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认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认识范文1
关键词:可雇佣性;就业;高校课程;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08-0108-02
一、可雇佣性内涵
“可雇佣性”一词是“Employability”一词的意译,也可译为“就业能力”。“可雇佣性”可以简单理解为具有获得最初工作岗位、维持工作和根据需要获得新工作的能力。对于个人来说,可雇佣性的评判主要依据于3个方面,包括知识技能的储备量、向雇主展示知识和技能的工作能力和个人的运作发展空间等。因此,可雇佣性可以简单理解为“个体维持工作的能力”。从大学生个体的角度出发,可雇佣性则可以理解为“是大学生毕业更好就业并胜任其职业的能力和技能”。
可雇佣性的概念最早是为判断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及状况而提出的。现在,这一概念被广泛地应用到各类不同的劳动力群体之中,在高龄劳动者、新入职的员工、缺少必要工作技能的员工、女性、残疾人等低能力劳动力群体中应用更加广泛。可雇佣性的研究对大学生就业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可雇佣性培养上存在的问题
自20世纪末高校扩招以来,大学本科毕业生就业形势日渐严峻。一方面,高校经过大规模的扩招,造成了当下就业市场“供大于求”。由于大学教育从精英教育逐渐转变为大众教育,在大大提高国民素质的同时,也导致了学生的层次及水平与以前相比有所降低,造成我国普通人才相对过剩、高精人才数量不足的状况。同时,社会的发展相对滞后,无法提供那么多的工作岗位,也就是说,社会用工的需求量跟不上大学扩招的步伐,造成了高校毕业生“供大于求”,增大了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难度。另一方面,高校的课程设计不合理、教育与社会脱节也是造成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很重要的原因。
思政专业自20世纪80年代初恢复以来,适应改革开放后社会发展的需要,获得了较好的的发展。但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由于经济体制转轨的步伐加快,加之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人,它研究的主要任务是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变化的规律,以及向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形成其自身“重理论、少实践”的特性,导致思政教育专业难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难以找到与经济建设所需求的专业性契合点,缺少必要的就业竞争力,陷入就业困境。其具体问题如下。
1.课程设置较陈旧,培养方式相对滞后,针对性不强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自设立以来,在课程培设置上几乎没有大的趋时改动,专业的定位也不够准确。在我国当前的高等教育模式下,几乎每个专业都有具有自己特色的专业知识,专业的设置是为培养不同领域“专才”服务的。但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专业技能上相对模糊,在某种程度上是在培养“通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专业课涵盖管理学、经济学、政治学、哲学、教育学以及心理学等课程,这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和知识储备,但是在宽阔的知识面下却也存在着各种知识都不精通的现象。同时,虽然思想政治教育在近年来的课程改革中也有一定的趋时更新,但是课程的安排在增强学生的可雇佣性、提升学生竞争力等方面仍有所欠缺,针对性不强。这也直接导致了学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中会处于不利地位。
2.社会实践能力较差,难以适应用工单位的岗位需求
基于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通才”培养的定位,学生应该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强大的操作及实践能力,应熟练掌握人际交往、商务礼仪等必要的素质能力,同时也应有较强的文字处理、计算机操作等能力。但是在实际培养过程中,尽管当前许多院校都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如开设相关课程、组织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等),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操作和实践能力,但从学生目前的自身情况来看,大多数学生仍存在很多不足,如口语表达能力较差,不会操作打印机、复印机等基本的办公设备,不懂迎宾及会务礼仪安排,难以完成基本的活动策划案等现象普遍存在。较差的操作及社会实践能力,使得本来就缺少专业技能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更加难以适应用工单位的岗位需求,极大地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在就业时期的竞争力和职业生涯的晋升空间。
3.学生创业素质不高,对就业理解单一、准备不足
高等教育的意义在于提升大学生能力,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实现大学生顺利就业。当前社会大环境提供的就业方式包括进一步升学深造、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任职、企业和社会组织任职、参军入伍和自主创业等。但是,许多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对就业竞聘的理解和准备不足,不注重对自己就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在就业竞聘期间,往往也只了解其中一部分就业方式,而忽视了创新创业这一就业的重要途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就业面与技术类专业相比,在就业方面的竞争力较低,选择面也较窄。因此,自主创业是思想政治专业学生的一个重要的途径。但是,在现在培养过程中,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创新概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还相对欠缺,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选择。
三、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大学生可雇佣性人才培养可行性培养方案(解决方案)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探索,推进课程改革
高校对大学生的可雇佣性培养是其他教育所无法替代的。当前,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来说,进一步推进大学生可雇佣性能力培养是解决就业困境的重要途径。而推进大学生可雇佣性能力培养必须从课程改革入手。高校应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适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可雇佣性培养体系,并规划和树立好可雇佣性培养的长期发展目标,真正将可雇佣性培养融入日常学生培养计划之中。
具体地说,首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课程应该更加注重开设具有明显特色的、具有针对性、注重开发学生综合能力的课程(如企业文化、逻辑学、传播学等课程);其次,还应多设置一些具有开放性和拓展性的特色课程(如办公自动化、应用文写作、公关礼仪等课程),从而开展大学生可雇佣性技能培训。最后,在授课过程中,应更多地重视思维方式的培养,通过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创造能力,增强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且,在日常教学中,应根据专业特点,更多地将课堂教学和实践操作体验结合起来,实现理论实践的结合,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升自身的可雇佣性,为大学生获取工作创造良好的前提和基础。
2.开展有效的社会实践活动,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的操作和实践能力
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教学实践中,应顺应其“通才”培养定位,为学生提供多层次的知识构成。在教学活动的安排上,既要提供有效的课堂教育,也要注重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高校可以通过团学组织等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提供社会调研、模拟谈判、外联交际等形式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同时,高校也可以与一些厂商企业、党政事业单位等开展联系活动,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提供一些文案、行政等符合其就业方向的实习岗位,以练代学,实现课堂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从而达到在实质上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目的,增强其可雇佣性,更好地为就业服务。
3.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师资力量,加强就业指导队伍的建设
第一,高校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师资力量,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任课教师的思想理论培训,提升教学水平。应对任课教师进行相关的、具有针对性的培训,使其对可雇佣思想具有更深一层次的了解,促进其具体的课程设计。从而,通过强大的思想政治师资队伍和更加科学合理的专业、课程设置,形成结合专业实际的、切实可行的可雇佣性培养方案,引导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由单纯学术教学模式向提高学生可雇佣性综合能力教学模式的转变。
第二,高校应充分重视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加强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和就业指导课程研究。可以通过对大学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必修课和举办相关讲座的途径,培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自主意识,引导大学生去分析自己。要让大学生充分了解现阶段行业和职业特点,了解行业社会角色和社会分工,为其做好初步职业选择提供充足的选择空间,从而使其形成初步的职业生涯规划。然后,对他们加强就业指导,包括怎样去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如何撰写求职信和求职简历、如何合理地进行面试等就业技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应聘能力,提升求职的成功率。
四、结论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认识范文2
关键词: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5-0082-02
中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初步形成的阶段,具有多变性和不稳定性,是一生之中的最关键时期。加强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中学生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前途的大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分析
1.对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不足。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被普遍的实用主义论影响着,所以人们普遍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为自己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
(1)学校认识不足。很多学校面对着升学的压力,很多情况下不得不加强学生的文化知识的教学,而忽视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重智育,轻德育”的情况下,学校即使安排课时,也都是所谓的“主科”后面的“副科”,而且很多学校还出现思想政治课被一些“主科”占用的情况。
(2)教师认识不足。专业教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他们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部分教师在付出辛苦劳动后,学生、家长和学校不给予重视,觉得思想政治教育可有可无,无疑让专业老师失去上课的热情。有些学校对思想政治教育不够重视,学校里教不了别的课的老师就去上思想政治课,思想政治课成了谁都能上的大众课,而专业教师得不到及时的进修和培训,教师因为没有权威性而无心钻研教学。
(3)学生认识不足。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包括健康的心理、顽强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适应社会的能力,尤其是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思想信仰等方面的教育。[1]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没有正确的认识,仅仅认为思想政治课就是理论说教,没有现实意义。
(4)家长认识不足。在追求高分的年代,家长注重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升学,而忽视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很多家长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学校上的思想政治课,和家长没有什么关系,这是学校的责任和义务。忽视了学生在道德培养的过程中家长、家庭的教育作用,使得学校教育失去了家长和家庭这强有力的支持力量。
2.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创新。在过去的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通过很多途径和方式,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但是在这个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还有许多需要认真考虑、研究并采取创新有效的方法解决的问题:
(1)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够新颖。虽然中学的课本已经经历了几个版本了,但是在内容上还是换汤不换药,选取的内容缺乏新颖,时代特征不强,针对性不强,如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些内容对中学生的教育应该是有很大作用的,但教材编排和取舍的内容都不大适合中学生的学习和心理特征。大部分情况下,学生都是死记硬背,并没有体会其真正的思想、精髓。
(2)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缺少新意。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通过很多渠道,但是审视我们身边的老师所使用的方法却很单一,没有新意,只是说理论讲道理,没有结合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这种接受方式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和兴趣,导致教学效果很差。
(3)思想政治教育手段落后。现代信息和技术高速发展,传统的教学手段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了,一些新的信息、新观点和新理论的产生都需要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先进仪器和多媒体等手段进行信息的收集、处理和筛选。
二、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1.正确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质。我们要正确认识到作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需要具备较高的素质。而人的素质主要包括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政治素质,其核心是思想政治素质。家庭是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娱乐等都有着密切关系的重要场所,父母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他们本身的思想、价值观和人生观等都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家长应该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在教育中纠正一些误区,既要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也要重视孩子人格、品德和习惯的培养。学校和老师要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质出发,重新调整教育观念,既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也要关心学生人格、品德等的培养;既要关心学生的平时表现,也要关心学生精神和心理的需要;既要关心学生个性的发展,也要注意严格的纪律教育。学校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取得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的支持和配合,指导家长学习掌握一些科学的教育方法。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社会、学校和家庭要齐心协力,这样才能共同促进中学生的健康成长。
2.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手段。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遵循中学生思想道德的形成发展规律,整体规划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鉴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有不同的思想特点,思想政治教育要针对学生的特点,按照德育总体目标,遵从知情意行,养成教育的规律。要分层次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内容,依据每个年龄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和认知特点,体现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和层次性。
其次,学校应该把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落实到实处。学校领导应该改变只注重学生分数追求升学率的教育思想,努力提高专业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充分发挥专业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者和主导者,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素质的好坏。要提高专业教师的素质,就要优化专业教师队伍,提高专业教师的待遇和福利,为专业教师提供进修和培训的机会,提高整体的师资力量,还要加大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投入,添加先进设备等。
再者,教师要重新定位好自己的角色,改进教学方法。教师要从传统的教学方法中走出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参加教学活动,使课本知识经过专业老师的指导后,让学生内化为自己的思想、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录入讨论式、辩论式、话剧式等,还可以借助先进的教学设备,使教学的内容更加形象、具体。教师还应该与时俱进,及时了解时代的特征,新信息,新理论并与学生分享、分析。例如现在讨论得比较多的是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理论[2],这个理论具有形象性、灵活性、多样性、综合性、导引性和暗示性的特点,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教育性环境中,直接体验和潜移默化地获取有益于个体身心健康和个性全面发展的教育性经验。也可以利用现在网络的先进性来教育学生,例如博客、微博等。
最后,思想政治教育要理论联系实际。在教育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分析学生的思想状况,把握其思想特点,密切联系改革开放的实践,有针对性地回答和解决学生普遍关注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做到“有的放矢”,避免思想政治教育的空谈、说教,增强针对性,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加强实践能力,使理论的讲授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既可以带领学生走进社会这个大学,也可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思想觉悟。
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是社会各界所关注的问题。加强和改进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已成为中学教育的首要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随着社会特别是全球化引发的巨大的变化,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家庭、学校和社会应该共同携手培养社会主义事业下一代的接班人,以社会的需求发展为基础,以党的先进理论为指导,抓住社会大发展的机遇,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围绕培养中学生成人成才,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使中学生成为国家的栋梁。
参考文献: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认识范文3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价值 实现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含义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是指作为价值客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作为价值主体的大学生的需要满足、引导和提升的效应关系。所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就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对人和社会的发展产生实际效应,产生积极影响。价值实现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目的和归宿,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要通过价值的实现程度来体现。
二、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困境
1.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含义模糊。要使思想政治教育价值顺利实现,首先必须要科学的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当前,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主要存在三种偏见:“万能论”推演出思想政治教育是万能的,认定思想政治教育能够解决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切问题。 “无用论”则是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反感和忧虑,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无用的。“代替论”是人们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并不是一定要有的,是可以用其它的手段代替的。 以上这些看法都停留在表面现象的归纳上,从而把思想政治教育已有的某些相对负价值绝对化,错误地当作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和绝对负价值,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应该全面科学的分析,深入本性的分析。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忽视了主体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落后性表现在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没有充分丰富和发展主体需要,没有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和理念,过于局限于思想性的理论教育,这样的教育方式将会导致受教育者并不能真正的认同,致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能达到真正的效果。再如很多高校教育者就认为高校思想政治就是上政治课,完全忽视了实际生活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陷入僵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取得好的效果,应当以人为本,而且还要将这种精神灌输到日常的教育活动中。
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单一性。很多高校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主要采用硬性的课堂灌输法,这样也显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单一,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价值也不能充分实现。单一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也忽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思想观念的形成缺乏了内化动力与调节,不能在学生思想深处扎根,在市场经济的某些负面影响的冲击下便显得苍白无力,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单一性必须得到改善。
4.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知识更新落后。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引起了物质生产发生了以下变化:一是生产物质财富的条件发生了变化。二是知识经济时代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提高了。知识经济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机遇与挑战,如知识的更新快、现代化工具的运用等,也给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挑战。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载体、教育环境等都需要及时的改进。
三、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途径
1.科学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是指作为价值客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作为价值主体的大学生的需要满足、引导和提升的效应关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就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对人和社会的发展产生实际效应,产生积极影响。这就是探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产生的实际效应,这个定义从本质上是反映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程度,因此,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顺利的实现,首先要科学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2.丰富受教育者主体需要。当今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面对的是动态的社会和复杂的学生,要充公尊重思想政治受教育的主体性,尽最大努力来丰富和发挥主体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彰显学生的主体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树立以学生主体性的理念,重视学生的思想变化,根据学生的思想变化来进行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不同于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具有能动性、自主性、创造性。
3.坚持自我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要以高度的热情和社会责任感,通过扎实而又有人情味的工作,为大学生成人成才起到领航员的作用。如何使大学生能够实现自我教育,这不仅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倡导的,而且也是我们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心愿。自我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内在驱动力,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认识范文4
关键词:高职院校;专业课教育;思想政治教育;配合
在我国的社会经济建设中,高职学生属于一支非常重要的力量,其思想政治水平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所以,高等职业院校在日常的教育和管理工作中,必须要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予以高度重视,将立德树人设立为育人的第一要务。但是,现在很多高职院校都对技能教学比较关注,在实际的课程安排中,思想政治课程只占非常小的比例。为此,必须要深入地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将专业课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合在一起。
一、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现状
(一)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合作与互动
目前,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是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等课程来完成,在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制订过程中,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独立开设,课程标准由不同部门分别制定,存在德育与智育“一手软,一手硬”的现象,两者相互融合的教学资源匮乏。专业教育注重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忽略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偏重品德教育。例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关于培养职业精神的教学课时只有2~3课时。
(二)专业课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配合不够彻底
一是思想政治课程实践性教学时数少,教学手段与考核方式比较单一,忽略了学生的实际想法与实际感受,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二是专业教学实践活动更多的是只重视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忽略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三是“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往往难以相互呼应、相辅相成。虽然有的高职院将学生课外读书节、社团活动、暑期社会实践等活动列入了教学标准,但实施完全到位的不多,“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不能有效融合与相互促进,不仅影响了“第一课堂”主渠道的育人效果,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第二课堂”主阵地的育人功能。
二、专业课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配合方法
(一)结合专业特色营造思想政治教育的氛围
高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无论在课堂讲授、实践环节还是在排课方法、选课办法以及多媒体教学等方面,都需要结合专业课程的特色,营造思想政治教育的氛围。各专业课的任课教师也要加强对重大理论以及实践问题的科学研究,只有这样,才能用这些科学研究中的成果去实现对自己专业教学的支撑。专业课程教师在教学不仅要讲清楚一些基本的理论观点,还要能说明和评述一些重大问题。除此之外,专业课程教师还要针对学生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在专业课教学中加以梳理和研究,赢得学生的认可和欢迎,进而增强思政教育的时效性。
(二)专业课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要有针对性
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课堂教学不是全部,而只是一部分。针对教学管理体制问题,应该有针对性地切实加以研究和解决。思想政治教育不是空的,而是要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去,在一定意义上,学校教学管理体制要以学生为中心,管理体制更具有根本性、战略性、长远性,要努力做到以所谓“虚”的理论渗透进学生的专业课教学中,利用专业课的影响力促使师生为了一个共同的、高尚的目标而服务。教学管理体制要实现为教学工作服务,专业课教学要做到有针对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三)端正态度和观念
在高职院校中,作为专业课程,职业基础和职业技术课中也应该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因为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社会、行业或企业所需要的高技能、高素质人才。但是,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教育应该是联系在一起的,二者并不矛盾,更不相_突,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渗透到专业课程的教育中。在专业课教学中,教师应该端正这个理念和态度,在专业课教学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
(四)在专业课程的实习实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
在实习实训的开展中,教师要及时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例如在实习实训开始前,为了让学生认识到实习实训的意义、地点、时间以及工作内容和环境,应该进行实习实训总动员,进行注意事项的培训,培养学生的服从意识、安全意识以及就业观等方面的教育。实习实训初期,学生会出现不适应的现象,在实习实训过程中,对学生的实习实训情况要进行跟踪,初期要做好学生的安抚工作。实习实训结束后,为了对学生的实习实训做一个总的评价,还要举行总结大会,奖励优秀学生,并激励学生认真对待实习实训。
三、结束语
面对当前我国就业形势的严峻性,高职院校必须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在专业课教育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增强两者的配合程度,在提高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同时,也能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伟新.浅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课程教学的结合[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01:81.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认识范文5
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工作的生命线。党和国家对于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给予了高度关注,教育部2009年3月下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通知》,要求高校提高对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的认知,并从10个方面作了具体规定,以期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目前,我国高校普遍都开展了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是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本文将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理论,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探析。
一、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和意义
(一)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一书中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定的阶级、政党、社会群体遵循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念、道德规范,对其成员实施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结合高校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实际,笔者认为,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以大学生的发展为最终价值追求,以就业指导、就业服务、就业管理、职业生涯规划等为手段和载体,以思想引领、政治引导、心理辅导为核心,以提高对就业理想认知为直接目标,从而促进大学生职业选择、职业发展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
(二)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探析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就业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就业工作的相互关系,有助于明确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所具有的必要性和实质作用。运用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工具和成果有利于帮助大学生在走向社会生活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正确的择业观念,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健康的就业心理素质和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
二、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认知度不足
1.对大学生就业思想变化的认知不足。大学生的价值观正在接受者强烈的冲击,加之90后学生不愿主动与人沟通的普遍性性格特征,这种矛盾的心态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面对这样的变化,教师大多数还是依靠传统形式进行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其结果是很难走进大学生思想变化的深处,难以得到教育的效果。
2.对全员就业教育观念确立的认知不足。在高校中,专业从事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员数量少,专业有限,面对学生的困惑时,难以给出精准的判断和回答。部分专业教师只负责课堂上的教学工作和课下的科研工作,甚至部分教师认为学生的就业和专业教师毫无关系。这种教育观念,将给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带来了严重的损失,不利于学生正确合理的形成就业观。同时,学生家长和社会在教育过程中参与度低,没有形成良好的教育环境和合力。
(二)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化和科学性不强
1.教育经验化、模式化,缺乏科学化、专业化的指导。长期以来,只是单方面的对受教育者采取模式化的方式灌输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对受教育者的个体接收能力没有进行科学的判断和评估。教育形式大多采取集体式的方式,内容老套贫乏,形式单调,很难做到对学生的个性化地指导,教育效果甚微。同时一些教师习惯照搬教材,从概念到概念,从理论到理论,没有调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不能根据就业实践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就业思想政治教育;一些教师对就业政策理解不透彻,对学生询问的无法解答或者给予模凌两可的答案,不能解决学生在就业政策上的困惑;一些教师缺乏系统的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专门训练,当学生因就业而产生的各种观念上或心理上的困惑时,无法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
2.教育重技能,轻思维,呈现现实化、功利化的趋向。高校在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过程中,面对市场经济激烈的竞争趋势和就业工作的巨大压力时,就业指导的内容也往往偏重于就业技能和就业务实。虽然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仍以传递就业政策和指导学生如何收集就业信息,提升就业技能为主,很少从职业观、择业价值取向、择业心理等方面进行长期的、系统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导致大学生职业持续发展指导的严重匮乏。这种针对性不强的就业思想政治教育远远不能够满足当前大学生的自身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没有发挥出在就业工作中应当起到的作用,大学生的思想以及心理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
三、多途径提升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一)工作队伍专业化
针对现状,必须充分整合各方面力量,优化队伍结构。建立由思想政治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专职院系书记和就业主管人员组成的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队伍,辅以专业教师、外来专家、学者,开展高校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其中,思想政治课教师承担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学的主要任务;辅导员、班主任、专职从事学生管理的行政人员负责对大学生开展经常性的职业指导和心理咨询;就业主管部门负责政策指导,提供就业信息,开展招聘活动,帮助推荐就业;聘请心理专家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心理教育和辅导;邀请社会成功人士讲学,拓宽大学生的社会视野,让大学生更深刻地了解社会、认识社会。
(二)管理体制规范化
首先,成立专门的就业思想政治教育机构,对全校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整体部署,设立就业指导课教研室,保证就业指导经费充足到位,人员配置科学合理,制定全校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总规划,监督各院系依据总规划结合专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落实,并及时进行反馈和调整。
其次,各院系根据不同专业实际情况,指定工作人员专门负责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采取多种措施,规范和健全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体制与工作机制。
(三)教育过程全员化
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学校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同时应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结合起来,优化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实现教育过程的全员化。就业思想政治教育要建立与家长有效沟通的长效机制,主动争取家长的配合和支持,通过家庭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就业形势、合理调整就业期望。就业思想政治教育还必须重视社会环境的影响,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主动认识社会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社会要通过政策导向,配合高校为大学生建立公平、公开、公正的就业环境,促进大学生积极就业。
(四)教育机制系统化
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要贯穿大学生就业的全过程。在大学生学习的每一阶段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思想政治教育,使其融入大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中,不断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
1.初期的职业定向教育和职业体验教育。在学生入学之初,在进行专业知识教育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在充分了解自身、职业以及社会,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之间的关系,合理调整择业预期,确定择业目标。当学生进入二年级学习阶段时,应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加深对职业特点的了解,提高实践应用能力的同时也了解到自身的不足,及时修正职业生涯规划。
2.中期的职业选择教育。学生进入三年级后,应针对学生面对不同的职业选择所产生的困惑进行引导,帮助学生进一步分析自身职业方向,调整职业生涯规划。在此阶段,尤其要重视对大学生进行国情和形势教育。高校通过开展就业主题教育活动,有针对性地进行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教育,帮助学生更深刻了解世情、国情和社情,正确看待当前就业形势的严峻性以及对自身进行正确定位,合理调整就业预期,为就业做好充分准备。
3.后期的职业定向教育。在大四阶段,学生已对未来职业有了大概方向,因此,应侧重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另外还可开展毕业系列活动,强化情感教育,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其中,最重要的是加强职业道德教育,首先要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敬业爱岗、忠于职守,热爱本职工作,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过硬本领;其次,要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最后,要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树立职业平等意识。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认识范文6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关系;有机结合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0)52-0229-01
1 心理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是并行不悖的两种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使受教育者形成一定的思想政治观念即政治观点、信念、世界观和道德观的社会活动。思想观念是人对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及其内部联系的认识,是人脑通过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后而形成的理性认识。正如马克思所说:“观念的东西不外乎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由此说明,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在教育内容上不是彼此排斥和对立的,而是互相渗透、互相补充的。
2 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素质教育的关系
2.1 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的区别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旨在塑造个人完善的道德品行,心理素质教育旨在塑造个人的完善人格。思想政治教育强调培养人的基本道德观与良好品行,对社会及其文化形成强烈的责任感和归属感,增强社会正义感和抵抗不良诱因的能力。而心理素质教育强调引导、培养健康人格,提高人的心理素质。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问题是人生观的问题,而心理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是个人的成长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力求使受教育者分辨是非,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而心理教育不是是非的较量,而是得失的探讨,其所关心的是从个人的挫折、困难经历中感悟出生活的哲理。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在于提高个人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和自豪感,而心理教育教育旨在提高个人的自我价值感和成就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涉及个人价值观与世界观的培养,也涉及个人的历史观和民族观的培养,有鲜明的价值导向。
2.2 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的联系
第一,心理素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都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工作者要提高其工作实效,必须重视受教育者的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种目标内化为受教育者的个体的思想品质,通过受教育者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的心理过程,内化为受教育者的道德行为。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引入,可以提高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的效果。学习问题、恋爱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是近年人们在心理咨询中涉及的几个主要的问题,不难发现产生心理障碍的深层原因往往涉及品德修养、价值取向、理想信念的问题。消除人们心理疏导的同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和引导。
3 实现心理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
3.1 认清心理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两者的关系存在的偏差
认为“心理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不大”。其理由是:①心理素质教育的对象是极个别“脑子有毛病”的或“心理有问题的人”,心理素质教育是医生的事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无关。②没有心理素质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照样有效。第一点理由是对心理素质教育的认识欠全面。从整体上看,教育系统犹如一座金字塔,其最底层是普遍开展的面向全体人群的心理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是包括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内的所有教育者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