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精神文化的含义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精神文化的含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精神文化的含义

企业精神文化的含义范文1

[关键词] 企业文化 精神文化 竞争力 社会责任

一、文化竞争力解放的最后空间――精神文化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发展不仅依靠自身的规模竞争力、经营管理竞争力,更重要的是企业文化竞争力。众多的企业家与学者在企业文化的领域内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与实践,使我国的企业文化理论体系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指导理论的发展也促使文化生产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解放。但是如果研究现有的企业文化竞争力的论述与实践,我们便会发现在这一领域的认识与解放上,还存在较大的局限和不曾被解放的空间。这种情况会直接影响企业的实际经营,由于认识的不足,企业会在整体战略的规划上出现偏差,会在竞争优势的构建上留有空白。

我们知道企业文化是由表层的物质文化、浅层的行为文化、中层的制度文化和深层的精神文化组成。但是在目前,无论是理论界还是企业界都将文化竞争力发挥的空间局限于企业文化的前三个方面,能够真正发现企业精神文化具有极大的竞争价值,而将其放在一个较高战略地位,并付诸于企业整体战略规划的企业就更是少之又少了。人们通常还是把企业精神作为一种精神层次上的原动力,企业精神发挥作用的途径是:精神文化先对企业其他层次上的文化进行支撑、影响,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当这些促进作用渗透到企业竞争的前沿,发挥出威力时企业的精神文化才算对竞争优势的构建形成作用力。然而,在知识经济时代,这种认识与做法无疑是对企业精神文化这一极具竞争力特征的资源的严重浪费。企业应把企业精神文化推到企业竞争的最前沿,要它在作为企业发展原动力的同时,也成为企业间短兵相接的利器,把企业精神熔炼成一种威力巨大的文化竞争优势,完全的释放文化竞争力。

我们可以预见,现代企业的文化竞争必将从文化平台上的表层竞争转向深层次的精神文化的竞争。管理理念可以学习掌握,规章制度可以照搬照抄,但是企业所追求的精神与价值以及在客户、社会中取得到认可是难以移植、模仿的。以企业精神为基础的企业精神文化竞争力将成为最具知识经济时代特征的核心竞争力。

二、企业精神文化竞争力的含义与意义

我们再对企业精神文化竞争力有了基本的认识后,就应该将其理论化。本文对精神文化竞争力是这样理解的:它是由企业长期系统培养的,是能够将企业的精神理念深植于消费者和普通大众的社会意识中并对社会产生积极作用,最终为企业实现良好的市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能力。

企业培养精神文化竞争力的意义在于:

1.它将企业与客户的关系从产品交易层次提升到理念交流层次,构建更加坚固的合作关系。企业固守在产品、资源和管理层次上建立起来的比较优势是危险而缺乏远见的。从长远发展来看,由于众多不确定因素的存在,这种竞争优势是此消彼涨的,当企业被赶超而处于劣势时,能够为企业赢得战略调整和战略突围时间的只能是他长期以来建立的精神文化竞争力。因为精神文化竞争力所表现出来的企业、品牌忠诚度,可以帮助企业度过发展的寒冬,客户会因对企业的信任与依赖,而在一定时间内等待企业去解决问题,即使在此期间客户自身会遭受一些损失。

2.它将企业存在的空间从市场层次扩展到社会层次。当企业战略性的将其所信奉的精神和责任付诸于行动时,会产生巨大的感召力,这种感召力会将企业的精神与思想渐渐的深植于消费者和普通大众的意识形态中。人们会自觉的将这种理念进行再传播,会在社会上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的效应,个人、企业、社会都可从中受益,这个时候企业就已与社会成员在情感上合为一体、融入了社会。

3.它使企业在实现市场价值增值的同时也实现了社会价值。企业的精神文化竞争战略将使企业不再是社会发展的一个零件而成为社会发展的推动者。企业有益的精神文化会对社会意识起到净化与启迪的作用,也会使更多的中国企业家能够充分认识到“取利于天下,还益于苍生”的社会责任感,最终将有力的推动民族振兴的步伐,从而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

三、精神文化竞争力的建设原则

1.要有坚实而富有追求价值的企业精神。企业精神文化竞争力的基础是企业精神,所以企业在构建企业文化之初就要提炼出自身所要秉承的企业精神。企业精神要博大,要超然于产品、品牌、行业之外,服务于社会;同时企业精神也要精辟,让人观之而心领神会,具有将强的感召力很责任感。

2.要将企业精神正视为一种竞争战略资源。企业的决策者要将企业精神融入企业使命、企业战略和企业的生活中,真正的将企业精神转化为企业与社会交流的语言,培养成企业强大的竞争优势,否则企业精神永远只是企业员工仰之弥高的雕塑,是大众眼中的广告语。

3. 企业精神文化竞争力建设的重要性、迫切性同企业最终产品和消费者之间的距离成反比。在知识经济时代,精神文化竞争力之所以变得重要,是因为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在物质需求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之后,对文化和精神的追求就越来越强烈,并逐渐成为影响消费选择的决定性因素。而这种购买特征基本上是存在于普通消费者中,生产企业与加工企业之间的交易、加工企业与营销企业之间的交易,对这种购买特征表现的不是特别突出。比如钢铁冶炼企业与移动通信企业对精神文化竞争力的要求就不相同,很显然后者更加需要加大精神文化竞争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腾扬:关于企业文化建设的辩证思考.经济师,2007年

[2]于卉:企业文化与竞争战略关系探究.商场现代化,2007

企业精神文化的含义范文2

关键词:企业精神;和谐企业

中图分类号:F272.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605(2006)12―0028―03

构建“和谐企业”离不开培育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企业精神。一个和谐的企业,其职工队伍必然表现出和谐的、健康的、良好的精神风貌。构建和谐企业能够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并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作用。

一、企业精神:来自20世纪晚期企业管理的成功经验

20世纪30年代,发生在企业管理的一场革命就是行为科学管理学派取代了推崇“胡萝卜加大棒”式的古典管理学。但这并不是企业管理经验探究的终结。80年代以后,随着科学技术和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知识型、技术型工人和企业管理人员的日益增加,企业管理组织结构逐步扁平化,新的形势导致了企业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新的变革。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文化管理理论应运而生。企业文化管理理论的核心内容在于强调企业内部物质、制度和精神各要素之间结构达到动态平衡,及各要素之间取得最佳结合。与以往管理理论不同,企业文化管理理论着眼于“以人为中心”的不断强化企业凝聚力的整体管理方式,着重突出了作为最内层的企业精神的功用。企业文化管理理论认为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利重点,也是企业的灵魂,它决定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20世纪中外企业发展事实也说明,企业精神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纵观国内外诸多“长寿”企业,如松下、三菱、海尔、长虹等知名企业,无不具有鲜明个性的“企业精神”。现代众多的管理学家在对许多卓有成效的企业进行了大量的实例研究之后认为:在企业取得成功的诸多因素中,最重要、起决定作用的,不是奖金的数量、组织形式、管理技巧等等,而是企业精神。西方管理学甚至提出:企业精神是构成企业生存的基础、发展的动力、行为的准则和成功的核心。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认为:在事业中诸多因素都很重要,如技术力量、资金、人员及销售能力等,但最基本的最重要的是经营观念,即企业精神。总之,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企业文化精神的功用,成为众多企业家经营制胜的法宝。

二、企业精神:构建和谐企业的力量支撑

企业精神之所以在20世纪晚期的企业管理中大放异彩,是与其在“无形意识”的名分下进发出“刚性”力量分不开的。这一点我们也可以从文人志士对“精神”的探究中窥见一斑。在我国古代典籍中,“精神”的含义就被定义为一种大地万物的“精气”,与“灵魂”。生命之躯的一切活动,都是“精神”的外在表现。在现代社会里,“精神”是“指以人的问题为中心展开的,是对人的自身存在和人的价值、意义、权利、尊严的理解和把握,是对人的理想和终极理想的一种追求”。“人类为实现历史和现实的解放而在心灵内部提前进行的内部操演,其目的不在于‘解释世界’,而在于‘改造世界’”等等。上述理解尽管有不同层面、不同角度的见地,但其中却包含一个重要的共识:即“积极的价值取向和人生追求,坚定的社会信念”是精神的重要内容。也正因为如此,精神才能成为凝聚人们内心欲望,形成共同价值追求,激发巨大创造热情的“动力源”。法国经济学家佩雷斯在基于对精神动力作用历史轨迹的考察与尊重的基础上,经历半个世纪的研究后宣称:“‘精神’气质在一个地区的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企业精神也是精神的一种,是群体精神的展现。企业员工的无数个体精神的集合融汇与扩展,就形成了集中的群体精神。它是在长期生产经营实践中经过倡导和培植而逐步形成和确立起来的具有激励职工奋发向上,规范企业行为的群体意识。作为一种内化的力量、一种无形的管理方式,企业精神通过理性的感情因素的作用,控制和协调职工的行为,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又把职工的行为纳入企业团结协作的轨道,从而促使企业员工为本企业的发展贡献力量。可以说构建和谐企业有很多的事情要做,但培育良好的企业精神是最重要的前提。没有企业精神的凝聚,企业犹如一盘散沙,缺少战斗力。在某种意义上说,企业精神决定着企业的未来,决定着企业的生命。一句话,没有企业精神的力量支撑,就没有和谐企业的建设。

三、企业精神:“和谐企业”的重要特征

“和谐企业”简单地说就是指构成企业系统的各部分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平衡发展状态。这种“和谐”包括了很多指标,从宏观上看,“和谐企业”是企业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从微观上看,“和谐企业”是企业物质建设与精神文化建设的和谐。无疑,和谐的企业文化应该是“和谐企业”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特征,离开了和谐企业文化的“和谐企业”应该是不完全的,也是不和谐的。按照西方管理学的分析,企业文化建设应该包括三个层次:最外层的是物质文化:中间的是制度文化,包括人际关系、企业组织结构以及各种具体规章制度;最内层的是企业精神文化。企业精神是随着企业产生而产生的一种与物质文化相适应的意识形态。从本质上说企业精神文化建设与企业物质建设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企业精神的形成与发展必须依附于企业的物质生产经营活动的存在和发展;另一方面,企业精神对企业物质生产具有反作用。良好的企业精神对企业的发展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反之就会阻碍企业的发展,制约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企业精神文化建设与企业物质文化建设双方共同统一在“和谐企业”的发展中。因此,企业精神不仅为构建“和谐企业”提供了强大的力量支撑,而且其本身也是“和谐企业”的一个重要特征。正因为如此,许多企业在经营起始,就精心打造符合自己企业发展要求的企业精神,以展示本企业的“个性特征”与魅力,从而树立起自己的品牌形象,扩大企业的影响。如美国IBM公司的“IBM就是服务”,日本松下电器公司的“工业报国、光明正大、团结一致、奋发向上、礼节谦让、感谢报恩”,中国海尔的“敬业报国、追求卓越”这些精神的凝炼,成为了企业的旗帜和区别于其它企业的“个性特征”,是一个企业文化建设的精华。因而,良好的企业精神是“和谐企业”的重要特征。

四、企业精神:构建“和谐企业”的有效途径

“和谐企业”中的“和谐”涉及到企业系统中的方方面面,它包括企业的“内部和谐”和“外部和谐”。所谓“内部和谐”主要是企业内上下级单位、各职能部门之间和谐,企业与职工和谐,职工与职工和谐等:所谓“外部和谐”主要是企业与业主、企业与劳务队伍、材料商和谐,企业与地方政府、新闻媒介和谐,企业与企业和谐,企业与环境、社会和谐等。构建“和谐企业”,就是要理顺各种利益

关系,化解各种利益矛盾,不断促进企业系统中各部分和要素和谐发展,良好的企业精神就是实现这些“和谐”的有效途径。

首先,良好的企业精神有力地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人是企业的根本,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的竞争,企业的发展说到底就是人的发展,构建和谐企业首先就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并以人的全面发展推动企业的发展。而企业精神就是这样一种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力量。早在2000多年前的中国儒家思想创始人孔子就倡导“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应用到现代管理上,就是主张“尊重员工、同情员工、理解员工的人性面,从而使员工有荣誉感、有羞耻心、实现自觉自动的自我管理”。20世纪80年代的企业文化理论通过对日本经济奇迹的研究发现:日本的成功并非仅仅得益于现代化的管理技术和手段,而是主要依靠企业精神。企业文化管理理论充分体现了对人的价值的尊重。它提出了“企业职工:是具有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生活准则、理想人格、荣辱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企业主体”的观点。当前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已成为世界各国企业的共识。企业活动的目的是营利,但又不能单纯地以追求利润为企业的最高目标或宗旨,而应把企业“权利人”(他们包括顾客、员工、股东、供应商等)的自由、幸福作为企业发展的最高目标,尤其在企业内部,形成上下左右的彼此相互尊重氛围,相互承认彼此的价值和能力,接受彼此之间合理的权力和利益要求,通过制度确保员工能够分享企业成长所带来的好处,尊重员工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如美国惠普电子仪器公司有20名高级主管在接受一项调查中,有18位都认为公司的成功靠的是对个人价值的尊重,这就是惠普精神。它强调:“公司的盈利价值,注重满足顾客、股东、员工的需求,提供以人为本,保持人与人及人与环境之间和谐”。总之,以人为本的企业精神的凝聚就是要树立这样目标:企业就是要努力把员工:培育成优秀员工,就是要为员工的发展服务,通过发展人的需求、满足人的需求、改变人的需求,激发每个人的发展愿望和动力,帮助每个人全面发展。如果一个企业只是单一地追求利润,缺乏精神追求和精神动力,就不可能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所以企业精神是企业员工的精神,离开企业精神,和谐企业的建构无从谈起。

其次,企业精神有力地促进了企业内部的和谐。企业精神一旦形成就具有一定的渗透力,它可以无形地凝聚企业各方面的力量,把精神力量化为物质力量。一般说来,企业精神的凝练和概括往往只有十几条、几百字,可它的形成要经历长时间的历史积淀和几上几下的反复论证。它的每个字都饱含着企业经营者、主创人员和广大职工的心血,每句话都付出了艰苦的劳动,可以说企业精神是领导意志和群众智慧的有机结合,是深厚的企业文化与现代管理思想的有机结合。因此,企业精神自形成之日起,就必然成为全体员工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准则。也正因为如此,企业精神可以激发全体职工的共鸣,可以有效地培育员工对企业的忠诚感、自豪感,激发他们团结一致、积极向上的工作热情和创造热情,促进职工之间互相尊重、相互理解与相互支持,和睦相处,在企业中营造融洽的人际氛围,形成推动企业发展的强大合力,把企业建设成为人际关系融洽、充满友爱、精诚团结、蓬勃向上的和谐企业。因此,应大力加强以企业精神为核心内容的企业文化建设,营造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的良好氛围,营造鼓励人干事、支持人干成事的工作环境,通过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使广大职工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导向。

再次,企业精神有助于企业实现与外部环境的一致。构建和谐企业离不开良好的外部环境,其中最重要的是社会的支持与自然环境的协调。这为构建和谐企业提出了鲜明的要求:和谐企业一定要切实增强社会责任感,正确处理好自身利益与社会利益、发展经济与保护自然环境的关系;在处理与社会的关系时,必须守法、诚信更多地回报社会等等。许多企业在对企业精神的概括中,都把这些要求作为核心或者主要内容,用高度凝练的语言进行了提升。如宝钢的“真诚、务实、努力、不断学习”精神;天津一汽提出“学习、创新、抗争、自强”的企业精神;海南旅游倡导在全行业实行“公开透明、诚信经营,温暖热情”的阳光精神;这些精神高度体现了和谐企业的目标要求,极大地鼓舞了职工的干劲,为其行为指明了方向,促使其自觉地同公司的要求协调一致,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也就更加有力地促进了企业与社会的和谐。

企业精神文化的含义范文3

关键词: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Abstract: combin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strengthen the building of enterprise culture through the spirit of enterprise culture, material culture, system culture, behavior culture four aspects, make all the staff to establish and enterprise development to adapt the ideal faith, value orientation, code of conduct, strengthening and enterprise and honor connected, the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to promote the good faith, the culture to culture the harmony, with cultural strong benefit, cultivate and strengthen the enterprise's core competitive ability.

Keywords: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enterprise culture, and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是企业生生不息、创新发展的不竭动力。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一套理念、信念、价值观和行为规则,对企业具有振兴、导向、凝聚、协调、鼓励和辐射的功能,决定着企业的经营理念、发展战略、工作思路、市场定位、竞争实力和员工素质等,是培育核心竞争力,打造诚信、效益、和谐型企业的基础和保障。本人就如何加强施工企业文化建设,谈几点认识。

一、以思想教育为引领,加强企业精神文化建设

企业精神文化主要涵盖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道德等内容,主要通过思想教育的潜移默化作用,逐步从思想认识上为企业广大员工所接受。

培育企业价值观就是要培育企业和全体职工共同的价值取向,使之成为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中评判是非、检验成败的标准和共同的行为准则;企业精神是企业员工对企业的信任感、自豪感和荣誉感的集中体现,在实践中要继续弘扬工程人在艰苦创业历程中凝炼出的企业精神,并在今后的生产经营实践中不断为之赋予新的深刻的内涵,使之更具有号召力、凝聚力和向心力;企业道德建设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具体体现在企业的诚信建设。诚信的基本含义是真心实意,诚实不欺。加强诚信建设,重在培养员工的诚信精神,培育企业和业主相互信赖的关系,培育企业在经营中的诚信道德观念,致力于创建诚信型企业,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誉谋发展。

在实际工作中,要大力开展“文化强企、塑形育人”主题实践活动,结合新形势、新任务,从企业的实际出发,在全体员工中培育企业核心价值观、树立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和奉献企业的精神,引导干部职工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与企业改革发展相融合的新观念,不断增强市场竞争意识、风险和效益意识,把全员的思想统一到推进企业的改革发展上来,统一到确保实现企业经营目标上来,从而使全体员工自觉地把追求个人利益与追求企业利益最大化统一起来,真正把“企业靠我发展,我靠企业生存”变成每一个职工的实际行动,以新的思想观念、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和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来推动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要积极改进加强精神文化建设,采用播放电视专题片、制作展板、专栏、参观学习和唱响《铁道兵志在四方》、《铁建员工之歌》两首歌和回顾乌铁工程人艰苦创业历程等活动方式,大力宣传铁建人 “不畏艰险、勇攀高峰、领先行业、创誉中外”的企业精神,推进精神文化的相互融合,为企业文化注入新的内涵,增添新的精神动力。

二、以文明工地建设为载体,加强企业物质文化建设

工作和生活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员工的情绪和心理,要抓好安全文明工地和“职工之家”建设,着力为职工营造舒适的环境,把企业对职工的关爱落在实处;要加大投入,建立和完善企业的文化设施,优化施工一线工作生活环境,积极开展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最大限度地满足职工的精神生活需求。

一是加强文明工地建设,营造宽松舒心工作环境。要下大力气进行工地环境建设,统一规划,修建整齐划一的营区,文化娱乐设施一应俱全,做到工地军营化、食堂餐厅化、宿舍公寓化,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

二是营造健康向上的良好环境。在企业内部要倡导一种团结协作、平等互助、相互尊重的企业人际关系,形成一个人人平等、和睦相处、心情舒畅的宽松环境和氛围,给每一个成员以充分发展的空间,尽量发挥每一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共同为企业的长远发展贡献力量。

三是开展健康有益的文化娱乐活动。积极开展“迎十召开,党的知识竞赛”、“学回信,抓机遇,促发展”主题实践、“说说我身边的好党员演讲比赛”、“激扬员工风采,共建和谐项目”文化艺术周、明星员工评比等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以及创办项目内刊,印发员工手册等措施办法,使广大员工在丰富多彩的企业文化氛围中修身养性,生发活力,在潜移默化中使企业精神、价值观深深地植入广大员工的心里。

三、以规范管理为基础,加强企业制度文化建设

企业制度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中坚和桥梁,把企业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有机地结合为一个整体。一个企业没有严明的纪律,没有步调一致的行动,就不会有强大的战斗力和竞争力。加强制度文化建设,一要学习贯彻国家有关的企业法规,既要杜绝违法经营行为,又要学会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做到依法治企,确保企业行稳致远。二要顺应市场经济规律的需求,建立《企业管理大纲》,通过完善经营业绩责任和全员岗位责任的考评体系,明确企业管理层、作业层的责权利,规范经营管理工作流程和标准,全面消弱企业人治因素,逐步形成具有企业管理特色的制度文化,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用制度保障企业的效益,保障员工的收入。三要锻造各具特色的项目文化。项目部要根据自身特点,提炼出个性鲜明的项目管理理念;落实企业员工行为规范,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倡导奉献精神,培育“四有”新人;要从项目实际出发,深入抓好系列制度的构建和完善,以先进的文化理念推进管理创新,使企业文化与项目管理全方位结合,全面提升管理水平,推进生产过程的科学化、生产方式的文明化、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和社会效益的最佳化;要结合每个项目的工程情况、管理特点、队伍传统等情况,采取有针对性做好项目文化的规划、指导、提炼、总结工作等措施,提炼精神文化,完善制度文化,实现外在形式和文化内涵的统一,锻造团队精神,打造优秀团队,为施工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撑。

四、以树立企业良好形象为目标,加强企业行为文化建设

要按照企业的统一要求,抓好“企业理念识别”、“企业行为识别”、“企业视觉识别”三个系统的构建和落实。主要包括理念形象、外在形象、领导形象、员工形象、规模形象、经营形象、服务形象、公共关系形象,要通过有效的形象建设,增强社会和业主对企业的认知程度。在企业办公会议场所和项目工地,使用规范统一的企业标志、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在施工现场搭建彩门、驻地修建营区大门,在会议室、宣传橱窗以及营区等处印制、喷绘或悬挂企业标志、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和鼓舞士气、展示企业精神风貌的宣传口号;营区规划和材料堆放整齐,会议室、办公室、宿舍干净整洁,“五牌一图”齐全;员工挂牌上岗,举止文明,以展示企业整体良好的精神风貌。

企业精神文化的含义范文4

1、什么叫做不简单?能够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简单;什么叫做不容易?大家公认的、非常容易的事情。非常认真地做好它,就是不容易。

3、企业说到底就是人,管理说到底就是借力。

4、作为一个领导,你可以不知道下属的短处,却不能不知道下属的长处。

5、世界上最无价的东西是人心,要赢得别人的心,只有拿自己的心去交换。

8、事前反复研究,慎之又慎;一旦做出决策,必须坚决执行,不容含糊。

13、我们不是“居安思危”,而是“居危思进”。

14、每一个人都是责、权、利的中心,“人人是经理,人人是老板”把每个人的潜能释放出来。

16、永远战战兢兢,永远如履薄冰。

22、部下的素质低,不是你的责任;但不能提高部下的素质,是你的责任。

23、说了,不等于做了;做了,不等于做到位了。

24、对员工忠诚,员工反过来就会对你忠诚;对员工负责,员工反过来就会对你负责。

25、上下同欲者,胜。

29、有记者问:“你在企业中应当是什么角色?”张瑞敏答:“第一,应是设计师;第二,应是牧师。”

30、盘活企业,首先盘活人。如果每个人的潜能发挥出来,每个人都是一个太平洋,都是一座喜马拉雅山,要多大有多大,要多深有多深,要多高有多高。

31、所有成功的企业必须有非常强烈的企业文化,用这个企业文化把所有人凝聚在一起。上百年的企业,不知道有多少东西都变化了,惟独它的企业精神百年不变,这非常能够说明问题。所以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精神,企业精神就是企业灵魂,而这个灵魂如果是永远不衰、永远常青的,企业就永远存在。

32、“日事日毕,日清日高”的OEC管理模式,其含义是全方位地对每个人、每一天所做的每件事进行控制和清理,做到“日清日毕,日清日高”,每天的工作每天完成,而且每天的工作质量都有一点儿(1%)的提高。(日事日毕,解决基础管理问题;日清日高,解决速度问题)。

33、人人是人才,赛马不相马,

给每一个愿意干事的人才以发挥才干的舞台。

35、否定自我,创造市场。即赶在别人之前否定自己。

36、领导者需要完成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预测变化,规划未来。而要做到这一点,领导者必须具有洞察力和趋势分析能力。

42、企业强大难,保持长盛不衰更难;重要的不是个别人,一部分人,而是全体人员,即每一个细胞都充满活力才行。

44、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奇。

47、求才,识才,容才,用才,培才,育才,护才,将才,“八才”。企业必须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爱护人,即把人当作“人”而非“非人”。

48、管理无小事,“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老子所言)可谓“成也细节,败也细节”。

50、领导在与不在,企业照样良性运转。

51、管理有模式,无定式,这是管理的艺术性和科学性。

53、人的素质过去是海尔成功的根本,今后我们面临的挑战也是人的素质问题。

55、学历有上限,不是越高越好;其次是动手能力强;此外,人际关系还要和谐。智力比知识重要,素质比智力重要,觉悟比素质重要。

56、企业文化培训有三个层次:企业文化精神,企业文化制度和企业文化物质。

58、没有思路,就没有出路。

企业精神文化的含义范文5

一、企业文化的概念、内容和体系

(一)企业文化的概念

文化是一系列习俗、规范和准则的总和。它是人类生活的反映,活动的记录,历史的积沉,是人们对生活的需要和要求、理想和愿望,是人们的高级精神生活。是人们认识自然,思考自己,是人精神得以承托的框架。她包含了一定的思想和理论,是人们对伦理、道德和秩序的认定与遵循,是人们生活生存的方式方法与准则。思想和理论是文化的核心、灵魂,没有思想和理论的文化是不存在的。任何一种文化都包含有一种思想和理论,生存的方式和方法。需要是现实,理想是向往,愿望是想得到的,要求是必须做到的。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遵守、带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经营准则、经营作风、企业精神、道德规范、发展目标的总和。它是企业全体职工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的行为规范。它是企业观念形态文化、物质形态文化和制度形态文化的复合体。企业文化是一种管理氛围,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体现企业核心价值观念首先文化是共有的,它是一系列共有的概念、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它是使个人行为能力为集体所接受的共同标准。

(二)企业文化的内容

根据企业文化的定义,其内容是十分广泛的,但其中最主要的应包括如下几点:

1、经营哲学

经营哲学也称企业哲学,是一个企业特有的从事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的方法论原则。它是指导企业行为的基础。一个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面临着各种矛盾和多种选择,要求企业有一个科学的方法论来指导,有一套逻辑思维的程序来决定自己的行为,这就是经营哲学。例如,北京蓝岛商业大厦创办于1994年,它以“诚信为本,情义至上”的经营哲学为指导,“以情显义,以义取利,义利结合”,使之在创办三年的时间内营业额就翻了一番,跃居首都商界第4位。

2、价值观念

所谓价值观念,是人们基于某种功利性或道义性的追求而对人们(个人、组织)本身的存在、行为和行为结果进行评价的基本观点。可以说,人生就是为了价值的追求,价值观念决定着人生追求行为。企业的价值观,是指企业职工对企业存在的意义、经营目的、经营宗旨的价值评价和为之追求的整体化、个异化的群体意识,是企业全体职工共同的价值准则。只有在共同的价值准则基础上才能产生企业正确的价值目标。有了正确的价值目标才会有奋力追求价值目标的行为,企业才有希望。

3、企业精神

企业精神是指企业基于自身特定的性质、任务、宗旨、时代要求和发展方向,并经过精心培养而形成的企业成员群体的精神风貌。

企业精神要通过企业全体职工有意识的实践活动体现出来。因此,它又是企业职工观念意识和进取心理的外化。

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在整个企业文化中起着支配的地位。企业精神以价值观念为基础,以价值目标为动力,对企业经营哲学、管理制度、道德风尚、团体意识和企业形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可以说,企业精神是企业的灵魂。

4、企业道德

企业道德是指调整本企业与其它企业之间、企业与顾客之间、企业内部职工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是从伦理关系的角度,以善与恶、公与私、荣与辱、诚实与虚伪等道德范畴为标准来评价和规范企业。企业道德与法律规范和制度规范不同,不具有那样的强制性和约束力,但具有积极的示范效应和强烈的感染力,当被人们认可和接受后具有自我约束的力量。因此,它具有更广泛的适应性,是约束企业和职工行为的重要手段。

5、团体意识

团体即组织,团体意识是指组织成员的集体观念。团体意识是企业内部凝聚力形成的重要心理因素。企业团体意识的形成使企业的每个职工把自己的工作和行为都看成是实现企业目标的一个组成部分,使他们对自己作为企业的成员而感到自豪,对企业的成就产生荣誉感,从而把企业看成是自己利益的共同体和归属。因此,他们就会为实现企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自觉地克服与实现企业目标不一致的行为。

6、企业形象

企业形象是企业通过外部特征和经营实力表现出来的,被消费者和公众所认同的企业总体印象。由外部特征表现出来的企业的形象称表层形象,如招牌、门面、徽标、广告、商标、服饰、营业环境等,这些都给人以直观的感觉,容易形成印象;通过经营实力表现出来的形象称深层形象,它是企业内部要素的集中体现,如人员素质、生产经营能力、管理水平、资本实力、产品质量等。表层形象是以深层形象为基础,没有深层形象这个基础,表层形象就是虚假的,也不能长久地保持。

7、企业制度

企业制度是在生产经营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对人的行为带有强制性,并能保障一定权利的各种规定。从企业文化的层次结构看,企业制度属中间层次,它是精神文化的表现形式,是物质文化实现的保证。企业制度作为职工行为规范的模式,使个人的活动得以合理进行,内外人际关系得以协调,员工的共同利益受到保护,从而使企业有序地组织起来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努力。

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企业文化能形成先进的企业理念

先进的企业文化在提炼核心价值观时,应该以企业发展的现实阶段为背景,以企业发展的目标为依据,努力使企业的价值观切合企业实际,对一个企业来说,企业文化是一种理念,是它的灵魂,这种力量直接决定着企业经营管理的成败,关系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决定着企业的品味、品格和文明程度。

(二)企业文化能体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俗话说“一年企业靠产品,十年企业靠人才,百年企业靠文化”。一个企业独特而先进的文化,是其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有人把核心竞争力强的企业概括为七大要素:真实稳健的财务状况、内外一致的企业形象、真实诚信的服务态度、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公平公正善待员工、激励员工开拓创新,这七大要素无不与先进的企业文化直接相关。

(三)企业文化具有更强的渗透力

先进的企业文化强调把文化渗透到企业的各个环节,把先进理念渗透到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中,渗透到企业管理体制、激励机制和经营策略中,渗透到企业经营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和整个过程中,企业文化的作用才能真正的显现出来。

(四)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

首先,企业文化具有凝聚作用。企业文化是一种“粘合剂”,可以把广大员工紧紧地粘合、团结在一起,使员工明确目的、步调一致。其次,企业文化具有导向作用。导向作用包括价值导向与行为导向。企业的核心价

值观与企业精神发挥着无形的导向功能,使企业更快、更好、更稳定的生存与发展。第三,企业文化具有激励作用。激励是一种精神力量或状态,企业文化所形成的一种激励精神,能够调动与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人们的潜在智力诱发出来。最后,企业文化具有约束作用。在企业行为中,哪些不该做、不能做,正是企业文化发挥约束作用的结果,从而能够提高员工的自我约束能力,提高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三、如何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以人为本”的基本含义在于:它是一种对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的肯定,强调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它是一种价值取向,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它是一种思维方式,就是在分析和解决一切问题时,既要坚持历史的尺度,也要坚持人的尺度。而在企业管理中,强调“以人为本”则是以一种企业价值观而存在,在其作用和引导下,企业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行为方式、规章制度以及道德规范所存在的不足与弊端,遵循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促使企业更快更好的实现经营目标。

加强企业管理中强化“以人为本”,是管理模式创新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得以真正快速、稳健、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企业文化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和管理方式的重要内容,其丰富的内涵、科学的管理思想、开放的管理模式,为企业管理创新开辟了广阔的天地。加强“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的研究、运用和实践,是企业管理创新的必由之路,也是完善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途径。

(二)建立符合企业个性特点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在某一文化背景下,将企业自身发展阶段、发展目标、经营策略、企业内外环境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而确定的独特的文化模式,因此,企业文化的模式可以是标准化的,但其侧重点各有不同,其价值内涵也各不相同,正因为如此菜构成了企业文化的个性化特色。

企业在文化建设过程中应结合自身的特点,表现出自己特色的个性文化色彩。每一个企业的发展历程不同,企业的构成成分不同,面对的竞争压力也不同,所以其对环境作出反应的策略和处理内部冲突的方式都会有自己的特色。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尤其要把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很好的结合起来,在企业文化理论的指导下,从本企业的实际出发,建设富有特色、个性鲜明、能促企业发展进步的优秀的企业文化。

(三)广泛宣传,倡导员工积极参与

企业精神文化的含义范文6

TCL集团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在改革开放的有利环境中,依靠TCL人的敬业奉献和不懈努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完全没有国家资本金投入的情况下,使TCL挤身中国最大的十家电子企业行列,创造了一个民族企业高速成长的神话。但TCL也很清楚地认识到:目前企业正处在一个发展的关键时期,企业面对的是一个日益开放和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面对国外企业的直接竞争, TCL的企业现状和外部经济环境已发生了巨大变化,以往促使TCL成功的各种因素,并不足以保证TCL今后能继续获得成功。 TCL只有锐意变革、创新进取,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改革经营体制,整合TCL企业文化,才能建立和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进而把TCL建设成真正有能力参与国际竞争的大型企业。

TCL集团是由一个小型地方国有企业发展起来的,目前虽然已经发展到比较大的规模,但与国外企业相比,TCL的整体基础还是比较薄弱的,企业还有许多和现代企业管理体制及市场经济机制不相适应的地方。为此,去年初TCL集团公司提出二次创业,确立了具体的目标和任务,并在许多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完成了部分企业的体制改革,开发了新技术和新产品,实施了综合经营战略;在更新经营观念、建立新的经营机制以及企业文化建设方面,也在有条不紊地推进。为什么TCL要进行经营变革呢?这是因为我国的经济体制正在进行根本性的变革、企业的经营环境也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企业若不能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主动变革创新,提高管理水平和竟争能力,就难以继续生存和发展。

在市场方面,我们从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已形成了买方市场,特别是近年来市场有效需求的增长正在下降。据国内贸易部提供的资料,我国消费市场高速增长一直是带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但消费市场增长率逐年下降:

1997年市场增长是13%,1998年市场增长将降至10.5%。过去由高速增长的市场带动起来的经济增长格局已发生变化,大部分消费品供过于求,造成许多产品领域过度竞争,彩电、 VCD等,都面对供过于求的过度竞争市场,这势必将淘汰一部分企业,而且这种淘汰的趋势正在加快,市场竞争更趋激烈。

在竟争对手方面,早期中小规模、经营管理不善、产品落后、营销能力不强的企业已逐步被淘汰,现在TCL面临的主要对手有三类:第一类是原来基础好、经营机制转换比较早的大型国有控股企业,如联想、方正、长虹、海尔、康佳、海信等;第二类是近年来由新的经营机制发展起来的民营或混合型经济企业,如华为、创维、厦华、步步高、爱多、侨兴等;第三类是跨国公司在华所设企业,如索尼、东芝、松下、贝尔、三星、LG、飞利浦等。与这些国际跨国企业和已完成经营机制转换的国内大型企业相比, TCL在企业综合实力、经营管理水平、技术开发能力等方面并没有优势;在经营机制、营销战略、应变能力、经营成本等方面, TCL与民营、混合型经济企业相比,也没有多少优势可言。

另一方面,市场竞争也对企业提出更高的要求。在以往,企业凭借自己某些方面的优势,就能争得一席之地。1993年TCL上彩电项目时,在技术、生产方面并无优势可言,只是将市场的优势和经营体制的优势比较好的发挥起来,然后再逐步加强产品开发和生产能力,使得TCL在很短的时间内崛起。但若在今天的市场环境下,按这种方式搞同样一个新项目,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企业所面临的对手与市场已发生了变化。现在,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就必须具备综合优势,必须适应经济发展和市场竞争的要求,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竞争力。

正是因为这种严酷的竞争现实,一大批曾经辉煌的中国企业现已陷入困境。北京一家杂志社做了一个调查,中国首届一百名优秀企业家所代表的企业,十年后存活下来的只有15%左右。所以,在以往十几年改革开放中崛起的中国企业,能够保持竞争力、实现持续发展的不多。究其原因,其中重要的一点是这些企业未能适应市场不断变化发展的要求,在经营管理上缺乏变革创新,从而在竞争中逐步丧失了自己的优势。国际知名企业微软公司 d总裁有句名言:“我的企业离破产只有 12个月“。他的意思是说,如果企业无法不断地创新进步,也许一年后就不复存在。一个在国际信息业执牛耳的企业尚且有这种危机意识,何况一个正在成长的企业? TCL更应不断地给自己敲响警钟,在企业内部建立一种危机忧患意识。

因此,进行经营变革以提高竞争力,这是关乎企业生存发展的大问题。正是基于以上考虑,TCL在危机忧患意识的驱动下,全面开展了企业经营变革和管理创新活动,要为自身争取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我们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领导和员工共同遵循的价值观。企业文化应该是全体员工思想观念的提升概括,而不完全是一种从上到下的灌输。经营变革、管理创新的过程,就是企业经营理念的实践和传播过程。经营变革、管理创新一方面要对企业过去成功的经营思想、观念、方法、体制等进行回顾和总结,使之更广泛地为企业员工理解和接受;另一方面则应根据企业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积极主动地改善不足之处,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更新经营观念,建立更有效率的组织结构,以获得更大的成功。同时,全体员工在向企业发展目标共同努力的过程中,逐步达成对共同的价值观和共同的行为准则的共识,从而形成能保障企业实现“创中国名牌、建一流企业”目标的企业文化体系。

多年来, TCL一直倡导用企业精神激励员工为实现发展目标而共同努力。

TCL创业初期提出“廉洁奉公、思想统一、雷厉风行、富有成效”的企业口号; 1993年初, TCL提出“团结开拓、艰苦拼搏”的企业精神,并为企业精神作了明确定义。TCL之所以能够实现高速增长,其中的重要原因,就是全体TCL人特别是管理干部,能将企业精神贯彻到工作实践中去。这些企业精神,是TCL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保证TCL事业继续发展的思想基础。企业的明天,是昨天和今天的继续。TCL十分看重企业文化建设,就是要把最能推动TCL发展的思想、观念、精神、作风进行总结、提升,使之规范化、系统化,并广泛地为全体TCL人理解、接受,并成为其自觉行为。

为了企业下一步求得更大的发展,TCL重新确定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并系统表述为:企业经营目标:创中国名牌,建一流企业。

经营宗旨:为顾客创造价值,为员工创造机会,为社会创造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