺陷,并分析缺陷所产生的原因,从而在制度的改进上提供可操作性强的方案。在具体的审计中,内部控制审计会选择一个会计期间的截止日期作为评价的基准日,其不同与一些财务上的审计往往在一年期来进行审核。因此其在审计的时间区间上是具有针对性的,并且考核的范围相对完整。而且还考虑到了这一时期向未来进一步操作的延续性。同时企业内部审计部门不仅仅需要对财务流程进行严格考核而且还包括了在内部控制中涉及到财务报告相关的一切环节。在内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的工作包括了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辅助其正常运行,这一些列的措施都直接影响着财务报告的实效性。在内部控制审计制度的运行中,审计工作人员还要注重与财务报告非相关的内部控制领域,做好这一部分的风险防范工作同样有助于财务流程的规范性。

二、内部控制审计对财务报告质量的影响

(一)内部控制审计对财务报告质量的直接影响。

企业内部的会计信息是审计工作的关键,一旦审计工作委托给第三方来进行操作,会计信息就成了双方合作的核心环节,也成为了双方联系的纽带,能够有效的监督企业的财务执行情况。由于近些年企业内部财务时常出现问题也使得企业越来越清楚的意识到单纯的看重财务报告是不够的,必须要从制度上入手,从源头上建立起财务报告真实性机制,才能有效的保证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因此在具体的内部控制审计中,首先就要建立起财务报告真实性的监督机制,并将其作为市场监管范畴。另外,我国的资本市场虽然发展较快,但是较西方国家起步较晚,在高速发展中暴露出很多问题,市场机制不健全。这种不健全也体现在企业内部的资金运行中,企业内部的管理层层往往处于自己利益的考量对内部信息进行优化处理在披露给投资者,这就造成了投资者与企业管理者的信息不对等,相对来讲投资者就面临着更大的风险,而对企业的管理者来说,所面临的诉讼风险较小,并且代价低。因此很多企业的管理者在对投资者披露信息时都会进行加工,其财务信息并不具有可靠性,这也就践踏了投资者对公司运营情况的知情权。当企业这种加工过的财务信息越来越多的时候,市场难以测定出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效果,从而也难以对企业提出建设性意见。在这种前提下企业不得不选择一个可靠的机构来进行内部控制审计,以期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二)内部控制审计对财务报告质量的间接影响。

内部审计对财务报告信息质量的间接影响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内部审计部门的存在对财务报告质量的影响。作为审计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的重要力量。内部审计秉承了审计的客观独立性,以敏锐的"目光"关注着所属企业经济活动中的"一言一行",确保企业经济活动合法并真实的反映在财务报告之中,向企业和社会负责。所以说内部审计部门的存在对于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和经济战略实施都有推动性的作用。从法律的角度来讲,企业的负责人有义务将企业的财务信息真实、完整的披露出来,同时也要为财务信息的真实和完整性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但是企业的管理者不一定能够在财务信息管理上做到面面俱到,内部审计部门的存在能够帮助管理者扩大对财务收支和经营活动的监督范围和监督力度,及时发现并指出企业经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从源头上切断财务信息造假的行为,从而提高财务报告的质量。

(2)内部审计部门组织地位对财务报告质量的影响。内部审计的一个区别于企业其他职能部门的突出特征就是独立性,独立于各个职能部门才能保证审计的客观性。内部审计功能的发挥与其在企业中的组织地位有着直接的关系,假设内部审计与其他职能部门平级或者低于其他职能部门,必然会因为权威性的缺乏导致审计作用被削弱。换个角度来想,在一个班级中,班长、组长和普通同学,班长有足够的权威性,可以监督组长和普通同学,如果相反,是组长和组长间的互相监督或者是用普通同学来监督组长或班长,监督效果就会削弱很多。所以,企业希望强化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就要先对其进行合理的定位。在满足了相对独立的基础上,组织地位的保障同时也是独立性和审计效果的保障。没有权威性的审计部门提出的审计建议不会得到任何一个部门的重视,制约了审计作用的发挥,同时也会间接的对财务报告质量产生影响。所以一个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能够隶属于最高管理层,独立于财务和其他职能部门也是判断一个企业财务报告质量的重要标准。

(3)内部审计效率对财务报告质量的影响。内部审计能够帮助企业提供财务报告质量的前提是这个部门持续、有效的运行,两个条件缺一不可。内部审计的工作按照时间段来划分可以分为总结过去、分析现状和展望未来,所以持续是审计部门获取真实信息的一个必要条件。而有效意味着内部审计要在所有获取的信息中进行甄别和筛选,保证每一条录入财务报告的信息都是真实有效的。如同坚实的墙壁一般,严防死守,不留任何一条漏网之鱼。高效运作的内部审计,是对企业的考验,也是对内部审计部门工作人员和工作方法的考验。科学的审计方法、健全的考评体系是支撑审计工作全面开展的重要基础,审计人员的素质、胜任能力和工作绩效也是决定企业内部审计效果的重要因素。所以对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的考评是十分必要的。必须确保有一个健全、有效的内部管理与控制制度、确保审计人员处理各种问题正确、及时,并以绩效考核对审计人员的行为进行控制,以适当的奖罚作为提高审计运行效率的手段,也会对财务报告质量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的考评是十分必要的。必须确保有一个健全、有效的内部管理与控制制度、确保审计人员处理各种问题正确、及时,并以绩效考核对审计人员的行为进行控制,以适当的奖罚作为提高审计运行效率的手段,也会对财务报告质量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三、利用内部审计提高财务报告质量的建议

(一)提高对内部审计职能的重视度。

企业作为以盈利为目的的组织机构,其内部同样存在着若干个小的利益群体,甚至个人。或者可以理解为经济活动的任何一个参与者都有自己不同的需求和动机,而一份财务报告中承载了不同利益集团的期许。作为企业的负责人,股东希望财务报告反映的信息真实、可靠,可以作决策的有力依据。第三方监管单位希望通过企业财务报告披露出来的信息对企业做出真实而客观的评价;投资者希望通过财务报告了解企业的发展趋势和投资价值;偿债人需要通过财务报告获知企业的实力以判断其偿债能力。所以说以上各方绝对希望财务报告反映出来的信息是真实、完整的。但是不得不承认,会有一部分人会利用财务报告夸大业绩、虚张声势以达到自己获取高薪和集资的目的。比如职业经理人,在企业经营并不景气的情况下通过粉饰财务报告达到"偷天换日"的目的,然后拿着漂亮的财务报告去找董事和股东"领赏"。

由于起步晚,内部审计并没有被中国的企业给予足够的重视,特别是企业的高层领导对内部审计重要性认识的不足和对自我监督行为的抵触,导致我国企业中内部审计问题多多。很多企业的内部审计都是"面子工程"做给上级看、做给投资者看、做给社会看。有的企业对内部审计敬而远之是因为他们错误的将内部审计与国家审计画上了等号,潜意识中与内部审计形成了利益对立的关系,甚至"掩耳盗铃"的向内部审计隐瞒部分信息,导致审计工作无法有效的开展。这些问题的产生源于企业对内部审计认识的浅薄和偏差。所以说只有通过大力的灌输和引导,彻底改变企业领导干部意识中对内部审计的错误理解,并大力宣传内部审计的职能和作用,让他们切实的认识到内部审计在企业内控和财务监督中的重要性,进而自觉的建立内部审计部门,并积极参与和关注审计工作的开展,才有希望以高效的内部审计促进财务报告质量的提升。

(二)正确定位内部控制审计部门的组织地位。

在当前很多企业包括一些大型企业都对内部控制审计认识不足,往往这些企业也没有意识到其重要性。因此在这些企业中,内部审计工作并不受到重视,内部审计部门也并不是独立存在而是设立在其他部门的旗下。比较常见的是审计部门依附于会计部门,人员也是同一套班子,这使得企业运行中,会计人员也是审计人员,原本的双方互相独立、相互制约的机制并没有形成。同时会计人员自行操作、自行审计使得审计工作形同虚设,内部控制审计只流于表面。其审计的结果也并不具有实际意义,违背了内部控制审计的最初目的。

在具体的内部审计部门设置中,为了保证其不受企业内部势力的制约,需要保证其独立性,最好受企业重要的管理者直接领导。这种内部控制审计部门层次的设置能够有效的保证其工作的公正性和客观性,而受企业管理者直接领导也能够保证审计人员的工作力度。因此在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的开展中,需要企业管理者正视其地位和作用,并对审计工作加以重视并大力支持。这才能是内部控制审计成果及时落实为改进方案,实现审计的目的。而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企业的领导者对于审计工作确实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其中一些高素质,重视管理的企业管理者往往持积极的态度,会投入大量的资源来支持审计工作的开展,甚至有些管理者还会亲自参与进来,对审计工作进行全面管理;而另一些管理者则认为,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的开展会牵扯到的利益太多,刨根问底不一定会有益与企业的发展,因此这些管理者会由于多方利益的考量持中立的态度,使得这些企业的审计工作开展并无内在动力;还有的企业管理者认为审计工作会影响到企业正常的高速运营,认为起过多的制约会妨碍企业的快速发展,这样在管理层对于审计工作的不支持也让公司内部审计工作难以开展,耗费资源的同时也没有效果。为了体现内部控制审计的重要性,必须在部门的划分上保证其独立性,尽可能的不受其他部门的约束。因此,有些企业会把内部审计部门划分为直接受董事长管辖,审计结果直接受董事长汇报,这就使得企业的最高领导者能够客观的第一时间的接收到第一手资料,有助于企业管理者进行策略的选择和变更,从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三)积极改善内部控制审计的运行效果。

第一,营造良好的内部审计环境。一个良好的环境对于企业内部审计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环境决定发展,发展决定质量,可见良好的环境是企业内部审计生存、发展、运作和起效的基本条件。第二,优化内部审计流程,改良审计方法。这主要针对财务报告的审计,也是审计工作的重点之一。如何做到实事求是的反映企业真实情况,并提出有价值的建议,以审计结果服务决策是内部审计工作的不断追求。然而,繁琐的审计流程和一成不变的审计方法有可能制约审计价值的发挥。所以内部审计机构要积极参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对企业经营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经济活动中发生的带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意见和措施。

综上所述,随着企业改革步伐的加快和企业经营活动的日益复杂,内部控制审计已经成为了内部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提高企业经济行为的合规性,特别是提高企业财务报告质量贡献了极大的力量。本文通过研究得出企业的内部审计会对财务报告的质量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并希望企业能够通过提高重视、正确定位和改善运作环境等方式,正确利用内部审计,进而确保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参考文献:

[1]陈文晶.内部控制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J]. 中外企业家.

2007,12.P70-72.

[2]周萍. 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J].会计之友,2007,

12.P34-35.

[3]杜兴强,温日光.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一项经验研究 [J].财经研究. 2007(1).P122-133.

[4]李明辉,张艳.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若干问题之探讨---

兼论我国内部控制鉴证指引的制定[J].审计与经济研究,

2010,(2).

[5]李红.内部控制审计发展历程与现实意义[J].重庆理工大学

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6).

[6]吴益兵.内部控制审计 、价值相关性与资本成本[J].经济管

财务审计对象范文3

会计要与时俱进就必须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依法治国、依法办事是振兴民族经济的根本保证。1990年,联合国研究机构提出了“知识经济”的说法,明确了这种新型经济的性质。所谓知识经济是指区别于以前的,以传统工业为产业支柱,以稀缺自然资源为主要依托的新型经济,它以高技术产业为第一产业支柱,以智力资源为其首要依托,因此,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知识经济时代是人类社会形态发展不可逆转的潮流,这一重大发展同样影响着会计这一古老而重要的职业。

一、经济发展需要财务会计

第一,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进一步深化,所有制结构的深刻变革和资本市场的迅猛发展给包括财务管理在内的传统企业管理提出了一系列全新的课题。现代会计的发展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法制化的要求,不仅要求会计能随时解决计量和核算等常规问题,而且还能有效地解决破产企业财产清算、保险理赔、海损事故损失分割、侵占集体财产等特殊问题。显然,现有会计理论和实践无法满足这一社会需求,这就迫切要求引入一种全新的理论体系和方法。

第二,在我国现行的体制下,对于法律和会计实务甚至同等效力等级的法律之间都会出现相互矛盾的现象已经司空见惯,这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已经导致了会计信息的舞弊现象不断增多,跟法制经济格格不入。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常常遇到的问题是,会计和法律始终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也就是说,懂法律的不懂会计,懂会计的不懂法律,工作中不能得心应手地处置好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经济事项和各种经济案件,因此,建立和发展法务会计,培养既有法律知识,又有会计知识的复合性法务会计人员,是满足司法会计鉴定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的重大举措。尤其是在目前全球经济危机爆发的情况下更能显现出法务会计在企业内部舞弊调查与控制、行业欺诈甄别与监管、经济案件侦破与佐证等方面的独特作用。

第三,讲求经济效益是会计产生的客观依据,也是促进会计发展的动力在人类社会中,由于存在着物质资源的有限性和社会需要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客观上就要求节约使用劳动资源及合理分配劳动资源。正如马克思所说“:在一切社会状态下,人们对生产、生活资料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必然是关心的。虽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关心的程度不同”。对经济活动过程进行计量、计算,即从事会计管理的原始活动。在人类社会早期,客观上就存在着经济效益问题,限于当时的条件,人们对它认识不足,更不会自觉地讲求它。但在人们有了数量观念,比较意识后,客观上产生了一定的计量手段,如,结论记事就是会计的雏形。从私有制的出现至商品经济的发展,经济效益的含义和表现形式及取得的难度增大了、复杂化了,会计管理产生迫切性大大提高了。当然,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也为会计管理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二、企业财务会计对提高经济效益的深远影响

会计的基本职能,是对企业的经济业务进行反映、监督、分析和参与经营决策。

第一,正确的会计反映是提高经济效益的依据。

会计的反映职能,是对客观经济活动的表述和价值数量上的确定。为提高经济效益,在经济活动中,尽量少的劳动消耗和劳动占用;正确、及时、完整、综合核算经济活动情况,提供经济信息;把每天发生的数量繁多、内容复杂的经济事项,通过会计记录、分类和汇总,转变为可在会计报告中,进行概括和汇总的数据资料,使其正确地、综合地反映经济现状和发展情况;采用科学的会计理论和方法,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资料,进行有条不紊的、合理的管理和正确的反映都是提高经济效益必不可少和客观需要的。

第二,加强会计监督是提高经济效益的保证。

会计的监督职能,是在反映经济活动情况,提供经济信息的同时,对经济活动的本身进行检查监督,借以控制经济活动,使其能够根据一定的方向、目标、计划,遵循一定的原则正常地进行。会计日常监督主要是通过对会计凭证的审核,监督单位的经济业务是否真实、正确、合理和合法,是否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令和制度。通过盘点和清查财产物资,检查各种物资的实存数与账面数是否相符,借以保护财产的安全与完整。

第三,合理的会计分析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

会计分析包括会计考核,主要是对会计反映的经济业务情况进行考核分析。合理分析、评价经济效果,最重要的是要有恰当考核指标体系。不仅要以正确的会计反映为基础,而且必须联系经营活动的实际,进行合理的会计分析。否则,就数字分析数字,无法说明经济效益高低的原因。

三、知识经济社会对会计发展趋势的展望

未来会计的发展趋势应该是怎么样的呢?笔者进行以下几点展望。

第一,抛弃完全以过去为重心的观念,采用面向未来的时空观念。

一是抛弃完全以历史为重心的理论体系,建立面向未来的时间观念。无论是农业社会还是工业社会,传统会计采用的都是一种面向过去的的时空观念,在会计要素的计量、记录和报告上,都是对过去的经济业务进行的。这样的会计观念以过去的历史事实和经验来指导未来。在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应用,使得人们开始认识到传统的会计理念已经不能适应变化迅速的经济实务,这就需要创新。只有拥有创新的思维,才能把握未来。

二是缩短编制会计报告到报出的时间,使会计报表更及时。在知识经济时代到来之前,会计报表需求者只有通过邮寄或购买报刊才能获得需要的会计信息,往往这过程是漫长的,时间的延迟势必会影响投资者的决策、影响债权人对企业的信用评定。这些劣势在知识经济时代都能够得到解决。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世界在人们的眼中变得越来越渺小。通讯技术的发展也为人们工作和生活带来了便利。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缩短了世界的空间距离,而且也极大地改变了人们对时间的感受,使得人们对以定期结算为基础的财务报告所带来的会计信息的时滞要求改变。编制会计报告到报出的时间的缩短,及时的会计报表更有利于会计信息需求者做出妥当的经济决策。

第二,将社会责任会计纳入会计系统。

知识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因此在知识经济社会中,会计核算的目标已经不能只局限于微观层次的企业自身利益,而是应该拓展到兼顾“局部利益”和“社会责任”的目标。

社会责任会计的涵义。目前国内外对社会责任会计有不同的认识。就理论界的认识笔者将社会责任会计的涵义归纳如下:社会责任会计是会计学的分支,它运用会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采用多种计量属性和手段,对企业社会责任及其履行情况进行反映和监督,以便向利益相关者提供有用的社会责任信息,其最终目的是提高社会效益。

其一,推行社会责任会计,使管理机构可以运用其行政、法律手段整治一些片面追求产值和利润、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企业,从而促使企业减除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最终做到既提高经济效益又提高生态效益;其二,推行社会责任会计也可以杜绝假冒伪劣产品、粗制低劣的服务的出现,从而保证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可靠、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第三,人力资本日益重要,人力资源会计纳入会计系统。

在知识经济时代,生产的核心不是土地、资本,而是知识。会计学家和教育学家余绪缨先生认为“知识经济是工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深化,其基本特点表现为它是以人的创造性知识(广义理解知识)作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从而使经济的发展不再属于资源依赖型,而转化为知识依赖型(依赖于人的知识的发展程度)”。知识的载体“人”变得尤为重要,人力资本作为一种新的资产已经等同于非人力资本,同样可以为企业创造价值。因此,会计核算就应该把人力资源纳入核算系统,对其进行确认、计量与报告,这样的会计信息系统提供的信息才是全面、充分的。

第四,会计网络化。

知识经济是以信息化和网络化为主要标志的,网络的发展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工作,也必然会改变会计的方方面面。建立在网络系统基础上的会计信息系统,可以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出发,根据信息使用者的需要提供及时、灵活、多样化的会计信息。在知识经济时代,会计实务、会计理论的发展必须依赖网络信息系统的发展,因此会计的变革不仅是会计界人士的责任,还是网络界人士的责任,双方的共同努力才会产生真正适应知识经济的会计信息系统。具体地讲,会计操作应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是在会计信息系统的数据输入上,由于网络的出现,数据的输入变得更加便捷,并且还可以实现历史数据、预算数据、现实数据与其他相关数据的结合。

二是在会计信息系统的数据加工、储存上, 各种数据通过网络输入后,就可以建立数据库,加工、储存各种数据。也就是说,只要是数据库中存在的数据,就可以编制相应的指令,会计人员通过运行该指令,数据将按需要自动生成,这样就可以轻而易举的得到需要的数据。而且数据库中的数据不是单纯的录入的数据,而是尽可能的将各种有相互联系的数据进行组合,对这些数据进行加工。

三是在会计信息系统的数据输出上,由于网络的存在,数据的输出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数据的共享会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无论是数据的传播速度还是传播媒介都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在传播速度上更加及时,时滞性几乎消除;在传播媒介上,不再是单纯的企业单方面的进行,而是信息使用者可以随时提出特定的传播要求,达到了数据提供者和数据使用者的双方互动。

四、结论

财务审计对象范文4

【关键词】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内部审计;企业管理

一、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涵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跨国、跨地区的企业数量在不断增加,企业集团对下属公司的管控问题也逐渐突显,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作为一种企业财务流程信息化、岗位分工专业化的组织管理体系在这种大背景下应运而生。至今为止,全球500强已有半数在不同程度上采用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集中管理控制体系,而国内企业――中兴通讯早在2005年也已经率先开始建立财务共享中心,而中国电信、中国移动、海尔集团等也正在处于财务共享中心实质性的筹划阶段。随着大数据和云技术的发展,为企业财务信息系统建立一个信息共享平台,集中处理和分析数据提供了技术支持。

共享服务约产生于80年代,福特公司在欧洲成立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随后,杜邦公司和通用电气也建立了相似的机构,因此国际上对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理论研究开始的较早,研究的内容也更加深入和广泛,Anderson和Lusk认为“财务共享服务是通过在一个或多个地点对人员、流程和技术等核心要素进行整合,将具有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属性的财务业务集中放到共享服务中心进行处理,旨在实现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与效率、促进核心业务发展、整合资源实现战略支撑等目标”;国内尚没有一个权威统一的概念,理解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内涵,首先其对象为与财务及财务相关的各项企业辅活动如财务、资金管理、法律咨询、采购研发等,其次其核心在于“共享”,将企业分散的重复性的业务整合到一个共同享有的服务中心进行处理,有利于企业将资源配置给核心业务,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最后其定位为一个提供服务的中心,这改变了传统意义上企业财务部门只是企业的成本中心的辅助地位,企业财务部门转型为利润中心,使其能更加宏观的层面上提供企业战略决策有用信息。

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对我国内部审计发展的影响分析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发展无疑对企业的内部审计提出了更多的战和更高的要求。现代审计技术和方法体系是在原始的查账基础上从低级向高级、从不完备到比较完备发展起来的。在企业财务处于手工操作阶段时,审计人员主要实施的是账表导向审计; 当内部控制制度在现代企业逐步确立时,审计人员主要实施的是系统导向的审计; 当企业全面推行风险管理理论和方法时,审计人员主要实施的是风险导向审计; 与此同时,计算机技术广泛应用于业务和会计处理时,审计实施的是IT 审计技术和方法。目前,面对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这个概念产生和发展,审计由其是内部审计需要应时局而变,分析财务共享中心的出现对内部审计的审计方法、审计抽样技术、审计证据的收集等带来的影响。

(1)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促进持续型内部审计的发展

一直以来,审计工作无论是内部审计还是外部审计都是集中在事后审计,都是在企业业务单元完成一段时间的经营业务之后再对这段时间内的会计信息和数据进行抽查、分析,这种审计方式由于其片面性很难对企业的运营情况做出正确的判断,同时由于其滞后性,往往在发现问题之后也无法及时纠正偏差,难以弥补企业已经发生的损失。企业的运营情况集中反应在财务数据之中,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使得企业内审部门可以通过持续的关注企业的财务信息,全面、及时地掌握企业的是否在合理、合规的轨道上运行。

(2)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促进内部审计部门职能的转换

内部审计部门作为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环节,其重要职能在于企业的自我约束,以及监督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而单纯的监督职能使得企业内部审计尤其是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普遍在公司内地位偏低,处于里外不是人的尴尬境地。而对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企业内审部门可以持续关注大集团内部的业务进展、资金运营情况,并且通过对数据的深度挖掘、分析,对数据进行横向、纵向的比较,通过数据中所反映出来的变化趋势和幅度发现业务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为管理层提供有用的决策信息,既可以及时纠正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偏离企业战略的错误活动,为企业挽回不必要的损失;也可以通过对变幻莫测的市场信息的收集和规律的总结适时调整企业的战略或者预算。

财务审计对象范文5

1.审计产生和发展上的差异

财务审计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它的产生是为了满足人们希望了解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的公共支出等情况的需求,政府部门等单位为了便于人们审查和发表意见,在日常的经济活动中,对相关的各项经济活动的财务信息加以详细记录,让审计部门在进行财务审计时能够做到有据可依。然而伴随着我国政府职能作用的不断扩大,在我国社会经济建设发展过程中,涉及巨大的财政资金开支问题的发展任务也是由政府部门承担,而政府资金的来源是普通民众,即国家纳税人,在建设过程中,若是资金去向不明确,不但会加重纳税人的经济负担,同时让民众对政府部门产生不信任,要发挥资金的经济效益性,财务审计已经显得很乏力,在这种形势下,绩效审计应运而生,目的是为了改变政府职能部门在财务上的浪费现象,保障政府部门的经济性,确保资金落到实处,发挥资金的效益。

2.审计要素的差异

财务审计与绩效审计在审计的要素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主要包括审查目的、审查对象、审查范围、审计所用的方法等方面,在审查目的上,财务审计的目的是审查财务活动的真实合法性,而绩效审计针对的是经济活动的效益和效率性;在审查对象上,绩效审计的对象主体是人所在的单位(政府部门及其附属部门和事业单位),而财务审计的主体是财务收支活动;从审计范围上来看,绩效审计范围比财务审计范围广很多,财务审计仅仅局限于被审计单位的经济资料,而绩效审计的审计范围具有很广的辐射性和不可见的间接的社会效益;从审计所用的方法来看,财务审计方法程序模式已经定型,而绩效审计没有特定的准则可供参考,审计方法上更加复杂。

3.审计内容的差异

财务审计与绩效审计在审计内容上存在着明显差异,财务审计检查的是政府部门的会计资料的真实性,注重的是检查会计资料是否完整、正确详细,审计是财务中是否存在做假账的违法违规行为,切入点和侧重点是财务活动本身的真实性,而绩效审计注重的是经济活动是否发挥其本应产生的经济效益,是否实现了既定的社会经济效益目标,切入点是经济活动的业务流程,审查的是单位在经济活动中是否存在监督失效、执行不力等情况。

4.对审计人员职能的要求差异

财务审计针对的是既定事实的财务收支情况,对审计人员来说,主要发挥的是监督职能,评价和检查是的财务收支情况的真实合法性,编写相关报告,为审计工作开展提供证据和便利。绩效审计对审计人员素质要求更高,绩效审计人员一般要求具备专业的财会知识,对我国政府工作环境相当了解。在职能也更加复杂,绩效审计人员不仅要评价单位绩效,还要为如何提高绩效提出一些建议和看法,以此来促进社会经济活动的未来经济效益,绩效审计主要发挥的是建设职能。

二、财务审计与绩效审计的结合

财务审计和绩效审计联系紧密,彼此相互结合才能发挥审计工作的重要作用。在我国,当前最主要的审计方式还是财务审计为主,绩效审计为辅。在审计过程中,两者要结合使用,才能使审计工作的作用发挥至最大:第一、在审计过程中要结合项目特点选择审计方式。对于公共投资项目,其投入的资金往往不属于个人财产或者集团,在资金的利用过程中存在着效率低下的问题,财务审计可以确保资金落到实处,不被私人违法占有,而绩效审计可以提高项目建设过程中资金的利用效率,保证资金产生更好的经济效益;第二、审计过程中要提前制定合理的审计计划。我国绩效审计发展并不完善,存在很大漏洞,因此,制定合理的审计计划是十分必要的,对工程分不同时期制定明确详细的审计计划,按计划开展审计工作,可以有效提高审计工作效率;第三、设计合理完善审计程序。在审计过程中,财务审计是审计工作的前提,财务审计部门提供的财务审计信息要真实可靠、准确无误,绩效审计工作的开展依赖于财务审计提供的数据,在审计过程中,应当制定合理的审计程序,确保相关的采访等信息能够得到及时的处理,保障审计工作的开展;第四、选择正确的审计人员。审计工作的开展需要人去完成,对审计人员的选择上要考虑得当,财务审计对人员要求相对更低,知识面要求更窄,但是从事审计工作的人员思想一定要正,道德修养要高。而绩效审计对人员要求更高,在选择上应当选择经济财会知识专业、了解我国政府工作环境、道德修养高的人,以便于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结束语

财务审计对象范文6

【关键词】财务审计 经济责任审计 管理审计

目前我国在会计财务审计上主要包括财务审计、管理审计以及经济责任审计,在审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环境。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这些基本的审计制度在我国作用愈加明显。传统财务审计是客观真实地评价会计工作的合法性,经济责任审计则是明确企业领导的职责与廉政,促进企业的良好发展。

一、财务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作用上的相同点

随着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各企业的经济活动变得井然有序,一些以往的经济违规现象已经越来越少,各企业间和平竞争,共同发展。同时,由此带来的企业财务收支审计工作深度就不断提升。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企业获得信息的途径变得高效快捷,由此提高了信息的可靠性,从财务收支审计来看就是财务信息的实时性以及可靠性都大幅度提升。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审计已经实现向管理审计和效益审计延伸。受当今市场环境的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是提高自身竞争力的根本保障,只有企业内部管理工作得到改善,经济效益才能有所提升,于是就需要将企业财务收支转变为管理审计与效益审计,以此满足企业在市场环境中的竞争需求,方便企业内部控制管理。

经济责任审计可以看做是一种针对领导干部的审计监督制度,该种审计方式不仅针对财务事项进行审计,还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分析,是一种对事又对人的双重审计方式。实际审计过程中,经济责任审计更加偏向于对人的审计,其根本目的是实现对领导干部的有效监督,让领导干部在有效的约束中提高其工作效益。经济责任审计具有较强的政策性及强制性,审计范围较广,兼容审计、组织人事、国资监管、纪检监察和财政监督等综合性监督方式。为提高经济责任审计的有效展开,国家相关部门建立了而专门针对经济责任审计的制度,为经济责任审计提供了有力支持,实现了经济责任审计的法制化。除此之外相关部门还制定了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使得审计过程中不同部门在各司其职的基础上实现了工作上的协力合作,有效促进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顺利展开。

从以上陈述不难看出,财务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都是建立稳定的市场经济环境,明确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责任,促进全员参与,共同作业。审计工作的各个环节都必须执行到位,审计调查的科学性、审计方案的可行性、审计信息的准确性、审计成果的转化都必须在有效监督管理下进行,保证审计工作合理有效,实际提高企业的效率与竞争力。

二、财务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的不同点

(1)审计目的落脚点不同。财务审计的主要目的是对财务审计对象与财务相关的工作进行真实性与合理性分析,确定其是否符合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奠定基础,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发展,保障国民生活水平。经济责任审计主要针对领导个人,通过该审计工作客观真实的评价领导干部在过去一段时间的经济责任履行状况,从狭义上来说可以看做是对领导干部的绩效考评。通过经济责任审计能够真实反映领导干部在审计期间是否出现不真实或违背相关规章制度的行为,并需要对其所作所为承担一定的经济责任。其次,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还能够克制领导干部以公谋私行为,为其日后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若在审计中发现情节比较严重的经济违法行为将依法对其进行制裁。

(2)审计内容的侧重点不同。根基相关部门的规定,经济责任审计中的经济责任主要指相关领导干部在任期内在其领导部门所进行的各项经济活动(主要包括该部门的财政支出以及财政收入、企业部门的资产负债、经济损益等)的真实性以及有效性进行判断,在符合法律规定的基础上,判断该领导干部的行为是否能够为企业带来实际经济效益,且该干部在任职期间是否存在的现象,最后综合评价该领导干部对企业的实际影响。财务审计则是将审计侧重点放在各单位的财务支出以及财务收入上,在内容上更加广泛,且责任的承担由整个审计对象部门来承担,即使明确到部门人员也有主次之分,从这方面来看与经济责任审计区别较大。

(3)审计方法不同。财务审计过程中的审计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对各种书面材料的审查,主要包括审计对象部门过去一段时间的各种会计财务凭证以及工作过程中的各项报告记录。书面资料的审计方法多种多样,主要包括核对法、审阅法、分析法、比较法、抽查法等,验证书面资料的真实性,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审计了解相关部门在过去一段时间内的经营状况。另一种是对过去一段时间审计对象的实际工作进行审计。实际审计过程中通常将两种审计方法相结合,从而真实有效的反映审计对象的工作状况。经济责任审计则是在财务审计的基础上,对相关责任人的重大决策及主要的经济指标进行审计与核实,体现廉政、有效、可靠的工作方式。

三、审计项目互动,资源共享

财务审计和经济责任在存在一定的异同,实际审计过程中都具自己独特的优势,因此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可以将二者结合,在审计过程中实现互动,共享审计资源。在审计过程中充分利用现有的审计资料,并结合经济审计重点内容以及相关领域,在财务审计过程中可以对项目中的重要责任人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实现资源有效共享,通过对财务的一次审计能够得到多项成果。另外还可通过将任期绩效评价工作与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结合起来,起到良有效的监督作用,促进企业科学发展。

四、结束语

财务审计以及经济责任审计是我国经济审计中的两种重要形式,对企业的发展以及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有重要意义。实际审计过程中必须明确二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合理有效的利用两种审计方法的作用,促进企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