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积极心态心理健康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积极心态心理健康教育范文1
关键词:网络技术 师生心理健康 教育平台
心理健康教育是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之一。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化以及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职业院校的师生心理健康问题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重视。近年来,以多媒体计算机以及网络为主体的现代信息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既为教师与学生的心理健康研究工作开拓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同时也提供了具有高效率的心理健康研究的新途径。现代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在教师与学生的心理健康研究中的应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一、 网络技术应用于师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势及发展基础
1.我国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职业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属于新生的事物,但是就理论层面而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以及教育方法和评价等理论体系还未成熟,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和发展。此外,心理健康教育在职业学校中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没有充分显示其应有的地位和作用,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了解和接受程度并不高。
2.国内外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势
从上个世纪中期开始,世界上就有许多国家进行了心理健康教育系统的研究。进入到二十一世纪以来,国外心理健康教育呈现由消极的矫治层面转向到积极的预防与发展层面的推进;并逐渐形成了学校、家庭以及社会三者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当前我国国内有关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网络化研究正处于理论层面的论证,而具体的操作性研究并不多,有着较为充足的发展空间。
3.实行网络化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
在我国,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许多高职院校的师生视心理咨询为畏途。然而在网络的虚拟空间里,人们可以随心所欲的提出各种问题,凭借网络发展的交互性和便捷性特点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充分满足学生们好奇心强并勇于尝试新鲜事物的内心特点,并最终走向心理的健康与成熟。因此,开展网络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构建职业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可为学生创造一个自我调节式的环境,能使校园心理健康教育达到跨越式的进展。
二、 网络技术应用于师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优越性
1.把网络技术作为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的呈现载体,有助于丰富心理教育的模式
有研究者明确表明,网络将成为心理健康教育在信息社会中的重要途径。提高师生的自我调节以及自我的教育能力。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使得网上心理咨询的速度和广度都有了空前的提高,同时也促进了师生视野的拓宽。
2.通过网络建立电子心理档案,有利于把握职业院校师生的心理变化轨迹
可以通知网络来建立职业院校师生的电子心理档案,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对师生的智能状况和个性特征,以及心理健康状况来做出适应于个体的鉴定、评价以及描述和分类,有效的把握师生心理变化的轨迹,同时建立动态的监控体系,可以成为有效开展网上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依据。查找起来十分便捷。
3.职业院校的网络辅助心理教育平台已成为现代教育改革的方向
随着网络逐渐走进子校园,越来越的师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各类渠道也被拓宽,客观上为职业院校开展网络互动平台创造有利的条件。现代教育的改革方向是信息技术与心理课程的整合,这已成为教育信息化研究的重要方面。我国教育部在2001年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其中明确提出了要“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以逐步实现教育内容的呈现方式,从而进一步实现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三、运用网络技术构建师生心理健康教育平台的有效措施
1. 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网站,健全网络内外学习性支持系统
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对学生进行思维的训练、意志的锻炼以及能力培养,此外还包括兴趣情感的培育和社会适应性培养等等。通过运用网络技术来建立和组织心理健康教育网站,充分运用网络通讯技术来加强学校、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联系,让他们在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中实现心理健康的发展,以营造有思想、高品位的学习型校园心理氛围,创设和组织网上专题讨论,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健全的人格。
2. 开展网上心理教育咨询与心理辅导工作
计算机网络的交互功能为我们的交往方式提供了新的便利的途径,因此可以有效加强学校与教师之间,学校与学生之间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可以开展网络心理咨询工作,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的各种通讯功能进行校园与社会之间的对话与协商。可以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来普及心理健康的知识,利用网络来进行心理健康的测量和心理健康的调查,来指导教师和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并形成健全的人格。
3. 运用校园网络开展教师培训,同时加强网络平台的指导性作用
要全面开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就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同时学会运用计算机网络和相关的文化科学知识,来加强网络心理卫生的管理。职业院校实施的心理健康教育可构建全新的信息化教学环境,使教师能在网络学科课程的教学中实施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
结束语
总之,运用网络技术来构建心理健康教育平台是现阶段职业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只有做到网络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整合才能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时空范围,同时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水平。
参考文献:
[1] 吕智慧,任何,庄天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网络辅助教育平台模块内容的设计与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11,16.
[2] 李向莲.信息技术在教师心理健康研究中的作用[J].网络财富.2010,22.
积极心态心理健康教育范文2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健康教育;心理健康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素质教育的推进,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能够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各方面都全面发展,不仅顺应了时展的要求,同时也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笔者在本文中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思考,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实行心理健康教育这一问题做了以下分析。
一、积极开发思想品德课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要对学生实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就必须积极开发思想品德课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在课程中,很多教学内容都蕴含着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教师在备课时应该从心理健康入手,带着新的思路和眼光重新认真研读教材,从中开发有价值的、适合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例如,七年级下第三单元有关正确认识困境、逆境、挫折,磨炼意志,锻炼个性等都可以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
二、以健康的心态给学生以积极的心理感染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要明确认识到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仅仅依靠传授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该在教学中以身作则,努力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质,以自己健康的心态给学生以积极的心理感染。教师要明白:在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总是相互感染的,学生也不例外。感染法就是教师要用周围美好的情感与言行去感染学生,以自身健康的心态给予积极的心理感染,促进学生在思想品德学习中实现身心健康发展的效果。
三、教师要在辅导中积极矫正学生的不健康心理
现阶段,学生的不健康心理表现得越来越明显,学生由于学习压力增大,心理健康问题越加突出。在学校,初中思想品德教师除了要给学生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之外,还应该在平常的生活中积极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并对学生在平常的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不良行为或者不健康心理等,及时实施正确的辅导,积极矫正学生的不健康心理。很多学校还成立了心理健康咨询室等,这些都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积极心态心理健康教育范文3
积极心理学是指利用心理学比较完善及有效的方法和测量手段,研究人类力量及美德等积极方面的心理学思潮。积极心理学于20世纪末开始从美国兴起,发起者是当代著名心理学家塞林格曼,滞后在美国心理学界广受重视,1999年,Templetion基金会通过设立“Templetion积极心理学奖”促使实施积极心理学研究,2001年开始开设专栏宣传积极心理学,对积极心理学愈发关注。同时赢得世界范围内心理学理论及实践工作者的普遍欢迎,该思潮对于缓解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尴尬局面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偏离
传统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大学生在学习及生活中所产生的困惑,教育者将此困惑及心理障碍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忽视了培养大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可以说都是以防止心理障碍为目的,致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目标偏离,甚至就大学生而言可能因此形成反向心理暗示,即便心理健康的大学生潜移默化中也关注消极方面,进而形成了一种忽略积极品质有效培养的思维定势。
2、教育对象和教育者的关系紧张
在“消极”教育理念下,教育者已习惯置身于施教者身份,容易将大学生置于心理问题的焦点,从而使得教育对象觉得自身存在心理问题,容易产生自我防御意识,内心深处排斥教育者,因为担心接触太频繁会让周边同学以为自己心理不健康,使得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陷入困境。
3、心理教育功效削弱
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取向为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即把注意力集中于情绪困扰、和适应困难的同学身上,视野狭窄,忽视大学生更美好的方面,不注重积极的心理体验,致使心理教育工作过于片面性和局限性,因而弱化了心理健康教育功效,不利于其可持续发展。
二、积极心理学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1、顺应了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
根据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大学生的基本素质为目的,注重挖掘潜能,并尊重大学生的主体性,以培养健全人格为特征的教育,而积极心理学与素质教育发展要求与目标相统一,它通过特殊手段引导大学生积极看待问题,培养其积极的心理品质,建立积极的人生观与世界观,从而给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带来生机与活力。
2、符合大学生的心理特征
就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而言,采用传统心理健康教育,过分地揭发存在的问题以期改正,却往往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因此,强调内部心理的积极因素建设的积极心理学深受广大大学生的欢迎,帮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调整心态,提高心理素质,该引导方式也容易被大学生接受。
3、丰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积极心理学提倡“以人为本”,聚焦于人的优点及相关积极因素,倡导以积极的心态做出正面的解读,挖掘自身潜能,并自发运用积极品质帮助他人寻求积极的生活态度,从而实现自助和助人的效果。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引入积极心理学理念的对策
1、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首先,切实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高校校园文化作为大学赖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根基,是其个性特征的重要标志,因此要高度重视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不断满足高校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他们提高身心健康水平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其次,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2、进一步丰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应该关注生活,并将心理学理论与生活有机结合,积极引导大学生对待生活事件从心理学意义上进行分析,切实提高其应对生活事件的技巧,在内容设计方面应该注重大学生积极人格的形成,使其从中体悟并构建自己的心理系统。
3、建立平等、信任、和谐的师生关系
首先,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对大学生应有民主思想,即赋予大学生平等的话语权,切忌武断专横,目空一切;其次,作为教师应该真诚地对待学生,呵护其健康成长;再次,作为教育工作者需善于发现学生的亮点,让他们体验到愉悦感。
4、注重大学生积极的心理体验
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实质上就是一个心理体验的过程,因此,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务必要关注大学生的心理体验,引导学生主动关心自身心理发展,作为高校可综合采用培训、讲座、讨论及演讲等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帮其体验到讨论过程的快乐和幸福,并培养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等群体品质。
5、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社会支持体系
积极心态心理健康教育范文4
【关键词】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心理学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186-02
20 世纪 80 年代,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越来越受到高校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如何面向现实,理论联系实际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日益成为时代的使命。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1 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1.1 从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说
我国学者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研究成果基本上趋于一致,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更新了内容,充分发扬了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心理健康、自我意识、学习心理、个性心理、人际交往心理、恋爱与性心理、择业心理,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又融入了网络心理、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方面的内容。[1]但是,在具体的内容中,仍然存在着不足之处,我国学者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研究方面相对来说比较薄弱,这必然要求我们还要继续探索和发展这一方面的研究,争取取得好的研究成果。
1.2 从心理健康教育者说
随着我国心理健康教育所涉领域的不断扩大,心理健康教育已不单单表示一种教育方法或一种教育技术,更多的时候已经代表了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但是仍然有人认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只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和心理辅导员的日常工作而已,与其他部门和人员并无密切关联。事实上,高校除了与外界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外,校园内部也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各种关系,如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物的关系等。生活在高校内的大学生,其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必然受到校园的空间环境和人际环境的影响,而营造校园心理和谐氛围的主体应该是学校内的全体教职员工。[2]因此,作为高校的一员,无论在什么岗位,只要从事与学生有关的工作,都必须具备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并确保自己在日常工作中心态正常[3]。
2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2.1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念
“教书育人,幸福有成”是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理念。学校的根本使命是教书育人,传统心理健康教育面向少数问题学生或学生的问题,无法解决教书育人的根本问题,偏离了心理健康教育面向全体的主方向,偏离了学校的主目标,自然得不到校长和教师应有的重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在传统心理健康教育基础上,不仅“危机干预,保证防线”,还旗帜鲜明地提出“幸福有成”,“幸福”体现“育人”的境界,“有成”标志“教书”的追求,具体讲就是:通过教育教学改革,开发全脑潜能,使教师爱教、会教、教会,使学生爱学、会学、学会;有效克服厌教厌学,使全体师生减负增效,幸福地生活,快乐地学习与工作,愉悦地收获成功,为深化素质教育提供了抓手,为新课程改革提供了新的突破口,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提供了新的“支点”。[4]
2.2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意义
积极心理学认为,积极人格特质主要是通过对个体的各种现实能力和潜在能力加以激发和强化,当激发和强化使某种现实能力或潜在能力变成为一种习惯性的工作方式时,积极人格特质也就形成了。[5]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努力在积极人格理论的引导下,结合实际情况,转变工作方式,扩大教育领域,更新教育理念,采用积极心理学思想的教育方式去塑造和培养全体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使大学生学会积极地自我调适,从而提高承受和应对挫折的能力。[6]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的最大创新之处在于提出了:没有心理疾病≠心理健康,将“培养积极心理品质”摆在了“克服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前面,主张通过发展来化解问题,充分体现了教育的发展性、预防;最大亮点是:明确提出“开发潜能,减负增效”,与“塑造积极向上心态和奠基幸福人生”的学校使命有机结合起来,强化了与学校教学活动主旋律的紧密结合,从根本上克服了传统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教学两分离的被动局面。[7]
参考文献:
[1] 姚本先,陆璐.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心理科学,2007,30(2):485-488
[2] 仲稳山.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存问题与成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1(2):225-227.
[3] 仲稳山.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运行与评估[J].职业教育研究, 2010(2): 23-24.
[4] 孟万金,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奠基幸福有成人生[J].中国特殊教育,2010(11):4-12
[5] 任俊,叶浩生.积极人格:人格心理学研究的新取向[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4):120-126.
积极心态心理健康教育范文5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心理健康;高等教育
1积极心理学概述
积极心理学的概念是由前美国心理学学会主席研究者赛里格曼在上世纪末所提出的,是一个相对较为新颖的心理学研究方向。根据积极心理学的有关理论,人的心理活动受两种力量的作用和影响,既积极的心理力量和消极的心理力量。积极方面的心理力量能给人以积极向上的驱动力,消极方面的力量则相反。哪种力量会在人的生活、工作中发挥主导作用取决于人的主观偏好。积极心理学注重通过个体内在优良品质和积极力量的激发来发掘个体自身的强大潜能力量,并尽可能的为他人提供更多的帮助。
2当前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分析
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提升大学生的挫折承受和自我调控能力,让他们具有更强的自我教育水平,进而实现大学生环境适应能力和心理障碍克服能力的提升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目标。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往往非常注重学生对心理学相关理论的学习,而对学生实践、交流沟通能力的提升则缺乏应用的重视水平,这使得他们很难将学习到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之中进行有效的应用。此外,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高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也非常有限,这使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效能非常有限。根据相关研究总结,常见性的大学生心理问题主要包括:社交问题、环境适应问题、两性心理问题、学习问题、情绪问题和神经症问题等。这几个方面的问题均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广大高校青年学生的生长和发展,需要引起高等教育教学的注意和重视,并根据实际问题和学生特点针对性的进行心理引导。
3积极心理学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论述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主要涉及积极的情绪体验、积极的社会组织和积极的人格三个部分,这三个方面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目标存在着很强的一致性,是积极心理学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理论基础。
3.1能丰富大学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积极心理学提倡个体应在日常生活积中极的进行情绪管控和自我认知体验,以培养自身积极健康的生活品质,其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是非常丰富多彩、多种多样的。因此,在大学生教育教学过程和各教育领域中,积极心理学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的应用,能有效激发广大高校学生的潜在能力,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实施提供多方面的驱动作用。
3.2能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目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积极心理学的作用和影响下能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问题处理能力,用积极的心态引导学生正视自身的心理问题,让学生更偏向好于自身积极力量的发挥,并对自身的潜力和优势形成客观认识。
3.3丰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传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与社会需求和学生自身需要之间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脱节的问题,当积极心理学的教育内容引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之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内容会获得很大拓展,学生会对生活和社会中的积极问题产生更多的潜在关注,进而在问题面前具有更为积极的问题思考方式。
4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规划
4.1工作目标的完善
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来说,积极心理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育创新手段,帮助广大高校青年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心理问题,并通过积极心理学方法的应用来干预和引导自身的心理问题是积极心理学的基本目标。而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而言,提升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帮助大学生更好的定位自己,有效发挥自身的潜在能力,进而实现大学生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的提升是其重要工作目标,因而,两者之间的结合可以使大学生健康教育工作的目标更加完善,更具可操作性。
4.2工作方法的调整
通过积极心理学的应用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型主客体关系。在心理健康教育的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是教育对象,是被动接受教学内容的客体,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是教育者,被动的教育身份使得学生的自我情景规定状态非常不稳定,个体主观能动性在学习中很难获得有效发挥。而在心理学的实践教育活动中,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学生可以通过调节自身的心态实现个人潜能的开发和自身人格的完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善于营造和谐的氛围,用积极的心态来引导学生吐露自己的心声,与学生建立和谐、稳定的伙伴关系,在问题面前,乐于换位思考,体验学生内心感受,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效能。5结语总之,积极心理学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具有很强的积极引导作用,因此,积极心理学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是切实可行的,是有着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的,高校应不断探索积极心理学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以不断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完善水平。
作者:蒋志超 单位:南通大学
参考文献:
[1]周婧.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运用———以《大学生良好情绪的培养》为例[J].社会心理科学,2014(5).
积极心态心理健康教育范文6
关键词:思想政治;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9-048-01
思想政治课是为中学生思想政治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必修课程,新课程改革有了新的创新,闪现出许多新亮点,加大心理健康教育是其中最大变化。初中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是知、情、意、信、行的过程,只有拥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生活方式、交往方式,才能形成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人格。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现代人尤其是中学生的重要课题。
一、我国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
当前,我国部分中学生存在严重心理问题,心理健康问题不容乐观。具体表现为:冷漠、孤僻、行为散漫、听不进批评意见、竞争意识差、承受压力的能力差、心理失衡、情绪多变、急燥、好动、时而暴跳如雷,时而沉默寡言,甚至不同程度存在逆反心理,神经衰弱,学校恐惧,自杀、犯罪等心理行为问题,据调查统计:每10名违法犯罪就有7名青少年存在严重心理问题。对此,如不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后果将是不堪设想。
二、思想政治课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日趋严重的青少年心理问题已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摆在学校德育工作者面前急需解决的难题。心理健康教育又称心育,它是以培养心理素质和解决心理问题为基本目标的教育。世界著名智能大师安东尼・罗宾认为:“一个人有什么样的行为跟你无关,而是跟你当时身心所处的状态有关。因此,一个人若想改变自己做事的能力,必须改变自己身心所处的心态。”思想政治课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引入思想政治课程,从而丰富了思想政治的教育方法。只有首先培养学生做一个身心健康的人,才能去施展其他方面。思想政治课是一门以塑造和改造人的心灵为主的课程,加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三、思想政治课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知识性与教育性紧密结合的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传统教学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毫无兴趣。新课改倡导新理念,给思想政治课注入生机和活力,其中最大变化在于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通过对心理健康内容的学习,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中就有许多心理健康的内容,例如:讲解“欢快的青春节拍”的内容时,可以分组讨论青春期变化,播故有关青春的歌曲,召开主题班会等,让学生了解青春期生理及心理发展规律的常识,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调节好心理,以积极的心态去迎接青春,悦纳自己,欣赏自己,以乐观的心态去对待生活,真正认识自我。再如,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中“我与父母交朋友”、“同侪携手共进”,让学生学会与父母沟通。正确认识与父母的矛盾,克服“逆反”心理,了解青春期闭锁心理的消极作用,积极与同学、朋友交往,养成热情开朗性格,提高生活适应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学会在社会交往中养成谦让。还有,九年级思想品德第四单元第十课“链择希望的人生”中,正确对待学习和生活的压力,提高心理承受力,克服考试的焦虑,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做好升学和职业选择的心理准备,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思想政治课中的心理健康内容,更多强调了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的特点,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在认识自我,交往与合作及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有进一步的提高。新的教学方式,不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行动。
四、加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瑞士著名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说过:“教育要心理学化”,关注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教育的一项重要职责。为了更好的实施教学,培养学生健康心理,我认为应理论结合实际。
1、重视心理教学,渗透心理教育
中学生心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在中学开设心理学课程,是当前中学教育的一项紧迫任务,而思想政治课中的心理内容,尤显重要,但也是远远不足的。从中学教育本身而言,也应积极开展心理测量活动,建立师生心理档案,进行心理咨询,帮助师生发现、认识、防治心理疾病,这是中学教育改革面临的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
2、创设良好的心理健康环境
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单纯的口头说教,而是创设良好的心理健康环境,让学生在行动中自我体验,自我认识,自我控制,自我教育。校园环境好坏对学生的心理具有潜在影响。优雅洁净、舒适的的校园环一境,给学生“润物细无声”的良好心理影响,校园中张贴名人、警句、校风校测,无不时刻给学生美的享受和理性思考。校园中繁花点点、绿树成荫,无时无刻不触动学生的感官,学生在清新、自然、愉悦中受到教育,自觉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
3、开展多种心理活动,建立心理咨询室
知识源于实践,能力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创办“校园知心姐姐”,给学生灿烂的笑容,送去缕缕阳光,或者音乐抚慰,用优美、轻柔的音乐调节情绪,针对个别的进行心理疏导,心理碰撞,让学生学会欣赏自己,悦纳白己,学会与人交往,和谐相处。另外,学生除了接受学校教育,心理健康还要受到其他社会因素和家庭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可见,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学校教育的任务,也是家庭和社会的任务和职责。因此,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必须注重与家长达成共识,调动社会力量全面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