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范文1
青春期心理辅导
高中生处于青春后期。“长大未成人”是对他们心理发展特点的总体评价。根据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笔者从如下几个方面指导:
树立良好的心理指导观 首先要正确看待处在青春期的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树立良好的心理指导观。通过开家长会,家访等途径向家长宣传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使家长也能够正确地看待这些特点,树立正确的青春期中学生家庭教育观。班主任要多方位宣传青春期学生特点,树立正确的心理指导和教育管理观,作为生物学科的教师,结合青春期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进行心理指导,通过多种形式,采取多种途径向学生宣传青春期心理特点,生理卫生知识,使中学生正确看待自身心理发展的特点,学会自我疏导、自我调控、自我教育。
与学生交知心朋友 高中班主任不仅应该成为学生的良师,还应该成为益友。在更多的场合,尤其在对青春期的学生进行心理指导过程中,应该以朋友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愿意接触、愿意沟通。他们的宣泄、倾诉得到解答、理解。不知不觉中会起到很好的疏通,引导作用。
理解与宽容 造成学生情感波动的因素有三个方面,即生理状态,社会影响,认识过程。由于性成熟过程的急剧进行,受性腺激素的影响,大脑皮层对下丘脑的控制暂时失去了平衡,这种平衡的破坏直接影响青春期中学生的情感过程。从社会方面,少年不断增长的自我欲求与社会现实互相矛盾,致使他们的自我欲求难以实现,这种矛盾造成情感发展的困难。从认识方面,中学生知识经验不足,缺乏辩证的思维方法,对事物的看法往往偏激,走极端;对自我需求是否合理,是否符合社会的需要也认识不清,以致造成情感出轨问题。理解和宽容会让他们感受温暖,体会感谢。
形成正确的交友之道 通常情况下,人们希望交往,需要朋友在自己忧虑及痛苦的情况下倾听自己的诉说。学生害怕孤单,愿意和大家一起学习、游戏。班主任此时要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交友观,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和自控能力,指导学生在交异性朋友时注意分寸,防止产生不健康的朋友关系。
正确对待与处理学生早恋 生理和心理上均日益成熟的少男少女,由于性意识的萌发而对异性产生有意识的爱慕之情称为早恋。早恋带有盲目性、短期性、幻想性、隐蔽性。由于学生经济上尚未独立、事业尚无定向、思想尚未定型、心理尚未成熟,因此早恋大多只有一个结果――失败。对此,班主任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指导学生学会正常的异往。正常的异往对社会进步、学生自身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在交往中,强调学生的集体交往,反对个别交往、个别约会,同时指导学生在交往中注意掌握分寸,做到真诚坦率、落落大方。②帮助家长、早恋的学生正确看待早恋。班主任和家长不能视早恋如洪水猛兽,粗涉,应充分认识到这是客观存在的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以正面教育为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广博和深沉的爱对早恋者进行疏导。
指导学生正确对待压力
初中生进入高中阶段,课程门类增多,内容加深,学业负担加重,要保持过去的好成绩不容易,再加上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社会舆论形成的强大压力,使整个学校形成压抑的心理氛围。针对独生子女家庭,家长对孩子寄托的希望越来越大,望子成龙会变成逼子成龙,这势必给孩子心理上造成巨大压力和痛苦。
在面对学生的压力时,主要的方法就是变压力为动力。班主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让学生相信自己 古往今来,每一位伟大人物在其生活和事业旅途中,无不以坚强的自信为先导。教师一定要想出办法让学生相信,只有相信自己,才能激起进取的勇气,才能感受生活的欢乐,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的潜力。相信自己,坚定信心,勇往直前。
采取适合的解决方法 遇到压力,应教会学生冷静分析,想想自己的压力是什么?什么原因导致压力产生?一定要抓住关键,把问题逐一解决。在解决的过程中,老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方法。
抛弃消极思想 一般说来,学生的压力、消极思想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周围消极思想的影响。因此,班主任会分辨消极与积极思想,尽量让学生避免接触消极思想。教师本人在工作和学习中要成为积极阳光的表率,多与已经毕业并走向高校的优秀学子交流,感受生活的美好。
找到学习的方向 帮助学生树立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找到自己的方向,学习有奔头,有收获,学习的心情好了,做事情的热情高了,自然会快乐生活,积极向上。而且会带给身边的同学、朋友许多积极的感受和帮助。
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范文2
1.姓名:何琳
2.性别:女
3.年龄:13岁半
4.年级:八(2)
5.特长:写作
6.辅导教师:连巧红(班主任)
7.辅导时间:2010年3月至2011年元月
二、存在问题
与妈妈为敌:何琳特烦妈妈的“唠叨”,认为妈妈管得多,管得宽,管得严,尤其是妈妈偷看她的日记(她在发现妈妈偷看她的日记后,每次写完的事就在当页撒上白面粉,有指印可证),以致从心理上痛恨妈妈。为了报复妈妈,她在自己房间的门上写着“you are a pig”(你是一头猪),放学也不愿回家。她明明知道妈妈希望她学习成绩好,可偏偏不学习,考试时会的题目也不做。特意让成绩差,专门让老师请家长来,达到气妈妈让她痛苦的目的。
三、背景资料
1.家庭教育:爸爸是名领导,忙于工作,根本顾不上家里。妈妈是名工人,把生活的重心全放在孩子身上。与天下的父母一样“望女成凤”认为女儿的成功就是自己最大的功劳,对女儿实行高压政策,总认为女儿不及别人,她可以做得更好,且经常当面训斥何琳。何琳的每次进步,在她看来是理所应当,从未有过表扬,并经常拿何琳的不足与同学的优点相提并论。这样一来,何琳既对自己没有信心,又对妈妈很逆反,母女矛盾日益激化。彼此不愿面对,仇人一般。
2.思想模糊:何琳的家庭条件较好,衣食无忧,她认识不到学习的重要性,迫于妈妈的威力,勉强去学,就别提什么志向和梦想,也更别想让她刻苦、勤奋了(她总觉得自己也不是学习那块料)。
3.何琳自诉:妈妈总嫌我成绩差,斥责已是家常便饭。老师一让请家长,妈妈就罢工不做饭,唠叨个没完,甚至于辱骂,于是整个家里乌云笼罩,或者突发暴风骤雨,真是难过极了,根本没有沟通的可能,我唯一能做的便是趴在床上哭.......
四、分析与诊断
1.妈妈的教育方式欠妥当。
妈妈总是居高临下,对女儿又管得紧,曾追踪到学校。也缺乏耐心瓣教育和等待,急于求成,缺乏鼓励与赏识,多斥责和压制,殊不知压制往往带来反抗,致使女儿与她为敌。
2.何琳的模糊思想欠引导。
她以为自己是给妈妈学的,没有上进思想,没有什么学习目的,只要没人逼,她抓住一切机会放松自己,一进书房就坐在学习桌前磨蹭,妈妈希望女儿能言听计从,可女儿却我行我素,极力抵抗。
3.诊断结论:
班主任充当协调员,一方面劝说妈妈转变教育方式,一方面做学生的工作,使母女关系由恶性状态变为良性循环,使何琳能转变学习态度。
五、辅导策略
(一)转变家庭教育方式。给家长推荐周弘的《赏识你的孩子》一书,使家长看到孩子的闪光点,使家长明白“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呵斥中有爱迪生”;使家长坚信“垃圾也是放错了地方的宝贝”........。使家长懂得多鼓励,少批评;要耐心,不急切;善理解,少怨烦,营宽松,不束缚;使得女儿接受妈妈,理解妈妈的做法,亲近妈妈。
(二)激励何琳求知上进。以面谈为主,兼以家访和电话。其一是与学生多沟通思想,梳理与妈妈的敌对关系,使其谅解妈妈的不当举动和做法,明白妈妈的“父母心”,化敌为友,进而我爱我家。其二是引导学习立志苦学。老师搜集相关的古诗、格言使其自勉。比如:让其摘抄《有志》诗:“天下无难事,在乎人为之,不为易亦难,为之难亦易。吾非千里马,然有千里志,旦旦而为之,终亦成骐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书到用时方恨少”......使其懂得珍惜时光,发奋有为。其三是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回应;从家访入手,时而送之“寄语卡片”;外出学习第一个长途电话打给她,让其感到总有一份情牵挂着她,爱人和被人关爱的感觉很美好......
六、效果
将近一年的辅导教育,何琳从心里上已经完全接受和理解妈妈了。她说“不”的时候少了,说“能”的语气坚定了,她的成绩已渐趋跨入上等行列,妈妈也转变了自己的讲话方式,在尊重女儿的前题下,与女儿有效沟通,母女关系融洽了许多。
七、感悟
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范文3
关键词: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探索
一、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班主任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班主任是学生的导师,是学生在校期间的家长,更是学生的朋友。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最易产生“自己人效应”,学生视班主任为智慧的开发者、思想的引导者、心灵的沟通者、行为的示范者、做人的指导者、情绪的调节者、创新的启迪者。因此,班主任的有形与无形的影响极易对学生产生“共鸣—兴奋—内化”的效应。同时,班主任最易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能力、学习状况、人际关系、家庭背景以及其亲子关系。在学校里,与学生交往最密切、对学生了解最深入的是班主任。班主任不仅在情感上最接近学生,也是学生心目中的权威,因此更能从情感、认识和行为等方面去影响学生;班主任方便通过观察、直接接触、与家庭教育结合等多种渠道全面了解学生,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变化,对学生心理问题的早期预防、早期发现、早期评定、早期干预和长期追踪辅导有重大意义。因此,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班级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学校有效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班主任也理所当然地应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军和骨干。
二、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基础
在人的素质结构中,心理素质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既有利于人的身体健康,更有助于人的社会素质,诸如后天逐渐培养的科学文化素质、思想品德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的提高。班主任在思想上要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对人的发展、对提升人的生命价值和社会价值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个性,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实现人格健全。要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必须了解和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
一方面,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为了开发智力、发展思维,因为就绝大部分人而言,在智力上并不存在显著的高低之分,而只有智力类别之分,因此必须着重开展学生个性心理教育,即进行自我意识、兴趣、情感、意志、性格、习惯等的培养。应该说决定人的智力潜能的开发、学业和事业成败、生活质量提高的关键是人的个性心理健全和发展。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的侧重点应该是学生学习心理、情感、意志品质、性心理、个性心理等方面的教育。
另一方面,科学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有三个层次:第一,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第二,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第三,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着眼于实现心理健康、预防疾病,更是为了优化心理素质,实现健全人格。积极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以往的心理健康教育把重心放在“诊断和解除痛苦”上,这是治标不治本的做法。所以,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以积极心理学理念为指导,要定位在“发展”、“优化”和“开发”上,而不是心理问题的预防甚至“矫正”上。
三、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第一,导向性原则。
价值观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起着定向的作用。人文主义代表马斯洛承认“青少年不能没有导向”。学生毕竟不是成人,他们的心理尚未发育成熟,价值观尚未最后定型。在社会转型期,在意识领域价值多元的背景下,他们中许多人还不能独立地自我选择,需要班主任进行价值干预,进行澄清和引导。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应依靠德育为自己导引方向。
第二,自原则。
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班主任应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和调动学生自我心理发展的自觉性和能动性。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居高临下的简单灌输,必须淡化过程中的“教育”(说教)痕迹。应该帮助学生产生内在自信、自助的力量,提高学生对外界的适应性、和谐性,使心理健康教育达到“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境界。
第三,疏导性原则。
班主任在教育实践中不再是强制灌输而是强调体验感悟,不再急于对学生暴露的思想和行为问题作出判断,而是多采用活动性和生活性的教育方式,如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
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不着痕迹地安排游戏、实践等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活动中产生真实的情感体验,并在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升华、内化德性。在价值多元的现代社会,要通过疏导注重培养学生学会选择而不是一味地服从的能力。
第四,整合性原则。
班主任要视野开阔,深谙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各自的优点与局限,尽量做到取长补短。有些心理问题往往通过道德行为表现出来,有些道德表现往往反映着人的心理问题。班主任应突破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各自为政的传统模式,在解决心理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认识到不同环境、不同场合都应接受不同行为规范的要求和制约,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学习态度;在进行道德规范教育时,应针对学生个性心理上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
四、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一)提高自身人格魅力
毋容置疑,班主任自身潜移默化的力量对学生的心灵世界具有很强的穿透力,对学生人格的发展具有认同、示范、感召、共鸣、渗透等作用。因此,班主任个人的心理素养和人格魅力就是启迪学生自主育心,调节自我、塑造自我的外部环境。班主任工作的特殊性质和在学生心目中的特殊地位客观上都要求班主任必须不断优化自己的心理素质,做高明的自我心理调节者、开发者、优化者。如果班主任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不高,那么,要让学生产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内在动力,达到追求心理健全、人格完善的境界将是极其困难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也是有限的。
(二)开发心理健康教育平台
一对一的沟通,如周记交流、谈话、指导都是班主任常常采用的方法,这些方法对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也是行之有效的。但是,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产生自助、自信的力量,切实提高学生的心理能量和心理弹性,还需要不断开发心理健康教育的平台。如可以开展班级主题系列活动,作为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渠道和形式。如果活动建设注重主题性、主体性、情感性、文化性,对学生的思想感情将起着极强的碰撞、震撼和启迪作用,必然会大大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实效。也可以通过指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三)优化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氛围和情境对学生心理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力。班主任必须重视隐性教育资源的巨大作用,要特别重视有形与无形教育力量的融合,构建班级文化环境,创设积极的心理环境,让学生在积极的心理环境中建构自己的积极人格。一方面,要注意班级文化环境建设,如物质环境、制度环境、组织环境、行为环境、人际环境以及班风、学风的建设,精心设计、巧于安排,给学生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氛围,使学生在和谐的、积极向上的人文环境和物质环境中耳濡目染,陶冶心理素质。另一方面,要善于组织和调动家庭的力量,采用讲座法、个案研讨法、座谈讨论法、个别指导法等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家庭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指导,为学生的心理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范文4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 措施
现代社会关于“健康”的概念已超越了传统的医学观点,不仅躯体、生理健康,还应该精神、心理健康。当今社会竞争激烈,造成人们心理压力重,在校中学生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生存,面临升学压力,心理脆弱,心理压抑得不到一定的宣泄;再者,我国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问题也显得越来越严重;更甚者由于家庭的残缺,都使孩子缺乏良好的生活和教育环境。有关研究表明:心理发生变化的高发区在青春期,中学生存在问题令人触目惊心,学校里学生各种不良现象屡禁不止,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与学生素质不高,尤其是心理健康水平不高,心理素质较差有极大的关系。我们如果只重视学生生理健康的教育,而不重视心理健康的教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就目前状况而言,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
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师在班主任的日常工作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教育学理论,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解决学生成长中的心理问题,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笔者结合工作实际提出班主任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措施。
一、加强班主任自身修养,用健康的心理影响学生
鉴于班主任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权威地位、作用及班主任心理健康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可以说,学生心理问题最好的医生是班主任,因此,班主任必须提高认识,了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其次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以积极乐观的情绪,融洽的人际关系、坚定的信心、诚挚的爱心、顽强的毅力,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启迪使学生的心理问题逐渐得到释放、排除。
二、创建平等师生关系,创设宽松的心理气氛
健康的心理来自健康的心理环境,班主任必须深入学生生活,了解其内心世界,在班级中营造民主、平等、健康的心理环境,这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前提和成功之路,也是良好班集体形成的基础。
三、设计各种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班主任要充分发挥班集体的作用,利用不同形式的集体活动,从不同侧面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1、召开主题班会,帮助学生形成自我意识,建立正常人际关系
通过组织召开《怎样与人交往》、《我为班级作贡献》等不同主题的班会,使学生正确、客观地分析自己的优、缺点,通过同学们对自己的看法,对自己有一个客观地、全面地认识,并对班内同学正确、全面地进行了解,客观地悦纳别人,克服自卑、自傲心理。这样,让班内学生善于发现自己、他人和世界的光明面,从而使自己保持一种积极、乐观、进取、和谐的精神状态,学会宽容别人、尊重别人,真诚待人等交往技能,建立正当的人际关系,进行正当的人际交往。
2.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耐挫折能力
在人生的道路上,失败,挫折,各种不如意的事是难免的。做到承认它,战胜它,这是衡量一个人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标准,现代学生多为独生子女,有任性、自私等不良倾向,心理脆弱。班主任必须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活动,如:劳动及各种比赛等,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接受挫折教育,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到挫折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学校,振奋精神,用坚定的信心和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和学习。
3.开设心理咨询活动,帮助学生解除心理障碍
可由班级优秀学生组织成立咨询小组,共讨成长中的烦恼。也可通过师生之间朋友式的交流,既解决了学生因学习方法、成绩等方面产生的困惑,又增强了学生的交往能力。
4、班级要努力建设好文化阵地
办好宣传栏、黑板报等加强班级的文化氛围,做到小环境育人,使学生时时处处受教育得鞭策。
四、家庭社会共同参与,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各种社会现象、社会舆论、影视文化与传媒等社会因素也直接影响着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学校教育的任务,也是全社会的任务和职责,心理健康教育只有得到社会的支持和认可,才能得到真正开展。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应注重调动全社会的力量,获得来自社会的支持和认可,尤其应获得来自家长的支持和认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注重与家长达成共识,通过各种活动与宣传,打破家长那种认为只要学习好就是发展得好的旧观念、旧框框,帮助家长建立现代的、科学的人才观,创造出全体成员共同参与和支持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与氛围,使心理健康教育扎扎实实地开展下去。
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范文5
随着近年来,国家对高素质、综合性人才的迫切需要,人们对职业教育人员的心理健康也投入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关注。特别是职校学生具有不同于其他受教育人员的心理特征,因而加强对其的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要。
一、职业教育中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主要从职校学生的角度进行分析,具体来讲,可以从失落心理、追求享受、人际关系、恋爱问题、学习目标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1.失落心理
失落心理是职校学生的普遍心理。一般来说,选择接受职业教育可能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比如成绩不突出、家庭经济负担重等,这些因素极易导致职校学生产生自卑、焦虑、抑郁、失落等不良心理,特别是与那些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员比较时,这种心理就会表现得更为突出。
2.追求享受
这也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不仅职校学生具有这种特点。很多人经过初中高中过于严格的约束,一旦有机会便会过度放纵自己,将接受教育抛之脑后,从而养成一些不良的习惯。
3.人际关系
一般来说,职校学生来自四面八方,文化、生活习惯、语言、兴趣等均存在着非常明显的差异,再加上这些人员一般都比较冲动,极易因为一些小事而发生冲突,不利于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
4.恋爱问题
大部分职校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开始试着谈恋爱。不过,由于其心智尚不成熟,极易被所谓的爱情冲昏了头脑,从而失去理智,迷失自我,放弃自己的理想。
5.学习目标
职校学生极易发生迷茫、目标不明确的现象。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这一现象只是短暂的,目标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步确定下来,而对于少部分人来说,这种现象可能会持续比较长的时间,这对自己是非常不利的,必须及时进行调整。
二、职业教育中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职业教育中,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多种多样,不过,为了理解和阐述的方便,我们可以从心理咨询、角色换位、情感投入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1.心理咨询
作为班集体中的“首席”,班主任积极主动地发现有心理问题的职校学生,使其不良心理在萌芽状态就被疏导、矫正,防患于未然。除此之外,班主任还必须接受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以从不同人的不同情况出发,找到更加适合职业学生的心理疏导方法。
2.角色换位
在对职校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角色的换位非常重要。班主任要时时刻刻从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以便更好地解决问题。事实上,班主任要想使自己的话具有说服力,一个基本的前提就是要与自己的学生进行角色互换,平等交流,取得信任。
3.情感投入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情感的投入也非常重要。只有投入情感,才能更好地发现班级管理和学生管理的规律,才能调动学生乐观进取的积极性,才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情感的投入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即亲近感、理解感和期望感,这是对职校班主任的一种期待,也是一种要求。
三、结语
职业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非常细致而又严谨的工作,如果处理得不好,极易引发不可弥补的错误与伤害。班主任的工作特点决定了其在职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所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引导职校学生的心理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班主任还需从自身做起,积极提高自身心理素质,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榜样。
参考文献:
[1]张 静.高职高专院校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培养探讨[J].太原大学学报,2011,12(4):71―74.
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范文6
关键词:高中;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
高中是学生学习生活的特殊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面临着人生中重要的考试――高考。这时期的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和前途还是一片迷茫,极易产生心理问题。因此,班主任要重点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工作。
一、为什么要对高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1.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高中班主任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目的是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的健全人格。高中生面临高考,身边的学习环境会让一些学生感到巨大的压力,有些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感到很迷茫,出现不少的心理问题。这时,需要教师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教师可以通过组织班会或者是其他各类活动等形式,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有目的和有计划的教育。通过这些辅导,要让学生学会对自我的教育、管理和控制。
2.心理健康教育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能够推进其发展。我国要求学校开展素质教育,要求教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推进其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3.心理健康教育能帮助班主任更好地对班级进行管理。首先,班主任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能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对班级管理工作有推动作用。其次,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及规律,也能更好地预测学生今后的心理及行为,从而有针对性地对班级进行管理。再次,班主任在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辅导的过程中,能加深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学生和教师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尊重,能够使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和谐、平等的良好关系。
二、高中班主任应该怎样对高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1.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心理特点
班主任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要的任务就是对每一个学生进行深入的了解。首先,班主任要对班级学生的整体进行了解,这样才能找到合适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其次,还要对学生的个体进行了解,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以及家庭状况和成长经历等。针对这一点,班主任可以在平常的学习与生活中多多观察学生,还可以对学生的档案进行研究,或者可以对学生进行家访等,以便对学生进行详细的了解。
2.班主任要注重对良好班级环境的建设
班主任要注重对良好班级环境的建设,因为班级环境好了,班主任就能够在日常的管理中渗透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良好班级环境的建设可以有多种方式,比如,班主任与学生一起设立班级口号,或者还可以组织各种班级活动,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能够培养健康的心理。
3.加强班主任自身心理素质
在高中阶段,班主任是学生学习和生活中最熟悉也是最亲近的人。班主任是否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心理素质的好坏。因此,要提高班主任自身的心理素质。一个班级的班主任如果心理素质良好,那么他就能对学生的心理起到积极的作用,班级气氛就会和谐、民主。相反,如果班主任的心理素质不好,那么他就会对学生的心理起到消极的作用,班级的气氛就会紧张,学生的心理也就会容易出问题。班主任加强自身的心理素质,与学生之间能够产生亲近感与认同感,这样学生能够接受班主任的教导。
4.充分利用班会,对学生整体进行心理辅导
班主任要对学生的整体进行心理辅导,班会是一种合适的形式。班主任要充分利用班会,不要让班会变成自习课。要组织一次好的班会是不容易的,班主任需要针对学生平时经常出现的心理问题,确定能吸引学生的主题,并尽可能发动所有的学生参与进来,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解决。
5.对学生存在的个性问题进行单独辅导
不同的学生存在不同的心理问题。这时候需要班主任对他们进行单独辅导。。这样学生会感受到自己是被班主任重视的,也就愿意将自己的问题倾诉给班主任听。班主任针对不同的情况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如,比较常用的方式是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谈。这种方式不仅简便,也能更好地进行沟通,但是有些学生可能不太好意思将自己的问题直接说给班主任听,所以教师一定要注意谈话的氛围,营造出一种朋友之间的聊天氛围。另外,班主任还可以让学生将自己心理上的困惑写成文章,定期由班主任进行反馈。这样能免除学生的羞涩,也能达到比较好的沟通效果。
结语: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还能对班级的管理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高中班主任要针对学生的心理困惑,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于森,陈伟.高中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教师,201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