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安全管理的策略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学校安全管理的策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学校安全管理的策略

学校安全管理的策略范文1

一、健全制度,规范管理

1.建立健全各项食品安全制度。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和《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的有关要求,制定学校饮食卫生安全制度、饮食服务岗位职责、食品质量考核标准等制度,完善采购制度、食品检验制度、卫生检查制度、成本核算制度,使学校饮食卫生工作迈入制度化的轨道。

2.完善学校食堂监督领导组织。加强对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机构,成立学校食堂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做好分工,明确任务,认真履行管理职责,签订责任状,使食品安全工作做到警钟长鸣,常抓不懈。

3.严格执行相关卫生制度和条例。学校食堂必须取得卫生许可证后方可经营,食堂从业人员按照程序进行招聘、录用,并且每年必须体检一次,持有效的健康证和培训合格证后方可上岗,凡有传染病者或不符合从业要求的人员,坚决予以辞退。

4.建立食品安全突发应急预案。总务处为处理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部门,直接由校长领导,如发现食物中毒事故,及时如实上报,在第一时间对中毒人进行救治。并保护食品原料、工具、设备和现场,积极配合卫生行政部门调查和处理。

5.建立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责任制和奖励机制。将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人,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签订食堂食品安全卫生管理责任书。校长为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分管后勤领导为直接责任人,食堂管理员为具体责任人。加强监管,对出现管理漏洞、失职行为或违规操作等问题,实行责任追究制。

二、强化培训,规范行为

加强学校食堂负责人及从业人员教育培训。学校领导和食堂负责人按上级要求学习食品安全操作、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等知识;卫生部门加强对学校食堂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和考试。各个学校每月定时召开教职工、后勤人员会议,深入学习《食品安全法》,经常进行营养、卫生、职业道德和法治纪律教育,尽可能提高从业人员的饮食营养搭配水平,努力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法制意识,树立爱岗敬业、服务师生的精神,做到人尽其责,安全警钟长鸣。

三、严格把关,规范程序

1.采购。食品采购严格按照《食品卫生法》的要求,大宗食品实行定点采购,对向学校食堂提供食品原辅材料的经营户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查,健全进货登记、查验、索证管理台账。不买腐烂变质变味原料,如大米、面粉、食盐、食用油、调味等的采购要严格把关,认真查看产品质量、产品等级、检验单位、生产厂家、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坚持产品采购索证制度。

2.储存。(1)保管员不收腐烂变质原料。(2)食品储藏严格按照分类、隔墙、离地的原则,防止交叉污染,定期检查、处理变质或超过保质期的食品。食品隔离存放做到:主食与副食隔离、生与熟隔离、成品与半成品隔离、食品与杂品隔离、食品与老鼠药、苍蝇药、蟑螂药隔离,不得混放。(3)原料、成品、刀、板、桶、盆、筐、抹布以及其他工具或容器必须写上标志,并做到分开使用,用后清洗干净,定位存放。

3.消毒。食堂用具实行一洗、二刷、三冲、四消毒。定时做好餐具消毒工作,即食堂的所有餐具要餐餐消毒,并放置于干净的专用器具中存放;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生的餐具可以由正规合格的餐具消毒中心配送。生、熟食刀案及冷荤配餐用具必须分开专用,并有明显标签记号,用后及时清洗消毒,存放于固定的位置。

4.清洗。认真冲洗操作间灶具和地面,擦拭餐厅地面和桌椅,每星期集中大扫除一次,重点清洁操作间墙壁、天花板、灶台、案板、饭台、橱柜、餐具、容器,学生用餐间地面、桌面等,用具摆放有序,防尘、防蝇、防鼠设施要齐全,保证食堂内无鼠、无蝇、无污染、无杂物。餐厅地面、门窗、玻璃以及周边环境保持洁净卫生。向学生供应开水时,装开水的器具要上锁,且天天进行内外清洗,防止污垢存积。

5.加工。食堂饭菜一定要煮熟煮透,凉拌菜要洁净卫生。加工人员不加工变质或有异味的蔬菜、肉、鱼、蛋、禽等原料,不使用不符合卫生标准的原材料,不使用有异味或污染不洁的米、面、油、馅等原料,加工程序要合理,生熟、荤素要分开。加工人员实行持证上岗制,加工前必须将手洗净,加工食品时穿戴清洁的工作服、帽子和口罩,佩戴服务牌。加工人员个人卫生要做到:勤洗手、勤修剪指甲,勤洗发、勤理剪发;勤洗衣服和勤换工作服。不得在工作期间抽烟,不正对食品咳嗽、打喷嚏,不随处吐痰。

6.销售。学校食堂销售安全卫生的食品,不卖腐烂变质食品。特别是配送的早餐,米粉、面包、馒头、豆浆一定是当天现做,烤包、饼干、牛奶等要新鲜,不能超过保质期。待销售的食品要存放于干净的器具中,用专用盖子盖好,做好食品保温以及防虫防蝇工作。销售食品前销售人员必须将手洗净,穿戴清洁的工作衣,佩戴干净的帽子和口罩,销售食品时,必须使用干净的售货工具,防止食品不受污染,确保食品干净卫生。

7.留样。坚持食品留样管理制度,做到专人、专具登记管理,留样食品独立装袋,贴上标签,注明食品名称和加工时间后存放于专用的冰箱内,放置48小时。

四、合理布局,完善设施

为了给广大师生一个干净、卫生、安全的就餐环境,学校应对食堂进行合理规划和布局,选址合理,远离污染源,食堂周围一百米范围内没有猪圈、厕所、垃圾池,没有卫生死角,食堂周围的水沟、地面常清扫消毒,保证食堂周边环境卫生、水沟保持畅通清洁,食堂墙面、天花板洁净卫生,地面铺设耐磨、防滑、无毒、易清洗的材料。

五、加强监督,注重防范

1.自觉接受上级领导、社会各界以及学生的监督。从业人员每年都要自觉参加体检和卫生培训,平时积极配合、主动接受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督和指导;定期或不定期与学生代表座谈交流,每月或每两个月进行一次食堂卫生安全问卷调查,让学生不记名如实填写,对食堂就餐作出总体评价(很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听取学生意见,做到有反馈、有措施、有改进。

2.学校领导要经常检查饭菜质量,抓好卫生制度落实,保证学生就餐安全,防止病从口入。每天都要对食堂管理、环境卫生、个人卫生、后勤服务等工作进行全面督导检查,查找不足,反馈通报,发现问题及时改进,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

学校安全管理的策略范文2

关键词: 学生安全管理策略制度分析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从过去相对封闭的“世外桃源”变成了相对开放的“小社会”,学生的学习生活区域存在着一定的不安全因素,使得高校安全事件频发,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刻不容缓。同时,高校是人群密集场所,是一个相对自由的学术之地,学生是个性各异的个体,社会、家庭对学生健康、安全、快乐成长充满期待,高校对学生安全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学生的安全是保障高校正常教学秩序,保持学校和社会稳定大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校园的重要的、基础性的工作。

目前的学生安全管理的现实着力点在于安全法规的学习宣传、督促检查和处理各类安全事故等日常性、基础性的工作,但突发性工作较多,学生安全任务重、责任大、风险高、压力强,工作缺乏科学的规划和整体性,工作容易陷入应付、被动的状态。在学生安全管理体系中,安全策略制度是在特定的校园环境里,在学生所涉的区域内,为学生的安全保证提供一定级别的安全保护所必须遵守的一系列条例、规则,是校园安全工作中对学生的安全行为产生规范和约束性影响的一部分,是学生安全管理的纲领性、指导性的策略。在目前形势下,构建学生安全管理制度保障体系显得尤为紧迫和必要。

1.学生安全管理中存在的现实性问题

安全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认识不到位,方法不得当,制度不科学,执行不得力等。

1.1 在观念和认识上存在问题。

无论是学校管理者还是学生群体,在对安全问题的认知上,“安全第一”、“安全无小事”的思想认识基本是一致的,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安全相对来说是“软任务”,在限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中,“安全的重要”往往会让位于教学科研管理和学习等“硬任务”的重要。尽管对安全工作逢会必讲,文件下发很多,部置检查也不少,但事实上,“安全第一”的观念并不牢固,在思想上没有真正树立起生命至上、安全为天的责任意识,对安全工作重视程度还不够,工作抓而不紧、抓而不力。

而在学生群体中,学生思想较单纯,社会经验不丰富,安全防范意识较差,安全习惯没有养成,在观念上认为自身与安全问题的距离还较远,而真正面对问题时又缺乏理性、冷静的判断和有效的应对措施。

1.2 在态度或心理上存在误区。

学生对安全工作重要性的理解往往停留在安全问题出现后甚至安全事故发生后。而每个安全问题的个案所涉及的区域面窄、特殊性强、影响度不同,学生感觉各类安全问题的发生是低概率事件,安全问题虽有典型意义,但终究是个例,因而忽略这种低概率,存在侥幸心理,从而导致安全防范意识淡薄,风险意识淡薄,对待安全管理的态度“超然”或“漠然”。

同时,安全的标准和规范在细节安排和程序规划中进行了较为明确、具体、科学的规定,基于安全的标准化、规范化与人们低投入、追效率、走捷径的心理惰性和行为习惯有一定的矛盾。在日常性、常规性生活和工作中,在产生工作疲劳和心理疲劳的状态下,学生容易把违章而未导致不安全的行为当成高效率经验,从而形成习惯性不安全行为,以短期的偶然性成果替代长期的必然性危害。

1.3 在制度设计上存在不科学状况。

安全管理是一个仍在继续发展的领域。目前安全管理中制定的制度或者指导性过强,原则意见较多,而缺乏可行性、可操作性,或者过于理想化、过于繁琐而在现实状态下管理成本过高、投入精力过大而不利于执行,使安全工作变成难于完成的使命。另外,制度仅仅对违反规则的行为形成制约,而对不违反规则的行为则没有限制。因此,它在限制行动的消极选项的同时,打开了其他选项的可能性。而再完备的制度也不可能包罗万象,所谓安全工作中“条条规程血铸成,不要再用血验证”,在一定意义上诠释了安全制度的形成往往是在发生重大安全问题甚至是血的教训下建立和完善的。制度的制定具有规范、评价、调节、整合的功能,同时也具有作用范围、价值诉求、实现方式上的局限性[1]。要达到安全管理制度的他律与学生遵循安全的自律的有机统一,安全规范要求的公共性与个体性的有机统一,安全意识和行为应然的目的性与实然的手段性的统一,这需要一个漫长的不断实践、不断修正、不断总结、不断完善的过程。

1.4 在安全监督和执行中存在折扣现实。

纵然制度的设计比较完备,细节具体,程序明确,可操作性强,但学生个体对安全的认识往往存在很大的局限性。这许许多多的局限性,导致了认识的差异,给执行带来被动,也就给安全埋下了许多隐患。这是学生安全管理中存在的“知易行难”的矛盾。一方面,学生安全监督检查的制度化举措不到位,频度不足,随机性强,深入程度不够。另一方面,部分学生对习惯性不安全行为思想上不重视,行动上纠正难,对不安全行为隐性危害和漏洞认识不足,自我控制、自我约束能力较差,把履行安全责任视为额外的负担和麻烦,同时对安全检查、监督和惩戒措施存在不认同、不配合等被动现象。

2.学生安全管理中的制度构建策略

学生安全管理的制度策略是在学生特定安全区域中,为保证提供一定级别的安全保护所必须遵守的一系列条例、规则,即认真研究管理工作的一般规律和安全管理工作的特殊性,逐步建立起政策性强、关联性好、易于操作的较为完备的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制度体系,建立起分工明确、责任清晰的安全教育及管理的责任体系,不断完善安全管理的制度构建。制度构建策略的重要性在于指导作用,现实意义在于将学生安全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通过详细的安全管理措施、方法和程序,可靠地实现学生安全总目标。

2.1 构建学生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思想认识的程度决定着工作的力度和深度。如果认识不到安全的重要性,就不会做好安全的自觉性。如果认识不到安全的必要性,就不会有做好安全的紧迫性。从安全行为科学的理论分析,由人的因素而诱发的事故已成为系统最主要的事故致因,而人的安全行为是复杂和动态的,具有多样性、计划性、目的性、可塑性,安全意识、安全态度、安全认知等决定人的安全行为水平。学生对安全价值的认识不同,会从其对安全的态度和行为上表现出来。因此,学校务必要先上好安全教育和培训这一最基础的课程,将学生认识中的“额外负担”转变成利已又利人的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

培训的内容可涉及安全法纪法规教育、日常安全规范和安全操作程序教育、案例和对照分析教育等,并通过开展预防事故演习,安全技术培训、安全知识竞赛等形式多样且内容丰富的活动,培育学生安全的技能和自主管理意识,并将学生安全教育培训形成制度,经常性、不间断地将安全工作加以强化,在学生思想观念深处形成安全教育的自我约束、自我教育的自觉模式。

2.2 发现问题,构建安全故障分析模型。

与安全理论或安全教育预设的环境不同的是,在学生生活、学习的现实世界中很少提供事先规定好的问题,即明显昭示不安全的因素。获得安全的方法就是寻找不安全,安全的特征就是它不会跌落、不爆炸、不起火、不对人的生命造成伤害、不变得松散、不短路或不引发诉讼等,这种证实是通过理解可能的不安全故障的模式并表明这些模式已经得到合理的防范来实现的。问题犹如疾病,具有症状,探寻复杂问题的关键方面为发现问题提供了超前行动步骤的机会。凭借经验、理论、常识、数据和专业技术较直观地提出问题,继而详尽论析、验证情况,最终高效地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把不安全故障的可能模式分析,这些模式的可能性,以及克服和防止不安全故障的可能手段包括进来,作为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解决问题的组成部分,同时还是信息组织不安全信息的特殊工具[2]。因而,不安全的故障分析在安全管理的策略性建构中有多种用途和意义。

学生安全管理中构建安全故障分析模型,一方面要依靠学校安全机构的专业人士,利用专业信息和技术,在技术上把握各安全要素,对安全管理中发生故障的规律进行分析和统计,控制安全问题的发生。另一方面要建立安全组织网络,建立安全故障分析信息系统,形成全员参与模式,集中各方力量,从而拓展发现问题的视角和诸多因素,将隐患彰显并能够有效控制。

2.3 主动管理,构建安全预警制度。

安全预警体系研究是以安全预警体系论为指导,通过对现有安全模式的分析论证,提出一种能够监测、诊断、预控安全事故的安全预警体系系统。其旨在为安全管理提供一种具有实际运用价值和可操作性的安全管理新模式。学生安全管理在具体运作中,可借鉴安全预警管理技术的应用技术,先找到能够合理反映安全工作的多项关键性的指标体系,进行建模研究。当然各方面涉及的内容有所不同,其基本方法是通过统计各个指标的百分比来进行预警。只有这些关键性指标诸方面协调发展,才能保证组织的安全。忽视任何一个方面都将对安全工作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

对学校而言,安全预警管理技术的本质在于预先控制、事前管理,其目的就是要在安全工作中实现预警管理,变原来的跟踪调节为预期调节,实现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变。安全预警管理需要从事故危险源出发,重视对危险源和隐患进行监控预警,采用高新技术手段实施各种监控预警措施,变事故处理为事故预防,随时发现隐患,随时进行排除,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牢牢掌握安全管理的主动权,从而把安全管理工作的水平提高到一个新层次[3]。

2.4 构建安全危机和突发事件处理的应急预案机制。

学校是一个人群密集场所,安全危机和突发事件预设的涉及面广,学生个体差异性大和管理的复杂性强。大学生的特殊身份特征又会引发社会的高敏感度和高关注度。因此在安全工作防患于未然中又要加强安全危机和突发事件处理的应急预案机制的制度建设。应急预案应立足于重大事故的救援,立足于重大事故的自援自救,立足于相关社会资源的救助。危机和突发事件处理预案的编制依据相关的法律和法规,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以人为本,快速有效”和“属地救援”等原则对可能的危机和突发事件进行高效的处理,以减少危机和突发事件造成的伤害和负面效应,降低不良影响和后果。

危机和突发事件处理的应急预案机制包括重大事故(危险)发展过程及分析、应急区域范围划定、应急预案的组织措施和应急组织的分工职责、应急预案的技术措施、应急知识培训、应急预案措施的演练、通信联络、事故报告等[4]。在这项工作设计中要明晰模拟过程、分析程序、设定规范、明确要求、把握细节。唯有如此才能低成本、低风险、有序、高效地将损失最小化。

2.5 落实责任,强化安全管理的执行力,构建安全管理奖惩机制。

当制度战略方向已经或基本确定时,执行力就变得最为关键。执行力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在学生安全管理的实际操作中,提升学生安全管理执行力,构建安全责任奖惩机制是关键。褒奖激励机制是学生安全管理的导向性机制,将学生安全管理的奖惩制度和执行力连结起来,发挥学生主人翁责任感,尊重学生在安全管理中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觉参与到安全管理之中,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建立重要的良性化心理基础。而对安全管理中的失察、失误、危机、事故等情况,严肃追究责任,并按规章制度进行严厉处罚,将安全管理“问责制”和工作考核中安全问题的“一票否决制”落到实处。

虽然有了安全制度,但在心理上既不能把制度理想化,又不能把人理想化,而应当把安全管理的措施具体化。用制度规范执行力的标准,用制度统一学生与管理者的执行力,用制度建立一个执行力激励机制和惩戒机制,从而通过规范化的制度来完善整体策略规划,规范学生安全行为。

参考文献:

[1]童建挺.政治制度:作用和局限[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9,1:122-123.

[2]克雷格.勒尔.策略性思维[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191-194.

学校安全管理的策略范文3

关键词 初中生 体育课堂 安全管理

一、初中体育课安全管理存在问题

(一)运动伤害发生

在本人走访调查中发现:学生在回答“在上体育课的时候,你是否经历过或者见过其他人出现安全事故(如:挫伤、扭伤、拉伤等)”时,有92.9%学生回答亲身经历过或者看到过;体育教师回答中,100%体育教师全部亲身经历过或者看到过这些运动伤害的发生。可见体育课运动伤害事故在基层学校的发生是常态的。

(二)体育课质量下降

由于安全问题的困扰,在基层学校中形成了当学教材不学,当有的难度没有,当使的器材不使,当用的场地不用,当搞的活动不搞,当上的强度不上等局面,目的就是回避体育课的安全风险。这使得常规体育教学不能到达应有的锻炼效果,体育课的质量下降明显。在访谈中一位老教师谈到:M 中学锯掉足球门,起因就是一个学生在体育课踢足球,眼睛被足球打伤成为弱视。足球是广大青少年喜爱的运动,这样因噎废食就太可惜了。还有一位老教师谈到:我有一个同事,外号叫“走跑交替”,是学生给取的,因为这位同事上体育课总是“走跑交替”,每次至少 15 分钟(走跑交替是体育课准备部分中一个基本的,强度为中等的准备活动)。

(三)体育课的作用弱化

体育课的作用弱化首先体现在对学生发展的弱化,在访谈中一位教师说:家长关心的是学生的文化课,领导关心的是成绩,体育本来就不受重视,要是今天摔个骨折明天出个外伤,他们早就跟你急了,所以上课的时候先不要出事,每节课时间上满,其他的问题都好说。初中生正处在成长发育期,能力、智力和情感的发展正处于敏感期(学生在一定的年龄阶段,某一身体素质通过科学训练可取得更好训练效果的时期)他们需要学校为他们提供能力发展的平台、智力提高的课程以及情感体验的情景。可以说学生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在体育课中可以给他们提供丰富多样活动提高他们的能力,在体育的各种博弈中增长的智力,在复杂情景里体验成功与失败、竞争与合作丰富他们的情感。而体育课安全问题的出现则对体育课形成了掣肘,使得体育课的作用边缘化化,由于体育课的作用是在其他课程不可能被替代的,这样体育课对学生发展就表现为弱化倾向。

二、强化初中体育课安全管理的策略

(一)增加体育教学投入

1.建立筹资渠道

实际中即便各级政府加大投入,但是过程必定历时很长。应适时建立各种筹资渠道。应发动社会上的有识之士,利用建立基金、专项奖金等方式扩大对体育投入的力度和范围。学校是社会的一部分,各学校有各学校的特点和长处,应充分发挥各校的特长建立多种渠道筹集资金的机制,现可借鉴外国比较成熟的经验。

2.学校开展有偿服务

在确定投入主体和创建多种筹资渠道的同时也应发挥学校本身的“造血”机能,在基层中一些条件较好的学校可以通过面向社会,面向社区进行有偿服务来弥补资金短缺的问题,缓解对体育投入资金的不足。例如:在课余时间出租部分场地、开展有偿的社区活动等多种方式筹集资金,解决本学校体育设施和器材缺乏的问题。

(二)加强安全培训,提高师生安全意识

1.丰富师生的安全知识

对教师采取强化的办法促进安全法规与安全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例如:岗前教育、定期培训和多级考核等。对学生采取以宣传、教育的办法形成安全的认知,例如:以学校为主体开展安全知识与法规的宣传活动;以班级为主体开展安全常识的主题班会,知识竞赛等专题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安全知识、安全技能的学习活动。通过这些方法和手段普及安全法规、知识促进师生的行为符合安全的要求。

2.培养师生安全情感

对教师开展职业道德和人生价值的相关教育,引导教师正确面对压力和安全管理,增强教师的职业光荣感和责任心,树立教师应该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安全保证的思想,培养教师积极面对安全管理和安全问题的态度,例如:先进事迹报告会、演讲等。对学生开展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教育活动,促使其正确认识体育安全管理对自身发展重要性,例如:主题班会、小组讨论、我为安全献一策等活动。通过上述做法增进师生对体育课安全的正向情感,将体育课安全转化为师生的意愿从而实现有效的体育课安全管理。

(三)提高教师安全管理能力

安全管理能力是教师多项素质的综合体现,是实现体育课安全的重要保证,而安全管理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却是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在提高的过程中应注意适合体育教师特点、取得社会认可、从身边小事做起作为三个要点,将体育教师的安全管理需要更好地转化为安全管理的动力,促使其不断提高安全管理能力,达到圆满、安全地完成体育课任务的目的。例如:在不伤害当事人的基础上,对已出现的体育课安全事故和安全隐患进行总结和讨论,发挥其警示、引导和教育作用,在探讨中加深教师对体育课安全的认知、在交流中增长体育课安全的认知、在思辨中提高体育课安全管理的能力。

三、结论

体育课安全管理貌似微小,但涉及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安全科学等众多相关学科,跟学生、教师、学校、主管部门、家长和社会有着紧密的切身关系,研究体育课安全管理、保障体育课的安全是学生发展的前提,是学校、教师的职责,也是社会强烈的需要。因此,本人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及分析,为优化初中体育课安全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及借鉴。

参考文献:

学校安全管理的策略范文4

关键词:学校;安全管理;责任

引言: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主人、民族的希望,学校的安全工作直接危害到学生是否安定、家庭是否幸福、社会是否稳定。所以,将学校的安全工作做好,创建一个十分安全的学习环境非常关键,将学校的安全工作做好也成为了学校其它项工作的重要前提。

一、完善管理的制度

就安全常规管理来讲,学校应当创建并完善以下制度:

1、创建安全工作检查制度

学校应当把安全工作规划到学校管理的常规当中,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学校的教学设备、校舍、食堂、生活设备、消防设备、食品卫生的安全状况乃至学校安全的防护设备等方面采取全方位的检查,并将其构成相应的制度。学校的学区以及辅导站应当定期或不定期的为管辖的学校安全工作进行大规模的检查并构成相应的制度,及时将各种安全隐患排除掉。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协同相关部门定期或者不定期为学校的安全工作进行监督指导。

2、创建安全工作责任制度

校长属于学校安全教育以及管理的首要负责人,学校的所有教职工都具有安全教育以及管理的义务。在安全管理的责任方面,学校要尽可能完善各项安全工作的责任制度,将教职工执行的学校安全工作责任的状况划分成每一位教职工平时工作以及年度目标审核当中,积极构成学校安全事事有人管、时时有人做的良好局面。

3、创建校外集体活动审批制度

学校组建的旅游、实践、公益活动等大规模的户外集体活动,一定要向上级主管部门进行申请,在申请时要附上活动方案、安全预案等相关文件,并且要明确指出安全管理责任人以及相应措施。学校安排的以年级或者班级为外出活动的,需要向校长进行申报批准,并且也要向上级主管部门进行备案。

4、创建校园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制度

学校应当通过实际情况,科学的预设不同类别的学校安全事故发生后的人员分工、师生疏散线路以及应急的救援方法,并且构成不同的安全工作预案,做好演练,加强事故发生后学校的反应能力。

5、本着安全事故报告制度

学校要尽可能提升对安全事故报告的认识,严格通过安全事故报告的相关制度。但凡出现安全事故的学校,一定要及时进行上报,而且在规定的期限内进行书面报告,而且要及时进行跟踪了解实情的发展情况以及处理的状况,并及时进行续报。

二、学校安全事故的处理与赔偿

1、赔偿责任的分担

学校事故的妥善处理对于受害人员权利的保障以及学校秩序的正常甚至社会的稳定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赔偿责任的承担属于学校事故处理的一个主要方面。

(1)赔偿责任的分类

赔偿责任可以分为直接责任、按份责任以及补充责任。直接责任指的是违法行为人的行为对他人的人身以及财产造成损害的结果通过自己承担侵权责任的侵权责任状态。加入由于学校没有尽到安全义务,使得学生被校外第三人的人身伤害,学校应当承担补充责任。学校承担按份责任主要包含了学校有责任、其他学生有责任、老师有错等状况。

(2)创建赔偿风险分担机制

想要尽可能完善以及健全社会保险制度,创建赔偿风险的分担机制,并且,消防责任险通过事后保险理赔迈向事前校园风险检查以及事后保险理赔共同进行。透过保险,体现学校事故的风险分担,将学校事故赔偿责任进行转移,进而令学校没有心理负担,积极主动的组建学生进行不同的活动,更好的做好教育的目的,并且也对未成年学生的合法权益起到了保护的作用。

2、学生伤害事故的处理

学生伤害事故的处理程序包含了及时进行干预以及救治措施,而且在最快的时间里通知伤者的父母或者他的监护人。找到事故发生的原因,将证据收集齐全。和伤者的父母或者他的监护人进行协调。假如当事人各方没有协调良好,就可以透过诉讼进行处理。将相关的案件资料保管妥当。

3、学校安全管理的措施及策略

(1)制度建设

创建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的长效制度。安全管理作为一种状态,也就是透过持续的危险识别以及风险管理过程,把人员伤害或者财产损失风险降至可接受的范围或者其之下。

(2)文化建设

创建安全文化,使学校安全管理的核心环节。学校安全管理要以保障或者加快学生健康发展为基础,管理制度以及规则的策划和运行,体现对学生的尊重、关爱与理解,社也是学校安全管理对于人文关怀的理念。

(3)建议立法

建立一个专门的校园安全法,可以让校园的安全工作做到有法可依。

结束语:只有通过严格执行工作,不放松、不懈怠,加强对学校安全管理的重视,将各项工作细致化,才能使得学校的安全管理更加科学、更加规范。

参考文献:

学校安全管理的策略范文5

关键词:校园网;网络信息安全;安全管理问题

随着我国各类高等学校及中专等职业院校在校园网建设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强,校园网已经成了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备之一。在这种校园网普及的大背景下,校园网的网络信息安全管理问题也随着得到越来越多的学校在管理中的关注,本文便以此为研究课题对校园网络信息安全进行研究分析。

一、影响校园网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分析

  目前造成校园网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三类,现分别做以下阐述:

1.校园网网络信息管理方面的原因

  多数学校在校园网网络信息管理方面管理的有效性较差,学校在校园网的管理中很难做到学校的机房、学校的各个学院或者系、学生宿舍以及学校的办公室这些区域的计算机管理中涉及的信息安全进行统一的管理。在网络信息方面出现问题时,很难找到负责人员,对发生的网络信息安全问题也不能及时进行处理。

2. 校园网网络信息技术方面的原因

  从计算机应用计算的角度来看,造成校园网信息安全问题的技术原因主要是因为依赖Internet的基础即TCP/IP协议。在该协议中,DNS域名系统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安全隐患。同时校园网所连接的系统本身存在着一定数量的安全漏洞。值得注意的是盗版软件与娱乐资源在校园网中的经常性使用,使得网络信息的安全面临威胁的机会大大提升。

3. 校园网网络信息使用者方面的原因

  校园网的网络信息使用者以学生为主,通常都是在网络上比较活跃的大学生,这些学生对网络技术的认知度较高,加上有的学生甚至对网络信息攻击技术有着一定程度的偏好,这些都为校园网网络信息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在校园网网络信息使用者的作用下,通过网络宽带用户具有用户量较多的特点,造成了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的进一步快速蔓延。除此以外,校园网网络信息使用者的操作水平较多也对安全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

尽管校园网的网络信息安全系统采取了一定安全机制,但是由于管理、技术和用户水平的限制,使得校园网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成为校园网网络信息管理中极其重要的工作内容。

二、校园网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策略

1.设置校园网络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员

从以上关于校园网络信息安全的影响因素的分析可以看出,有必要在学校设置专门的从事校园网网络信息安全管理方面的人员。具体设置人员的技能水平及设置人员及与其工作紧密相关的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将加强校园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的信息安全保密工作作为学校的常规工作内容之一。除此以外,还可以通过建立以学校校园网为中心的,其他单位辅助的网络信息监控体系,对发生的各类网络信息安全事件能够及时发现和及时处理。从而确保校园网网络信息资料的保密性与安全性。

2.完善校园网用户管理制度

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为了加强校园网网络信息的安全管理,有必要制定校园网的使用者管理制度,通过有效执行的用户管理制度,使得校园网的使用者能够确立良好的网络道德。具体包括健全与校园网使用者相关的用户身份登记制度。如学校的教师和学生应办理注册手续并同时进行登记备案,通过一定的审核程序才可以成为校园网网络信息的合法使用者。从根本上做到有效的对保护网络信息安全等行为进行源头上的监督和制止。举例来说,如有的学生通过校园网网络信息平台进行病毒的散播,校园网的安全信息管理人员可通过备案信息及相应的技术手段读该学生的行为进行及时制止同时对其行为进行处罚。

3.加强数据安全管理

  对于网络信息安全管理来说,数据安全管理是非常关键的。有必要进行数据备份的管理。简单说,在做好校园网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同时,还应做好校园网网络安全系统在不可避免的情况下出现的其他问题。因此需要在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中做好必备的重要数据的备份工作,只有做好这些备份工作,才能使某些故障发生做到能够及时的进行硬件和软件的安装和恢复工作,从而为校园网的正常运行提供基础。

4.加强网络病毒防范工作

  在校园网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中,不得不注重的一个问题,就是加强病毒防范方面的工作,学校应确立自身的病毒检测和防范系统,安全信息管理人员定期进行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性扫描。提高校园网网络信息安全使用者的防范意识,加强使用者防护的能力,促使其进行定期更新杀毒软件与防火墙,校园网要及时系统漏洞的相关信息,提醒校园网使用者下载修复。

三、结语

校园网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不是短期的工作,必须坚持持续性,这是由于校园网的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本身所具有的复杂性决定的,准确说没有绝对安全的网络信息系统。从目前的情况下,除了上述提到的策略以外,应综合应用包括防火墙和加密技术等多项措施建立网络信息安全与网络效率两者之间的平衡点,从而建立起一套适合校园网网络信息安全的安全体系。

参考文献:

学校安全管理的策略范文6

【关键词】高校网络 安全 管理

随着网络信息的开放,我国各大高校均建立了校园网。校园网成为学校的全方位的数字信息载体。但是先进的科技能给人来便利也会遭受威胁和攻击。不健康资源利用木马、病毒、恶意插件等等肆意传播,轻者影响校园学习生活和秩序,重者影响学生道德,败坏学校风气。因此加强培养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注重校园网络的安全管理是一场迫切的任务。

一、高校网络存在的安全隐患

(一)学生好奇心强,防范意识薄弱,不良信息传播

高校校园网络用户在校大学生占一定的主体,他们对于未知的网络世界充满了好奇。大部分学生缺少对互联网中复杂的信息资源判断。在浏览和下载过程中极容易带进病毒到校园网内,一旦网络病毒侵入,校园网中大量用户都会迅速受到感染,恶劣的影响一时半会难以收拾,导致学校数据丢失,甚至于机器瘫痪,不良的信息传播严重影响了校园文化。

(二)学校的监督管理力度不够

大多学校会不断完善硬件设施,促进校园网络资源利用和共享,但往往容易忽视网络管理制度的更新。对网络管理员的专业知识和管理技能的培训力度缺乏重视。而且,对于安全规范用网络的教育宣传和指导不够,学校缺乏网络监管手段。近来,许多高校为了师生更多的摄取有利的网络资源,在校园网未设置应有的监控和过滤软件的情况下直接让师生访问互联网,导致非法网站的侵入,不仅仅造成学校数据丢失,机器瘫痪,更严重的是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给学校带来极其不良的影响。

二、如何加强校园网络的安全管理

(一)加强网络安全防范意识

高校网络现已是学校教学和科研不可缺少的基础设施,是影响教学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因此网络的安全管理担任着高校网络建设的重任。建立校园网络安全管理机构,加强网络安全管理规划,明确网络安保人及计算机系统管理。定期对网络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网络安全的警觉性和对不良资源侵入的抵御能力。一旦遇到网络安全事件要果断的运用技术措施处理,并及时地上报当地公安机关的计算机监察部门,以便备案和处查。

(二)加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

学生是使用高校网络的主体,学校应在注重教学质量的同时抓紧对学生进行网络安全教育,强化网络安全的基础知识,提高个人的网络安全警觉腥、自觉性。在网络安全教育中应以道德教育为教学体系,通过开展讲座,开设网络信箱的方式教导和规范学生网络道德。学校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与家长进行交流和沟通,及时反馈学生在校信息,吸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携手做好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建设工作。

(三)实行网络安全使用的监督

一些网站为了网站点击率传播不良信息,严重地毒害了青少年人群的思想。要管理好网络安全使用应从内网管理做起。身份认证系统是整个高校网络安全体系的基础,发现安全问题就可以立即找出并解决,对不规范使用网络的学生给予批评教育。为校园网络用户提供安全可靠的保证。学校要将不同类型的用户划分在不同的虚拟网中,将高校网络划分成多个子网。将用户限制在其所在的用户随意访问外界资源。网络管理员则利用虚拟网技术管理整个网络,对每个子网加密令管理和监督。不但可以阻止非法用户非法访问,防止网络病毒、木马程序还可以及时有效的隔离紧急故障。管理员要对高校的网络设备系统进行口令保护,定期记录网络安全审查分析,保护高校网络时刻安全。另外要对加强网络防御能力,安装定时查杀病毒的高效软件,杜绝病毒在校园网内传播。通过安装上网行为监控和过滤软件,设置有效的监督校园内部用户网络行为,尽量避免个别用户不安全的操作给校园网络带来危害。

(四)培养学生高素质和高技能

网络的盛行在带给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和宣传的便利服务同时也为学校建设埋下了巨大的隐患。学生法律意识单薄,不知道不良网络对自己身心损害的严重性,对外界事物的好奇尝试往往会引导学生走歪路。因此对学生进行网络使用规范化是高校网络管理的根本职责所在。为了减少网络犯罪行为我们还应该加大法律知识的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自觉遵守网络法律法规。另外,部分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也应当得到学校和家长的重视,给予正确劝导走出虚拟世界,师生和家长要更多的关爱和鼓励他们走进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中,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校应引导学生多参加娱乐活动,在社会实践中学习知识,提高自身素质。

结束语

在网络数字信息化的时代,高校网络在教育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高校网络众多的用户以及教学应用的复杂又脆弱的特性指明了高校网络安全管理的难度和重要。随着高校网络安全管理建设的完善,我国各大高校已摆脱校园网络无序状态,朝着有序、适用、优质、高效的方向发展。让高校网络在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继续发挥强大作用。所以加强高校网络安全管理是保障学院安全、稳定、高效发展的重要前提,是一直以来严峻又充满挑战的任务。

【参考文献】

[1]张孝飞,岳鳯芝,宁佩林.搞笑数字图书馆网络安全分析与防护策略[J].情报索,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