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校园应急管理机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校园应急管理机制范文1
1.1高校图书馆员工作效率需要激励管理。
图书馆通过激励,可以激发图书馆员的工作热情,调动图书馆员的工作积极性,引导图书馆员朝着图书馆既定的目标去努力行动。美国哈佛大学詹姆斯教授对人的激励问题进行专门研究后发现,如果没有激励,一个人的能力只能发挥20%-30%,如果施以激励,一个人的能力则可发挥80%-90%。换言之,如果激励得当,1个人可以顶4个人用。管理工作首先是对人的激励,要激发士气,只有调动、激发下属的积极性,才能实施计划、组织和控制职能,维系向心力,实现组织目标。所以说激励管理是图书馆诸多管理方法中的首选。
1.2高校图书馆员的需求欲望呼唤激励管理。
激励的目的是调动人的积极性,而人的需要则是积极性的本源。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分成5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生理需要指的是人类为了生存,首先必须满足基本的生活要求,如:衣、食、住 、行等。安全需要可以分两类,一类是对现在安全的需要,另一类是对未来安全的需要。总之,人们需要人身安全、生活保障。感情需要指人是一种社会的动物,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都不是独立进行的。人们希望在社会生活中受到别人的注意、接纳、关心、友爱和同情,在感情上有所归属,而不希望成为离群的孤雁。尊重需要是指人心理上需要自尊和受人尊重。自尊是指在自己取得成功时有一种自豪感。受人尊重是指当自己做出贡献时能得到别人的承认。这种自尊心是驭使人们奋发向上的动力。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更高层次的需要。这种需要就是希望工作上有所成就,在事业上有所建树,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人类需要具有多样性、层次性、潜在性、可变性特征,只有在认识需要的类型及其特征的基础上,管理者才能根据不同人的不同需要进行有效的激励。
2高校图书馆实施人力资源激励的有效措施
2.1引入竞争机制,全面推行聘用制。
多年来,高校图书馆养成了“吃皇粮”、“等靠要”的习惯,以致人浮于事、效能底下,严重地影响了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因此,高校图书馆要充分调动馆员积极性、创造性,使其发挥巨大潜能,就必须实行全员聘用制,公平竞争,择优上岗,使所有馆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只有这样,才能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才能形成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用人机制。如;江西财经大学图书馆在这方面做了大胆地尝试。在2000年初进行机构设置之后,重新制定岗位指标,让全馆人员根据岗位,结合个人特长及条件选择所喜欢的部门和岗位。部主任通过报名、演讲、民意投票,最后根据得票高低来决定是谁胜任;进行业务岗位双向选择,每人填报两个岗位,在部主任愿意接受、本人自愿的基础上确定自己的岗位,签定目标任务书,使每个部门、每个馆员明确自己的职责与任务,大家共同为实现目标积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2.2在图书馆内部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图书馆馆员的潜能是蕴藏在图书馆组织内的、巨大的人力资源,这是创造图书馆工作高绩效的无形资产和巨大动力。将馆员的潜能激发出来,是图书馆事业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精神激励主要有三种形式: 一是兴趣的激励, 二是尊重信任激励, 三是榜样激励。因此,高校图书馆领导层在进行精神激励的同时,还要充分了解本馆工作人员的物质生活的需要, 建立一套公平的竞争奖惩制度。图书馆在实行竞争机制时,要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使有才学、有能力、能敬业的同志在关键和重要的岗位上发挥作用。另外还应注重奖励机制和惩罚机制。通过激励,可以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产生努力工作的内在动力。因此,图书馆要设立激励机制,如全勤奖、研究成果奖等,并奖勤罚懒,奖功罚过,定期考察,年终考核,将工作业绩与职务晋升、奖金挂钩等。还可增加一些不定期的奖励让员工有更多意外的惊喜,以鼓励绩效好的人员,鞭策绩效一般或相对较差的馆员,从而增强激励效果,以吸引、留住和培养优秀人才。
2.3实施科学有效的培训,提高人力资源素质。
图书馆馆员的工作是集技术性、知识性、学术性多项技能于一体的工作,必须既懂信息技术,又具有广博的专业知识。为了适应图书馆业务工作的变化,馆员必须不断学习新的技能,并以新的模式来思考图书馆的工作。因此,图书馆要不断进行有效的培训,来增强馆员的各种技能和综合素质,树立起馆员的责任感和成就意识,最终达到提高馆员的素质、能力和水平的目的。对新馆员到馆可由资深馆员来指导新馆员熟悉环境、熟悉业务,以增进专业技能,减少工作压力,促进对工作的投入和组织的认同。还要鼓励新馆员发现自己的潜能和优势,帮助其改正缺点,对今后学习、工作、发展目标作出规划,以胜任岗位工作。图书馆还可根据不同时期的工作热点及各岗位需要,有计划地选送技术人员参加不同内容培训班,定期选派业务骨干外出参观学习,使其开阔视野,开拓研究领域。要定期组织资深馆员进行专题讲座,使其他馆员能更好地掌握本岗位的工作方法和技能。
2.4完善岗位设置、工种安排及考核评价机制。
充分发挥个人的长处,做到知人善任,扬长避短,将员工调整到合适的岗位并进行必要的考评,是人力资源激励措施的需要内容。要达到此目标,首先,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设置岗位,依据各个岗位要求编制详尽的岗位说明书,包括上岗条件(含职称层次、利研成果等)、工作任务、责任要求、考核指标、待遇情况、奖惩办法、合同期限等。应根据员工的个体差异,对他们各自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找出资源配置的最佳方案,并在工作中不断调整、优化配置,使员工的内在潜能得以充分发挥。 优化人才结构、发挥人才资源的效能、建设一支适应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现代化管理的专业队伍,不仅是当前图书馆界的主要任务,也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历史任务。所以,图书馆在人才结构配置上应考虑学校的专业配置,相应配备涵盖学校各学科的专业人才,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形成多学科、多层次的人才结构队伍, 努力掌握和运用各种现代化传播技能,全面提高队伍素质。并将考评融会贯穿于整个聘任过程中,为多劳多得的经济分配方案实施打好基础。
校园应急管理机制范文2
关键词:实验管理 绩效 激励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5.023
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能力的高低直接体现本科教育水平的质量,因此为了保证实践教学的正常开展,构建一支服务意识强、高效的实验管理队伍尤其重要,但是如何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体系与激励机制,调动实验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充分发挥其能量,也是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面临的一大难题,因此针对我校的实验管理队伍实际现状,研究实验管理队伍的绩效管理和激励机制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实验管理队伍的现状及特点
近几年学校也非常重视实验队伍的建设,队伍人数不断壮大,加大实验示范中心的设备和投入等硬环境的建设,为学校的实践教学改革,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但是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1.1 组织机构的脱节
由于实践教学管理的内容的复杂性和部门交叉较多,导致了中间二级学院级的管理机构设置的不合理和工作的脱节。经常出现某些实验管理工作找不到具体的负责人,而随机抽调一个人滥竽充数的现象。
1.2 人员稳定性较差
多数二级学院的实验管理人员和实验室的管理人员,专职岗位设置较少,有不少部分的人员都是兼职人员;还有一些是新进实习教师,熟悉一年就离开,也是导致实验管理队伍不稳定的因素之一。
1.3 自我认可度不够导致工作积极性不高
与在教学岗位的教师相比,实验管理岗位的教师存在着收入偏少,技术职务晋升慢,进修机会较少,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科研工作中出成果较少等这些因素,都使得实验管理人员心理存在一定的消极因素,自我认可度不够。
1.4 服务意识不强
无论是理论还是实验管理人员,始终都应该以为学生教师以及教学服务为宗旨,但是有一些实验管理人员却没有充分意识到这一点,服务意识不强,在工作中,会流露出一些不合作、嫌麻烦的不好情绪。
1.5 实验管理队伍的总体素质不高
总之,由于实验管理工作的特殊性,实验管理队伍也具备一定的特点:专业性、实践性、复杂性,正是这些特点对实验管理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实验管理人员的绩效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
2.1 把绩效考核等同于绩效管理
高校普遍存在将绩效考核等同于绩效管理,具体步骤,就是在年终的时候发放考核表让老师填写。其实,绩效考核只是绩效管理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完整的绩效管理应该包括绩效计划、绩效考核、绩效分析、绩效沟通、绩效改进等五个方面的管理活动。高校重视的仅仅是考核,因此出现了“绩效考核=绩效管理”的现象。
2.2 强调科研,弱化实践能力
在实验管理队伍能力的考核指标上忽视了实验队伍的特点,更多强调的是科研成果的数量和等级,而实验人员在实验教学改革上花费了多少精力,或在学生的应用能力上投入了多少精力,考虑的就比较少,甚至在工作量的计算上,带同样课时的实验课的系数还要低于理论课。
2.3 绩效管理流于形式
虽然实行绩效改革已经两年了,一般教师都很清楚,每年只要没有大的教学事故,基本上就不会影响本年度的考核,也认为是走个过场,没多大价值。最后的考核结果也就简简单单的以五级的形式反馈大家。在考核时,指标设置时往往也很少考虑到实验人员的工作特性,大都是根据各人经验和印象做出判断。这样的形式管理,会造成实验管理人员干多干少一个样,使其工作动力不足。
3 针对实验管理队伍现状及绩效管理的问题,提出一些改进措施
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加大实验示范中(实验室)的建设投入硬环境建设的同时也要注重实验管理队伍软环境的建设。在不断进行实践教学改革时,注重队伍建设,突出实验管理人员的作用和地位,调动实验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充分发挥其潜能和能力,真正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3.1 顶层结构的设置
这里的顶层结构包括符合学校运作实情的实验管理机构和职位的设置,细化到具体的岗位职能划分和实验管理人员配套制度的完善。要理清思路,自上而下,这样才能保证实践教学管理的顺畅。
3.2 针对岗位分工,制定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
理论与实践不分家,两者具有同等地位。但实践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在设定实验管理人员考核指标要区别于理论教师,可以从实验管理人员的实验教学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实践创新和改革能力、团队建设等四大方面进行测评。根据实验管理不同的岗位,考察也要一定的区分。这样可以提高考核的合理性和透明度,具有一定的激励效果。
3.3 注重绩效的反馈与应用
这点往往被忽视,可以通过面谈或电话的形式,对考核结果较差的人员进行分析,并要提出自我改进的方案,并及时跟踪,重点看下一年的考核结果,这样会真正达到绩效管理的作用。同时,针对绩效考核的结果,制定出一定的实验人员的激励措施。
3.4 加强对实验管理队伍的激励
激励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个是物质方面,一个是精神方面。物质方面,适当提高实验管理岗位的津贴的额度;可以设置一定的奖励基金,仅针对学校的实践教学改革,设置实验方面的专项奖励基金。精神方面,设立实验管理队伍的荣誉称号,譬如“优秀实验管理人员”、“实验室先进工作者”;注重实验人员的专业培训。并且激励机制应该与人员的绩效反馈配套起来,有利于绩效管理工作的延续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DB/OL].http:///edoas,2007-4-6.
[2]陈慧芬.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实验室管理队伍建设探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8.
[3]王海波.高校实验教师队伍激励机制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
校园应急管理机制范文3
关键词:管理会计理论;职业院校;财务管理;运用;研究分析
当前,经济发展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所有国家都步入了共同发展道路之中,培养高素质的爱国人才已经成为教育行业的首要目标。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理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及中国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的要求下,我国的高等教育体制也在发生着不断的革新。受社会经济发展及教育改革的影响,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逐渐形成产业化趋势,因此,很多职业院校逐渐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并将现代化的管理会計理论引入学校的经济管理之中国。职业院校如果想要有效提高资金的使用率、降低财务运行风险,就要在实际的财务管理过程中积极运用管理会计理论,来规划统筹财务管理并规避风险,让职业院校保持积极健康的发展。
一、管理会计理论的含义及特征
管理会计理论的基本内涵主要分为四个方面,从管理会计的起源和发展角度来说,它的含义是一种企业用来提高生产经济效益和适应竞争力的策略;从管理会计的本质角度来说,管理会计是一种可以增值企业价值的管理工具,对企业价值增值进行管控和决策,根据企业内部的经济特征及管理特征,来不断提高企业价值;从管理会计的职能角度来说,管理会计的含义是一种不断发挥职能对企业的竞争力价值进行提升的一种工具;从管理会计的理论基础角度来说,管理会计的含义是根据相关理论的使用情境区别,用不断创新变迁的技术和方法来实现企业增值的目的。
管理会计理论主要特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管理会计理论具有环境适用性的特征,在一定环境中的使用效果总受一定的外部因素影响,因此,企业根据自身所处的情境,根据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管理会计工具,只有全面的了解制约管理会计工具应用的因素,才能在企业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发挥促进作用;其次,管理会计理论在企业中的应用应该与其他管理职能进行有效的衔接,要对各具特点管理手段进行整合与衔接创新,对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有很大的帮助作用;最后,管理会计理论有自身的特殊性,具有一定的“专用性”,因为它的应用环境非常复杂,并且各具差异,所以具有很大的特殊性[1]。
二、管理会计理论及指引体系在职业院校财务管理中的运用策略
(一)管理会计理论及指引体系在财务管理体系构建中的运用及价值
从实际的运行与发展来看,将管理会计理论及指引体系运用于职业院校的财务管理体系构建中过程中,更能为职业院校的运行与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要根据职业院校地实际情况改进和完善管理会计理论及指引体系,让其能够更加适应院校发展的实际和需求,并积极将其融合于院校财务管理体系中。职业高等院校在各自的财务管理过程中,要紧密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构建合理的财务管理体系,不断与当前的发展需要相结合,才能发挥出实际的效果。在不断地革新与发展过程中,职业院校要积极改革自身的财务管理模式,积极转变为决策型的财务管理模式,在实际的财务管理工作开展前规范预算和决策流程,对财务预算进行必要的管理可以让财务管理过程规范运行,在财务管理结束后要合理评估财务管理效果,不断完善和发展职业院校的财务管理体系[2]。
(二)管理会计理论及指引体系在报销平台拓展工作中的运用及价值
在当前社会与经济飞速发展的影响下,互联网技术发展迅速,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运用逐渐普及,信息技术在教育行业中的运用,可以对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效果及职业院校的持续发展效果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在实际的职业院校在财务管理运行与发展过程中,可以充分将网络信息技术来整合与完善学校的财务信息资源,灵活有效地将管理会计理论运及指引体系用于构建便捷的数字化报销平台工作中,让会计理论指引体系为院校的财务报销体系的构建发挥指导作用,不断提升数字化报销平台的构建和完善,可以让职业院校的财务管理职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和改善,不断提升财务管理效率、成本控制效率和风险规避效率。不断加强职业院校的财务管理信息化进程,能够不断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和效率,实现部门之间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共享,加强职能部门之间的合作与团结。
另外,学校要不断扩大人才管理力度,保持开放的人才吸引态度和策略,不断加强对复合型专业财务管理人才的吸纳与聘用,加强对财务管理理论及指引体系的解读与构建,能够灵活运用相关知识及工具来对职业院校的财务信息网络平台进行建设及合理优化,保障良好的性能和运行完整性,构建便捷的财务查询机制。为了加大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力度,就要不断对学校的信息共享程度进行高质量的提升,可以为领导、老师、学生构建一个财务信息公开平台,让他们可以在网络平台上进行公积金查询、业务预约及课业缴费查询等,不断促进财务管理的公开与信息共享。并且,对于财务管理交流平台的构建也和重要,通过平台的构建,可以及时解答领导、教师及学生的相关问题,让疑惑尽快得到解释与答复。当前在部分院校实现的“一卡通服务”等,就是财务管理的具体应用,提高财务报销效率,完善了科学的财务管理体系,有效提高了职业院校的核心竞争力。
(三)管理会计理论及指引体系在成本核算工作中的运用及价值
作为以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教育场所,在长时间的发展中,我国职业院校的主要经费来源是中央财政拨款,实现办学的目的。随着发展的逐步提升,人民在不断提升的生活水平基础上,受高等教育的需求也不断提升,但是,由于国家的发展还没有实现发达国家的标准,因此,有限的高等教育资源无法满足当前基数巨大的人口教育需求。当前,面对高等院校人数急剧增加及教育资源紧张的情况,单一的国家拨款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教育需要,大部分职业院校已经通过合理的措施来进行资金的筹措。
成本核算对职业院校的财务管理工作发挥着关键的作用,管理会计理论及指引体系在成本核算中的有效运用,可以提升核算对象的明确力度,促进成本核算的积极效果。成本核算的基本单位可以是经过专业、年级划分的系部,做好这样的成本核算对象的细化工作,为成本的归集和分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当成本核算工作趋于成熟时,就可以将成本核算的基本对象确立为以班级为单位,实现经费的合理配,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建立健全职业院校的财务管理体系。
三、结语
校园应急管理机制范文4
摘要:在市场经济不断深化的过程中,职业院校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从效能的角度,对职业院校在不同经济体制下管理理念与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了从学校管理到学校经营机制所应实施的几种转变。
关键词:效能;管理;经营
作者简介:董兆伟(1967-),男,汉族,河北石家庄人,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侯维芝(1960-),女,汉族,河北省深州市人,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研究所教授。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518(2008)06-0032-02
在越来越多的职业院校借着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机遇而蓄势待发的今天,能否以科学的发展观和管理理念指导学校的管理和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职业学校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中,职业教育面临着巨大而急剧的外部环境变迁。职业院校遇到了来自市场需求、教育资源和运行机制和原有学校管理模式的挑战。
一、关于学校经营和学校管理
学校经营是经营概念在学校领域中的具体运用,经营的概念是形成学校经营概念的基础。教育理论界提出了各种学校经营的概念,靳希斌教授指出:学校组织从自身行为特征实际出发,以提高学校资源效率和效益为根本目的,以学校资源多层次优化配置、整合为基本途径,所实施的学校经营环境分析、学校经营思想确立、学校经营目标确定、学校经营策略选择以及学校经营操作方式等一系列的筹划、营谋活动。
学校管理是为了有效地实现教育目的,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对教育活动进行计划、组织、领导与控制的过程。
计划经济时期,作为事业单位,学校的经费由上面拨给,任务由上级下达,校长只负责管理学校。市场经济时期,学校不再是一个封闭的实体,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受到市场规律和教育规律的双重制约,校长必须学会经营学校。
二、学校管理与学校经营的比较
管理学校和经营学校是完成学校目标的两种不同的手段。其不同之处在于:
重效率与求效益之别。管理讲效率,经营讲效益。管理学校,核心是提高学校和教职工的工作效率,目标指向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校长关注的是上级评价和学校形象。经营学校的核心是提高学校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目标指向是生存与发展,校长关注的是教育质量和社会满意度。
关注内部与内外兼顾之别。管理学校更关注于学校内部,办学是封闭的,校长无权根据市场进行定位,也无权自行确定学校服务的对象、区域和层次。经营学校,办学是开放的,注重内外兼顾,依据经济规律和教育规律找准学校的市场定位,办出特色。
僵化被动与灵活主动之别。管理学校,校长强调照章办事,习惯于被动的贯彻、落实、执行。经营学校,校长考虑的是服务、竞争和生存,是主动地谋求发展。
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之别。管理学校,校长强调向上负责,让上级主管部门领导满意。经营学校,校长还要向下负责,让教师、学生、家长满意。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学校与家长的关系是隐性的,因此,学校服务意识淡漠。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教育就是服务――服务于学习,服务于学习者,服务于学习化社会。
三、从管理到经营的几点思考
随着经济的转型,学校经营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学校行为。或者说校长从管理者到经营者的角色转变是一种必然,而这种转变可能是多方面的。
从追求改进效果到谋求发展机制。受传统的管理体制的影响,作为教育管理的执行者,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我们往往更注重通过改进以追求完成目标。事实上,我们的改进常常是局部的,更容易聚焦于在问题的多发地带,难以形成整体性、预见性的改革机制。目前,教育环境迅速改变,经济转型、政府放权,未来的教育资源配置方式将会与以往有很大的不同,市场机制的进入将会带来竞争的必然。学校就迫切需要在各个主要方面形成持续发展的机制,以适应正在转变的环境,增强抵抗风险的能力。所以经营学校最重要的目标是:谋求学校的持续发展机制,这是长远的、全局的、形成性概念。
从追求规模到提升素质。经过了1998年~2005年职业教育规模快速扩张时期,已经到了冷静认识规模与质量的辩证关系的时候。在提倡实施素质教育的同时,也应努力地把提升学校素质作为营谋学校发展的目标。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学校提供教育服务的数量,而是更关心质量,大众择校择在质量。当前高职教育以高的就业率对本三形成了一定的冲击,就正在表明人们对教育的质的追求。反过来,当人们更关注职业教育质量的时候,学校作为教育的载体就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这种挑战也许不仅仅来自外部压力,更主要的是我们必须挑战自己,挑战我们已经习惯的管理模式的惯性,追求更高的、更全面的素质提升。我们必须学会超越用户的需求,从而最终超越我们自己,实现大职业教育向强职业教育的超越。
从维持运行到提高效能。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中,我们更关注校内发生的事件,并力求避免麻烦,只想努力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转,甚至于习惯于一些明知不合理的惯例,害怕因为打破这些惯例而引起的不适和冲击,学校的效能究竟如何我们可能很少认真考虑。实际上,这种维持的惰性源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教育管理体制,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市场机制的引进,必将对这种维持性管理以极大冲击,因为资源总是流向更有效率的地方,学校管理者的一个重要责任就是要全方位提高学校效能。
从受制于外到自我发展。从单纯的学校管理向建立学校经营机制的转变,我们必须从管理模式上下功夫。传统的中央集权管理模式,使我们习惯了受外在控制的摆布,反而忽略了学校自身的需求。对上负责、缺乏灵活性的传统,使学校缺乏主动性和应对市场的变术。在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我们看到了政府正在倡导职业教育体制改革,这意味着管理的权力重心下移,学校的自加大,同时也向我们提出挑战:当旧的传统的模式失效时,我们如何以更有效的管理模式取而代之。或者说,我们将如何提高学校效能,并使这种效能的提高应更主要的是来源于学校的发展需求与动力。
从朴素简单到科学理性。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影响下,我们习惯了给多少钱、办多少事,习惯了以朴素、简单的管理完成任务,这种学校的全受外控和依赖中央权力的管理模式不但效率较低,而且正在受到经济转型的冲击。市场经济机制的不断深入会使未来教育资源的配置方式打破传统的“政府+学校”的两元关系,取而代之的将是“政府+学校+社会”的三元机制,而社会市场资源总是会选择向效率更高的方向流动。在经济、管理等科学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必须积极开展院校发展研究,尝试将现代化管理模式与管理技术,尤其是那些已为工业、商业管理所证明的现代化科学管理技术,运用于院校发展管理,从策略管理、发展计划、民主管理、质量保证等方面,建立起以能够推动持续发展为特征的院校管理机制。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社会对教育的发展要求和定位是以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这一变革过程中,学校作为教育的载体,必将面临新的挑战,为了探索挖掘学校教育真正的内在价值,学校管理者应该更新观念,转换角色,成为院校发展的现代化的经营者。
参考文献
[1]陈孝彬.教育管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
[2]靳希斌.教育经济学(修订本)[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出版.
[3]靳希斌.教育资本规范与运作[M].四川教育出版社,2003年出版.
[4]周游著.学校经营――理论、模式与机制[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年出版.
[5]英lan.G.Evans著,王烽,周玲译.学校营销―从理论到实践[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年出版.
[6]陶大德.试论学校经营管理[J].四川教育学报,2003年第3期.
[7]靳希斌,任建华.论学校经营[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4期.
校园应急管理机制范文5
[关键词] 绩效管理理论; 医院绩效管理; 应用
[中图分类号] R197.3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2)-01-237-01
绩效管理管理是医院管理的一个而人力资源管理又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2006年、2007年在全国开展的“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中,卫生部也明确地将绩效管理与医院管理、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医疗安全、医院服务等一起作为对各级医院的重要考核与评价指标。我院在数字化医院管理下,将绩效管理理论应用于医院管理实践,可引导医疗机构加强内涵建设,进一步优化医院管理和诊疗服务流程,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医院管理效能,推动医院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安全、便捷和经济的医疗服务,提高了医院工作人员工作效率及质量。现就具体情况介绍如下:
1 绩效管理理论分析 绩效就是业绩和效果的综合反映,绩效分为组织绩效与个人绩效。组织绩效即集体绩效,主要看最终成果;个人绩效即员工完成工作情况,主要考察工作过程。绩效管理是一种系统的管理方法,是为实现组织发展战略和目标,管理者和员工就既定目标及如何实现目标达成共识的全部活动过程以及促进员工成功地达到目标的最佳管理方法。绩效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一般包含四个组成部分:绩效目标的确定、绩效辅导、绩效考核、绩效评价与反馈。绩效管理贯穿整个管理系统,特别强调持续不断地改进,不仅强调工作结果,更重视达成目标的过程。绩效管理的科学性、原则性适合于任何一个组织和个人。多年来,绩效管理已受到全世界管理界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其根本目的是不断促进员工发展和组织绩效改善,最终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绩效管理它是基于医院战略基础之上的一种有效管理活动,通过对医院战略的建立、目标分解、业绩评价,将绩效管理的方法应用于医院日常管理活动中,以引导和激励员工的业绩实现、持续改进并最终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
2 医院绩效管理的应用目的 (1)实现医院的战略规划和远景目标;(2)提高员工的绩效水平;(3)增强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与市场占有率;(4)提高医院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5)提高各级管理者的素质;(6)为职务变动、薪酬管理、成本核算、培训发展等管理活动提供科学依据;(7)检查医院规划目标和各项管理决策如人员配置、员工培训、学科建设、经济投入、经济分配等方面是否有失误;(8)同一医院纵向比较不同年度的绩效水平,不同医院横向比较同期绩效水平,可以作为各级卫生管理部门对医院的科学评价依据,对持续改进医院的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医院的总体绩效将会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医院绩效管理的应用范围:医院绩效管理可应用于战略策划与领导作用、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质量管理与经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具体管理对象可涉及全院各临床医技科室、行政职能(后勤)管理部门以及医院领导、中层管理干部、员工个人等。
3 医院绩效管理的总体思路和方法
3.1 绩效计划制定 根据医院的阶段战略目标,围绕诊疗质量的提高、经营收人的增长、单位成本的降低、资产利用率的提高等几方面来设计绩效目标。医院领导、职能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医院层面的绩效目标、发展目标、行动计划,科室领导与员工负责制定本科室层面及员工个人的绩效目标、发展目标、行动计划。
3.2 绩效辅导实施 在绩效管理过程中,管理者要持续、及时地与医院员工分享、交流绩效信息,包括调整计划、提供帮助、及时激励、上情下达和下情上达等。医院管理者通过及时发现科室或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其不断改变工作方法与技能,随时纠正其编离工作目标的行为,并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对工作目标进行修正与调整。管理者在绩效实施过程中还要对科室、员工的绩效表现进行观察、记录、统计,作为绩效评估的依据,这也是改进绩效的事实依据,运用具体事例可清楚地让员工看到自己存在的问题,促使其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
3.3 绩效评价与反馈 医院的绩效考核评价包括医院战略目标绩效考核评价、科室团队绩效考核评价、员工个人绩效考核评价。绩效考核是一个学习、改进和控制的进程,绩效考核的实质不再是为了得到一个公正的考核结果,而是在于通过持续的、动态的、双向的沟通,达到真正提高组织和个人的绩效、实现企业目标、努力促进员工自身发展的目的。现代的绩效考核是一个系统过程。它主要包括:绩效计划和标准的制定、绩效的沟通、绩效的考评、绩效的反馈与辅导、绩效的提升与再计划、绩效考核结果的运用。在绩效考核结束时,医院要对全院及各科室的绩效进行评价与反馈,主管院领导要对中层管理干部的绩效进行评价与反馈,科室负责人要对本科室员工的绩效进行评价与反馈,双方就绩效评估的结果进行讨论、面谈,肯定成绩,找出不足,并共同制定绩效改进计划。
3.3.1 绩效考核问题 绩效考核的定义与注解:绩效考核是指医院或院长作为考核主题对照工作目标或绩效管理的标准,采用科学的考评方法来评定员工和部门履职、任务完成和发展情况,并将结果反馈给被考评者的工作过程。
3.3.2 医院绩效考核的主要应用 在现代医院绩效考核管理方面,首先有几个重要概念需要明确。(1)绩效管理应当是每一位现代医院管理者必须具备的一种管理能力。(2)考核是医院绩效管理中一个重要环节。绩效是需要评价、对比、衡量的,绩效考核主要由2种流派组成:一是结果管理:这种管理往往非常注重医院绩效管理目标的设置,而在设定目标后,往往院长很少再和主任们碰面、商讨,其过程相对充满弹性。二是过程管理:这种管理更注重过程而不太注重于结果。院长在设置了绩效管理目标后,则将主要精力集中于贯彻执行过程中。这2种模式,在不同类别的医院及不同类别的管理者会采用不同方法,两者也可以交融起来,但总会有一种特色或倾向为主的。(3)业绩辅导是一个薄弱的环节。业绩辅导主要注重对医院绩效管理目标的注解与沟通上,并在实施过程中适时地帮助、指导性地辅导分析,使其具有极强的加速度和冲刺力。(4)绩效管理中难量化要素的处置问题很重要。在现代医院管理实践中,我们经常遇到两种矛盾的情形:①个体行为与群体行为的轻重协调问题。如:一个部门,由于一起医疗纠纷可能导致一个部门整体工作评价大为下降,使得“扣也难、不扣也难”等问题经常出现。②某些特别好的部门与个人由于种种原因,其可量化要素始终不太突出,使得“想多发奖金没依据”。而另外一些人对医院工作不热心,忠诚度不高,行为不突出,而可量化要素又不太低,使得“多发奖金也不情愿、不发给他奖金也不行”。
4 医院实施绩效管理的原则 医院实施绩效管理必须把握好以下原则:(1)人才是绩效管理的第一资源;(2)公开、公正、公平、实事求实、兑现承诺;(3)双向沟通和目标一致;(4)绩效管理要与岗位配置管理、薪酬管理以及医院的战略管理相结合,体现组织的绩效价值;(5)行政管理人员承担义务并全员参与;(6)制定科学、规范、可行的绩效管理方案;(7)领导重视绩效反馈,正确区分责任;(8)以人为本和科学激励;(9)科学考核、及时反馈;(10)尽量达到业务流程和劳力资源流程的最佳结合;(11)尽量降低行政管理成本;(12)动态、持续的员工培训与质量改进。
参考文献
[1] 周伟,苍柏,张丹阳,高士香.关于医院工作效率指标的应用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06,(12).
校园应急管理机制范文6
【关键词】云计算技术 档案管理
教学档案作为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学校教学改革的质量。在网络信息时代背景下,中职院校档案管理也需要借助信息技术的辅助提高管理效率。云计算具有强大的功能,将云计算应用到中职学校档案管理中对提高教学水平具有积极意义。
1 云计算技术
1.1 云计算的概念
云计算指的是将传统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结合所形成的新产物。通过云计算技术,用户可以便捷地获取各项服务,对云中的各种资源都可以实现共享,并随时扩展,按照实际的使用情况支付相应的资费。云计算的目的在于通过网络技术将各种计算资源整合为一个整体,统一化管理,形成一个大规模的计算资源池,为不同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这对于信息资源的高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1.2 云计算技术的特点
云计算技术融合了软硬件多类资源,并以分布式分享的形式存在,可以快速地进行动态扩展与配置,拥有强大的功能。云计算拥有着大规模数量的服务器,计算能力很强,同时虚拟化的云计算也可以看作是虚拟的资源库,能够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只要网络存在就可以快速地获取所需的服务。云计算技术还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分布式数据中心能够及时地收集相关信息数据,并储存备份到地理位置相隔离的数据库主机中,这样一来,即便是用户自己也无法准确了解数据信息的存储备份地点,网络黑客与病毒就难以侵入系统,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数据信息的安全性。云计算还可以自主进行调节控制,系统的软硬件及存储都可以自动配置,按需使用云资源,有效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
2 云计算技术在学校档案管理中应用的可行性
近几年,随着中职院校教育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教学活动也更加的智能化、网络化,很多教学管理活动都是依托于网络服务,因此,在教学管理活动中也产生了大量信息化的教学档案信息。海量的教学信息对存储空间与存储模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云计算技术能够有效解决数据信息的大量存储于管理问题,促使数据信息更加的智能化,这对于教学档案信息的信息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3 云计算在学校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3.1 为数字档案提供存储空间
云计算拥有着超大的存储空间与数据处理能力。近几年,中职院校的教学档案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产生了大量的数字档案,包括声音、文字、视频等多种媒体类型,数据信息存储量日益增长,这对数字档案的存储空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云计算技术为数字档案提供了云存储的空间,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云存储快速高效地获取各类教学资源,为学校的教学资源共享提供了辅助。此外,云计算技术能够智能优化分配档案信息,正确处理数据,统筹整合,教师和学生可以更加便捷地检索利用所需的档案资源提高了档案字的利用效率,对实现教学档案信息共享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
3.2 实现数据的快速共享
云计算技术能够有效促进数据信息的共享。云计算技术借助网络能对海量信息进行快速处理,促进数据资源的快速共享,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档案的利用效率,同时避免了不同档案部门对同一方案信息的重复建设。当前,我国中职院校数字档案建设发展非常快,有着大量的档案资源,但在资源共享上却仍存在一定的不足,很多档案资源都未能得到充分利用,造成了档案资源的浪费。为了更为高效地利用档案资源,实现档案资源的快速共享,学校可以利用云计算技术对数据信息进行分类,将开放的数据信息存储于公有云平台中,这样一来,不同用户便可以通过公有云快速获取相关资源,实现档案信息的共享。对于具有安全保密需求的档案资源可以存储于私有云平台中,为特定用户提供档案查询服务,切实保护档案资源的安全。
3.3 提高数据的可靠性
就我国当前大部分的中职院校档案管理情况来看,其教学档案信息基本都存储于教务管理系统服务器上。然而很多院校都未能安排专业的计算机维护人员对服务器进行维护,这样一来,一旦出现计算机故障,就需要重新安装操作系统,照成无法及时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正常服务,甚至在计算机维护期间发生档案信息丢失、损坏的情况,这对于档案信息的利用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云计算技术利用多台计算机或服务器,即使其中的一台计算机或服务器出现故障,其他计算机或服务器也可以快速地完成数据备份存储,利用新的服务器实现不间断服务。
3.4 为档案信息用户提供便捷服务
云计算技术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云计算技术的辅助下,不同用户都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利用云平台进行数据查询与利用。云计算强大的计算能力与通用扩展性为档案信息用户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服务,为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提供了良好的信息交互平台,使档案信息管理部门可以快速地对档案信息进行统计分析与管理。此外,云计算技术整合了多种服务技术,进一步提升了档案信息的个性化服务能力,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用户可以利用云计算技术将教学资源存储于云端档案,构建统一的教学档案信息平台,这样一来,不同用户都可以随时通过网络连接到云端,随时随地地获取所需资源,利用相关的数据信息,不必受到地点与固定的档案资源限制,便可以实现档案资源的远程查询与利用。
3.5 降低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投入
中职院校的不同教学单位与部门可以通过云计算技术,实现资源共享,利用云计算平台的基础软硬件资源,获取相关的资源信息,这样可以有效促进档案信息化,实现档案信息的资源共享,同时降低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投入,避免发生重复建设的情况,克服了各单位间服务器的访问限制,并有效降低了在硬件设备与软件设备上的投入与\行维护费用,在降低档案信息化建设投入的同时,有效提高了档案管理的效率,促进了档案信息的共享与利用。
4 结语
随着国家加大对各中职院校数字化校园的投入,中职院校需要充分利用云计算技术,针对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设计完善的管理系统数据加密方案,建立完善的教学档案管理系统,全面提高教学档案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李敏,张永进.云计算在高校教学档案管理中的应用初探[J].山东档案,2016(01):43-44.
[2]严瑛,王卓平.云计算技术在教学档案管理中的应用探索[J].兰台世界,2015(23):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