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想象作文指导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想象作文指导方法范文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总目标”中要求“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阶段目标”中,具体提出了小学三个学段的相应目标。第一学段:写想象中的事物;第二学段: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第三学段: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对于想象作文教学,《课程标准》提出“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的实施建议。可见,要求小学生能够把自己的想象写出来,激发小学生的想象力,是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怎样培训小学生的想象作文能力?笔者认为,教师必须做到三点:一是重视想象材料(表象)的储备,二是切实进行想象训练,三是正确指导想象作文训练。
一、丰富表象积累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这种新形象是通过对已有表象的分析、综合加工过程实现的。小学生的作文是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的结果,作文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对已有表象借助文字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可见,小学生想象作文的前提是,学生必须有丰富的表象储备。为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创造条件,采用多种手段,丰富儿童的表象。丰富小学生表象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条:
1、在接触自然、社会的过程中积累表象。儿童的生活环境,周围的事物,是学生表象的重要来源。教师要注意丰富学生的生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接触自然。接触社会,留心周围事物,勤于观察思考,逐步积累丰富的表象。
2、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表象。语文实践活动的过程,是学生动手、动口、动眼、动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感知事物,形成表象。教师要经常组织学生参观、看展览、游览、看电影电视等活动,使小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观察、比较、分析和综合,获得丰富多彩的表象。
3、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积累表象。识字写字、口语交际、阅读和综合性学习的教学,是丰富学生表象的有效途径。汉语拼音中的字形教学,识字中字形、字义教学,经常利用关图、事物和形象化的材料;口语交际训练中的看图、观察事物、实验制作和听故事等形式;阅读教学者,让学生联系经验,练习具体场景、情境等理解词句,等等。这些都能够有效地帮助小学生丰富表象积累。另外,语文教学中教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口头讲述,带领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也能使儿童积累起丰富和准确的表象。
4、在积累言语的同时积累表象。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想象往往以言语的形式(语音、文字)加以表现,发展儿童的言语能力,可以有效地提高儿童想象的水平。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大量阅读,在积累词汇句式段落篇章的同时,使学生间接地看到许多生活中未曾见到的事物,从而丰富表象积累。
二、落实想象训练
想象的新形象是通过已有表象的分析、综合加工过程实现的。即从已有的表象中,把所需要的部分从整体中分解出来,并按一定的关系,把他们综合成为新的形象。可见,小学生想象作文能力的形成,仅有丰富的表象储备是不够的,还必须学会怎样对想象的材料(表象)进行分析、综合加工,以形成新形象,并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想象训练条件,拓展其想象的空间;教给学生想象的方法,通过训练使小学生逐步学会合理想象。
1、让儿童在活动中驰骋想象。小学生的活动主要包括课内外活动和校内外的活动。就语文学科而言,有以下四类:(1)语文课堂学习活动,(2)语文校内课外活动,(3)课外读写活动,(4)校外语文实践活动等。
2、在学科综合中训练学生的想象。美术课、音乐课、数学课和社会课等非语文学科,都有训练学生想象的因素。如,美术课上没绘画、手工、雕刻等必须借助想象;音乐课上,学生根据歌词或乐曲,想象出一幅幅有声有色的画面。因此,语文教师要注意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综合,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
3、开展适当的训练,使学生学会想象。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进行想象训练形式多样,主要有对静物的动态想象、对抽象词的具体想象、对无声状的有声想象、对无色状的有色想象、对物体的拟人想象、对个别事物的概括想象等。
三、想象作文的训练和指导
从广义上讲,小学生的纪实作文也是想象作文,因为纪实作文主要是再造想象的结果。狭义上的想象作文,要求以学生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为基础,以合理性、科学性为准则,大胆展开想象,恰当运用虚构、夸张、幻想等手法,构思出具体、生动、新颖、奇妙的写作内容。本文所谈的想象作文指狭义上的想象作文,它在一定程度上是创造想象的结果,具有首创性、独特性和新颖性等特点。心理学研究指出,第一学段学生以再造想象为主,第二、三学段的学生再造想象中的创造性成分越来越多,而且能够对已有表象做出真正的创造加工,能够独立地进行创造想象。
想象作文训练的方式多种多样,大致可分为四类:1、改造类。如,诗句改写法、观察联想法、画面写意法、音响诱导法等;2、接续类。如,续写补写法、故事延续法等;3、扩充类。如,情境扩充法、词语联缀法、词义描绘法等;4、畅想类。如,情景假设法、理想设计法、科学幻想法、童话创作法等。
如果从想象作文材料的来源和性质来看,想象作文的形式主要有给书面材料作文,给画面材料作文,给听觉材料作文,生活作文,情境作文和角色作文等。
想象作文指导方法范文2
【关键词】小学生、想象、作文、积累、训练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总目标”中要求“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阶段目标”中,具体提出了小学三个学段的相应目标。第一学段:写想象中的事物;第二学段: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第三学段: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对于想象作文教学,《课程标准》提出“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的实施建议。可见,要求小学生能够把自己的想象写出来,激发小学生的想象力,是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怎样培训小学生的想象作文能力?笔者认为,教师必须做到三点:一是重视想象材料(表象)的储备,二是切实进行想象训练,三是正确指导想象作文训练。
一、丰富表象积累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这种新形象是通过对已有表象的分析、综合加工过程实现的。小学生的作文是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的结果,作文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对已有表象借助文字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可见,小学生想象作文的前提是,学生必须有丰富的表象储备。为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创造条件,采用多种手段,丰富儿童的表象。丰富小学生表象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条:
1、在接触自然、社会的过程中积累表象。儿童的生活环境,周围的事物,是学生表象的重要来源。教师要注意丰富学生的生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接触自然。接触社会,留心周围事物,勤于观察思考,逐步积累丰富的表象。
2、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表象。语文实践活动的过程,是学生动手、动口、动眼、动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感知事物,形成表象。教师要经常组织学生参观、看展览、游览、看电影电视等活动,使小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观察、比较、分析和综合,获得丰富多彩的表象。
3、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积累表象。识字写字、口语交际、阅读和综合性学习的教学,是丰富学生表象的有效途径。汉语拼音中的字形教学,识字中字形、字义教学,经常利用关图、事物和形象化的材料;口语交际训练中的看图、观察事物、实验制作和听故事等形式;阅读教学者,让学生联系经验,练习具体场景、情境等理解词句,等等。这些都能够有效地帮助小学生丰富表象积累。另外,语文教学中教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口头讲述,带领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也能使儿童积累起丰富和准确的表象。
4、在积累言语的同时积累表象。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想象往往以言语的形式(语音、文字)加以表现,发展儿童的言语能力,可以有效地提高儿童想象的水平。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大量阅读,在积累词汇句式段落篇章的同时,使学生间接地看到许多生活中未曾见到的事物,从而丰富表象积累。
二、落实想象训练
想象的新形象是通过已有表象的分析、综合加工过程实现的。即从已有的表象中,把所需要的部分从整体中分解出来,并按一定的关系,把他们综合成为新的形象。可见,小学生想象作文能力的形成,仅有丰富的表象储备是不够的,还必须学会怎样对想象的材料(表象)进行分析、综合加工,以形成新形象,并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想象训练条件,拓展其想象的空间;教给学生想象的方法,通过训练使小学生逐步学会合理想象。
1、让儿童在活动中驰骋想象。小学生的活动主要包括课内外活动和校内外的活动。就语文学科而言,有以下四类:(1)语文课堂学习活动,(2)语文校内课外活动,(3)课外读写活动,(4)校外语文实践活动等。
2、在学科综合中训练学生的想象。美术课、音乐课、数学课和社会课等非语文学科,都有训练学生想象的因素。如,美术课上没绘画、手工、雕刻等必须借助想象;音乐课上,学生根据歌词或乐曲,想象出一幅幅有声有色的画面。因此,语文教师要注意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综合,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
3、开展适当的训练,使学生学会想象。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进行想象训练形式多样,主要有对静物的动态想象、对抽象词的具体想象、对无声状的有声想象、对无色状的有色想象、对物体的拟人想象、对个别事物的概括想象等。
如,形义想象教学法是识字教学的重要方法。教师可以在识字教学中采用以下方法训练学生想象力:会意想象法、形声想象法、部首想象法、同音想象法和声旁想象法等。从而达到帮助学生利用汉字的造字规律“据形释义”的目的。
再如,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生动形象的词语、句子,唤起学生头脑中与词句相关联的表象,并按文字表述进行表象组合,训练学生的想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情节合理想象,或补充省略的情节,或把简单的部分具体化、形象化等。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把课文想象成一幅画。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创造性复述,等等。
总之,想象训练要贯穿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做到想象作文与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相结合,想象力培养与思维力、注意力、观察力培养相结合。
三、想象作文的训练和指导
从广义上讲,小学生的纪实作文也是想象作文,因为纪实作文主要是再造想象的结果。狭义上的想象作文,要求以学生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为基础,以合理性、科学性为准则,大胆展开想象,恰当运用虚构、夸张、幻想等手法,构思出具体、生动、新颖、奇妙的写作内容。本文所谈的想象作文指狭义上的想象作文,它在一定程度上是创造想象的结果,具有首创性、独特性和新颖性等特点。心理学研究指出,第一学段学生以再造想象为主,第二、三学段的学生再造想象中的创造性成分越来越多,而且能够对已有表象做出真正的创造加工,能够独立地进行创造想象。
想象作文训练的方式多种多样,大致可分为四类:1、改造类。如,诗句改写法、观察联想法、画面写意法、音响诱导法等;2、接续类。如,续写补写法、故事延续法等;3、扩充类。如,情境扩充法、词语联缀法、词义描绘法等;4、畅想类。如,情景假设法、理想设计法、科学幻想法、童话创作法等。
如果从想象作文材料的来源和性质来看,想象作文的形式主要有给书面材料作文,给画面材料作文,给听觉材料作文,生活作文,情境作文和角色作文等。
想象作文的指导,功在平时要重视学生的表象积累和想象训练。想象作文动笔前的指导,关键在于教师的启发诱导,指引学生想象的路径和角度。生动形象的描述,激发想象的故事,引人思考的问题,直观具体的情境,声像结合、视听组合的动画、视频,埋设的悬念,等等,都有利于学生打开思路,大胆想象。指导学生想象作文,可以先说后写,从述到作,适当采用“成对活动”到“小组交流”,到“全班展示”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相互启发,诱导想象。想象作文的批改和讲评,是教师指导的继续。由于儿童的想象和成人的想象之间的差别较大,教师要肯定学生新颖独特、别出心裁的想象,鼓励学生大胆虚构、积极幻想,甚至是“白日做梦”。
综上所述,小学生想象作文的形成,表象积累----丰富想象材料----是前提,想象训练----学会想象方法----是保证,想象作文----加工改造想象材料----是结果。不难看出,小学生想象作文能力的培养,教师要根据儿童想象的规律,依据小学生想象的特点。
参考资料:
1、王振宇编著,《儿童心理学》,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想象作文指导方法范文3
一、人如其文,文如其人。
作文即做人。作文与做人相结合。作文指导,关注学生思想品德,关注内容健康。绝不能造成立意上出任何问题,方不失作文之本。“我手写我心”,作文不通可凉,做人不行则为大失败。
二、读写结合。
把读和写结合起来,通过“读”去解决“写”,通过“写”深刻理解“读”。读写可以说是个可逆的过程:读,通过字词句段篇,了解写作主旨;写,主题先行,构思谋篇,选材组材,最后遣词造句。
生活、作文当中遇到的问题,前人文章中大都详细论述过。要充分重视读的作用。典范的文章,非常适用于“写”的指导。要引导学生反复读,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层次,反复诵读和解读,从中受到启发,找到方法。最好成诵、仿写。教材在安排训练上,很多都照顾到了“读”与“写”相结合。要充分利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些范文的写作特点,也可以在学生写作中,遇到实际问题时,引导学生再读课文,通常是为了解决作文中的某一问题,而选取一个片断,让学生通过阅读,对作文的一些方法有所感知和领会。
三、多写多练。
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首先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读题,找到作文“要写什么,为什么写,怎样写”,教师只在学生不懂或有困难的地方帮助解释即可。其次,教师要注意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独立审题,独立作文的能力。
四、想象联想。
想象联想在作文写作中太重要了。要充分注意想象能力和联想能力的培养、应用。
想象,是作文这个生命体里的血液,是作文时迎着春风绽开的花蕾,是作文世界里明亮的太阳。想象在作文中的作用是广泛的,形式是多种做样的,或许作文的一句话中包含了想象,或许在一个段落中充满了想象,或许整篇文章都闪耀着想象的光芒。
想象作文指导方法范文4
关键词:小学生;想象作文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想象作文又是小学作文的样式之一。什么是想象作文呢?想象作文就是对大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的形象,再用凝炼的笔触表现出来。它不同于一般的记叙文,因为它不是写已经发生的或看到的现实生活,而是想象出来的。那么,怎样指导小学生写好想象作文呢?
一、要善于创设想象情景
人的想象过程,就是创造力的发展过程。教师应积极创造想象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一是要在进行思维训练时注重想象力培养。如写《电话中对话》想象作文的片断练习,课堂上,教师设计学生喜欢的课件,要求学生想象它们之间会说什么话?会做什么动作?有什么表情和心里活动?接着分组展开讨论,让学生自己选择自己熟悉的事物和自己喜欢的学习伙伴,共同编写故事,集体创造,把想象的内容具体地讲出来,学生在交流合作中相互启发、相互沟通、相互学习,使想象更充实、更完善,为每一位学生尤其是中、下等生提供了充分表现的机会、创作的机会,给学生营造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激起学生对写作的兴趣,让这生学会用自己的双手去自由描绘五彩缤纷的生活场景。
二是要为学生创造激发想象的情境,启发学生写想象作文。《语文教学大纲大纲》指出:“能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说出来,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经常为学生创造激发想象的情境,启发学生写想象作文,培养学生想象能力。作文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让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乐写的文章,把自己见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无所顾忌地用各种写法表达出来,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例如写想象作文《如果我是……》,因为在学生心灵世界里,都蕴藏着一个个美好的愿望,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兴趣爱好不同,所想象的内容也就丰富多彩了。课堂上教师应最大限度地解放学生的思想,给学生一个自由想象的空间,让学生敞开心怀说出自己的幻想或愿望:有的说自己想当一名医生;有的说自己想当一名教师;有的说自己想当一名科学家;还有的说自己想当一名探险家……。这时学生思维活跃,畅所欲言,无拘无束地进行想象、构思。有的说,“如果我是医生,我一定会钻研医术,救死扶伤,解除病人的痛苦”。有的说,“如果我是一名考古学家,我会去探索未发掘的古文物”。还有的说,“如果我是哈里,我将用我手中的魔棒,让自己当一名和平使者,尽一切努力来维护和平,消除仇恨,消除战争,让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充满和平的阳光,让自己当一名正直的法官,秉公执法,为维护正义而战……”。学生的发言生动形象,风趣幽默,用儿童的语言来表达他们内心的感受,说出了真情实感,课堂上营造出一种和谐、民主平等的氛围,引导学生充分展示个性,激发了学生求新求异的创造思维。
三是注重积累语言,丰富想象。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水流,无以成江河。”可见,积累是相当重要的。没有一定的语言积累,学生是写不好作文的。在指导学生习作过程中,常常发现有的学生因为生活环境的局限性,对周围事物未能认真观察,所以遇到写作文时就咬笔头,常常感到无从着手,无内容可写,缺乏写作素材。因此,作文教学要着力提高学生语言的储备量,教会学生积累词语,“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第一要做到定期检查,每周都要写阅读摘要,定期进行检查,课外摘抄古诗、儿歌、精彩片断、名人名言,要求学生熟读成诵,使之内化成自己的语言,长期积累,做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从而为写作建起一座资料库;第二要做到互相交流,利用班队课、活动课开展“以书会友”的朗诵会、故事会,评选出“朗读能手”“故事大王”,举行阅读知识竞赛,让学生把看过的书中的一些文学知识或有关重要人物和事件编成考题,进行比赛,开展经验交流会,让做得好的学生把他们的好经验、好方法向大家介绍,并且组织讨论,评价哪种方法更好,以达到互相促进,不断提高的目的;第三要做到阅读摘要的展示,组织评选阅读摘要奖,由于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学生学到越来越多的知识,见识越来越广。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每位学生在活动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充分尊重学生的自由,发挥学生的才能,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充实,并获得成功的体验。课外,学生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积累写作素材,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与写作的兴趣,把以往的“要我写”变为“我要写”。
实践证明,教师在课堂上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不仅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创新的欲望和写作的兴趣,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还能促进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发展,使他们形成能力,从而为高年级习作打下扎实的作文基础。
二、要善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起点,是迈向创新的第一步。教学生写自己喜欢的一种水果时,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下手,着重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水果的形状、颜色和大小,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吸引学生积极参与,亲身实践,并懂得观察的重要性,学会观察的方法,养成仔细观察事物好习惯。其主要方法有:
一是看。课堂上,积极引导学生仔仔细细地观察自己带来的水果是什么颜色,它们的颜色有没有发生变化,形状是什么样子的。
二是闻。让学生知道,光凭眼睛看事物,是了解不全面的。水果是我们经常吃的东西,通过我们的鼻子闻一闻,亲口尝一尝,品味一下它的酸、甜、苦、辣如何,使学生更加全面地把握这些水果的特点,调动学生学习作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是摸。大千世界,水果品种繁多,它们的外表也不尽相同。课堂上,引导学生用手摸一摸自己喜欢吃的水果,从而使学生加深对这种水果的了解。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懂得了观察水果不仅要仔细看一看,还要闻一闻、尝一尝、摸一摸,调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这样才能较全面地把握它们在颜色、形状、味道、吃法等方面的特点,使学生逐渐养成观察的习惯。课堂上教师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比较,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还使学生在头脑中积累了丰富的想象,学生有了大量的写作素材,写起文章来就不觉得难了。
总之,教师要审时度势,正确引导。一方面要要善于创设想象情景,启发学生敢于开拓思路,敢于大胆想象;另一方面善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不要一味空想。只有做到这样两个方面适当兼顾,才能把学生的想象引入正确的轨道。
参考文献:
想象作文指导方法范文5
一、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让其获取灵感
写作文,仅写自己观察到的,往往使人觉得有骨无肉。“想象是作文的翅膀”,作文离不开想象。想象能够把记忆中的表象加以改造组合创造出新形象,可以使作者文思泉涌,浮想联翩,使文章内容更充实,文章形式更多样,文章的主题更深刻,思路更广阔。没有想象的文章,是枯躁无味的。因此,在作文训练中,充分利用思维的形象性,引导小学生大胆创新、大胆想象,以此来指导作文。
比如在启发小学生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小学生多提几个“这像什么呢?”,“看着这些,眼前会出现怎样的画面呢?”等问题。促使小学生从实际的事物出发,由此及彼,塑造形象展开合理想象,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只有抓住事物的特点,展开合理想象,使读者身临其境,如见其景,这无不显示了小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指导小学生作文时,必须让小学生掌握这些规律才能写出有灵气的好文章,才能培养自己的想象能力,创新想象的翅翼才能在广阔的生活天空中自由地翱翔,才能达到广阔的作文境界。
二、培养观察力,发展小学生思维
要善于引导小学生观察和思考生活,从生活中捕捉灵感,发展自己的创新思维。很难想象,一个生活经验贫乏的人,能写出充满活力的文章来。对此,教师在指导小学生作文时,应让小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提倡他们写观察日记,留心各种各样的事物和社会现象,做到触类旁通,由此及彼,从而拓展视野,获取丰富感人的生活素材。有了丰厚的生活根基,写文章时就不会文思枯竭,无从下笔了。只要用心观察、留意,生活是日新月异、丰富多彩,世上所见所闻均可入作文。事物的多样性决定了材料的千变万化。
三、以多样的方式,培养小学生的作文能力
要想激发小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因此,作文命题中,要注重落实小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小学生思维的主动性,激发他们写作的热情,命题从形式到内容都力求新颖、有趣,如:《我们班小新闻》、《我当上了小老师》、《假如我是科学家》等题目,都是来自小学生“生活之中”。自然有兴趣,也乐于写。有时还让小学生参与到命题作中来,如出一组有内在联系的题,让小学生自由的选择,或请小学生依作文要求,自拟题目,将作文命题补充完整再作文。小学生突破常规思维束缚,自由、快乐地作文,作文中独特的创新见解也跃然纸上。
除了作文命题,作文形式也力求多样化,片断作文,作文填空,连词口头作文、想象作文等多种形式的作文,使小学生如同游戏,兴趣盎然。心理学认为:“当一个小学生对某种学习产生兴趣时,他总是积极主动,而且心情愉快地去进行学习,不觉得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又说:“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小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会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
教给小学生思维方法、训练小小学生思维,需要老师的引导。在引导过程中,让小学生探索以小见大。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思维方式。为加强思维方法的训练,或结合课文、或结合范文,或结合小学生生活实例,让小学生触景生情,触类旁通,联想思考。这样长期注重思维训练,小学生认识水平明显提高,并学会了运用逆向思维。多向思维、外向思维等多种方法作文,写出的作文别出心裁、意想不到、耳日一新,既充满童趣,又散发出理性思维的光芒。
四、注意评价,培养小学生的人格
想象作文指导方法范文6
一、因地制宜,制订训练计划
农村地区的学生与城市的孩子因生活的环境不同,在认识事物,接受的信息量等方面有着显著的区别。例如写一件高兴的事,许多城里的孩子也许会写到去吃麦当劳、肯德基或到游乐场、公园去游玩等。而农村的孩子只不过在电视上看见过这些而已,并没有亲身的经历,所以他们不会也不能将这些写到作文中去。当然,这也不是说农村学生作文没有东西可写。相反,农村学生的许多经历也是城市孩子所体验不到的。例如农村孩子们的钓龙虾、参加农忙,以及他们见到庄稼生长的全过程等。因此,作为农村语文教师在制订作文训练计划的时候,就应该考虑这一地区的实际情况,根据自己学生所处的环境,以及他们的知识水平来进行训练。发挥他们所长,这样他们写起作文来,才会觉得轻松,有东西可写,文章也会有真情实感。
二、改变学生的作文观
(一) 消除学生怕作文的心理障碍。很多学生见到作文课就头痛,拿起笔就觉得无从下手。这主要跟作文兴趣有关,作为作文教师应从学生实际出发通过谈话式的辅导,使他们放下“怕”的包袱,扫除畏惧作文的心理障碍,轻装上阵,从我要写我想说开始,逐步培养起作文兴趣。
(二) 呼唤出学生胸中的作文素材。作文能力差的学生,往往拿起笔不知写什么。一般的学生看到作文题目,总是觉得可写的东西很多,而拿起笔又觉得不知写什么好。这就要我们作文教师做个有心人,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和他们心中的生活积累,让他们大胆地谈谈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并因势利导,辅导他们学会根据作文的要求和所要表达的中心,来分析素材,选择素材,选择其中最具代表性,又是自己感受深的题材来表述。如要求学生坚持用写日记的方式,来积累素材,从而达到作文内容真实、感人、中心突出的目的。
三、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
学生是作文的主体,教师在辅导学生作文时,应该尊重他们的主体意识。在辅导时,教师不应抑制他们的观点,要多尊重他们,鼓励他们,让他们大胆地写出自己心中的真情实感。当然,也不是任由学生东拉西扯,教师应给予适当的指导,做到有扶有放,给学生发挥的空间。这样,学生的作文才会更加的真实感人。
四、加强习作方法的指导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都深有体会,学生往往最怕写作文。作文时,常常瞪着题目,咬着笔头,苦思冥想,也不知道该写什么。这是学生作文中常有的现象。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学生没有积累生活素材,也没有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针对小学生兴趣易失,易情绪化,意志力薄弱等年龄特点,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指导和鼓励,促使学生快乐作文。
(一) 指导积累。在日常生活中,要指导学生养成积累的习惯。积累分两部分内容:
1.积累生活中的素材。大千世界,有写不尽的人、事、物、景,然而,很多有用的材料却从学生眼前溜走,造成写作文时无米下锅。这种素材的积累,主要是依靠写日记、周记的形式来落实目标。比方说看完一个动画片,写其中自己喜欢的某处情节,哪怕是五六十字都行。
2.积累优美的语言。小学语文课本是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典范,要鼓励学生多背,这样学生从课文中收集大量的语言文字的信息,在脑中储存下来,长期积累就会为写作奠定基础。以教材为本。抓住每篇课文表达的特点加强仿写训练。
(二) 激发想象。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新的课程标准别提出让学生写想象作文,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从中反映学生的想象世界,以提高学生创新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