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激发幼儿思维的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激发幼儿思维的方法范文1
关键词:幼儿园;美术活动;创新意识;培养措施
美术活动是开展幼儿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艺术教育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同时挖掘幼儿的潜能,促使幼儿发挥自身的能力。创意美术活动可以激发幼儿的创新能力。创意活动主要源于生活,且材料选择上也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在创意美术活动中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可以提高幼儿的创新能力与意识。教师要鼓励幼儿积极动手,促进幼儿的思维实现长远发展。
一、创建良好的美术活动环境
教育环境是极为重要的教育资源之一,同时也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元素之一。教师在开展幼儿美术的教学过程中,要认识到丰富的环境可以启发幼儿的智力,同时也可以满足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需求。
1.良好的精神环境
教师自身的态度与管理方法可以创造温馨的环境,所以教师要为学生搭建可以展现自我的平台,鼓励幼儿借助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实现有效理解,教师也要尊重幼儿的想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还要从幼儿的学习兴趣出发,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为幼儿营造出适宜的环境,让幼儿可以主动展现自己,不断进行尝试与创新。同时,教师也要肯定幼儿的观点,激发幼儿的创作热情。如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开展“可爱的瓶娃娃”活动,鼓励幼儿调动思维创造出新颖的瓶子,在发现学生的想法比较好时教师要立即鼓励幼儿。在这种教学方法的影响下,可以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同时也可以帮助幼儿树立良好的心理,从而实现思维的发展。
2.丰富的物质环境
对于环境创建来说,并不是单纯地展示作品,而是针对创造来说的,且在这一过程中幼儿与幼儿之间、教师与幼儿之间也是相互启发的,这样才能产生更多的创作灵感,感受到合作的乐趣。幼儿是环境主体,教师要先掌握好幼儿的兴趣,同时还要为幼儿创造出更多的空间,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意见与看法,这样才能为幼儿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活动,同时吸引幼儿的目光。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避免为幼儿提供过于精细与复杂的材料,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幼儿的满足感,并保证材料的丰富性与多样性。上至纸箱下至绿豆等,教师都可以运用到课堂中作为启发幼儿灵感的材料。如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美丽的服装”活动中,可以选择卡纸、报纸以及酸奶瓶等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需求进行创作,通过不断探索来实现学习目标。只有丰富、适合的材料才能真正激发幼儿的创作意识,同时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提高学习效果。
二、满足幼儿创造力的发展需求
在美术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突出幼儿的主体性,同时要做好指导工作,鼓励幼儿进行观察,明确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做好分析工作,及时帮助幼儿解决实际问题。
1.教师要做好观察工作
在活动中,虽然幼儿会产生相应的创造意识,但如果没有有效的引导,就会随之消失。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找出幼儿的创作意图,帮助幼儿进行创作。
2.激发幼儿的创作思维
教师对幼儿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教师要及时参与到幼儿活动中,不断鼓励与引导幼儿,提高幼儿的学习效果。如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剪纸活动时,一些幼儿只会单一地从一个角度上进行观察,限制了创造思维的发展。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就可以适当地介入幼儿活动中,做好创造思维的激发工作。在幼儿剪完以后,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启发幼儿的思维。只有让幼儿产生出观察的欲望,才能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活跃班级氛围,同时也可以激发幼儿的创造热情。
三、掌握评价尺度
这一阶段的幼儿有自己的独立个性,制作的作品也只有自己可以看懂。所以教师面对幼儿的美术作品时,要避免打击幼儿,而是要尊重幼儿的主体性,找出幼儿作品中的精髓。只有真正理解幼儿的内心情感,才能明确幼儿的思想,同时提高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1.重视幼儿的创造过程
评价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环节,要给每一个幼儿提供展现自我的机会,促进幼儿创造思维的发展,获得学习的成功体验。教师可让幼儿自我评价,鼓励幼儿,找出幼儿创造中的闪光点。
2.具备足够的耐心
评价要及时,并摒弃传统做法,教师要鼓励幼儿将自己的创造思路展示出来。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幼儿的创造热情,提高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可以展现幼儿求新求异的创造思维。借助丰富多彩的内容形式,让幼儿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综上所述,美术活动对幼儿创作能力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丰富美术活动的形式,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到创造中,同时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鼓励幼儿的思维实现有效发展,为幼儿的发展奠定基础。
激发幼儿思维的方法范文2
儿童是主动的学习者,只要儿童为创造、发明和发现者,与他们共享探究过程与探究结果之乐趣,儿童的独特思维和独特认识就会显现出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可行操作材料并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不能因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简单终止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案例,谈点这方面个人教学体会。
一、鼓励幼儿主动探索,激发幼儿的创造兴趣
兴趣是创造活动的动力,我们注意做到尽量减少对儿童思维和行为的无谓限制,给幼儿以自由探索和发现的机会,激发幼儿创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运用学具把教学内容“物化”为幼儿可操作的游戏活动,激发幼儿的创造兴趣,并启发幼儿在探索操作活动的过程中主动地“学会”,并悟出方法。如在运用插接棒开展的“小小社区”游戏活动中,我们首先运用六型学具中的学具棒启发幼儿想一想、说一说,你有什么样的插接棒?它们一样吗?你想插什么?然后引导幼儿自己构思、想象、探索,创造性地拼插出自己喜欢的作品,并请拼插得有特色的幼儿讲一讲自己拼插作品的名称、拼插的方法,想一想还能插什么?有没有更好的插法,并启发幼儿分析自己思维和创造的过程;在此基础上鼓励幼儿拼插出和别人不一样的作品,掌握最佳的拼插方法。由此不但有效地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幼儿内部的学习动机,变“被动”的让我学为“主动”的我要学,而且幼儿在探索操作活动的基础上拼插出的作品也造型各异,创造能力得到较好的体现和发挥。在“小小社区”内有幼儿用学具棒拼插的“美丽的花园”、“漂亮的喷泉”、“宽宽的马路”、“各种奔跑的车辆”、“高高的楼房”,房间内有空调、桌子、冰箱、电脑、电视等等。
二、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启发幼儿创造思维
我们借助多媒体集声音、图形、动画为一体的特点,为幼儿创设了轻松、自由、生动有趣的环境和氛围,激发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如在设计“美丽的花布”活动中,在幼儿找规律时,我们设计了从上到下或从左到右逐条变底色的程序,直观展示,请幼儿仔细观察比较,并启发引导他们去发现每块“花布”的变化规律,由此幼儿很快在观察的基础上发现和掌握了间隔式用色的规律,拓展了幼儿的思维。幼儿在此基础上分别设计出了对角、对边、间隔等二十多种不同类型的“花布”,其想象和创造能力让人惊叹不已。
又如,在大班《图形拼搭和变形》活动中,我们将插接棒设计为可动、可变的课件,活动开始时,“小小学具棒”在音乐伴奏下蹦蹦跳跳地走入画面,然后按预配的指令,在“比高矮”和“分类”的游戏中,或滚入、或旋入预定集合圈内,从而使幼儿对学具棒有了长短、颜色等多角度、多层面的认识,然后在有趣的计算机语言的启发下,请幼儿创造性地想象并用插接棒拼插出各种图形组合,如“小兔的家”、“跳舞的小人”等,然后请幼儿想象还会拼出什么?幼儿边说、教师边点击鼠标,随着动感画面的出现,图形的自由拼搭和组合,一组组有趣的插接棒组合的画面出现在大屏幕上,有趣的组合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激活了创造性思维。
总之,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其新颖的形式、引人入胜的情景开拓了学具教学的思路,幼儿可边操作拼摆,边讲解自己的构思,起到声画同步的效果。激发了幼儿主动创造的兴趣,从而有效地启发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三、打破幼儿的思维定势,培养幼儿创造能力
定势的作用有时可以促进问题的解决,但是思维定势造成的思维惰性往往会妨碍人们创造能力的发展。因此如何激活幼儿的思维,有意识地鼓励幼儿打破思维定势,锻炼幼儿灵活地变换角度思考问题,是培养幼儿创造性的方法之一。过去在教学中,教师主宰一切,学什么、怎样学,全由教师说了算。教给幼儿的只是一个一个的具体方法,得出的答案往往是雷同的,而“智能学具”的应用为我们打破幼儿思维定势、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操作工具。在教学中,我们力求做到启发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去发现学具中的图与画、形与色、规律与变化、特征与联系,让幼儿通过分析、讨论、操作、探究,看一看发现了什么?想一想,有没有和别人不一样的排列方法或分法、算法,为什么?等等,启发有不同看法和见解的幼儿进行探索,并及时给予指导。如运用六型学具进行《拼、插、编、算》的游戏时,幼儿能根据游戏棒的长短、数量、颜色等不同,进行多种角度的分类活动。注意求异,力争与别人不同。如有的用学具棒拼插《小鱼》、《太阳》,有的用学具中的几何图形或学具块拼摆《葡萄》、《滑梯》、《树》、《花》等,种类各异,然后引导幼儿根据学具的数量或颜色等不同从不同角度编出许多算式。例:①用六型学具中的9根学具棒拼插的小鱼,幼儿可根据鱼的形状、大小不同(一个大三角形、一个小三角形),编出算式11=2,根据学具棒的颜色不同编出算式2(红) 7(黄)=9(根)等;②用六型学具中的学具块和学具棒组合编算式:如用5根学具棒(3黄2红)拼插成桌子和3块学具块(图案为松鼠、老鼠和大象)编算式,幼儿可根据学具棒的颜色、长短不同编出算式:3+2=5、2+3=5、1+4=5,也可利用学具块的颜色、摆放位置不同编出算式:1块(桌上)+2块(桌下)=3(块)、甚至可以创编出连加、连减算式,如:1(松鼠)+1(老鼠)+1(大象)=3(动物)……。引导和鼓励幼儿从不同途径、多角度、多线条考虑问题,思维角度不同,答案各异。注重思维的广阔性、变通性、灵活性,从而使幼儿突破思维定势,调动幼儿创新的积极性。幼儿的新方法、新思路不断涌现。
激发幼儿思维的方法范文3
关键词:纸工活动; 幼儿创造力
中图分类号:G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5-117-001
在幼儿园美术领域中,作为美术创造活动之一的纸工活动,能够充分培养和发展幼儿的创造力。教师应在现代创造教育思想的引导下,通过创设开放的纸工活动环境,采用有效的教育指导策略,以促进幼儿创造力发展。
一、具有创造性教育思想
3-6岁的幼儿求知欲强,具有好奇心和想象力,他们思维的定势较少,创造的火花易迸发,但也容易熄灭。因此,在幼儿纸工活动中,教师首先应具有正确的创造性教育思想,才能激发孩子的智慧,发展幼儿创造力。
1.重视对幼儿纸工创造性的认识
提起纸工活动的创造性,有些教师便摇头:那玩艺还能让幼儿去创造,太难了。它能发明一种新的折纸方法吗?就是大人也难。其实不然,孩子的创造无时不存在于它的活动之中,只要不是照抄临摹,或手把手地一点一点地做,每次活动他们都会表现出一些新的东西,或多或少地有些创造成分。那么什么样的行为和结果具有创造性呢?它的独特之处就是在于改变了物体与其功用之间的习惯性关系。我们教师指导纸工活动的关键就是重视和挖掘幼儿的这种创造性。
2.树立“过程”重于“结果”的观念
许多教师一直认为,纸工活动就是要制作出一些完美的作品来。教育学者张阳曾在《论创造教育的教育观》中指出:“现成的结论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得出结论的方法;现成的真理并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发现真理的方法;现成的认识成果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人类认识的自然发展过程。”由此可见,纸工活动的结果并不是最重要的,而活动过程中幼儿学习的方法以及创造性的培养才是重要的。
二、创设开放性活动环境
美国某心理学家认为:并非唯独具有生物性因素,而且还有特定的环境因素决定着创造力的发生。因此,创设民主和谐、自由开放的纸工活动环境,能激发和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1.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
托尔斯认为:“友善与宽容的环境”有利于创造力的发展。要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必须营造支持、有助于幼儿创造力发展的精神环境。在纸工活动中教师要善于营造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给孩子一个轻松愉悦的心理空间。教师要多支持、肯定、鼓励、表扬孩子,关注孩子的每一点创造,用积极的语言引导;要给予孩子足够的空间,营造开放自主的环境气氛,给孩子心理上以安全感。
2.提供足够的物质材料
活动材料的丰富和多变对诱发和促进幼儿创造力尤为重要。过去纸工活动中,孩子拿到的折、剪、贴等材料只是人手一份,孩子们怕剪坏,一旦剪坏东西,就没有了,就得不到应有的收获。于是孩子们不敢剪也不愿剪。但如果我们给孩子提供几份或者是更多的材料,就可以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消除了精神上的负担,他们就能够大胆试误,驰聘想象,勇于创造了。
三、利用有效性教育策略
教师指导纸工活动的策略是培养激发幼儿的创造力的关键。教师的导语是否具有启发性;活动环境是否具有开放性、启发性,活动过程是否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等等,对幼儿创造力的激发和培养至关重要。
1.为幼儿提供选择机会
对增加活动的选择性是否可以提高孩子的创造力问题进行专门研究的美国学者认为:增加选择性能够诱发幼儿创造性的发挥,提高他们的创造能力。因此,教师在开展幼儿纸工活动时,对活动的内容、方法、材料、时间、合作伙伴等,应给予孩子多种选择的机会,留给孩子自由选择的空间。
2.给孩子提供必要帮助
幼儿由于年龄小,生活经验和技能有限。在幼儿纸工活动中,应提供必要的帮助,但不过多干预。第一,为孩子提供充足的时间,确保他们完成选择的任务,获得成功的满足。第二,允许孩子多次使用某一材料或多次进行某一活动。第三,给孩子提供关键性的技术指导,保证他们能够获得创造的喜悦,避免过多地获得失败感、挫折感。
四、引导创造性思维方法
幼儿思维水平较低,认知水平、基本技能有限,常常会陷入思路狭窄的境界。因此,教师教给他们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尤其必要。
1.两种创造性思维方法
发散性思维和集中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两种方法。发散性思维是从多种角度去思考、探究问题,寻找多样的解决问题的方案。集中性思维则是通过逻辑分析,按问题解决的要求筛选出一个最优化的解决方案。教师需要逐步引导幼儿分析问题,从多种角度用发散性思维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孩子自己的思考、讨论、尝试和验证,最终确定最佳方案,选择出最佳的解决问题途径,从而激发孩子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孩子的创造性。
2.善于运用联想和想象
鲁迅先生指出:“孩子是很善于想象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地面以下的景况……他想飞入天空,又想潜入地穴。”在幼儿纸工活动中,我们要善于挖掘和保护孩子的这种联想和想象。如纸工活动中给孩子欣赏范例作品时,可以引导孩子观察、思考:它像什么?还可以用什么做?激发孩子联想,充分展开想象;展示幼儿作品时,可以引导幼儿运用语言续编故事、想象情节、开展表演等,激活孩子张开自由想象翅膀,在自己的世界里翱翔,创造力由此而生。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人人是创造之人,天天是创造之时。”对于孩子来说,创造力孕育在新颖奇特的幻想之中。只要彻底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改进教育技能、提高教育策略,纸工活动会成为培养孩子创造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韦华.通过纸工活动发展幼儿创造力及审美能力的实验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1)
[2]朱仁甫.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N]光明日报,2003
激发幼儿思维的方法范文4
摘 要: 在幼儿园开展美术教育活动能催生幼儿美感、陶冶幼儿情感、促进幼儿感知,通过绘画、装饰和制作,让幼儿在实践中去体会、思考、发展幼儿的多向思维,培养幼儿动脑、动手、动口的习惯,不但能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而且能增强幼儿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 美术教学 教学方法 有效途径
教师要遵循幼儿的认知能力和认识规律,通过选择合适的内容,创造宽松的氛围,运用恰当的方法,创造有效的途径,引导幼儿通过美术形式表现眼中所见、表达心中所想,使美术活动真正成为孩子们的一种乐趣,让幼儿在美术学习中体验成长、体会成功。
一、激情引趣,放飞幼儿美术学习的梦想
1.多维了解幼儿爱好。幼儿正处于对世界和事物认知的懵懂时期,针对幼儿生性好奇、好问、好玩、好动的特点,教师要合理呵护其稚嫩的创作热情,激发创新灵感,如此就能有效培养幼儿的创新兴趣。教师要经常深入到幼儿中,从幼儿的角度出发,与幼儿谈心交友,走进他们的心灵,把握幼儿的发展脉搏,了解他们的喜好,根据儿童的个性特点、心理状况因材施教,让幼儿用美术表达所想、所思,不断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
2.催生幼儿学习兴趣。教师要准确把握幼儿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爱好兴趣,引导幼儿调动情感、思维、想象、动作、语言等全方位、多渠道参与美术学习。在美术活动中,不断更新观念,厘清思路,创设能激发幼儿好奇和兴趣的环境,使幼儿主动投入到美术活动中。如在调色教学活动中,我为幼儿准备了红、黄、蓝三种颜色的水和小瓶,教会幼儿方法,在幼儿了解和掌握了配色的方法后,让幼儿任取颜色相互搭配、调和,孩子通过实践发现瓶中的颜色一会儿变深,一会儿变浅,一会变绿,一会变紫,十分奇妙,孩子们一下子对颜色的变化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小朋友们兴奋地说:“我成魔术师了。”
3.创设宽松教学环境。创设幼儿熟悉、喜爱和积极投入的教学环境,让孩子们主动参与到美术学习之中,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在教学中,我通过选择一些儿童美术作品,组织幼儿进行欣赏,让他们在欣赏美、发现美中找出美的长处,发现自己的不足。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幼儿的美术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注重把幼儿的作品都集中展示出来,让幼儿互相欣赏,在肯定他们的创作成果的基础上,婉转地指出孩子在线条、色彩、内容等方面的不足,鼓励他们努力学习,不断提高。
二、激发想象,注重幼儿创新能力的培养
1.提供幼儿想象空间。想象力是指对事物的联想能力,给幼儿提供想象的空间,放飞幼儿想象的空间,让幼儿时期的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幼儿是一张白纸,想象力往往会比成人更丰富、更大胆,更创新,他们会天马行空地创造出成人难以想象的思维,这就需要教师大胆地利用,合理地引导。我在美术活动“未来汽车设计展”教学中,在让幼儿了解了不同汽车的功能后,让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大胆想象设计未来汽车的形状和功能。孩子根据我的指点,大胆现象、合理创造,设计了能自动抓小偷的新警车、能起飞的急救车、拥有各种功能的游乐车,幼儿的创新意识进一步增强。
2.鼓励幼儿参与实践。引导和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探求新知,体会成长是激发幼儿创新意识,发展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教学实践中,我给每个幼儿不同的彩纸,启发孩子们用彩色纸折、拼、剪出图形、图案。在我的指点下,孩子们有的折出了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等图形,有的撕出了雪花、树叶、五角星等不规则的图案,我因势利导,组织小朋友玩组合图形,孩子们发挥想象力,大胆地实践,盖起了红房、折出五彩鱼、拼贴春天的景象等。幼儿的创造思维、发散得到了展现,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
3.引导幼儿表现自我。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孩子乐于思考、勇于探索、大胆表现、锐意创新的精神。引导和鼓励幼儿个性化发展,在生活和学习中,大胆表现自我,展示自己的特长,表述自己的情感体验,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世界的看法,表现对事物发展的认识。在美术课中,教师要以教材中的内容为中心,通过联想、类比等方式,不断扩散思维、活跃思维。我在美术教学中,注重引导幼儿打破思维定势,通过尝试和探索,改进制作方法、表现方法,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转贴于
三、激励施教,提高幼儿美术教学的成效
1.形式多样灵活施教。幼儿是美术活动的主体,在教育活动中要把主动权让给孩子,让他们去探究、去创新。教师要引导幼儿观察认识事物、感知事物,让幼儿在观察中学会思考,并进行有益的尝试,用绘画的方式表达自我的情感爱好、对事物的认知程度。在此基础上,我鼓励他们认真学习,继续探究,运用所学的新技能、新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爱好,激发幼儿对生活和事物的热爱。在美术学习中,采用丰富多彩的游戏形式,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学习,在学的过程成长,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满足幼儿的求知欲望。
激发幼儿思维的方法范文5
1我国幼儿美术教育的现状分析
1.1幼儿美术教育的现状
美术教育是文化素质教育活动之一,美术教育的教育方式独特,能够带给人们美的感受,美术作为学校的一门基本课程逐渐地走进人们的视野,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近年来,我们的教育不断地改革,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激发了家长和学生对美术教育的兴趣,儿童具有与生俱来的丰富的想象力,美术教育不仅能潜移默化地激发孩子的创造力、想象力,还能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利于孩子身心健康。但是,现今的美术教育存在各种问题。比如受升学观念的影响。家长更加重视孩子的语数外学习情况,认为学美术就是消遣,就是不务正业,再者就是学校的美术教学系统不够完善,缺乏对美术教育的深人研究,这直接影响到教学的质量,制约其美术教育的发展,间接地影响学生全面发展。
1.2幼儿美术教育的发展前景
幼儿美术教育的发展前景就是把创造性思维运用到美术教育当中,用创造性思维促进幼儿美术教育的发展。幼儿美术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激发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充分了解幼儿的兴趣,增加幼儿的动手能力,多赞美少批评,在无形中增加幼儿的自信心,增强其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孩子去主动地感知周围的世界幼儿美术教师在教学当中要认真地观察每学生,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了解他们之间的差异,学会因材施教,授课的内容要贴近幼儿的生活状况,使幼儿能够接受,使孩子的内心世界更加丰富,为他们提供更好地创作平台,促进其全面发展,不要一味地强调理论知识,忽略孩子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但是美术有最基本的知识框架,有最基础的绘画技巧和方法,不要总是强调创造性思维,要绘画技巧和方法与创造性思维相结合,才能促进美术教育的发展。
对于幼儿美术的发展,社会和家长就持有积极的态度,孩子的全面发展离不开幼儿美术教育,但是美术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学校、家长、老师、社会的支持与理解,只有我们共同合作、积极配合,才能使幼儿美术教育体制更加完善,才能更好地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
2创造性思维对幼儿美术教育促进作用的表现
2.1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幼儿教育环节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幼儿美术的教育,创造性的思维运用到美术教学当中,可以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创造性思维就是美术教育中的一种工具,可以开发幼儿的创作潜能,提高幼儿的创作水平,培养幼儿的审美观念。教师在授当中,不要条条框框的对幼儿进行填鸭式的教学,要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在幼儿的心中种下富有创造力的种子,避免使用枯燥性的语言进行授课,讲课方式要生动、有趣,带有鼓励性,授课选题要适应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选择适合性的内容进行教学。使孩子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创造性思维在美术教学当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培养幼儿的创造力上,想象力是创造力的源泉,因此不要抹杀孩子的想象力和天马行空的想法。美术教育可以促进幼儿的思维由形象性向逻辑性过度,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要选择有利于培养幼儿想象力的情景,不要给幼儿的想象力设定局限,把美术教学当成是培养孩子创造力的一个过度。幼儿的可塑性很好,想象力比成人好,可以很快地接收新的事物,不断地学习,进而使幼儿的想象力不断地丰富,使幼儿的创造性不断地得到开发。
2.2培养孩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美术老师在幼儿教学当中应该首先研究幼儿的学习兴趣点。摒弃枯燥的学习环境。让幼儿接受更多的正能量。活跃的课堂气氛,可以使幼儿的学习有更多的主动性,在实际的教学士中,引导幼儿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听、看、练,主动地去感受周围的环境教师教学的方式是多元化的,教师在教学当中,应该给幼儿提供足够的想象空间,引导幼儿的思维,对相同的事物进行多种思考。
幼儿的美术教育,是幼儿发展的重要一步,把创造性思维应用到幼儿的美术教学当中,让幼儿对周围的生活环境有更细致的观察和更丰富的体验,在实际操作中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培养发现美、鉴赏美的能力,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提升幼儿的思维认识。在教学当中,教师针对幼儿的教学应当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比如幼儿的心理状况,对当前学习环境的适应情况,对教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等,促使幼儿全面发展。
2.3丰富幼儿的情感世界
幼儿时期就是自我思维和直觉行动时期,幼儿的活动需要情感的激发,把创造性思维运用到幼儿美术的教学活动中,可以很好地激发幼儿的情感,幼儿美术教学让幼儿有很深的审美体验,注重幼儿的艺术感受,让幼儿在快乐的学习中得以成长。在幼儿的学习当中,还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家长要摆正态度,孩子的内心世界比较敏感,多鼓励少批评,不要总拿孩子进行对比,也不要盲目地指导孩子,为孩子的绘画营造形式美是美术教学活动中的特色之一,丰富幼儿的情感世界,健全幼儿的创造性人格,培养幼儿的严谨、坚毅的生活态度,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和专注性,幼儿时期是人生中的黄金时期,处于学习初级阶段,激发他们的性是必要的,可以更好地塑造他们的思维方式,密切的关注幼儿的行为,通过他们的动作、语言观察他们的个性特点。进而进行正确的引导。按照科学的方式方法对幼儿进行教育教学,注重幼儿内心的情感世界,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2.4促进美术教育教学模式的转变
顺应时代的发展,多元化的社会就应有多元化的发展,教学也一样,教学模式不能一成不变,尤其是在幼儿的美术教育教学当中,教学模式不能单一而论,教学过程要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创造性的思维应用到美术教学活动当中,使幼儿的美学教育形式得以拓宽,幼儿是教育的主体,针对幼儿主体的特殊性。多元化的美术教育模式。更适应幼儿的成长和知识的接纳,在教学当中,引导幼儿主动去体验和发现,在实际的生活当中,激发幼儿的情感,丰富幼儿的内心世界,在美术教育当中。不断的观察幼儿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教学活动,创造性思维对美术教学活动的应用,使幼儿的学习性质得到改变,使幼儿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和兴趣,使幼儿美术教学模式不断地改变,以适应幼儿的全面发展。在幼儿美术教学过程中,注意处理专业知识的灌输和培养孩子主动性、创造性之间的关系,促使幼儿美术教学模式更加健全。
3在幼儿美术教育中培养创造性思维
3.1幼儿美术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
幼儿美术教师要转变自己的教学模式,不要对学生的思维有过多的干涉,要引导他们主动地去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避免在教学中让幼儿形成思维定式,以至于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幼儿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形成枯燥单一的学习模式。一味地听从指挥。盲目地模仿。丧失了创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授课过程中,传授基本的绘画技能是必需的,但是教师的教学要有创造性,注重幼儿的情感和主观性的培养,最终让幼儿形成一定的创造性思维。
3.2学校应形成完善的美术教学体制
美术应是幼儿思想自由表达的一种方式,具有生命力,教师应引导幼儿对美术保持高度的积极性,制定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鼓励幼儿自由的创作并勇敢的表达自己的情感,避免幼儿被动的摸仿,给予幼儿足够的想象和思维空间。为此学校应形成完善的教学机制,提供多层次的美术材料,针对学生的差异性,有目的和针对性的摆放不同的美术材料,提供给幼儿更多的选择,在学习中逐渐地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3.3注重幼儿的学习氛围
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主动性,创作和绘画的基础就是观察,幼儿由于年龄的限制,对事物的认识观察比较单一,教师在教学当中应提供足够的美术材料,引导幼儿去观察,满足幼儿的好奇心,使幼儿有更大的想象和思维空间。幼儿的美术材料应该贴近幼儿自身的生活环境,从生活中找寻,使幼儿更好地观察和学习。幼儿的阅历有限,我们不应用我们的思想观念去过多的约束他们,在学习上,给他们营造自由的学习氛围,让他们自由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在自由开放的学习活动中感受和认知世界,更好地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
3.4在美术教育的环境中启发创造性的思维
在老师和家长的带领和指导下,孩子具有了最基本的学习能力,环境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是极其重要的,环境可以使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启发,形成一定的思维空间,让孩子的学习潜能得到释放,让孩子在丰富多彩的良好环境中自由学习,迎合孩子们的兴趣爱好,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使思维具有灵活性,从而激发创作的灵感。因此,美术的授课选题不要天马行空,要在幼儿的接受能力之内,让幼儿在环境中自主的选择需要的材料,自由的创作,使幼儿的表现欲得以激发。
4结语
激发幼儿思维的方法范文6
【关键词】幼儿数学教育
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一直都倍受教育工作者的关注,而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最佳方法便是增强学生学习数学兴趣。著名的瑞士教育学家皮亚杰曾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活动都要依赖于兴趣。”所以就更能够说明兴趣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起着重中之重的作用。幼儿又处在一个比较特殊的时期,由于年龄较小,自制力相对比较差,就更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高幼儿学习数学兴趣的方法来增强幼儿数学教学的有效性[1]。
1 幼儿数学的特点
1.1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
数学这个学科是反映事物之间的一种抽象关系,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这就使数学教育成为幼儿教育中的难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队千动》明确指出,幼儿数学教育目标: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到事物的数量关系变化,并从中体验到数学的重要性和趣味性[2]。
1.2 数学具有严密的逻辑性
数学不是单个事物的一种关系,而是多个事物多种关系的组合。而且每个事物每种关系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幼儿时期是拓展思维的最佳时期,学好数学对拓展幼儿的思维能力有非常好的帮助。
1.3 数学是一个应用广泛性的学科
数学是一个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的学科,广泛的应用性是其最根本的特点。广泛的应用性为幼儿的数学教育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幼儿教师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随时随地教孩子们学习数学。
2 幼儿数学的重要性
2.1数学是自然学科的基础,在社会学科中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数学计算是人类必须掌握的三大基本能力之一,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学信息化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
2.2幼儿时期是孩子接触数学的起点,孩子如果在这个时期就学会创造性思维,独立思考,灵活运用,而不是一味地依靠反复记忆来理解数学这个概念,并对数学这个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这就为孩子以后学习数学奠定了扎实的基础。由此可见,幼儿数学的学前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必须引起幼儿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的高度重视。
3加强幼儿数学教育的有效性策略
3.1 从融洽的师幼关系入手,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通过建立融洽的师幼关系,能够使得教师在幼儿主体性中发挥主导的作用,从而提高幼儿学习的信心,增强了幼儿学习时的探索和创新精神,课堂教学效果也就自然而然地得到了提升。教师通过在教育中倾注自己的热情和爱心,通过建立合理的目标和要求,实现“匹克马利翁效应”,最终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
3.2 以多元教学的手段,来激发幼儿的求知欲
幼儿学习数学的动力,对于幼儿是否能够学好数学同时至关重要,而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便是激发幼儿学习动力的最好方式。好奇心作为一种天生的兴趣因素,能够通过年龄的增长和学习过程中的成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而幼儿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往往会因为学习中的困难以及失败,降低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失去学习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所以,在对幼儿进行教学中,要通过创建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来调动幼儿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具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3.2.1 创设情境,激发思维
幼儿学习欲望的激发、思维的启迪,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教学中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来让幼儿的思维处在积极的状态中。幼儿学习的灵感更需要以解决问题的方式来激发,幼儿在对教师问题情境进行分析中,激发其认知上的矛盾,从而使幼儿对问题产生兴趣,对教师提供的新知背景能够更好地理解,来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和探索问题的热情。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能够通过引入幼儿相对喜欢的动画片主角的方式,来提升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如:在大班自然测量的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景:小狗沿着长方形跑道跑步,小兔沿着正方形跑道跑步。他们几乎在同一时间冲过了终点线,这时候小猪裁判也不能判定是谁先冲过了终点,所以就判定两人并列第一,但是小狗和小兔却都觉得自己所跑的路程长,自己才是真正的第一名,便吵了起来,这样小猪裁判十分为难,那么,小朋友们,你们有什么方法,能够帮助小猪裁判呢?
3.2.2 把握教学难度,设置教学目标
在对处于幼儿时期的孩子进行教学时,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在教学前通过对幼儿接受能力的考察,来设置教学的难度。由于每一个幼儿接受能力的不同,需要制定合适的学习目标,让幼儿能够在学习中通过学习成果的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这也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适时地为幼儿创造一些获得成功的机会,以增加学生学习信心的方法来提高兴趣。需要注意的是,教育工作者不要盲目地在教学中只为让幼儿体会成功而创建一些没有价值教学目标,通过结合幼儿最近发展的情况,创设拥有一定难度的教学目标,使幼儿的内心处在一种紧张的状态中,以充分调动起幼儿对于知识学习的积极态度,而目标太高或太低对幼儿学习数学积极性的调动都没有帮助。
3.3通过“动手做”学习数学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思维和动作之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在引导孩子的过程中,发掘孩子的求知欲望,然后促使孩子亲自动手学习,在解决一个问题后,引导孩子发现新的问题,进而再次激发孩子的求知欲,从而形成求知、动手的循环往复,也正是在这种循环中,促进了孩子对数学的了解和兴趣。例如,在教幼儿认识长方形时,先给每个幼儿一些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纸,让幼儿用尺子量一量,比一比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区别,然后再给幼儿一些纸,要求幼儿将一张纸撕成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的形状……一系列的操作活动让幼儿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正确答案。最后再让他们涂涂、数数、拼拼。孩子们在这样的活动中兴趣盎然,思维敏捷,掌握内容就显得十分自然,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当然,给孩子制造困难时,困难不易过多,否则,会给孩子造成挫折感,打击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丧失学习欲望。
4结论
总之,幼儿阶段是孩子学习数学的启蒙阶段,需要有大量的实物作为教学工具,我们则需要很好地利用这些素材,按照幼儿的思维方式,兴趣爱好,把他们整编成较好的文化大餐,就能够促进幼儿整体素质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