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力的作用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想象力的作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想象力的作用

想象力的作用范文1

[关键词]想象;作文教学;写作能力

一、品文想象――拓展文本空间

想象作文以课文为媒介,激发学生从各种角度进行发散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对文中人、文中事进行多方位的想象,对文本内容进行加强、延伸和改造,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的有效渠道。

1.改写课文。通过对课文进行改写,引导学生变换思维角度,从不同侧面对事情发展过程以及人物性格行为进行想象和描述,初步发展学生的辩证思维和批判能力。

(1)改人称:通常可以将文中的第三人称改为第一人称。如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木兰从军》一课,可让学生将自己当作花木兰,在心理活动上展开想象,理解文中“为国为家分忧”的具体内涵。

(2)改结构:把顺序改为倒叙,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事情因果的必然性与偶然性,加深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如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爱滋病小斗士》一课运用倒叙的手法,教师可引导学生转换顺序,在小主人公的身世遭遇以及与艾滋病顽强抗争的事例上着力展开想象,刻画细节,帮助学生很好地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3)改体裁:把诗歌改为记述文,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古诗有着很大的想象空间,古代诗歌洗练的文字对于场景也有着鲜明的刻画,这些为学生进行体裁改写创造了良好的基础。

2.延伸结尾。教材中有一些课文的结尾都有想象的空间,让学生对这些结尾进行延伸思考,既考察了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水平,对事情发展的合理揣测,也引入了学生对于文中人物的或喜爱或厌恶的情感因子,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3.关联课文。以课文为依托,不仅仅局限于孤立的单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有内在联系的一些课文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其中发挥想象能力,学生从中得到了对于教学内容整体性的认知和把握。如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师可将《北大荒的秋天》、《西湖》和《拉萨的天空》串联起来,让学生想象一次漫长而又精彩的旅程,体验祖国的美丽景象。

二、聆音想象――提升审美素养

音乐是艺术之母,在音乐的激发和渲染下,学生的想象力可以得到最大的张扬。在音乐声中,学生的身心得到愉悦的享受,思维细胞得到充分激活,会获得意想不到的灵感。

1.创情境。音乐不仅仅可以作为情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可以单独成为一个完整的情境。以音乐所创设出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一种别致和新颖,在音乐架设的美妙氛围中,学生的想象思维更是别具一格。如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北大荒的秋天》一课中,结合文中“原野热闹非凡”的描写,笔者精心搜集、录制了各种声音,如雨声、雷声、鸟鸣声、流水声等等,让学生根据这些大自然的天籁之音,想象美妙的场景,想象动人的景象,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激情感。或激昂、或舒缓、或欢快、或忧伤,各种旋律能够激发学生相应的情感共鸣。在经历一定的情感酝酿与发酵之后,学生的想象力中灌注了自身的情感因素,所想象出来的情景、事物和经历也会如同乐曲声那样自由流淌。如小学语文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写作《秋天的树叶》的教学中,教师可组织学生细细聆听著名钢琴曲《秋日的私语》,在优美的琴声中想象秋天的浪漫与温馨,想象秋天的午后,想象秋风中的红叶,调节学生的情绪,为后继写作做好铺垫。

三、图物想象――开发视觉启迪

引导学生对图画、实物进行细致的观察,从一个个细微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以所见激发所思,让学生的想象更加丰富细致。

1.观图。同一个图形,由于生活经验以及思维特征不同,每一个学生都会有自己的不同联想。教师要有意识地放开束缚,鼓励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和发散性,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想象得以充分的发挥。如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习作《我的建议》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教材中的配图,想象画中的色彩与声响,将春天的美景在脑海中变得丰满鲜明起来,为春游活动的建议积累了素材。

想象力的作用范文2

关键词:想象力;音乐感知;小提琴

在我国,从孩提开始,青少年学习乐器的势头方兴未艾。据了解,学习西方乐器的占了绝大多数。应运而出的有关乐器的专业技巧书、教材、曲谱、辅导材料等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然而,在名目繁多的器乐书籍中,关于演奏方法、技巧、作品分析方面的颇多,而专门论述演奏者的理论知识、文史积淀和音乐感知对乐曲的作用,对乐器的驾驭能力以及对演奏效果重要影响的书籍却为数不多。

美术界书法家均强调“功夫在笔外”。笔者结合自己的实际,试从想象力与音乐感知在小提琴演奏中的作用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小提琴演奏艺术的文化内涵

时下,央视综艺频道有一则公益广告说得好:“文化是一种力量,文化是一种情怀,文化是一种影响,文化是一种温暖。”小提琴演奏艺术属于文化范畴,其涵义亦如此。大家知道,一个优秀的小提琴演奏家对乐曲的表演,会使欣赏者身临其境,并随着乐曲的跌宕起伏去畅游想象、去感受音乐给自己带来的精神享受。

我是从事文艺工作的,现就职河北交响乐团,专业小提琴。从近三十年的学琴生涯中深深领悟到,要想拉好小提琴,仅从弓法、指法等专业技能技巧上去演奏是远远达不到优美的演奏效果的。必须把它视作一种力量,一种情怀,一种影响,一种温暖,重视发挥音乐想象与对音乐的感知等其他外在的主客观因素在演奏中的作用,用插上翅膀的想象和心灵的乐感把美妙的乐曲奉献给音乐爱好者,才能和听众形成心灵的碰撞和互动,收到良好的演奏效果。

二、音乐想象力在小提琴学习中的作用

音乐是抽象的,它需要感知、体验和想象。正如张前先生所说:“想象是贯穿在音乐表演过程中的一种重要心理要素,表演者对音乐作品的情感体验与对意境的领会都离不开想象的作用。音乐的一切艺术表现,都是通过声音与表现对象之间的比拟、象征以及模仿的关系来实现的。而想象就是使这些关系得以实现的桥梁。表演者的想象越丰富,他对音乐作品的内涵就越清晰,听众从他的表演中所感受的情感与意境也就越鲜明。也正因为如此,中外许多音乐表演艺术家和理论家都对想象在音乐表演中的作用予以高度重视。”

古文《伯牙鼓琴》是这样写的: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巍巍呼!若泰山。伯牙志在流水,子期曰:荡荡呼!若江河!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这则故事生动地说明了想象在音乐表演中的作用。它所讲的正是音乐表演者在表演中的想象激发了音乐欣赏者的情感想象,犹如身临其境,于高山流水中如醉如痴。

中国名曲《海滨音诗》是一首以大海为背景,借物咏怀的音乐诗篇。此乐曲在微微起伏的海浪式音型的伴奏下,由小提琴轻轻奏出,如歌、如吟、如诉,像是敞开心灵,向大海尽情地倾吐。聆听乐曲仿佛身临海天相连、无边无际的大海边,又能感悟到发自心灵深处的“大海”,同样心潮澎湃。音乐又像朝霞红日升起的大海,提升着人们面向明天、面向希望的自信。

初学小提琴时,在拉练习曲枯燥的情况下,出于好奇心,拉起了《海滨音诗》进行自我调节。由于是听录音带自己练的,无人指点,弓法、指法完全是任意即兴,按着谱子上标注的弓法指法去拉,自我感觉还良好,但是老师听后说还是像“白开水”。后来在上完艺校和自修河北师大专、本科听了专业教授的经典音乐讲座后,对《海滨音诗》这首小提琴曲才有了较深刻的理解,此后演奏起来,才开始有了颇深的想象思维。曲首引子一段,我就刻意进入想象活动,脑海中呈现一幅绮丽的画面:面对蔚蓝的大海,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豪迈的理想和似大海般坦荡宽广的胸怀。

《海滨音诗》充分发挥了小提琴在音色及演奏方面的歌唱性与抒情性。构思了一个非常富有歌唱性的音乐主题。作品呈现给听众的是碧波轻荡、微风轻拂的海滨景色,优美动听的小提琴旋律,神采飞扬,似浪花飞溅,似行云流水,每一个跳动的音符都凝聚了大自然绮丽景色中的万种柔情。整个作品,景中含情,以景引情。在这里,作者借景尽抒其情怀,听众借曲尽享其惬意,令人心旷神怡,仿佛进入了“无我之境”。悠然的旋律不停地奔涌着,就像一支感悟之歌,岁月是它的伴奏,回忆是跳动的音符,曾经那样遥远的记忆,我们就这样跌宕起伏地歌唱着。这首充满深情的如歌主题,在钢琴与小提琴先后奏出带有遐想、带点梦幻的意境,使人们在乐曲绘制的情景中神游,余音不息,留下了无限遐想。

三、音乐感知在小提琴演奏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可以说,音乐感知在小提琴表演中的作用比想象的作用毫不逊色。没有丰富的想象力,演奏效果虽会差一些,也可以把一首乐曲完整地表演下来。但没有乐感的演奏会显得枯燥乏味、平淡,往往会影响演奏者与听众之间的自然交流。当代小提琴演奏家吕思清先生曾说过:“站在演出舞台,我就无暇他顾,什么也不想了,唯一的念头是如何让我的‘小鸟’(指小提琴)唱出最美妙动听的歌来。”可见,音乐表演的自然流露不仅要求表演者要有纯熟的表演技巧,能够做到得心应手,更主要的是要求表演者真正把音乐融会于心,变成自己生命的一部分,使音乐从表演者的心中自然地流淌出来。只有这样的音乐才是真实感人的,才能达到音乐表演出神入化的境界。

因此,我们小提琴演奏员要有意识地提高和发挥音乐表演中的想象力,用心、用感觉把自己最大的潜能出神入化地刻画出来,在每次演出中,用心去感触对乐曲的想象和理解,并赋予乐曲以灵魂,使音乐从自己的心里自然地流露出来,使听众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动。那么,我们的演奏就会在音乐的舞台上如鱼得水,就会在艺术的殿堂里驰骋纵横,就会赢得广大音乐爱好者对小提琴表演艺术的青睐,也只有这样去演奏才能保证音乐表演获得成功。

参考文献:

[1]王宏建.艺术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

想象力的作用范文3

一、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心理学告诉我们,大脑的思考必须要有动机。思维动机有内因和外因,如何借助外因促进内因起作用,提高地理思维的兴趣和动机,这正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之所在。学习兴趣是影响学生自觉积极性和持久性的直接因素。教学中把学生熟悉的事物和已经有兴趣的东西联系到课堂上,让学生发现原来地理就在身边。讲地图概念时,问学生在哪儿见过地图吗,学生马上争先恐后地回答:公园、车站、书报等。及时表扬他们之后再问什么时候用过地图呀,在学生兴高采烈地谈到利用导游图在景点旅游,从学校平面图上寻找考场位置,从县城城区图上看到周围幢幢高楼拔地而起、条条大道建成通车时,问学生那么什么是地图呢,学生会目视老师欲言又止,等待老师点拨。这时拿出准备好的县城规划图、本县政区图、公园导游图和一些照片,让学生比较地图和普通照片的异同,学生很快会得到地图的三要素。此时概念的学习水到渠成,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掀起了。这时观察力更敏锐,想象力更丰富,智力活动效能也大大提高,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

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恩格斯说过“从事实践活动是能力发展的基本途径”。地理学科综合性很强,而乡土地理的教学,在综合性的基础上,更强调了实践性,从而为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提供了可能性。乡土地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既可开展野外考察、环境监测、资源考察、规划开发,又可开展社会调查、参观旅游等活动。错综复杂的自然、社会环境,促使学生在考察活动中动心、动手、动脑,不断地去接触、分析、思考、解决一连串的问题,这无疑会提高他们地理观察和调查。运用地图、分析和运用地理图表等能力,对训练他们的理解、判断、推理、归纳、综合、评价等思维能力和发展智力有极大的好处。由于乡土地理考察所接触的一些问题,与乡土地理环境、乡土经济发展是紧密结合的,远较地理课本知识复杂,这就为学生提供了进行多端性、伸缩性思维的现实地理问题,从而有利于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激发和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积极情感

乡土地理教学要求通过具有实践特色的教学过程,让学生认识家乡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点,了解家乡人民如何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初步懂得如何注意协调好家乡的人地关系以及家乡经济建设的战略方向和美好前景,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树立建设家乡、建设祖国的??雄心壮志。可以结合教材开展本地地理环境、自然景观、文物古迹、城乡交通介绍活动。通过活动,了解家乡的过去现在展望未来,学生们兴奋不已,充满了对家乡的热爱,更加坚定了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信心。在初二第一学期,开展了爱家乡手抄报评选活动,要求以本县境内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文物古迹、风土人情等为主,适当利用图片、照片加以补白衬托。活动期间,学生积极性很高,内容丰富制作精美的手抄报上洋溢着爱家乡爱祖国的真挚情感。

四、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地理课程肩负着确立学生正确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时代使命。乡土地理与区域地理相并列,共同作为地理课程的两大学习载体。乡土地理因其浓缩地理综合性、地域性,可使学生在具体化、生活化的背景状态感悟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念。所以,《地理课程标准》强调:“把乡土地理作为综合性学习的载体。学生可以通过收集身边的资料,运用掌握的地理知识和技能,进行以环境与发展问题为中心的探究性实践活动。”

教学中,联系乡土地理实际,介绍本地环境的过去与现状,分析环境的破坏给我们带来的危害。如在对学校周边地区环境的调查中学生了解到:有的农田,焚烧秸秆产生烟雾,造成交通障碍,空气污染,呼吸困难;大量使用塑料袋薄膜造成白色污染,破坏土壤结构影响农作物生长。在本县水资源状况调查中,学生知道了本地全部饮用水和绝大部分灌溉用水来自地下水,而近年来地下水急剧下降。从而提高了学生对水资源的关注程度,增强了节水意识并自觉开展节水活动,还针对学校用水情况向学校提交了建议书,得到领导肯定。同时积极开展清除白色污染回收废旧电池等环保活动。通过学习学生们深刻理解了环境与人类生存、发展的密切关系,自觉地保护环境。

五、加深对相关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想象力的作用范文4

相异构想教学策略 物理教学“相异构想”又称“先入想法”,也称“前概念”,是指学生在日常生活和个人经验积累过程中形成的对事物的直接看法。正确的感性认识有助于科学概念的形成,对物理学知识的理解的掌握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而片面的、错误的“相异构想”,由于“先入为主”的心理效应,很容易使学生的思维陷入僵化,妨碍学生接受正确的概念,阻碍了他们更合理有效的思路,增加了知识迁移的困难,造成认识的偏差。最通俗的解释就是,我们经常会对学生说:“这道题刚刚讲过,你怎么又做错了?”这就是学生的“相异构想”在作用。那么我们如何来突破学生的“相异构想”,来提高教学效率呢

一、概念图法,明确概念之间的层次关系

概念图是由节点和连线组成的一系列概念的结构化表征。概念图的绘制步骤一般是:①介绍概念内涵,帮助学生掌握概念并能灵活运用概念,且熟悉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②在变化的情境中识别和判断相应的概念;③用图表这一形式把概念的层次关系和相互联系表现出来,把容易混淆的概念用图解形式表示,更能表现他两者之间的异同。由于每个学生的思维方式、基础知识等方面存在差异,所以即使是针对同一内容而制作的概念图也会有较大差异,学生认知结构的不同恰好在这种认识差异上体现了出来。运用概念图复习教学是一个好的教学策略。例如,在复习“物体的内能”一节时,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绘制概念图。此图能构造出一个清晰的知识网络,便于学生对整个知识架构的掌握,有利于其直觉思维的形成,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使学习者进行有意义的学习。

二、建构模型,抽象内容具体化

许多物理现象和规律由于种种原因是无法用实验来验证的,因而理想化模型被广泛地运用于物理学研究中,如力学中:质点、刚体、单摆、弹簧振子、直线、光滑面水平面,匀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热学中:理想气体、气体分子的各种模型等。这种理想模型常常是抽象思维的结果,可用来解决较复杂的实际事物及其作用过程,使问题的处理大大简化,便于逻辑推理,教学中应充分加以利用,使学生建立科学的概念和知识。例如,卢瑟福研究阿尔法粒子散射时,发现实验现象不能被由汤姆孙原子模型导出的理论解释而如果把原子看作一个被缩小的太阳系,电子像行星绕太阳旋转那样围绕着原子核旋转这样一种模型,则能够成功地解释阿尔法粒子的大角度散射问题,故而诞生了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我们可以通过建构模型,抽象原子的本质特征,突破难点。

三、运用实验,进行探究

物理探究性实验就是运用一定的实验方法,创设不同的实验情境,引导学生对一些物理现象从多方面、多层次分析,研究某一物理现象的实质和规律,从而有力地解释一些客观事实的实验属性。如在《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中,把敲响的音叉放入水中,可以看到水花四溅,学生会提出: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声音是如好传入耳朵的?为什么会有水花四溅的现象?教师努力创设情景,启发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再提供材料,让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在实验中探究实验过程,在实验中找出自己相异构想的偏差,对出现的现象进行解释。对于实验内容,有条件就该让学生采用实验探究的方法进行,这样可以能有效地引发和解决学生的认知冲突,提高教学效率,并且可以很好的进行知识迁移。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许多模糊的、错误的认识和概念只要通过做一些成功的实验就会得到澄清和纠正。

四、用变式弱化学生的思维定势

变式,就是引导学生认识事物本身所具有的特质,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变更事物本身所有的特征,也会产生出新的问题,老师可以引导学生用新的思维模式来处理这些新的问题,克服传统的特定性思维,使学生学会探索性学习,思维得以发散。变式教学就是教师探索过程中的新的教学形式,通过不同视角、不同模式、不同情境、不同方法的变式手段,使教学结果更具效果,学生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从而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新的高度,培养学生能力多样化的一种教学方法。例如,在学生们在学习磁感应强度B、电场强度E的过程中,有许多同学认为把电荷放入电场中放入点电荷,把通电导线放在磁场中,才有B和E,拿走点电荷与通电导线E和B则会消失,究其原因是因为对电场强度E和磁感应强度B的本质特征认识的不够充分,理解的不够透彻。变式的好处就在于能够突出要点,使它更鲜明,便于学生掌握。

五、理论联系实际是物理课堂吸引学生的法宝

实践证明,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关联越多,学生越会对教学内容感兴趣。课堂上教师要有意识地整合学习内容,力求当堂学习内容和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挂钩。如学习“力矩”时,挂在壁墙上的石英钟,当电池的电能耗尽而停止走动时,其秒针往往停在刻度盘上“9”的位置,这是由于秒针在“9”位置处受到重力矩的阻碍作用最大。用日常生活中的“泥娃撒尿”这个妇孺皆知的玩具可以很好地讲解“气体三定律”,这样的例子很多。总之,在教学中要根据教材内容,多联系实际,多用物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去审视和解决社会生产与生活中的问题,剖析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相异构想”,从而引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应用价值的认同,焕发学习热情。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与训练。

六、运用电脑模拟演示,使内容具体化

电脑模拟可将抽象内容具体化,又可从具体现象抽象出其本质特征;可将动态变成静态,利于观察,又可将静态变成动态,利于理解。电脑模拟还可将输给它的信息经过逻辑推理运算,输出结果,判定输入输出的关系,从而在输入信息与输出结果之间建立某种联系。如开普勒三定律的物理图景模拟、卫星发射原理的模拟、卢瑟福a粒子散射实验的示意模拟、核裂变的模拟、光电效应的模拟等。教师可以制作或收集有关材料制成幻灯片,课堂上进行演示以视频、动画等直观的效果,使学生看得透彻,听得明白,有效地减少了对知识的错误理解,正加一些感性认识。以其形象直观的特点有助于对错误概念的矫治。另一方面增加学生的感官刺激,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文华.创新与实践.上海科技出版社,2006.10-21.

[2]龚新平.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的探索.物理教学,2008,(2):12-13.

[3]刘建伟.中学生的相异构想及其转变策略.教育研究,2009,(07):24.

想象力的作用范文5

[关键词]项目管理 沟通 有效 信息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企业面对的环境日趋复杂,竞争越发激烈,在重大机遇面前能否把握机会,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项目化管理必将大行其道。在项目管理中,沟通与协调是进行各方面管理的纽带,是在人、思想和信息之间建立的联系,它对于项目取得成功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是非常重要的。沟通与协调可使矛盾着的各个方面居于统一体中,使系统结构均衡,使项目实施和运行过程顺利。所以,大多数的企业管理人和项目执行者都将沟通、谈判列为推进项目进程发展的首要步骤,而为此投入大量的精力。

每个项目经理都要了解项目团队每位成员需要什么类型的信息,并在项目工作中根据不同的目的采用不同的沟通方式。对于目前来说,越来越发达的科技将引导着我们今后的生活方式向多元性发展,相对应的,沟通的方式和途径也会越来越多样化。其中包括:书面材料、电子邮件、电话、短信、会议、实地沟通、正式的论坛、非正式沟通活动等。其中:

一、书面材料

对于一些重要的、需双方确认的信息可以采取这种正式的方式进行沟通。例如,在项目管理中,对沟通过的、认可的、重要的事项需通过书面材料的形式予以备案留存。

二、电子邮件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及时、方便地传递与客户、供应商、项目团队成员之间、上层管理者之间的文件,比如项目计划、备忘录、会议纪要、工作报告、项目预算、项目文档等等。

三、提供一个正式的论坛

在此上面可以公布用来沟通的政策和工作程序。

四、项目会议

通过项目会议可以比较直接地沟通项目状况、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得以解决的方式等。

五、电视电话网络会议

为身处异地的项目团队成员提供一个参与沟通的方式,既快捷、直观也可多方讨论。

六、内部网、互联网留言板

可与全体成员进行正式地沟通项目状况,进展和目标,并可及时最新通知。

七、实地沟通

与你的团队、客户、供应商等面对面地实地沟通并当场解决问题。

八、非正式沟通活动

如联谊活动、聚会、个别交流等,都可使其与项目相关方关系更加融洽,更利于及时、有效、顺利地完成项目。

所有这些沟通方式,无论多复杂,实际上都可以简化成一对一的沟通形式,但是具体到沟通的最终形态都只是两者之间的事情,即信息发出者和信息接收者。相对于项目管理当中沟通起到的主要作用就是建立一个由信息发出者给出的参考和信息接收者获得的思考的一个平台,例如项目经理与项目团队对于项目进展之间的信息互动。

因此作为一名项目经理就要承担起整个项目管理的沟通环节。项目经理的沟通能力是影响管理和领导核心项目团队的主要因素,所以在项目运营中项目经理就不应该埋在一大堆的技术、管理工作中,甚至可能需要花费百分之九十或更多的时间去与项目干系人进行沟通,所以他们应站在较高的角度去审视整个项目,使自己既能准确地把客户的意图传递给项目相关人员,同时又能及时正确地去理解项目相关人员的需求,达成一种共识,使他们可以更好的理解你、支持你、帮助你。

计划和组织是项目管理中重要的两个步骤,同样,优秀的项目经理还应懂得如何计划沟通工作,这就要要牢记5个“C”。

1.清楚(Clear):说明主题;围绕主题;帮助接收者理解信息;恰当地使用术语。

2.简洁(Concise):抓住重点;不让信息漫无边际。

3.礼貌(Courteous):讲礼貌,注意语调。

4.一贯(Consistent):使用恰当的语调和媒介传递想要传递的信息;所有信息要素都应传达一样的信息。

5.令人信服(Compelling):让他们有理由去注意。

项目管理的过程包括项目启动、需求确认、计划安排、项目实施、项目验收、项目收款等,在各个阶段都需要有项目经理围绕项目的进度、成本、质量等要素与客户、项目组成员、供应商、上层管理者及其他相关项目经理等进行沟通、协调和控制。与项目各个相关方之间保持持续、有效的沟通,是促成项目成功的诸多因素中最重要的一项因素。作为项目经理,为调动项目组成员的的工作热情、提高其效率,还应充分了解项目成员的个性、喜好等,并采取不同的沟通方法,使项目组成员的工作协调一致,从而保证按时、按质、按量完成预期的任务。

沟通的目的是为了两者之间的交流,交换信息、拓宽思路和统一认识。在执行项目的过程中因受到惯例时间、财政因素以及资源限制的影响,很容易在意见分歧当中发生冲突。冲突大多是由错误的认知、缺乏信息或不存在的问题等因素引起的,归根结底还是沟通无效导致的。即使发生冲突也要以整个项目为根本,用比较圆润易接受的沟通方式、积极和适当的方法去解决问题,保持和谐的气氛。

任何作为都是有成本的,沟通亦然。最主要的沟通成本包括三方面:一是直接的时间成本,沟通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二是在沟通过程中,由于沟通不利,信息的失真和损失;三是沟通之于职场发展的价值。其中,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成本的大小取决于表达能力、理解能力、观点和思维的一致性以及表达成一致的意愿强烈程度等多种因素。而且,在很多情况下,即使是两个同样具有很强的表达和理解能力的人,他们进行沟通要达成一致,所需要花费的沟通成本也有可能是巨大的,而且很可能是沉没成本。所以,在项目管理中,若项目经理与项目团队沟通不畅,很容易发生上令下不达;若项目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不到位,链接协调能力也就不会强。如此,沟通是学问,沟通是艺术,若能做到沟通和谐,自然也会成为赢家。

客户是项目成果的使用者。因此,在项目的整个过程中,项目经理都应与其决策层、业务部门保持及时有效的沟通,以便获得他们的支持、参与和推动,特别是项目启动的前期更为重要。良好的沟通能使双方对于项目目标和范围达成共识,保证项目健康的进行。在与客户的沟通中首先要培养客户对项目的价值与战略重要性的认同感,形成双向交流,以保持信息的一致性,增强项目进度的透明度,并确保双方了解项目的进展。其次,必须通过良好的沟通就客户的需求达成一致,否则会给项目带来无穷的隐患,甚至会使项目前功尽弃。再次,还要与客户在管理思想、管理理念上要达成一致,争取客户的理解和支持,如果项目初期就没有得到客户的支持和认同,那么真不知道还有什么方式能够推动项目的启动和继续。

项目经理在与上层管理者的沟通还需要注意很多细节,上层管理者往往更加关心的是项目的工期、成本、质量等等。作为项目经理,就应该经常主动地与上层管理者保持沟通,及时地反馈信息,特别是将可能会延期、将增加项目成本、会产生质量问题的苗头等等提早汇报,使上层管理者能及时并适时调整工作计划,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支持,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

项目经理还需要保证沟通的有效性,任何经过深思熟虑和充满信心的计划都有可能百密一疏,沟通也不例外,而要建立有效沟通的前提条件是需要树立一定的威信,在解决和处理事物的能力中胜人一筹,得到别人的认可。没有这些先决条件,或许你的努力在对方的眼里就只是一出蹩脚的表演。

最后在项目管理的沟通过程当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保证信息的正确传递,信息的传递一定是双向。首先,必须保证你所传递的是正确的、有价值的信息,而不是给他们提供过量的、不相关的或是重复性的信息,也就是说传递的信息质量要高。其次,必须保证信息被接收者可以准确及时的收到。无论是通过哪一种沟通的形式都必须要有回馈的机制,以确保信息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再次,必须保证对收到信息的理解是正确的,以免给项目带来或大或小的损失。对于一些重要的信息,在可行的情况下采用双方会谈的方式可能会更快更准确地让对方接收。

综上所述,在项目管理中,沟通是关乎项目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而且是管理工作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所有的项目都是在不断的沟通与交流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有效的沟通都是项目管理一个策略性过程,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项目管理中涉及到众多的项目干系人,为保证项目沟通的有效性,项目经理只有建立项目沟通计划、灵活运用各种沟通形式、尽早和主动的与项目干系人进行沟通、保持畅通的沟通渠道、运用沟通技巧等方法,才能保证信息传递的准确、及时、理解无误,以保证项目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朱金晶.浅谈项目管理中的“沟通”[J]. 项目管理技术,2009,(S1)

[2]田野.浅谈项目管理中的沟通[J]. 经营管理者,2009,(17)

[3]项目管理中的沟通问题和沟通方法.谢鸿.广西科学院学报.(2005).(S1)

想象力的作用范文6

关键词:项目学习;初中物理;物理教学

一、引言

初中阶段物理教学作为基础启蒙教育来说,应当根据初中生性格特点、学习能力及兴趣爱好合理化地制定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最为理想的初中物理课堂应该是轻松愉快且丰富多彩的,教育者要着重凸显出学生主体地位,让他们通过动手实践体会学习物理知识的乐趣。经过大量教学实践证明,物理教学与项目学习法之间有着非常多的互通之处,教育者要留心观察,争取找到一种符合学生学习状态的教学模式,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项目学习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一)满足新课程改革的教育要求

自从我国正式进入新课程改革阶段以来,教学方式有了非常明显的创新,从之前的单一化教学转变成了互动式教学。新课程改革对学生学习能力与学习状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项目学习法的应用则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探索能力,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更轻松地学习,在提高初中生综合素质水平的基础之上满足新课程改革的教育需求。

(二)符合初中师生的发展需求

在初中阶段物理课程中,项目教学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教育者对物理精神的准确把握,让学生更透彻地理解物理知识的真正价值。除此之外,项目学习法的实践应用还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增强,让他们学好物理知识的同时,其他各方面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三)符合物理学科的教学标准

通过上文介绍可知,物理课程本身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综合性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当中必不可少地会出现较多实践性内容。通过应用项目学习法,物理教育者可以将教材中的现象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地关联到一起,将那些相对晦涩难懂的物理理论知识具象化地呈现给学生,从而激发出他们对物理课程的学习积极性。

三、项目学习法在初中物理课程中的实践应用

(一)项目导入

笔者以《电路基本连接》这一课程为例。教育者可以在课堂中引入真实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角色,完成由教育者布置的各项任务,情景如下:在小明家中的书房里,书桌旁边的墙壁上面安装了一盏壁灯,天花板上安装了一盏吊灯,请问我们该怎样连接这间书房的电路呢?通过这一情景,学生会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实验,通过验证自己的猜想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在项目学习法中,学生不仅掌握了自主学习与主动探索的良好学习方法,还熟练掌握了串联与并联这两种电路知识,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基础之上增强初中生交流与协作能力。

(二)项目设计

当学生已经基本了解由教育者给出的教学情景以后,等于设定完成了驱动型任务目标,下一个步骤即为开展更进一步的项目设计工作。此处,教育者可以在旁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向他们提出如下几个思考问题:怎样让两盏灯都亮起来?怎样才能只让一盏灯亮?共有几种接法?怎样控制最为便捷等。在教育者引导之下,学生要动手设计电路图,在潜移默化中深入理解串并联的基本理念,同时将自己的设计成果在班级中展示。

(三)项目实施

在做好完善的准备工作以后,教育者可以组织项目正式实施。首先,教育者可以将学生分成多个学习小组,组织各个学习小组设计出电路图,同时将电路图做好分类;其次,教育者要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方式自行找出串联与并联电路的特点,在此基础之上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小明书房的电路布置设计出来;最后,教育者要让学生根据电路图的连接样板分别尝试一下串联与并联电路的连接,确保他们熟练地掌握两种电路使用特点与开关有效作用,在做好整个房间的电路线路设计以后,在班级中开展集体交流与互动。

(四)结果评定

结果评定可以分为实验成果交流与活动评价这两个步骤。当学生通过项目学习法而成功完成项目作品后,教育者应当在课堂中举办一次小型交流会,让各个项目小组分别派出一名代表分享自己的心得与体会,在相互交流、相互借鉴过程当中获得项目学习的成果反馈。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教育者不必拘泥于某一种交流形式,可以根据班级学生性格特点与兴趣喜好采用多种多样的交流平台,如项目成果展示会、设计理念陈述会及主题辩论会等。此外教育者还要求各个项目学习小组上交一份结题报告,将小组作品设计思想与问题解决方案详细地填写在内,继而在后续交流分享环节中完成再次反思与再次总结。

作者:郭春燕 单位:赤峰市敖汉旗新惠二中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