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学习指导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数学学习指导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数学学习指导方法

高中数学学习指导方法范文1

一、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特点的变化

1、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突变

初、高中的数学语言有着显著的区别。初中的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而高一数学一下子就触及非常抽象的集合语言、逻辑运算语言、函数语言、图象语言等。

2、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迁

高一学生产生数学学习障碍的另一个原因是高中数学思维方法与初中阶段大不相同。初中阶段,很多老师为学生将各种题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如解分式方程分几步,因式分解先看什么,再看什么等。因此,初中学习中习惯于这种机械的,便于操作的定势方式,而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高要求。这种能力要求的突变使很多高一新生感到不适应,故而导致成绩下降。

3、知识内容的整体数量剧增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又一个明显的不同是知识内容的“量”上急剧增加了,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信息的量与初中相比增加了许多,辅助练习、消化的课时相应地减少了。

4、知识的独立性大

初中知识的系统性是较严谨的,给我们学习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因为它便于记忆,又适合于知识的提取和使用。但高中的数学却不同了,它是由几块相对独立的知识拼合而成(如高一有集合,命题、不等式、函数的性质、指数和对数函数、指数和对数方程、三角比、三角函数、数列等),经常是一个知识点刚学得有点入门,马上又有新的知识出现。因此,注意它们内部的小系统和各系统之间的联系成了学习时必须花力气的着力点。

5,学习方法差异大

初中课堂教学量小、知识简单,通过教师课堂教慢的速度,争取让全面同学理解知识点和解题方法,课后老师布置作业,然后通过大量的课堂内、外练习、课外指导达到对知识的反反复复理解,直到学生掌握。而高中数学的学习随着课程开设多(有九们课学生同时学习),每天至少上六节课,自习时间三节课,这样各科学习时间将大大减少,而教师布置课外题量相对初中减少,这样集中数学学习的时间相对比初中少,数学教师将相初中那样监督每个学生的作业和课外练习,就能达到相初中那样把知识让每个学生掌握后再进行新课。

二、如何学好高中数学

1、要求养成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

建立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会使自己学习感到有序而轻松。高中数学的良好习惯应是:多质疑、勤思考、好动手、重归纳、注意应用。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把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翻译成为自己的特殊语言,并永久记忆在自己的脑海中。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包括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

2、要求学生及时了解、掌握常用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学好高中数学,需要我们从数学思想与方法高度来掌握它。中学数学学习要重点掌握的的数学思想有以上几个:集合与对应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运动思想,转化思想,变换思想。有了数学思想以后,还要掌握具体的方法,比如:换元、待定系数、数学归纳法、分析法、综合法、反证法等等。 转贴于 在具体的方法中,常用的有:观察与实验,联想与类比,比较与分类,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一般与特殊,有限与无限,抽象与概括等。

解数学题时,也要注意解题思维策略问题,经常要思考:选择什么角度来进入,应遵循什么原则性的东西。高中数学中经常用到的数学思维策略有:以简驭繁、数形结合、进退互用、化生为熟、正难则反、倒顺相还、动静转换、分合相辅等。

3、让学生逐步形成 “以我为主”的学习模式

数学不是靠老师教会的,而是在老师的引导下,靠自己主动的思维活动去获取的。学习数学就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正确对待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败不馁,胜不骄,养成积极进取,不屈不挠,耐挫折的优良心理品质;在学习过程中,要遵循认识规律,善于开动脑筋,积极主动去发现问题,注重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不满足于现成的思路和结论,经常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从多侧面、多角度思考问题,挖掘问题的实质。

其实,自学能力的提高也是一个人生活的需要,他从一个方面也代表了一个人的素养,人的一生只有18---24年时间是有导师的学习,其后半生,最精彩的人生是人在一生学习,靠的自学最终达到了自强。

4、教会学生针对自己的学习情况,采取一些具体的措施

如:

1、 记数学笔记,特别是对概念理解的不同侧面和数学规律,教师在课堂中 拓展的课外知识。记录下来本章你觉得最有价值的思想方法或例题,以及你还存在的未解决的问题,以便今后将其补上。

2、建立数学纠错本。把平时容易出现错误的知识或推理记载下来,以防再犯。争取做到:找错、析错、改错、防错。达到:能从反面入手深入理解正确东西;能由果朔因把错误原因弄个水落石出、以便对症下药;解答问题完整、推理严密。

3、熟记一些数学规律和数学小结论,使自己平时的运算技能达到了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熟练程度。

4、 经常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形成板块结构,实行“整体集装”,如表格化, 使知识结构一目了然;经常对习题进行类化,由一例到一类,由一类到多类,由多类到统一;使几类问题归纳于同一知识方法。

5、 阅读数学课外书籍与报刊,参加数学学科课外活动与讲座,多做数学课外题,加大自学力度,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6、 及时复习,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进行适当的反复巩固,消灭前学后忘。

7、学会从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总结归类。如:①从数学思想分类②从解题方法归类③从知识应用上分类等,使所学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专题化、网络化。

8、经常在做题后进行一定的“反思”,思考一下本题所用的基础知识,数学 思想方法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想,是否还有别的想法和解法,本题的分析方法与解法,在解其它问题时,是否也用到过。

高中数学学习指导方法范文2

一、培养好兴趣

1.有兴趣的同学要保持,尚未有兴趣的同学看在高考150分的面子上,天天看、天天记、天天想,慢慢就有了感情,高考就会有回报。

2.如果你现在的数学考分低,说明你很有潜力。文科数学要考及格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不需高智商,只要刻苦加正确方法就可达到。

3.学会激励自己,哪怕从考30分到考40分也是巨大的进步。如果老师没表扬你,你就自我表扬一下。经常给自己加油、鼓劲,给自己信心。

二、养成良好的习惯

1.作图的习惯

函数、三角、几何都要用到图,记住、作好、用好图是成功解决问题的一半。

2.思考、记忆的习惯

独立思考:不能遇到题目还没有看清有几个条件、该作图的还没作出图就下结论――不会做,就与同学探讨或问老师。至少要对条件作转化,尝试学过的一些知识与方法。

多角度思考:一个题不能只做出答案就了事,审视答案是否正确;条件是否全用上了;有没有隐含条件;其他选项为何错误;是否有更简便方法;还有哪些题目与其有关联。

随遇记忆:一下课回忆一下这节课的关键内容;睡觉前回忆一下今天学会了哪些东西;周六回忆这周学了哪些内容,回忆有模糊之处应即刻回看。(不要在放学路上思考学习问题)

3.运算的习惯

运算要求条理清晰,步骤明确,书写工整简洁,有意识地纠正一些常见错误。你可拿出上一次考试试题,分析有几处运算错误,列举出来,看下次考试是否会犯同样错误。

4.审视答案的习惯

数学大题一般有两问,而多数第二问要用到第一问的结论,若第一问出错,则12分就没了,所以常要用特值法检查第一问的结论是否出错。有些答案明显错误的(如计算出一个角的正弦值大于1),就要检查运算过程。有两个答案的,审视是否都可取。

5.提问的习惯,提问有两类

一类是问自己这个题目为什么可以这样解决?有没有更好的方法,那样做为什么是错误的;一类是问同学或老师,哪些地方没理解透。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就是提升。老师接收到提问才能更好地把握进度和难易度。

三、从方法到思想再到能力的培养

学习时可以从以下一些方向去培养和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

1.数学方法:代入法、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消元法、分离参数法、反证法等。

2.数学思想方法:分析、综合、归纳、演绎、观察、特殊化等。

3.数学思想:函数与方程、数形结合、分析与整合、化归与转化、特殊与一般、有限与无限、或然与必然等。

4.数学能力:逻辑推理,抽象思维,计算,空间想象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四、学习过程中做好以下环节

1.预习

了解章节的主体知识;找出理解不透彻的问题;解决课本上的简单练习。

2.听课

课前准备:书、练习册、笔记本、草稿纸、笔、圆规、三角板等。

听课:以思考、理解为主。切忌整节课做笔记(抄黑板),所以笔记要适当、简洁。课堂练习要独立思考,老师未安排讨论的不要讨论。下课后快速回忆一遍这节课的主要内容。

3.练习

做章节练习前要先回忆本章节的公式、定理、方法、典型例题。做题过程:审题、转化条件、作图、运算、审视答案。做题后思考:本题考查了哪个知识点、哪种基本方法,有何技巧,有哪个易错点。切忌做一题对一下答案(或与同学讨论一下),这样很容易浪费时间。做复习练习时可专项训练:练审题、练速度、找技巧、找易错、练运算准确度。

4.复习

注意知识体系的框架结构,细分知识点、方法,经典题例。看笔记、看纠错本、看做过的试题、考题。做综合练习。

五、平时的学习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循序渐进

数学是逻辑严密的学科,知识点之间不能随意连接,要做到有理有据。所以,平时学习不应只讲求量,更要注重质;要一节一节、一章一章的过关,最好不要留下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2.强调理解

记概念、定理、公式要一边想图形或者想学过的定理公理一边记忆,做到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和公式表达该内容。

3.基本训练

学习数学是不能缺少训练的,平时多做一些难度适中的练习,及时完成刚刚学完的内容对应的练习。一步一个脚印。

4.纠错

订一个错题本,专门搜集自己的错题,争取每看一次错题本就减少一点自己不会的、不懂的内容,慢慢做到熟练。

高中数学学习指导方法范文3

关键词:高中数学;学习障碍;原因;对策

数学学习障碍是指由于学生在学习数学时能力方面的缺损,从而导致学生与同年龄或同年级学生相比较,在数学学习能力、技巧等方面远远落后于他们的水平。造成学习障碍的原因很多,包括智力方面的因素,也包括非智力方面的因素,还包括从小的认知条件、学习环境等因素,总之,不是一个单纯的原因。

一、高中数学中学习障碍学生的类型

高中数学学习中,同样存在很多学习障碍的学生,大部分存在以下的一些现象:

1.学生不适应高中数学学习,表现为学习困难,难度大,找不到成就感;学生普遍成绩不高,学习效率低

2.学生数学学习方法单一,学困生最终对高中数学厌学,放弃学习,听之任之,任其发展,结果导致步入数学差生之列

3.学困生对数学产生恐惧,数学课精力不集中,课堂效率低下,不能完全接受或难以完全接受教师授课内容

4.高中数学学困生,由于数学学习的负面影响直接导致其他学科的学习,从而一部分学生从数学学习障碍发展到其他学科学习障碍,最后成为差生

二、高中数学中学习障碍学生的成因

1.初、高中两种教材衔接出现断层

初中数学教材和高中数学教材衔接出现断层,直接导致高中数学学习障碍学生难以适应,难以掌握数学知识,如,高中数学中的集合、抽象函数,y=f(x)初中从来没有接触过,而且高中数学中的一些概念不像初中数学概念那样明确,准确地说,是概念定义不全、模糊,让这部分学生难以理解。

2.高中数学学习障碍的学生不适应高中数学中的教师授课方法

高中数学教学知识点较多,难度大,不像初中数学知识少,难度小。初中数学教师授课采取的是题型归纳,知识点对应相关试题训练,学生相对掌握起来容易,同时,一些课堂教学中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增加学生的学习趣味性和互动性,而高中数学教师授课以讲解和推导为主,课堂容量、思维容量大,难以在数学教学中像初中数学教学一样来增加学生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所以让一部分学生难以适应教师授课方法,导致高中数学学习障碍。

3.初中的学习方法不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一些学生还是采用初中的学习方法,听课,完成作业,跟教师走,但是高中的学习方法注重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这与初中数学的学习方法是不同的,这也是导致一些学生高中数学学习障碍的原因之一。

4.缺乏坚忍不拔的学习毅力,知难而退

一些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缺乏毅力,自动放弃,导致学习困难加大,无法成功解决学习中的障碍,长期无法解决的问题像滚雪球一样越聚越多,直接影响下一步的学习效果,从而使这些学生丧失信心,恶性循环。难以适应高中数学的思维方式。

三、高中数学学习障碍学生的教育对策

1.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建立科学的高中数学学习方法

2.对刚入学的高中生进行短期的思想动员,让学生体会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学生做好打硬仗的思想准备,同时可以先上高中数学中与初中数学内容有紧密联系的章节,同时教师应该放慢教学进度,以便让学生都能跟上进度,以便找到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学习的切入点

3.高中教师应该熟悉教材和大纲,加强自身数学内功的修养,并对课堂教学进行教学创新

如,将教材中的一些定义转化,明确,以免学生不至于无法理解相关定义,课堂教学也可以在掌握学生心理的同时,创造幽默,轻松的讲课气氛,将一些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以便学生能轻松掌握。

4.高中数学教师应增进教师和学生的师生友谊,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对学生应该有大爱,为进行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提供保证。只有让学生相信教师,喜欢教师,才会喜欢学习教师教学的课程

5.建立学生数学学习的数据库,对学习障碍学生给予及时帮助

6.指导学生建立班级数学活动小组,让学生进行高中数学学习互助,及时解决数学问题,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的班级文化

7.教师对学习障碍的学生应该公平对待,不歧视,不抛弃,不放弃

8.增加一些班级数学活动,比如,竞赛、学习数学方法交流,数学在生活中的一些应用的游戏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9.教师应探究高中数学的趣味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数学的趣味性

综上所述,针对以上高中生在学习数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学生的问题,是一个多面的、系统复杂的工程。就需要教育体制的进一步转变,社会对教育事业的大力支持,学校对教育目标的进一步调整以及教师对教育理念的进一步更新,找准高中生在学习数学中的薄弱环节和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的办法和措施,提升高中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桂德怀.中学生代数素养内涵与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2]潘永兴.激励教育的理论诠释与实践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高中数学学习指导方法范文4

【关键词】学法指导 课堂教学评价 评价内涵 策略与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7-0151-03

随着“评好课”活动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的听、评课活动越来越成为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同课异构”、“微格教学”更是成为一线教师共同切磋,提高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园地。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不仅具有监控、鉴定等功能,更有导向、激励等作用;故而,教学评价成为优化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效、促进师生发展、助推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因素。

在新课程背景下合理构建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做好教学评价,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量表,应具有学科特点,强调数学学法指导的评价,从而促进有效教学课堂的构建。

一、对现行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认识

由于授课内容的差异性、评价对象的复杂性和评价主体所依据的价值的多元性,带来了课堂评价中标准的多样性。大部分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四项指标: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教学设计)、策略方法(情景创设、资源利用、师生沟通、学习方式、参与状态)、教学效果(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素养(学科能力、教学风格、媒体技术)等。

课堂教学评价表大体上反应了现行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面貌,见表1。

孔凡哲教授在《在课堂教学中如何看待过程与结果》一文中,就数学学科的课堂教学评价提出了一个评价标准,见表2。

在表1中没有学科区分,缺乏数学学科评价目标特点,从两个评价表不难看出,学法指导是现有大部分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中的盲区或模糊地带。

二、将“学法指导”纳入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必要性

《全日制普通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在高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数学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的过程,而数学活动的完整过程是“现实问题数学化、数学内部规律化、数学内容现实化”。数学不仅帮助人们更好地探求了客观世界的规律,同时,为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简捷的手段;数学在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的基础上,逐步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应用,这一过程除了逻辑和证明外,充满着探索与创造。因而,教学活动必须给学生提供探索交流的空间,组织、引导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对学生来说,数学学习不仅要学习数学的思维结果,更要学习数学思维的方式方法,发展数学能力。

由此可见,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环节,也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新课程教学理念。因而,将“学法指导”纳入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是十分必要的。

三、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法指导”的策略与方法

数学学法指导由非智力因素、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等部分组成。因此,基于数学学科的特点,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提高学习能力,才能使学生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

那么,教师在组织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如何进行学法指导呢?

1.高中数学学法指导的几个层面

(1)指导学生学会动手操作。数学学习的方法实际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技能,要使学生真正掌握数学学习方法,就必须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解决数学问题来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要创造性地、灵活地组织教材,通过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他们在“做中学”,从操作中获得感知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在探索中发现数学文化和数学美,这样的学法指导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2)指导学生学会质疑问难。质疑问难就是要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它是数学学习过程中极重要的一环,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要创设条件,努力营造氛围,激发学生质疑问难。让学生通过讨论、分析、比较后,自己提出解决疑问的方法和相应结论,这样才能使学生对知识达到真正的融会贯通。

(3)指导学生学会概括总结。在课堂教学中,要指导学生主动参与认知的过程,不断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帮助他们从零散知识的学习中揭示出学习规律,以便今后自觉运用这些规律去探究新知。进而让学生意识到知识是通过实践、观察、分析、归纳等一系列学习活动去尝试、认识、发现而得到的。从而使学生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

(4)指导学生合理利用学习资源。高中数学教学不能囿于教材和课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是应指导学生通过教材发现知识的“生长点”,进行创新学习;二是要指导学生整合利用身边的社会资源、人文资源,拓展数学学习领域,变革数学学习方式。

2.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几个环节中的学法指导

由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是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自主建构”的过程,因此其教学的基本环节和结构具有一定稳定性、操作性、层次性。

课前指导环节,指导学生课前预习准备、查阅相关资料,让学生明确学习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关注学科知识联系。

课上指导环节,结合数学课堂教学特点,协调学法和教法,从多层面、多方位渗透学法指导,主要包括:①目标展示环节,明确大纲要求、明确教材重点难点、明确能力培养目标、明确学生实际能力状况;②知识建构环节,通过问题情境创设、引导问题探究、师生合作学习,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强烈好奇心、求知欲建构知识,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③反馈矫正环节,把学生学习认知目标放在学生最近发展区记忆、储存和再现;④强化训练环节,做到有针对性、及时性、层次性、有效性。

课后指导环节,主要指导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巩固所学知识;借助互联网等收集所学内容的相关知识。

3.指导学生选用科学恰当的学法

高中数学学法中,学生必须掌握常见的比较法、分类法、类比法、归纳法、记忆法等。

(1)比较法。在学习数学概念时,注意分组、对比,就容易搞清概念间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如:概率中互斥事件、对立事件。在数学问题解决中,对相似问题进行比较,有助于加深问题的理解和记忆。

如不等式问题中:

通过比较可发现,上述问题组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本质是函数的最值(范围)的求解。

(2)分类法。根据一定的标准对有关知识进行科学分类(分类随标准而异),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总结,有利于知识的掌握。

例如,研究幂函数f(x)=xα,α∈Q的图像特征,可首先确定第一象限的图像,如右图,抓住直线x=1右侧的图像特点,然后再根据函数性质确定完整图像,而第一象限的图像可根据α的取值进行分类。

(3)类比法。数学中有的概念间有许多相似之处,根据这些相似性可以指导学生尝试利用类比推理法大胆推理。如:由平面向量知识到空间向量知识;由平面几何知识到立体几何知识;一元到多元问题;二维平面问题到三维空间问题。

(4)归纳法。数学知识既有各自的独立性,又存在着内部联系,学生在学习一段知识后,应及时进行归纳、总结,以各知识点间的联系为线索,构制知识网络,形成知识体系。常见的归纳方法有图示法、提纲法和列表法。图示法一般用于归纳几个知识点间的联系。单元总结可用提纲法,而期中或期末复习更适应于列表法。学生掌握并实际应用这些方法就可将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增强学习效果。

(5)记忆法。数学概念和公式等记不住是造成某些学生学习被动、学习效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有必要让学生掌握一些科学的记忆方法,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遗忘是先快后慢,因而采取先密后疏的记忆方法。由于口诀生动、形象、简练,在数学学习中编制口诀来强化学生的记忆,如三角函数诱导公式,用“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就非常简洁。

四、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法指导”的评价的内涵

基于上述的分析,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法指导”的评价指标可以分为:学法指导的规律性、学法指导的灵活性、学法指导的针对性、学法指导的实效性、学法指导的示范性。其具体内涵包括:①根据学生实际指导学法,善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②结合教学内容指导学法,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认知能力和水平,符合认知规律;③根据不同教学环节指导学法,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实效性;④恰当引导学生利用合理的学习资源,并促成新的学习资源的生成;为学生的学习设计、提供必要的学习方法,起到示范作用;⑤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体现经验建构和探究式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能在学习中主动提出问题。

综上所述,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科学的“学法指导”会促进教学的高效率;在新课程标准下完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课体系,确立学法指导的重要地位是十分必要的,它对引导学生形成终身学习能力有着积极的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安庆市教育教学研究室.教坛新星精课精评[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2 李广.评好课:应知应会[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 刘晓明、冯墨女、刘 虹、吴世蕴.评好课与师德行为[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高中数学学习指导方法范文5

【关键词】初高中 数学学习 衔接 问题与对策

在实际的教学经验中,我们发现:很多在初中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成功升入高中以后,出现了学习吃力、跟不上课程进度、学习成绩大幅度下降的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自信心,久而久之使他们对高中数学的学习丧失了兴趣,从而造成了恶性循环。

一、造成初高中学生数学学习衔接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学习环境的变化

高中,是一个全新的学习环境,面对着新学校、新老师、新班级、新同学,学生要经历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适应阶段,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的心理可能会发生变化。其次,学生经历中考升入高中,势必会有一个放松懈怠的阶段,刚刚升入高中,还缺乏学习的紧迫感。再次,学生刚升入高中,就要接触诸如函数、集合、映射等比较难理解的抽象概念,也使他们对于日后高中数学的学习难度有所担忧,产生畏惧心理,这些都可能造成初高中学生数学学习衔接问题。

(二)教学内容的变化

初中的数学学习,学生接触的基本都是常量,比较简单,易于理解;高中的数学,多是一些抽象性的概念,而且多研究变量,且题目类型多,计算复杂,注重理论分析,较之初中的数学教学内容,学习难度了很大的增加。

此外,初高中的数学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脱节。举例来说,高中数学的几何部分,常会涉及重心、垂心、中心以及平行线分线段比例定理等内容,而这些知识并不是初中数学学习的重点,因此,学生对于这部分高中常用而初中不常接触的概念十分模糊;再比如,初中的数学学习,几乎不涉及含有参数的函数、方程和不等式,而高考数学中却常出现对于这部分知识的考察。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三)教学方法的变化

初中数学教师的授课,一般都会讲解很细致,且初中数学题目类型较少,一般来说,主要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概念、公式和典型例题,课后多加熟悉,就会在考试当中取得比较理想的成绩。但是到了高中,学习任务一下子加重了,需要学习的内容很多且应用形式变化很大,老师很难在课堂上全盘讲解,一般只能选择典型题进行讲授,不能把全部题型类型都讲解得特别细致。因此,高中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掌握方法,学会举一反三,多思考,多总结,多练习。

(四)课堂容量的变化

由于初中数学的难度小、题型少,因此老师在课堂教学环节会对重难点学习内容进行反复强调,对多种类型试题进行举例示范,还会给学生争取一定时间,在课堂上进行学习内容的巩固。到了高中,教学时间紧、任务量大,知识点多,且题型变化大,使得课堂教学内容明显增加,教学进度加快,课堂容量也有所增大。

二、解决初高中学生数学学习衔接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实现教育管理优化

1. 认真做好初升高的入学教育。在初中升高中的衔接阶段,各高中应该认真做好入学教育,通过召开家长会、入学典礼等方式,使学生认识到初高中衔接阶段对于日后高中学习的重要性,使学生尽快进入到高中紧张的学习状态,消除懒散松懈的情绪和行为方式,增强学习的紧迫感。同时,教师也要向同学们介绍高中数学学习的特点和方法,消除学生对于高中数学的畏惧心理。具体来说,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结合实例,将初高中的数学学习知识进行对比,使学生意识到初高中数学的教学内容、课堂容量、教学方法等存在差异,应该采取不同的学习方法来对待高中数学的学习;二是使学生意识到高一的数学教学内容是整个高中数学学习的基础,理解好、学好这些内容将为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三是请高年级数学成绩优秀的同学介绍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经验,让高一学生从入学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 鼓励式教育,激发学生对于高中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在高一数学教学的初始阶段,教师应该采取鼓励式的教育方式,对学生的进步和提升给予充分的肯定;在作业布置上,从学生实际出发,多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同时,鼓励学生勤思考、多提问,进而激发学生对于高中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二)实现教学环节优化

1. 备课环节的优化

首先,授课教师需要通过访谈、进行入学摸底考试等形式,对班级学生在初中的数学学习基础和情况进行了解。针对班级大部分同学的学习能力和水平,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和进度。

其次,高一的数学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应该对初中的数学教材内容有所了解,知道学生在初中都进行了哪些知识点的学习,在备课环节,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学习的困难:对于初中学习没有涉及而高中需要应用的知识点,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之前进行补充;对于像三角形的四心、相似图形以及十字相乘法等在初中只是略微涉及,而高中是重点的知识部分,进行巩固加深。

再次,针对高一的数学教学初始阶段,我们有必要采用“低起点,小步子”的指导思想,以对初中旧知识的回顾复习作为铺垫,取代直接导入高中知识点的教学方式,以减缓高中数学教学的坡度。

2. 教学导入环节的优化

首先,教师要以教学大纲和教材作为教学的立足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分层次、分梯度教学。教师应采取“低起点、小梯度”的知识导入方式,多进行基础知识的练习,逐步增加教学难度,进而使学生对于新知识能够更好地理解与接受。

其次,在高中数学的初始教学阶段,老师也可以适当地放缓教学节奏,多给学生一些吸收、理解知识的时间,对于不懂、不明白的问题,教师要及时帮助解决,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再次,对于难点知识的讲解,教师可以采取过度式的教学方式。比如在进行函数概念的讲解之前,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进行初中学习过的基本函数复习,然后再过渡到高中数学里的从集合观点定义函数的学习。

3. 教学方式方法的优化

在初高中数学学习的衔接阶段,我们主要通过数形结合的直观教学法和新旧知识联系对比教学法来实现高教学方式方法的优化。

这里以高中立体几何部分的教学为例,进行数形结合的直观教学法阐述。众所周知,高中立体几何学科是一门需要学生具有很强空间感的学科,很多学生在初次接触立体几何时,脑海中并没有一个很清晰的空间构图,更加理解不了其空间关系,因而造成了学习的困难。针对这样的问题,高中教师在授课环节,可以自制一些教学用具或者借用生活中存在的一些立体图形,如粉笔盒、小地球仪等,为学生进行直观的演示,变抽象难懂的空间立体架构为现实存在的实际物体,进而达到增强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教学目标。

新旧知识联系对比教学法的主要指导思想就是新旧对比,分散难点,理解知识结构之间的联系。这里以高中数学的函数部分为例,进行说明。在初中,函数被定义为“在某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和y ,按照某个对应法则,对于给定的x,有唯一确定的y与之对应,那么y就叫做x的函数。”它所表达的是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在高中,函数被定义为“设A,B都是非空的数的集合,f:xy是从A到B的一个对应法则,那么从A到B的映射f:AB就叫做函数,记作y=f(x)。”它所表达的是集合的观念。由此可见,新旧知识之间是存在关联的,通过这种新旧知识联系对比的方式进行教学,能够很好地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

(三)学习方法的优化

要想真正解决初高中学生数学学习衔接存在的问题,还要做好学习方法的优化。这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使学生认识到初高中数学的不同,认清高中数学在语言描述、思维方式等的特点;二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到“课前预习,课上学习,课下复习和勤加练习”;三是使学生转变过分依赖老师的心理,能够积极主动、自觉自主地学习。同时,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要抓住知识点的本质,在变化的试题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正做到勤思考多练习,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结束语

在初升高的数学学习衔接阶段,由于学习环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容量等出现了变化,常会导致学生学习吃力、跟不上课程进度以及学习成绩大幅度下降的情况。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笔者建议要从三个层面做工作:一是学校层面,要在教育管理上进行优化,认真做好初升高的入学教育并倡导鼓励式教育,激发学生对于高中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二是教师层面,要在教学环节进行优化,从备课到教学导入,再到教学方式方法,都要符合学生实际的学习能力和水平,还要做好初高中知识的衔接,化繁为简;三是学生层面,要实现学习方法的优化,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转变被动式的学习为自觉主动学习。唯有如此,才能逐步解决初高中学生数学学习衔接存在的问题,为高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商学浩. 对初高中数学衔接问题的分析与对策[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15).

[2]杨益锋. 浅谈初高中数学衔接问题[J].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1(08).

高中数学学习指导方法范文6

关键词:初中数学;高中数学;过渡衔接;方法;策略

一、初中和高中数学教学存在过渡问题的原因

数学教学中,高一与初中存在的衔接问题及其成因,主要是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没有衔接意识;即便教师有衔接意识,也因为初中时期知识点和高中知识点之间衔接策略不合适。

教育改革之后,为了减轻中小学生的教育负担,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在编制过程中严格遵循教育部“少、易、浅”的指导理念,删减了部分原来的内容,即便是一些在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经常运用到的内容也被删去。

二、初中和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过渡衔接

初中和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过渡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教材的删减造成的,为了使学生尽快地适应高中数学教学内容,教师应该做好这部分知识的衔接,学生才有可能完成初中和高中数学学习内容的过渡。

进入高一的学习,学生首先接触到的重要知识点之一是根式(高一数学必修1第二章),但是,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删减了根式的运算等学习内容,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按照高中的数学教学要求,学生必须熟练掌握根式的分子和分母有理化,而让人头疼的是初中课本的教学要求中对分母有理化这个知识点不作要求,这与高中的正常教学严重“脱钩”,因为不仅仅在根式的学习中需要掌握分子和分母有理化,在指数运算和一些复合函数的学习过程中也需要运用到这个知识点。因此,教师在正常的高中教学之前,有必要补充根式和分子分母有理化的知识。

通过上述例子可以知道,为了顺利从初中过渡到高中,教师必须认真学习初中和高中教学大纲和教材,比较其异同,全面了解两个时段数学知识体系,才能找出衔接点,从而指导教学。除此之外,一个优秀的教育工作者还应该了解自己的学生,使教学做到有的放矢。

高中一年级数学教师在进行正常教学任务的时候,虽然往往会存在一些过渡问题,但是,通过一些方法和策略,通常可以减小或者消除初中过渡到高中数学教育的“脱钩”问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