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预决算制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财务预决算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财务预决算制度

财务预决算制度范文1

关键词:预决算工作 重要性 存在的问题

强化企业内部管理的能力是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制胜关键,但是想要强化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必须提升企业的管理能力。预决算管理制度是公司现阶段的发展状况必须吻合,然后企业内部通过下发职权和责任的具体安排,通过利益分配制度实现企业内部管理的有效机制。对于现阶段的国内企业来说,全面实施预决算管理制度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企业制度和竞争力,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力。

一、企业强化预决算管理的重要性

企业需要把预决算管理工作列入到企业财务监督管理工作当中,并将其列为重要内容,将预决算工作列入企业财务实践工作当中是非常必要的。预决算管理工作可以很好的提升企业财务管理的水平,推动和引导企业内部每个部门都建立一套以预决算管理目标为中心的责权体系,对于做好财务监督管理工作和绩效考核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经过实际工作经验证明,近几年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的、经济收益持续高涨的企业,都是将预决算管理工作列为企业工作的重点内容,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情况,都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对于企业来说,预决算管理制度是完成员工考核制度、实现工作关系的协调和经营战略目标的核心手段,而且随着现代化管理方式的利用和生产活动的不断更新,使得预决算管理工作在企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预决算管理工作包括了整个企业中每个部门的生产经营活动,每一名员工的绩效考核、每个部门的工作效率,都是通过预决算管理工作实现的,这一点充分体现出预决算管理工作的全流程、全方位和全人员参与的特性。利用预决算管理制度,可以充分调动企业内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创新性和主观能动性,完成企业内部的挖掘和外部的延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体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核心竞争力。

二、预决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部分企业强化预决算管理工作的职能部门仅限于财务管理部门,忽视了预决算管理机制的完善性,没有很好的建立层次分明的组织体系,并且预决算管理工作制度和编制内容全部落在财务管理部门。而且企业内部的其他部门都没有很好的参与到预决算管理制度制定和职能编制当中,导致企业预决算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没有非常好的长远性和权威性,只是针对财务管理部门,所以说很难发挥出全面控制的作用力。

(2)部门企业对于预决算管理工作的认识非常的片面,把预决算管理工作和企业的经营计划完全混为一谈,认为是主要合理安排好了每个阶段的经营计划,就等于做好了预决算管理工作。所以说也没有办法建立起完好的预决算管理制度。

(3)部门企业的预决算管理制度的内容还不是非常的完善。其中资本的预决算、营业的预决算等全面管理体系依然没有形成。并且预决算的内容只是受限于利润、费用和支出等几部分的经济性指标。

(4)部门企业还没有把预决算管理工作纳入到综合考核体系当中,而且没有和业绩考核联系在一起,预决算考核制度的实施力度和预决算工作人员没有进行有效的责任挂钩,所以说这一点影响了预决算管理制度在企业管理当中的权威性和时效性。

三、强化预决算管理工作

(1)建立完善的企业预决算管理制度,其中包括最高裁决机构、预决算专职部门,还有每个部门都参与其中的预决算管理责任网络体系。

(2)大力宣传预决算管理制度的重要意义,提升对预决算管理工作的认识。适当的对企业每个阶层的管理人员和财务管理人员进行预决算管理工作的培训和引导,也可以和预决算管理工作实施非常成功的单位进行经验交流和学习,通过以点带面的形式全面提升预决算管理工作水平。

(3)强化国有控股企业的预决算管理工作水平,制定和预决算管理工作相关的管理制度,规定控股企业利用合理的科学方式编制预决算管理体系,并且向总公司定期送达预决算报表信息。总公司根据企业实际的经营情况制定相对统一的预决算报表的形式,并且要求企业定时送达。

(4)建立长期有效的预决算考核制度,推动预决算目标真正意义上落实到基层,提升预决算管理的能力和效率。预决算管理体系的内容主要有总公司对企业公司实行预决算的实施力度考核和每个部门实施预决算管理制度的考核两个方面,然后将预决算管理和企业奖惩制度结合在一起,然后根据现阶段企业的分级别考核原则和目标激励的方式,对已经完成指标的预决算工作人员实行奖励,对于没有完成预决算工作指标的人员进行经济惩处。最后推动企业预决算管理工作的有效深入和开展,进而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

四、结束语

通过上述材料的分析和总结,我们了解到企业预决算管理工作中,结合企业现阶段的发展情况,建立长期有效的机制、完善企业预决算的组织关系和大力宣传,是提升企业预决算管理能力的重中之重。在预决算管理工作中,除了机制和制度需要建立完全之外,还需要保证企业预决算管理制度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党社军.加强岗位与业绩考核 促进企业的长期发展[J].山西建筑. 2010,(13):100-103

财务预决算制度范文2

1.财务管理的思想与时代的发展不衔接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实施全成本核算是医院财务管理体系的必由之路,也是医院提升自身综合实力的必然趋势。医院成本核算主要依照医院统制与计划的需要,将医疗服务过程当中产生的各种成本支出予以分类、记载、归集、分派和研究陈述,给予专项经管工作。成本会计的核算和反映的各种成本的全过程,但它不是结束,分别分配到门诊和临床相关部门,成本应反映各部门成本,项目成本总成本和疾病成本。过去部门的成本会计是以分配奖金为目的,在这种情况下,成本核算的作用有很大的局限性。同时,由于财务管理的思想没有跟上时展的步伐,医院只侧重日常业务的算账、报账,未能发挥财务管理财务分析、分类核算及进行监督的作用。

2.预决算管理制度不完善

预决算制度是财务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医院的日常运营中,需要对预决算制度的范围、职责、内容、定额等做出相应的规定,以完善的预决算体制来深化财务管理体系的分析监督职能,并使之成为规范。在医院的经济运行过程中,预决算必须保持其强制约束力。第一是预决算的范围,将可操作性与监管力贯穿其中;第二是在预决算的执行过程中,其涵盖的各个部门都应受到其制约,保障其强制约束力。可是,在医院的现实管理过程中,预决算的管理大多只是表面形式,没有进行科学的可行性分析,具有较大的主观性与随意性,对经营资金的利用效率还比较低。其主要原因在于,长期以来,预决算分析还只是财务部门的一个部门制度,还没有上升到医院整体管理的一部分,其涵盖的范围,编制情况及其执行情况不完善,具有较大随意性,导致预决算制度未能发挥其应有的职能。

3.医院的人力资源建设力度不足

第一,有些医疗机构的医护团队稳定性较差,在市场经济大环境的大背景下,面对其他单位、部门开出高额薪金,会造成工作上的不安心,增大人动的概率;第二,医疗机构对科技型人才的培养还没有达到新的高度,使得在工作过程中,许多有潜力的医护、医技人员的发展潜力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培养,相关科室的发展情况受到制约;第三,医院绩效工资的分配情况还不能完全带动职工的积极性,不能调动职工的工作热情,甚至会造成科室间的不良竞争,加剧了医护团队建设的难度。随着公立医院改革的不断深化,原先“以药养医”的模式被彻底打破,在新形势下,如何建立公平的绩效奖金分配机制,加强绩效工资对职工的激励效果,提高工作效率、效益,从而提升医院整体的竞争实力。

二、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相关问题的对策

1.努力提升医院整体的财务管理意识

笔者认为,在国务院一系列医疗制度改革政策的推动下,医疗机构需要提升整体的财务管理的意识与能力,在医院的经营活动过程中,以相对较低的成本获取合理的、相对较高的经济收益,使医院的竞争能力获得极大提升。要深化医疗机构财务管理工作,其首要任务就是更新财务管理的观念,使之与时代的发展相衔接,由于财务管理工作的主体是财务部门,故其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直接关系到财务工作质量的效果,医疗机构的财务人员,需要更新原有的财务管理理念,不仅要具有先进的专业素质能力,还要将专业知识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制定更符合本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同时,医院管理层对财务部门的领导也会影响财务管理制度的制定与实施,如果不能得到管理层的批准,相关的工作方案就无法实施,从而限制了财务管理的效果。因此,财务人员应向医院管理人员灌输财务管理的新思想、新理念,使管理层能在思想上接受,并将其运用到实际工作过程中;另外,还要在职工例会上对全体职工进行财务管理的培训,提升医院整体的财务管理意识与能力。

2.运用全成本管理的思想加强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水平

全成本核算不是一个单一的概念,主要涵盖整个过程的所有元素,主要方面,人员等。第一,全过程成本核算。医院应对其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的成本进行核算,具体包括医疗器械及药物的采购,临床服务,物品仓储,行政管理等方面,关注药物、器材的采购成本,重点关注其成本的组成内容,合理程度,及财务折扣的处理。第二,全要素成本核算。医院的各个职能机构都应当依照成本要素来计算本部门的成本,临床服务成本要将分摊归集的检查费用、手术费用等辅助成本归入成本项目。在现行医院会计制度下,利息支出、汇兑损益和银行手续费等都归入管理费用,为了使成本要素得到真实完整的披露,可以考虑将其计入财务费用。第三,全员成本核算。全成本核算要依靠每个工作人员来参与,将全成本核算的具体标准科学的归集到医院整体的每一分支机构,使医院成本核算的目的目标成为每个职工的信念。医院可以借鉴完全成本核算法、分次逐步结转法,成本项目的设置需要依从政府财政、卫生部门制定的会计核算规定来确定,使得成本核算的数据与会计核算的数据有可比性,从而能够进行全面的分析与评估。

3.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与薪酬激励机制

财务预决算制度范文3

摘要:建立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是财政管理的主要目标,财政部充分结合我国目前的状况,在一零年年底开展了财政报告建立工作,但是由于很多因素的影响,导致编制工作不能非常顺利的进行。本文对编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的原因、意义以及特点进行了简单的分析,重点阐述了优化我国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意见。

关键词 :权责发生制;财务报告;问题

从八十年代至今,各国为了促进公共管理兴起了会计改革,到目前为止,很多国家提供合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我国在2010 年开展财政报告建立工作之后,选择了11个省市进行试编,在2012 年增加到23个省市。

一、编制权责发生制政府财务报告的原因

1. 政府预算报告存在问题。我国包括财政总预决算、部门预决算以及单位预决算,其中总预决算能够反映出财政的分配和收支,但是缺少将部门预决算汇编成部门总预决算收支,另外还存在预算不准确、预算调整频繁等问题。所以我国需要编制完善的、全面的,能够系统的反映政府资产、负债等信息的政府财务报告。

2.预算会计的报表之间不能融合。我国现在执行的政府会计报告是1997 年制定的预算会计报告,其覆盖范围是财政总预算、行政单位以及事业单位,但是这三者都各自有一种会计报表,而且三种报表不能很好的融合,也就是说不能形成政府综合财务报表;另外我国的预算会计体系之间不能妥善的结合起来,不能有效的将政府的预算资金反映出来。

3.预算会计报表不够完善。目前执行的预算会计报表只能简单的将政府预算收支的情况反映出来,距离完整意义上的政府整体财务报告还有很大的距离;它的覆盖范围较为狭窄,内容不完善,信息量不充足,不能有效的反映出政府财务的实际情况,不能辅助政府作出经济方面的重大决定。

二、编制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的意义

1.编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能够全面的、具体的将政府的经济资源以及收支的状况反映出来,能够反映出政府日后的财政责任和能力,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然的要求。

2.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目的在于增强政府的绩效,同时降低运行资金,引入权责发生制能够正确的核算政府各个方面的费用,促进政府提高服务的水平。

3.目前我国的会计信息较为分散,影响了财政的管理水平提升,通过编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能够有效提高财政管理水平,加强政府资产的管理。

4.经济的发展使政府财政的资金来源变得复杂,债务规模也在不断增加,但是我国的预决算报表缺少完整的债务信息,编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能将债务的情况也添加进核算的范围,是建立规范的债务管理的需要。

5.财政改革的不断深化,提高财政资金的绩效问题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是传统的制度不能将成本费用和成果正确的反映出来,编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能够完整的将政府部门提供的公共产品的成本反映出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绩效。

三、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特点

1.建立衔接机制:我国预算会计有财政总预算会计和单位会计构成,预算会计之间的标准都不一致,编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有利于统一预算会计的标准,有利于日常核算与年终报告之间的互补。

2.目前我国的试编工作是使用会计加统计的办法,从相关部门收集数据,通过计算以及统计的方法进行编制,有利于整理政府的资产事项,完整的反映运营成本。

3. 财政部规定,政府综合财务报告要涵盖政府财政、事业单位、行政单位、项目融资等各个方面,集合有关的资料进行调整和抵消,大范围的拓宽政府财务的范围,将政府的财务信息统计的更加充分。

四、优化我国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建议

1.重点放在主表上,建立预算对照表。通过对政府财政报告的分析能够看出,财务报告主要的格式是3A+2B,包括:财务报表、经济状况分析以及管理状况等,其中财务报表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和收益费用表以及现金流量表等,笔者认为政府财政报告必须要包括负债表和收益表,并以这两种表为重点,然后再进行流量表、预算表的编制。另外为了强化预算的管理,还要尽快编制预算对照表,可能的话在编制现金流量表;为了将预算数与调整数进行分析也可以建立预算执行报表。另外,也可以学习国外的社会保险表,能够反映保险金的支付问题。

2.建立两张资产负债表。政府财务报表的目的是完善资产信息,其中占有主要作用的就是资产负债表,最近几年国家开始实行新的会计规范,等到年底就需要编制结账前后的两张资产负债表。对于企业来讲,企业会计只需要最终年底的资产负债表,不注重过程,但是政府如果同企业一样只编制转账后的负债表,就会导致财务之间相互抵充结转,不能反映出完整的信息。很多国家为了更好的将预算信息反映出来推出了中期预算制度,而我国的两张资产负债表是获取信息的最便捷的方法,这两张负债表分别是年终结转账项前的和之后的负债表,两张负债表能够将信息完整的反映出来。

3.完善权责发生制度,提高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目前我国的权责发生制财务报告呈扩大范围的趋势,从各种部门中搜集相关数据,再通过折算估值等方法编制成财务报告,编制中由于估算方法的漏洞会出现遗漏、错位,导致估算不准的问题等等。财务报告应该涵盖了部门中所有的财务资源的流量,所以,各个部门都要在年终准备财务报告,实行逐级层层汇编的方式,最终形成整体综合财务报告。我国应该尽快完善核算制度,优化并且相互协调,而且财务报告的编制要以会计核算和报表为主要依据,在这个基础上能够增强财务报告的可靠性。

4.建立过程控制的会计体系。我国在80 年代就开始在预算会计体系中引入了债权发生制,建立了各种资产负债科目,最近新会计制度进一步将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的会计核算转向规范化,但是这种会计核算方式具有局限性。权责发生制的另一种说法是应计制,是以权利和责任为标准确立的会计事项,收付实现制同样也是某种权利和责任的确认,是归属于权责发生制的范围内,是一种较为特殊的形式。笔者认为政府会计要明确权责发生制的核算基础,明确资产的核算方法,在收支科目中增设应收应支,因为尚未实现的收支科目与实际的收支科目之间具有递延型,所以最终的收支要结转到净资产项目,用全债发生制计算确立会计事项能够实现资产负债与日常核算、年终结转的有机结合,完美的实现控制过程以及管理结果的功效。

建立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是非常重要的,能够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能够提高财政的管理水平,政府应该尽快完善权责发生制度,提高财务报告的可靠性,明确资产的核算办法。

参考文献:

[1]阮国池.关于编制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思考[J].财经界(学术版),2012,05:223.

[2]冯任佳.关于建立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的思考[J].经济研究参考,2014,(05):22-24.

财务预决算制度范文4

2017年10月24日,财政部印发了《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对于提高政府会计信息质量、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和预算管理水平、全面实施绩效管理、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具有重要的政策支撑作用,在我国政府会计发展进程中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政府会计制度》在核算模式、核算范围、核算功能、报表体系等方面都有比较大的变化,且统一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必定也对高校财务管理产生深远影响。

二、高校部门决算报表的意义

高校部门决算报表是财政部门、教育部门对于各个高校在教学、科研等方面日常运行效果、专项拨款使用情况、预算执行结果等方面进行评价的综合性指标之一,是对外反映高校收支情况的重要报表。(1)高校部门决算报表是重要的决策依据。高校部门决算报表能较为客观、真实地反映高校的总体财务状况,包括学校总体收支情况及资金使用状态。高校的决策层可以通过部门决算报表了解高校各项工作的开展情况,尤其是财政性资金的使用情况,为下一年度预算编制提供科学依据。(2)高校部门决算报表是预算执行情况监督的重要保障。决算报表的编制过程,就是预算执行情况全面反映的过程,它能从一定程度上保证财务预算各项收支的正常开展。决算报表能反映预决算的差异,便于及时发现预算编制及执行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例如通过对差异较大项目的分析,可以采取进一步的举措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3)高校部门决算报表是发现问题的重要利器。高校日常项目较多且专业性强,各职能部门之间难以互通了解,有些问题在日常工作中往往无法显现出来。通过部门决算报表的编制,能够提高各部门间沟通与交流的频率,从而在最短的时间内反映日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让各职能部门直接掌握学校各种项目的开展情况,提高工作效率。

三、高校部门决算报表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

(1)部门预决算数据存在差异。高校作为全额或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长期以来,财政资金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反映在高校财务业务中,主要体现为事前争取资金的预算要重于事后报告资金使用情况的决算。因此,预决算的口径往往难以达成一致,资金的来源及可获取的财政资源,与资金的实际去处及执行进度之间,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异。近年来决算报表在收支总表中引入了预决算差异率的对比,但也只是流于形式,缺乏实际意义。(2)日常会计核算导致决算报表数据的准确性有待提高。决算报表的数据来源于日常核算的每一笔业务。高校财务报账面对的是广大师生员工,往往有多个会计同时进行账务处理,不同的会计对业务的理解不尽相同,因此可能造成核算口径的因人而异。而决算报表基本是由一两个人在年底至第二年年初财务关账或初始化时期编制,时间紧、任务重、人手不足,都给决算报表的编制带来一定困难,此时发现日常数据的不妥之处,如支出科目口径不一、往来款项不清、账务设置不合理等,已然疲于改正,或者草草按照决算的要求加工日常核算数据,这必然会影响决算报表数据的准确性。(3)未能反映现金流情况。目前高校部门决算报表由21个主表和11个附表共32个报表组成,均不包含现金流量表。2014年出台的《高校会计制度》也未对高校出具现金流量表做硬性要求。然而近年来高校经费来源渠道越来越多元化,越来越多的社会经济主体都与高校发生资金来往关系,其中不乏需要关注高校资金使用情况及现金流的社会经济主体,同时,学校领导也越来越需要对学校的现金流全盘了解,以便更有效地做好资金筹划。现行的高校部门决算报表尚不能为这些信息使用者提供现金流量方面的信息。

四、政府会计制度对高校部门决算报表的影响

《政府会计制度》重构了政府会计的核算模式,构建了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适度分离并相互衔接的会计核算模式,在会计目标、会计核算基础、会计要素、会计计量属性、财务报告等方面体现了预算会计+财务会计的思路。核算模式的改变,必然会对决算报表产生影响。(1)新制度实现了会计核算的双重功能性。新制度在同一会计核算系统中实现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双重功能,即通过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费用五个要素进行财务会计核算,通过预算收入、预算支出和预算结余三个要素进行预算会计核算。这样的做法有效地把预算与日常核算结合起来,日常的每一笔经济业务对应具体的预算收支,决算数据来源于日常核算,实现预算与核算的统一,从实质上降低了长期存在的预决算差异度。(2)权责发生制提高报表准确性。《政府会计制度》采用双基础的模式,即财务会计采用权责发生制、预算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在财务会计核算中增加了收入和费用两个财务会计要素的核算内容,并原则上要求按照权责发生制进行核算;同时要求对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计提折旧或摊销,引入坏账准备等减值概念,确认预计负债、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等权责发生制因素。这些改变都将更真实地反映高校的财务状况,使得决算报表的准确性也随之大大提高,并与企业财务报表有了一定的可比性。(3)制度的统一提高了部门间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政府会计制度》有机整合了《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高等学校、中小学校、科学事业单位、彩票机构、地勘单位、测绘单位、林业(苗圃)等行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内容。通过会计制度的统一,大大提高了高校部门决算报表的可比性,上级或同级政府部门可以从高校决算报表中直观了解高校的财务状况,提高了决算报表的重要性。(4)完善报表体系与部门决算报表接轨。《政府会计制度》将报表分为预算会计报表和财务报表两大类。一是预算会计报表由预算收入表、预算结转结余变动表和财政拨款预算收入支出表组成,这些表都是编制部门决算报表的基础,这一改变可以说把年终决算的工作分解到日常工作中,减少年终工作量,同时也进一步实现了账表统一。二是财务报表由会计报表和附注构成,会计报表由资产负债表、收入费用表、净资产变动表和现金流量表组成,其中,单位可自行选择编制现金流量表,在此基础上,部门决算报表也可相应增加现金流量表,以满足更多层面的信息需求。

五、政府会计制度下提高高校部门决算报表质量的建议

《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很大程度地解决了高校部门决算报表存在的问题,对提高决算报表的质量起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如何在新制度下完善部门决算报表的编制,是高校财务部门接下来的工作重点。(1)提高决算报表编制的重视度。准确真实地编制部门决算报表,对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高校应当自上而下地提高对决算报表编制的重视度,把决算报表的编制作为高校年终的一个重要工作,而不仅仅只是财务部门的常规工作。调动各部门积极配合报表编制前的核对账目、数据提供等工作。从总体上提高对决算报表的关注,有利于加强对高校财务部门的监督,也有利于财务人员增强责任心,明确职责分工,提高决算报表编制的效率。(2)加强基础会计核算工作。部门决算报表的数据主要来源于日常会计核算凭证及账簿,加强基础会计核算工作,是提高决算报表质量的前提。高校应该抓住此次《政府会计制度》实施的机会,提前弄懂弄透制度内涵,做好新旧会计制度的衔接工作,优化会计科目设置,严格把好凭证录入关、凭证审核关、各口对账关,减少凭证出错率;合理计提折旧摊销、坏账准备;保证资金的性质、功能分类、列支项目与财政到账通知单一一对应。(3)加强财务人员培训,提高财务人员业务水平。部门决算报表的编制对财务人员的要求很高,它需要具体编制人员对财务预算核算业务、国家最新的财政政策、本校项目活动的开展情况、软件操作都有较深的了解。高校财务部门应加强决算报表编制人员的合理配置和业务培训,综合提高编制人员的业务能力。同时也应利用新制度实施的准备阶段,加强对核算人员的业务培训,走出去,请进来,加强同类院校间的业务学习与交流,充分学习新制度的内容,为新制度的实施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小娟,张晓燕.浅谈高校部门决算报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财会学习,2016(4).

2.史海波.如何提升高校部门决算报表编制质量和效率.财税金融,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

3.高超.高校部门决算报表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经营管理者,2017(17).

4.王莹.提升高等学校部门决算报表编制质量之我见.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6(5).

财务预决算制度范文5

关键词:“三公”经费 管理 初探

“三公”经费是指政府工作人员公务用车、公务接待、因公出国(境)的经费支出,简称“三公”。从2011年开始,按照国务院关于“三公”经费公开的要求,从中央到地方各级事业单位按照国家规定陆续公开“三公”经费年度预决算数据。从近两年对外公布的“三公”经费支出情况来看,相对国家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因其职能性质及其财务管理制度会计核算方法的差异,“三公”经费支出的范围和内容都有着诸多不同之处,有着事业单位独有的特点。同时,“三公”经费公开,对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提出新的要求。现就事业单位在“三公”经费公开制度实行以来面临的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三公”经费公开对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的影响谈一谈自己的体会和思考。

一、三公经费公开所面临的问题

1.三公经费公开的经费来源范围有局限。目前“三公”经费公开制只要求公开财政经费支出情况,非财政经费三公经费支出情况没有公开,大大降低了“三公”经费公开和控制的意义。事业事业单位经费来源渠道多元,财政拨款仅是其中一部分,其余事业性收入、经营性收入、预算外收入等非财政拨款中,往往隐含着更大的“三公”经费支出空间。从财务支出和管理的角度来看,事业单位财政经费与非财政经费是一个会计主体发生的支出,“三公”经费公开也应将非财政拨款开支一并纳入统计范围,不给“三公”经费在支出渠道上提供人为操控和调节的空间,成为一种数字游戏,在财政经费与非财政经费中随意地调节。

2.三公经费公开的内容及解释没有具体的规定。一些事业单位“三公”经费支出内容过于简单模糊,难以让社会公众了解和解读。同属事业单位中行业特点工作性质的不同决定各自“三公”经费支出结构存在巨大的差异,这就需要细化“三公”经费的内容,应明确每一笔花销的数额,解释每一笔花销的用途;应区分单位管理类“三公”支出和业务类“三公”支出的不同分类列支;不但要看支出数额,还要看支出绩效,以利于公众判断支出的合理性。应出台“三公”经费公开具体的规定,细化“三公”经费公开的格式、范围、内容、程度,如对于出国费披露单位年度出国具体团组数、人员数,有具体项目预算占多少,有批文有邀请函的正规出国活动占多少,其他单位自主安排的占多少,便于社会公众解读该事业单位一年出国费用的正当合理性。对于公务用车费披露单位车辆定编数量、车辆保有数量及型号,便于公众了解车辆单位的车辆是否超编超配置,提供车辆年度行驶里程、总里程和车辆综合使用年限,便于公众考核车辆费用支出标准,并对维修费、燃油费、车辆保险费及其它费用进行分项考核,分析车辆更新的合理性,不合理的原因究竟在哪一块费用上。

3.三公经费预决算数据统计口缺乏统一的标准。现行部门预决算基本支出部分编制口径基本一致,预算决算数据具有可比性,但项目支出预算部分无具体支出科目明细,项目预算明细反映在项目文本中且预算科目与决算报表支出科目不一致,给项目支出预决算统计对比分析带来很大的困难。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及会计核算体系既具有行政单位预算制的特点,也具有企业成本核算制的特点,“三公”经费是根据部门决算中相关经济科目数据统计出来的,部门决算又是以财务数据为基础填报的。“三公”经费的概念不明确,口径和标准不规范,数据统计方法不统一造成统计结果的差异化。应建立起统一规范的对应关系,实现“三公”经费、部门决算和财务数据三者之间的对接,规定“三公”经费中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因公出国(境)费、公务接待费与具体的预决算支出科目、具体的会计核算科目的对应关系,确保“三公”经费有据可依,有据可查。

4.三公经费预决算数据缺乏审计机制。目前国有企业的年度报表需经社会中介机构审计,上市公司报表要公告接受股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但对国有事业单位的预决处报表没有审计要求,一般经系统内逐级汇总后上报,无报表审计的要求。年度报表数据真实性无法得到可靠验证,“三公”经费统计口径是否合适,数据真实与否难以认定。随着国家财政监管机制的进一步完善,近两年部分地区财政经费监管部门对管辖内国有单位开展了一些预决处报表审计工作,但由于管辖单位多,人手有限,一般只能做到抽查,难以进行全方位普查。建立事业单位年度财务报表审计制度,对事业单位年度预决处报表和“三公”经费支出报表进行例行审计,对提高“三公”经费和预决算报表数据质量很有帮助。

二、改进措施

1.三公经费总量控制的预算管理办法需要改进。从事业单位“三公”经费实际支出情况看,除公务接待费部分这一项非刚性支出可以采取总量控制,逐级分解的方式加以控制外,公车费用和出国费用不考虑实际需求,采取定额指标,不得突破上年指标的方式不可取。众所周知,我国财政预决算是由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构成,基本支出一般安排人头费、运行费等常规性支出,财政经费及非财政经费均可以安排支出,但项目支出是依据项目管理部门批准后的项目任务书和预算实施,全额由国家财政资金安排,其中用于出国的费用、车辆购置运行的费用支出具有一定的刚性,如受制于“三公”经费总量控制目标的限制,往往造成项目难以完成或者难以按期完成,一些正常的业务活动不得不压缩或被后延,影响到业务活动的正常开展,项目执行结果与批复项目预算不符,项目经费结余也给项目验收造成影响。科学的控制方法应是对于基本支出中的“三公”经费规模依据基本支出预算总额人员编制数核定“三公”经费的规模和比例,对于项目支出中的“三公”经费严格按照项目批复预算执行。

2.“三公”费用支出预算的监督考核机制应该跟上。制度是否有效,关健在于落实。多年来,社会公众对控制“三公”经费的呼声不断,但效果甚微,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建立完整的监督考核机制。政府没有建立统一的“三公”经费支出监督考核标准,各单位的预算执行结果是否超预算、是否缺乏监督与奖惩手段,导致“三公”经费支出和公开方面弄虚作假的现象屡有发生。2012年国家公布了《机关事务管理条例》,对行政机关“三公”经费的规模和比例及定期公开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事业单位“三公”经费的管理、控制和公开统一的规范应参照国家机关的管理规定及时跟上不能缺失。建立问责制,明确责任人,对不依据法定要求和规定范围、规定途径、规定范围公布“三公”经费,在“三公”经费公开中弄虚作假的行为,严肃追究部门和责任人的责任。此外,发挥好社会监督的作用,对于“三公”经费公开的公众信息反馈体系和公众信息评价体系的建设也应作为“三公”经费监督考核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3.三公经费公开应致力于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体制的整体改革。我国事业单位“三公”经费问题的体制性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财政预算制度,二是职务消费制度。预算与决算两张皮,预算执行上的严肃性不够,财务报销制度的制度性缺陷,以及根深蒂固的职务消费观念等都是导致“三公”问题突出和严重的体制性根源。要从“三公”经费问题的体制性原因中去寻找制度治理之策,尽快实现我国财政预算的全公开,且都公开到“项”级科目,那“三公”经费的单独公开就不必要了,“三公”经费公开制度只能作为防范腐败风险的过渡性举措。我国的预算制度一直带有软约束的特征,只要领导愿意批准,没有预算也可以照样支出。要从制度上真正实现预算的严肃性,没有预算就不能支出,对违反预算的行为坚决查处决不姑息。制定合理的公务报销制度,我国的公务报销制度存有一些不合理规定和标准,衍生出一些中国特色的怪现象,例如下级单位附属单位为上级单位负担报销费用转移隐藏“三公”支出,在这种情况下,就很难搞清楚一个单位的“三公”经费到底有多少。推行职务消费制度改革,我国公车配备数量如此之大,经费支出如此之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们一直实行的是落后的职务消费制度,要改革在公车使用上实行的实物配给制,进一步推进规范市场化、货币化公务用车改革之路。

三、总结

财务预决算制度范文6

关键词:房地产;财务成本管理;问题;应对策略

一、房地产财务成本管理的必要性

房地产前期的财务成本管理对于企业现阶段的经济发展形式和之后的发展前景能够预测,因此就需要财务管理人员能够采用自身的知识储备能力对于开发成本和实际销售中的效益进行分析,以此能够为后期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可靠的依据。所以,就需要加强对于前期的财务成本,使得房屋的实际价格和销售中的成本能够使得动态化的信息被有效掌握,以此强化盈利的合理预测。对于前期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视,能够对房产税收筹划的合理性提供有效的信息,以此来将企业的资金应用率提升,确保市场的良性发展。其次,加强房地产中期财务的管理,能够有效的实现土地成本以及相关配套成本和相关规划的控制,使得企业的财务支出管理实现最终效果,从而将房地产企业当中的中期财务管理水平进行提升。

二、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的问题

(一)对财务成本管理意识不强

现阶段房地产企业对于财务成本管理的意识还不高,企业内部对于其重要性还没有认识到,企业在日常的财务管理当中,因为财务风险的问题不是很大或者不是很明显,因此企业实际管理者对其没有加强重视。

(二)财务成本管理体制不够健全

很多企业尽管设置了相应的会计机构,但是在这当中还有很多机构设置的不是很合理,缺少比较完善的财务制度,例如,计量验收制度以及财务清查制度和成本核损制度等,由于这些制度的不完善,使得财务成本管理工作的开展不是很顺利。房地产企业对于自身的实际管理体制缺少完善,造成企业当前的制度很难和企业的实际发展状态有效符合,以至于企业在实际的运行中没有按照相关轨道实施发展,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产生很严重的影响。企业在发展中产生的不稳定因素有很多,财务成本管理体制当中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对财务成本管理的相关制度的设置浮于表面,在企业的管理中只是流于形式,很难对企业的实际管理起到制约的作用,这样就造成岗位职责比较混乱,并且还会造成企业的工作效率以及财务风险增大。

(三)缺乏预决算管理

现阶段房地产企业在实际的预决算管理中主要问题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定期的更新变化,造成很多房地产企业当中所采用的工程预决算非常的传统,降低了房地产企业中对于资金使用的准确性以及可靠性,并且,对于传统的预决算,在其实际的计算中非常复杂,在一定意义上能够将工作量增加,同时也使得企业的实际管理效率降低。其次,预决算实际管理缺少全面性。现阶段很多工程中所产生的问题非常多,造成设计企业和施工企业之间的协调配合工作不是很完整,使得预结算工作产生很多问题,一些工作人员对于资金的流通不重视,甚至还有一些抽逃资金,这对于企业的稳定发展有着一定的阻碍。

三、解决方法

(一)完善财务成本管理体系

为了能够将房地产企业的相关财务成本管理体系进行完善,就需要结合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和其实际存在的问题,制定科学合理的成本管理机制,在这当中需要重视的就是,对于有关规定的措施需要加强合理的制定,确保相关制度能够使得各个部门之间合理协调。另外,财务管理的作用非常重要,需要定期对于企业的实际资金发生状况进行汇报,从而能够提供准确的财务信息,确保企业的有序进行。对于员工的积极性提高,采用相关的监督管理以及奖惩制度进行提升,采用科学合理的奖惩监督管理制度能够将企业的成本降低,以此来提升企业的发展绩效以及效率。在对财务成本管理透析完善中,也需要做好相应的体系建设,以此能够为房地产商的账单完善,使得财务管理体系自身的公正性和透明性体现出来,以此更好的重视管理体系工作,有效强化财务成本管理体系,使其能够可持续性发展。

(二)提高相关领导的财务成本管理意识认识能力

对实践方面具有指导的作用。企业的管理人员需要对财务成本管理的实际重要性工作加强重视,这样才能够有效推进财务成本管理体系的建设。但是在这当中,相关的管理人员需要对于一些非物质成本进行思考,对于人力资源的成本以及服务成本和相关的环境资源成本等进行思考,从而树立良好的全面的管理理念,这样才能够将企业的相关财务管理水平提升,以此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相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来说,企业需要加强重视程度,只有加强企业领导财务成本管理的意识,才能够实现事前的监督工作以及事中的针对性措施的应用和事后的检讨思考,以此降低财务管理工作中所产生的失误工作。房地产行业的有序发展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需要加强重视,同时对于其中所存在的问题有效分析,对于相关问题有效改革才能够使得整体行业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本文所阐述的相关建议尽管很难对于房地产企业当中所存在的问题全部解决,但是在实际的发展中一定要针对具体的问题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策略。

财参考文献:

[1]田林永.房地产企业财务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房地产金融,2011,0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