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创新思维能力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培养创新思维能力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培养创新思维能力范文1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07(A)―0045―01

一、质疑问难,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中学语文教学应该从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质疑能力开始。教师应注意启发学生小到对课题、遣词、造句的质疑,大到联系前后文探究篇章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与矛盾,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同时,还应鼓励学生对老师和同学的发言,甚至权威的观点大胆提出不同见解。如讲乐羊子妻批评乐羊子行路拾遗的错误时,有学生提出:“假如我们在路上遇到别人丢失的东西,一时又找不到失主,该怎么办?”教师应肯定该生问题提得好,然后挑起学生讨论,让他们各抒己见,最后从中理出头绪。

二、营造民主教学氛围,培养思维的主动性。假如民主教学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土壤,激励性语言则是水分和阳光。要在课堂教学中活跃学生的思维,就得发挥他们的主体意识,使他们的思维处于动态性发展的状态。必须为学生创设民主教学的氛围,把自由发表意见的权利让给学生,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突出主体作用,真正做到跟学生平等对话。

三、捕捉契机,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教材是创新学习的载体,思维定势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最大障碍。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有灵活性、宽泛性,给他们创造一个可以自由驰骋的空间。这样,便会使课堂教学迭起,达到质的飞跃。如教学《司马光砸缸》一课时,应注意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我国古代的历史学家司马光在童年时代,曾遇到小同伴落入水缸的事情,因缸高而没法把小孩抱出水缸,他急中生智,立即用石头将水缸砸破,使小孩得救。可见,救人不只有让人离开水这一种办法,还有让水离开人的办法。此法打破了思维定势,从问题的反面出发解决了问题。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通过问题争辩,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思维的流畅性是指思维敏捷,能迅速地从不同角度、方面,用多种方法思考问题。而讨论法是最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的。讲解《皇帝的新装》一文时,可设问:骗子骗术是否高明?说说看法,讨论后每组选代表发言。结果除了有骗子不高明的看法外,还产生骗子“高明派”。他们的理由一是骗子抓住皇帝癖好,投其所好,使施骗成为可能――高明;二是骗子揣透大臣及随行官员的心理,使行骗有了支撑――高明;三是骗子的目的是为骗钱,而他们成功了――高明;四是尽管骗子骗术有疏漏,没有骗过童言无忌的小孩,但他们的目的已达――高明。且不论这些结论正确与否,但这一探讨过程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

培养创新思维能力范文2

一、克服对创新认识上的偏差

一提到创新教育,往往想到的是脱离教材的活动,如小制作、小发明等等,或者是借助问题,让学生任意去想去说,说得离奇,便是创新,走入了另一个极端。其实,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等等都是创新。一个人对于某一问题的解决是否有创新性,不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是否别人提过,而关键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对于这个人来说是否新颖。学生也可以创新,也必须有创新的能力。教师完全能够通过挖掘教材,高效地驾驭教材,把与时展相适应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再去主动探究。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方法,了解更多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氛围、竞争合作的班风,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

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首先,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地教学模式。因为这种课堂教学往往过多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其次,班集体能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在班集体中,取长补短。

三、教师应当充分地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质疑、解疑,让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创新个性、创新能力

1.发挥知识的智力因素,鼓励学生创新思维

科学知识的创新充满勇于进取的人文精神,记载着人类发明、创造的光辉历史,凝聚着人类思索与奋斗的成功经验。它既有巧夺天工的构思,传承着人类的聪明与机智,又深刻地反映了人们对社会和自然规律的认识,闪耀着真理的光芒。

总之,知识蕴藏着丰富的智力因素,是我们知识经济时代的财富,也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我们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比如,学习一个重要定理,我们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定理的条件和结论,知道它的重要用途,认识定理证明的思想方法,理解其中的运算和推理技巧,关键还要深刻理解定理反映的事物本质,正如马克思指出的,尤其数学知识中丰富的有关事物发展和变化的唯物辨证法思想。这大量的智力因素,让我们站在巨人的肩上,看得更远。这大量的智力因素,正是我们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智力源泉,也是启迪我们进行创新思维活动的根据。 转贴于

我们之所以在学习中反对“死记硬背”,就是要突出知识的智力因素,掌握真才实学,学会过硬本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去分析综合、探索联想,创造性地解决社会发展的实际问题,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

2.课堂教学要发挥知识的智力因素,培养创新能力

(1)创造思维的新视角:重新认识教材,从中挖掘创新素材,发挥知识的智力因素,从而创设教学活动情景,激发兴趣,进行创新探索,培养创新能力。

灵活多变的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崭新途径。例如,教学中的一些概念、公式、定理、或因内容相似相近,或因形式相似相近,易造成混淆,在教学中,运用对比分析教学,就能促使学生在错综复杂的事物联系中,发现问题的实质,学会客观地评价事物,加深对事物本质的理解。类比是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经类比能使知识向更深的层次或更广阔的领域迁移,拓展。在教学中,若教师从知识的顺延、从属、引伸、互逆、相似等方面考虑和发掘类比因素,进行类比创新,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2)创造思维的新视角:发挥知识的智力因素,做到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的辨证统一,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数学的创造往往开始于不严格的发散思维,而继之以严格的逻辑分析思维,即收敛思维。发散思维虽然能够提供有价值的重要设想,但其成果必须严格验证。发散思维富于创造性,能够提供大量新思路,新方法。但是,单靠发散思维还不能完成创造性思维活动。因此,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要相辅相成、辨证统一,偏视任何一面都是不可取的。

3.激励学生大胆探索,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培养创新思维能力范文3

摘要:本文以西哲史为出发点,从科学创新精神的教育分析以及创新思维方式的教育分析这两个方面入手,围绕西哲史学习背景下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这一中心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与阐述,并据此论证了西哲史作为哲学历史上一大文化遗产,在当代教育教学事业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中所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关键词:西哲史创新思维培养

本文所指的西哲史是指由公元前7世纪末期以古希腊哲学为代表的古典哲学至公元19世纪中期以德国古典哲学为代表的近代哲学。从西哲史的发展进程角度来说,古希腊哲学为后期西方社会思想体系的建设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它将欧洲文明在近两千年以来的所有探索问题都以哲学思辨的方式做出了解答。这一思想发展到19世纪中后期,西哲史研究学者开始将哲学思维追寻的方式建立在世界本质精神式的基础之上,自我与主体的思维在这一时期的哲学发展当中占据了最主要地位。我们需要清醒的认识到一点:在这样一个广阔时空背景当中,哲学思维的发展对于当代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而言有着如何的应用价值呢?我们应当如何有效利用这些思维将学生创新思维深化并升华到一个崭新发展阶段当中呢?笔者现结合实践工作经验,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与体会。

一、科学创新精神的教育分析

西哲史作为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各个时代时代精华的最集中表现,推动着整个时代的发展与进步。学生们通过西哲史的学习,能够对整个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文化精髓有所认识,以西哲史历史上的典型代表折射出科学创新精神的构建与培养。古希腊哲学自建立之初就充分的体现出了社会大众对于宇宙本体的探索与追求,人们对于真知真理的渴望、对于自然规律的探索与渴求成为了古希腊时期最主流的思想精神。这一时期的哲学家大多有着藐视权贵、追求真理的发展特性,视精神为整个人类社会最宝贵的历史财富。这一哲学思想在古希腊学者苏格拉底的身上得到了最为集中的体现――苏格拉底集智慧、公正、谦逊与一身,视权力功名为粪土。他敢于与传统思想相抗衡的,面对死亡亦未有所退却。他所提出的“自知其无知”也深刻的体现着科学与创新的思想,对于当代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来所有着极为典型的榜样意义。又以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为例,我们至今仍可用亚里士多德的例子来对培养学生的创新与质疑精神。他流传千古的至理名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使得亚里士多德虽然敬爱他的老师,但对于老师所提出的观念,他任然保持了一定的质疑思想,既是与老师发生冲突也一定要为真理而奋斗。这也是我们以西哲史培养学生科学创新能力一大实现途径。直至17世纪资本主义经济建设发展新阶段,以培根和笛卡尔为代表的近代哲学开始进入了蓬勃发展阶段。以笛卡尔为例,他所提出的“一切怀疑”论让整个人类社会接受到了一种全新的怀疑性思维方式,成为这一时期人们追求真理的最关键思维方式。这一思维方式从本质上来说也正是近代哲学创新思维的最典型表现方式。在当代教育教学事业当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当以笛卡尔为教学代表,鼓励学生向笛卡尔一样具备敢于批判,大胆怀疑小心求证的思想,以此促进学生科学创新思维能力的形成。直至19世纪中期,以德国为主要根据地的西哲史开始进入了成熟时期,以康德为代表的西哲学家将整个西哲史建立到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高度――“批判性哲学”,他打破了整个哲学史上独断论的中心思想,对笛卡尔的怀疑性思维进行了发展与延伸,将这种怀疑引入了哲学方法体系的构建当中。学生能够在深刻体会这一时代精神与时代命脉的基础之上,对科学创新思维的培养有更深一层次的体会。

二、创新思维方式的教育分析

我们通过西哲史的学习进行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其关键在与把握西哲史在思维方法内在逻辑中的发展顺序,以哲学家们丰富多彩的人生经历为载体,将哲学家们独特的创新思维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西哲史的学习过程中找寻到各种思维方式的更新,以此培养起学生以辩证思维进行独立思考与创新的能力。在整个西哲史发展进程当中,古希腊哲学家将哲学界研究中的重心放在了对万物初始问题的探讨当中,柏拉图的“通种论”以及亚里士多德的“范畴学”都标志着朴素辩证主义思想的形成。这一时期的哲学家普遍认为思维与现实存在之间的关系是哲学的起点。而这一思想在17世纪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得到了新的论证:以英国为代表的西哲学家将经验论摆在了整个哲学体系的中心位置。他们认为社会大众一切知识与技能的获取均源于经验,只有通过经验归纳法所获取到的知识技能才是最为可靠的知识技能。这一思想的形成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唯我论”思想的发展。引导学生们对西哲史这一思想发展误区进行认识与分析,有助于他们培养起条理逻辑关系恰当的思维发展观念。而从19世纪德国西哲研究学者的发展角度来说,他将整个现实世界划分了现象界与物自体这两大部分,康德虽然意识到了现实社会中社会大众在知识认识过程中所存在的内部矛盾,却无法妥善处理这一问题,解决这一矛盾。这也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营造了无限的发展空间。由此可见,从西哲史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思想发展的历史进程,理清思维形成与发展的思路,对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形成而言至关重要。

三、结束语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剧与城市化建设规模持续扩大的推动作用下,整个经济社会实践活动需要以创新的思维方式为指导。与此同时,创新思维的培养也正是当前新课程改革所赋予我们的时代任务。本文针对西哲史学习背景下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问题做出了较为详细的分析与阐述,希望能够为今后相关研究与实践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帮助。

参考文献:

[1]谢阳举.通过中译本学习西哲史的一些参考书[J].华夏文化.2003.(03).

[2]余刚.西方哲学概念理论的演进与概念学说[D].华中师范大学.2007.

培养创新思维能力范文4

力;培养;因素;途径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

06—0040—02

思维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应不断创设课堂教学情境,以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生疑、解疑,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实现教学目标。

农村中学教学现状堪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注重知识传授、分数的高低,不注重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照本宣科,学生死记硬背,学习被动,因此也谈不上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制约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因素

1.农村条件

随着时代的进步,大多数农村中学的教学条件都有改观,但还远远跟不上现代教育发展的步伐。物质条件落后、教学设备短缺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2.应试教育

尽管素质教育已喊了很多年,但应试教育的观念仍然根深蒂固,这与教育制度和评价体系有着密切关系。只有考高分进大学,才能成就大事业;教育部门对学校的考核主要依据升学率。在这种现实压力下,学校就拼命抓升学率,因为升学率不高就意味着该校教学质量差,招生就困难。对于学生而言,就出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死读书”的现象。因此,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也就难以实施。

3.教学方式

当前农村学校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教学思想和方式陈旧。如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死记硬背等,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独立思维,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体现。

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途径

1.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

每个人都有创新的潜能,这种潜能是可以加以开发和培养的。创新并不神秘,应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

以生物教学为例,可向学生讲述生物学中的一些有趣史实和最新研究成果,并与学生共同探讨他人是如何提出新方案、解决新问题、建立新理论的。比如,在学习了“密码子”后,告诉学生第一个被破译的密码子是UUU(苯丙氨酸),接着启发学生思考——怎样才能知道UUU代表的是苯丙氨酸。一开始学生可能不知所措,这时教师应该介绍“尼伦伯格实验”:人工合成一段仅由尿嘧啶核苷酸构成的RNA(……UUUUUU……),以此为模板合成一段仅由苯氨酸连接而成的多肽。至此学生自然体会到“尼伦伯格实验”的巧妙之处,产生“我也能,我也行”的自信。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想法可能不具有可行性,但此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学生建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信心,以激发出学生的创新热情。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1)借形象活跃学生思维

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地利用生动的形象去活跃学生的思维。如让学生认真观察各种生命现象,仔细观察挂图、插图、标本、模型、实验等,引导学生从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生殖以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等方面掌握所学的内容,诱发直觉思维。在学习“自然选择”时,让学生观察长颈鹿进化示意图:颈短的得不到高处的树叶,活下去的可能性变小,繁殖的后代少,最后被淘汰了;颈长的能吃到高处的树叶,生存了下来,顺利地繁衍后代,生动地说明了“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

(2)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辐射思维,是一种从单一的信息出发去探索多种可能性的思维活动。发散思维的特点是多向性、变通性和独特性,是创新思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应拓宽学生的思维领域,活跃学生的思维,克服思维的呆板性,培养学生全方位、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

(3)注重逆向思维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先给出结论,再向学生提供充足的材料,让学生自己选择支撑这一结论的充分必要条件,以发展学生的逆向思维。如,某色盲男孩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中,除祖父是色盲外,其余的人都正常。请判断:这个色盲男孩的色盲基因来自于谁。由于色盲有伴性遗传的特点,父亲的色盲基因传女不传男。故可逆推:色盲男孩的致病基因来自母亲,又因其外祖父的表现型正常,基因型就为XBY,所以又可逆推出母亲的色盲基因来自于外祖母。所以男孩的色盲基因来自于外祖母。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生物学的规律、原理大多是从观察中总结归纳出来的。观察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极为重要的。观察能力既可以在实验教学中培养,也可在课外活动中培养。例如,在课本列举的实验中,染色体静态与动态的相互变化,各分裂期细胞状态及其相互转化情况,纺锤体的形成和消失情况,染色质和染色体的转化情况等。学生做这些实验时,教师就要认真指导他们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让学生制订观察计划,做好观察记录,分析观察结果,以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4.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培养创新思维能力范文5

关键词:创造思维 派生学习 独创性

在英语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在实际交往中具备运用英语的能力,还要重视挖掘学生智慧能力拓展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对学生创新精神的教育,实质是培养创新思维的过程。创新思维是在一般思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可通过培养和训练得到提高。因此,教师在研究教法的同时,应更多地研究学生的学法,尤其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和途径。那么在平常的英语教学中如何改变教学模式,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创设情境,激发创造思维

在英语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教师要精心创设创新思维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动机,重视讨论、诱导,互相激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具有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积极思考,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形成渴望获取新知识的心理。当然,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必须深思熟虑、构思新颖、巧妙设计,设计的问题难易适当,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开动脑筋,从多角度多渠道,多方位去思考问题,这样能反映思维的广度,又能培养灵活运用英语的能力。

在课堂上,充分利用实物,挂图以及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使其感觉身临其境。比如,在教八年级人教版上册的A Professional AthleteUnitFour,运用多媒体展示一些世界著名运动员的获奖画面,运动员们很风光,很自豪。以及一些运动员比赛失利时的图片,他们看上去很沮丧。紧接着启发学生说出当一名职业运动员有哪些advantages和disadvantages。在此情况下,学生们的思维非常活跃,不受约束和限制,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在英语课堂上,可以通过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派生来学习词汇

如speak,tell,say, tall,它们都有“说”的意思,要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区别比较,正确运用。让学生们开动脑筋,造句:Can you speak English? The teacher often tells us stories.I can say it in Chinese.Please talk about your family.

Cost,pay,spend,take等都有“花销、花费”的意思,必须注意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注意这几个词在句型中的替换,1.It costs\takes us half an hour to have sports every day. 2.I spend half an hour in having sports\on sports every day. 3.She pays much money for her clothes. 4.She spends much money in buying\on her clothes. 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能准确地掌握单词的用法。这样能提高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思维能力和概括总结能力,也能增强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用多种方法、从多角度去思考解决问题。而且这种多途径多思路的训练有助于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也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发展。经常进行类似的一句多解的练习,引导学生观察、分析问题,使学生找出问题之间的差异和内在联系,灵活处理问题,增强创新性思维能力。

培养创新思维能力范文6

【关键词】高一新生;创新;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566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10-0033-01

教学教材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开展,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高一是高中阶段的开始,是以后三年学习过程的奠基阶段。所以重视培养高一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就显得极为重要。所谓创新能力是指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并应用猜想、想象、直觉等获得发现和进行创造的能力。“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这为我们在教学工作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那么数学教学应如何依据学科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

一、更新教学观念﹑提高自身素质﹑为创新教学打下基础

教师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关键。教师要首先敢于冲破传统的教学观念,改变以往死板的教学模式。以研究性教学代替传授式教学为,以反思性教学代替经验教学,以开放性教学代替封闭性教学,创新教育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强调学的主体意识,突出思维培养的重要性,将教学的重心和立足点转移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上来,培养创新能力,必须抛弃传统教学中压抑挫伤人的创造潜能和个性的发挥、窒息人的创造意识形成的种种因素,并使创新能力的培养落实到实处。

二、提高学生数学气质,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

优秀的数学气质是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力求现象数学化。这就要求我们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有意识地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事物之间的数学现象,探索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的过程,逐步形成学生的数学气质,从而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浓厚的好奇心,对问题的敏锐感,强烈的探究欲望和持之以恒的品质,这正是具有创新意识的人特有的典型的个性心理特征。

三、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学生的质疑来自于学生对问题的思考的反馈,高一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获得主要表现在记忆和解题上,缺乏对知识间的联系和分析,被动接受的多、主动反思的少。

四、结合实际引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动力

数学学科由于其高度的抽象性,严谨的逻辑性,结论的确定性和应用的广泛性,决定了数学学习的难度,尤其是对刚刚接触到高中数学的高一新生。没有好的开头可能会挫伤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树立不了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而数学兴趣的培养是学生学习这一学科的自觉性与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它不仅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有极大的推动作用,而且还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努力地去进行创造性的活动,成为创新思维的动力因素。因此,在数学教学中选取通俗生动的事例,采用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方式更易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五、创新思维品质的培养

传统的数学教学侧重于以教师为主导的知识传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能被动地接受书本知识,这种教学活动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也从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采用多种手段通过对基础知识的认识,熟练掌握和成功运用,通过对图形的观察分析,对数学符号的应用与思考,使学生在逻辑理解,抽象概括,变化联想等方面,得到数学思维的训练,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变通性,直觉性和独创性等创新思维的优良品质

六、重视解题教学,发展创新思维

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因此,通过解题教学,要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前提下,学会从多个角度提出新颖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使他们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创造性的想象、独特的知识结构以及活跃的灵感等思维素质。在解题中引导学生打破常规、独立思考、大胆猜想、质疑问难、积极争辩、寻求变异、放开思路、充分想象、巧用直观、探究多种解决方案或途径,快速、简捷、准确地解决数学问题,这些都是创新思维的体现。综上所述,在数学科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就要求我们要大胆抛弃“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开展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模式,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情景,让学生轻轻松松地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质,优良的思维品质,从而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何江卫,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教学反思[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