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护理学基础知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基础护理学基础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基础护理学基础知识

基础护理学基础知识范文1

中职护生生源地偏僻,基础知识薄弱,许多护生存在学习方法不当、学习兴趣不浓厚、学习习惯不良等问题,造成护生学习主动性不足,学习效果较差。但参与意识强烈,容易对新鲜、有趣的刺激产生兴奋,对新事物、新观念易接受智力素质并不差。护理专业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护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帮助护生学习创造了条件,明确了努力的方向,端正学习动机和增强自我学习的信心,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

1理论课应用多媒体教学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依靠计算机、投影机、激光视盘机等多种现代媒体来实现集体教学的。其优点是:能够化静为动,寓教于乐,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使抽象问题形象化,便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能节约传统的板书时间,开阔知识面,增强信息量,提高学习效率。护理学基础是护理专业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包括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及实践动手能力。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利用黑板、粉笔、教案等,在一般教室进行授课,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单向输出”与“被动接受”的关系。学生的积极性难以提高,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创新精神,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多媒体教学中综合运用了各种多媒体技术,使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能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对教学内容的表达更生动、更形象。把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入护理学基础教学课堂,可以有效地克服传统教学方法的缺陷,提高教学效果。

1.1研究对象本人讲授的我校2008级护理专业班级及2009级护理专业班级的《护理学基础》课程为研究对象,其中2008级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作为对照组,2009级采用多媒体教学模式作为实验组,两个班级教材、教学大纲、教学内容、课时、授课计划等其他教学形式完全相同。

1.2研究方法对两个班级理论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分析,两个班均有57名同学参加了期末考试,对成绩资料采用双侧检验。

1.3统计分析见表1。

1.4结果对两个班级学生期末理论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如表1,从平均成绩来看,2009级稍高于2008级,这说明采用多媒体教学后,教学效果有提高,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有一定效果。

从变异系数来看,变异系数越大,说明样本值离散程度越大,成绩波动越大,2009级成绩变异系数低于2008级,这说明了采用多媒体以后,学生成绩更趋于平均,成绩更稳定,这也说明了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后,教学质量有所提升。

对表1中的统计资料进行双侧Z检验,计算如下:

Z=84.26-82.446.66÷57=2.06

实验组与对照组没有统计学差异。总体的条件是|Z|

2实训课应用分组练习、课堂操作考核

在护理学基础课程中操作技能训练所占比例最大,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其他专业课的教学质量。因此,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环节是护理专业课教学的重要环节。传统的实训课教学是带教教师课前为学生做好实验用物的准备,上课采取教师示教,分组练习的模式。实训课相比理论课来说,学生易表现出到课率低,学习不认真,操作不重视,练习不刻苦等问题,为了改善出现的这些问题,在原有的教学的模式中加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堂操作考核,由于课堂上马上面临操作考核,学生往往很重视教师示教,并增加练习操作的次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会有所提升。

2.1研究对象我校2010级护理专业1班及2班学生进行分组研究,各有60人,每班按学号分为12组,每小组5人。学生学习基础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2.2研究方法选取2010级护理专业1班作为实验组。该班学生上护理实训课时教师进行操作演示及讲解,然后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最后进行小组课堂操作考核。

选取2010级护理专业2班作为对照组。该班学生上护理实训课时教师进行操作演示及讲解,然后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2.3统计分析调查结果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

以静脉输液操作练习为例,实验组学生在练习完后要进行课堂操作考核,以小组为单位抽考其中一名学生,她的成绩代表小组成员所有成绩。而对照组学生不需要进行课堂操作考核。分别记录每位学生完成静脉输液操作练习所需的时间,统计结果见表2。

基础护理学基础知识范文2

关键词:中职护生 基础护理 “3+3+4”评价模式【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447-01

传统的中职护生的教学评价模式已不适应新的教育环境。由于学校扩招,班额增大,教师不足,这种评价模式更是无法提高教学效率,培养护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适应新的教育环境,传统的评价模式亟待改进[1]。

基础护理学是一门具有较强理论性和实践性的学科,其培养目标不但是要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掌握娴熟的护理操作技能。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即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2]而传统的考核所采用的期末闭卷考试评价模式仅仅是作为一种衡量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方法,而忽略了对学生动手能力、德智体美综合素质的考核。为此,我校在建设全国示范校的过程中,勇于创新,结合我校现有的客观条件,在基础护理学考核中采用了“3+3+4”评价模式即期末闭卷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30%,平时课堂及课外表现占总成绩的30%,实训操作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40%。以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及提高教学效果和综合素质的目的。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选择我校2010级中专护理191班60人为对照组,2010级中专护理192班60人为实验组,两组学生入学成绩经统计学分析无明差异(P>0.05)。

1.2 方法。按照教学大纲要求针对基础护理学内容展开教学,对照组、实验组课时数一致。均由相同教师负责该课程的教学。

1.2.1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评价模式,学期末参加学校统一组织的结业考试,统一判卷,并以百分制给出结业成绩。

1.2.2 研究组采用“3+3+4”评价模式进行评价。在学期初发给学生、教师及实验指导教师每人1份由我校自行设计的基础护理学考核评分表,集中学习该评分表的评分内容。期末成绩为学期末参加学校统一组织的考试该成绩占基础护理学总成绩的30%;平时课堂及课外表现成绩由授课教师及实验教师按学生课堂纪律,迟到早退及旷课情况,上课时参与讨论回答问题的次数,道德修养表现打出分数,该分数占基础护理学总成绩的30%;实训操作成绩为学期末由实训中心组织学生参加技能操作考核,该成绩占基础护理学总成绩的40%。将总成绩录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1.2.3 课程结束后,对实验组学生发放自制问卷,调查学生对“3+3+4”评价模式的评价。统一发放问卷60份,当场收回有效问卷60份,回收率100%。

2 结果

2.1 成绩(见表1、表2)。

表1 实验组

成绩人数百分比(%)优秀(80分以上)3558.3良好(70分~80分)1728.3及格(60分~70分)813.3不及格(60分以下)00.0总计60100.0表2 对照组

成绩人数百分比(%)优秀(80分以上)2033.3良好(70分~80分)1321.7及格(60分~70分)1830.0不及格(60分以下)915.0总计60100.02.2 分析。从上表可看出,优秀率实验组为58.3%,对照组为33.3%;良好率实验组为28.3%,对照组为21.7%。实验组优良率为86.7%,对照组优良率为55.0%。从以上对两组理论成绩的分析看出实验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2.3 实验组学生对“3+3+4”评价模式的评价(见表3)。

表3 实验组学生对“3+3+4”评价模式

的评价(n=60)人(%)

评价结果效果显著效果一般效果差激发了学习兴趣55(91.7)3(5.0)2(3.3)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54(90.0)4(6.7)2(3.3)增加了师生间的交流合作56(93.3)3(5.0)1(1.7)改善了课堂纪律57(95.0)1(1.7)2(3.3)提高了动手积极性52(86.7)3(5.0)5(8.3)3 讨论

3.1 提高了教学效果及综合素质。统计结果显示实验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3+3+4”评价模式使学生明白了综合成绩跟平时成绩及实训操作成绩息息相关,这样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实训课能积极动手,改变了以往的课堂气氛沉闷的局面。使基础护理学的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同时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3.2 “3+3+4”教学评价模式受到师生一致好评。中职护生自觉性差,动手积极性不强,同时综合素质差[3]。采用传统的单一的期末考核方式进行教学评价不能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对实验组的问卷调查显示,采用“3+3+4”教学评价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增加了师生间的交流合作,改善了课堂纪律,提高了实训课的动手积极性。实践证明这种评价模式是适合中职护生的基础护理学教学评价模式,受到师生的一致好评。

4 不足之处

(1)抽样仅限于我校的2个班级,样本较小,难以反映中专护生的整体水平。

(2)试行时间短,开展“3+3+4”教学评价模式仅一个学年,其长期效果未知。

(3)该模式的应用还不够成熟。

总之,在中职护理基础护理教学中,通过应用“3+3+4”教学评价模式,明显改善了教学的效果,提高了护生的综合素质,也促进了教师的教学反思和专业发展,值得进一步去完善、研究和推广。

参考文献

[1]郭雅静,郭艳春,郑婷.优化中专护生妇产科护理实践教学的研究与探讨-自评式学习性评价模式在中专护生操作技能训练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16):67-68

基础护理学基础知识范文3

[关键词]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自噬

[中图分类号]R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3)02-0261-03

近年,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逐渐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的热点。自2004年zhao 等学者提出了缺血后处理概念, 并且通过一系列动物实验证实后处理具有心肌,肌肉等保护作用[1]。内皮细胞是皮瓣再灌注损伤的关键靶点之一。缺血后处理和血管内皮细胞保护有关[2]。最近研究发现缺血再灌注损伤中激活自噬有保护内皮细胞稳态的作用[3]。缺血后处理保护皮瓣作用是否和激活自噬有关,笔者将进行相关研究 以论证该假说。

1 材料和方法

1.1 动物模型的建立:选用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24只, 雌雄不限, 体重2.5~3.5kg。以3%异戊巴比妥钠(1ml/kg)耳缘静脉注射,麻醉后以仰卧位固定,全腹部备皮后制取左侧腹股沟皮瓣约4cm×8cm,以腹壁浅血管为蒂,保留血管蒂。

1.2 实验方法与分组:24只大白兔模型建立后, 用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成3组,每组8只。对照组为C组,诱导再灌注损伤时首先微血管夹阻断腹壁浅血管缺血6h恢复正常血供;实验组持续缺血再灌注后按照前期的研究设定给予短暂缺血再灌注处理(10s缺血+10s再灌注为一个疗程,共6个疗程,持续2min)。按照自噬抑制剂使用的方式继续分为2组:A组为给予缺血后处理;B组为再灌注前5min给予腹壁浅静脉给予自噬抑制剂3一甲基腺嘌呤10μl缺血后处理。A,B组处理后实验步骤与对照组相同。在围实验期血管蒂注意保温防止痉挛。

1.3标本收集与检测:每组兔子恢复血流4h后, 取2只处死,甲醛固定皮瓣组织后HE染色下观察下观察。Abgent 公司的兔抗人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MAP1- LC3)多克隆抗体 ,Santa Cruz 公司的兔抗人自噬基因Beclin1 多克隆抗体。福建迈新生物制品公司的辣根过氧化酶标记山羊抗兔二抗体, DAB 显色。PBS 缓冲液代替一抗作为空白对照。以细胞胞浆棕黄染为阳性;显微数字图像分析系统采集、分析免疫组化结果。

其余6 只动物于术后1周判断皮瓣成活情况,计算皮瓣成活面积的百分比。

1.4 统计学方法:SPSS11.0行统计处理, 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 大体观察:手术中和手术后1周内所有的新西兰大白兔均存活。皮瓣恢复灌注24h内, C组皮瓣远端大部分组织迅速肿胀淤紫,指压毛细血管反应消失,以后皮瓣两边逐渐发黑。术后7天坏死界限明确。A实验组皮瓣两侧边缘部分出现肿胀,色泽偏暗,指压毛细血管回流稍迟缓,一周后两侧皮瓣边缘部分失活。B,C组肉眼观察形态变化接近。

2.2皮瓣Beclin1、LC3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细胞比较:B、C组相比较,Beclin1及LC3免疫组化染色阳性面积也未见统计学差别(P>0.05)。但是A与B、C相比较,两两之间都有统计学意义差别(P

2.3皮瓣存活面积:实验组A和B 与C相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目前缺血后恢复灌注对皮瓣的危害越来越引起重视,再灌注后皮瓣损伤除了没有恢复以外,反而呈现进行性加重。但是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自由基损伤常被看成缺血一再灌注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抗自由基治疗的效果不理想。细胞凋亡也被认为是引起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一个重要原因[4]。如何预防和减轻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防止凋亡是当前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缺血后处理是通过一次或多次短暂缺血,再灌注过程而减轻组织再灌注损伤的发生的新的机械性干预措施,应用于再灌注早期。具有可预知性和可控制性的特点, 而且临床应用简单、方便、可行, 易为外科医生所接受。虽然缺血后处理已在皮瓣中应用[5-7],但其保护机制仍然不明确。

自噬是一种存在于正常细胞和病态细胞中非选择性的降解机制, 其活化通常发生在应激状态下, 有两个主要作用:①在营养缺乏的情况下为细胞生长代谢提供必要的大分子物质和能量;②清除细胞内过剩或有缺陷的细胞器。自噬发生早于凋亡[9-10]。自噬对细胞凋亡有抑制作用11。由此笔者设想自噬激活可能是缺血后处理保护皮瓣的重要机制。

笔者的研究着重探讨缺血后处理对新西兰大白兔腹股沟皮瓣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并且研究自噬在缺血后处理保护皮瓣机制中作用,并通过对分组处理皮瓣进行大体观察,术后7天测量皮瓣面积,研究相关的自噬指标变化。抑制细胞自噬可以抵消皮瓣的缺血后保护作用。结果证实了缺血后保护机制的激活,预防皮瓣再灌注损伤和自噬有关。但缺血后处理调节自噬的具体机制还不明确。后续的实验中将进一步探讨缺血后保护游离皮瓣激活自噬有效途径,研究自噬和细胞凋亡互相影响的机制关系。

[参考文献]

[1]Skyschally A,van Caster P,Iliodromitis EK,et al.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 experimental models and protocol algorithms[J]. Basic Res Cardiol,2009,104(5):469-483.

[2]Schwartz BG, Kloner RA.Coronary no reflow[J].J Mol Cell Cardiol,2012,52(4):873-882.

[3]华文敏,梁中琴,方 韵,等.姜黄素抗内皮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研究[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9,25(8):1036-1041.

[4]刁立君,仇树林.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与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J].中国美容医学,2008,17(8): 1240-1243.

[5]林煌,董勇.缺血后处理保护皮瓣的作用机制研究[J].中国美容医学,2011,20(3):416-418.

[6]林煌,董勇.腺苷A2A受体激活缺血后处理保护皮瓣作用研究[J].中国美容医学,2011,20(4):585-587.

[7]Moon JG,Lim HC,Gye MR,et al. Postconditioning attenuates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in rat skin flap[J].Microsurgery,2008,28(7):531-7.

[8]Yorimitsu T.Autophagy: molecular machinery for selfeating[J]. Cell Death Differ,2005, 12: S1542-S1552.

[8]Majeski AE,et al. Mechanisms of chaperone-mediated autophagy[J].Int J Biochem Cell Biol, 2004, 36:2435-2444.

[9]Gorski SM,et al. A SAGE approach to discovery of genes involved in autophagic cell death[J]. Curr Biol,2003,13:358-363.

基础护理学基础知识范文4

【关键词】灌肠防护罩;清浩灌肠;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749-01

灌肠法是用导管自经直肠插入结肠灌注一定量的液体,以帮助患者清洁肠道、排气或由肠道供给药物或营养,达到确定诊断和治疗目的的方法[1],能刺激肠蠕动,软化、清除粪便,并有降温、催产、稀释肠内毒物、减少吸收的作用。此外,亦可达到供给药物、营养、水分等治疗目的。主要目的是有四个:①解除便秘、肠胀气;②清洁肠道,为肠道手术、检查或分娩做准备;③稀释并清除肠道内的有害物质,减轻中毒;④灌入低温液体,为高温患者降温。现临床上使用的灌肠法只是肛管内而缺乏其他的辅助工具,存在以下不足:当肛管,开放灌肠液的开关而液体滴不畅时,若挤压导管,可能会造成粪便和灌肠液从喷出,导致病床污染;同时,易引起交叉感染。为此,我们研制了灌肠专用防护罩。

1结构

本灌肠防护罩由气垫、漏斗罩、装漏液的弯管、弯管帽、橡胶瓣膜、瓣膜套管(图1)。

注: 1.气垫; 2.漏斗罩; 3.装漏液的弯管; 4.弯管帽; 5.橡胶瓣膜; 6.瓣膜套管 7.肛管

2使用方法

灌肠前,在肛管末端套上防护罩:把肛管插在橡胶瓣膜处;灌肠时,左手按压并固定防护罩,使气垫贴紧臀部皮肤,接着进行灌肠操作。当灌肠液不通时,挤捏导管,防护罩就可以避免粪便和灌肠液飞溅,而弯管可将漏出的粪便和灌肠液引流,当灌肠结束后可将弯管帽打开放出漏液。

3优点

3.1在灌肠液不通的情况下,挤捏导管,有了防护罩就可以避免粪便飞溅和灌肠液的漏出,恰当地引流病人粪便和灌肠液,减少污染,避免感染。另外,也避免了污染床单,以达到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3.2灌肠防护罩与肛管独立分离均可拆卸,当灌肠防护罩脏了可以在不把肛管拔出的情况下把防护罩拆卸,并且简单易操作,拆洗方便,消毒后可循环利用。

3.3 配了一个管帽,当弯管的漏液满了后可以可将其打开放出漏液。这样既可以清洁需要,又可以减轻患者负重。

3.4灌肠防护罩充气护垫能与皮肤较好的接触,其与皮肤的接触的松紧是靠我们给它施加的压力所决定的,解决了臀部生理结构而导致密闭性不好的问题,且减少了对皮肤的刺激。

4结果

通过2011级的护理学本科生545名学生在《基础护理学》实验课教学中试用灌肠防护罩,该防护罩使用操作简单,能达到预期防漏液、防飞溅的目的,避免污染床单。经过小组成员在广东东莞、湛江实习点的几家三甲医院临床试用半年,反馈情况良好,获得患者和医护人员的肯定。

5 讨论

老年患者常有括约肌减退、松弛情况,传统保留灌肠方法,存在药物在肠道内保留时间短,外溢明显的缺陷,影响了药物剂量的准确性及治疗效果[2]。该灌肠防护罩的使用,能达到预期防漏液、防飞溅的目的,特别适用于急危重症、老年人括约肌松弛及烦躁不配合的病人,避免灌肠污染床单更单时频繁移动而造成患者不适。本观察结果显示:灌肠防护罩可以避免灌肠药物外溢,使肠道内药物剂量保证,提高了疗效。同时,可以减少护理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效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基础护理学基础知识范文5

关键词:智能触屏手机;交互手势;认知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

在人类的生存中,手作为工具,天生是用来进行互动和交互的。人类的意图以手势来体现是非常自然的方式。在人类几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了很多通用的手势,同时还在不断创新,大量丰富的信息通过手势在人与人之间传达和交流。

手机作为现代人必不可少的通信工具,其交互手势和传统的造物手势还是有很大差别的。手工艺人们造物,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在创造过程中,往往会使用到力。首先,手工艺人在制作产品之前已经设计好它的形态和特性,按照固定的形态和特性,制作出精美的物品,但是在制作过程中需要控制好手上力的大小和力的方向,这是一个通过大脑构思并用大脑控制双手制作的过程。而手机的交互手势靠的是人对手机屏幕上符号的认知。在接触手机时,使用者大脑中并没有一个预先设定好的目标,而是被手机上的各种符号所指引,做出相应的手势。例如,使用者看到屏幕上的按钮,会想起自己在生活中所碰到过的按钮,记忆中的按钮是按下才会起作用,使用者根据大脑中相似的记忆,会做出相同的举动,于是使用者会尝试点击屏幕,自然就达到了使用目的。但是,在这中间,使用者不会考虑要用多大力气去按才会有效。这是一个接收到图像信息――抽取特征――与记忆中的知识相比较――做出相同动作的循环过程,是不需要做过多思考,仅凭大脑中积累的认识活动就可以简单完成的事情。

1 手机交互手势中的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西方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是作为人类行为基础的心理机制,它将人看做是一个信息加工的系统,认为认知就是信息加工,包括感觉输入的编码、贮存和提取的全过程。认知心理学的实质在于主张研究认知活动本身的结构和过程,核心是揭示认知的内部心理机制,即信息是如何获得、贮存、加工和使用的。

触屏手机的手势设计大量运用了认知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手机设计的根本就在于人性化,它是现代人在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通信工具。手机中蕴含了大量暗示性极强的符号。为了使用户使用起来更加方便快捷,设计者将生活中一些物品的特征运用在了图标的设置当中。例如,将储存文件的图标设计成现实文件夹的样子,将设置功能键设置成齿轮的形状,将关闭键设置成“X”的形状。看到这样与现实生活中的物品相似的图形,大脑会自动抽取其特征,然后与记忆中存储的知识相比较,就会自然而然明白它们的用途。并且完全不用担心用户也将齿轮图标的按钮误认为是存储文件的,因为在正常的生活中,齿轮和工厂、修理等词语是相连的,与文件存储则完全不沾边。

用户在使用手机时。常用的操作手势主要有点击、长按、滑动、拖动、旋转、缩放、摇动这七种手势。这些手势使用在手机中的不同地方,需要使用者运用已有的认知来判断。如果有人打来电话,使用者会看到来电显示界面,然后点击接听键,接着举起放在耳朵旁边,之后才开始说话。要完成这一系列动作。用户需要大脑、眼睛、手臂和耳朵嘴巴的相互配合,排出先后顺序,然后按照顺序作出相应的反应。由此可见,认知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统一整体形成了人的认知活动,认知活动都是在与其相联系的其他认知活动配合下完成的。

2 手机交互手势中的格式塔心理学

格式塔理论明确地提出:眼脑作用是一个不断组织、简化、统一的过程,正是通过这一过程,才产生易于理解、协调的整体。我们的视觉系统自动对视觉输入构建结构,并且在神经系统层面上感知形状、图形和物体,而不是只看到互不相连的边、线和区域。

虽然手机样式千差万别,屏幕中的图标各式各样,但是使用者还是会清楚地明白什么时候该使用什么样的手势,因为在使用者的潜意识里,会根据形状、颜色、大小、亮度等视线内一些相似的元素自动整合成整体。在iPhone的iBooks中,翻书和真实世界中的翻书动作一样,是通过指头在屏幕上拖动划过实现的。在手机屏幕上,翻书这个动作只是将现实世界中的翻书动作用一系列的代码显现出来,只是书的载体不同了,一个是在纸上,一个是在电子产品上,但是却又让人们一下就意识到是在读书,使用的是相同的手势。

著名设计心理学家唐纳德・A・诺曼提出:人在对新鲜事物进行认知模式匹配时,总是在过去的经验中寻找与目前情况最接近的模式,将过去的经验映射到当前。例如,在过去我们使用鼠标手势交互、笔式交互以及不同平台的手势交互等,用户会不由自主地去尝试之前的交互方式是否在触屏手机中也存在。

3 手势交互目前存在的弊端

3.1 手指遮挡

因为手指不是透明的,所以我们在用手势操作时手指会遮挡住界面,当用户选择一个比较小尺寸的对象时,其根本不知道是否已经选中目标,手势遮挡阻止了用户获得视觉反馈。

3.2 单手操作难以点击屏幕的边缘区域

根据人机研究,以4英寸触屏手机为例,以大拇指为圆心,大拇指长为半径,在手机屏幕上的约四分之一圆环区域最容易点击,离此区域越远,越是难以点击。

3.3 隐蔽性高

手势操作还没有像按钮操作或菜单操作那样深入使用者的思维中,用户界面并不能够告诉用户可以对某个对象做什么,于是用户需要记忆和学习可以使用哪些手势交互。如果用户对其缺少认知,那么这些手势操作就不易被发现――隐蔽性高,甚至造成操作障碍。

4 结语

基础护理学基础知识范文6

关键词: 多媒体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 调查研究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多媒体教学[2]在教学领域中的应用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在教学中如何向学生传授知识,如何形成有序的教学信息,用哪种教学模式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增强教学效果是目前各高职院校研究的重点和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问卷调查

调查目的:了解哪种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更好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

调查对象:本校2011、2012级共8个班的400多名学生

调查题型及内容设置:问卷有选择题和意见征集等,内容涉及教学的各个环节,旨在调查学生对哪种教学方式更感兴趣,更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调查后发现有74.2%的学生认为多媒体教学的信息量偏大;68.4%的学生认为多媒体教学中讲解重点难点比较清晰,但与课件的制作有很大关系;80%以上的学生认为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能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多媒体制作的多样性和动画效果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60%以上的学生反映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可以提高他们掌握课堂的能力;数学、体育科目反映适合运用传统教学模式,语文、计算机、法律、职业道德等科目适合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模式的结合,英语等适合运用多媒体方法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总体来说学生和教师反映两种教学模式的结合更好一些。

(一)多媒体教学优势

1.多媒体教学方式具有很强的表现力[3]。多媒体教学能够将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集合起来,把多媒体的各个要素按教学要求结合并通过屏幕表现出来。多媒体教学方式可以使一些在普通条件下难以实现、观察到的过程形象化地显示出来。例如化学课中实验效果的观察,特别是某些危险的实验效果。语文课上文章的欣赏可以通过视频等方式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多媒体教学强有力的表现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另外,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的图表、图片和多变的动画和声像效果,可对学生形成多感官刺激,便于知识的获得和保持。

2.多媒体教学能够增多课堂信息量。多媒体教学内容可提前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这样在授课时便省去了不断板书的时间,尤其是图形和图片绘画时间,从而明显扩大课时容量。多媒体教学能够在有限时间里传授更多的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单位时间的信息量。

3.多媒体教学方式的交互性强,有利于实行双向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教学充分利用计算机的交互性实行双向教学,通过人机对话,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现状。计算机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教学方法通过上课软件及时发现学生学习和练习中的不足,适时地给予指导,学生也可以将学习的体验和师生分享。

4.多媒体教学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目前网上教育资源非常丰富,学生可以直接利用,多媒体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其所学知识得以丰富。另外把学生应该掌握的内容做成多媒体课件上传,供学生反复查看,这样有利于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养成学生自学习惯。同时快速通信技术的发展,加快知识的分享速度,更能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二)传统教学的优势

1.传统教学可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4]。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如可以用肢体语言辅助讲解,利用声音和情绪的变化感染学生。传统教学中,教师在讲授知识时潜移默化地将做人做事的态度渗入课堂教学中,对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的塑造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是学生人生课堂的财富。教师不拘于站在讲台上,可以随时走动,密切关注学生的动态,更好地抓住学生的特点进行有的放矢的讲解。

2.传统教学条理性强,便于形成良好的分析能力。传统教学模式主要使用粉笔和黑板,学生便于记笔记和掌握重点,教师便于深入浅出地讲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师生互相配合,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存在问题

72.4%的学生认为多媒体教学存在信息量偏大的问题。多媒体课件包含大量的图文信息,学生记忆负担较重。而如果学生偏重每一页的学习容易造成学习过程的机械化,从而导致整体框架构建不理想,对综合应用能力提高不利。

多媒体课件的内容易追求视觉效果而忽视重点内容的讲解。很多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添加过多的声音、动画效果。课件太花哨从而影响重点内容深入浅出的讲解。学生只觉得好奇和刺激,实际教学效果并不好。

多媒体教学几乎成了公开课的专用工具。教师为了制作精美的课件花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从而加重教师的负担,影响教学效果。目前已开发的现有课件不能满足教师的实际使用。

传统教学中课程规定的教学内容比较多,受时间的影响,部分知识点的讲解容易讲不透彻,从而影响教学效果;传统教学重视知识的灌输而忽视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创新能力和发散思维受到限制;传统教学课堂有很大一部分时间用在板书上,致使知识容量较小,尤其在习题课上,教师不断地又写又擦,很劳累,这样容易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师的健康。

三、结语

通过调查发现20.9%的学生喜欢多媒体教学方式;23.3%的学生喜欢传统教学方式;55.8%的学生喜欢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结合的方式。

多媒体和传统教学相结合是最好的教学方法,但在教学中要注意:首先,坚持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利用传统教学的调控作用控制好课堂。其次,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讲解中注意板书和讲课速度,以及肢体语言和情感交流。最后,多媒体课件不是面面俱到,而要体现教学重点、难点。使用多媒体课件应做到该用则用,绝不滥用,使得多媒体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方式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相得益彰,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教学。

结合多媒体和传统教学的优势,一方面在教学中发挥多媒体形象生动和传授内容多的特点,避免多媒体教学中流于形式地放映幻灯片。另一方面发挥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个人感染力,避免不生动的讲解。将多媒体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结合[5],互相互补,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主动性、积极性才是最好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林福宗.多媒体技术基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2]王志强,蔡平.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教学[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3.

[3]高红.多媒体教学对传统教学的影响[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