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篮球基本姿势教学反思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篮球基本姿势教学反思范文1
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的”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增强学生体质为宗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探究、体验篮球传球和运球技术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思维,促使学生积极参与练习,有效发展基本技能,同时使学生的身心得到锻炼.在学习中提高学生对篮球的兴趣,形成自主锻炼和终身锻炼的意识;增进同学间、师生间的相互了解与友谊;培养学生对篮球知识、技术的不断追求;对同学热情帮助,对集体善于关心的良好品质.通过小组的协作学习和自主学习,促进交流与合作,从而达到提高技能,发展体能,增进身心健康的教学目标.
本节课内容是: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授课班级为高一的学生,篮球是体育与健康教育中的重要内容,是高中学生非常喜欢的运动项目,他们对篮球有着浓厚的兴趣.篮球不但能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集体精神和增强学生自信心,而且有利于学生养成遵规守纪的行为习惯.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是高中篮球模块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是篮球运动中主要的基本技术,而且是更好地学习各种技术和战术的基础,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学习和掌握这一技术.高一年的学生虽有一定的篮球基础,但是技术还没成型,不够稳固、完善,需要进一步的巩固提高.他们各方面都还处于成长阶段,他们的运动系统、呼吸系统的功能成熟,这一时期,他们的认知能力、特别是观察力、注意力和思维水平有了进一步发展与提高,如果这一时期加强对学生体育兴趣和爱好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这将对学生以后的教学和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
指导思想:
本课以新课程标准为理论指导,始终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积极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健康、舒适的学习氛围.注重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教学策略与方法:
本课的教学策略主要采用教师启发指导,学生反复练习的教学策略,发展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运用灵活多变手段,做到身心结合,努力达到教学目标.本节课采用观察法、讲解法、示范法、表象训练法等教学方法,通过分组合作式练习,小组评价,自我评价,教师评价等来完成教学任务.
2.案例叙述:
2.1案例设计:
重点:肩上持球姿势,以及投篮用力顺序
难点:用力协调,提高命中率.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能熟知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的动作方法,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
2、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初步掌握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技术动作.
3、培养同学们勇于展现自我的精神,增强同学的自信心.
教学程序:
2.2引起兴趣阶段
1、课堂常规
2、集中注意力练习:正反口令
3、游戏:投准游戏
4、球操及熟悉球性练习
2.3实践探索阶段
1、学生分组自主尝试练习投篮
2、各组选派学生示范投篮
3、教师点评之后讲解示范动作
4、组织学生逐步练习今天的教学内容
练习 :徒手模仿原地单手肩上投篮
练习 :迎面对投练习
练习 :定点投篮练习
5、集中纠正易犯动作错误
6、学生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学习、相互评价
7、个人展示学习成果
8、素质练习
身心放松阶段
1、放松活动
2、小结
3、交代下次课内容
4、收拾场地器材
5、师生再见
3.案例回顾及评析:
上课之前,同学们看到有其他老师来听课,有的显得很紧张、焦虑,也有的很兴奋,即使这样,也还能看得出来,同学们都是抱着认真的态度来上课的!经过充分的准备活动之后,同学们不再紧张了,大家也逐渐找回上课的状态!
在正式学练之前的分组自主尝试学习的时候,我看到每个小组里,只有少数的几名同学在”积极”练习,仔细一看,他们都是一些体育骨干,或是平时喜欢经常打篮球的同学,而其他同学基本是站在旁边看,发现这一情况之后,我经过询问得知:器材有限,几个篮球大部分时间掌握在少数几个人手中,他们拿球的机会很少,还有就是他们平时很少接触篮球,在学练之前,不知道怎么练习,所以只能站着看.......了解情况之后,我提示体育骨干要帮助别人,照顾女生.经过提示之后,他们不再只顾着自己练习、不再光顾着”表演”了,开始主动捡球给女同学,主动把球让给其他人,并为他们示范投篮动作,讲解动作方法,告诉他们投篮姿势,如何用力等等,俨然已经成为一个小老师了!有了体育骨干的帮助、带动,气氛活跃起来了,同学们练习都变得主动,积极了,同学之间也有了交流,增进了友谊.体育骨干是我们体育教师的好助手,在体育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培养体育骨干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才能有效的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
接下来的一系列教学活动都进行得很顺利,到了定点投篮练习时,我听到了部分同学的声音:”哎...怎么还是不进,郁闷...不投了!”“我怎么老是投不进啊,没意思,不练了.”“投不到筐,没力气了,不想投了”发现有的同学气馁了,没信心了.我想我应该帮他们找回信心.我先鼓励他们:不要着急,慢慢来,刚开始学习投篮都是这样的,大家一定要有信心,下一个就能投进啦!我告诉他们投篮要集中,投篮之前先想想动作方法.之后,我让他们站在靠近篮筐的地方投篮,在连续投进几个球之后,他们信心来了,越投越起劲,也越来越有信心了!平时,我们应该注重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这样有助于培养兴趣,为今后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篮球基本姿势教学反思范文2
一、 如何上好每一节初三体育课
(1)课前准备。要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都要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抓住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2)课堂情况。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保持学生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情,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重复的毛病。考虑到学生身体素质的差异,按能力分组,教学因人而异,让每位学生各取所需,各挥其能,各展其才。通过自己的精心设计,合理安排,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中完成体育教学任务。
(3)课后反思。对教材搭配,教学手段及方法,学生生理心理承受能力,达到体育与健康课程三维目标,进行系统性地分析与总结,发现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改进教学形式,完善教学方法。
(4)课余补充。本年段的学生体质和健康水平存在着个别差异,体育运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术结构参差不齐,利用每天放学后的20分钟,在班主任的配合下,对于部分个别项目薄弱的同学进行补充练习,坚决做到不抛弃、不放弃。
二、 中考体育加试项目需要重点关注的地方
(1)篮球绕杆运球往返:前后屈膝抱球预备,变向加速男二女三,看准目标不慌不忙,冲刺只需运球一次。在运球基本功扎实的前提下,根据教学情况,本人总结出篮球运球往返练习的几句口诀:前后屈膝抱球预备,变向加速男二女三,看准目标不慌不忙,冲刺只需运球一次。口诀解释为:两脚前后站立,持球于体前,后手准备推球开始,开始后,前后两根标志物之间,男生运第二次球变向推球加速,女生第三次运球变向加速,看准下一个标志物的位置,掌握好节奏,不能手忙脚乱,要冷静发挥水平,最后冲刺的时候推球向前,只需运一次,抱球冲过终点。
这个口诀针对绝大多数学生,但是实际教学中难免出现基本功不扎实,无法完成要求的同学。本人所带班级也出现过3到4个同学,他们属于运球还不熟练的那一部分,因此,结合他们的特点,我单独制定了联系方案,对他们的要求是,能够完成考试预定线路,根据自身特点不断提高球速,不断提高技能。比如某班一位男生,连基本运球都会掉球,无法控制球的方向和速度,我先从原地运球开始复习,强调大臂带动小臂,五指分开掌心空出,在自然发力下压球,然后就是练习行进间往返运球和变速运球,最后绕杆练习。除了学生的基本功之外,最重要是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这名同学的运球成绩在1个月时间内突飞猛进,连同学也刮目相看。体育中考时拿到了满分成绩。
(2)双手脑后前掷实心球:双手持球前后站,送胯甩臂脚蹬地,出手发力一瞬间,重心变换换脚跳。双手脑后前掷实心球是对技术和爆发力的测试。口诀解释为:两脚前后站立与肩同宽,前后一脚半距离,将球握好后,持于体前下方,双臂伸直放松,向上举球的同时身体重心后移,同时髋关节向前送,腰腹充分展开,胸部前挺,肩关节尽可能后伸,蹬地时两脚稍弯曲。看似简单的口诀,其实蕴含了许多技术要点,简单来说分为:持球预备姿势,站位,预加速,最后发力4个阶段。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前三个阶段大家掌握较好,在第四个阶段发力的方法上,男女生明显出现了不同。在手臂的弯曲程度上,由于男女力量的差异,女生更适合与手臂伸直后仰发力,这样可以提高出手点,提高成绩,男生更适合与后仰手肘弯曲发力,加上甩球的动作会扔得更远。
(3)50米短跑:预备动作要做好,摆臂蹬腿抬重心,眼看终点脚拔地,全力冲线不减速。50米短跑是短距离跑中最考验爆发力的项目,不同于专业运动员的练习,学生的练习更加易懂好学。口诀解释为:做好预备动作是好的开始,重心开始慢慢抬高,加大摆臂和抬腿蹬地,眼看终点加速跑,冲过终点的时候不能减速。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特点主要练习摆臂抬腿和冲刺,由于专业训练50米是比较枯燥无味的,所以在体育课中,必须穿插各项游戏比赛来激发学生练习的热情,比如30米接力跑、20×50接力跑、20米往返跑接力等等,甚至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游戏穿插其中,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这也贯彻了江苏省阳光体育的指导思想。但是,必须对摆臂和抬腿做特别的专项练习。
篮球基本姿势教学反思范文3
设计意图:
在“爱家乡爱社区”的主题活动背景下,幼儿参加了社区内几所大学的春季运动会。之后,他们便日渐关注运动这一热点话题。于是,我顺应幼儿的兴趣、需要,设计、组织了本次合作绘画活动。
第一环节,播放球类运动项目的PPT,通过提问引发幼儿讨论、模仿图片中人物的运动姿势,体验运动的乐趣,并积累运动造型经验,为后续创作打基础。
第二环节,重点引导幼儿讨论作画的方法和步骤。由于幼儿的表述往往比较零散、不够清晰,所以教师借助有序号的图标帮助幼儿进行梳理,明确绘画的方法和步骤,并在幼儿遗忘时给以提示。
该教学活动的多个环节都安排了讨论与交流,其目的,一方面是培养幼儿的问题意识,让幼儿在同伴和教师的帮助下学习自我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另一方面是帮助幼儿逐步树立积累和借鉴经验的意识,养成有利于终身发展的学习品质。
本活动不仅旨在引导幼儿学习一种表现形式,提供他们进行美术创作的机会,更为他们学习合作与分享提供了机会,这将对他们多方面能力的提高产生积极的影响。
目标:
1通过勾画轮廓的方式画出人物运动时的身体结构,学习用线条和色块平涂表现人物运动造型。
2在教师的带领下初步学习看步骤图与同伴分工合作绘画。
3愿意交流自己昀创作过程,体验共同绘画的快乐。
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
1认识人体的基本外形结构。
2了解几种常见球类运动的名称。
3具有一定的小组分工合作能力。
4初步有水粉画的经验,会使用排笔涂色。
教学具准备:
1真人比例的人物范画一张,几种常见球类运动(如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的PPT,相关音乐《亚洲雄风》,表示合作绘画方法和步骤的图标(如图1:①分组选模特儿。②选球类运动项目。③摆造型画轮廓。④画五官和服饰。⑤涂色)。
2黑色油画棒、各色水粉颜料、3—4号排笔、纸(面积大于幼儿全身舒展时所需范围,可用1K铅画纸拼接而成)等绘画用品若干,篮球、足球、乒乓球和羽毛球及球拍等实物。
3视频、音响放映设备,电脑,黑板,夹子。
过程:
一、欣赏常见球类运动的PPT,了解球类运动的名称和运动姿势 1.谈话导入。 师:我们观看过大学生哥哥姐姐的运动会,让我们一起回忆一下,他们举行过哪些球类竞赛?
2.了解篮球运动。
师(播放篮球运动PPT):运动员在干什么?
幼:他们在打篮球。
师:图片中运动员打篮球时在做些什么?
幼:他们在投篮、运球、传球。
师:运动员在打篮球时上下肢的动作是怎样的?谁来说一说、学一学?
幼:运动员有的双手投篮,有的单手投篮,有的在地上运球,有的带球过人。
(请发言的幼儿用自己的身体动作进行模仿。)
师:我们一起来学学这些动作。
3.了解足球运动。
师(播放足球运动PPT):图片中的运动员在进行什么球类运动?
幼:他们在踢足球。
师:图片中运动员踢足球时做了些什么?
幼:他们有的抢球,有的勾脚射门,有的传球,有的带球过人。
师:谁能说出运动员在射门或传球时他的左右手、左右脚是怎样的?
幼:这位运动员射门时,右脚踢球,左脚蹬地,右臂甩到身后,左臂摆过头项,头也用力向前倾。
师:你们说得很好。足球运动员射门时一般一脚踢球,一脚蹬地,两手会上下用力摆动,连头也会用力向前倾:足球运动员传球时一般两脚轮流带球,两手在体侧摆动,头四处转动,眼睛到处寻找空隙。我们一起来学一学这些动作。
(教师说出足球运动员在抢球、射门、传球、带球时的不同动作,幼儿集体用身体模仿动作造型并定格。)
4.了解羽毛球、乒乓球运动。
师(播放羽毛球、乒乓球运动PPT):我们再来看看,这些图片中的运动员在进行什么球类运动?
幼:他们在打羽毛球(乒乓球),有的发球,有的接球,有的扣球。
师:图片中的运动员发球、接球、扣球的姿势是什么样的?请你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学一学。
(析:在该环节中,教师借助PPT进行相关提问,以此来引发幼儿讨论、了解常见球类运动项目,模仿图片中人物的运动姿势,进而体验运动乐趣和积累运动造型经验。教师在提问过程中将动作名称与肢体动态变化结合起来讲解、小结,以加深幼儿的了解,从而为后面进一步表现人物运动造型打下基础。)
二、讨论绘画方法和步骤
1.出示真人比例的人物范画,引发幼儿创作动机。
师:这幅画中的运动员是谁?他在参加什么运动项目?
幼:小朋友在打乒乓球。
师:他和真人一样大小。谁知道他是怎么画出来的?
幼:这可能是他的照片。
师:照片和真人是一模一样的。他是真人照吗?
幼:不是,可能是他的影子。
师:影子是黑的还是彩色的?
幼:影子是黑的。这可能是描下来的。
师:你从哪里看出是描下来的?
幼:这个人的边缘线有点歪歪扭扭的。上次我们描画手时的边缘线也是歪歪扭扭的,而且和真的手一样大。
师:那我们请一位小朋友站到画前比一比,看看是不是这样的。
(请一位幼儿站到画前摆出相同的动作,其他幼儿观察是否与画面吻合。)
(析:教师采用请幼儿猜测的方法,有助于幼儿积极思考。如果幼儿没能发现真人比例的人物范画的“秘密”,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共同回忆描画其他物体的经验,相互启发。)
2引导幼儿讨论绘画的方法和步骤,学习用图标进行整理。
师:我们发现这幅打乒乓球的画是小朋友在画纸上描下来的。那么怎样才能完成这幅画呢?请你和身边的小朋友讨论一下,一会儿把你们讨论的结果告诉大家。
(幼儿讨论,教师巡视、倾听,帮助幼儿明确几个主要的步骤。)
师:谁来说说讨论的结果?到底要做完哪几件事情才能完成这幅画?这几件事的顺序是怎么样的?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
幼:第一,要找3—4个好朋友,选一个小朋友做被大家画的人。
师:被大家画的人是“模特儿”,第一步每组选一个模特儿。(教师将相应的图标放在黑板上,并标注数字1。)
幼:第二,要商量做哪种运动,把运动器具拿来。(教师将相应的图标放在黑板上,并标注数字2。)
幼:第三,模特儿摆一个运动姿势,大家把他的运动姿势描画下来。
师:模特儿躺在纸上摆好姿势就不能动了,否则会走样。大家描画的时候用黑色油画棒。(教师将相应的图标放在黑板上,并标注数字3。)
幼:第四,模特儿起来,大家把他的五官和衣服的样子画出来。
师:大家仍然用黑色油画棒画,注意观察模特儿衣服上的装饰,如口袋、拉链、纽扣、花纹等。(教师将相应的图标放在黑板上,并标注数字4。)
幼:第五,大家一起涂颜色。(教师将相应的图标放在黑板上,并标注数字5。)
师(小结):现在,我们把讨论好的方法和步骤再看一遍:①分组选模特儿。②选球类运动项目。③摆造型画轮廓。④画五官和服饰。⑤涂色。(教师小结时让幼儿指认相应的图标,帮助幼儿梳理绘画步骤。)
(析:幼儿在表述绘画真人比例的人物画的方法和步骤时,往往是零散的、不清晰的,教师可借助有序号的图标帮助幼儿梳理绘画的方法和步骤。对于每个步骤和每幅图意的解释,教师可以有详有略。)
三、尝试分工合作绘画
1.引发幼儿合作绘画的愿望,帮助幼儿明确每个步骤具体的分工内容。
师:这幅画一个人能完成吗?几个小朋友,怎样分工才能完成得又快又好?每个环节可以怎样分工呢?
幼:第一、第二步,大家要商量:第三、第四、第五步,大家要分开描边缘线、画衣服、涂色。
师(小结):大家想的办法真不错,每个步骤大家都要商量并分工。比如,涂色时一人涂衣服、一人涂裤子、一人涂鞋子、一人涂运动器具。
(析:虽然有步骤图,但幼儿对分工还是不够明确的。因此,教师要重点引导幼儿讨论步骤图中各个绘画环节的分工,帮助幼儿明确各环节中有哪些事情,可以怎样分工进行。)
2引导幼儿回忆水粉画的常规要求,交代平涂水粉颜料的注意事项。
教师介绍材料的摆放位置和使用方法,强调要用黑色油画棒勾轮廓,用排笔蘸水粉颜料平涂色块。
3幼儿分组合作绘画,教师巡视并适时指导。
绘画开始时,教师重点帮助幼儿明确步骤和分工:幼儿绘画过程中,教师可以巡视并稳定幼儿情绪,及时启发幼儿解决问题,有重点地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小组:绘画接近尾声时,教师可提醒幼儿抓紧时间,并提醒先完成的小组整理绘画工具,及时将幼儿的作品夹在大黑板上(如图2、图3、图4)。
四、展示作品,交流创作过程
1运动姿势的交流介绍。
师:你们小组画的是哪种球类运动?姿势是怎样摆的?
幼:我们画的是羽毛球扣杀,运动员双脚跳起来,一手拿球拍扣球,一手向后用力。
幼:我们画的是乒乓球接球,运动员双脚站稳,一手拿球拍接球,一手摆向身后。
(幼儿逐幅介绍画面内容,教师帮助幼儿将动态描述清楚,并请大家用身体动作来模仿,在增加兴趣的同时加深印象,如图5。)
2分工经验的交流介绍。
师:你是和哪些小朋友合作的?你们是怎样分工的?你完成了哪部分?
幼:我是和××、××、××合作的,我们选××做模特儿,他摆出足球射门造型,画的时候我们三个人分工,每人负责一个部分,大家一起完成。
师:今天,每个小组都是分工合作绘画的,有些小组的分工合作的方法还不一样,以后活动时我们还可以尝试一下,比比哪种方法最合适。
(析:交流的目的是引导幼儿进一步明确分工合作的不同方法,帮助幼儿体验分工与合作的协调性,并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在今后的活动中迁移分工合作的方法。)
3绘画活动中问题和困难的经验交流。
师:你们小组在活动中遇到什么问题或困难了吗?有没有解决?是怎样解决的?
幼:我们小组画画时与××组靠得太近了,很拥挤,颜料都倒翻了。后来我们分开一点,就好了。
幼:我刚开始涂色的时候,每画一次都要跑到前面去蘸颜料,颜料滴了一地,而且跑来跑去涂得很慢。后来,我发现有人把颜料瓶放在自己的身边,用起来很方便,我就向他们学习,这下又快又干净了。
(析:这次交流的目的,一方面是培养幼儿的问题意识,在同伴和教师的帮助下学习自我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另一方面是帮助幼儿逐步树立积累和借鉴经验的意识。讨论的问题是开放的,如绘画技能、合作方法、同伴协商、空间分享等。教师在组织讨论的过程中,要尽量给幼儿相互启发、帮助的机会,而不是急于告知解决问题的答案。)
五、播放音乐《亚洲雄风》,师幼共同模仿其他运动项目的运动姿势
师:运动会上,哥哥姐姐除了进行球类比赛,还参加了哪些运动项目?
幼:接力跑步、跨栏、跳远、投铅球、体操、游泳、射击……
师:那我们一起听着音乐用自己的身体动作来展示一下其他运动项目好吗?可以一句音乐做一个运动项目的动作(如图6)。
(析:这一环节不仅是对幼儿原有经验的拓展,也是在音乐陪伴下的一种放松。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一个较大的活动空间,让他们结伴或自由地展示运动造型。)
反思:
本次活动借助对真人的描画,表现人物的外形与动态特征,容易为幼儿所掌握。加之画面大、水粉颜料平涂后鲜艳浓厚的大色块,视觉效果良好,可进一步点燃幼儿进行美术创作的热情。这种绘画方法对幼儿绘画技能的要求并不高,但在画具的选择和运用方面却很有讲究:选择黑色油画棒给模特儿勾画轮廓,操作简单:选择水粉颜料上色,油水分离有利于平涂色块的边缘光滑整洁:选用3—4号排笔,涂色面积大,省时省事。
篮球基本姿势教学反思范文4
《标准》出台以来,体育教学内容自主选择一直成为各方争论的焦点。教师经历了从不会选到如何选,从能够选到正确选的成长过程,这体现了教师的探索与反思,可其中依然存在着教学内容选择与教材体系完整性之间的矛盾。我们单单看一位教师的备课看不出什么问题,教师能够根据《标准》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但如果我们拿着四个水平(九年)的备课去看,就会清楚的发现教师与教师之间、水平与水平之间、小学与初中之间因教学内容选择的不同而显现出的诸多问题。
一、问题分析
(一)教学内容的选择缺乏系统性
一位小学六年级的体育老师在技巧项目教学中选择了技巧组合动作,初看没有什么问题,学生经过了5年体育学习一定会具备一些技巧方面的技能,而实际情况不是这样。学生前五年的学习中技巧比重占得很小,前滚翻、后滚翻都是初步学习过,肩肘倒立、侧手翻、跪跳起等技术根本没有学过。我们不能说前面的老师教学内容选择有误,他们所选的教学内容也是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内容,只是比重分配的侧重不同。
老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因为《标准》没有对教材比重加以限制,所以教师选择时考虑的因素也较为单一,篮球专业的老师当然会把篮球教学的比重安排多一些,田径专业的老师一定会多选一些田径类项目,这样一来初看学生是受益的,得到了专业学习和指导,自身素质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以提高,但通过长时间的观察我们就会发现学生所学是不系统的。有的六年级才学前滚翻,有的学生一年级就开始学习足球,还有的学生到了初中还不知道跑的正确摆臂姿势,因为教材的选择缺乏系统性。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缺乏连续性
体育教材包括很多“螺旋式”教学内容,比如跑的教材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基本每个年级都有跑的教学内容,从小学到初中,只是每一次教学的目标不同,教学重点不同。这样类型的教材应该具有连续性,通过几年的学习学生才可完全掌握动作技术。而由于教学内容的自主选择,这样类型的教材很容易被割裂,有的老师选,有的老师不选,还有重复教学的现象,使得教学缺乏连续性。问学生学过没有,他们说学过,让他们做又做不好,究其原因就是教学内容选择了,但没有连续选择,更没有一个巩固加深的过程。
(三)教学内容的选择缺乏整体性
到初中去听课,老师们反映教学内容确定不了,我问为什么,他们讲“班级的学生来自不同学校,他们在小学阶段所学的体育技能五花八门,有的学生只学过篮球运球,有的却可以运球上篮;有的学生小学阶段根本就没有上过单杠课,甚至什么叫悬垂都不清楚,而有的学生却可以单挂膝摆动上。”诸如此类的情况很多,这就让初中的体育教师很为难了,这样的复杂学情如何来制定教学计划?如何来选择适合所教学生的教学内容?校校之间不均衡发展的情况,小学与初中的教材衔接不上的情况,暴露出学段间教学内容的选择缺乏整体性。
二、解决办法
(一)在《大纲》和《标准》之间找临界值
原有的《大纲》针对教学内容这一环节还是比较系统的,对于每个年级,每个阶段教师应该教些什么内容给予了必要规定,这样的规定要求明确且方便教师实施操作,这是《大纲》的优点。但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大纲》的缺点也反映出来,个别内容陈旧,一些比重的要求过死,束缚了教师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现有的《标准》针对教学内容这一环节强调从实际出发,根据学校设施、学情、教师自身、校本、区域特色等因素合理选择,在很大程度上更加关注学生主体。其缺点是阐述不具体,让本应该系统的教材分裂开来,教师在操作过程中没有明确的遵循指标和依据标准。
通过《大纲》和《标准》的对比后,笔者认为应该在两者之间试着找出临界值,以方便给予教师更多的空间选择,另一方面也应该对所选内容给予必要的规定,换言之要明确必须课程,同时加大教师自选比重。为了能表达两者的兼顾关系特编制表1加以说明。
表1是笔者所设计的小学部分六年的教学内容比重,自选教材的比重在原有《大纲》基础上增加了10%~20%不等,给教师留有更多的空间,符合《标准》所提出的“根据学习目标选择和设计适合于本地区学校和学生实际的教学内容”理论。在内容类别上借鉴了《大纲》,对于内容的分类更加具体和清晰。
(二)以市或区为单位统一安排教学内容
有了比重并不能使教学内容具有承接性和完整性,市区教育主管部门还应该规定具体的必修内容。《课标》在教学内容选择的灵活性方面给予了高度重视,但针对教学内容的统一性没有更多的关注,因此以地方为单位制定必修内容是十分必要的。必修内容中的重点教材也应是考核的内容,这有利于整个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系统,承上启下,由简单到复杂,便于学生按部就班扎扎实实地学习(表2)。
篮球基本姿势教学反思范文5
关键词:运动记忆;遗忘规律;反馈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36-0025-03
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不断引进其他学科的教育教学原理,以提升体育教学的品质。但是,这种缺乏独创性的“死搬硬套”不可避免地使体育教学产生了“硬伤”。如根据一般学科的教学原则,曹强在《关于体育教学课堂反馈的六点应注意原则》一文中提出了“反馈要及时”的观点:在学生完成30秒后即时评价,学生的感知觉最深,分辨力最强,对动作的改进与提高最好,反则遗忘得越多,其收效就越小。笔者认为,运动技能的学习有别于其他知识,应区别对待。
一、运动技能的记忆与反馈分析
反馈对于提高绩效和动机具有积极的作用,体育教学中最关注、反馈最大程度地有利于提高动作技能的学习。经验表明,在运动技能的学习中,并不总是反馈越频繁、越及时、越明确越好。也有实验证明:100%反馈频率不是动作学习的最佳指导形式。动作技能的运动特性,使得反馈的内容、方式和时机都将发生变化。
1.运动技能的记忆与反馈。在运动技能的学习中,教师将任务的结果或过程指导性信息传递给学生,学生根据对自身动作或行为效果的认知并由此产生相应的应答行为,教师再根据其行为结果给予指导性信息,信息不断传递和返回的增强运动记忆的过程称为反馈。
运动记忆是对过去所做过的动作、内容的记忆,它是以形成运动性熟练技巧为基础,基本生理机制是动力定型的建立和保持,容易保持和恢复是运动记忆的特点。运动记忆是一种复杂、综合的记忆,它不仅有感知觉、思维的参与,还常伴随有情绪的变化。运动记忆在运动过程中对身体动作的知觉起着特殊的作用,使学生在进行动作技能学习时,为掌握动作及其概念而使身体运动的完整形象固定下来。
2.运动技能反馈的通道与过程。运动记忆也包含着识记、保持(或遗忘)、再认和重现三个基本环节。运动技能是在一定的运动形式下,与运动技术结合为一体的运动能力,是个体在运动活动中形成的一种主体性动作经验。运动技能的记忆过程主要是形象记忆,具体表现为动作环节的记忆,而这个记忆却是通过动作体会完成的。因此,运动技能具有独特的反馈通道(图1)和形成过程(表1)。
3.运动技能的记忆与遗忘。赫尔曼·艾宾浩斯以无意义音节为识记材料,对于语词-逻辑记忆的遗忘现象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得出了著名的“艾宾浩斯曲线”。许尚侠则以一套有连贯性的需要四肢与躯体共同参与的无环节名称的动作为学习材料,单纯通过示范而没有任何语言指导,对动作遗忘的进程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动作记忆的遗忘量远远少于语词记忆的遗忘量;动作遗忘的进程不同于语词遗忘的进程,尤其是在开始阶段(图2)。
二、基于运动记忆的反馈策略
1.根据学科特点,把握反馈策略。在体育教学中的反馈有两种截然相反的效果:一是促进学习的正效应,即追加反馈的参考信息在习得过程中被用于校正误差和改进下一次运动操作;二是阻碍学习的负效应,即追加反馈的信息在识别错误、校正误差的过程中干扰了更为重要的运动技术信息的加工过程。
在动作学习的初期,学习者主要依靠自己对行为结果的知觉来改进技能。某些运动技能的结果容易察觉,如跳高是否过杆,而更多的运动技能初学者是不容易知晓结果的,特别是对自己的动作过程和姿势是否正确是不容易察觉的,如手臂、身体平衡与否等问题。
在练习期间,反馈可使学生产生很强的动机,活跃情绪与思维。但频繁的反馈则会使学生对追加反馈产生强依赖,而不能充分地知觉自己的错误,也不能产生有效的修正机制,若在没有反馈的保持测试中便会出现绩效“滑坡”。此外,在刚刚接触一个新的动作时,需要掌握的信息本来就多,若在学习过程中还不时地追加反馈,则会使信息量剧增而“过载”,不能兼顾身体的各个部位,出现顾此失彼、手忙脚乱的状况,最终导致整个动作质量水平低下的境地。
因此,在动作技能的学习过程中,过于频繁的反馈可能干扰学生正在加工的另一重要的内部或外部信息,还会使他们在练习过程中在缺乏自身判断的前提下不断地修正动作,即使当他们的反应相当接近目标状态时,也很难产生稳定的运动表象,形成连续的操作。
2.抓住运动感觉,明确反馈重点。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在隐性的运动体验基础上挖掘与激发的,这正是教学反馈的着眼点。学生虽有年龄段的共性,但是每个个体的感知觉、运动记忆、思维能力都是不同的,他们对不同动作在不同阶段的感觉体验也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学生对同一动作在不同的学习阶段的运动体验也是不同的。因此,教师只有尊重学生对运动的自主体验,引导和启发他们正确地对待运动体验,促使他们主动对比和反思不同情况下的感受,才是反馈的重点。为此,教师应尽量避免“就事论事”,而要“就事论理”,让学生明确记忆的重点,做到有的放矢。
如动作技术要求较高的篮球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教师可先让学生进行模仿练习,建立基础的运动感觉(这是精讲的铺垫),然后教师利用口诀法将蹬、伸、压、拨等动作要点进行简要的信息反馈,让学生观察并记忆动作的关键点。利用学生二次练习体会的阶段,再进行基本站立姿势、持球等其他动作的细节反馈,让学生的注意得以延伸而又不至于一下子负担过重。值得注意的是,最好结合多角度的直观示范进行反馈,或边反馈边示范(动作图片),或学生示范教师反馈,或教师示范学生反馈,目的是吸引学生视听觉的最佳注意力。在学生了解了技术动作的要领后,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的注意力由视听感觉向肌肉用力感觉迁移,用简洁语句提醒学生体会肌肉的运动感觉,从而加深对技术动作的理解,增强认知和练习效果。
3.利用运动体验,精炼反馈要求。针对反馈重点,要充分利用在动作技能学习过程中的多种感觉,如视觉、听觉、触觉、运动觉和平衡觉进行针对性的评价,让学生主动探索运动技能形成过程中的身体体验,促使运动技能学习中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如可以让学生先尝试进行动作练习或游戏,利用学生的运动感觉经验主动去体会技术要领,再根据技术动作要求进行分解细化,在对比练习中可以更具体地去感知运动技术的关键点,在主动探索中结合讲解示范,对运动技术的相关知识理解也会更加深刻,最后在强化练习中就具有更强的指向性。
运动技能的形成是分步实现的:看了、做了、听了,需要设置反馈环节,加深对动作的基本层面上的理解;二度主动行为,需二度反馈,再对学生的思维提出更高的要求;然后进一步深入,进一步聚焦反思点(教学重点与难点),根据教师更加具体的反馈,进行针对体验练习;最后在“探究”体验中较理想地完成正确动作,最终形成动作技能。
4.注重语言设计,提高反馈效率。反馈环节的语言对学生注意力的维持或转换极为重要,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以及生成性因素作及时反馈,目的是对学生的动作认知、动作联系形成正强化。教师的反馈语言设计应力求做到清晰、准确、及时、具有针对性。例如,在耐力跑教学中,一般采用的是三步一吸、三步一呼的节奏呼吸法,应该明确指导学生如何调整呼吸,模糊的“请大家要调整呼吸”无法让动作技能得到有效的改进。为此,教师要时刻观察学生在跑中的即时表现,特别对体育后进生需及时调整,可以说:“××同学,调整为两步一吸、两步一呼,等你克服极点后,再采用三步一呼,三步一吸。”对准备冲刺的同学可以这样说:“××同学,加快摆臂、蹬地!采用一步一呼、一步一吸,冲刺!”这样的反馈语言就能快速提升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一听就知道该做什么,怎么做,可以及时地在具体的动作方面得到改进,并发挥出最佳水平。
反馈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对运动技术的学习效果有更加明确的认识,最后为达成预定教学目标服务。例如,快速跑,一般可以这样做正面反馈:××同学的后蹬摆腿有力,步幅大,评价直接指向蹬摆原理。应尽量避免:××同学跑的真快、步子真大!负反馈语则是:××同学摆臂肘关节没有贴近身体,手臂后摆幅度过小。应尽量避免:××同学摆臂姿势太不标准了,太糟糕了。
5.遵循记忆规律,调整教学进度。运动技能的习得并不等同于语文、数学等知识记忆后容易遗忘的特点,一旦学会就具有较强的稳定性,是不需要反复记忆、不断和遗忘作斗争的。如三步上篮、排球垫球等技术在学会后间隔较长时间仍然可以顺利完成基本动作。
动作遗忘也不同于知识的遗忘,在开始阶段,动作遗忘会经过了一个“V”型的起伏期,这一特点决定了体育教学在学习新的内容过程中,在新授课和练习课之间,前后两次课的安排时间无须过短,也不能过长,而应在学习动作后2~3天左右有组织地进行技能的复习,提高动觉控制的能力。在运动记忆的第二个高峰期进行复习强化,更有利于提高运动记忆的效果。因此,体育教学单元计划的划分也应根据这一遗忘规律来进行制定。
参考文献:
[1]曹强.关于体育教学课堂反馈的六点应注意原则[J].中国学校体育,2009,(8).
[2]邵伟德.体育教学心理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11).
篮球基本姿势教学反思范文6
一、加强教育,培养学生兴趣
作为一名体育工作者,在任何时候,都要注重对学生体育目的性的教育,要把体育锻炼和自身的健康,身心的全面发展,终身体育的意识联系起来;要和国家的需要,事业和生活的需要联系起来,和培养良好的意志品德联系起来。教师可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介绍一些优秀运动员的事例来激发学生。如在练习中长跑的时候,一般学生都有害怕心理,教师可抓住这一现象,大讲中长跑对人体心肺功能的影响。优秀中长跑运动员安静时平均心率可降到50次以下,而一般人的心率在75次左右。优秀中长跑运动员的肺活量可达到5 000毫升,而一般人的肺活量只有3 500毫升左右。心肺功能是人体健康的最主要的依据之一等等。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了解体育锻炼对人体的作用,培养学生对这些项目产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促使其投入到这些项目的实际锻炼当中。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应在体育教学中想尽一切办法去激发学习者的动机、兴趣和追求的意向,加强教师与学生的感情交流,这是促进学生认识发展的支柱和动力。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方案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自然贴切的“情境”,利用学生的好奇、好动、好胜、好模仿的心理特点,变简单、枯燥为新颖、有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保证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如短跑练习中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可采用前后起跑的“猫捉老鼠”的游戏。耐力练习中可利用学校当地的自然条件,开展越野跑、“登山夺红旗”等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创设有利于学生活动的情景,既调动学生技能锻炼的积极性,又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同时要利用一切教学手段,通过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觉来达到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如在课结束时播放一些抒情、缓慢的音乐使学生身体逐渐放松下来。在练习韵律操时要播放节奏感强烈的伴音,让学生产生一种“动”的欲望,在“动”的过程中逐渐掌握运动技能、技巧,以达到体育教学的目的,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巧用语言,调动学生兴趣
加强教师和学生的情感交流,是调动学生兴趣的最重要的一环。学生对老师有好感、有信任感,他就比较愿意接受教师的指导,追随教师的引导,一步一步投入到体育学习中去。相反他就会排斥、反对。因此,“爱学生”是当好一个好老师的灵魂,更是一个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基本思想,其外在表现就在于教师要很好地运用文字语言和身体语言。
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以言激情。体育教师的语言应简洁、热情,充满鼓舞性和激励性,要让学生从中听出教师的期待和鼓励。如对耐力跑中落后的同学喊“加油,坚持就是胜利”。同时教师要注意讲解的形象性和艺术性,要把教学中的技术要领、动作规范等一些专用名词,通过多种形式的语言、口诀、顺口溜等具体、形象、生动地进行讲解,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解排球双手垫球时用“一插二夹三抬臂”来表达,练习篮球三步上篮时用“一大二小三高跳”来提醒。学生既听清了动作要领,又感到新颖,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运用优美的身体语言,以形激情。体态语言不仅可以补充语言文字未尽之意,而且更准确、更富有感染力,体育教师在这方面有着比其他学科教师更广阔的天地和优势。比如,队列练习,要挺拔威严;游戏活动,要快乐活泼;技术动作示范,要一丝不苟;教学比赛,要认真公正。在体操教学中,正确的帮助与保护的姿势和位置,可增加学生尝试的勇气。要以优美的形象和模范的行为,去熏陶和感染学生。在你和学生之间架起一座心灵之桥,提高学生对你及所教的体育学科的兴趣,达到教学的目的。
四、优化教法,提高学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