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培养思维训练的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培养思维训练的方法范文1
关键词: 习题讲练 思维培养 中学数学教学
习题讲练是常见的教学活动,基于课堂的习题讲练针对的是学生共性,基于学生个别问题的解答是以学生个体为主,其中巩固概念、技巧学习、方法训练、思维训练都是习题讲练的重要内容。在平常讲练中,我们容易忽略思维训练,没有从思维培养的角度去备课、授课和反思,而侧重于技巧方法的掌握,造成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达不到很高水平。有效开展思维训练,能使学生的思维有活力、有创造性,这就需要教师在习题讲练中创设、引导、培养。
一、对思维训练要有明确的认识,把握习题讲解中数理逻辑思维的特点。
第一,思维训练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在创设情境中思考、判断、归纳等,具有明显的主动性。因此,在学生思考的起点到目的地的过程中,应尽量不改变先前创设的情境,充分尊重思考的主动性,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让学生自己去想。
第二,学生个体由于思维习惯的不同,表现出很大差异,在平常课堂教学中,对一个知识点的发散,有的同学能总结出很多结论,有的则不能,但课后却总能做得很好。其次,同一已知,同一结论,在没有任何经验的影响下,也不是所有同学都能阐述已知到结论的逻辑联系。思维训练从教学效果来说主要是针对学生共性的训练,让更多的人在课堂上得到有价值的训练,对个性差异较大的同学进行适当引导,多给予学法指导,使思维习性与多数同学有更多共同点,同时也应尊重学生思维的个性,往往“出彩”的学生是个性表现突出的学生。
第三,思维训练离不开对事物的客观分析,数理逻辑思维训练更是如此,思维是主观行为,道理是客观的,尊重逻辑的客观联系,分析时就不会有偏差,学生的推理错误大多来自于思考时的主观臆断。
第四,数理逻辑思维训练与经验总结有必然联系。思维训练的基础是学生要有一定的知识经验,经过有目的地思考,得出一定的经验总结,再作用于以后的思考,经验的总结有助于思考得到好的成效,但这不是思维训练的全部,思维训练还能使学生养成爱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第五,思维训练是实践活动,合理的思维训练会有很好的训练总结,从而指导以后的思维训练,形成“理论―实践―理论”的良性循环,因此,训练的内容、训练的程度都应因知识点的特点而定,特别要认真分析学生的共性,做好情境创设,进行适度引导。
二、合理备课,对思维培养要细化、规范化。
思维培养应在习题讲练备课中有完整体现,习题不是为思维训练准备的,但习题的训练具有思维活动,习题的讲解更是展现出了教师与学生共同的思维活动,其间思维如何体现,思考量的多少,思考如何与知识点结合,如何反思,等等,都需要在备课时做合理安排,备课一定要备出学生思维。另一方面,习题讲练有课前练课堂讲,或课堂先讲再练,或课堂先讲后练,思维培养贯穿习题讲练的布置、训练、讲解、训后总结评价,因此,在备课时就应做好相应安排,对可变因素作合理预见,在哪一段练什么能力,应收到哪些预期的效果,都应心中有数,备出训练情境创设和课堂教学情境创设。
三、注重课堂训练和引导,做学生思维的指挥家。
首先要求教师要有较高业务素质,对思维培养要有正确的理解和认识,对知识点要有较高的熟练程度,也要有较强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组织活动的能力,同时应具备良好的语言组织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交谈要和蔼,表达要流畅。
课堂的思维训练要恰到好处,习题讲练是培养思维的主要途径,思维培养是与方法和技能学习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有时还以技能和方法的掌握来实现。习题讲解时,思维训练要明确,不可含糊不清,只讲题,对学生的思维活动漠不关心,避而不谈,该学生思考时,一定要足量、要适度,因为多了学生会晕,少了又缺乏灵活性。
合理利用小组讨论,充分发挥思考的主动性,通过“辩”使逻辑显得清晰,让学生“相互启发”,形成更多的知识经验。
四、注重讲练中思维训练的反馈反思。
训练是否达到预期效果,遇到哪些不合理因素和困难,把这些困难和不合理因素与学生结合起来分析解决,会促进学生与教师的磨合,有利于思维培养。思维训练是一种实践活动,要不断反思完善自我,提高自己课堂教学能力,同时也要多和学生交谈,多听学生的体会,客观分析学生的建议,拉近自己与学生的距离,达到“心领神会”,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训练是一门高超的艺术,习题课是培养学生思维的舞台,组织好学生训练,固化思维形成经验,创新思维形成突破,使学生在一次次训练中提高能力,促进技能与方法的掌握和知识经验的总结,从而提高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朱威.数学习题课的主体参与策略.中学数学月刊,2012(4):60-61.
培养思维训练的方法范文2
【关键词】创新教学;创新训练;学习能力;作用
在数学上,进行创新思维训练所需的条件和实施的具体策略三方面入手,论述数学创新思维训练的必要性、可行性。
一、数学创新思维训练在教学中存在的意义和作用
现代数学论认为,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是数学课堂教学核心。因此,加强思维训练,培养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学研究的热点。思维训练改变了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而数学思维训练的课堂教学则把数学思想方法这的发掘与渗透作为思维训练的突破口,从根本上改变了“为教知识而教”的“注入式”的教学模式,真正发挥了知识的全部教育功能。克服了传统教学中重结论、轻过程的弊端,使学生成为主动的知识探索者与发现者。“问题--研究--解决”是课堂教学的三大环节,在这三个环节的进程中,让学生充分感知知识的发生、形成的脉络,在原有认识基础上,在直观感知的氛围中,促使学生进行主动、丰富地想象与猜测,诱导他们进行类比、归纳、抽象、概括,让他们自己去发现结论、应用结论。
二、数学创新思维目前现状及实施训练时存在误区
(一)教师对思维训练的方法意识不够,重视程度较为淡薄。当前的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不少教师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模式单一,课堂上呈现;“复习(提几个单间问题)——讲新课——讲练习——小结”这样以讲为主的简单的方法和模式,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的倾向比较严重。有不少年轻教师,讲课速度很快,如一位年轻教师讲“勾股定理”时,用“32+42=52,就马上得出勾股定理”,这样对重要定理、公式、法则等新知的推导没有留给学生思考、想象、探索和发现的时间,也没有留给学生体验、交流和表现的机会。存在着照本宣讲,平辅直叙,不处理教学环节等的现象。更有不少教师讲得过多过难等等。有些教师大搞“题海战、满堂灌”,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偏离了培养目标。
(二)目的解答,一题仅限一解,方法单一,无法拓展思维训练。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从新知与旧知、本类与它类、纵向与横向等方面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弄清知识之间的联系,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例如,求一次函数y=3x-1与y=-3x+5的交点的坐标,可以利用图象法解,也可以利用求方程组的解得出,不同的解法既可以揭示出数与形的联系,又沟通了几类知识的横向联系。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一题多解,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三)后题海式强攻练习,没能突出重点。在教学中,变传统教学中被动的"补"为主动的"进",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数学思维训练教学是以本节课内容为中心,要对本节课负责,节节清,单元清,不增加授课时数,无增大课堂内、外学生学习活动的训练量。
三、进行创新思维训练所需的条件和实施的具体策略
(一)教师创新教学的理论实践,为学生培养创新思维提供了经验保证。教学中我们始终要以教学目标为中心,不仅要求教师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把握教学中各知识点的深浅度,找准重点、难点、关键的知识点、找准新知识的“生长点”,这就要求目标要具体、多样、尽量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二)新课改教程为学生训练创新思维提供了素材保证。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随着国家推行九年义务教育,提倡素质教育后,也出台了各类优秀的教材,真正从了解学生,贴近学生的能力出发。让教师、学生有了进行创新思维训练的素材保证。
(三) 创新思维的方法及策略
1、抓住心理特征激发创新兴趣。如果先给学生创设一问题情景,使学生在情景激发的兴奋点上,寻求思路,大胆创新。2、分析学生训练遇到的困难,进一步优化教学过程。3、教材的知识结构是:准备题——例题——练习题;学生的认知结构是:感知——理解——运用;课堂的教学结构是:引入——展开——结束。教材的知识结构是学习和形成学生的认识结构的必要前提,而课堂的教学结构则是促进教材的知识结构向学生的认知结构转化的中介和动力。因此,在这三种结构相互作用过程中,教学结构的优劣直接决定了教材的知识结构向学生的认知结构的转化效率。
(四)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思维境界
1、一题多解
培养思维训练的方法范文3
关键词:思维训练 多角度 巧妙设疑 求知欲
加强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具有好钻研、创造性、探索性思维的人”。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同行们都深切感受到,在语文教学中这一点尤为重要。语文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而读写听说都和思维密切相关。如果一个人思维不敏捷,思路不开阔,思考不周密,思想认识不深刻,思维缺乏创造性,那么他的读写听说都不可能是高水平的。可见,在语文教学中加强思维训练,尤其开放性思维训练是十分必要的。
新课程标准对开放性思维训练有明确阐述。《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关于阅读教学明确指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第一,巧设疑,重引导。设疑启发是教师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质疑问题,使学生努力开动脑筋,独立思考,以求解决问题的启发方法。在设疑启发中培养学生思维深刻性的方法在于通过将设计的难易适度的疑难问题加以发掘、深化,引导学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深入思考问题。例如苏教版八上《苏州园林》,课后就设置了一道开放性训练题:“……作者是按怎样的思路向读者介绍苏州园林的?假如要你来介绍苏州园林,还会有别的思路吗?”在教学中,我把这一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讨论。学生从说明顺序的分类思路出发,有的采用时间顺序介绍苏州园林的历史,有的同学采用空间顺序用移步换景手法写游记,有的则把二者结合起来写。更有同学大胆构思,变换叙述人身份,或导游,或旅游推广大使,或市民……异彩纷呈,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得到了较好的训练。
第二,培养好奇心,激发求知欲。一个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人,对于新奇事物总是主动追求,提出问题,寻求答案,发现事物的内在规律。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平日不断进行知识积累,遇事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敢于怀疑已有的学说,敢于打破陈规,提出自己的新见解、新主张,敢于进行创造性实践。
第三,适时调整,给足课堂思维训练的时间和空间。日常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很多时候受制于教学时间的限制,为了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而不得不把课堂上刚刚激发的思维火焰熄灭。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激情受到压抑,课堂气氛流于沉闷。教师顾此失彼,蜻蜓点水,浅尝辄止,怎能达到培养人才的目的。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能力,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对此予以足够的重视。当然,在思维训练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开放性思维训练的“度”,设计开放性训练题目必须要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和学生思维的训练。
课堂是教师和学生的思维训练的主要阵地。把握好课堂,我们将会硕果累累。
培养思维训练的方法范文4
关键词 数学思维 幼师生 学前教育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7.05.092
“幼儿园教育要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多方面发展。”这是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科学领域教育内容和要求中被鲜明地提出的。可见既要重视数学课程基础、文化、工具方面的显性作用,更要从数学课程的隐出发,它对于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使用科学语言、进行科学审美,尤其是训练理性思维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以教育目标与课程改革为宗旨,探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数学思维的特点并由此制定相应的思维训练方法已经势在必行。为此采用访谈和问卷调查的形式,立足于幼师生的思维特点,了解幼师生的数学思维现状,从而有效地改进幼师生数学课程,更好地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数学思维,亦为从业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参考和实践启迪。
1问题的提出
有计划、有目的、系统的教学活动被称为思维训练。教师如何在正常的幼师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激发和提升学生的思维,继而形成指导幼儿数学思维的能力,是所谓的幼师数学课程中的思维训练。学生、数学教师与数学家的数学思维是数学教学中常见的数学思维。要完成这种由低到高的数学思维转变,要经历三个阶段。一是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认识到自身数学思维的劣势与提升点;二是教师在数学知识的不断探究中,发现数学家的思维方法;三是在数学教师的思维的推动下,使学生的思维逐渐与数学家的思维接近直至转变。可见数学作为思维训练的体操,对于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思维能力,肩负着责无旁贷的责任和义务。可见,在幼师数学课程中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训练,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思维水平不仅能够大大提升,将来继而应用于职业,还能使幼师生在未来从教过程中,对幼儿的数学思维培养富有积极的影响,对实现幼师数学课程服务专业、面向未来、培养能力的指导思想,也意义重大。本文拟通过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思维现状的调查来了解学生的数学思维特点,为幼师数学课程中思维训练模式的构建提供参考。
2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研究针对我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全体在编学生,从中抽取了150名一年级学前教育专业新生,进行了关于幼师生的数学思维意识、数学思维习惯和数学思维方法等方面的数学思维状况的问卷调查与访谈。
2.2研究工具
以班级为单位,对被测幼师生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被测幼师生在填写调查问卷之前,主测教师要告知调查问卷的填写说明,再按要求施测,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调查问卷。
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明确了一年级学前教育专业新生数学思维状况,再综合其他相关成果的研究,我们把幼师生数学思维分为意识数学思维、习惯数学思维和方法数学思维。这里的意识数学思维是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虽具备基本的数学知识,但没有再学习数学知识的思维意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既没有养成数学思维的习惯,又存在着诸多数学思维的方法问题。这里的习惯数学思维是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既拥有较全面的数学知识,又初具再学习数学知识的思维意识;数学思维习惯初步养成,数学思维的方法却略显不够。这里的方法数学思维是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具备丰厚的数学知识和再学习数学知识的思维意识,不仅养成了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亦可以合理地使用数学思维的方法。显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要经历从意识数学思维到习惯数学思维再到方法数学思维的过程,这既是数学教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行数学思维训练的途径,也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数学思维发展的必经之路。
3结论与分析
3.1幼师生对数学知识的思维意识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专业课程,要培养幼师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首先要提升他们的数学知识水平。从理论层面,幼儿数学知识固然浅显易懂,但是相应数学概念丰富,并且各概念具有特殊性和独立性。从内容层面,幼儿数学知识不仅仅是简单的算术,更涉猎数、量、形、逻辑等众多数学领域。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将来面临的教学对象是幼儿,其中就包括数学领域活动的教学。因此幼师生对数学知识的再学习思维意识,将对所教授幼儿的数学知识水平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基于此,我们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数学知识的再学习思维意识程度进行了调查。通过访谈与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意识到数学知识的普遍性的幼师生约占65%;约38%的幼师生对幼儿数学各个领域知识具有较强的再学习思维意识,约62%的幼师生认为已经具备从事幼儿教师的基本数学知识,对数学知识的再学习思维意识薄弱或者没有;认为有一位好的幼儿教师对幼儿学好数学具有必要性的只占33.5%,约66.5%的幼师生觉得幼儿学习数学的优劣与幼儿教师的数学再学习思维意识关系不大或者无关;觉得数学知识的学习可以训练数学思维的仅占28%。
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数学知识的再学习思维意识程度的调查结果表明,虽然大部分幼师生能够意识到数学在生活、学习、工作等各个方面的应用,但对身边的数学不敏感,自觉应用数学知识和再学习的思维意识不强。近三分之二的幼师生认为职业规划中不需要或者没有必要进行数学知识的再学习,大多数幼师生对数学的思维训练作用感受不深,这部分幼师生处于意识数学思维。
3.2幼师生对数学问题的思维习惯
所谓创新,绝对不是在数学课程中幼师生不会提出问题而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答案;所谓学会,只有具备举一反三、设疑反问的思维习惯才可以。在数学课程中,幼师生既能掌握数学知识,又能学会运用数学思维,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并在学习、生活和工作应用这种数学思维的能力,才能使幼师生终身受益。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笛思维状况问卷的思维习惯调查结果中发现,根据数学自学提纲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的幼师生有16%,学生乐于且习惯自学数学;习惯于教师帮助进行数学学习的幼师生占25.5%;41%的幼师生偏于讲练结合的思维方式学习数学;其余的幼师生只能接受教师详尽的讲授才行。
对幼师生面对数学问题的思维习惯形式的调查结果说明,在长期的先修数学课程的学习中,大部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已经形成了不愿意自觉分析数学问题的惰性,缺乏自觉地将问题提出并把问题解决的数学思维习惯。少部分幼师生对数学问题乐于积极思维,有爱好,具有较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处于习惯数学思维。
3.3幼师生对数学应用的思维方法
数学课程中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时,不仅坚持良好的数学思维的习惯,还可以促使学生掌握行之有效的数学思维的方法。另一方面,适合的数学思维方法又可以有效地促进对数学知识的认知,有助于幼师生坚持优秀的数学思维的习惯,也有利于幼师生在未来职业中指导幼儿进行数学思维训练。
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如果审题后没有思路,18%的幼师生习惯反复推敲,选择不同的思维方法;立刻寻求教师帮助的幼师生占61%;21%的幼师生会彻底放弃。
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数学应用的思维的方法调查结果证明,幼师生如果不具备优秀的数学思维的方法,势必影响其数学知识的认知、再认知的思维意识和思维习惯的坚持。反之,促进幼师生数学知识认知和形成良好思维品质时,是处于方法数学思维,数学思维的方法的运用不容小觑。
培养思维训练的方法范文5
关键词:政治 思维 能力
建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能力、思维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是适应课改的一种新的现代教学理念。因此,培养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于培养和发展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创造精神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在政治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
一、培养学生政治思维能力的现实意义
1、从时展的客观需要来看
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知识经济时代提出的客观要求。经济全球化、社会知识化、信息网络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总趋势,随着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的步伐,知识经济初见端倪。未来的国际竞争,是经济的竞争、科技的竞争、更是人才的竞争,是创新人才的数量和质量的竞争。目前的中学生正是二十一世纪的建设者,他们要完成好自己的历史使命,就必须具有较高水平的思维能力,而这种思维能力只有通过教育才能达到。因此,面向新世纪,教会学生思维,培养思维能力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历史重任。
2、从实施素质教育的大背景来看
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问题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实施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育要实现以知识为中心向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转变,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以能力为中心的教学固然离不开知识教学,但更应高度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3、从高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来看
高中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关键期。一个人的思维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培养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思维能力,发展到十八岁就基本成熟。而在这之前,有两次思维发展的。一次是在12――14岁,正值小学向初中过渡阶段;一次是16――18岁,正值高中阶段。在这两个阶段培养形成的思维习惯,会与人终生相随。这说明高中学生确实处于思维能力培养的一个转折点上,进入思维基本定型的关键阶段。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根据学生的心理和思维特点,有针对性地创造一系列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条件促进甚至加快学生思维的发展。
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遵循的原则
(1)思维训练与日常生活、与对重大时事的观察与思考结合起来。
这样做,不但加强了思维训练,而且培养了学生关心社会、关心现实的意识和习惯,对学生将来走向广阔的社会打下了牢固的思维基础。政治课教学中,各种最新的现实材料,是激发学生进行积极思维的催化剂,古板、陈旧、过时的材料常使学生产生老师的教学是老生常谈之感。政治课教学始终应该有时代气息,要把学生培养成有现代意识的人,教师自己首先要有现代意识、现代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教师要能精心筛选和组织新材料。政治课教学中要坚持小课堂大社会的教学模式,冲破课堂在时空上的限制,捕捉时代最新信息,把握社会主流意识。
(2)自觉实践的原则
科学理论必须联系实际,思维训练只有有意识地通过教学实践活动才会有功效。实践过程中做到结合各种类型的实际问题,进行具体分析、讲评,介绍思维训练的程序和方法,并提供一些参考素材。通过自己选题、自己分析、自己训练、自己评估等自觉性的思维训练,使中学政治教学活动从“经验型”上升为“理论型”,从而改善思维品质,提高思维能力,掌握思维方法,最终提高学生们的思维活动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3)循序渐进的原则
所谓循序渐进的原则,指的是遵循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逐步深入地进行思维训练。思维发展的顺序既不能颠倒,也不能跳跃。不过,循序渐进并不意味着任其自然。在遵循思维发展顺序的前提下,通过采取适当的措施,可以使思维发展的速度大大加快,使思维发展的水平迅速得到提高。
(4)全面发展的原则
所谓全面发展,指的是全面进行思维训练,全面提高思维活动的水平,使学生思维品质、思维能力、思维方法等方面发展相互促进、相互渗透,从而达到全面发展智力,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5)思维检测要体现在重要的考试中。
试题应要有较高的思维价值,要能体现思维的基本规律。学生通过做题,既能检查出知识水平,又能检查出思维能力。
三、培养高中生政治的思维能力的策略
1、创设矛盾冲突情境,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提高思维能力。
平铺直叙的教学使学生被动地接受信息,不能点燃思维的火花。所谓启发学生思维,也就是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思维过程中的矛盾。有经验的教师都非常关注设凝置难,创造良好的问题情境,以疑引思,以思解疑。常见的创设矛盾冲突情境的方法有:比较异同;提问法;反问法;故错法;案例法,即先交给学生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例,使学生产生好奇心理去探究原因和解决矛盾的方法,等等。
2、指导自学方法,强化思维动机
自学思维能力是今后解决新问题和“终身教育”的基本能力。自学思维能力的指导主要有两方面:一是阅读指导。包括:指导精读教材能力,使学生正确把握知识和原理并学会应用;指导阅读课外读物,善于搜集所需要的信息;指导阅读文献和工具书以及搜集资料的能力。二是在实验、实践方法指导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直觉力和想象力,养成研究思考的习惯。自学方法指导分三个层次加以训练:第一步,由教师分析精读教材的步骤与方法,指导查阅资料;第二步,列出问题式自学提纲,指导学生根据提纲自学归纳;第三步,由学生经过精读教材和查阅必要的图册文献,独立思考,列出自学纲要或画出知识框架图。让学生自觉学习,必须首先调动其积极性,强化思维动机。
培养思维训练的方法范文6
叶圣陶先生对此早有洞见。他认为,语言和思维是合二为一的,离开了语言,思想便无法依傍。思想认识不深刻,不透彻,会导致语言的晦涩和含糊。叶圣陶在《关于怎样使用语言》和《谈文章修改》中不只一次地讲过:“我们想问题时,必须依傍语言材料才能想,所以思维活动的过程就是语言形成的过程。”有的学生说:“脑子里有想法就是写不出来。”其实他的想法还是朦胧的思想,语言还是零零碎碎的语言,当然写不出东西来。他在《谈文章的修改》里说:“思想、语言、文字三样其实是一样。”“思想不能空无依傍,思想依傍语言。”所以,他倡导语言与思维紧密结合的训练途径,“思维活动的过程同时就是语言形成的过程。”(《叶圣陶集》《关于怎样使用语言》),要求“想清楚”,使“朦胧的思想”成为“清晰的思想”,使“零零碎碎不成片段的语言”成为“有条理有组织完密的语言”(《谈文章的修改》),“从思想认识达到深入、透彻的程度来消除语言的晦涩、含糊”的毛病。(《写东西全都有所为》)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去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必须首先立足于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写作方法的掌握和运用,也首先是思维方法的掌握和运用。写作训练立足于开发主体的思维能力是符合人的思维规律的,所以加强思维训练是提高高中生写作能力与水平的根本出路,写作训练必须围绕思维训练进行。
一、思维训练的针对化
叶圣陶说:“语言是思想的定型。”任何人说出来的口头语言和写下来的书面语言都是他心里所想的;想的过程就是语言形成的过程。“朦胧的思想是不清不楚的语言,清澈的思想是有条有理的语言。”语言和思维是完全一致的。高中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是由少年半幼稚、半成熟向成熟过渡。高中生往往已经具有一定的人生经验积累,对各种社会生活现象有一定的观察,高中生的思维相比初中阶段则有更高的抽象概括性,并且开始形成辨证逻辑思维,思维逐渐从经验型过度到理论型,已经能够用理论指导来分析综合各种事实材料,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有明显的发展,但还容易产生片面性和表面性,往往强调事物的某一方面而忽视事物的另一面。
针对高中生的思维特点,教师一要教学生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既要看到矛盾肯定的、主要的、正的一面,也要看到否定的、次要的、反的一面,这样才能全面地揭示事物的本质;二要教学生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从事物的普遍联系中去分析事物,不仅要看到矛盾着的各个方面,而且要看到各个方面的联系和统一;三要教学生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即应该从发展上去揭示事物的矛盾运动,不仅要看到事物存在的稳定性,更要看到事物变动的发展性。
二、思维训练的序列化
叶圣陶在编写《国文百八课》时便充分体现了对思维训练序列化的重视。此书分若干单元,每一单元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包含文话、文选、文法或修辞、习问四项,各项又打成一片。此书大体按照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顺序展开,这也便提供了一种作文教学的序列,即由形象性的记叙文逐渐过渡到抽象性更强的议论文。这种文体排列的顺序可以说直到今天仍有借鉴意义,而且将应用文和纯文学的文体结合在一起。再如叶圣陶所著的《文心》一书也建构了一种写作教学序列,它以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而非仅仅生活的装饰为核心理念展开,就作文与阅读(包括阅读课外读物和朗读等问题)、各种文体的特色(小说、诗词、戏剧等)、作文中的语病、作文与生活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俨然构成了一个融语文课堂内外为一体的非常生活化的写作教学序列。虽然由于所处时代的整体文化水平有限,此书主要是立足于初中生的思维训练和写作教育,但对于今天的高中写作教学还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针对高中生的思维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思维矫治训练,十分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这种思维矫治训练应是循序渐进,由浅到深,从易入难。只有展开序列化的思维训练,才能稳定而持续地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从而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结合课标和教材,教师可以在写作教学中建构贯穿每学期(共六个学段)的序列化思维训练目标,辅以相应的序列化写作训练,通过对“学、练、评”最佳切入点的寻找,形成一个系统的、目的性强的思维训练和写作训练体系。
在高一阶段,记叙文是写作训练重点,初步接触了议论文。这个阶段的思维训练侧重培养形象思维能力,可进行再造想象、相似联想、相关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等序列训练,让学生学会观形而思神,观物而思理,观此而思彼,观难而思解,从而为逻辑思维能力的加强以及高二的议论文写作训练打下基础。
在高二阶段,通过议论文写作训练,侧重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训练学生思维条理性和作文谋篇布局能力,初步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发表见解、主张的能力。培养抽象能力,即由形化意,由意化文的能力。如根据论证的需要概述事实论据等。
在高三阶段,侧重培养求同思维、发散思维(多角度构思立意)能力,学会多层开掘: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今天看明天,透过现在看发展。学会逆向立意:如近墨者未必黑,开卷未必有益等。学会辩证分析:用发展、联系、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问题。正确判断是非,评价优劣,比较异同。进行一题多做(一材多体,一事多写)和一料多用(根据不同论点叙述材料)训练。指导学生运用侧向思维观察社会、人生,避开众人注目的正面,从一般人不注意的侧面进行思考,寻找突破口,解决问题力求新发现、新感悟、新表达。
只要教师能够以思维训练为核心,以建构循序渐进的写作训练序列为重点,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针对性序列化地制定高中阶段作文训练计划及训练内容,使之具体化、系统化、序列化、高效化,就一定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在更高层次上培养学生依托语言或话语进行生存、思考与交流的能力。
三、思维训练的多样化
狭义的写作序列训练主要依托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但只要认真学习叶圣陶的写作教学思想,打开思路,我们可以发现思维训练从来不是孤立的,它往往以阅读积累为基础,以交流沟通为契机,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只要教师有意识地积极创造各种条件,思维训练的方式方法完全可以多样化,从而更加全面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写作能力和写作品质。通常说来,以下这些形式多样的思维训练活动形式可以借鉴:
(一)课前三分钟演讲。提前半天在课前以随机抽签的方式确定演讲学生,并让其随机抽取一两则材料,提炼观点,组织演讲思路,可自行与其他数名同学形成小组互相讨论补充。课堂限时三分钟演讲展示,互动点评。
(二)微作文训练。课后围绕两三篇材料进行专项特训,可以是片段特训,也可以是提纲特训,还可以是限字特训,形式不拘。
(三)读书笔记互看互评。利用每周一次的读书笔记,读写结合,注重感悟和积累;互看互评,让学生在沟通与交流中“倍增”强化感悟和积累,效果更好。
(四)时评专栏。在教室一角开辟“时评专栏”,学生分组主持,选取热点时事,自由跟帖讨论。
(五)辩论交流。定期举办文学沙龙,提前拟定主题并布置准备,安排专门课时,组织自由辩论发言;举办辩论赛,每月一个主题,正方反方抽签决定,在辩论中提高思维水平。
当然,只要用心思考,我们还会发现更多的思维训练活动方式方法。
总之,人的思维不只是一种天赋的能力,这种能力必须加以发展和锻炼。为切实提高高中生的写作能力服务,只要我们认真学习叶老的写作教学思想,根据高中生思维发展的规律以及语文教学的有关要求,针对日常教学中由于写作知识、能力、方法、技巧等方面存在着不能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要求的结构性缺陷,采取针对性的补偿和矫治策略,并通过思维训练的序列化来设计训练系列,以及写作表达思维,以思维提升写作能力,达到写作思维同步共进,能够有效地提高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2]杜草勇.叶圣陶教育文集[M].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89.
[3]曹玉兰.重建高中作文教学序列的探索[J].语文教学之友,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