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民族性和时代性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艺术的民族性和时代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艺术的民族性和时代性范文1

纵观其发展史,舞蹈自产出之日起。无论素材的来源或表现的形式,都源于当时当地的生产、生活等物质活动。这里已初现其地域性、民族性之端倪,更道出了民间舞蹈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从来都是客观存在的物质文明史的艺术化了的必然反应,这一根本特征。

民间舞每发展一步,其原动力都是物质社会的不断发展,都源于人们审美欲望的不断增长和审美层次的不断提高。从某种角度讲“社会需要”恰恰具有极强的时代性。

以此观点看中国民间舞蹈,我们就会得出结论:时代性是其生存发展必须依赖和具备的根本特性。

任何一种形式的艺术都不是给古人或未来人欣赏的,而是为活着的人服务的。也就是说,在研究一种艺术的走向时,不能仅仅考虑到它的民族性和地域性更重要的是要研究其时代特色所延伸出来的亲近性。

中国民间舞从广场进化到舞台,的确是一种质的发展,但是这只是与过去的历史相对而言。看看今日的中国舞台,民间舞虽然仍占据着舞蹈领域的主导地位,但已开始出现危机。当它独立呈现于舞台上、银屏时观众便出现众多的离座现象,使得民间舞不得不依赖于其它艺术形式而苟存。究其原因,一个时期以来,民间舞或停留在展示风土人情,或拘泥于无主题的肢体美的展示,或服从于简单的、浅层次的唱喜歌的需要上。这些在一定时期内、一定的地方曾经满足过人们的审美需要。而当今社会的飞速发展所引起的观念变迁和人们文化层次、审美层次的提高,客观上已经提出民间舞蹈必须紧紧跟上时代脚步的要求,再继续搞“翻版博物馆”式的艺术将被抛弃。

那么,中国民间舞究竟如何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找到适合自身生存发展的道路?笔者认为,首先要解决的应该是编舞者的观念问题。如今许多编舞者的所谓创作活动,还常常停留在对民族性、民间文化的挖掘、整理和再现上,其体验生活,多流于对风土人情的体察上。应该说,这些工作都是必要的,也是有益的。但仅仅停留再这一步上就显得有些不适时了。所创作的舞蹈,“创”的内容就显得少些,也很难有令人耳目一新的突破。

笔者愚见,一个能够把握时代脉络的编舞者,应该在现代意识的关照下去从事舞蹈创作活动。近年来,西方的现代舞流入我国,对传统的舞者产生很大震撼。冲击之下,有的盲目追随,有的则断然排斥,这样的做法都不是科学的。每一种舞蹈(包括劲舞)的存在与发展都有其内在的合理性,编舞者应善于借鉴其它舞种之长为我所用。例如,现代舞长于表现人的内心情感,舞蹈有较强的启迪性,能够制造比较抽象、令人产生充分联想的氛围。这些恰恰是现代人渴望得到的一种超越形式的深刻思想美。而民间舞蹈在这方面往往是力不从心。如果能够借鉴现代舞甚至芭蕾舞等舞种之长为我所用,那岂不是一种极好的改良。

所谓改良,还不仅仅是停留在以上所述的“软件”上,包括对现代舞等在结构方式,服饰、道具的运用,舞蹈语汇甚至肢体训练方面的借鉴。

当然,并不是说借鉴了其他种类舞蹈的长处,便具有了有时代性。关键的问题是,编舞者或舞蹈者要具备极强的现代意识,不断地研究现代人的心理要求、审美趋向和乐于接受的最佳形式。而闭门造车,钻到历史中去“找宝”,显然是越走路越窄。

谈了这些后还必须指明,我们所谈的借鉴和改良,并不是要全盘否定民间舞之本体而强调完全“外化”。我们在强调时代性的重要性的同时,还必须注意到,不论哪个时代的人,其审美意识都有民族性和地域性的特征。失掉了这一点,也就失去了艺术存在的根基。而且,人们已经注意到,越是民族性强的东西就越是具有世界性。我们所借鉴的东西无论多么好,那只是民间舞借以发展、腾飞的阶梯和工具,都是外部力量,最终要通过内因来发展路子。

在这方面,我们做了一些尝试。如现代中国舞剧《梦姐》,其内容来自民间故事“王二姐思夫”。我们采用了东北民间秧歌舞蹈素材,借用了秧歌中的“手绢”舞动作的变化来表现主人公的各种心态变化。在创作中,时时把握现代人的审美需要。在结构上采用了意识流的结构方式,并大胆地运用写意的手法去揭示主题。舞剧冲破了传统戏剧式的叙事结构,发挥了舞蹈长于抒情的特点。把观者带入一个充满感彩的思想境地,使其看到或者感受到了主人公王二姐与情郎心灵深处的对话所折射的具有现实意义的诸多启示。舞剧演出后,受到国内外观众的普遍欢迎。

中国民间舞起源于民间,如今作为一种高级的艺术形式又要反过来服务民间。无论从舞蹈本身生存发展的需要,还是从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来看,都需要舞蹈工作者在牢牢地把握民族性、地域性甚至其商品性的同时,抓住其时代性。

艺术的民族性和时代性范文2

【关键词】民族声乐;科学性;民族性;艺术性;时代性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2-0097-01

本次论坛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三位声乐专家的精彩讲座,他们分别是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研究会副会长、天津音乐学院声歌系主任赵振岭教授,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马秋华教授,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教授。第二部分是两场音乐会,一场是在中国音乐学院国音堂音乐厅上演的大型歌剧《星星之火》,由沈阳音乐学院教师及学生共同演出;第二场是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研究会专场,由武汉音乐学院声歌系主任余惠承、上海音乐学院民族声乐教研室主任方琼等歌唱家带来的精彩音乐会。

一、民族声乐的科学性

赵振岭教授在本次论坛演讲的题目是《中国声乐发展文化思考》。他首先提到近代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以及取得的一些成果,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民族声乐事业取得了飞跃式的、长足的进步,大大提高了民族唱法的科学性。无论是美声唱法还是民族唱法,都是在打造一件人声乐器。而美声唱法在打造人声乐器中,结合了解剖学原理,把唱法优化,像西洋乐器一样,即共鸣最大化、音色最美化,从而让乐器的功能和性能发展到极致。

民族声乐同样要把唱法的科学性和打造乐器的科学性提高到同一个高度上来,技术层面要与美声接轨,美声中的规范,民族声乐也要有。事实上,赵振岭教授在给我们传递一个信息,即高举民族唱法科学性的这面旗帜,汲取美声唱法中的精华,用西方人能听懂的声音来演唱中国作品。

二、民族声乐的艺术性

民族声乐的艺术性由两个要素构成:一是汉字,二是留白。

(一)汉字

1.汉字。中国汉字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字,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体现了点线美、结构美、音韵美和意象美。中国字讲究平衡,甚至蕴含哲理,讲究四声,使语言极其旋律性。

2.书法。书法里的点线、浓淡、提沉、连段、顿挫和一气呵成,都是与歌唱相同或相通的。如果我们对汉字和书法有一定的了解,对语言韵律有一定的研究,那么我们的歌唱语言会具有灵动性、旋律性和韵律美。气韵声动是合唱的最高境界。

3.朗诵。当前朗诵与歌唱有些渐行渐远的趋势。事实上朗诵对歌唱是非常有帮助的。美声的最高境界是“像说一样的唱,像唱一样的说”。歌唱中存在的问题都可以从朗诵中找到办法。朗诵本身讲究语气、节奏、顿挫、气口、语调,朗诵词要充满意境、情感,要能感动自己和他人。正确的朗诵方式有利于我们找到正确的呼吸方式,达到声气平衡,便于喉头挡气和找到咬字的着力点。

(二)留白

留白就是一幅画当中空白的地方。“知其白而守其黑”,很多国画大师都惜墨如金,都喜欢留白。寥寥几笔,或写实或写意,或动或静,然后留出很大的空白,使画面干净、宁静,有空间才能有想象力。歌唱也是如此,当前中国声乐作品的创作和演唱,都存在“用墨^多,不讲究留白”的问题。在创作和演唱上不会留白甚至害怕留白,都是一种急功近利的表现。应该要让音乐静下来,学会聆听音乐。

三、民族声乐的时代性

在创作民族声乐作品的过程中,作曲家们的创作视角以及创作风格,都要从当前的时代背景出发,让声乐作品富有浓郁的时代特色,在演绎的过程中能充分体现出时展状况。在进行民族声乐作品创作的过程中,通过引入当前社会发展中独有的时代背景、时代特征来进行创作,从而使民族声乐作品与时代的发展相契合。在此次声乐论坛上,所有的声乐作品都带有浓郁的时代特征,无论是在作品主题的选择上,还是在作品曲式和曲调的创作上,作曲家们都充分结合了现代音乐艺术的特点,使作品充满浓郁的时代特色以及时代精神、时代气息。

四、结语

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声乐的发展取得了飞跃式进步,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千人一面,作品单一,缺少民族色彩,借鉴创新有余,继承传统不足等。艺术上存在的问题一定是和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不能抛开文化谈创新。从事民族声乐的人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守望者,必定要研究中华传统文化的特征,才能滋润和滋养我们的民族声乐。

参考文献:

[1]李侄民.谈音乐的民族性和时代性[J].音乐研究,1980(4).

[2]姜忠玉.探析声乐的艺术表现[D].福建师范大学,2009.

艺术的民族性和时代性范文3

关键词:漆画 当代艺术 多元化 时代性 民族性

中图分类号:J233.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09)12-0013-02

中国的漆画是一个既古老又年轻的画种,说他古老是因为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国的漆艺术走过了曲折而又漫长的发展历程,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跟水墨、陶瓷并称为中国三大传统艺术。说他年轻是因为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才被国家正式定为一个独立画种,结束了艺术家、评论家、长期以来以传统工艺美术的视角品评漆艺的历史。从这之后到中国美协漆画艺委会成立,再到2007年全国性的漆画展,中国漆画一直在摸索中不断向前发展。今天的漆画家们在努力学习传统漆艺技法的基础上,为追求漆画最大的表现力与自由度,努力进行全方位的开拓,不仅题材内容有向多方向拓展的趋势,而且艺术表现语言也呈现出多样化,理论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脱胎于传统髹漆装饰工艺的中国漆画,在保持浓郁东方色彩的同时,已初步显现出与当今人们审美情趣相适应的现代意味。但是,从目前国内漆画的发展情况来看,将漆画与同时期的油画、国画及其它艺术种类作横向比较,就会发现漆画作为当代美术中的一个独立画种,无论是在题材内容的宽泛度表现上,还是形式语言的多样性表现上,无论是在作品表面的气势氛围方面,还是在作品内在精神内涵方面,都与其它画种有一定的差距。目前漆画创作尽管有所兴起,但我们难以否认它在整体美术大环境中还处于一个边缘化的状态,除了从事漆画创作的群体相对较少外,还主要表现为创作观念滞后于其它画种,直接导致作品的题材内容缺少相应的时代感。抒情性与小品性的作品较多,而关注人的精神生存状态和当下社会热点问题的作品较少,这与漆画作为一个独立画种的地位很不相称。漆画要有突破,就必须摆脱工艺性思想的束缚,在题材内容和表现语言方面引入当代艺术观念,要结合时代精神和人们的当代审美趣味,才能使它不断向前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当今社会,美术创作越来越凸显出个人风格,正在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当然漆画也不是孤立存在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把漆画的创作放在这个整体文化语境的大背景中来思考,放在国内外当代艺术的发展方向中来探索。评论家喜欢把西方1960年以来的艺术称为西方当代艺术;1960年以来的西方无论是社会还是艺术都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艺术在风格和观念上都经历了一连串让人眼花缭乱的变化,从抽象表现主义、极少主义、波普艺术、一直到包括装置、影像,行为等的观念艺术。这一时期也被称为西方的后现代主义,在后现代主义时期“艺术成了一个人人、事事都可以出入的地方,推敲形式的可以进去,商品可以进去,讨论道德的可以进去,热心政治的也可以进去,沉湎于自我心灵感受的当然也可以进去,总之现在你可以拿艺术来表现任何事……所以不仅多元成为后现代艺术的特点,折中和混杂也成为后现代艺术的特点。”中国在实行改革开放以后,社会与文化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受西方现代主义的影响和冲击,自20世纪90年代始,中国艺术领域出现了一批“新生代”画家,他们的艺术视野更加开阔,绘画风格更趋多样化。中国的艺术从来都没有像今天这样开放、包容与多元。“就形态史而言,进入当代艺术并不是模仿西方,而是艺术史的需要。同样,当代艺术的发展需要中国的参与,以使人们看到当代艺术的全球性景观。在中国引进西方艺术形态是必不可少的工作,否则我们就无法真正构成与西方平等对话的关系。当然,目前中国当代艺术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价值取向的混乱与社会责任感的缺失。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陈醉认为,中国近代以来在殖民,后殖民文化心理的影响和当今全球化背景与强势文化的渗透与挤压下,对外来强势文化表现出屈从与羡慕,从而导致主流意识淡化,民族精神淡薄。出现了一些世俗化,庸俗化的带有感官宣泄的作品,在寻求市场价值的强烈愿望的指使下,跟风、逐利、程式化和缺乏对大自然的热情和大众生活关切的作品大量涌现,抹掉了艺术的文化特性和人文价值。“在你面前出现的,无非是一团乱糟糟的贫乏与杂乱:亵神的、调侃的无聊、伪神学的自我表白、后殖民意识的繁衍、话语权争夺的闹剧、道德理想主义空洞的宣言以及名目繁多的小集团意识等等”不管是什么形式的当代艺术,我们需要的是参与时代,表现时代的艺术;是用新语言新观念来抒发当代人文情怀、正视当代问题,反映当下生活和人们的精神状态的艺术,是结合中国画的表现语言与西方现代艺术的表现手法,来描绘当代人的生存本质的艺术。漆画作为当今美术的一员同样也需要当代艺术观念的启发与指导。

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具有时代特色的艺术样式。当代艺术具有当今时代的风格,更具有凝聚这个时代文化特征的精神内涵。在这个多元并存的文化语境下,在油画、国画的创作理念和风格已经让人目不暇接,甚至有时让我们怀疑自己的眼睛的时候,不少漆画家却还在沉迷于材料的堆砌和技法的崇拜,从而陷入了“匠气”的尴尬境地,当然好的材料和技法会使画面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但是脱离思想内容的材料和技法是空洞乏味的,所以积极拓展漆画创作的题材内容与表现语言已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让漆画的创作更加彰显时代性与本土性、民族性的特色。

时代性是指当今时代的人们共同的审美理想和精神追求,身处今天的我们都深深的感受着这个时代变迁所带来的日新月异的变化,都市化、网络化、信息化、全球经济一体化迅速改变着人们对事物的看法和认识标准。也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文化的多元性。当今社会关于都市的话题正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大众的话语中,新型的都市文化随着人们消费欲望的膨胀而日益成为社会的焦点话题。我们的城市人口越来越多,楼房越来越高,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中国目前正在进行的广泛而深刻的都市化正在酝酿着思想意识、社会规范、伦理道德、和生活方式以及审美意识等方面的剧烈变革。“一种融合国际潮流和中国当代社会背景的都市视觉文化正在蓬勃兴起,这可以称之为“新都市主义”,对于那些站在当代艺术前沿的新锐艺术家们而言,中国目前正在进行中的城市化过程为艺术的创作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对那些随改革开放和城市化进程一起长大的青年艺术家而言,都市不仅是他们的生存背景,更是他们艺术实践的舞台。以都市为主题的当代艺术将展示年轻一代的艺术家对中国城市化各个层面的关照和思考,不断发展着新都市主义的鲜活风景和时代潮流。

当今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已经渗入到各行各业,社会已经在我们不经意间进入了网络化、信息化的时代。网络化在改变着人们传统的交流与沟通方式,也在悄悄的改变着人们对道德观念的认识和评价标准。让人眼花缭乱的媒体宣传与商业广告构成了所谓的流行文化,快节奏的生活让人们有点力不从心,身处这样的时代让我们既兴奋又茫然,因此人的精神生存状态是复杂的、多变的。作为身在其中的当代艺术家要适应当今人们急剧变革的审美需求和丰富多变的精神世界,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创新,使作品的内容能鲜活地表述时代特色与时代精神。

谈到当代艺术,就不能不提80后的一代年轻艺术家。他们有着与父辈们完全不同的成长经历,80后出生的人,一步步地感受着改革开放带来的时代变迁,他们拥有的文化积淀来自应试教育,来自父母的娇惯和宠爱,来自电影、电视的时尚,来自网络的虚拟。在这个文化杂交,多元共生的时代背景里,他们不知道什么叫做保守,有人颓废,有人积极,有人恶搞,以各种不同的面孔出现。从他们身上可以看到后信息时代人们的忙碌、孤独、寂寞、郁闷、失意,一种对自身存在的疑问、对生命、文化的困惑在这一代人身上浮现。同时他们也是和传统艺术距离最远而和当代艺术最近的观众和热情的参与者,他们善于用视觉语言沟通和表达自己的个性。80后的新艺术家虽然在人们眼里可能还显得稚嫩,但他们的新视角,他们的创作热情,完整的知识结构,独立的思考能力、以及他们的个性表现却不容小视。他们并不仅仅是轻狂,至少年轻的他们正兴致盎然地做着用艺术记载社会记忆,繁荣艺术市场的探索。并继续探索着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方向。

民族性是指不同的地域和民族与众不同的文化传统和艺术特色。我们强调民族性,可以使漆画家们摆脱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文化单一化的负面影响。突破当代艺术流行的某种单一化模式,保持和发扬本民族传统中的优良基因,采用和吸收传统艺术中独特的表现手法,以多样化的个性鲜明的艺术风格丰富当代艺术的画廊。“这种兼容当代性与地域性的创新的作品,既具有时代精神的震撼力,又具有民族独特的表现力,才能满足当代人们多方面的审美需求,唤起人们普遍的情感共鸣。”

中国现代漆画的发展过程也具有显著的时代特征和民族情结,在当下全球化和多元化的文化语境中,要求漆画家们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姿态积极投身到漆画创作当中,像皮道坚老师所说的那样:重温我们曾经有过的对传统漆艺的丰富细腻感受,唤起我们淡忘了的文化记忆,不仅是中国当代漆艺传承与创造的前提,从文化复兴的意义上说,更不啻是中国当代艺术的一个新的生长点。

参考文献:

[1]王端芸.通过杜尚―艺术史论笔札.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王南溟.观念之后:艺术与批评.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6年版.

[3]张晓凌.解构与重建的诗学―观念艺术.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

[4]张朝晖.当叛逆沦为时尚.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6年版.

艺术的民族性和时代性范文4

关键词:民族声乐歌曲;演唱风格;多样性;施光南

中国音乐文化自古就与外界进行着不断的交流,而至今依然在世界音乐文化征鲜明、一枝独秀。本文所谓的当代民族声乐作品便是指在这种社会历史背景下新创作的,吸收、运用外来的、传统的等多种作曲技法,挖掘我们民族的音乐语言,来表现我们民族的音乐精神、气质,表现新时期的中国人民的生活风貌的声乐作品。

一、施光南三首作品的音乐形象、创作特点与演唱风格

著名作曲家施光南是个性鲜明的一个人,他身后有扎实的民族民间音乐功底和颇深的文学艺术素养,他的声乐作品,不拘一格的采用我国民间曲调、戏曲、曲艺曲调、传统作曲技法和西洋作曲技法,使之完美的融合在自己的声乐作品中,形神兼备的塑造出富有时代性的民族音乐形象。民族性和时代性为其声乐作品的显著风格,他的民族声乐作品分别被风格不同的歌唱家诠释,成功的塑造出具有时代性的不同的民族音乐形象。本文选取他三首风格各异的作品,以此为代表来分析它们的音乐形象、创作特点与演唱风格。

(一)李光羲《祝酒歌》

1.《祝酒歌》所表现的音乐形象及创作特点

《祝酒歌》创作于1977年,表现了打倒“”后,全国上下一片欢腾,经过压抑的岁月后的人们的深沉而又喜悦的感情。本曲开始的前奏吸收北方汉族吹打乐锣鼓点的节奏,喧染出节日里锣鼓喧天、一派欢腾的热闹气氛。主题旋律中分别出现有维吾儿族、汉族、藏族等民族音调,曲作者特别注意乐曲旋律与歌词音调的结合,其中运用有很多我国戏曲、曲艺的润腔手法。

2.由李光羲成功诠释的《祝酒歌》所体现出来的演唱风格

1979年,由李光羲演唱的《祝酒歌》引起了极大的轰动,欢快的节奏,崭新的时代气息。他声音明亮,有一定的厚度,气息适中,运转自如、流畅,使全曲明朗、一气呵成。他又对我国传统的咬字、吐字、运腔有很好的掌握,歌曲吐字清晰,字头、字腹、字尾转换自然,使之从头至尾如口语一般,运腔的良好运用使歌曲增添一种亲切感,如第一句中的“酒……飘……香……”等字。力度在这个作品中前一部分基本适中,在歌曲的后一部分“今天畅饮胜利酒,明日上阵劲百倍”处力度加强,加上戏曲类唱腔的运用,一种豪迈、爽朗之气便被表现的淋漓尽致。接下来的“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甘洒热血和汗水”力度弱下渐强,和前一句形成对比,一种对祖国深深的情感便凸现出来。

(二)关牧村《吐鲁番的葡萄熟了》

1.《吐鲁番的葡萄熟了》的音乐形象及创作特点

关牧村所演唱的《吐鲁番的葡萄熟了》音色浑厚、甜美。歌曲以抒情见长,发音甜美、行腔委婉、情真意深、吐字清晰、语法讲究、音色变化丰富而富有韵味的罗天禅,通过女中音的声音,又送来令人心醉的葡萄,使人沉醉在祖国情、生活情、爱情之中。

2.由关牧村成功诠释的《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所体现出来的演唱风格

关牧村始终坚持以民族唱法为基础,将西洋唱法的精华自然地融入民族音乐之中,实现了民族音乐艺术的升华。她的演唱除了注重声乐技巧,更追求内心情感的体现,曾经的创伤、经历、感悟给她的歌曲注入了丰富的内涵与灵魂,使歌曲焕发出艺术的灵气和感人的力量。她的歌曲《吐鲁番的葡萄熟了》之所以深受大众喜爱,与她在歌唱方面独有的嗓音和唱法,独有的个性特点,独到的艺术见解及优秀的艺术修养密不可分。

(三)《在希望的田野上》

1.《在希望的田野上》所表现的音乐形象及创作特点

《在希望的田野上》音{清新、活泼、热情、亲切,富有新的生活气息和青春激情。歌曲的前奏吸取北方民间吹打乐的典型节奏,运用重复、模进的手法发展起来,简洁明快,为全曲的欢快、热情的情绪做了一个铺垫。主体旋律吸取多种地方民歌的音调而又流畅、协调,富有浓厚、清新的泥土气息。

2.由成功诠释的《在希望的田野上》所体现出来的演唱风格

由成功诠释的《在希望的田野上》音色明亮、运转灵巧、吐字清晰。在气息运用上,头声共鸣、声区的转换、真假声的糅合等又明显借鉴西洋发声法。演唱者在歌的音乐形象的塑造、咬字、吐字、归韵、运腔等方面充分地表现出深厚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修养。举例,“孩子们欢笑”的“笑”她都做了精巧、细致的处理,从而表现出一种亲切感和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又能引起人们惟妙惟肖的联想。其中“人们在明媚的阳光下生活,生活在人们的劳动中变样”中的“生”字,作者则是借鉴通俗歌曲演唱通常运用的吐字方式。在气息运用与音色处理上,歌曲每段的前一部分较后一部分为稍浅,音色也较后一部分柔和,正好适合前一部分轻快、跳跃的旋律特征,显得非常亲切。后一部分从“哎……嗨……哟……”开始,气息较深,声音明亮、高亢,适合于不断出现的高音区的长音和这种爽朗、热情的情感需要。

二、结语

作为一个声乐学习者,我们应该放开手脚广泛涉猎多种歌唱唱法,只有精通才能自如地为我所用。一方面应该深入挖掘民族精神实质,了解我国的审美体系和哲学体系等,向戏曲、曲艺等民间艺术学习。另一方面,民族声乐的发展离不开不断涌现的极富时代性和民族性的优秀民族声乐作品,作品的创作和声乐艺术的发展永远是同步的,我们期望有利用新的手段表现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优秀作品,不断拓展对民族精神的挖掘。我们应该善于总结几代音乐家的实践经验,为我国音乐文化的不断繁荣发展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施光南.我怎样写歌[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1991.

[2]金铁林.科学性、民族性、艺术性和时代性――音乐会之后[J].北京:人民音乐,1998(06).

[3]王玄迈.寻求中国民族声乐发展的新路――记男高音歌唱家吴雁泽[J]北京:人民音乐,1982(09).

艺术的民族性和时代性范文5

关键词:民族;声乐;多元化;特征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3-0151-01

中国民族声乐是以目前我国音乐院校中民族声乐专为代表的,既不同于民歌、说唱、戏曲的演唱,又是在继承并发扬了这些传统演唱艺术精华与特点的基础上,借鉴、吸收西欧美声唱法的歌唱理论和优点而形成的独树一帜的多元化的艺术。

一、科学性

声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只有在实践性的前提下,尊重声乐教学的客观规律,才能体现出“科学的方法”。声乐教育家金铁霖在谈到民族声乐教学与演唱时,用“科学性、民族性、艺术性、时代性”来概括,还经常用到所谓“科学唱法”的提法。一些相关的论述在其他人的著述中也不少见,这说明在声乐教学中对“科学性”问题有深入研究的必要。

对中国声乐的发展而言,关键不是用不用西方声乐的问题,而是用得好坏与深浅的问题。我们当然不能以西方声乐方法为标准,但不可不以西方声乐为参照。我们对声乐教学的“科学性”考量,一定要在既遵循传统又尊重规律的基础上去拓展中国声乐艺术的审美价值,把握它特有的境界追求及对韵的体悟和对特有的情感的认知方式。我们不能囿于传统的“甜、亮、水、脆、柔”或“声、情、字、味、表、养、相”,而要与“中华民族的崛起”这一个大的创造相吻合,丰富我们的民族声乐的审美创造。对“科学性”问题的认识有一点是要特别明确的:即我们不能陷于“科学主义”,从而使“人文精神”缺失甚或消遁。

二、民族性

声乐作为人类文化的内在组成部分,直接依托于各民族的生存实践与思维方式而存在。声乐研究与实践的民族化生发于声乐本身所具有的民族性和根源性。“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和民族风格,这是因为不同的民族由于生活方式、思想情感、风俗习惯、地理环境的差异,尤其是民族语言音调特质以及表情达意的方式不同而形成的。”唱法的语言性特征决定了一种唱法只有根植于民族的土壤才能获得永久的生机与活力。唱法的民族性特征往往通过各民族丰富多彩的风格特征显现。风格的民族特征是不可以互相替代的,呈现出如同文学形象的独特性,也就是黑格尔说的“这―个”。蒙古族悠远豪放的长调、新疆维吾尔族的高远奔放、南方民歌的细腻委婉悠扬柔和、北方民歌的粗犷豪放刚劲有力、高腔山歌的无拘无束等等都十分鲜明地显示出各自的民族地域特性。

三、艺术性

要提高民族声乐的艺术性,除了要加强歌曲一度创作的艺术性外,作为二度创作的主体――演唱者需要有各方面的修养和积累。如音乐修养、艺术修养、文化修养、生活积累与感悟等。细而言之我们应该学好视唱练耳、和声曲式分析等课程,多欣赏古今中外的音乐作品,多读些诗词以体味其韵律,多接触戏剧、戏曲、舞蹈、美术等姊妹艺术,提高自己的美学鉴赏力;于此同时还要从自然科学中去获得知识,从日常生活中去汲取营养,在学好自己音乐专业知识的同时又向其他种类学科辐射,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四、风格性

唱法的风格形成,是声乐表演的最高层次的追求。演唱者通过作品融入自己的审美和理解,既能够准确地表现作品的个性风格特点,又能够突出演唱者的个性特点,还能够把自己的个性与不同时代的不同作曲家的个性融为一体,应该是唱法风格的审美追求。

关于风格,一方面借鉴西方声乐方法对民族风格传统的消解事实;另一方面现代流行唱法在风格上的追求将会弥补民族风格传统消亡留下的空白。因此,民族风格的保持与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是如何使风格与所谓“科学方法”相吻合,并与时俱进发展自己。从声乐教育的意义上说,既包括对作品及其时代风格的把握,对作曲家风格特点的准确领悟,也包含如何发现学生的个人风格特征,选择适合的作品对学生风格特点进行培育的问题。

风格是与艺术表现相连的概念。“声乐艺术的风格是由多方面因素构成的,不同的国家、民族、地区,不同的历史时代及其相应的文风,不同的体裁形式,以及不同的作者、演唱者的具体创造表现及其所形成的流派等,反映在声乐艺术上的风格都各不相同。”唱法是―定的风格性特征的体现;风格性特征越突出,其作为唱法的存在价值和意义就越强。

艺术的民族性和时代性范文6

【关键词】草原文化 内蒙古 当代油画 发展

草原文化中所蕴涵着的那种创业精神和创新意识是促成内蒙古地区当代油画创作的不可或缺的动力。创造、创新理念能够激励美术创作者开拓创新、实现自我与超越自我,去创造一个艺术组织或产生一项新的艺术活动。正是由于内蒙古人有这样独特的创业精神和创新意识以及那种敢为天下先的气质,以及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对外交流日益增多更趋频繁,西方各种传统和现代艺术流派纷纷涌入国内,使国人见到许多金品的油画原作,开阔了国人的视野,中国油画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进而使这一时期的内蒙古油画,体现出运用具有典型草原文化内涵的视觉符号象征寓意现实的艺术特征的诸多优秀作品。据此,内蒙古油画结合现代审美思维,开始对油画形式语言本体和现代艺术语言形式进行更多的关注和研究,同时,对传统民族艺术特别是蒙古族民间美术进行了更深一步的借鉴吸收。下面结合实际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特定的地域环境造就特有的民族审美意识

纵观当代内蒙古油画,在题材内容的表现和选择上,始终自然外化出一种源自草原情节的审美取向,这种自然外化出的草原情节取向,体现为内蒙古油画创作群体,对表现草原生活呈现出一种源自心灵的主观偏爱和兴趣。从某种意义上说,“地域文脉”是一切艺术借以生长的“文化基盘”,内蒙古的画家们,正是在北方草原这块独特的‘文化基盘’上逐步成熟起来的。艺术追求的是真诚,是发自内心情感的孜孜追寻。对于一个画家来说,最难的是准确把握自己的内心世界,并把这种心里真实与个人经验准确反映在作品里。而他们的共同特点正是:“尊重感受,力求将自己的艺术建立在感受的基础上。他们虽然少有江南新文人画家那种轻松潇洒的笔意,也缺乏首都画家们那样开阔多变的思路,但他们却有着对草原生活的独特理解。他们正是靠着这种独特的理解奠定了自己的基础,靠着各自不同的感受,建立着各自不同的风格面貌。”可以说,特定的地域环境会造就特有的群体性民族审美意识,当然也就关系着每一个体的审美意识,这在对于外在世界感受敏锐的艺术家身上具有尤为突出的体现。

二、草原文化影响着内蒙古当代油画的发展变化

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使一个商业社会的基础结构逐步形成,西方思想的解禁和传入也推动着国内文化向更加自由、更加多元的方向迈进。由于西方文化艺术观念再度大幅度涌入,中国文化领域形成了“多元态势”。这一时期的中国美术是在东西方文化的碰撞、矛盾和冲突中展开的,总体表现为中国艺术对西方艺术的应战与自身文化价值的建立。如果没有这种碰撞与矛盾,中国艺术包括内蒙古艺术也就不会有今天这样富有生机。草原文化的发展也不例外,同时也影响着内蒙古当代油画的发展变化。

生活在内蒙古的艺术家同样也面临着诸多问题,所以我们要反思自己文化本身的特点,并思考如何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突破,从而创造出具有自己民族特色和地区特色的美术作品,是目前的首要任务。民族性与时代性尽管是以其外在的形式而鸣世的,但民族性与时代性的根本与精粹之处却是隐于形式之后的内在精神。而这种内在精神正是在无数个非常个性化的无数个主体精神的真实宣泄和表现中才得以存在、凝聚和建构的。在面对上世纪80年代西方艺术思潮的强大冲击和新的美术潮流,内蒙古的画家们也曾经有过困惑、迷茫和失落,并且对自己的选择产生过动摇,也经历过从迷失的困惑到寻觅的痛苦和从浮躁的焦虑到冷静的思考。他们在冷静地思考之后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分析了自己,觉得还是画自己最熟悉的内蒙古草原题材更适合他们,因为内蒙古没有现代品种生长的生活土壤和气候。

三、草原游牧文化对内蒙古当代油画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