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生物教学设计反思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生物教学设计反思范文1
协助扩散两种方式的介绍 宋志中(01-3)
高中生物学中有关病毒知识的整合 陈 国(01-4)
林德曼定律的拓展 杜思如(02-3)
对“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一节教材中几个问题的认识
刘东奇(02-5)
抗体是先进入血浆,还是先进入组织液 陈海学(02-6)
解读PM2.5 曹中华 石海英(03-3)
解惑血球计数板 杨维国(03-4)
有关狂犬病的问题探讨 周明龙 王 霞(04-3)
有关“氨基酸脱水缩合”的探讨 夏焦兵(04-4)
基因工程中限制酶切割的几个问题 张玉林(04-5)
同期与超数排卵的区别及联系 胡文斌(04-7)
不盲从、勇创新——让生命科学不断进步 丁奕然(05-3)
化学原理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梁 愈(05-4)
关于进化实质的分析 刘 聪 付志刚(05-6)
且谈对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认知的几个误区
周 俊(06-3)
浅析家蚕的雄性选育 段志军 易永春(06-5)
浅谈细胞分化的“稳定性” 王达夫(07-3)
高中生物学中的哲学观点 梁 愈(08-3)
例析高中生物教材中的双向箭头 邹 彤(08-5)
再议真核细胞有丝分裂周期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时期
苏宏鑫(08-7)
葡萄糖的跨膜运输方式 娄振港(08-8)
“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几个疑点分析
肖安庆(09-3)
保护内环境,清除体内垃圾 沈建平(09-4)
有关孟德尔定律的几个基本概念的辨析 杜思如(10-3)
制作苹果酒的方法介绍 翟硕莉(10-5)
人教版“基因工程”一章中几个教学问题的认识
顾锋杰(11-3)
谈谈光质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蔡辉儒(11-4)
从遗传学材料的变更管窥遗传学的发展史 易永春(12-3)
生物学教学研究与实践
细雨湿衣却不见 闲花落地细无声——谈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几个细节问题 马建兴(01-6)
优化教学策略 提高课堂效率——对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策略的有效反思 孔 勇(01-9)
例析高中生物课堂自主学习 伯海英 吕国裕(01-11)
农村生物教学与生活经验相结合优势的探索
谢罗生(01-14)
浅谈新课标下如何构建高效生物实验课
封其毅(01-16)
新课改中有效运用“讲授—演示”教学策略
吴燕华(01-18)
注重教学语言的研究 提高课堂交流的有效性
孙晓艳(01-20)
人教版与北师大版高中生物“分子与细胞”作业系统的比较分析 黄徐丰(01-23)
如何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黄绍玲(01-25)
例谈新课程背景下HPS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徐 建(01-27)
高中生物“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研究 钱益锋(01-29)
“生活化”的初中生物教学 焦太和(01-32)
谈以教学案为载体的初中生物教学 张永金(01-33)
生物课堂中实施兴趣教学的策略 于海芹(01-36)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教学设计 王科慧(01-38)
从整体角度把握——谈谈“稳态与环境”模块核心概念的建立
季培松 张 刚 刘晓伟(01-41)
高中生物教学中健康教育模式研究的案例分析
戴桂花(01-42)
浅谈探究性教学模式的有效性——“种子植物”一节课的教学探讨 陈 然(01-45)
畅谈生活体验 活达三维目标——“绿色植物是食物之源”的教学设计 袁艳华(01-47)
对初中生物概念教学的思考 朱晓燕(02-7)
论生物教师“教学反思”习惯的培养
朱大新 鲁 华(02-10)
对优化中学生物学教学的探讨 开·阿里腾(02-12)
重主体 设问题 提效率——基于学生主体的问题设计例谈 杨秀梅(02-12)
准确把握学情 提高生物课堂教学实效的实践与思考
翟风华(02-16)
孟德尔遗传实验的教学难点分析 李能国(02-19)
浅析生物教学中的知识拓展 宋美丽(02-21)
合作性学习在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中的应用 钱 洋(02-23)
提高农村高中生物实验开出率的几点尝试
张 伟(02-25)
因地制宜拓展农村中学生物实验 刘彤军(02-26)
先行组织者策略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张年逢(02-28)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说课稿
羊垂功(02-31)
“小纸片、大用处”——自制教具进行“单克隆抗体”的教学实践
杜永娟 樵福奎(33)
改革生物课堂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王 莉(02-34)
让探究性学习成为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探讨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课堂实录与教学反思
梅金生(02-36)
152010教学模式在“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一课中的应用 陈燕萍(02-38)
例谈自制直观教具在生物教学中的作用 刘训开(02-40)
中学生物课堂教学逻辑体系构建的策略 曾剑波(03-6)
开展探究活动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生物的兴趣
张 英(03-8)
教师无为造就学生有为 赵晓娣(03-10)
教师如何引导高考生物有效复习 洪东涯(03-12)
生物课堂中面向全体学生教学之“四关键”
宋玉蓉(03-15)
自制简易小模型 突破学习重难点 赵林娥(03-17)
浅议生物学教学中的概念图教学 郝 惠(03-19)
提高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 陆嘉琴(03-21)
给片好土壤,让好种子长成好苗子——一个初中生物教师看课改 钮玉秀(03-23)
动起来,生物课堂更精彩——初中生物“精卵结合孕育新的生命”教学案例 曾秋丽(03-25)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一节的教学设计 张万明(03-27)
在实验探究活动中构建生物科学概念——“探寻绿叶中的奥秘”探究实验课的教学设计 肖巧玲(03-30)
“植物根的生长”的教学设计 何振中(03-32)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教学设计
陆 帅(03-35)
虚拟实验在初中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运用 金 鑫(04-8)
浅谈初中生物课的导入 焦太和(04-11)
我让学生做“错误”实验 徐金鹏(04-13)
谈运用计算机技术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沈红梅(04-14)
导学案模式在生物实验教学中的运用 蔡 斌(04-15)
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浅议初中探究性学习的实施
徐建华(04-17)
生物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策略研究 胡丽芬(04-19)
教学因预设而精彩,课堂因生成而绮丽——浅谈生物教学中的预设和生成 邵建美(04-21)
将案例教学引进初中生物学课堂 郑俊丽(04-22)
职业高中生物教学策略探微 仲英杰(04-24)
“四步”管理,提升初中生物教学效率
孙小木 程 明(04-26)
“减数分裂”的教学设计 真义勇(04-28)
给生物学课堂注入生命活力 严锦石(04-30)
杜威作业观及其对生物学教学的启示
霍文静 解凯彬(05-7)
高中生物教学中的隐喻 范 锴(05-10)
彩卡在高中生物建模教学中的研究与反思
宋 华(05-12)
用模型建构的方法突破有丝分裂的难点知识
陈秋来(05-14)
例说文史材料在初中生物学课堂中的妙用
陈卫华(05-16)
HPS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胡有红(05-18)
例谈如何将科学史融入生物课堂教学 陈晓颖(05-20)
浅谈生物学中的点、线、面、体思维 郭士安(05-23)
生物概念教学要注重前概念以及概念的外延
刘东奇(05-25)
让“体验”成为建构生物概念的重要抓手 谢 鹏(05-26)
概念为本的显微镜教学改进 靳 飞 孙 健(05-29)
从“几种育种方式的比较”中看导学案的妙用
黄堡鑫(05-30)
优化教学策略 打造理想课堂 周红如(05-33)
情景剧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实施的案例与反思
吴小丽(05-34)
基于生物科学史的课堂探究学习——谈“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节的教学设计 黄 巍(05-36)
对“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的区别”概念生成的教学尝试
冉启国 王 寒(05-38)
类比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郑赛彬 高育蒙 陈秉初(05-40)
设疑、释疑、质疑——初中生物课堂初探
陈玉华(05-43)
“菜单式教研视导”在生物教研工作中的探索与实践
吴海燕(06-6)
高考生物首轮复习策略初探——查漏、补缺
林海雅(06-8)
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手指模型及各模型的比较
玛依拉木拉提(06-10)
重视生物课堂过程教学 培养学生探索思维能力
左延柏 赵玉柱(06-11)
高中生物教学有效性的探析
孟飞龙 曹 睿 李四海 陈明林(06-13)
“五步探引教学模式”初探及课例分析 卢 燕(06-15)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一节的教学设计 洪永清(06-17)
课堂引入故事 教学融入生趣——浅论生物课堂中的故事化教学 石 娟(06-20)
生物教学中的知识拓展浅析 刘 浩(06-22)
科学教学中景观图应用探究 朱婉萍(06-25)
反思“同课异构” 促进教师自我发展 刘光强(06-28)
让学习发生在学生身上——高中生物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 钱雪梅(06-30)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中几个难点的思考分析
丁 傅(06-32)
“错误”——一种重要的生物教育资源 马建兴(07-5)
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品质的培养 丁 征(07-7)
浅析优化教学过程需要整合的教学要素 章 青(07-10)
基于“生命化教育”的生物课堂实践与思考李 伟(07-12)
学生自主讲评试卷课堂模式初探 任 益(07-13)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优化生物学实验教学 唐东辉(07-15)
减数分裂教学中应用自主绘图的实践与思考
李 欧(07-17)
巧用变式 有效复习 封其毅(07-19)
直接推理在生物学上的应用 刘林军(07-21)
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常见误区 周柬明(07-23)
基于“问题解决”模式的高中生物学说题教学尝试
李相国(07-25)
落实细节 夯实基础——浅谈一轮复习的计划与举措
宋建玲(07-28)
浅析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媒体决策 史红勤(07-30)
践行“三单·六环节”导学模式 打造“自主·合作·探究”活力课堂 袁锦明(07-31)
在合作中加快认知——“生物的分类”教学案例
谈燕芬(07-35)
“物质跨膜运输实例”教学设计 杨 军(07-37)
“体验式教学”在生物课堂中的实践与思考——以“能量的释放和利用”一课为例 黄裕花(07-39)
验证性虚拟实验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作用
姚海霞(08-9)
中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评价指南 李能国(08-11)
教学中“失败”精彩演绎的策略与条件 刘义友(08-13)
挖掘教材内容,实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
梅金生(08-15)
探究实验有效性的“六先六后”——以“土壤中有什么(一)”为例 蔡呈腾(08-17)
以问题为中心进行生物教学 章德兵(08-19)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的教学设计 吴光华(08-21)
“勾画问题解决路线”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
王庆东 李世雷(08-23)
利用“学—议—展—评”,构建高效复习课堂——以“伴性遗传”一节为例 宋 杨(08-25)
巧妙设置 合理运用——“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中的教学情境创设 丁志锋(08-27)
“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一节的教学反思
刘春玲(08-29)
紧扣教学目标,准确把握课堂教学 任小文(09-6)
新课程期待老腔出新调——对高中生物评课的几点建议
俞 慧(09-8)
超越教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节的师生对话
洪长根(09-10)
初中生物实验课教学点滴 康五祥(09-12)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李其安(09-13)
生物课外作业特点的探索 崔忠诚(09-15)
实施高效生物课堂的研究——以“减数分裂”的教学为例
刘建新(09-16)
生物教学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初探 黄 新(09-18)
浅谈初中生物学中的概念教学 李智苹(09-19)
充分进行“信息”转换——让生物课堂变得“活”、“动”、“趣”、“美”起来 倪素美(09-21)
对验证性实验进行探究化教学的策略 张海宁(09-23)
对新课改下高中生物课本中“细胞液”概念学习初探
张龙龙 樊 攀(09-25)
浅析同课异构对生物学开放性教学的助推作用——以人教版必修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为例 程丽丽(09-26)
生物学问题分析模型构建与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初探
蔡书学 张 艳(09-28)
让生物学教学更贴近生活 黄胜秀(09-31)
高中生物“定向—建模—生成”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诠释
姜永均(09-32)
“生长素的发现”一节中两个问题的处理 贾薇薇(09-35)
浅议如何将友善用脑贯穿于初中生物课堂
李 芳(09-37)
对当前生物学科教育的沉思 吴举宏(10-7)
关于凸显初中生物学重要概念传递教学的思考研究
陈丽梅(10-10)
关于课程资源校本化的几点做法 范晓萍(10-12)
对高中生物合作学习课堂教学中常见“跑偏”现象的冷思考
张海其(10-13)
浅议生物课程差异教学与面向全体学生的实施
张 英(10-16)
网络环境下“制定计划和表达交流”能力培养的研究
刘建新(10-18)
一堂失败的复习课后的改进与反思 赵胜昔(10-20)
行进在问题中的有效课堂——谈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提问的艺术 裴志刚(10-22)
农村学校教研工作调查及策略探讨
徐永强 徐 燏(10-24)
“概念同化”在高中生物学习中的应用 李雯莺(10-26)
例谈“展示—释疑—探究”教学模式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张 伟(10-29)
饮食与营养的教学设计 赵 捷(10-31)
“细胞生活的环境”教学设计及其反思 王桂玲(10-33)
摭谈生物课堂教学管理方式的变革——以“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一课为例 张树虎(10-35)
任务驱动式教学在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中的运用
解玉嘉(11-6)
结合生活实例,提高生物课堂的有效性 刘玉兰(11-8)
例谈“活动单”和传统“学案”的区别 马晶晶(11-10)
教学方法多元化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吕翠香(11-12)
高中生物习题课教学模式初探——“探究互动”
夏正艳(11-14)
高中生物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实践与研究
臧 蓉(11-16)
简述“染色体变异”一节教学的课前准备
冷巨丰(11-18)
探索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的实验教学 禹双根(11-20)
通过多元教学方式的干预 促使生物课堂实效的提升
——记“地面上的植物”的教学 黄 娟(11-22)
联系生活实际,调整生物学教学内容——“自制一瓶醇香的葡萄酒”活动更适合初中生开展 王燕红(11-24)
让每一节课都精彩——例谈实现探究性教学的实效性
贾广磊(11-25)
巧妙设计实验课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陆新华(11-28)
激发问题意识 引领思维发展——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调查分析与对策 高学林(11-29)
让教师在“评课”中成长 朱 俊(11-32)
中学生物思维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李 伟(11-33)
“传染病及其预防”教学设计 刘 浩(11-35)
谈教师在构建生物和谐课堂中的主导作用
曾红艳(11-37)
生物教学中的小组合作与效能 黄亚黎(11-40)
方法多变 优化教学——“人体的呼吸”探究性教学的方法突破 陈小丘(11-42)
外国科学教师UNOS个案研究的概述及启示
李银蝶 陈志伟(12-5)
发挥生物学史的德育功能 塑造学生高尚的科学精神
钮明华(12-8)
利用图形提高生物复习课的课堂效率 练瑞萍(12-10)
例谈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数据资料的处理与运用
徐业华(12-12)
多媒体演示与传统演示在教学中的整合和恰当应用
倪 霞(12-14)
硬币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妙用 庞四喜(12-16)
“围绕教学目标有效设计课堂教学活动”主题教研活动的策划与启示 许 琼(12-18)
课堂教学设计中需要关注几个问题 周 茜(12-21)
浅析“细胞的能量‘通货’——ATP”的几种导入方法
龚伊娜(12-23)
应用游戏进行“基因的表达”的教学 施渭明(12-25)
浅谈“思想实验”与生物教学的结合
陈秀全 吴光华(12-26)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的问题教学设计与实践
车亚莉(12-28)
生物教学“一站到底”——一种基于知识PK的游戏教学模式
张年逢(12-30)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理想课堂探讨 杜翠华(12-32)
例谈利用生物教具突破“人体和外界气体交换”课堂难点
何 妍(12-34)
生物学实验技术与科技活动
开展生物学调查活动的尝试与反思——以“调查西樵山的植物种类”为例 黄德庆(01-49)
“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实验的改进
林 荔 肖义军 詹晓梅(01-51)
双缩脲试剂能用于尿液中蛋白质的检测吗?
王小明(01-52)
探究蚂蚁的通讯方式 李晓辉(01-53)
对初中生饮食健康状况调查及对教育的启示——以大连市为例 吴志华 李美茹(02-42)
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和教学环境
马国军(02-46)
高中生物实验中洋葱的“一材多用” 肖燕云(02-47)
杏仁对昆虫毒性的实验 郝 静(02-49)
“胆汁对脂肪的乳化作用”实验的改进 贺本香(02-50)
“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一课中几个实验的改进
刘迎侠(02-51)
对一种铁树害虫的观察与探究 罗益群 唐 锦(03-37)
也谈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几个实验材料和实验试剂的改进 张恒泽(03-39)
探究“扦插材料的处理”的课后体会 王 芳(03-41)
演示实验“发酵现象”的改进及拓展应用 尹明顺(03-42)
稻草——田野里的财富 杨砚书(03-44)
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实验改进 唐卫东(04-32)
算算你的“水足迹”——节约用水暑期作业设计
赵开勇(04-34)
探究两种无机盐对青萍生长繁殖的影响 汪花菊(04-37)
巧用数码相机获取显微照片 王立亭 翟洪生(04-39)
细胞大小和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改进
田永贤 张和平 邓必建(04-40)
对“渗透作用”实验的几点改进 蒋素梅(05-45)
酵母细胞固定化实验的深度解析 曹 丽(05-47)
探究实验“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特征”的改进
樊冠祥(05-49)
初中生物科技实践活动的开展——以“漓江鱼的生存现状及捕捞情况综合调查”活动为例 吴学健(06-35)
果酒酿制的替代实验——米酒的酿制 张艳娟(06-37)
蛋白质合成动态模型制作实例 黄 萍(06-39)
利用当地生物资源“发菜”开展教学实践活动设计
张 磊(06-40)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一些实验步骤的改进
左开俊(06-42)
三版高中生物学教材中有丝分裂实验的比较及方案优化的探讨 刘 怡(07-42)
“池塘水生态问题调查及治理”研究性学习活动方案
朱一峰(07-44)
渗透实验的家庭化改进 蒋群玉(07-46)
一花三弄 又见花开——浅谈鲜花模型制作的三种尝试 林 雯(07-47)
谈“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注意事项
陆忠华(08-31)
“物质跨膜运输实例”的实验教学反思 陈 凯(08-32)
气孔开闭机理的实验探究
陈 洁 周 亮 张文华(09-39)
一道选择题引出的系列主动探究 罗孝勇(09-40)
“睫状肌调节晶状体”简易模型 (09-42)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实验的再设计
尚 方(09-43)
紫茎泽兰浸出液对几种农作物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汪花菊(10-37)
库尔勒香梨树腐烂病生物防治方法的探究 武 策 李 昂 雷 雨 吴 娜 王 菁 高永强 耿 涛(10-38)
水螅运动方式及捕食行为动画制作探究
左素萍 王重力 粟敏从 丁志柳(10-41)
运用生活中的简易材料制作“基因的表达”教具
周 玲(10-42)
用简单的实验验证人眼的神奇功能 迟福江(10-44)
使用传感器探究环境因素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李宝霞(10-45)
关于“使用血球计数板对酵母菌进行计数”的问题探讨
丁 傅(11-44)
高中生物实验的几处改进和分析 施亚筠(11-46)
“生物组织中还原性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改进
毛文艳 李 岩 史慧玲(11-48)
利用实验促进中学生对细胞知识内容的学习
杨青青(12-36)
适于中学的简易种植灵芝的方法 赵 鑫(12-38)
生物学教学评价与考查
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另类”试题 王 松(01-54)
2011年浙江省高考生物试题评析 叶建伟(02-52)
2011年高考有关“遗传定律的例外性”试题浅析
崔绪昌(02-54)
一道值得商榷的高中生物奥赛题——对2008年浙江省一道高中生物竞赛试题的分析 周兴生(02-57)
活用课本素材,有效备考生物学业水平考试
左立波(02-58)
例析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图形分析题
李成云(03-47)
对照性实验的常见类型 彭月生(03-49)
例析生物科技模块中流程图题考查特点 尹利军(03-51)
英国普通教育证书AS水平考试试题——第二单元 基因和基因工程 欣向红(03-53)
“细胞分裂”考点扫描 高一明 朱沈芳(04-41)
详析高考遗传图谱模式——以近5年高考试题为例
邓过房(04-44)
简析一道同位素标记法测细胞周期的竞赛题
罗招军(04-48)
一道生物探究性试题的解析 幸奠权(04-50)
2012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试卷——生物 (04-51)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需要做好“五道题” 张玉明(05-50)
高中生物实验设计题常见错误剖析及应对策略
王科慧(05-53)
画画就明白——图解法在解题中的作用 郑大江(05-55)
图表信息转换,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戴雅萍(06-43)
聚焦高中生物学习中的“^”型曲线模型的知识
李进京(06-45)
巧用一个实验装置完成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关问题的测定或探究 邓志华(06-49)
“首尾法”分析细胞分裂中的DNA标记问题
樵福奎(06-50)
两类细胞分裂图形中同源染色体的判断
蔡利鹏(06-52)
生物学高考初、高中衔接的知识点和学习目标例析
吴庆华(07-49)
对三个竞赛(遗传)题答案的不同看法 朱敏生(07-51)
借助曲线分析生长素的两重性 谭家学(07-53)
201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生物(07-55)
2012年江苏生物高考试题浅析 章 彤 顾舒荣(08-33)
贴近生活紧扣热点,体现课标核心导向——福州生物学业考试命题回遡 刘国秀(08-35)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生物试卷分析及复习建议
陈海波(08-37)
谈能力立意取向下的生物开放性试题的命题策略
夏帮青(08-40)
巧用配子基因频率求解遗传概率 王 晨(08-42)
对一道易陷入思维误区的选择题的分析
薛文超 王 彬(08-43)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部分(08-44)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海南卷)——生物
(08-46)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部分(08-49)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部分(08-51)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部分(08-53)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部分(08-55)
例谈高考生物实验中逻辑思维方法的应用
王智杰(09-44)
提高学生解题、审题的能力的几种方法
谢桂喜 谢亦驰(09-47)
建构生物模型,打造高效课堂 宁 旭(09-50)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生物(09-53)
2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题的“排列组合”通解法
宋玉蓉(10-47)
利用图形优化解题过程 李 勤(10-49)
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中常见的实验题题型与教学启示
周荷静(11-49)
“三步”巧数食物链——“找岔路相加法”
徐建芸(11-51)
解读与酶有关的曲线模型 毛 丹(11-52)
审题抓细节 “陷阱”轻松越 蒋继荣(12-39)
测量植物光合速率的几种方法 章德兵(12-41)
教会学生辨析遗传概率计算的几个易混问题
祁全新(12-43)
正反交结果相同就一定是常染色体遗传吗
路 毅(12-44)
探究性实验的三种预期结果 王忠文(12-46)
生物课程标准和新教材
高中生物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研究 吕增印(01-56)
新课程下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初探 魏小成(01-58)
中美高中生物教材中“与生物学相关的学科”的比较
赵 璐 李高峰(01-60)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生物教师的专业成长 丁燕平(01-63)
漫谈英国生物课堂中的情境教学 王元军(02-60)
融入生物科学现代进展 实施初中生物学STS教育 卢 芹(02-62)
中学生物实践能力培养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莫雪斌 李坊贞 许愿康 陈小珺(03-56)
“形散而神不散”——谈人教版课程标准高中实验教科书《生物》的逻辑关系 辉(03-59)
在高中生物新课程中落实“生活化教学”的矛盾与困惑
张 明(03-61)
如何培养学生的生物实验动作技能 陈 维(04-55)
高中生物实施科学方法教育主要策略探析
张树虎(04-58)
S-P表分析方法应用于高中生物学教学质量评价
王 宇 陈秉初 周 阳(04-60)
简析香港《新编生物学》教材中的实验特点
顾文君 郑晓蕙(04-63)
结构性工作单在生物学探究实验教学评价中的应用
李伟平 曹志江(05-57)
中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结构分析 李能国(05-59)
准确理解“假说—演绎法”的本质 吴君民(05-61)
基于交互式白板的生物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高 雁(05-63)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教学实施情况调查及教学建议 包春莹(06-53)
生物实践教育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尝试——以“开心农场”为例 秦玉莲 钱敏艳(06-55)
围绕核心概念开展中学生物教育 付 雷(06-57)
高中生物学生实验评价量表设计与运用初探
李步振(06-61)
论职前教师教育中探究教学能力的培养
张梦雅 周 阳(07-60)
基于核心概念建构的生物学新课程教学 胡玉华(07-62)
新加坡O-level高中生物学教材课后练习特色分析
梁海荣 李琳 郑晓蕙(08-57)
海洋漏油事件与生态文明教育的思考 成云康(08-60)
一堂高中生物新授课引起的学情调查与教学反思
孙立祥(08-62)
美国中学生物学教材实验室安全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宋相国 张迎春(09-59)
“下水课”里的困惑与对策 刘 虹(09-61)
“人的生殖与发育”一节内容所想到的——谈初中生物教学中的青春期性教育吴 贇(09-62)
高中生物学新课程教科书使用情况跟踪调研工具的构建
杨文源 刘恩山(10-52)
新课标下广东省高中生物学实验开设现状调查
徐继林 胡位荣(10-56)
亲近生物老教材 王 荐(10-59)
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策略举隅
朱小燕(10-61)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教学中形成性评价的尝试
车亚莉(10-63)
基于实证视角的高中生物课堂提问教学行为的分析研究
孙郡博 李 恬 吴志华(11-54)
情感性教学目标的达成与拓展 刘成权(11-58)
让我们的学生成为勤思善问的人——美国教育修学旅行的见闻与启示 韩海燕(11-60)
利用地区课程资源开发生物校本课程的实践
王勇强(11-62)
高中生物教师专业成长路径初探
戴 群 解凯彬(12-48)
加强农村中学生物学教学切实推进城乡教育公平
李学斌(12-50)
改革《生物学教师实验实践技能》课程加强对生命教育师范生的实验实践技能的职前培养 高 勍(12-52)
中美高中生物教材实验版块的比较研究
初中生物教学设计反思范文2
新课标当中强调,在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生物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领悟生物学家们的研究思路与过程。探究式教学力图通过探究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提高科学探究能力。文章结合当前初中生物教学的实际,对探究式教学的概念及其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限制因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探究式教学在初中生物中的实践应用进行探析。
关键词:
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制约因素
在新的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中,初中生物课程增加了对重要概念学习的要求[1]。初中生物不仅是众多事实和理论定义的汇总,还是一个以认识自然现象及其规律为目的的探究类学科。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为例,共有9个实验,课外实践和探究各4个,还有调查、模拟制作、设计各1个[2]。这说明教师不能只重视生物学事实和概念,还要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尝试探究活动和课外实践,提高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传统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主体,注重知识传承,轻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普遍不高[3]。20世纪中叶,著名生物学家、教育家约瑟夫•施瓦布曾说过:“如果要学生学习科学的方法,那么有什么学习比通过积极地投入到探究的过程中去更好呢?”相比传统的教学方式,探究式教学是较为理想的教学方式,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能使学生在能力、智力、情感等方面得到长足的发展[4]。
一、正确认识探究式教学
(一)探究式教学的概念
探究式教学,又称发现法、研究法,是指学生在学习概念和原理时,教师只是给他们一些事例和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听讲等途径去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它的指导思想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探索,掌握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研究客观事物的属性,发现事物发展的起因和事物内部的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概念[5]。
(二)探究式教学与启发式教学的差异
虽然关于探究式教学的理论研究已经非常广泛,但仍然有一些初中生物教师对探究式教学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将启发式教学用探究式教学来替代探究式活动。教师的这一错误认识,直接阻碍了探究式教学在初中生物课程中的应用和发展。探究式教学与启发式教学的差异如图1所示。从理论到理论、从概念到概念的传统教学方式,都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图1可知,启发式教学属于传统教学模式,整个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课堂中,通过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产生疑问并释疑,接着拓展知识点,进行总结回顾。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起驱动作用,驱动学生进行思考、学习,学生的思路随着教师的引导而发展,缺乏主动的探索过程[6]。探究式教学要求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使学生进行自我驱动,教师只是引导者的角色,不占主导地位。在探索式教学中,要求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并探究问题。在探究式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能有效提高其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的同时,进一步领悟到科学家的探究思维和方法。探究式教学不仅对传统的教育目标、教学设计、教育理念进行了革新,而且重新对教师的角色进行定位。
二、探究式教学在初中生物实际教学中的限制因素
(一)传统教学思想根深蒂固
在传统教学思想中,初中生物与高中生物虽然都被认为是“副科”,但高中生物与初中生物不同的是,高中生物在高考中还占有一席之地,而初中生物只进行会考,导致该课程往往被学校和学生所忽视,对该课程的改革力度也不大。同时,学生和家长深受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对于初中生物的学习也不重视,从心理上对生物就有着轻视思想,并且严重缺乏学习的积极性。
(二)大班教学的现状
致使实施难度较大探究式教学适合小班教学,教师对每位学生能够有足够的关注度,使每位学生有足够的机会展示自己,表达自己的想法。受我国教学实际的限制,大多数学校的班级人数都在60人左右,甚至有的多达80人,探究式教学在许多大班级实施时难度较大。一是无法保证每位学生的“分量”和关注度。二是教师对于课堂的掌握难度加大。此外,探究式教学耗时比较长。但在实际的生物教学中,生物课程的开设相对较其他科目少,学生学习所占的时间也比较少,只能够选择性应用。
(三)部分生物教师教学兴致低
如今,生物教师一方面面临着较大的教学压力,另一方面由于所教科目没有得到各方面的重视而失望。许多初中生物教师的情绪也因此而受到影响,兴致较低,甚至灰心失望,不愿意在教学技能上进行钻研。教师的教学思维、教学设计和在教学中的一些手势动作,都会影响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7]。
(四)教学资源的限制开展
探究式教学需涉及丰富的文献资料和相应的实验操作,这就需要学校有相应的仪器设备和充足的材料药品[8]。但由于初中生物的尴尬地位,大部分学校无法提供相应的教学资源开展探究式教学,很多生物教师只能“纸上谈兵”。
三、探究式教学在初中生物中的具体应用
(一)采用萨其曼探究式教学训练模式
许多教育学家提出了不同学科的探究式教学模式,结合初中生物的课程特点和新课标要求,可以采用萨其曼(RichardSuchman)探究式教学训练模式,即“问题—假设—验证—结论—反思”这样的程序(详见图2)[9]。该教学模式重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考能力,对因果关系进行推理从而建立和验证理论,是一种从事实建立理论的训练模式。这种模式基本上模拟了科学家进行探索的进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和推理能力[10]。这与新课标要求“在学习基础生物学课程的同时,还要领悟生物学家的研究思路与过程”相符合。
(二)合理开发教学资源
相关部门应增加对县级及县级以下地区教学设施的投入,为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提供必要的资源。同时,在教学资源缺乏的情况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发本地资源,根据具体情况开展探究性活动,如调查校园、公园或农田的生物种类;观察当地常见的苔藓植物等,这些探究性活动都是可以克服教学设施限制性的教学活动。
(三)设计梯度化探究式教学
按照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JeanPiaget)的理论,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开始具备各种推理能力,能根据假设来进行逻辑推演,但还是初步的,特别是在复合、连锁等演绎推理方面的能力还比较差[11]。通过对初中学生认知水平的分析,设计梯度化探究式教学更符合学生的心理智力水平。首先,从简单到复杂,即从仅需简单操作能力的探究活动到要求较高动手能力的探究活动。其次,从单一能力到综合能力,即从单一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的训练到整个科学探究的思维、行为的训练。最后,从片段探究活动到完整探究活动的梯度化设计探究活动,即从教师给定假设、设计环节让学生实施到学生自己全程进行探究活动。随着教学内容的深入开展,这种梯度化探究活动将在不同水平上循环。
(四)加强探究式教学的评定方式
探究式教学不应只是教师一头热,应有实际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当将探究活动列入学生的学业评价中,可以通过学生互评、探究结果展示等方式对个人或者实验小组进行评定。无论是实验操作测试还是笔试,探究活动中各方面的表现都应计入阶段性或结业性考试中,通过上述评定提高探究式教学的效率。
四、结语
探究式教学的模式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通过基础的观察、调查到复杂的实验的方法,具体还是要结合教学实际进行实施。当然,重视科学探究活动,并不意味着否认基础知识、理论学习的价值。知识、技能和方法都是形成科学探究能力不可或缺的基础。初中生物教师应转变传统教学思维,调整心态,将探究式教学渗透到日常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吴成军.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1-9.
[3]雷佩红.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探索与实践[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3.
[4]陈图顺.高中生物探究式学习的实践和策略[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4(36):34-36.
[5]李华.探究式科学教学的本质特征及问题探讨[J].课程•教材•教法,2003(4):36.
[6]祝东怡.启发式教学与探究式教学辨析[J].新课程•中学,2014(6):120-121.
[7]王文增,郭黎岩.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职业倦怠与心理健康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15(2):146-148.
[8]徐晓敏,黎大勇,胡杰,等.浅论高中生物的探究式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29):121,229.
[9]王嫣,陈丽红,张丽萍,等.用概念图解读探究式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8(10):50-52.
[10]廖伯琴.物理探究式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98-99.
初中生物教学设计反思范文3
关键词:概念教学;概念图;探究式教学;对比法
生物学科的概念教学是初中生物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初中生物学科要想达到教学目标,就要将生物概念教学做为重点和基础[1]。学生只有对概念准确掌握,才能完整的理解,合理的运用,在实际中有正确的判断。随着学生对生物基本知识、原理的深入理解,进而更好的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学生的认知能力为基础,合理评估学生的理解能力,明确学生的学习需要,设计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营造理想的教学氛围,更好的促进学生全面、透彻的理解生物学概念,为后续生物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1生物学概念界定
在长期教学中研究发现,学生对生物学科中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对今后的生物教学非常重要,学生只有能正确的理解概念,才能灵活的应该,以此来处理生物学科的相关问题。基于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首要帮助学生理解生物概念[3]。生物学概念主要包括概念术语、概念内涵、概念外延,教师要根据上述三种要素,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全面、正确的理解生物学概念。对于生物学科,概念的形成要以直观性的材料为基础,但是直观材料不能完全等同于概念,在观察的基础上,通过思维并不能够直接转换为概念,在学生对直观材料进行观察的基础之上,经过系统化的思维理解,将对感性认知转变为理性认知,这也正是教学活动的关键[4]。常用的思维方法有比较、分析、综合、抽象、判断、概括、归纳,正确的引导学生思维,促进学生服概念的掌握。
2生物学概念教学的有效途径
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生物概念,以及更好的开展后续教学,本文针对性分析了初中生物学科概念教学的有效途径,分别包括有概念图教学、创设探究式教学课堂以及生物学概念对比策略。
2.1概念图教学
“概念图”源于美国,最初在A-T课程中开发,进而被应用在儿童对科学知识的掌握上。概念如是一种工具,概念被定义为能感知的事物内部的规律性或以被标签标注的关于事物的记录,概念图则是这些概念之间关系的一种表达形式。概念图可以分为知识点概念图、节概念图、专题概念图,典型的知识点概念图为对“花的结构”认识学习。依托花托、花蕊、花冠、子房、胚珠等概念,形成一系列相关的概念图,在促进学生对单个概念的学习认识的同时,兼顾相关、相似概念的理解学习节概念图为,根据生物教学中相关章节的内容,设立节概念图,典型的应用有对“关节”的教学设计,关节、关节头、关节囊、关节窝,根据动物运动的相关规律结合理解。专题概念图,相对上述两种概念图外更加全面,是依托整个专题的相关知识进行构建,比如以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为专题,联系到的相关全部概念,以光合作用的原料、场所、条件、产物四种分类,对吸收器官、制造器官等进行全面理解。概念图的构建应该“以点连线”开始,学生在概念图的构建中,不能完全的按照教学的设计,要根据学生自己的理解,将教师给出的相关概念合理的理解连接,这样形成的概念图更加适合学生的自我学习。另外一种方法为“留同趋异”,在教师给相关概念之后,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选择合适的概念构建形成概念图。
2.2创设探究式教学课堂
探究式教学课堂的特点主要有,自由、丰富、明确、压力小,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可以自由查询选择自己所需的资料,学生的学习资料丰富、学习目的明确,而且在实际学习中学习压力小。探究式教学模式为学生按照生物学家研究获得相关结论的方式来学习,因此探究式教学的课题要有合理的难度,教师在进行探究式教学的设计时,首先要给学生提供相关的研究领域,给予学生一定的研究方法,在合理的相关资料帮助下,学生选择形成自己的研究问题,经过讨论研究,之后学生确立要决问题,并展开解决。或者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确立具体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在经过自己的判断形成合适的研究问题,之后学生自我发现所研究问题的关键症结所在,然后学生查找资料解决问题。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实际是做为一个关键点的引导者和研究中的探究者身份,参于到具体的教学中,极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热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合理的研究方法,在探究过程中不断的对自己的研究方法进行反思,全面关注、引导学生的研究过程。
2.3充分利用生物学概念对比策略
在实际初中生物教学中,会碰到很多相关、相似的概念,学生在学习中,相对比较容易混淆知识,反而产生负面的学习效果,教师面对这种情况,可采取对比教学,帮助学生更好的区分所学知识,加强学生的理解。可以采取的对比方法有概念图对比、图像对比、列表对比,图表对比法主要用于难以用语言表述的概念。
3总结
初中生物的教学,概念为教学中的重点和基础,综上所述,教师要善于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更好的学习理解,在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中,教师要明确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是地位,更好促进教学活动的进行。
作者:郭俊武 单位:贵州省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民族寄宿制中学
参考文献
[1]郭荣满.关于初中生物概念教学的现状与有效策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12(12):60-61
[2]冯兰香.中学生物学科概念教学的有效途径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15(15):154-155
初中生物教学设计反思范文4
【关键词】初中生物 生态系统 生活教学法 课堂教学
《生态系统概述》为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五章第一节的教学内容。根据教案的学习要求,该节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核心思想、基本基本功能,以及生物生产、流动和循环的过程。从而让学生了解如何维护生态安全和生态稳定,并且认识到生物圈的形成、进化规律。进而让学生养成生态思维和绿色环保理念。
一、从课内到课外:让初中生物走向实践性教学的道路
作为第八单元的开篇,教材第二十三章以《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为题具有深刻的教学考虑。首先,必须通过这一章的学习,让学生对基本的生态知识具有通识性的认知。其次,对于生态学基本概念的了解是建立生态系统认知的前提,具有生态系统的体系认知后才能进一步了解生态系统的功能、作用,以及如何维持生态稳定性。再次,只有对上述知识了解透彻之后,才能自觉的运用相关知识分析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最后,对环境和生物有了切身的感知,才能对自己的生活和行为进行反思,从而养成生态性伦理指导自己的生活。
1、从实验到游戏,体验生态环境对人的切身利益
人和自然的关系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人既是生态系统中的一员又是影响生态系统的重要因素。人不可能脱离环境而存在,也不可能抽象地活在环境之外,因此对环境的必然性需要是人存在的基本出发点。基于此,《生态系统概述》的教学就可以从学生的切身体验入手,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身边的环境、发现环境存在的第一性。初中生物教学在实验方面占有天然的优势,但是正在关在实验室里的知识让学生对环境产生了疏离。为了让学生能够深切的体验到生态的关键,有的教师就安排了关于生态学讨论的活动。
2、从叙述到故事,增强生态学的多元趣味
该章内容是建立在对前面几章内容的学习基础上的,前面几章对于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类群的学习,可以让学生看到生物的多样性,但是并未让学生看到生物是统一在同一个生态系统之下的。该章内容研究生态系统,但是生态系统又是生态学研究的内容。因此,同学必须对生态学的意思有清晰的了解。该文就有一段内容是讲述生态学的来由的。同学其实可以很容易就在课本上找到生态学的定义。关键是什么是生态系统的问题,该章通过对凯巴森林的描述来认识生态系统的多元和交互性。教师通过对凯巴森林的讲述,既要向学生展示生物多元存在的画面,还要把生态系统的有机性、完整性和趣味性揭示出来。
二、从生态到生活:让初中学生养成环境伦理的选择
通过对生态系统的分析,以及凯巴森林的故事性描述,已经让学生对生态系统有了情感性的认识。作为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凯巴森林遭到破坏的原因,以及如何稳定生态系统,进一步引导学生建立理性认知,最后再引导学生运用理性知识指导生活实践。
1、从情感到理性,帮助学生的生态认识形成
该文的教学任务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到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消费者以及分解者,然后理解食物链、能量流动、循环等等生物性知识。作为生物教师,应该善于把课程的知识镶嵌在学生的已有知识结构中,帮助学生内化知识,建立生态性认知。生态系统的定义其实略为抽象,但是教师可以运用形象的比喻进行另外的描述式定义。因为如果教师跟学生讲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环境就是生态系统,那么学生想必是难以理解的。但是我们知道,生态系统是一个对生态环境进行框定的概念,既可大,又可小,既深入到微细生物,又扩大到宇宙万有。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自然就是生物圈,但是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外太空如果存在生物,那么是否属于生态系统。
根据生态系统的不同,又可以划分为人工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这种划分的标准就在于人和自然的区分。自然生态系统包括水、陆两种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则包括农田、城市生态系统。但是必须让学生明确的是,不管生态系统属于哪种类型,都是有生物及其生活环境构成的。
2、从理性到实践,培养学生的生态伦理养成
除了分析性的概念以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还要让学生养成自觉的生态伦理。比如有的教师在上该课程的时候,就指导学生制作生态瓶,这不仅要求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规划设计,同时又能让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训练技能。因为生命科学观念的养成并不是依靠知识性的传授,而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养成的一种行为习惯。课程的教学既需要立足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又要引导学生有效的把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之中。当如,这种观念的形成也不是非要在课外活动中才能形成,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关生态的题目引导学生思考。
比如可以让学生判断下面哪些内容属于生态系统:
1、巴厘岛上空的飞鸟。2、泸沽湖的鱼。3、泰山的所有树木。4、大草原上的所有物种。5、一个枯死的树桩以及上面生活着的所有生物。6、北京市某小区生活的全部人。如果有充裕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时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走向课外,也可以让学生关于某一个具体的问题进行辩论。
综上所述,关于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生态系统概述》的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可以推广到所有的初中生物教学中:从实验到游戏,从叙述到故事,从情感到理性,从理性到实践,应该是课堂教学实践的总方针。
参考文献:
[1]洪胜康,初中生物案例教学设计[J].华夏教育;2010年第5期。
初中生物教学设计反思范文5
关键词:弹性适应;教学设计
1弹性适应设计的简单框架
(1)目标。是培养学习者对学科的深入了解,与此同时通过运用基于问题的学习以及更开放的基于项目的学习来培养和提高解决问题、协作与沟通的能力。
(2)价值观
1)帮助学习者与教师明白教学设计的要点,以促进对教学的有效调适。2)依照学习者最初的领域知识来指定教学。3)教师提供多种思考问题的模式。4)教学应依托于有意义的任务,即使该任务未必真实。5)目标设定、学习者自主探究以及教学方面的改进。6)通过刺激好奇心与雄心来激励学习者,激励他们修正与改进作品。7)帮组学习者了解他们学到了多少新知识,同时反思他们的成长。8)教学方法应该基于所服务的学习功能而非所应用的媒体。9)学生应该将自己的思维外显。10)教学设计应该是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合作努力过程。
(3)提出想法
1)学生将想法计入电子笔记本中。2)围绕一本课堂笔记本进行师生交流、讨论。3)帮组学生了解别的同学是如何思考的。4)为学生提供一个基点,方便他们了解自己学到了什么。
(4)多元视角
1)提供专业知识、指导和该领域的社会实践模型。2)提供现实可行的绩效评估标准。3)指出该领域中存在的多元视角。
(5)研究与修改
1)查找资源,与其他学生合作。2)完成技能提升课程。3)进行模拟和动手操作实验。4)大多数资源都在STAR软件中。
(6)测试本领
1)在学生准备好参加评估师进行。采取多种评估形式。2)反馈信息可以使我们知道运用何种资源可以使学习者的理解达到目标水平。3)反馈,能激发动机。
为了关注教学目标,强调学习功能,需要为每个教学事件制作标题以及进行描述。依照学习目标和事件,将教学设计概念化。该框架的设计为教学设计提供了大量的指导。
2 弹性适应的教学设计的必要性。需要弹性适应的教学设计这一想法源于我们对于抛锚式教学概念的体验。在实际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笔者发现其有利有弊。好的一面是大多数教师都能灵活运用相关模式,但当有些老师按照自己的一贯方式错误的运用教学设计模式时,问题就产生了。这些说明我们有必要为他们提供具体教学设计的指导。但是,我们的指导又不能阻碍教师依照他们的优势及学生的需要对教学进行调整。例如,教师通常会证实来自不同年级的学生迥然不同的特征,这些变化是食物的一种自然状态,教师将尽力适应这些差异以提升学习效果。笔者认为提供符合学习原理有鼓励灵活性的教学设计式极其重要的。
3 基于弹性适应的教学设计。这里不得不介绍一种软件处理程序——STAR LEGACY。STAR LEGACY鼓励与弹性适应设计相关的研究与开发。其全称是“行动和反思的软件技术”。其行动之一就是留增资源。参与者可以产生留增资源以帮组研究某一专题的下一组成员。这些资源支持了弹性教学设计,因为教师、学生和其他人会修正特定内容去适应自己的独特专长、需要与兴趣。这样,STAR LEGACY就可以不断更新。
(1)提出想法设计。如果教室中有足够多的电脑,可以让学生把他们所提出的想法分别输入到电子笔记本中。教师最后将学生所有的想法汇总到一个集体电子笔记本中,然后将他投射到屏幕上,此时,同学之间围绕电子笔记本的内容展开讨论。
(2)多元视角设计。提出想法后,学生进入“多元视角”阶段,在许多学习情境中多元视角是教学的一个自然组成部分,虽然有时不是非常明晰。LEGACY中包含“多元视角”,通过它为学生提供了各种技法和视角,这些都与学生原有的技法与视角大相径庭,他们描述了专家们如何着手解决问题的。多元视角不进展示了社会实践模式和不同的探究领域,它还可以做到汇集个人的的分布式的专长知识和实践,而这些人不易集中到一起。
(3)研究与修改设计。在研究与修改部分,学生将完成许多活动,包括与其他同学的合作,查找资源,听讲座,完成提升技能的课程,看上一年学生的留增资源,进行模拟和动手实验。LEGACY的这一组成部分最宽泛、最具包容性,传统与前卫的教学方式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关键的标准是这些教学资料可以帮组学生探究难题。
(4)测评本领设计。在这里有多种形式,从反馈的多项选择测试到评估的量规,再到“近迁移问题”。“测试的你的本领”知识一个形成性的教学事件而非是终结考试。它使学生有机会站在一个新的高度来审视自己的知识是否达到任务的要求。
前面提到STAR LEGACY表示“行动和反思的软件技术”,学生在完成每个学习循环后都要反思自己的进步。最为期待的技术变革之一就是便捷的制作只读光盘,通过光盘可以对课程内容作出精彩回顾,它们可以使同学发现自己的见解对下一批学生是极有价值的,以此可以激励学生。同时,教师应当给今后的班级和师生提供留增资源。
初中生物教学设计反思范文6
一、要展现生物学科教学特色
1.加强生物实验教学
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各种各样的生物学实验为学生提供了认知的学习背景,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借助实验还可以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1)重视学生探究实验教学
探究实验是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可以4-6人一组,针对课本中某些现象或结论,学生先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在实施方案过程中学生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和材料亲自动手,合作互助,最终得出结论。这类实验着重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提出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同时又是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态度的一种途径。
(2)充分开展课外实践活动
课外实践活动也是一种实验课,注重考察学生对现实问题的解决能力。在初中生物教材中,课外实践活动比较多,教师应予以充分挖掘,合理安排组织学生参加一些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和关心社会的意识,提高学生交际能力,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从而用学到的课外知识来充实课堂内容,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2.有效利用教学媒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学生的认知水平总是由低到高,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也总是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在生物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特点,课堂上合理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和恰当使用挂图、模型、标本、实物等,以此展示复杂的生理过程,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变复杂为简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处在一种快乐的学习状态中,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又可以较好地突破教学难点,增加课堂信息容量,大大提高生物学课堂教学的效率。例如,用模型和幻灯片展示植物细胞的结构,用Flas演示种子萌发的过程以及种子的各个部分将来又发育成幼苗的哪些结构,芽的结构及发育成植物体哪些部分等。
二、丰富教学手段,化难为易
在七年级上册的教材中,许多知识较为抽象、微观,对于刚迈进中学校门的初一学生来说,理解起来很困难。如何开好头,增强学生对生物的喜爱,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甚至深造奠定基础,对生物教师而言尤其重要。
案例一:对于“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这部分知识,通常教师都会选择挂图模型或课件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而我在课堂上会让学生跟我一起来构建一个活灵活现的“细胞”:把一个水杯视作一个细胞,在杯里的内壁贴一层窗花纸,注入胶水,再放入一颗红枣,即成一个简易的细胞,它们分别代表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案例二:“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这部分知识进入到了分子水平,在教学设计时,教师要注意耐心引导,层层深入:为什么说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克隆羊多莉是怎样诞生的,看看这个生物科学技术的成功能带给我们什么启示?遗传信息的存在,让我们对细胞核无比好奇,我们要探究:细胞核中有染色体,那么遗传信息与染色体是什么关系呢?――染色体主要由蛋白质和DNA组成,遗传信息即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段。
实践证明:把微观知识宏观化;抽象问题形象化、直观化,并让学生参与到知识构建中来,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构建的知识更加形象,更加牢固,课堂教学效率也就更高。
三、精选试卷试题,做好课堂练习
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很浓,学习积极性不是很高时,教师可以安排适宜的练习,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既可以巩固当堂课知识内容,又可以从中感受到解决问题的成就感。这就要求教师要在课堂练习题的设计和灵活使用上下工夫。生物课堂教学中安排学生练习的时间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灵活掌握,可以安排在刚上课的复习巩固时,可以穿插在新知识的传授过程中,也可以放在课堂教学内容完成后。课堂练习题在课堂上的灵活使用,能当堂检测,巩固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可以据此调整教学节奏,及时进行矫正教学等,这对确保生物课堂教学优质、高效十分必要。目前辅导书、测试卷琳琅满目,种类繁多,如果我们不加选择,买来一本就让学生去做,不仅增加了学生的负担,而且也并不一定适宜学生。如果太难,学生会逐渐失去信心;如果过于简单,又失去了训练的效果,还浪费宝贵的时间。所以有针对性、有选择性地精选一些习题,就显得很有必要。教师在选择习题时,应尽量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既需要他们跳一跳,又能让他们够得着。这样才能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以最小的教学资源的代价去获得最大的教学效果,不致于僵化学生的头脑,让他们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耗费在无效的重复劳动中,进而从真正意义上减轻了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
四、注重课堂小结
一堂好的课要善始善终,然而许多教师都忽略了课堂小结的重要性,甚至在教学设计中省略了结尾的设计。生物教学中,每个知识点都有严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新旧知识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通过总结可以将所学知识系统化,形成知识网络,使学生更易把握全局。同样总结可以承前启后,为下一节新课埋下伏笔,使前后内容衔接自然。课堂教学结束时,教师通过归纳总结、实践活动、转化升华等方式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巩固,能使新知识更有效地纳入学生认知结构中,同时完善精彩的结尾,可使全课锦上添花。
五、进行生物学科教育,培养学生为生物科技发展而奋斗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