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管理意见及建议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交通管理意见及建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交通管理意见及建议

交通管理意见及建议范文1

一、实行路政管理季度例会制度

县、乡镇分管负责人为总路长、路长,例会分别由县政府、*公路分局负责召集。例会主题主要是:

(一)通报上级政府及交通主管部门对路政管理的要求;

(二)通报各乡镇路政工作开展情况及存在问题;

(三)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进一步统一路政管理工作思路。

二、建立健全路政管理网络,全面落实路长责任制

(一)建立总路长(县分管交通负责人)—路长(乡镇、办事处负责人)—段长(居委会、村委会)—协管员(聘任的乡村有关人员)为主题的四级路段长管理网络。

(二)总路长负责全县路政管理的协调和指挥工作,解决路政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难点、热点,具体包括:

1、宣传贯彻落实公路管理法律、法规;

2、负责主持路长例会;

3、协调重大路政活动的组织和指挥工作;

4、协助拟订重大路政案件查处方案;

5、协调公路路政管理部门与公安、土地、城建、工商等部门的联系;

6、协调路长之间、段长之间、路长和段长之间的关系。

(三)路长负责所辖路段的路容路貌管理、穿集镇路段治理等工作。

1、制定辖段内公路路政管理工作的计划;

2、宣传贯彻公路管理法律、法规;

3、协调公路路政部门与辖区内公安、工商、土地、城建等部门的关系;

4、确定穿集镇路段治理方案并组织实施;

5、对公路两侧建筑控制区实施监管;

6、协助查处辖区路政违法行为;

7、负责辖区内路政中队与段长的协调工作;

8、监督检查段长和协管员工作。

(四)段长和协管员负责所辖路段的日常管理工作,及时制止、举报、反映涉及路产、路权违法行为,积极协助路政执法人员开展工作,具体包括:

1、宣传公路管理法律、法规;

2、分别拟定公路巡查计划;

3、及时制止、举报、反映路政违法行为,确保辖段内“五无一及时”,即无摆摊设点、无乱堆乱放、无打场晒粮、无未经批准设置的非公路标志、无新增违章建筑、及时举报各类路政案件;

4、参与路政案件的现场管理;

5、积极配合路政人员开展路巡路查、调查取证、维护秩序等工作;

6、负责公路及公路附属设施完好。

三、考核评比办法

(一)县政府每半年组织一次对路长的考评,路长每季度组织一次对段长的考评,每月组织一次对协管员的考评。

(二)年终根据平时考评分数对各乡镇进行排名,对排名靠前的乡镇进行奖励,对排名后3名进行通报批评。

(三)奖金筹集:若全县在市年终路政管理考核评比中进入前3名,市公路局将奖励3万元,县政府再配套3万元,用于奖励先进乡镇;若全县在市年终评比中进入4—6名,市公路局将奖励1万元,县政府再配套2万元,用于奖励先进乡镇;若全县在市年终评比中未进入前6名,县政府将安排2万元资金,用于奖励前8名乡镇。

(四)奖金分配:若全县进入市路政管理前6名,县政府将对年终路政管理检查评比前17名的乡镇进行奖励,其中前3名奖金占总额的40%,4—10名的奖金占总额的40%,11—17名的奖金占总额的20%;若全县未进入市路政管理前6名,县政府只对年终评比前8名的乡镇进行奖励,其中前3名的奖金占总额的60%。

四、配套措施

(一)对路政管理情况较复杂、涉路违法行为相对集中的路段,配备协管员的补助由市交通局、公路局共同解决(具体标准另定)。

(二)公路穿集镇路段治理,是段长和协管员的工作重点,段长和协管员负责集镇路段的日常管理。集镇路段治理所需硬件设施,由公路部门和当地政府共同出资,其中当地政府投资部分,从市交通局每年补助20万元中列支。

交通管理意见及建议范文2

[关键词]建构主义;管理信息系统;案例教学;任务教学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09)13―0256―04

一 引言

随着我国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各个行业领域的经营管理活动迅速朝电子化、网络化、信息化迈进,社会对人才的信息文化和信息素养的要求越来越高。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介绍信息对企业和社会所带来的变革,探讨信息社会中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转变,要求学生能系统地掌握信息系统的理论知识,并具备在实践中应用的能力,培养学生在信息社会工作、生活、学习所必需的信息能力与信息素养。有鉴于此,许多高校的管理、金融、财会等商科专业顺应社会发展的需求,纷纷将管理信息系统作为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

不同于传统学科,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汇集管理科学、经济学、计算机科学、系统科学、运筹学等学科于一体的复合型学科,具有学科内容跨度大、覆盖面广、理论要求高、实践性强等特点,由此决定了课程教学存在很多难点,教学方法也各有所侧重,经过文献分析和座谈调研,笔者了解到在商科类专业管信教学中普遍存在三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有的偏重系统的理论讲授,有的强调案例教学、有的重视实验教学。综合看来,这几种方法都有各自优点,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

对于偏重理论讲授的方法而言,主要是教师按教材章节的顺序进行系统的理论讲授,由于大多数学生没有接触使用过实际的信息系统,对管理信息系统缺乏一定的感性和理性认识,学生很难体会到管理信息系统理论及其对实践的重大指导作用,会觉得理论非常空洞抽象,这种“从理论到理论”的教学方法,经实践证明效果最差。

强调案例教学的方法则主要以案例分析、讨论教学为主,力求以典型综合的案例反映管理信息系统的理论体系和实践过程,但已有的一些案例教材大部分是有关国外企业的案例,学生对企业的背景知识了解较少,对其经营管理流程不熟悉,并且缺乏与已有专业知识的联系,学习积极性调动不起来,交流讨论效果大打折扣,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也得不到应有的锻炼和提高。

重视实验教学的方法则以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为授课重点,容易偏离课程目标,仅从计算机技术的角度,把管理信息系统看作是程序设计课程,而不能认识到更多的是从管理的角度去研究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无法从深层次去理解管理信息系统实质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更有效地为管理服务。

针对上述三种教学方法存在的不足,笔者在多年教学实践中做了总结与思考,认为在管理信息系统教学中理论教学、案例教学和实验教学都体现了一定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但如何将三者结合起来,使理论不再抽象,案例切合实际,实验突出重点,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需要在教学方法及手段上有所创新,因此进行了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实践。

二 基于建构主义的管理信息系统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理论是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兴起的一种新的认知理论,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建构主义以其巨大的张力和强大的生命力在世界范围内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学校教育实践中也有了更多的应用。目前建构主义理论的主要流派有:激进建构主义、社会性建构主义、社会文化认知的观点、信息加工的建构主义等,这些流派至少在以下三个方面有共同的观点:第一,知识是主动建构的,而不是被动接受的;第二,知识只是个人经验的合理化;第三,知识是个体与他人经由磋商并达成一致的社会建构’。针对建构主义理论的阐述,已有大量文献可供参考,本文不再赘述。下面仅对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及对管信课程教学的意义做简要分析。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建构主义的学习观改变了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提倡建立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即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应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为使学生的意义建构更为有效,教师应尽可能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或协作学习,展开讨论和交流,并对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由此,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可以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综上所述,笔者总结得出了管理信息系统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教学情境的建构者,主要职责是案例设计、任务设计、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实施、教学模式的设计及教学评价。学生则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诸如人机学习、人书学习、师生学习、生生学习等,通过立体式的交互学习网络,协助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

笔者认为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对商科类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一是该课程涉及的概念广,内容具有前沿性、发展快,反映信息社会的新情境、新问题较多,必须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二是该课程内容至今还在不断变化和调整以反映不断出现的技术变革及所引起的管理上的创新,通过协作学习能带给学生更多的新知识、新技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其深入探索知识的热情:三是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能更好的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结合在一起,培养创新型的人才。

三 管理信息系统建构主义教学实践

建构主义所提倡的学习是基于真实问题情景下的探索学习,因此问题情境的构建,学习环境的设计构成了建构主义教学的核心。在具体的管信课程教学过程中,笔者围绕这个核心,将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进入问题情境阶段、实践体验阶段和表达交流阶段。这三个阶段的教学方法,可以归纳为十六字“案例引导、任务驱动、内外结合、评价反馈”,下面结合教学实践,分别阐述这三个阶段的实施过程。

1 案例引导

案例引导即情境建构阶段,案例设计分为三个环节,课前、课中和课后。在每章授课前由引导案例引出本章问题,学生在问题驱动下,获取知识(概念、理论、解决方案);在课中结合基础知识点案例进行知识或思维拓展,课后借助综合案例题和复习题进行巩固;学生也可登录网络教学平台通

过案例分析题和网上自测检验学习过程,整个案例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反复不断的真实情境问题分析思考中了解和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理论体系。

因此,在案例设计过程中一般包含有某些管理、决策或疑难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教材、查阅资料、相互讨论等多种形式,实现对问题的充分认识,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其次也要求学生自己去收集身边的信息化案例,如超市的收银系统、银行存取款系统、公共交通系统、校园一卡通等,用课余时间搞社会调研,相互交流调研体会,开展小组讨论,通过教师引导、自学学习和协作学习建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完整的理论体系。

2 任务驱动

任务驱动即实践体验阶段,主要目的是设立不同层次的上机实验任务,理论联系实践,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仅停留在理论层次是不够的,实验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借助上机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完成从知识到能力(技能)的转化。但以往的上机实验过于强调计算机程序设计和软件开发技能的训练,忽略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解决经营管理中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其实对于商科专业,上机实验关键问题不在于是否学会编程,而在于如何运用所学的信息管理理论和专业知识,从一个管理者的角度参与到信息化实践中,并借助于信息系统解决管理中的实际问题。为此笔者以问题解决为导向,在上机实验中设置了四种不同层次的任务:常规任务、综合任务、专业任务和开发任务。下面分别予以介绍:

常规任务即按角色模拟操作使用典型的信息系统,通过操作建立起对管理信息系统的感性认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校在课程教学中配套购买和引进了一批教学用信息系统软件如ERP软件、人力资源管理软件、物流与电子商务软件等,这些软件系统都具备模拟真实的商业数据,学生可以扮演经理、部门主管和业务员角色,体验信息系统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并结合所学理论进行认知。

综合任务目标是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对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分析的能力,了解系统开发的流程,具备一定的系统建模、需求分析和数据库设计的能力。在该项任务设计中为避免过于复杂的业务需求对学生认知造成障碍,教师可以以学生所熟悉的、业务流程相对简单的系统为背景进行分析,如图书管理系统、学生信息管理系统、超市管理系统等。实验任务主要包括:了解系统调查的基本方法、业务流程图、组织结构图及数据流程图的绘制、实体联系模型图的绘制、数据库的基础知识等。通过综合任务的上机实验使学生初步接触系统的分析设计方法,掌握获得系统模型的方法步骤,能够进行需求分析、自主的数据库设计,具备一定的信息系统开发和数据处理能力。

专业任务则需结合专业培养目标,突出专业领域的信息化应用,设立相应的上机实验内容,使任务设计更有利于专业知识的学习,培养创新实践能力。如对物流专业强调供应链管理系统的应用、对人力资源专业突出绩效评估的分析、对会计专业加强财务决策分析,将相关实验任务的提交、分析、解决与学生的专业背景知识联系起来,使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学习与学生的专业有更紧密的对位关系,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知识、经验及表象,从而使学生围绕“真实问题”,进行探究学习,利用有关知识和经验去“同化”或“顺应”学习到的新知识。

开发任务即组建项目团队,遵循软件生命周期理论和软件工程规范进行信息系统开发设计。该任务对商科类学生来说难度较大,考虑到学生精力和课程教学时间的限制,教师可将该任务供有计算机专长的学生选择完成。

3 表达交流和评价反馈

内外结合即表达交流阶段:学生要将自己或小组经过案例分析、上机实验所获得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总结提炼,形成书面材料和口头报告材料,这样的交流包括课堂内和课堂外两个层面。由于时间限制课堂内的交流较为有限,一般由教师引导,分组讨论为主,并不是每个学生都有交流的机会。课堂外的交流则通过网上教学平台,设立不同主题的论坛,学生根据兴趣参与其中,教师或助教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通过不断的互动与交流开拓学生视野,帮助其知识的建构,也使教师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伙伴和引导者。

评价反馈主要是教学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将学习效果同步反馈。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协作学习,关注学生对知识有意义的建构过程,因此,在考核评定中,我们更多的采取形成性评价和参与度评价,在每个阶段设立详细的评分点,了解学生学习成效,督促其进行自我反思,不断补充和完善已有的知识体系。总结性评价如期末笔试所占比较少,为40%左右,并在题型设置上以问题解决、综合应用的主观题为主如判断辨析、图表分析、案例分析等,重视对学习能力的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这三个阶段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经常相互交叉和交互推进的,理论融入案例,实验突出专业,不断的激发学生将已有的知识体系与新的知识进行建构,建立以学为中心的教学体系。同时在教学中不应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手段,应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手段,将新的技术、方法融入到教学中,通过全方位的教学设计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实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本文试图通过基于建构主义的课程教学实践,将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中的理论、案例和实验三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为解决单一教学方法存在的不足,提供一个可供借鉴的解决思路。在实践中,要使基于建构主义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笔者认为还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几个关键因素:

1 教师需具备复合型知识。基于建构主义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要求担任该课程的教师具备系统的经济管理知识、较强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一定的信息化实践经验,并能时刻关注信息管理的前沿,不断地更新专业知识,拓展视野,把从实践中得来的真知和鲜活的案例充实到教学中去,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2 前导课程要扎实。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要求的前导课程包括计算机基础、管理学、程序设计等。如果学生对这些前导课程的知识准备不足,缺乏相应的认知,则学生进行知识建构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大降低。

3 教材选择要合适。根据建构主义的要求,建立以情境构造、思考讨论为中心的教材体系是建构主义是否顺利达成的另一个要点,因此选用的教材既要有丰富的案例设计,又能在课后设置大量思考题、讨论题可供教师组织教学选用或学生自主学习内容拓展,教材应尽量避免纯粹理论上的演绎。

4 注重引入网络教学。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开放的体系,知识的建构课堂外和课堂内同等重要。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教师可提供涵盖教学各环节,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的网络课件和学习资料,便于学生随时、随地进行个性化自主学习,弥补课堂教学的局限性,也为及时的评价反馈提供平台。

参考文献

[1]潘玉进建构主义理论及其在教育上的启示[J]东北师范大学,2000,(4):90―91.

[2]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J].学科教育,1998,(3):21―24.

[3]李宗卉.建构主义理论在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07,(4):93―95.

[4]艾兴.建构主义课程研究[D]l西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

[5]赵岩,吕军.应用建构主义构建新型教学模式[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4,(1):82―83.

交通管理意见及建议范文3

【关键词】文件档案管理  规范化  系统化  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31-0130-02 

数据化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各个单位的文件档案管理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变革和发展。尤其是高等教育单位,文件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繁重性以及高校与其他单位的紧密联系决定其必须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改变工作方式及提高工作效率以适应大数据时代的要求。 

目前,高校正逐步实现文件档案管理信息化,包括教务系统、财务系统、通知发文、其他各项审批手续等。这些信息是高校进行教学、科研、管理的依据,对高校本身的发展及社会的进步都具有重要价值。科学归档、合理保存重要信息关系到高校有价值的历史资料的长期保存。建立健全电子文件档案管理机制,是高校档案部门和档案工作者责无旁贷的任务。尤其是文件档案初始信息的管理,作为整个文件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和关键,必须引起相关人员的高度重视。 

高校信息化建设,由于缺乏系统化、规范化,其发展进程缓慢。因缺乏统一规范化的指导,各部门虽都建立了自己的业务系统,但缺乏有效的系统集成,使得信息无法在一定层面上共享,导致各部门间信息的重复录入保存,甚至出现同一信息各部门更新状态不一致的现象,影响信息的实时性和准确性,严重制约着高校的发展。同时,由于电子文件的数据信息具有易流失、易更改等特点,文件内容、结构和背景信息出现差错的可能性比纸质文件要大得多。高校信息化管理不完善,权限不明确,缺乏监管机制,也是导致信息缺乏准确性的原因之一。另外,受传统归档思想影响,高校更侧重于纸质文件归档模式,纸质文件归档与电子信息化进程不同步的现象也经常出现。 

针对以上问题,对高校文件档案管理提出以下建议。 

一 建立高校信息化建设的系统化、规范化管理制度 

实施科学合理的文件档案管理目的在于精确有效的利用以及永久性保存的适时利用。目前,高校信息化建设的管理较为混乱,权责不明确,缺乏统一管理的制度标准。 

《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第十六条规定,档案归档实行部门立卷,即由档案材料产生部门进行立卷。档案馆进行归档保存前,需通过数据审核,即部门用户也就是立档人进行确认,确认后才能接收、打印、归档保存。这样可以解决由于人为因素导致的电子数据与纸质档案不一致的问题。从学校层面建立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规范化制度,明确各部门的职能权限,为各部门信息化业务系统的建立提供导向,最好能够提供标准化建设流程及细节要求,使各部门完成信息化建设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因此,针对文件档案的特点,从档案的形成、收集、整理、归档、保存等各个环节明确相关部门管理规范及职责范围显得尤其重要。 

二 对高校各部门业务系统进行系统化、规范化集成 

传统各部门业务系统的集成方式多为点对点的紧耦合对接方式,当业务系统需要更改或者升级时,就会显得非常脆弱。应根据高校各部门的业务特点,建设集成化的高校档案资源管理系统,在不改变学校现有的应用系统的基础上,实现资源共享和电子数据实时归档,解决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孤岛”现象。 

以江苏某高校为例,其科技部门统计的各位老师的科研成果等信息应和本人的人事信息关联起来,形成以管理服务对象为导向的管理服务模式,这样可以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和唯一性。同样,该高校财务报销系统中,实验材料类的财务报销应和固定资产及办公用品等其他类别的报销一样,实现报销进程信息共享并且可跟踪。这样可以避免纸质材料上交后出现无法了解报销进展的情况。尤其是可以避免因报销过程中缺乏及时有效的沟通导致不符合规范的单据一直处于未被处理状态而错过年度内报销时机。 

三 坚持信息资源的全程管理和前端控制 

现行文件档案管理的质量直接决定其管理的成败,因此要求档案管理部门必须积极进行文件的前端控制和全过程管理。若要防止信息失误、控制差错,需重视信息建立的初始阶段。高校对文件电子格式、数字信息凭证等要求必须在文件形成之初就严格加以规范,以确保档案自身质量及管理质量,避免无意义的重复劳动。只有这样,才能防止电子文件在运行和利用过程中遭到篡改或破坏。同时也可以减少重复作业和滞后作业,优化管理功能,提高系统管理效率。 

四 加强相关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 

人才的选择和培养是管理体系中最为重要的环节。管理人员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水平。所以,一要注意招聘一支有档案管理知识、有档案管理专业技术的人才来壮大档案管理队伍。二要定期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考核培训。培养电子文件档案管理人才,必须结合实际工作内容的需要,顺应未来发展趋势,紧密联系工作内容对不同层次人才的不同需求,因需施教,注重实效,学以致用。要重视职业道德的培养以及相关基础知识的培训。例如,财务信息、人事信息、国有资产信息等实际管理工作技能的训练,根据有关要求对文件进行数字化处理、录入、明确阅读权限,适时上传给相关领导进行审核,做好电子文件档案的管理、维护等日常工作。 

具体办事人员素质的提高必不可少,整个管理队伍的统筹调配也需重视。因此,要明确各工作内容的分管领导,确定文件档案的报送员和审核员,文件审核员一般由本单位分管领导或办公室主任、秘书科长等担任,对上报的文件进行审核把关,以便正常开展工作,确保电子文件档案的安全保管。 

同时,根据各部门的实际情况建立一定的激励制度可以创造良好的竞争氛围,使相关人员主动提高自身素质,确保文件档案管理工作的高效、有序进行。 

总之,文件档案管理是高校日常管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实行信息化管理是高校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重视高校文件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努力探寻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是高校管理者应有的姿态。为了保证高校文件档案管理工作的稳定发展,使高校信息化建设走上一个新台阶,我们需要综合各方面的建议,结合高校实际情况,不断实践、改进,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刘劲松.高校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刍议[J].华章,2013(23) 

[2]余红叶.基于文档一体化管理的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分析[J].大众文艺,2013(8) 

[3]符昌慧.高校电子文件归档管理情况分析及对策[J].档案与建设,2015(2) 

[4]向禹.基于SOA架构的高校档案资源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中南大学,2013 

交通管理意见及建议范文4

实践教学是与理论教学紧密联系的,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实际操作为主,获得感性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综合素质的一系列教学活动的组合[1]。近年来,开设行政管理专业的高等院校的数量一直呈上升趋势。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专业良性、快速发展的形势,对高校行政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以及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从目前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专业的教学情况看,一般普遍比较注重在课堂进行学科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相对薄弱。虽然本科教学计划对学生参加实习有明确的规定,但普遍存在实习内容针对性不强,实习单位不对口,督导不严格等现象。如果这种传统的培养模式不彻底改变,行政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将很难适应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科研单位的工作需要,也很难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求。本文以同济大学行政管理专业为例,剖析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革策略。

二、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及问题分析

同济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已形成一定的模式,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会计大作业、军训、教学实习(行政)、社会调查、专业实习(行政)、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毕业论文、毕业实习。在时间安排与衔接上,会计大作业与军训安排在第二学期暑假的实践周阶段,时间长度分别是1周、2周;教学实习(行政)、社会调查安排在第四学期的教学周阶段,其中教学实习结合秘书学、公文写作等课程进行实习,社会调查结合城市管理与实践考察等调研活动进行,时间长度分别为4周、2周;专业实习(行政)安排在第六学期,有60小时的上机时间,结合电子政务、政府管理流程进行实践性工作;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安排在第七学期的教学周阶段,为毕业论准备,时间为两周;毕业论文和毕业实习安排在第八学期的教学实践周,时间分别为16周、4周。为了全面了解同济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情况,梳理出行政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和实践教学计划相互脱节的矛盾与问题,本次采用调研问卷的形式,由同济大学实践教学课题组、教务处联合开展,对实践教学情况进行调研。通过对调研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实践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1.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学院已经充分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比如建设经济与管理学院综合实验室,在制度上加以保障等,这些因素在宏观方面对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起到了推动作用。学校作为管理层,是改善实践教学效果的外因,关键是实践教学的主体——教师和学生。由于“重学轻术”的思想,教育历来重理论、轻实践。有些教师还没有产生对实践教学重视的思想,依然认为实践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导致在实验、实习过程中的责任心不够。学生方面,虽然意识到实践教学对提高就业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但是落实到实际中,仍不清楚各项实习阶段的目的和内容;还有学生抱有功利态度,只重视与成绩密切相关的理论知识的学习,认为实践教学对综合成绩影响不大,未能正确对待实践教学。

2.实践教学学时比重有待增加,考核标准有待提高。科学化调研数据显示,学生对本专业实践教学次数及所占课时评价为“过少”、“过短”的居多。其中,选择“次数偏少”的占45.5%;选择“次数过少”的占4.5%。对于本专业实践教学所占课时的评价,选择时间偏短的占50%。通过对学生的调研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反映实践教学课时太短,实习机会太少等,不能充分满足真正实践的需要,这些问题表明现行的实践教学课时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预期。现实中,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学时占总学时的比重确实比较低,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占总学时的比重更低。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对于参观相关单位并听讲座、实验操作竞赛及挑战杯等比赛、有针对性的社会调查研究等实践教学方式的认可程度较高。社会调查研究、部门参观、课内模拟实验、创新设计赛事应该有选择性地纳入实践教学范畴。在实践教学考核方面,学生对考核标准不太满意,认为现有实践教学考核往往只对结果进行考核,例如对

调研报告、实习日记等进行考核,考核缺乏可信度。因此要制定规范的实践教学考核标准,废除单一的考核标准以提高实践教学考核的科学性。 3.实践教学基地质量有待提高。目前行政管理系校外实习基地在数量方面仍不能满足学生专业实习的要求。调研数据显示,仅31.8%的行管班学生由学院安排校外实习单位。所安排的校外实习单位性质是政府部门及事业单位。可见,行政管理专业的校外教学基地容纳学生数量有限,而且性质较为单一。在实习质量方面,集体参观作为一种认识实习,往往由于人数众多存在走马观花的现象,并不能对学生的认知实践能力起到很好的提高作用。而分散实习在管理和监控上存在一定的难度,往往在实习期间缺乏老师指导,导致学生不能明晰实习目的。我系有不少校外实习基地,关键是怎么样更好地使学生在基地真正有动手实践的机会,能够锻炼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4.实践教学激励机制有待完善。现行教师考核制度在科研工作量、理论课时量等方面对教师的考核所占的比重较大,对实践教学方面的考察较少。学院对于从事实践教学工作的教师更倾向于口头鼓励,而没有实质性的激励。以科研和业绩等作为考察对象的教师考核机制,没有为实践教学成绩考核安排一席之地,或者只重视一些量的方面,比如课时、作业量等,而忽视了对实践教学效果的考察,从而导致教师在科研压力等工作繁重的情况下可能会对实践教学不够重视,对实习、实验教学安于现状,不进行探索。

三、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应该是一个全面、系统、复杂的过程,要从转变教育观念、优化课程结构、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创造实践教学条件、强化实践教学管理、建立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等多方面下手,不可偏废。

1.完善实践教学计划,丰富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广泛征求各专业领域专家的意见,根据社会实践的需要制定、修改实践教学大纲,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实质上的结合。而且在实践教学计划中,学校明确规定了实践教学各环节的最低学分要求,制定了严格的变动审批流程,规定学院不得随意变动实践教学环节安排时间,以确保实践教学时间。根据实践教学模式的三种类型——感知体察型、适应经验型、分析研究型来丰富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学院可安排学生去行政部门参观、考察来了解行政管理概貌,还可以安排以扩充知识面为目的的系列讲座,促进交流;适应经验型实践教学强调职业导向,以积累工作经验为目的,主要包括实习、挂职等;分析研究型实践教学是国外行政管理专业最常用的教学方式,主要包括案例教学、政策分析实践、学习研究小组、专题研讨会等。

2.统筹规划实验室及实习基地,创造实践条件。①建立综合实验中心,创新实验教学体系。针对学校实验室现状,重新整合资源,优化配置,与经济类专业共同规划经济管理学院综合实验中心,将有限的设备、经费、实验室面积和实验技术人员进行优化组合,并进行科学化管理,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同时加强实验室队伍建设,要求实验技术人员既可以掌握先进的实验手段和方法,又具备学科知识。借鉴其他高校的实验教学经验,本校行政管理专业可创建包括基础实验、专业实验与研究创新型实验的实验教学体系。基础平台实验是全校统一开设的信息实验课程,用以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电子信息处理能力;专业综合型实验着重培养学生的公共事务处理能力、涉外事务处理能力、行政领导、决策和人事管理能力;研究创新型实验着重培养学生的调研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可选择某个具有实际意义的主题,设计调查问卷,开展实际调研,并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得出分析结论,该实验可与大学生创新竞赛或学生毕业设计联系起来,这样学生还可获得专业老师的指导。②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是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条件。在坚持共赢原则下,利用高校师资力量,为基地单位员工提供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利用高校智力资源优势,为实习基地提供人才、技术、信息咨询等服务,或者可以与基地联合做课题。同时可依靠社会上公有或私有培训部门,参与制定专业技能标准,由他们提供实训基地,接受学生实训。

交通管理意见及建议范文5

一、围绕中心,履职尽责,坚决维护垦区的道路交通安全与社会稳定

一年来,交警支队以服从服务于垦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为中心,以确保垦区的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持续稳定为己任,以创新垦区公安交通管理工作新机制为抓手,以整治严重交通违法行为为重点,以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为根本,以服务群众构建和谐警民关系为目标,充分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龙江交警精神,攻坚克难,拼搏进取,采取层层明确任务,层层落实责任,层层落实包保,事事都有指标,强化督导考核措施,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理念,以不死人、少死人,保安全、促稳定为目标,大力开展“大排查、大整治、大教育”活动。广大交通民警以高昂的斗志、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用他们的辛勤汗水、扎实的工作、艰辛的付出,将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打造成“积德工程”和“平安工程”。特别是在做好十安保工作中,支队领导高度重视十安保工作,提出了“保秋收与保十安全并举,整治交通违法与开辟秋收绿色通道并重,警力下沉与督导检查并进”的工作措施,有力地维护了垦区的交通安全与社会稳定,为垦区实现跨越式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二、突出重点,扎实工作,坚定不移地开展事故预防和违法整治活动

一是积极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开展集中整治机动车“三超一疲劳”交通违法等专项整治行动,注重强化源头管理,切实加强应急管理。

二是坚持标本兼治,狠抓源头管理。加大对客、货运企业、场站的安全监管力度,制定落实《加强机动车驾驶人安全管理》主体责任十七条刚性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实现了处罚交通违法历史性突破。

三是狠抓交通秩序管理,全力以赴保障道路安全畅通。积极与周边地市建立联勤联动机制,加强区域管控、科学组织、定向引导。实现了事故少、秩序好、党委满意、群众满意目标。

四是广泛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一是以客运企业为重点。二是以校车安全为重点。三是以重点路段为重点。四是开展加强大中型客货车检验和驾驶人审验工作。

五是积极开展整治酒驾专项行动。各大队把整治酒驾专项行动,作为预防交通事故的重点工作来抓。各大队集中警力,在重点时段、重点路段开展查处酒驾专项行动,排出干扰,拒绝说情,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对酒驾违法行为始终保持高压态势。

六是深化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努力提高广大交通参与者的文明交通意识。一是以“实施文明交通计划”为载体,大力开展“讲文明、树新风、除陋习、保安全”和“珍爱生命、平安出行”等宣传活动。二是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开展交通安全宣传“八进”活动。三是支队与垦视台和北大荒日报建立了协作关系,在“民生”栏目设置交通安全宣传专栏,在北大荒日报设置“交警在我身边”专刊,记者随警采访,扩大了交通安全宣传的影响面。四是充分发挥“护卫天使”作用,女警深入学校,增加了学生掌握交通安全的知识面。五是抓住新驾驶人培训宣传教育关,各大队深入驾校指导宣传教育活动,有效防止了“新马路杀手”的出现。六是充分发挥车管所和驾驶人考试中心的宣传阵地作用,筑牢交通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七是深入开展“平安畅通县区”创建活动。八个管理局全部实现了省级达标,建三江管理局申报国家级达标单位。

三、固本强基、夯实基础,坚定不移地加强交警队伍的正规化建设

2012年支队把加强作风建设,提升民警素质,夯实基础工作,作为加强交警队伍建设的重点工作来抓,强化基层基础工作,提升民警综合素质,打造过硬交警队伍,取得了明显的实效。

一是以开展“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为载体,大力加强民警的纪律作风教育,转变了工作作风,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健康开展。

二是以“交警岗位练兵活动”为载体,努力提升民警的综合素质。从提高民警的科技应用能力、执法办案水平、应知应会能力出发,牢固树立“强素质、练精兵、不为形式,不走过场,志在民警素质提升”理念,岗位练兵活动切实起到了促进学习、提升素质、有利实战、规范执法的作用。

三是以“学习英模人物”为载体,强化民警的争先创优意识。队伍建设呈现出,纪律严、作风硬、讲团结、勇奉献、打硬仗、树新风、无违纪的良好局面。

四是以“三项建设”和“三项重点”工作为载体,强基础上科技重执法。一年来,支队一是在基层基础建设上下工夫,有效改善解决了眼下警力严重不足的问题。二是在规范执法上下工夫,规范了民警的执法行为,防止了上访事件的发生。

四、服务群众,构建和谐,坚定不移地走创新垦区交管工作发展之路

支队牢固树立创新是交管工作发展的动力理念,用创新的理念、创新的思维、创新的措施,谋划交管工作,实施交管工作。一是用建立垦区交通安全宣传大格局的思维,积极推进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基地建设,为加快垦区“文明示范公路创建”,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用服务群众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理念,积极推进车管分所建设。三是制定完成了交警指挥中心的国家立项工作,为垦区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社会管理创新铺平了道路。

五、直面问题,兴利除弊,坚定不移地破解制约交管工作的瓶颈问题

2012年,尽管垦区交警支队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我们也深感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巨大压力,还存在着一些制约垦区交通管理工作的瓶颈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垦区交通管理工作快步发展,我们要积极地争取各级领导的支持,最大限度地整合社会资源,扎实有为地开展好各项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用工作业绩赢得各级领导支持,解决警力不足、装备滞后、交通设施不完善问题;用创新求发展,开拓垦区交通管理工作新局面;用服务构和谐,赢得社会理解和群众满意;用严格管理手段,整治交通违法,预防重特大交通事故,打造平安工程,迎难而上,力克制约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瓶颈问题,创造宽松、和谐的工作和执法环境。

六、抓住机遇,迎难而上,坚定不移地推进垦区交通管理工作跨越发展

2013年,垦区交警支队将乘十的东风,在农垦总局党委和垦区公安局的坚强领导下,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维护稳定的责任感,顾全大局的使命感,倾力推进垦区交通管理工作跨越发展,为维护垦区的道路交通安全与社会稳定做出突出贡献。

交通管理意见及建议范文6

今年八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务院证券委修改颁布了《证券交易所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了证券交易所的监督管理体制,对交易所的一线监管工作做了新的规定。这对于加强交易所建设、规范证券市场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贯彻落实《证券交易所管理办法》,切实搞好市场监管工作,防范市场风险,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交易所承担着市场的一线监管职责,要自觉按照《证券交易所管理办法》的要求进行市场组织和管理,不得自行其是。在交易、清算、股份管理、技术设施等各个环节的日常管理工作中,不得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和交易所业务规章。要加强对会员和上市公司的监管。对证券市场中出现的违法、违规行为,要及时查处。

二、交易所如要对业务规章进行调整或改变操作规程,必须事先上报我会。在市场管理工作中遇到问题,要及时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