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怎样培养逻辑能力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怎样培养逻辑能力范文1
关键词:物理教学;逻辑思维能力;学习兴趣;设疑质疑;设计试验;探究教学法
新课改的逐步推进与深入,使得“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深入民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成了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运用各种可行有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成为与社会相适应的人才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一名初中物理教师,应该与时俱进,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下面是我在物理教学实践中的几点做法,仅供大家参考。
一、通过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有一位教育家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内在动力源泉。”只有让学生对物理这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强烈的探究欲望,才能激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所以,在初中教学中,我常常通过直观的教学方法、生动形象的语言、典型的事例给学生创设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以达到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目的。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后,我为了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给大家设计以下问题:(1)在上节课我们分别探究了气体与液体不流动时压强的特点,那么当这些气体和液体流动的时候,它的内部压强会有怎样的特点呢?(2)装置中的流体在流动的时候哪一个位置的流速比较大?(3)几个液柱的高度是不是有所变化?这样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同学们又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他们的思维又进一步被激活起来,这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通过设疑质疑,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我们人类的思维活动总是从问题开始,思维的第一步就是疑问。因此,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我经常运用设疑质疑的方法激活大家的思维,当然,设疑也应该讲究实效性与艺术性,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激发,有利于课堂气氛的活跃,这样的课堂学生才会信心百倍,教师教起来轻松,学生学起来愉快。所以,我常常在“巧”字与“善”字上下工夫,什么时候问,怎样问,怎样引导,我都要课前精心准备,课上因势利导、逐步开展,使教学过程环环相扣、层层深入。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动能与势能》一节时,我给同学们设计了这样的问题:(1)狂风能吹动大树,可是微风只能吹动树叶,这说明动能有大小,你能猜一猜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吗?(2)重力势能与哪些因素有关?(3)你认为运用什么实验方法来探究比较好?(4)如果有一块石头在高山上静静地躺着,它想知道自己是不是具有能量?你该用什么方法证明呢?再如,在学习《能量的转化与守恒》一节时,我设计了下面的问题:(1)现在世界三大产业是信息、能源和材料,自然界中的能量以多样的形式存在着,你能说出能量存在的几种形式吗?(2)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比如,照明、取暖、烧饭、出行等都需要能量,这些能量是谁提供给我们的呢?(3)能量在转移和转化的过程中有什么样的规律呢?通过这样的设疑质疑,激活了同学们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通过自行设计试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我们的物理教材中有多种多样的实验教学,有的是演示实验,有的是操作实验,无论哪一种实验,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我往往组织具有一定物理知识基础与试验能力的高年级学生,在给他们说明方法与提供实验材料的前提下,对难度不大的一些实验,让学生小组合作,自行设计实验。当学习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电磁铁》一课时,我要求学生对这一试验自己设计,使他们自己发现“电磁铁磁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道理。实际上,学生自行设计实验的过程,也是开阔他们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
四、通过探究式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我们的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应该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彻底改变反复做题的重复训练方法,倡导积极探究、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我认为引导学生积极探究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作为一名教师,要正确地定位自己的角色,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起一个引导者、组织者的作用。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根据课标要求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在课堂上尽量多地增加学生探索知识的机会,使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与独到之处。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串联与并联》《测量物质的密度》《长度时间及其测量》《浮力的利用》等章节时我都运用了探究式教学法,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新时代的要求,作为一名初中物理教师,在物理教学中要运用上述方法,结合学生实际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尽最大可能给学生提供思维训练的机会,使他们产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由原来的苦学变为乐学、由原来的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究,我相信,我们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定会越来越活跃。
参考文献:
[1]王伟丹.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能力素质的培养[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3(2).
[2]乔际平.物理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3]陈龙安.创造性思维与教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
怎样培养逻辑能力范文2
关键词: 物理教学 逻辑推理 能力培养
案例一: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点。学生通过实验总结出当u>2f,2f>u>f,u
学生通过实验总结出当u>2f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2f>u>f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让学生分析凸透镜可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吗?引导学生推理分析,当蜡烛逐渐向凸透镜靠拢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大,由缩小到放大,肯定在某一位置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再进一步追问:当u满足什么条件可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呢?不难得出“当u=2f可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当u=f时,可提示学生蜡烛就放在凸透镜的焦点上,根据凸透镜对光的作用和光路可逆原理,可得出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是平行光,光线不能会聚,其反向延长线也不能相交,所以此时凸透镜不成像。在此之后可以引导学生继续用推理的方法分析,在U>f时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会聚,所以成实像,U
案例二:在探究影响斜面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学生通过实验总结出斜面的倾斜程度越大,机械效率越高;斜面越光滑,机械效率越高。学生很难理解斜面的倾斜程度对机械效率的影响,在教学中可尝试用极限的思维帮助学生进行推理,帮助学生理解。
学生通过实验方法总结出了“斜面的倾斜程度越大,机械效率越高”的结论。这时可以引导学生用推理的方法分析:若木板水平放置,即斜面的倾角为零,此时的有用功为零,所以机械效率为零;若木板竖直放置,即斜面的倾角为90度,此时的有用功等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为1。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得出斜面的倾斜程度越大,机械效率越高。
案例三:在完成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后,如何降低台阶,引导学生进行推理,真正暴露物体不受力的本性,是本节课的难点。实验收集数据如下:
引导学生分析下表可得出结论: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然后引导学生推理,具体推理过程如下:
师:若木板表面绝对光滑,小车所受阻力为零,小车的速度将会怎样变化?小车将会怎样运动?
生:小车的速度不会减慢,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师:请画出此时小车的受力示意图(让学生明白此时小车还受到重力和支持力)。
师:木板不可能无限长,当小车运动到木板末端时,若重力和支持力同时消失,小车会掉下来吗?此时小车受力吗?小车将怎样运动?
生:不会掉下来,此时小车不受力,将会做匀速直线运动。
师:那么我们可总结出当运动的物体不受力时,将会怎样运动?
生:将会做匀速直线运动。
通过上述推理,绝大多数同学能理解“运动的物体不受力时,将会做匀速直线运动”,达到较好的效果。
总之,初中物理教师要善于深挖教材,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将对他们终生受益。
参考文献:
[1]阮英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归纳推理能力的实验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2008.
怎样培养逻辑能力范文3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学生的学习兴趣,任何教学改革都是搞不好的. 于是在学习正课之前,最好首先上两节预备课,主要谈几何的作用,从古希腊的测地术到今日的高楼大厦,从工农业生产到日常生活,到处都可以看到几何的踪影,到处都可以看到数学家的功绩,几何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工具,更是开发智力,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新起点,可以介绍几何的发展史,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为学生创设情境,启动思维,从而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
二、分三个阶段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1. 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
这一阶段主要是通过直线、射线、线段、角几部分的教学来培养. 要求学生在搞清概念的基础上,通过直观图形能有根据地作出判断,如“对顶角是相等的角”、“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两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等等. 这个阶段,应该看到学生从“数”的学习转入到对“形”的研究,这是很大的变化,而对形的学习开始又接触较多的概念,所以让学生理解过多的概念是一个难点,学生难以适应,不少小学时的优等生适应不了这一转变,以致学习掉队. 解决的办法主要是注意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即从感性认识出发,充分利用几何的直观性,再提高到理性认识,从特殊的具体的直观图形抽象出一般的本质属性. 并注意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讲清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进行简单推理论证的能力
这一阶段主要是通过定义、定理、平行线、全等三角形几部分的教学来培养,要求学生能正确地辨别条件和结论,掌握证明的步骤和书写格式. 做法是:(1)分步写好证明过程,让学生在括号内注明每一步的理由;“加注理由”的练习题,主要在第二章,这无疑把学生引入逻辑推理的王国,教师在教学中应十分重视它的作用,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中每个例题,认真完成教材中每一个练习,并强调推理论证中的每一步都要有根据,每一对“”,“”都言必有据,都是有定义、定理、公理做保证的. (2)让学生论证一些写好了已知、求证并附有图形的证明题,先是一两步推理,然后逐渐增加推理的步数,主要是模仿证明. (3)让学生自己写出已知、求证、并自己画出图形来证明,每一步都得注明理由. 另一方面通过例题、练习向学生总结出推理的规律.
3. 培养学生对较复杂证明题的分析能力
这一阶段主要通过全等三角形以后的教学来培养. 要求学生对题中的每个条件,包括求证的内容,要一个一个地思考,按照定义、公理或定理把已知条件一步步推理,得出新的条件,延伸出尽可能多的条件,避免忽视有些较难找的条件,同时不要忽视题中的隐含条件,比如图形中的“对顶角”,“三角形内角和”,“三角形外角”等.
实践证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要有一个较长的过程,初二仅仅是一个开始,不能操之过急,必须有意识、有计划地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使学生逐步学会推理论证的方法.
三、狠抓几何语言训练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特有的语言,数学要通过一些符号和字母来表达,它抽象精确、简便,这是数学语言的特点,也是它的优点,要跨入几何的大门,首先就要过好“语言关”,为此,我作了如下训练:(1)要求学生理解和熟记几何常用语. 几何教材开始就明确地给了一些常用语,如“直线AB与CD相交于点A”、“直线AB经过点C”,经过即通过,对某些字“咬文嚼字”,加强学生的理解,为了让学生熟记“几何常用语”,经常组织学生在课堂上朗读和学说,以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2)由基本语句画出图形. 给出基本语句,要求学生画出图形,把语句和图形结合起来,训练学生熟记语句,如延长线段AB到D使BD = AB,在线段AB的反向延长线上取一点C,使AC = AD,等等. (3)将定义、定理等翻译成符号语言,并画出图形,符号语言能将文字语言与图形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理解几何概念的本质属性,也为文字证明打下基础,如点M是线段AB的中点,翻译成符号语言:AM = BM或BM = AB或AB = 2AM = 2BM等. (4)编写范句,形成规范的书写:如延长___到点___,使___=___.
怎样培养逻辑能力范文4
1.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下面试从两方面进行一些分析。首先从数学的特点看。数学本身是由许多判断组成的确定的体系,这些判断是用数学术语和逻辑术语以及相应的符号所表示的数学语句来表达的。并且借助逻辑推理由一些判断形成一些新的判断。而这些判断的总和就组成了数学这门科学。小学数学虽然内容简单,没有严格的推理论证,但却离不开判断推理,这就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再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来看。他们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这里所说的抽象逻辑思维,主要是指形式逻辑思维。因此可以说,在小学特别是中、高年级,正是发展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有利时期。由此可以看出,《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把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作为一项数学教学目的,既符合数学的学科特点,又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
2.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要贯穿于全过程
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来说,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只是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供有利的条件,还需要在教学时有意识地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并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有计划地加以培养,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2.1贯穿在小学阶段各个年级的数学教学中。要明确各年级都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从一年级一开始就要注意有意识地加以培养。例如,开始认识大小、长短、多少,就有初步培养学生比较能力的问题。开始教学10以内的数和加、减计算,就有初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问题。开始教学数的组成就有初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逐步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形成10以内数的概念,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学会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2贯穿在每一节课的各个环节中。不论是开始的复习,教学新知识,组织学生练习,都要注意结合具体的内容有意识地进行培养。例如复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有经验的教师给出式题以后,不仅让学生说出得数,还要说一说是怎样想的,特别是当学生出现计算错误时,说一说计算过程有助于加深理解“凑十”的计算方法,学会类推,而且有效地消灭错误。经过一段训练后,引导学生简缩思维过程,想一想怎样能很快地算出得数,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2.3培养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各部分内容的教学中。这就是说,在教学数学概念、计算法则、解答应用题或操作技能(如测量、画图等)时,都要注意培养思维能力。任何一个数学概念,都是对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或空间形式进行抽象、概括的结果。因此教学每一个概念时,要注意通过多种实物或事例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揭示其本质特征,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形成正确的概念。
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练习题的设计很重要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学习计算方法、掌握解题方法一样,也必须通过练习。一般说,课本中都安排了一定数量的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练习题。但是不一定都能满足教学的需要,而且由于班级的情况不同,课本中的练习题也很难做到完全适应各种情况的需要。因此教学时往往要根据具体情况做一些调整或补充。
3.1练习题的设计要有针对性,要根据培养目标来进行设计。
3.2设计多种练习形式。通过多种练习形式,不仅有助于加深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并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
怎样培养逻辑能力范文5
关键词:思维能力;小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3-201-01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小学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我们要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其基本条件之一就是要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勇于创新的精神。小学数学教学从一年级起就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任务。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项重要任务
思维具有很广泛的内容。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有各种各样的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培养什么样的思维能力呢?《课标》中明确规定,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一条规定是很正确的。下面试从两方面进行一些分析。
首先从数学的特点看。数学本身是由许多判断组成的确定的体系,这些判断是用数学术语和逻辑术语以及相应的符号所表示的数学语句来表达的。并且借助逻辑推理由一些判断形成一些新的判断。而这些判断的总和就组成了数学这门科学。小学数学虽然内容简单,没有严格的推理论证,但却离不开判断推理,这就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再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来看。他们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这里所说的抽象逻辑思维,主要是指形式逻辑思维。因此可以说,在小学特别是中、高年级,正是发展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有利时期。由此可以看出,《课标》中把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作为一项数学教学目的,既符合数学的学科特点,又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
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不是单纯的传授和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包括思维能力的发展)的过程。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来说,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运用着各种思维方法和形式,如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另一方面,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为运用思维方法和形式提供了具体的内容和材料。这样说,绝不能认为教学数学知识、技能的同时,会自然而然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只是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供有利的条件,还需要在教学时有意识地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并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有计划地加以培养,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如果不注意这一点,教材没有有意识地加以编排,教法违背激发学生思考的原则,不仅不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相反地还有可能逐步养成学生死记硬背的不良习惯。
怎样体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贯穿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是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考虑。
1、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小学阶段各个年级的数学教学中。要明确各年级都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从一年级一开始就要注意有意识地加以培养。例如,开始认识大小、长短、多少,就有初步培养学生比较能力的问题。开始教学10以内的数和加、减计算,就有初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问题。开始教学数的组成就有初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逐步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形成10以内数的概念,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学会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如果不注意引导学生去思考,从一开始就有可能不自觉地把学生引向死记数的组成,机械地背诵加、减法得数的道路上去。而在一年级养成了死记硬背的习惯,以后就很难纠正。
2、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每一节课的各个环节中。不论是开始的复习,教学新知识,组织学生练习,都要注意结合具体的内容有意识地进行培养。例如复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有经验的教师给出式题以后,不仅让学生说出得数,还要说一说是怎样想的,特别是当学生出现计算错误时,说一说计算过程有助于加深理解“凑十”的计算方法,学会类推,而且有效地消灭错误。经过一段训练后,引导学生简缩思维过程,想一想怎样能很快地算出得数,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3、培养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各部分内容的教学中。这就是说,在教学数学概念、计算法则、解答应用题或操作技能(如测量、画图等)时,都要注意培养思维能力。因此教学每一个概念时,要注意通过多种实物或事例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揭示其本质特征,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形成正确的概念。
三、设计好练习题对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学习计算方法、掌握解题方法一样,也必须通过练习。而且思维与解题过程是密切联系着的。因此设计好练习题就成为能否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一环。一般地说,课本中都安排了一定数量的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练习题。但是不一定都能满足教学的需要,而且由于班级的情况不同,课本中的练习题也很难做到完全适应各种情况的需要。因此教学时往往要根据具体情况做一些调整或补充。
怎样培养逻辑能力范文6
关键词:数学;思维;灵活;敏捷;逻辑性
数学作为理科来源于是实际生活,虽然小学数学教学中主要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简单的四个运算有关的问题,认识简单的平面图形和空间几何体及能记住它们的面积、周长、体积等有些内容,但是这些内容的大部分存在抽象。为了解决和了解抽象问题需要依靠抽象思维,因此小学数学老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不仅能对学生学好数学有好处,而且直接影响学生学好其它学科。
因此小学数学老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要重视以下几点:
一、教师的思维要灵活。小学生最喜欢模仿教师,因此教师思维的怎样直接影响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重视把命题有序分析,个体与概括反映及运用。教师在分析问题过程中,首先给学生灵活示范,然后提出性质一样的问题组织学生模仿分析。就这样学生就学习老师的思维方式并且按照教师的思维方式分析命题。
二、老师应重视培养思维的敏捷。思维的敏锐性指思维的速度,它表现于处理问题时的敏捷,针对性和合理性。若学生思维敏锐的话、他们对提出的际问题能全面思考、正确判断、迅速推断。
三、教师应重视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多思考,多发言。课堂教学中,首先教师自己强调重点,提出具有引导性和展示性命题,指导学生具体做法和步聚,并且尽量把命题简单化,组织学生自己动脑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能提出新异的想法和解法,这是思维独创性的表现。尽管小学生的独创从总体上看是处于低层次的,但它却蕴含着未来的大发明、大创造,教师应满腔热情地鼓励他们思考问题,大胆地提出与众不同的意见与质疑,独辟蹊径地解决问题,这样才能使学生思维从求异、向创新推进。
四、应重视培养思维的稳固性。思维的稳固性表现于思维问题时的准确性、科学性、逻辑性和思维深度,其中逻辑性是最大特点,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正确掌握基本知识:掌握基本知识的怎样直接影响解决问题过程中思维的怎样。(2)要重视分析并掌握知识的逻辑性:数学是逻辑性比较强的课程之一,思维过程中也要求思维的逻辑性,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别强调学生的每一句话要符合逻辑思维。(3)要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五、要重视经过组织学生多看书,多练习,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组织学生集体和单独练习和做作业,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警惕和配合能力。因此,教师趁课外时间,对学生安排多看有利于数学学习和解决数学问题的书和练习。学生看的材料越多他们的分析问题和思维能力也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