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骼疏松症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骨骼疏松症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骨骼疏松症状

骨骼疏松症状范文1

老人服骨质疏松药物需站半小时

双膦酸盐有助于抑制骨质流失,提高骨密度。但人体在吸收药物时有局限性,因此,服用时一定要注意:

避开饭点。双磷酸盐对食管、胃肠道黏膜有刺激性,进食后会出现烧心、恶心等症状。因此,吃双磷酸盐要避开饭点,而且服药半小时内不要喝果汁、牛奶、咖啡等。另外,这类药物吸收率很低,如果每天只服药一次,最佳方法是清晨饭前半小时,用大量温水送服。

不能平卧。服药后平卧,这也会加重对食管的伤害,因此,服药后30分钟内保持站立或坐姿。

定期查骨质。研究显示,服双磷酸盐4年以上,可能增加骨折风险。因此,长期服药的人,半年或一年做一次骨密度检测。

提防季节交替引发骨质疏松

春夏季节交替,虽然天气转热,但是空气中还带有较重的湿气。一些市民提早换装,引发全身关节疼痛。记者在福州市第二医院采访时了解到,近一个多星期以来,膝、腰等关节骨质疏松患者占到了该院门诊量的50%左右。

据福州市第二医院孙若秋医师介绍,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多因素疾病,它是骨成分和骨基质不断减少,导致骨骼变薄、脆性增生的一种疾病。骨质疏松症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主要是由年龄老化、停经等引起的,继发性则由疾病、药物、劳损等引起。

福建省福州市第二医院中医骨科专家林知难说,合理的饮食结构是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前提,中老年人要多吃一些奶类、豆类、新鲜蔬菜和水果。这类食品含钙、磷、蛋白质及维生素丰富,可弥补体内与骨代谢有关的物质不足。其次,要多晒太阳。阳光可把人体的皮下脂肪活性物质转变成维生素D,而维生素D能促进肠道钙质的吸收。此外,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和体力活动,调节全身血液循环,可以缓解骨质疏松症状

林知难提醒有明显骨质疏松症状的患者,应及时前往医院治疗。患者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还要在医生指导下补充一定量的钙剂,“但钙剂不是补充越多越好,因为钙剂吸收过多,容易引起血钙溶度增加,发生钙质沉淀,继而引发机体某些部位结石。”

过度饮酒和咖啡提高骨质疏松风险

骨质疏松称得上是一位“隐形杀手”,它没有早期症状,很容易被忽视。专家表示,吸烟、过度饮酒和咖啡、嗜喝碳酸饮料、暴食红烧肉等不良习惯,对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发展具有推波助澜的作用。

患上骨质疏松症的人,骨量减少、骨组织的微细结构被破坏,导致骨“变脆”,容易发生骨折。北京朝阳医院脊柱外科副主任医师康南表示,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要做好四点:

一是增加峰值骨量,改善骨质量。人体骨骼中的钙含量在35岁左右达到最高峰,医学上称之为峰值骨量,峰值骨量越高,就相当于人体中的“钙银行”储备越多,到了老年自然就经得起钙流失。

二是纠正不良生活习惯。有资料显示,吸烟、过度饮酒和咖啡、嗜喝碳酸饮料、暴食红烧肉等不良习惯,对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发展具有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是增加饮食中钙及蛋白质的摄入。钙质的摄入,尤其是优质钙的摄入,对于预防骨质疏松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首选碳酸钙、醋酸钙。值得注意的是,消费者对一些广告推荐需警惕,以免影响疗效。

四是发现并监护骨质疏松高危人群。发生骨质疏松的高危人群主要有:不喜欢体育活动、长期室内工作、饮食不规律、接触激素类药品等。对于这些容易患骨质疏松症的人,加强健康教育,提早科学干预是十分重要的。

关注骨质疏松九大误区

骨质疏松是可防可治的,但目前大众在防治方面存在诸多认知的误区,包括:

补钙等于治疗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是人体内的破骨细胞影响大于成骨细胞造成的,简单讲就是骨骼流失速度超过形成速度造成的,因此,治疗不是单纯补钙,而是提高骨量、增强股强度和预防骨折的综合治疗。患者应到正规医院的骨质疏松相关科室规范治疗。

喝骨头汤能够防止骨质疏松――实验证明同量的牛奶中钙含量远远高于骨头汤。同时,骨头汤里的大量的脂肪会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其他危害。应注意饮食多样化,少油、不宜多吃高蛋白质和咖啡因的食物。

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特有现象,与年轻人无关――骨质疏松不是老年人特有,年轻人同样需要注意。人体骨骼中的矿物质含量在30多岁达到最高的峰值骨量。峰值骨量越高,就相当于人体中的“骨矿银行”储备越多,到老发生骨质疏松的时间越推迟,程度也越轻。而很多年轻人尤其是年轻女性节食减肥,体重降下来的同时,对骨骼也产生了严重隐患。因此专家特意提示,减肥是减掉体内脂肪,不要同时减掉骨骼的重量,最好通过适量运动来保持体型。

老年人治疗骨质疏松症为时已晚――很多老年人认为骨质疏松症无法逆转,到老年期治疗已没有效果,为此放弃治疗,这是十分可惜的。从治疗的角度而言,治疗越早,效果越好。所以,老年人一旦确诊为骨质疏松症,应接受正规治疗,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靠自我感觉发现骨质疏松症――多数骨质疏松症病人在初期都不出现异常感觉或感觉不明显。发现骨质疏松症不能靠自我感觉,不要等到发觉自己腰背痛或骨折时再去诊治。高危人群无论有无症状,应定期去具备双能X线吸收仪的医院进行骨密度检查,有助于了解您的骨密度变化。

骨质疏松是小病,治疗无需小题大做――骨质疏松不只是平时的腰酸背痛而已,发生骨折的风险会大大增加。一旦跌到就容易发生骨折,尤其是老年人的髋部骨折危害极大。所以,生活方式调整、规范治疗和防止老人跌倒都是非常关键的。

骨质疏松症治疗自己吃药就可以了,无需看专科医生――对于已经确诊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应及早到正规医院,接受专科医生的综合治疗。

骨骼疏松症状范文2

关节疼痛――

关节疼痛最容易发生的部位有膝关节、颈椎关节、腰椎关节、髋关节等。这些部位的不适,您要格外小心。由于关节软骨没有神经,发病前期没有任何症状,待有症状时,骨关节的磨损就已很严重。关节软骨是骨骼的保护垫,所以保护关节软骨的完整、弹性和尤为重要。

关节软骨主要由胶原蛋白和蛋白多糖组成。软骨本身是多孔状结构,胶原蛋白是一条条细长纤维形成的网,蛋白多糖像具有弹性的球体填塞于网中.胶原蛋白减少时,该网套会松弛;蛋白多糖减少时,网的弹性会降低,这样关节会因磨损而疼痛,引发关节炎。原料来自德国德固赛集团的时间晶体・生命支架胶原蛋白,胶原蛋白含量高,分子量小而均匀,易于人体吸收,能有效修复关节软骨;加上时间晶体・氨基葡萄糖片(蛋白多糖的合成前体),能恢复关节软骨表面的,减少摩擦。两种成分同时补充,能较有效缓解关节疼痛.预防关节炎。所以,预防关节疼痛,要从补充骨关节的成分人手,单纯的止痛、热敷、按摩等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骨骼疼痛――

除了骨髓炎、骨癌等骨病可引起骨骼疼痛外.骨质疏松也是引起骨痛的常见原因。骨质疏松多发于中老年人.初期一般没有什么反应,但中晚期常会带来疼痛。如果您反复出现原因不明的全身骨骼疼痛,就要考虑是否骨质疏松了。预防和延缓骨质疏松,可减少骨折等伤病发生。

很多老年朋友都知道骨质疏松应该补钙.当然没有错,但这还不够。钙只是骨骼的一种成分,占2/3,骨骼中还有一种非常重要的成分――胶原蛋白。胶原蛋白在骨骼中呈网状分布.能够黏合钙质,正是胶原蛋白的这一特性.才使骨骼既有硬度又有韧性,也就是说,钙负责骨的硬度,胶原蛋白构成骨的韧性。就像我们盖楼房,如果只有沙子没有水泥.是做不成混凝土.也盖不成楼房的。

为什么会骨质疏松?是因人在30岁时,钙和胶原蛋白就开始流失:到50岁、60岁时,骨骼中的胶原蛋白所剩不多了,一旦胶原蛋白缺失,它原有的黏住钙质的功能就降低了.钙不能被锁定在骨骼内.就会如散沙一样逐渐流失。钙流失直接引发骨质疏松。女性更年期后钙质的流失更为严重。

所以补钙的同时也要补胶原蛋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针对骨与关节疼痛,时间晶体从疼痛根源着手.为您提供两份套餐――

骨骼疏松症状范文3

每年的10月20日是“世界骨质疏松日”,本刊特推出本专题,希望人们重视运动保健,合理安排膳食,远离骨质疏松!

很多人都知道,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钙会逐渐流失。而根据一些科普文章和商家的产品宣传,牛奶、钙片等“补钙圣品”成了中老年人必备的保健品。但是,是不是保证这些钙制品的摄入,就一定能阻挡住体内钙的流失呢?答案是否定的。记者采访相关专家了解到,如果你喜欢喝酒,喜好吃大鱼大肉,那么这些高蛋白食物和酒精就有可能“偷走”你费尽心力补的钙,让骨质疏松症悄悄地走近你。

1.什么样的症状要提醒自己可能出现骨质疏松?

积水潭医院的专家贺良说,从骨质疏松标准来说,一个是发生过脆性骨折的,或者叫低能量骨折,什么叫低能量呢?站立水平,如果坐到地下了或者摔倒了,这个时候发生的骨折,能量肯定是很低的,不是高高的摔下来的,不是说车撞了,这属于低能量损伤,如果有了低能量损伤,这个骨头可以诊断为骨质疏松。还有一个标准,中老年人查骨密度测定,如果比年轻人低很多的话,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诊断标准应该诊断为骨质疏松。

2.人为什么会得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骨质量减少,骨骼内孔隙增大,呈现中空疏松的现象。

据内分泌科医生介绍,人从出生到青少年阶段,造骨细胞起主导作用,其合成骨骼的速度大于蚀骨细胞分解骨骼的速度,因而人体骨骼会变粗变致密。到三四十岁左右,人体骨骼重量达到巅峰值,之后蚀骨细胞对骨骼的侵蚀速度快于造骨细胞合成骨骼的速度,人体的骨质会慢慢流失,最终导致骨质疏松。

通俗地说,人的骨骼基础是无数类似渔网的结构,钙质和其他矿物质填补其中,从而使骨骼变得坚强。在人年轻的时候,钙质持续填补,骨骼越来越紧密、强壮。当人在30~40岁时,钙质的填补量达到最高峰。此后,钙质的填补量逐渐小于流失量,衰老、死亡的骨细胞数量多于新制造的骨细胞,骨质会渐渐变得疏松。

3.骨质疏松早期症状有哪些?

疼痛: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状,以腰背痛多见,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日间疼痛轻,夜间和清晨醒来时加重,弯腰、肌肉运动、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一般骨量丢失12%以上时即可出现骨痛。老年骨质疏松症时,椎体骨小梁萎缩,数量减少,椎体压缩变形,脊柱前屈,使腰疹肌疲劳甚至痉挛,产生疼痛。新近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亦可产生急性疼痛,相应部位的脊柱棘突可有强烈压痛及叩击痛,一般2~3周后可逐渐减轻,部分患者可呈慢性腰痛。若压迫相应的脊神经可产生四肢放射痛、双下肢感觉运动障碍、肋间神经痛、胸骨后疼痛类似心绞痛,也可出现上腹痛类似急腹症。若压迫脊髓则会影响到膀胱、直肠功能。

身长缩短、驼背:多在疼痛后出现。脊椎椎体前部几乎多为松质骨组成,而且此部位是身体的支柱,负重量大,尤其第11、12胸椎及第3腰椎,负荷量更大,容易压缩变形,使脊椎前倾,背曲加剧,形成驼背,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加重,驼背曲度加大,致使膝关节挛拘显著。每人有24节椎体,正常人每一椎体高度约2cm左右,老年人骨质疏松时椎体压缩,每椎体缩短2mm左右,身长平均缩短3~6cm。

骨折:这是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

呼吸功能下降: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脊椎后弯,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显著减少,患者往往可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4.骨质疏松三大病因

1.体内性激素水平降低:导致骨质疏松的激素主要有8种,雌性激素、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甲状腺激素、活性维生素D、雄性激素、皮质类固醇激素及生长激素。在这些激素中,性激素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尤其对妇女的影响更为明显。

对策:老年女性可加服小量雌激素如尼尔雌醇,有利于骨内钙、磷代谢,有利于骨中钙质流失的速度减慢,无论预防和治疗都很有效。如能并用孕激素,可减少其危险性。降钙素可以缓解骨质疏松引起的骨痛以及防止骨质的流失,一般用量每日为50~100国际单位。

2.钙和维生素D的摄入量不足:现在人吃过多的蛋白质,高盐分,长期低钙饮食(平均每天低于400毫克)或钙吸收障碍,挑食、节食、厌食、不喝牛奶、长期素食,维生素及矿物质微量元素摄入不足,营养不良的人易患骨质疏松症。

对策:要注意膳食营养供给,多吃含钙和维生素D的牛奶、乳酪、蛋黄、鱼类、豆制品等食物。成人每天必需摄钙量在1000毫克,35岁以后更多,进入更年期则应达到1300~1500毫克。绝经后的妇女、孕妇、老年人及进食量少者,可每日加服500~1000毫克钙制剂。

3.缺乏运动:体力活动和身体锻练在一定的应力作用下,骨骼的密度会增加,骨密质的厚度和骨小梁的密度、数量和质量都会增加,反之骨骼将会出现骨质疏松现象,户外活动少、少晒太阳,嗜烟、过度饮酒及长期过量饮用咖啡者都易患骨质疏松症。

对策:平时注意到室外活动,接受充足的阳光照射;要做有规律的运动,增加骨的机械负荷,如快步行走、太极拳、剑术等,都可使骨骼血液循环旺盛,促进新陈代谢,使构成骨的蛋白质、钙、磷等得到充分吸收和利用,同时减少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饮酒、喝咖啡、抽烟等。

5.骨质疏松的危害性

老年人骨质疏松发病率较高,全球有2亿骨质疏松患者,并且女性多于男性。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准,美国国家健康和营养调查结果表明,骨质疏松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50岁以上人群中,1/2的女性、1/5的男性在他们的一生中都会出现骨质疏松性骨折,一旦患者经历了第一次骨质疏松性骨折,继发性骨折的危险明显加大。我国老年人中现有骨质疏松症患者9000万,占总人口的7.1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进程加快,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预计到2050 年将增加到2.21亿,那时全世界一半以上的骨质疏松性骨折将发生在亚洲,绝大部分在我国。有学者对1995—1996年美国骨质疏松、心肌梗死、卒中和乳腺癌的年发生数进行调查显示,每年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150万次,其中椎体骨折70万次,腕部骨折20万次,髋部骨折30万次,其它骨折30万次,高于心肌梗死、卒中和乳腺癌的发生数。

6.从饮食上应该吃什么东西来预防?

骨质的主要成分是来自饮食中的蛋白质、钙等物质,虽然还有其他原因引发骨质疏松,但以合理的饮食来满足骨酪上需要的成分是首要任务。

1.食物相互搭配: 粮、豆、内、鱼、蔬菜等适当搭配并经常更换品种,即可使氨基酸趋于齐全而满足人体需要。

2.蛋白质的摄人: 数量可根据营养资料较为粗放地拿握,略为放宽,但不可过量。因为长期过量摄入蛋白质,反而会使钙质损失过多。

3.钙的摄入: 老年人由于胃肠功能老化及饮食减少等原闲也应适量增加,一般情况下的摄取量为1200毫克/日。可选用适当的钙剂作为补充。服用时应遵循各钙剂的说明书来决定服用方法,并遵医嘱。在补钙的同时还要补充足够的维生素D以促进肠钙的吸收。

4.不宜大量摄食的蔬菜: 如菠菜、觅菜、毛豆、洋葱、英白、笋类等虽有一定的含钙量,但因同时含较多的草酸,后者在人体内易与钙结合生成不溶性的荤酸钙,不但会影响钙的吸收,还会增加人体泌尿系统产生结石的几率。

5.碳酸饮料要适量: 这类饮料中一般含有大量的磷酸,过量会使体内磷元素含量增加过多,破坏血液中钙、磷元素的平衡关系,使骨韶、牙齿中的钙元素流失。

6.何时补钙: 午夜后常处于低血钙状态,为了满足需要,血液会从骨镐中提取钙质。长此以往,也会导致骨质疏松。因此,应睡前服用钙剂。

7.戒烟酒、多饮茶: 戒烟对预防或延迟骨质疏松的发生有积极作用,酗酒会影响胃肠时钙磷等矿物质的吸收。咖啡如饮入过多会影响钙的吸收。而茶叶中的氟化物有利于钙及磷沉积于骨路上。

8.较瘦女性注意事项: 骨质疏松症易在体型较瘦的女性身上发生,这可能是因为,体型消瘦者骨盐绝对量较身材高大者少。所以,适当增加体重,对于稳定病情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骨质疏松的预防一定要从青少年期开始。童年及青春期过度骨丢失预示老年时发生骨质疏松的可能性很大。就我国的膳食结构,补充钙质应该贯穿生活的始终,对早年体力活动也应予鼓励,这样可使骨矿密度增加。

骨骼疏松症状范文4

王拥军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教授、研究员,上海中医药大学脊柱病研究所所长。中华中医药学会整脊分会副会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脊柱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康复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重点学科及上海市医学重点学科(中医骨伤科学)学科带头人。

施杞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主任医师,教授,上海市名中医。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上海市中医药学会会长、世界中医骨科联合会主席,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名誉会长,上海中医药大学脊柱病研究所名誉所长,我国中医骨伤科学科带头人。

骨质疏松症发病率高,并发骨折的危害性大,严重威胁着中老年人群的健康与生命,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和心理负担。该病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也是我国“人口与健康”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因此,防治骨质疏松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医学和社会学意义。

更早预测风险,让“骨松”可预防

如果骨质疏松症能早发现,早预防,则意义更加重要。目前,骨质疏松症的预测指标很多,诸如CT、骨密度、骨代谢生化指标等。但是,这些指标属于预测骨质疏松的中晚期指标,而且检测费用高,检测设备要求高,不适合推广运用。如果这些指标发生了变化,也很难再恢复。因此,有必要发现更早的预防性指标体系进行预测。

我们项目组通过“证病结合”(病史采集和中医辨证,并结合西医检查)大样本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在我国华东、华北、东南、东北、西北城市人口地区完成了骨质疏松症人群的调查(共计6447例),发现患者多出现倦怠乏力、骨骼疼痛、腰膝酸软、畏寒肢冷、下肢抽筋、腿软困重、牙齿松动、头发脱落、夜尿频多等“肾精亏虚证”表现。证明了“肾精亏虚证”共占83%,其中“肾阳虚证”占34%,“肾阴虚证”占49%。

项目组又在上海市、北京市完成了高危人群导致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共计4250例),发现骨质疏松症早期即产生“肾虚”的中医证候。下肢抽筋是骨质疏松症早期症状,骨骼疼痛是骨质疏松症的主要症状。建立了“证病结合早期评估模型”,用以评估个体“骨量状态转移”的风险概率。

骨量状态转移----从正常到“骨松”的改变

“骨量状态转移”是指骨量发生变化的过程,就是指骨量从正常到减少、再到骨质疏松的过程。骨量即指骨密度,通过国际公认的DEXA检测,所检测出来的结果为T值。参考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准,若T值大于或等于-1.0SD,则为正常骨量;若T值在-1.0SD~2.5SD之间,则为骨量减少;若T值小于或等于-2.5SD,则可诊断为骨质疏松。

绝经 绝经年限每增加1年,骨量从正常转变为减少的风险增高39.7%,从骨量减少转变为骨质疏松的风险增高23.3%;

骨痛 出现“骨痛”症状,骨量从正常转变为减少的风险增高33.0%;

抽筋 出现“下肢抽筋”症状,骨量从正常转变为减少的风险增高31.8%;

消瘦 体重指数每减少1个单位,骨量从正常转变为减少的风险增加大约5%。

这个评估模型将中医证候特征作为危险因素与疾病危险因素共同分析,能够更加准确、便捷地预测骨质疏松风险概率――绝经期女性、下肢抽筋、骨骼疼痛者,是“三大”高风险人群。我们的研究还提示,越瘦的人发生骨质疏松的风险越大。在此呼吁,爱美的人士不要盲目减肥。

温肾阳、滋肾阴,达到肾主骨

目前,对于骨质疏松症的防治,除了钙剂和活性维生素D3营养支持外,临床上主要运用的药物有雌激素、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降钙素、双膦酸盐类、甲状旁腺激素等,然而长期使用这些药物可能会出现一些副作用,如子宫内膜增生、乳腺癌、心脏疾病等。而中医药在防治该病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遵循前期的临床流行病学数据,骨质疏松症多为肾阳虚型和肾阴虚型。

* 肾阳虚型骨质疏松症患者多出现下肢抽筋、骨骼疼痛、腰膝酸软、畏寒肢冷、夜尿频多、倦怠乏力等症状;

* 肾阴虚型骨质疏松症患者多出现下肢抽筋、骨骼疼痛、腰膝酸痛、腿软困重、齿摇发脱、潮热盗汗等症状。

我们根据长期的临床经验和中医“肾主骨”、“生藏精”的理论,提出了创新性的“补肾益精法防治骨质疏松症”理念。项目组对施杞2646张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补肾益精类处方进行了配伍规律研究,研制出医院自制制剂温肾阳方(主药为羊藿、蛇床子)、滋肾阴方(主药为女贞子、旱莲草),并正在依此开发治疗骨质疏松性腰痛的中药新药。

临床上,针对骨质疏松症患者,采取“病证结合”的治疗模式,首先明确骨质疏松症的诊断,然后辨证分型。随后,给予相应的温肾阳、肾阴虚中药治疗(目前主要是汤剂),再配合小剂量钙片(600毫克左右,大大小于常规的治疗推荐量)就可以达到非常好的治疗效果。

通过临床试验研究已经观察到,绝大多数骨质疏松症老人的骨骼疼痛、下肢抽筋等肾虚表现都有了很明显的缓解或消失,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通过检查发现,中药也能够明显增加并维持骨密度,并可以降低钙制剂、激素的使用量,降低临床副作用。

社区推进,综合干预防骨折

在国家和上海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建立了“骨健康促进社区服务联合体”,建立了一套基于社区发病研究、临床医疗服务、诊疗技术设备与一体的“健康直通车”服务体系。

这辆“健康直通车”会定期开到居民小区为居民进行健康服务。在车上,有专业医生为居民采集病史和收集血液,进行免费的体检。车上配有DEXA检测仪,可以免费为群众测骨密度。评估完毕,医生会提供专业的指导建议。对每一个小区,我们都会长期跟踪随访,每半年随访一次,计划跟踪十年。

目前,我们已经在上海市浦东新区陆家嘴街道、徐汇区龙华街道的50个社区,完成4371例社区中老年人群的骨质疏松症筛查。发现其中骨质疏松症患者有1000例,占调查人口的22.87%。对受检测人员,我们提供了中药、针灸、平衡操以及“十二字”养生功等综合干预措施的指导。希望通过长期的医患合作,减少老年人跌倒,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率。

奔走在街头的“健康直通车”

骨骼疏松症状范文5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发病原因;临床症状;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S8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04-0745-04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Osteoporosis in Veterinary Clinical

FAN Ying,ZHOU Xu-zheng,LI Bing,LI Jin-shan,ZHANG Ji-yu

(Lanzhou Institute of Animal Science and Veterinary Pharmaceutics,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 The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Veterinary Drug Creating Key Laboratory / Gansu Province Key Laboratory of New Veterinary Drug Project,Lanzhou 730050,China)

Abstract: Osteoporosis is one of skeletal disorders which causes harm to the health of livestock and poultry and huge economic losses to breeding industry. The aetiological agent of osteoporosis in caged layer hens, dairy cattle and sheep, clinical symptom and prevention measure were summarized, with the purpose of providing some theoretical bases for the research of osteoporosis in veterinary clinical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Key words: osteoporosis; aetiological agent; clinical symptoms; prevention measures

骨质疏松症是Pommer在1885年提出的,但直到1993年骨质疏松症才有了一个明确的、得到世界公认的定义。原发性骨质疏松是以骨量减少、骨显微结构退化为特征的,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1]。骨质疏松症引起骨组织显微结构受损,骨矿成分和骨基质等比例不断减少,骨质变薄,骨小梁数量减少。在兽医临床上,骨质疏松症主要发生在产蛋、产乳动物以及动物的快速生长和特定生理期,对畜禽的生产性能产生极大影响。本文主要对蛋鸡、奶牛和羊的骨质疏松症进行了综述。

1 笼养蛋鸡骨质疏松症

笼养蛋鸡骨质疏松症又称笼养蛋鸡疲劳症,是笼养蛋鸡重要的骨骼疾病之一,会给养禽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2]。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且多发于高产鸡群的产蛋高峰期。产蛋期发病率为1%~10%,以骨量减少和骨显微结构退化为特征,临床表现为产蛋减少或停止、腿软无力、瘫痪、死亡等。

1.1 临床症状

骨质疏松症主要有以下3种表现形式:最急性型、急性型、慢性型[3]。最急性型发病鸡常突然死亡,死前看不出发病症状。在表面健康、产蛋较好的鸡群白天挑不出病鸡,但次日即可见到蛋鸡死亡。越高产的鸡,死亡率越高。而蛋壳强度没有什么变化,蛋破损率不高。

最急性型病鸡解剖后主要表现卵泡充血、肝脏肿大、淤血、有出血斑、肺淤血、心脏扩张、输卵管充血、水肿,输卵管往往有蛋存在。

急性型发病鸡则表现瘫痪,不能站立,蹲坐于跗关节上,产薄皮蛋,产蛋率明显降低。如将饲料放在瘫痪鸡周围,瘫痪鸡仍然能采食,如从笼内取出瘫痪鸡单独饲养,2~3 d后可看到明显好转。个别严重的病鸡如饮食充足,可在1~2周内康复。剖检变化常见胸骨变形,在胸骨和椎骨结合部位,肋骨特征性弯曲。有的病鸡肋软骨呈串珠样,第四、五胸椎易骨折,胸骨凹陷,有的呈S状弯曲。

慢性型发病鸡主要表现在产蛋日龄较大的鸡,因为日龄较大,对钙摄取和分泌功能下降造成蛋壳变薄、粗糙、强度差,破损增加。慢性型病鸡剖检症状不明显。

1.2 发病原因

骨质疏松症发病原因复杂,往往是由多种因素交错在一起的结果,归纳起来主要因素有营养、环境、内分泌、遗传、疾病等[4]。

1)营养因素。研究资料表明,Ca、P和维生素D3不足、Ca与P比例失调、或维生素A和维生素D3吸收不良都可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日粮钙不足是骨质疏松症发生的重要因素。蛋在形成过程中,蛋壳约需钙2~3 g,蛋黄约需钙25 mg。开产蛋鸡饲料中钙的含量在3.5%左右,大部分蛋壳钙直接来自肠的吸收,当饲料中钙含量在1.95%左右或更低时,骨骼将提供蛋壳钙的30%~40%[5]。当饲料中钙严重不足时,骨钙将是蛋壳钙的主要来源。骨钙动员过度,骨骼强度下降,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日粮磷特别是有效磷水平也与骨代谢密切相关,低磷日粮也是诱发骨质疏松症的重要因素之一。日粮钙含量为正常水平(3.5%),有效磷含量为0.1%或不足0.1%时,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明显增加。由此可见,只有当日粮中钙和磷的比例保持在一个恰当的水平时,才能有效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维生素D3对钙和磷的吸收、骨细胞分化、钙调节激素的分泌及肾脏重吸收具有重要作用。最新研究表明,青年蛋鸡日粮中添加维生素D3高于或低于200 IU/kg时,蛋鸡开产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大大增加,这说明日粮中维生素D3过高或过低对于预防笼养蛋鸡骨质疏松症都是不利的[6]。

2)环境因素。由于蛋鸡在笼子内活动的余地很小,长时间的站立,不能进行蹲伏,导致肌肉兴奋性降低,从而影响钙磷代谢[7]。在夏季高温环境中,鸡饮水增多,常排稀便,失钙较多,同时高温使维生素A、D3遭到破坏,也极易导致该病发生。光照不足也会影响钙在机体的正常吸收和利用。

3)内分泌因素。甲状旁腺素(PTH)、降钙素(CT)和雌二醇(E2)是与骨代谢密切相关的三大钙调节激素[8],已用于骨质疏松症内分泌变化规律的研究。主性等[8]、朱晓英[9] 的研究证实,笼养蛋鸡骨质疏松程度愈深,其PTH、CT水平愈高,E2水平愈低。在骨代谢过程中, PTH和CT始终处于耦联和解耦联的矛盾状态[1]。

4)遗传因素。随着蛋鸡育种工作的不断深入,产蛋率提高、蛋重大、早熟、体重轻和低采食量的优良品种不断出现。但育种中对鸡代谢上的一些因素考虑不足,即使饲喂正常需要量的Ca、P和维生素D3,鸡通过消化道吸收的钙也不能满足产蛋的需要,从而造成骨钙动员过度,因此优良高产鸡易患此病[4]。

5)疾病的影响。蛋鸡往往由于大肠杆菌、魏氏梭菌等引起肠炎,种鸡受精时可造成输卵管炎,这些疾病均可导致钙、磷的吸收不良,引发该病发生。

1.3 防治措施

由于笼养蛋鸡发生骨质疏松症后没有治疗的价值,所以预防成为控制该病的关键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笼养转平养,补充日光浴。笼养蛋鸡所处的环境与散养蛋鸡不同,长期脱离于地面和野外条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患鸡暂时转移到地面饲养,并且进行充分的日光浴,部分患鸡可康复,大大降低经济损失。

2)钙、磷、维生素D3的补给标准。人们对日粮钙的补给比较重视,形成了一个比较有效的补给标准,故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与50年前相比降低了许多。一般日粮钙含量在3.5%左右,可大大减少骨质疏松症的发生。而对于日粮磷补给的重视程度显然不及日粮钙,未形成一套安全而经济的补给标准。研究认为,日粮钙含量为3.5%、有效磷含量为0.25%时,笼养蛋鸡骨质疏松症现象不明显。当有效磷含量为0.1%时,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明显增加。但当日粮有效磷提升到0.4%时,笼养蛋鸡产蛋率、体重、蛋壳品质及骨密度与有效磷含量为0.25%时无明显差异。这说明日粮磷并不是越高越好。有效磷含量为0.25%时,既经济又足以降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研究认为,青年蛋鸡日粮中添加适宜剂量的维生素D3(每千克饲料中添加200 IU),可大大降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维生素D3的补给超过上述标准时,则会抑制骨细胞的功能,骨的形成受到抑制,骨钙含量降低,引起骨质疏松的发生。这与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D3越多越好的传统观念相左。

3)药物治疗。依普拉芬属植物雌激素,是近年来作为治疗骨质疏松的一种新药[9],具有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增加骨密度、抑制成熟破骨细胞募集、减少其前体增殖、促进胶原合成和基质分化等作用。

4)遗传选育。在维持高产蛋率的基础上,提高骨强度是抗骨质疏松蛋鸡的选育方向。罗斯林研究所多项研究结果显示,在维持高产蛋率的情况下,通过骨指数选择法对来航鸡进行选育,经过5代的选育,胫骨强度的遗传力达到了0.45,肱骨强度的遗传力达到了0.3,龙骨放射密度遗传力达到了0.39,这表明通过遗传选育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蛋鸡的骨骼质量,从而降低骨质疏松症发生率。

5)及时添加抗菌药物。预防肠炎、输卵管炎的发生,以减少钙磷流失,提高钙磷的吸收利用率。

2 奶牛骨质疏松症

奶牛骨质疏松症是成年牛骨骼生长完成后,由于钙、磷代谢紊乱而发生的一种慢性型全身性代谢病。其病理变化特点以骨质脱钙、骨质疏松、骨骼变形为主要特征[10]。奶牛发生该病后可导致泌乳下降、繁殖性能降低、生产年限缩短,还可导致骨骼、蹄变形及骨折。此病也是引起产后低血钙症、产后瘫痪和产后爬卧不起综合征、胎衣不下、子宫复旧不全、障碍的一个基础病因。严重病例会因生产性能低下、免疫能力低下或继发其他疾病而丧失饲养价值。因是慢性疾病,此病初期全身症状不明显,所以一般不会被大家所重视。

2.1 发病原因

1)饲料中钙、磷缺乏或钙、磷比例失调。奶牛每产1 kg牛奶需要消耗1.2 g钙、0.8 g磷,如果每天产奶量为20 kg,因产奶而消耗的钙、磷分别为24 g和16 g;奶牛每天维持身体的生理活动还需要钙20 g、磷15 g。牛对饲料中钙的吸收率一般为22%~55%(平均45%),一般1头日产奶20 kg的奶牛,每天采食的钙、磷量分别应该在120 g和83 g以上。如果饲料中所含的钙、磷量低于这个标准,奶牛就会分解贮存在骨骼中的钙、磷来维持泌乳和生理活动需要,从而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牛肠道对钙、磷的吸收情况不仅决定于钙、磷的含量,也与饲料中的钙、磷比例有关。据报道,肠道对钙、磷的最佳吸收比例为1.4∶1.0。如果不注意饲料搭配,当日粮中钙多磷少,或磷多钙少时,也会引起钙、磷不足,导致该病发生。

2)维生素D缺乏。维生素D可以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还可减少钙通过尿液排出。维生素D与机体内钙、磷代谢密切相关。当饲料中维生素D不足时,可导致对饲料中钙、磷吸收能力的下降,从而引起奶牛骨质疏松症[11]。

骨骼疏松症状范文6

骨质疏松的临床症状

骨质疏松的发病部位是人体中轴骨及四肢长骨骨干,疼痛是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状,以腰背痛多见。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日间疼痛轻,夜间和清晨醒来时加重,弯腰、肌肉运动、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一般骨量丢失12%以上时即可出现骨痛。老年骨质疏松症时,椎体骨小梁萎缩,数量减少,椎体压缩变形,脊柱前屈,腰大肌为了纠正脊柱前屈,加倍收缩,肌肉疲劳甚至痉挛,产生疼痛。新近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亦可产生急性疼痛,相应部位的脊柱棘突可有强烈压痛及叩击痛,一般2-3周后可逐渐减轻,部分患者可呈慢性腰痛。若压迫相应的脊神经可产生四肢放射痛、双下肢感觉运动障碍、肋间神经痛、胸骨后疼痛类似心绞痛,也可出现上腹痛类似急腹症。若压迫脊髓、马尾还会影响膀胱、直肠功能。骨质疏松引起的骨痛,无固定的疼痛部位,休息后减轻。骨质疏松疼痛时无关节红肿、积液,四肢关节主动和被动活动均正常。骨质疏松骨痛与平时患者的负重活动量及气候、温度变化亦相关。骨质疏松症最大的危害在于骨折,当有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时,患者表现为急性疼痛,并且可能有局部肿痛等症状出现,但在此之前有一个很长的临床前期。期间最突出的表现就是骨痛,包括腰背及四肢关节酸痛乏力等,患者往往因此来就诊,医生也往往因此诊察出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危害十分严重,目前已被关注,但值得指出的是疼痛并不是骨质疏松特有的临床表现。它是因人体内分泌代谢异常,骨骼的骨量减少、骨微细结构破坏,骨生物力学性能下降,以骨骼内部质和量的病变为表现的全身性骨病。

骨质疏松引起疼痛的原因

骨质疏松的发生与激素调控(主要为雌激素、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和活性维生素D,)、营养状态(钙、磷、蛋白质和脂肪等)、物理因素(运动、日光)、免疫功能和遗传等因素的变化密切相关。疼痛不一定在骨质疏松的早期出现,绝大多数患者疼痛出现于疾病的中后期,其骨痛的主要原因可归纳为:①在骨转换过程中,骨吸收增加,骨小梁破坏,骨膜下皮质骨破坏,破骨细胞溶骨所致,以夜间痛为主要表现;② 机械应力造成的微骨折,以劳累后疼痛为主要表现;③骨骼畸形所致的肌肉、韧带受力异常,骨质疏松病人活动时,腰背部肌肉长期处于紧张状态,造成腰背板肌肉疲劳、痉挛而疼痛;④严重的低骨量衰竭,长期卧床、制动所致;⑤脆性骨折所致,通常出现在轻微外伤后⋯。在骨痛病人中男性低于女性,可能原因为:(1)男性痛阈较高,男性所受教育性格培养使之不愿意表达疼痛,以及对自身的关心程度比女性低,导致因疼痛而就诊的比例较低。(2)男性本来患骨质疏松的比例较女性低[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