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的关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的关系范文1
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密切结合语言训练过程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必不可少的,既要注意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又要重视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呢?我作了如下的探讨:
激发思维能力,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带着好奇、渴望、欢快、喜悦等积极情绪进行学习。把“教师要我想”的被动学习方法变为“我要自己想”的主动方法。这样就能使学生把自己的精神力量发动起来,主动地去追求、探索和掌握知识。这样的学习,使学生感知敏锐,思维活跃。
思维的活跃主动性来自学习的主动性,强烈的求知欲望是激发思维能力的前提。教师要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学会自我提出学习要求。学习新课时,要通过预习、审题等环节,让学生提出“我要从中学些什么”、“我准备怎样学”等,“使学生处于主动学习、思维的状态。特别是要重视引导学生自己提出学习上不懂或要求解决的问题,鼓励学生要"打破沙盘问到底”,使求知欲望和积极思维的动力贯穿在学习的始终。对于中下生,即使他们提的问题幼稚,讲的见解粗浅,也要多鼓励,发现其闪光点,应及时表扬。
激发学生的思维动力还赖于教师的循循善诱。教师应在学习方法上给予具体指导。通过学习实践、总结,让学生逐步明白“学起于思”,懂得养成“边学边思”、“熟读精思”的学习习惯的重要。多鼓励学生相信依靠自己动脑是可以解决问题的。在学生中形成一种“老师,让我想一想,先不要讲解”的学习气氛。这样,学生自觉思维的兴趣就被激发起来并逐渐形成。
思维能力的提高,不仅有赖于思维的积极性,同时还要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学生在接受语言训练的同时,实际上也是接受思维方法的训练。在读写过程中,字、词、句、篇的理解和运用,都关系到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理判断等思维方法。因此,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必须加强思维方法的指导。
首先要明确教学不应只停留在学生获得的知识是否正确,还应注意学生的思维方法是否对头,因此,教师必须了解,分析学生的思维方法,给予必要的指导和评价。教学不仅只注重总是的答案本身,还要向学生进一步提出:你是怎么想的?你是用什么方法解决的?你的思考过程是怎样的?你为什么得出这样的结论?从而具体地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思维方法是否正确。一些学有创见的学生,往往有独到的地方,教师更要给予肯定,让其他学生从中懂得怎样才是正确的思维方法。
教师在教学上应注重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给学生的自学留有余地,也为思维方法的训练提供了条件。学生通过教师所举的例,学一字带几字,学一句带几句,学一段带几段,这就需要运用推理判断的方法,自己去掌握新的知识。这对逻辑推理的训练,也是极为有益的。可见思维方法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学习效率的提高。在激发学生思维能力和教给思维方法的同时,还应进一步对学生进行思维质素的培养。因此,在学习课文时,我向学生提出几点要求:⑴边思边议。⑵边读边议。⑶边划边议。⑷边提边议。以培养学生在自学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思维素质的培养,必须密切结合语言训练。教师要有目的,有意识地了解学生思维品质的表现,并引向良好方面发展。比如阅读训练的速度和思维敏捷性的培养是统一的,在阅读过程中必须在读懂的基础上逐步提高速度,这就需要提出定时阅读,定时作业。为了训练学生思维敏捷性,还可以结合语文训练的特点设计一些快速反应练习。如快速听写、快速组词、分组讲成语比赛,在若干分钟内读报,看谁获得信息多等。
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的关系范文2
高中地理课程的设计思路以培养国民现代文明素质为宗旨,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不仅要掌握知识,而且还要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解决问题,并在以后的学习、生活、工作中不断地拓展和创新知识。因此在地理教学实践中也应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使中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一、 思维的含义及其结构
思维是大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规律性所作出的概括与间接的反映。北师大何克抗教授认为:创造性的思维结构包括发散性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四个要素,各要素按照一定的分工,相互配合,发挥不同作用。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构成思维的核心或主体;发散思维用于解决思维的方向性;辩证思维提供宏观的哲学指导思想和微观的心理加工策略。
二、 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案例资源
1.培养发散思维能力的案例
发散性思维是从同一材料来源探求不同答案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它从不同方面去思考、想象、产生许多独特的新思想。在必修2第四章第一节《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中,“塔里木盆地的绿洲分布与地形地貌和交通线路的关系”这个案例有明、暗两条线。明线讲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暗线则讲水源对该地区聚落分布的决定性影响,同时还涉及交通、农牧业等内容。这个案例活动可以用来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2.培养形象思维能力的案例
形象思维指运用表象、直感、想象等形式,对研究对象的有关形象信息进行分析、比较、整合、转化等加工,从而从形象上认识和把握研究对象的本质及规律。想象和联想是形象思维进行过程中所使用的主要手段,在教材中,培养形象思维的资源举不胜举。
3.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案例
逻辑思维是人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以概念为操作的基本单元,以判断、推理为操作的基本形式,以辩证方法为指导,间接地、概括地反映客观事物规律的理性思维过程。在必修1《地球运动》章节里,注重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活动比比皆是。如“根据行星基本数据资料,讨论除地球之外,太阳系的其他行星中有可能存在生命的是哪个?”学生根据已经掌握的基本概念——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手头提供的资料——行星基本数据,通过分析、思考、推算、联想、判断、纠正、创新,最终找到答案,进一步运用形象思维巩固逻辑思维能力。
4.培养辩证思维能力的案例
辨证思维是以变化发展的视角认识事物的思维方式,要求在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时,以动态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从而把握客观真理,更正片面思想,确定正确的思考方向。如在必修2《城市与环境》、《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章节中,辩证思维的核心是如何正确认识人地关系。教师应利用地理事实,充分说明人类既要生存又要发展,人口既要繁衍又要控制,资源既要利用又要节约,环境既要改造又要保护等辩证关系,使学生的辩证思维得到发展。
三、 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
1.培养发散思维能力的方法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方法可以概括为四个词:求异、逆向、多向、辐射。如在《田纳西河的治理和开发》一节中,教师可以创设情景,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共同协商如何治理田纳西河。为了使学生能够在活动中身临其境,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各自扮演的角色眼光,运用求异、逆向、多向思维,以新的角度、新的观点拿出自己的方案。扮演电力部门人员的学生说,这里水能资源丰富,我们打算建造水电站;扮演农民的学生说,我们打算在上游的山坡上种植果树,在下游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的地方种植粮食作物,还可以在电站旁利用发电的余热种植蔬菜;扮演企业家的学生说这里电力及各种矿产资源丰富,应考虑到在这投资建厂等。不同的角度提出不同的方案,发散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
2.培养形象思维能力的方法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情境,把枯燥的文字、图片转化为容易接受的地理信息,达到培养形象思维的目的。在中国区域地理的教学中,很多学生对枯燥的行政轮廓图感到头痛,这时教师可以运用通过观察、联想、想象的手段,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如海南省地处热带地区,盛产热带水果菠萝,其行政轮廓图像一只菠萝;陕西有兵马俑,其行政轮廓图像兵马俑中的跪俑;甘肃像哑铃等。兵马俑在炼哑铃,嘴里还叼了宁夏这架战斗机,这样陕西、甘肃、宁夏三个省的轮廓和方位都可以记住了。
3.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方法
逻辑思维一般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多种心理加工而成。如《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以鲁尔区为例》,教材的编排具有较强的逻辑性。教师如能依此设计教学环节,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环节一:出示鲁尔区交通图、周边矿产资源图。
师问:19世纪上半叶,鲁尔区为什么被称为德国的工业心脏?
(问题可以延伸到工业区位因素,以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学生经过分析、对比工业的区位因素,综合、概括得出答案,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初步训练)
环节二:教师继续问:当时的鲁尔区可能发展哪些工业部门?
生答:有煤——煤炭工业、化学工业、电力工业;附近有铁——钢铁工业、机械工业。(严密的推理过程进一步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环节三:教师再问:你们认为这样的工业体系是否完善?
……
教师的一连串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逻辑思维能力的综合、推理过程。学生整节课的学习过程,就是对这些问题的思考过程,也是以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培养过程。
4.培养辩证思维能力的方法
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高中阶段是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重要阶段。只有坚持辩证思维方法,学生的思维方式才能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如在区域地理的学习中,学生经常会碰到这类问题:评价(分析)该地区农业(工业)生产的条件。问题的解答过程其实就是学生运用唯物辩证观点分析问题的过程,也是学生进行思维锻炼,促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教师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从本区域的实际自然环境特征出发,结合区位影响因素,强调优势与不足,及时纠正学生思维活动中的不合理因素,给予肯定和帮助,促进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时代赋予我们教师的责任,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的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个性特长,把培养学生思维的教育巧妙地融入教学之中。充分运用教材提供的各种资源,采用多种有效的教育手段,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的关系范文3
一、改革等级化的师生关系,实行教学民主
传统的课堂教学强调师道尊严,学生由于处在教师高度控制之下,心理上往往处于消极、紧张甚至恐惧的状态,思维活动受到极大的抑制。因此,在课堂上教师的态度应和蔼可亲,应鼓励学生向教师发问,甚至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设计和管理,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中,以课堂主人的姿态参与教学,积极开动“思维机器”,主动地获取知识。
二、培养合作学习的习惯,促进思维互动
所谓合作学习,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不只是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还包括生生之间的互动。采取小组讨论、小组辩论、竞赛及游戏等方法有助于生生之间的活动。通过讨论,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互相启发,使研究的问题更加深入,使教学的重点更突出,难点更容易突破,同时也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更扎实。通过讨论,亦可使学生对知识理解的偏差和教师在传授知识上的不足得以充分暴露,获得可靠的反馈信息,使得“教”与“学”中的不足均得到有针对性的补救。多边活动既让学生各抒己见,扩大信息交流,又能锻炼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敏捷性、创造性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维
创设问题情境是激活学生思维的好方法。在课堂上教师应以启发式教学为指导思想,多采用谈话、讨论、辩论等方法,并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通过观察生物标本、模型、课本插图、实物、实验等多种直观手段直接把问题呈现给学生。而且,在课堂上适时运用一系列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使学生经常处于积极的思考中,这样课堂的气氛就异常活跃。
四、加强直观教学,丰富学生表象
直观教学是生物学教学的基本原则。直观教具的使用,可增加学生的视觉效果,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教师应加强直观教学以丰富学生各种生物的形态结构(包括宏观和微观结构)、生理现象、生物体之间的关系、生物实验操作等表象。这些丰富的表象有助于学生对生命现象的思维,促进学生生物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五、重视实验方法,提高实验质量
中学生物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在实验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动手,而且要求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探索,所以实验课是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主渠道。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会出现很多实验现象,而这些现象可能是教材中没有的,教师应加以解释,以便指导学生正确的思路。
教师应重视实验的方法,可对实验进行创造性改进,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演示实验一般都是教师动手,学生观察。由于教师有训练的实验技能,再加上充分准备,实验结果都较理想,这虽然有利于学生对概念、规律的理解,但无形中会使学生的思想受到束缚。若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验技能不一致,实验容易出现各种与结论不符的结果,很容易引起学生对实验结论产生怀疑,从而促使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六、注重思维训练,提高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应指导学生怎样去思考,让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在生物教学中,启发学生用辩证的观点和逻辑方法对自然现象、实验现象和其他感性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系统化和具体化,做出合理判断和正确推理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前提。
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的关系范文4
关键词:基础课程改革 物理教学探究 物理思维能力培养的教育
在当今世界各国的基础教育改革中,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題;在中学的物理教学中,进行物理思维能力培养等的基础教育改革探究,是落实素质教育,进行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手段。
依据物理思维理论、中学生物理思维能力的结构模型及对中学生物理思维能力发展的研究,参考了已有的培养方案和有关的资料,进行中学生物理思维能力培养的一些具体措施的实施:
一、物理思维能力培养的步骤、措施及其方法
(一)、在物理模型的抽象、物理概念的形成、物理规律的建立、物理问题的解决中教给学生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
先从概念、特点、类型、作用、结构等方面,对物理学中的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比较与分类、归纳与演绎、类比、等效、臻美等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结合实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其次,研究中学生学习物理概念、物理规律中的思维障碍。通过对国内已有的研究成果,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及对学生的测试,来分析学生学习主要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思维障碍,并对其进行概括和总结,把这些障碍归结为感性认识不足、思维方法不当、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和相关知识的干扰等。
再者,提出指导学生学习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具体措施。
(二)、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
对物理思维品质进行理论分析,并寻找中学生物理思维品质差的具体表现,有针对性地对每一种思维品质进行训练。
1.深刻性思维品质的训练:
a、加强物理建模和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及其理论的理解和教学。
b、通过具体内容的教学过程,让学生掌握物理的思维方法。
c、加强概括与抽象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d、引导学生挖掘物理题中的隐藏条件和排除干扰因素。
e、训练学生克服分析问题的片面性及推理的不严密性。
f、注意让学生掌握物理学中力学、热学、声学、光学、电学和能源及现代材料的基本结构。
2.灵活性思维品质的训练:
a、在知识与方法间的迁移和渗透。
b、引导学生发散性思考、多面体思维,培养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归一的能力。
c、教给并加以训练学生灵活选取探究手段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d、帮助学生正确形成物理事物的情景图。
e、使学生掌握物理学中的辩证关系。
3.敏捷性思维品质的训练:
a、让学生掌握物理概念与规律之间的关系,了解物理学科的基本结构,结合物理问题的解决,在思维中形成合理的知识模块。
b、教给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和解决物理问题,一定的提高速度的方法和技巧;
c、通过做测验、考试和作业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技巧及速度训练。
4.探究性思维品质的训练:
a、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习题教学中,主要教给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b、鼓励学生对课本和教师对物理世界的描述和解释提出质疑,发表不同的见解,反复检查解决物理问题时所拟定的假设和方案,客观地分析正、反两方面的论据,养成不人云亦云、盲目服从的习惯。
d、通过教学与训练,有效地排除在复杂物理情景中的各种干扰。
(三)、指导学生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根据有关学习理论和学习策略,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和学生实际,加强对学生制订学习计划、听课、做笔记、记忆、复习、总结、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的指导,这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整体素质起到很大的作用。
(四)、加强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措施
a、注意处理好理想、动机、兴趣三者之间的关系,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
b、培养师生情感。
c、训练良好的学习习惯。
d、培养克服困难的意志。
我们通过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唤起学生已有的表象、重视建立物理情景、展现物理现象及其过程等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直接兴趣,通过联系生活实际、社会实际、科技发展实际,帮助学生探求因果关系等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间接兴趣。这就要通过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及教学艺术手段来引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物理思维能力培养测试题的编制
根据物理思维理论、中学生物理思维能力的结构模型及对物理思维品质的分析,遵循三维性和完备性两个原则,设计物理思维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对现有大量的物理习题进行筛选、改编和自编,请有经验的教师对测试题进行审核。并考虑到测试目的、对象和时间等各种因素,进行题目练习和测试的制定。
三、物理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效果
有经过物理思维能力培养的学生,对物理感兴趣的人数明显提高;不良习惯有了较大的改变,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对物理学中的对称美、和谐美、简洁美、多样统一美有了较深入的认识,成为推动学生学习物理的又一强大动力;学生较好地树立了动静转化、内外转化、常量与变量转化等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观察实验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一定的提高。通过学生参加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对比成绩明显的高一个档次。
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的关系范文5
关键词: 发散思维 发散点 高中数学教学 数量关系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发散思维是具有多个思维指向、多种思维角度并能发现多种解答或结果的思维方式.在数学学习中,发散思维表现为依据定义、定理、公式和已知条件,思维朝着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前进,不局限于既定模式,从不同的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途径.
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传授知识,忽略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单调、陈旧的教学方法局限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导致学生思考问题片面,解决问题手法单一,产生思维的惰性和封闭性,缺乏创新意识.教师应努力把课堂变成训练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其思维能力的场所.
恩格斯指出:“数学是数量的科学.”数学的对象主要是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数量关系贯穿于数学问题始终.要学好数学必须掌握数学中大量的数量关系,因此可以以数量关系为发散点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一、以函数数量关系为发散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人们运用函数来描述客观世界中普遍存在的某一数量关系,函数关系表现的是变量间严格的确定性的数量关系,我们可以函数数量关系为发散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例:已知a,b≥0且a+b=1,求a■+b■的最值.
分析:对于二元或多元函数的最值问题,我们常通过换元法化二元或多元为一元函数解决.本题我们把a■+b■转化为一元二次式,以二次函数数量关系为发散点探求a■+b■的取值范围,根据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易知二次函数的最值.
解法一和解法二,都是以函数数量关系为发散点求最值,只是选用的函数数量关系不同而已,教师通过引导、启发学生主动思考、运用函数数量关系为发散点,合理联想,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二、以隐含在优美对称中的数量关系为发散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完成解法二后,我们再次回归题目,很多同学直觉感受到了题目的对称美.对称性是数学美的最重要的特征,充分发掘题目的对称美,让学生发现隐含在优美对称中的数量关系,以此为发散点得到解法三.
从隐含在优美对称中的数量关系入手,将换元结果进行了简化,从而得到一种简洁优美的解法.在教学中,更要注意引导学生利用对称美解决问题,进行数学创新,增强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三、以不等式的数量关系为发散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由条件a、b≥0且a+b=1,有同学联想到基本不等式,含有两个变量的最值问题,有时候可以用基本不等式解决,于是尝试从不等式的数量关系入手,解决本题.
以上解题过程中,挖掘题目中隐含的多种数量关系,以数量关系为发散点,从不同角度探究多种途径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陈致宇,陈世权.认知思维的模糊性问题[J].模糊系统与数学,2002,16(1):1-6.
[2]杜家栋,张玲丽.论数学的本质[J].中学数学研究,2004(1).
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的关系范文6
【关键词】高中数学 逆向思维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21-0149-01
反其道而行之进行推理寻找缘由,可以说是逆向思维能力特征的完美解释,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整体教学水平,推动教育的革新,使学生们通过对数学的学习实现思维的逻辑性,并不断创新,从而实现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对改善目前高中教学存在的教学困难、整体教学质量不高、学生厌倦数学等现状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一 逆向思维培训的迫切性
我国长期以来培养的都是理论型逆来顺受的被动的人员输出,现今各行各业,尤其是科研机构,对于创新型人才极为需要,面对数学教学设立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初衷,教学的本质开始发生变化,因此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将会全面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 逆向思维培养的方法
在数学中培养逆向思维能力也是如此,以一种小概率的思维模式来解决问题,反而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高中数学的逆向思维实际上就是一种数学分析法,因此要掌握逆向思维能力,首先要认清逆向思维的本质,即违逆常规;其次要明确逆向思维所具备的特点,包括普遍性、新颖性、批判性、异常性和反向性等;最后,要了解逆向思维的三种类型:反转型逆向思维法、转换型逆向思维法和缺点逆向思维法。在明确逆向思维的原则、特点及类型的基础上,通过在实际教学和解题中的不断操练,才能使运用逆向思维能力进行思考成为一种习惯。
1.逆推法
逆向思维的培养最为直接的方式便是逆推法,实际上也就是反向逆推,通过反向逆推去辨别命题的逆命题的真假。当然,逆推法并不是适用于任何情况,因为逆向思维不是要将本来容易解决的问题复杂化,而是通过逆向思维去寻找更为简便的方法,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要明确这一点,切忌将逆向思维复杂化,以至于让学生感觉逆向思维似乎更加难以消化。
2.综合法与分析法
作为数学解析上的一种综合分析法,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们要从已知的条件着手,根据相关概念和定义逐步分析推导,最终寻找到缘由。即在分析法的使用过程中,学会先果后因的解析思维,要从结果入手寻找原因,如在日常生活中,张三在山里迷了路,救援人员从驻地出发,逐步寻找,直至找到他,这是“综合法”;而张三自己找路,直至回到驻地,这是“分析法”。即综合法是“由因及果”的过程,分析法是“执果索因”的过程。
三 逆向思维的课堂教学培养
高中数学教学的逆向思维能力培养需要建立在大量题海战术和反复练习之上,要加强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作用,以互问式的方法来实现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
1.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的比较
比较是让学生们了解逆向思维的有效方法,通过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带来的求解过程的对比,使学生明白逆向思维的可操作性和简便性,是训练其反面求解的有效方法。如在对于正向思维感到解题困难的题目中,逆向思维的简便化就能引起学生们的兴趣,能有效提高学生们逆向思维的能力,让学生们明白难解的题目在正向思维无法解决的情况下,通过逆向思维思考可能会找到解题的方法和技巧,久而久之,学生们便会逐渐形成逆向思维的习惯。
2.重视互逆关系的公式和法则
高中数学中有许多具有互逆关系的公式和法则,重视对其结构的分析和求证的解析,将有利于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如在幂运算时就要注意其公式及法则的运用,要求学生们计算62+3=( ),am-n=( )时,以填空的形式来强化学生们的逆向思维能力。高中数学中许多概念和定义都有其逆运用,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教学中重视这些逆运用,通过对学生的引导和激发来促使学生进行双向思维,依据概念和定义来强化定理及命题的逆运用,将对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起到积极的作用。
3.辩证分析
从高中政治哲学辩证法的部分来诠释,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要从矛盾的对立面去思考问题,遵循着“执因索果”的理念,从命题的不同方面来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维,从而提高学生辩证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加强逆向思维的训练
加强逆向思维训练最常用的方法是给出一个命题并要求学生们判断它的正误,一般情况下给出一个命题,让学生积极寻找命题成立的原因。要从证明的结论出发,逐步寻求推证过程,使每一步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直至最后,把要证明的结论归结为判定一个明显成立的条件(已知条件、定理、定义、公理等)为止。
通过长时间的举反例训练,有利于学生深入了解定义和概念,并能有效利用定理间的逆向关系来思考和解决问题,与此同时,在培养逆向思维能力的过程中,能让学生寻找到概念间、定理间的相互关联,并能学会举一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