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风险分析的常用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财务风险分析的常用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财务风险分析的常用方法

财务风险分析的常用方法范文1

Liu Yinfeng

(Xi'an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Xi'an 710077,China)

摘要:本文就财务风险如何影响公司各种财务决策进行了系统分析,以便更好地指导企业的各项财务决策。

Abstract: This thesis systematically analyzed the problem that how the financial risks affect the companies' various financial decisions, so as to better guide the financial decisions of enterprises.

关键词:财务风险 财务决策 影响分析

Key words: financial risk;financial decisions;impact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9-0125-02

0引言

在传统意义上,风险常被视作一个“贬义”词,如韦伯斯特字典将风险定义为“暴露在危险之中”。但风险的中文符号则更生动和确切的描述了风险的含义。“危”表示“危险”,“险”代表“机会”,结合起来就意味着“风险”。以往文章仅从财务风险的负面作用来讨论如何防范财务风险,而本文则从风险的较为全面的含义即危险和机会层面来看待财务风险,并将其应用到各项财务决策中。

1财务风险的种类

风险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时期内可能发生的各种结果的变动程度。对企业来说,风险分为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对于财务风险的定义有一种观点认为:财务风险是企业用货币资金偿还到期债务的不确定性,认为财务风险与负债经营相关,财务风险是因偿还到期债务而引起的,如果企业没有债务,就不存在财务风险。这是一种相对静止的观点。本文认为,上述观点对财务风险的叙述不够全面。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一般包括筹资活动、投资活动、资金收回和收益分配四个方面。根据这些主要财务活动中包含的不确定性,财务风险可以大致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收益分配风险。

2财务风险的衡量

财务风险的衡量主要可以通过两种分析方法进行。一种是杠杆分析法,其中包括经营杠杆分析和财务杠杆分析法。另外一种是概率分析法,其中用到期望值、标准差和变异系数三个指标。

3财务风险分析在各项财务决策中的应用

3.1 筹资风险分析与筹资决策筹资决策的核心也即资本结构决策。企业在筹资活动中会产生筹资风险,筹资风险是指由于债务筹资引起每股收益的变动性以及由于债务筹资而到期不能还本付息的可能性,包括每股收益变动性风险和偿债风险。负债率过高或过低的判断主要借助于风险―收益关系分析。公司利用财务杠杆是为提高股东收益,但股东收益的提高以相应提高其财务风险为代价,这就是风险与收益间的均衡。公司资本结构管理的首要目标就在于找出这样一种筹资组合,以使得风险一定下的股东收益最大化。对于偿债风险则可以用现金流量分析。用现金流量分析偿债风险并用于资本结构决策,是较为稳健的方法,它能给管理者以启示,即公司能够承担多大的由于现金不足而导致的财务风险?在预期财务风险一定的条件下,公司额外负债的最高极限有多大?

3.2 投资风险分析与投资决策投资风险是指企业投入一定资金后因市场需求变化而影响最终收益与预期收益不一致的风险。投资风险主要有债券投资风险和股票投资风险。

3.2.1 债券投资风险分析及债权投资决策①违约风险:是指借款人无法按时支付债券利息和偿还本金的风险。避免该风险的方法是不买质量差的债券。②利率风险:是指由于利率变动而使投资者遭受损失的风险。减少利率风险的方法是分散债券的到期日。③购买力风险:是指由于通货膨胀而使货币购买力下降的风险。减少风险的方法是投资与预期报酬率会上升的资产。④变现力风险:变现力风险是指无法在短期内以合理价格来卖掉资产的风险。避免风险的方法是购买国库券等可在短期内以合理的市价出售。⑤再投资风险:购买短期债券,而没有购买长期债券,在利率下降时,会有再投资风险。避免方法是预计利率将会下降时,应购买长期债券。

3.2.2 股票投资风险分析及股票投资决策股票投资风险与其要求的必要报酬率之间的关系可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来揭示,该模型被投资者广泛用来解决投资决策中的一般问题。

3.2.3 投资项目风险分析与风险投资决策项目投资决策涉及的时间较长,对于未来收益和成本很难准确预测,既有不同程度的不确定性或风险性。如风险较小,可忽略其影响,如风险较大,足以影响方案的选择,决策时应加以考虑。常见的风险投资决策方法有:风险调整贴现率法和风险调整现金流量法。①风险调整贴现率法:指将与投资项目有关的风险报酬率,加到资本成本或企业要求达到的投资报酬率中,构成按风险调整的贴现率,并据以进行投资决策分析的一种方法。其基本思路是:对于高风险项目采用较高的贴现率去计算净现值,然后根据净现值法的规则来选择方案,这里所采用的较高的贴现率,就是指风险调整贴现率。②风险调整现金流量法:风险的存在是投资方案个个年度现金流量不确定,需要对此进行调整,把不确定的现金流量调整为确定的现金流量。常用方法是肯定当量法,也成为确定当量法。肯定当量法的基本思路是:先用一个肯定当量系数把有风险的现金收支调整为无风险的现金收支,然后用无风险的贴现率去计算净现值,并以此分析评价投资方案的优劣。

3.3 资金回收风险分析与信用决策信用决策通常分析企业信用政策变化是对收益和风险的影响;企业给客户的信用条件越宽松,则销售额增加,现金流入增多,但同时在应收账款上的投资增加,从而增加了资金回收风险。企业收紧信用,则结果相反。决策者在制定信用决策是要考虑的关键是:增加的收益是否大于放宽信用所带来的各种附加成本,其中比重很大的一项为坏账损失。

增量现金流量分析可以给我们提供决策的依据。

3.3.1 基本公式信用决策需要考虑的相关因素定义如下:

S――年销售额;VC――可变成本占销售额的比例;ACP――应收账款平均收账期;BD――某一销售水平下,坏账损失占销售额的比例;R――折扣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比例;D――销售折扣率。

信用销售形成的税后经营净现金流量为:

CFt=[S(1-VC)-S(BD)-SRD](1-T)(1)

式中T为所得税税率;S(1-VC)――税前利润(未计固定成本);S(BD)――一年中的坏账损失;SRD――一年中的销售折扣损失。

3.3.2 增量现金流量分析将新、老信用政策作对比,进行增量分析。一下表N和O分别表示新老信用政策,则投资增量为:

ΔCFO=VC(SN/365)ACPN-VC(SO/365)ACPO(2)

经营期净现金流量增量为:

ΔCFt={[ SN(1-VC)-SN(BDN)-SNRNDN]-[SO(1-VC)-SO(BDO)-SORODO]}(1-T)(3)

信用政策改变引起的净现值增量为:

ΔNPV=ΔCFt/K-ΔCFO(4)

式中K――考虑现金回收风险后的税后要求收益率。3.4 收益分配风险分析及股利决策股利政策是企业决定对其盈余进行分配的方案选择,股利政策的实行会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一些有利的影响,同样也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财务风险。股利政策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股利政策是否与公司价值相关?股东如何在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间取舍?一般来说,公司的股利政策取决于公司的实际盈利情况,如果公司的盈余是稳定的,则可以发放较高股利,否则只能发放较低股利,这时的低股利政策可以减少因盈余下降而造成股利无法支付、股价急剧下降的风险,还可以将更多的盈余转化为投资,以提高公司权益在资本中的比例,减少财务风险。因此,在进行股利分配决策时,公司可选择以下一些具体的方案:

3.4.1 剩余股利方案在公司有良好投资机会时,根据一定的目标资本结构,测算出投资所需的权益资本,先从盈余当中留用,然后将剩余的盈余作为股利予以分配。采用本政策的根本理由在于保持理想的资本结构,使综合资金成本最低。

3.4.2 固定股利或稳定增长股利的方案这类方案把每年股利固定在某一水平并在较长时期保持不变,只有当公司有把握使未来盈余显著增长,才提高股利发放额。但是,在长期通货膨胀的年代里,股利也逐年提高,以抵消通货膨胀的不利影响。

3.4.3 固定股利支付率的方案该政策是公司确立一个股利占盈余的比率,长期按此比率支付股利的政策。采用本方案能使股利与公司盈余紧密配合,以体现多盈多分,少盈少分,无盈不分的原则。但是,这种政策下各年的股利变动较大,极易造成公司不稳定的感觉,对稳定股票价格不利。

3.4.4 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的方案该股利政策是公司一般情况下每年只支付一个固定的、数额较低的股利;在盈余较多的年份,在根据实际情况向股东发放额外股利。但额外股利并不固定化,不意味着公司永久地提高了规定的股利率。

综上所述,由于风险和收益之间存在着对等关系,为了实现一定的收益必然伴随着与之相对应的风险。敢于冒风险的企业充分利用有利时机,往往从高风险中获取高收益。不冒风险,一味地降低风险保守经营,企业是不会有多大发展的。因此,对于财务风险,我们不应消极回避,而应正确认识、驾驭,通过对各种财务风险进行分析,以便更好的指导企业的各项财务决策,从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财务管理目标。

参考文献:

[1]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办公室/编.财务成本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3.

[2]王斌.企业财务学(2版)[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2.

[3][美]Aswath Damodaram著,郑振龙等译.应用公司理财[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4]霍海泉,贺素文.股利政策探析[J].投资与证券,2000(7).

[5]张阳华,章为东,邱敬波.现代企业财务[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4.

财务风险分析的常用方法范文2

关键词:全面风险管理 风险分析 风险管控

一、全面风险管理的概念

全面风险管理是指企业围绕总体经营目标,通过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经营过程中执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管理策略、风险理财措施、风险管理的组织职能体系、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和内部控制系统,从而为实现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和方法。它强调风险管理是一个系统过程,从企业战略制定一直贯穿到企业的各项活动中,是一个由企业的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员工共同参与的,应用于企业战略制定,用于识别可能对企业造成潜在影响的事项并在其风险偏好范围内管理风险,为企业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

风险按性质可以分为纯粹风险和投机风险两类。纯粹风险,是指有可能带来损失的风险,如各种形式的天灾人祸。投机风险,是指既有可能带来损失,又有可能带来机会的风险。如股票投资,既可以为投资者带来丰厚的利润,也可能使投资者遭受重大的损失。对于经营管理者(风险承担者)来说,纯粹风险和投机风险往往同时存在。

二、企业风险分析

风险分析是利用分析工具对风险产生的可能性、概率和可能的结果进行量化后进行的分析,包括风险识别、风险测算、风险评估及风险决策等。

(一)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它是企业在风险发生以前,通过感知和分析等方法,对自身面临的或潜在的风险加以判断、归类和鉴定风险性质的过程。因此,风险识别不仅仅是要意识到风险的存在,更是要识别风险的特征和类别。其实质上是对风险进行定性研究,企业要准确识别与实现组织目标相关的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确定相应的风险承受度。风险识别主要收集和分析的信息包括风险源、风险因素、风险敞口(风险暴露)和损失可能等。目前实践中主要采用专家调查法。

(二)风险测算

风险测算是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通过对所收集的各种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科学的统计和分析方法,估计和预算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程度。风险测算不仅使风险管理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还能为风险管理者进行风险决策、选择最佳防范措施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风险测算常用的方法有重现期方法、直接积分法、蒙特卡罗方法等。

(三)风险评估

企业应根据既定的控制目标,全面系统持续地收集相关信息,结合实际情况,及时进行风险评估,并根据风险分析的结果,结合风险承受度,权衡风险与收益,确定风险应对策略。企业应合理分析、准确掌握董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关键岗位员工的风险偏好,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避免因个人风险偏好给企业经营带来重大损失。通常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按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影响程度等,对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排序,确定关注重点和优先控制的风险。此环节主要是应用概率论来判断和评估风险的可能性及其危险等级。

(四)风险决策

决策过程是从可供选择的行为程序中辨别和选择适当程序的过程。对于纯粹风险,必须尽可能规避,因为它对企业有百弊而无一利;对于投机风险应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取风险规避、风险降低、风险分担和风险承受等风险应对策略,实现对风险的有效控制。风险应对是一个动态管理的过程,企业可结合不同发展阶段和业务拓展情况,持续收集与风险变化相关的信息,进行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及时调险应对策略。

三、企业风险管控措施

(一)建立严格规范的企业内控制度,从制度上防范风险。企业应当结合风险评估结果,通过手工控制与自动控制、预防性控制与发现性控制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运用控制措施,对各种业务和事项实施有效控制。

控制措施一般包括:授权审批控制、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运营分析控制和绩效考评制等。

(二)注重加强企业财务风险分析和预测。财务风险分析和预测是企业控制未来财务风险的重要方法,也是企业进行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准确把握宏观经济形势和市场发展变化,高度关注宏观经济运行信息及重要指标,主动调整企业各项财务指标和目标任务,对企业未来财务活动和财务成果作出科学预判。

实务中常常以报表为基础,利用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展开对企业盈利能力、流动性、资产管理及成长性分析。

(三)建立风险和控制自我评价制度。风险和控制自我评价是对风险管理和控制系统的评价,既可以对整个系统进行评价,也可以对某些具体的项目、机构或事件的控制过程进行评价。企业可定期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出具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

风险和控制自我评价方法一般有三种:促进小组研讨班法、调查法、管理部门分析法。

(四)建立重大风险预警机制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明确风险预警标准,对可能发生的重大风险或突发事件,制定应急预案、明确责任人员、规范处置程序,确保突发事件得到及时妥善处理。

企业应根据内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及企业发展战略,制定科学的风险管理策略和风险解决的内控方案,实施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特别是要充分发挥企业财务战略的统领作用,科学安排企业年度筹资、投资、经营、收益分配等现金流计划,提升企业的战略决策能力,全面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从而保持企业平稳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财务风险分析的常用方法范文3

关键词:房地产开发经营;风险;管理

1、房地产开发经营的风险分析

⑴房地产开发过程的风险分析

由于各阶段所进行的工作不同,风险的性质和风险因素发生的概率也不同。房地产开发经营的整个过程可以分为投资决策、土地获取、项目建设及项目租售四个阶段,在这一过程中,风险发生的概率依次减小。投资决策阶段由于不确定性因素众多,故风险发生的概率最大,而此时,由于处于房地产开发之初,资金的投入量并不大,故如此时发生损失,一般从货币量上来看并不巨大。而随着工程的持续进行,不确定性日益减少,而投入的资金量却日益增大,如此时风险成为现实,那么企业将面临无法挽回的损失。

①投资决策阶段风险分析

在房地产开发经营中,这一阶段是房地产开发过程中拥有最大不确定性、风险最大的阶段,决策的正确与否关系到这个开发项目的成败。如项目地块选择失误,将导致项目在后续运作过程中处于被动局面。其风险主要来源于政策风险、投资时机、物业位置、物业类型、投资方式选择不当等。

②土地获取阶段风险分析

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有:地块选择、房地产市场调查、购房者心理分析、开发项目市场定位。这一阶段的可交付成果是:地块选择评估报告、房地产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这一阶段的风险是地块、地段选择失误,地块价格与价值相背离,地块不利于设计规划,地块整治费用太大,调查对象有误,购房者心理和行为分析出现偏差,产品的市场客户群判断失误,产品市场定位失误等。

③建设阶段风险分析

这一阶段主要风险是指在施工过程中由于管理不善、措施不当等引起的技术风险和内部决策与管理风险。该阶段是技术性工作主要集中的阶段,施工过程中技术风险主要是由建筑设计与计算失误、建筑生产力因素短缺、施工事故及信息传递不畅引起的风险。该时期是决定工期的重要阶段,时间管理和沟通管理有效性显得尤为重要。该阶段的主要任务为工程项目建设,进行开发项目设计,采用合适的招标模式,选择承包商,拟定合同条款,签订承包合同,在施工过程中采取各种措施确保工期、成本和质量目标的实现等。

⑵房地产开发项目风险产生的因素分析

①系统风险

房地产行业与国家宏观经济紧密相关,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政府政策的控制。影响房地产开发项目的系统风险主要包括政策风险、通胀风险、市场供求、利率水平、变现能力及房地产开发项目周期风险等。由于系统风险的不可避免性,本文所述房地产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以对非系统风险的管理为主。

②非系统风险

1)决策风险

决策风险是指在房地产投资开发过程中,房地产企业关于房地产开发各环节决策时的风险。由于房地产开发涉及的资本金额大、开发周期长,通过决策所致结果来验证当初决策正确与否具有滞后性,因此在开发过程中对各开发环节所做的决策风险性极高。

2)管理风险

管理风险是指由于房地产企业或投资者管理不善而造成损失的风险。所谓管理不善,主要包括:决策者不能胜任房地产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企业员工缺乏专业技能,不能适应所在岗位;信息匾乏;不能处理好各种合同关系;违章或违法等。

3)营销风险

营销风险是指在房地产营销活动的全过程中由于营销策略制定失误而导致房地产销售渠道不畅,进而给企业带来损失的风险。房地产营销工作是一项严谨、严肃而且极富创造性的工作,具有极高的挑战性。

4)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是指由于投资者举债经营而产生的不能履行债务义务或不能及时获得贷款的风险。通常投资负债比率越大,财务风险就越高。财务风险可以进一步分为内部财务风险和外部财务风险:内部财务风险指项目不能够产生足够的现金流以按月或按年偿还债务本息的风险;外部财务风险指投资者不能从资金市场或其它机构来获得投资所需资金的风险。

2、房地产开发经营风险管理

⑴风险识别

这是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风险管理中首要的一步,通过对房地产开发行业内部及外部相关法律法规及历史资料的了解,全面地评估项目开发投资可能面临的风险。特别在投资决策阶段,房地产开发企业必须对房地产市场的供求状况和趋势进行全面的调查分析,从中选择具有较好收益的投资项目,并在此基础上实施开发活动。只有全面、正确的识别投资过程中面临的所有风险,才能有的放矢,使后续的风险管理活动建立在良好的基础之上。通过风险识别应尽可能全面地找出影响风险管理目标实现的所有风险因素,采用恰当的方法予以分类,逐一分析各个风险因素的产生根源。

⑵风险评估

房地产开发风险的评估即对开发风险进行量化,是指开发商通过各种方式对风险可能给开发活动带来的不利影响和程度的测定,这是开发商在确定最佳开发方案与对策之前所必需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房地产开发商风险的评估涵盖了两方面的信息:一是确定开发活动中各种风险发生的概率;二是确定风险可能给开发活动带来的损失程度。风险评估的常用方法主要有:趋势分析法、盈亏平衡分析、敏感度分析、概率分析、损失估计法等。现在比较多的是用蒙特卡洛法进行风险评估。

⑶风险应对

风险应对,即对识别及评估出来的风险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应对。房地产开发经营风险的应对包括风险回避、风险转移及风险处理三种情况。

风险回避是指当项目风险潜在威胁发生可能性太大,不利后果太严重,又无其他策略可用时,主动放弃项目或改变项目目标的行动方案,从而规避风险的一种策略。如果通过风险评估,发现项目的实施将面临巨大的威胁,企业又没有别的方法控制风险,甚至保险公司亦认为风险太大,拒绝承保,这时就应当考虑放弃项目的实施,避免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风险转移主要是通过合同将风险损失转由另一方承担和赔偿,或通过参加保险,以小数额的保费为代价,将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风险处理指的是企业根据风险管理决策的要求,建立健全风险管理组织,明确岗位职责,制定具体而详尽的风险管理计划,在房地产项目投资实践中组织实施。对已经发生的风险,通过事先的财务安排,迅速地对风险损失进行充分而有效的经济补偿,以便在最短时间内以最少的风险处理费用排除风险损失对企业财务活动的干扰,避免和减轻因损失导致突发性财务紧张和丧失偿付能力。

⑷风险监控

房地产开发经营过程说到底是一个风险评估与应对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制定一系列政策及程序加以实施,而要保障这些风险管理政策及程序得以实施的重要举措就是对风险进行实时监控。风险监控就是对整个风险管理过程实施动态的监督与控制,以保证房地产开发企业制定的风险管理政策与程序执行的效率和效果。它要求由不参与风险管理的部门或个人对风险管理的执行情况进行独立的检查监督与评价,发现问题及时反馈,以确保风险管理程序的顺利实施。

3、结论

综上所述,房地产开发经营过程必然伴随着各种风险,房地产开发企业必须实行动态的、系统的、全过程、全方位的风险管理,主动识别、评估及应对风险,强化对风险管理过程的监控,增强房地产企业抗风险的能力和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财务风险分析的常用方法范文4

一场席卷东南亚甚至波及全球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使人们真正体会到了金融风险。稍微了解近现代西方金融发展历史的人就会知道,金融风险是随着现代金融制度的形成相伴而生的,金融风险的大小并不取决于人们对它的认识程度。7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经济宏观波动的增大以及西方各国相继放宽金融监管体制,金融机构面对的变数增大,风险随之大幅度提高了。而过去的十年正是中国现代金融体制构建,金融业快速发展的时期。这段时期,人们更多关注的是金融行业的高利润率,股市的出现也仅仅让人们意识到证券业的风险,银行业一直被人们看作是稳定高收益的行业。显然,人们对银行业的风险认识不足,目前的银行财务分析体系就可以反映出这点。从普遍的情况来看,我国银行财务分析实践中比较重视对财务收益的分析,分析体系、技术也较为成熟,但缺乏对风险的分析。这是有一定的历史原因的。

在计划体制下,银行的资金是按国家确定的计划分配的,单一银行体制下,银行一度成为财政部门的会计和出纳,此时是以单纯的资金计划管理为核心的,无需考虑收益;改革开放后,多家产权较为明晰、具有真正企业性质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相继建立,国有独资银行也开始了商业化进程,对商业银行的探索使银行业更加注重吸收资金的成本和资金运用的收益性。追求股东权益最大化的企业目标促使银行在进行资金计划管理的同时也要注重财务计划的实施;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和金融市场风险的日益显现,银行业普遍推行与国际惯例接轨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核心就是风险管理。因此,商业银行对资金营运计划的分析从最早的单纯对信贷资金计划执行情况的分析,发展到以盈利为出发点对信贷资金计划和财务计划执行情况的分析,最终发展的方向是以盈利为出发点、以风险分析为核心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综合分析,真正体现商业银行流动性、盈利性、安全性目标。

商业银行财务分析的发展方向是风险收益分析,这是与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由收益管理向风险管理方向演变相适应的。现代商业银行财务管理作为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是以风险收益管理为核心内容的风险管理,这是由于:

1.风险收益是财务管理的基本观念。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必须首先树立风险收益观念,以风险管理为核心内容。

2.是稳健经营的要求。银行是高负债的企业,本身财务风险很高,决定了银行业是高风险的行业。同时,银行是经营货币资金的特殊行业,经济发展中的风险会向银行集中,经济危机往往伴随着银行危机。在金融风险环境中,为确保稳健经营,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必须以风险管理为内涵。

3.是银行自身生存发展、开展集约化经营的要求。在前几年我国银行业快速扩展时期,各家银行普遍实行粗放式经营战略,传统银行发展思路是,以高投入为代价获取市场份额,在利率差较为稳定,未采取谨慎性会计原则的情况下,规模的扩张能体现出账面收益的增加;但同时由于我国银行业缺乏对风险的认识,忽略了风险管理,缺少对经营行为的风险约束,也积累下了无穷的风险,目前已严重抑制了健康发展。海南发展银行和多家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倒闭已经对中国的银行业敲响了警钟。因此,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化经营首先就要开展风险管理。

4.是推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与国际管理接轨、参与国际竞争的要求。80年代以来,至东南亚金融危机发生之前,西方国家已有多家银行因忽视风险控制而倒闭,教训惨痛。巴塞尔协议已经把风险性原则上升到第一位。因而,推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就是要推行风险管理,提高银行运营对风险的承受能力。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开放,不仅银行业竞争加剧,风险也日益增加;同时,银行业的国际化促使我国银行要面临国际金融市场的风险环境。这些都迫切要求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向风险管理转变。

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向风险管理模式的转型,重要的一步就是财务分析的重点由收益分析向风险收益分析的转变。这是由于财务分析是站在财务管理的角度发现银行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解决问题方案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对银行历史和现实经营状况和工作实绩作出全面衡量和评价,为制定经营方向和发展战略决策提供直接的依据,因而是财务管理发挥为经营决策服务的具体体现。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向风险管理模式的转型首先要从财务分析开始。

商业银行股东权益最大化的目标直接表现为追求银行价值最优化,由于宏观经济波动和市场环境的变化,各种不同类型的风险使银行管理者必须在极其不确定的状况下实现银行价值最优化目标,因此,需要对收益和风险进行平衡分析和选择,这就是风险收益财务分析。

国内银行业在借鉴西方银行管理模式建立自己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指标体系时,都考虑了风险控制指标,但由于缺乏对银行风险的深刻认识,并没有因此实现真正的风险管理。开展风险管理,必须首先针对风险控制指标,实施风险分析,只有对银行目前面临的风险程度作出评价,才能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可见,风险分析是认清风险、量化风险、反馈风险信息和实施风险控制的首要环节。财务分析作为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分析体系中的重要部分,也必然向风险分析转变。

二、商业银行面临的几类风险及与收益的关系:

银行风险是指一切与银行业务有关的不确定性及因此给银行带来损失的可能性。一般而言,商业银行可能面临四大类风险:

1.环境风险。商业银行所处的宏观经济环境、经济金融政策、法规所决定的风险。例如,我国银行法的出台和监管政策变化已经促使银行业相应的作出变革。央行的货币政策的调整也会影响到银行的经营策略。

2.管理风险。由于管理人员素质与能力因素决定的风险。近年来,银行业中违规经营、大案要案所引起的一系列风险在很大程度上阻碍我国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

3.交付风险。由于银行提供金融服务所导致的风险。

例如,由于电子化手段滞后或金融创新所带来的风险。

4.金融风险。银行业面临的金融风险是指在资产负债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如,流动风险、信贷风险、利率风险和资本风险。

在银行的经营过程中,银行收益与所面临的某些风险存在相互交替的关系。一般来看,环境风险属于不可控制风险,与银行收益之间不存在交替关系,环境风险的增加并不能促使银行收益的上升,相反却构成银行收益增长的限制因素。而金融风险与银行收益存在正向相关关系。当金融风险增加时,银行收益也随之增长,并对收益实现和未来收益预期有一定影响。交付风险与银行收益之间也存在一定的替代关系。而为提高银行收益能力,管理风险应严格加以控制。

三、商业银行财务分析中风险分析内容

银行财务分析中的风险分析,侧重对风险收益的分析,即对风险和收益的交替关系进行分析,以获得在承担较低风险的情况下的较高的收益。对风险和收益交替关系的分析实际就是现代商业银行财务分析的特征,为与传统财务分析相区别、突出风险分析,我们暂且称现代商业银行财务分析为“风险财务分析”。在股东权益最大化的企业目标下,风险财务分析是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风险管理的核心工作。风险财务分析为信贷资金计划分析提供收益导向,为信贷计划和资金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金融风险是银行在资产负债管理中面对的风险,是风险财务分析主要分析对象。不同阶段,风险财务分析侧重点不同,在经济发展平稳、利率管制严格的时期,人们可能会更关心信贷风险;而在利率频繁波动、利率市场化时期,人们会更多地关注利率风险;而流动风险、资本风险直接关系到银行的生存问题,一直为人们所关心。各种金融风险之间存在着一定相关度,这综合体现在银行资产负债结构上。为便于操作,建议在目前开展风险财务分析时可以从资产负债结构分析和利率分析入手:

1、资产负债结构风险分析。主要是通过分析资产负债结构(资产负债对应结构和自身结构)、资产质量,分析资产风险度和资本杠杆来分析流动风险、信贷风险、资本风险。

流动性对商业银行至关重要,是银行的生命线,银行的流动性也涉及到整个金融体系乃至整个经济体系对流动性的需求的保证。而流动性与盈利性是流动性风险管理首要解决的矛盾,银行持有高流动性资产,流动性风险会降低,但同时也降低了银行收益;反之,高资产收益而低流动性会使银行面临过大的流动性风险。风险财务分析首先应对资产负债结构进行风险分析,分析的内容是对流动性和收益性相互关系的分析,资产负债结构不仅是流动性也是收益性的决定因素,最佳资产负债结构应是在流动性和收益性求得最佳平衡的结构。

资产风险分析的一个侧重点是对资产质量的分析。资产质量的好坏是信贷风险的直接体现。信贷风险也称违约风险,是指借款人不能按约偿还贷款的可能性。因此,是商业银行的传统风险,至今仍是银行的主要风险。西方国家许多银行的倒闭从表面上看是因为流动性危机,但其实质是资产中存在巨额呆坏账所致。资产中的有问题贷款不仅会导致流动性危机,而且因占用信贷资产规模,在资产负债比例限制下,直接导致了资产收益能力的下降。

资产风险分析中另一个重要分析是对资产风险度的衡量。巴塞尔协议建立于银行资本规定及其与资产风险的联系。银行资本充足的标准是以银行资产风险为基础的,对银行资本风险的管理取决于风险资产确定。在全球经济频繁波动的今天,维持一定的资本充足率已成为各国银行界的首要关心的问题。与资本充足度紧密相关的是资本的杠杆作用,由于银行是高负债企业,有着比一般企业更高的资本杠杆度,因此,银行资本收益率高于一般企业。但杠杆作用对银行风险和收益交替效应的放大作用,决定了这种高杠杆度不是无节制的,过高杠杆度会引起高财务风险,同时降低了资本充足率,最终危及到安全性和收益性。适度的资本杠杆与银行价值最优化的平衡是风险分析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可见,财务分析中对资产负债结构风险分析与计划、信贷部门分析的侧重点不同。财务分析更侧重于寻求银行资产价值最优化即在收益最大化和风险最小化之间寻求平衡,从而能为资金计划管理提供风险盈利的可靠依据。

2.利率风险分析。利率风险是银行的基本风险之一,因而,西方银行业曾一度认为资产负债管理就是对利率风险的管理,当然,目前来看这种观念未免失之偏颇。而过去,我国银行业并不重视对利率风险的管理,原因是我国利率没有真正市场化,也较少应用利率政策,在严格利率管制下,存在稳定的高利差,只要扩张规模,即可获得可观的收益增长。但近年来经济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利率政策成为调节经济常用手段。而利率市场化成为金融市场化改革的内容。由于过去缺乏对利率风险的认识,在最近几次利率调整中,银行业普遍缺乏应变、调整能力。可见,利率风险分析是目前财务风险分析中的重点。

银行利率风险主要是由两大方面决定的:一是银行自身资产负债结构和数量;一是外部宏观经济形势与经济政策。因此,对利率风险的分析一方面要及时了解国家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另一方面是根据自身的资产负债结构情况分析利率波动下所产生的利率风险。

由于我国银行业资金运用渠道狭窄,资产结构简单、利润来源单一,利差收入占利润的绝对比重,利率风险的分析与控制就尤为重要了。

传统的利率风险分析是对利率敏感性资产和利率敏感性负债差额风险的分析(缺口分析),用于衡量银行利差收入对利率波动的敏感程度。这种分析首先要对资产负债的利率期限结构和对称性进行深入分析,这对目前银行业来讲是难以解决的问题。现行的会计账务体系和统计报表在设计的当初,并没有考虑这种需求。如果不能准确了解到资产负债利率期限匹配结构,就无法确定一段时期的差额风险,更谈不上对利率走势预测和利率敏感性资产负债差额的调整。因此,开展利率风险分析,首先要对目前的会计账务和统计体系进行改革,以客户管理代替账户管理,借助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建立每个客户和每笔业务的会计、统计档案。利率风险分析还包括在利率波动情况下,因收息资产和付息负债利率变动幅度差异而引起的基差风险和客户对利率期限重新选择的选择权风险。

另外,开展外汇业务的银行除了面临前述几类风险还会面临汇率风险。这种风险来源于汇率的波动。汇率和相关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密切相关。央行的干预对汇率的波动也产生很大的影响,利率的变动也会影响汇率的变化。这取决于本国的货币政策和外汇监管制度。在金融全球一体化和银行业务国际化的潮流下,银行面临的汇率风险将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全面的风险财务分析还应对表外业务进行风险收益分析。

四、对风险财务分析的几点考虑:

1.与信贷资金计划分析的协调关系:

我国银行业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体系尚在探索之中,各家银行相应的组织结构也有所差异。在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分析体系中,风险财务分析应以风险收益为基本观念,参考信贷、资金管理计划分析结论,侧重于对风险与收益的交替关系的分析,反过来为信贷资金计划分析提供风险收益的依据。

2.必须借助计算机、网络手段:

在计算机网络时代,借助手工进行风险财务分析已经不大现实了,银行业务数据的繁杂性和系统性要求利用计算机、网络等先进手段。以利率风险分析为例,要准确了解银行的资产负债利率期限结构及变动规律,必须利用计算机详细记录每个客户和每笔业务,构建大型的数据库(甚至数据仓库),在此基础上利用分析工具进行数据的采集、索引、分析。对于一个大型银行,有众多的分支机构和上万的客户,业务记录随时间推移更是成倍增长,不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先进的算法而依靠手工来完成分析工作,恐怕连理论上的可能性都不存在。

3.分析方法要不断创新:

财务分析从收益分析向风险收益分析转变,对动态分析提出迫切需要。目前财务分析常用方法是财务比率分析,是与收益分析阶段相适应的静态分析法,不能满足对风险动态分析与预测要求,应向现金流量分析过渡。传统风险分析方法也基本是静态分析法,无法满足对风险预警的要求,也要向动态分析方法过渡。如对利率敏感性资产负债差额分析没有考虑到外部利率条件和内部资产负债结构连续变动,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西方银行业提出持续期动态分析方法。

风险分析的另一发展方向是借助数量经济学的方法,建立数学模型,应用计算机开发先进算法,进行量化分析,对客户进行细分化,提高风险分析的针对性,实现从事后分析向事中控制、事前预测的前瞻性方法转变。

4.要不断地关注国外风险管理理论与实践的最新发展,并建立完善中国银行特色的风险管理分析体系:

国外银行界随着风险管理实践的广泛开展对风险管理的研究在不断的深化,风险管理理论在不断丰富。例如,1997年初巴塞尔委员会了《利率风险管理原则》(征求意见稿),提出了利率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体现了国际银行界对利率风险管理研究的最新成果;1997年下半年又推出了《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从银行监管的角度对银行风险管理提出了更全面、更高的要求。这些研究成果对我国银行业的风险管理也具有现实指导借鉴意义。我国银行业应该大胆借鉴外国成熟的研究成果,加快风险管理和风险分析工作的进程并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在此基础上形成我国银行风险管理、分析体系。

5.对财务分析人员素质的要求:

财务风险分析的常用方法范文5

关键词:企业并购;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1-0-02

一、本文研究的意义

企业并购是指企业间的兼并和收购,是企业为获得目标企业的部分或全部控制权,而运用自身可控制的资产去购买目标企业的控制权并因此使目标企业法人地位消失或引起法人实体改变的行为。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逐渐完善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内在需求,以企业并购为手段的资源优化配置行为在我国发展迅速。这一方面,使主并购企业的资本效率、资源控制力及管理水平快速提升;另一方面,由于涉及大量的资本筹措和投放,使企业面临较大的财务风险,甚至引发财务危机,导致企业破产。根据国泰安并购重组数据显示,1998年我国企业并购交易记录为278起,到2007年则上升为4169起。虽然众多企业管理者热衷于并购活动,但是,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并购活动并没有达到预期价值创造目标,多数企业并购后陷于各种困境,其中以财务困境居多。因此,对企业并购过程中的财务风险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具有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

(一)企业估价的财务风险

它包括对自身价值的估价风险和对目标企业价值的估价风险。自身价值的估价风险主要体现在过高地估计了企业的实力。对目标企业价值的估价风险,取决于对目标企业的资产价值和盈利能力的判断和时间预期,而这种判断又是建立在资本市场的有效性和目标企业提供的财务信息基础上的。资本市场效率低下、财务报表有虚假或评估方法如对并购后预期收益和风险贴现系数的预测选择不当,就会产生对目标企业价值评估风险。影响对目标企业估价财务风险的因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目标企业定价方法。企业价值有多种评估方法,主要以净资产法和现金流量法作为常用的定价方法。这两种方法各有利弊,净资产法是以资产价值作为估价依据的,具有很好的价值稳定性,估价结果的变动和偏差较小。但该方法确不能反映目标公司的未来获利能力,其计算结果与采用的会计核算方法有关,不同的核算方法会得出不同的计算结果,具有一定的随意性。而且对通货膨胀造成的价值变动不作调整,不能反映企业的增长潜力和经营风险。相比之下,现金流量法能够体现目标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与投资价值,但由于对贴现率选择和对未来现金流量的估计存在很强的主观性偏差,如对盈利能力具有较大不确定性的企业金融机构进行评估时,往往会造成结果的不合理。另一方面,并购双方在定价过程中的信息传递与博弈有赖于信息的传递机制是否健全。目前我国的资本市场发育不完善,目标企业的许多信息不能得到真实、有效的披露。另外,我国的投资银行等服务于企业并购业务的中介机构信息内容较滞后,往往不能为企业提供准确有效的信息及咨询服务,从而加大了并购企业的信息成本。

(二)并购融资的财务风险

并购通常需要巨额资金的支持,并购者应充分预测并购采用的融资方式可能给企业带来怎样的影响。融资方式可分为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外部融资又包括权益融资和债务融资。内部融资可以降低偿债风险,但是又会产生新的财务风险。如果大量采用内部融资,占用企业宝贵的流动资金,从而降低企业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快速反映和调适能力,产生流动性风险。外部融资中的权益融资方式会产生稀释股权的风险,债务融资会导致较高偿债风险。鉴于融资行为对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重大,企业应根据并购动机和双方资本结构合理确定融资方式。

(三)并购支付的财务风险

企业并购的支付风险,主要是指与资金流动性和股权稀释有关的并购资金使用风险。常用的支付方式主要包括:现金支付、换股并购、杠杆支付和混合支付等方式。当前我国企业并购活动多以现金支付为主。这种方式除非使预期现金净流量的增量现值之和大于现金支付额,反之则预期现金净流量的损失就落在收购方股东的身上。当现金支付成本扩张,债务负担过重,资金来源期限结构安排不合理,短期融资不足时,很容易给收购方带来资金流动性压力,这时如果并购后新公司的流动资产或速动资产质量不高,变现能力不强,就会产生资金流动性风险,即资金流动性风险是现金支付风险最突出的表现。

(四)并购后的整合风险

整合风险是指并购方在并购完成后,可能无法使整个企业集团产生经营协同效应、财务协同效应、市场份额效应,难以实现规模经济和经验共享互补。企业的并购固然是企业扩大规模、进入其他行业或扩大市场占有率的一条捷径,但是在企业并购活动中,由于并购企业与目标企业之间经营理念、组织结构、管理体制和财务运作方式的不同,在整合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磨擦,或通过并购形成的新企业因规模过于庞大而产生规模不经济,甚至整个企业集团的经营业绩都被并购进来的新企业所拖累。

三、企业并购中财务风险的管理

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管理具体可以分为并购中财务风险的防范以及并购后整合过程中财务风险的协调。

(一)企业并购中财务风险的防范

对企业并购中财务风险的防范,可以根据不同的财务风险及其成因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1.外部环境导致的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防范。导致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外部环境因素有很多,但其中最重要的是法律制度和政府行为的影响。因此对于此类并购财务风险的防范除了要对各种资源的使用状况加以了解,对民族习惯共有信念等具有完备信息外,更主要的在于了解政府当前运作方式,政府活动动向,以及律制度的收集了解等。

2.对企业并购中定价风险的防范。在企业并购过程中,由于普遍存在信息不对称性,并购方往往对并购目标企业的财务风险估计不足。这就要求企业在并购之前一定要了解被并购企业的资产质量、财务状况与盈利能力,要进行并购前的尽职调查,分析目标企业财务报表及财务报告附注,对一些重大事项给予足够的关注。

3.对企业并购中融资风险的防范。并购融资作为企业融资的一部分,为保证企业合理的资本结构,首先必须遵循一般融资的原则;同时由于并购融资区别于一般企业融资,又会对并购企业的财务状况及权益价值产生一些特殊的影响。因此,对于并购企业来说,在融资决策的过程中除了应当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企业情况及并购项目的融资方式以外还应当分析不同融资方式及融资结构安排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

(1)选择合理的融资方式,最大限度降低融资风险。在并购融资方式的选择上我们应该考虑两方面的因素:一是要对各种融资方式的成本进行分析,不同的融资方式,其成本的形成、核算和支付方式各不相同,分析资金成本既要分析不同融资方式的个别成本,又要分析一定资本结构中不同融资方式的综合成本。二是融资方式的选择程序,在综合考虑融资成本、企业风险以及资本结构的基础之上,应该以先内后外、先简后繁、先快后慢为融资原则。

(2)要综合考虑不同融资方式对于企业财务状况和融资结构的影响,以降低融资成本。并购企业对于债务融资的兴趣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其所带来的杠杆效应,但是可以预见以负债提供融资交易很可能会导致并购企业的权益负债率过高,使权益资本风险增大,其结果就会对股票价格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在利用债务融资方式时,并购融资企业应当特别重视在杠杆利益发挥与负债比率升高两者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

(二)企业并购后整合过程中财务风险的协调

无论采取何种融资支付方式,企业并购所需资金均需依赖并购整合所形成新企业的经营收入来偿还。并购企业合并以后的财务整合过程主要包括财务人员和财务制度的整合,资产负债整合,资金的统一管理等。

1.财务人员和财务制度的整合。包括并购企业委派或任命新的财务主管,去接管被并购企业的财务机构,并通过财务主管调整被兼并企业的所有财务人员。同时在新的财务团体的具体操作下对资金管理制度、财务预算管理制度、内部审计制度、财务网络信息化管理制度等进行整合。

2.资产负债的整合。资产整合是指并购后对兼并方和被兼并方的资产进行分拆、整合、优化组合。负债整合是通过改变被并购企业的资本结构、负债的期限结构等手段,以降低债务成本,减轻偿债压力。

负债整合一般包括优化资本结构、调整偿债期限结构等。并购企业必须保持合理的负债结构和偿债期限结构。优化资本结构要求权益资本占有较为合理的比重,而偿债期限结构应与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现金流量保持一致。调整企业偿债期限结构可以通过与债权人谈判改变债务的偿还期限,或借长期债务偿还短期债务来实现。企业并购后必须通过合并财务报表反映合并后的经济实体的资产、负债和股东权益。这是资产负债整合中最为关键的。

3.资金统一管理。并购企业在并购完成时,应锁定被并购公司的账户,及时回笼货款,清理往来账款,对中长期投融资进行严格控制。在资金使用上实行预算管理制度,严格审批手续。

总之,财务风险始终贯穿企业的并购活动中,企业在进行并购时,应该合理分析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对其先做好准备,提出防范措施,这样才能使企业并购更加安全的进行。

参考文献:

[1]王妍.企业并购财务风险分析[J].现代企业教育,2012(02).

[2]郑和平.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及其防控[J].财会研究,2011(10).

财务风险分析的常用方法范文6

[关键词] 出版企业 财务风险 预警机制

[中图分类号] G2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853 (2017) 03-0037-04

Research on the Financial Risk Early Warning Mechanism of Publishing Enterprises

Feng Zhaojun

(Chongqing College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Chongqing,401331)

[Abstract] With the gradual deepening of structural reform of China’s supply side,all kinds of publishing houses have been successfully transformed under the guidance of government policies,and have been transformed from institutions to enterprises. In the fierce market competition,China’s publishing industry is undergoing tremendous changes,publishing enterprises in the market economy tide slightly inadvertently may be caught in the plight of financial crisis. The accurate identification of financial risk management,the establishment of early warning mechanism of enterprise financial risk effectively,to prevent and resolve risks,improve the financial management level of enterprises,is the only way which must be passed enterprises to maintain long-term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 words] Publishing enterprises Financial risk Early warning mechanism

1 引 言

M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人民群众文化程度的普遍提高和对精神生活需求的不断增长,我国的出版产业得到蓬勃的发展,多年来各类出版物的发行量始终居高不下。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数据显示,2015年年底我国共有图书出版社584家,全年出版的图书、期刊、报纸和音像产品等出版物达到550.6亿册(份、张),其中图书出版数量为86.6亿册,占总数的15.7%;各类期刊28.8亿册,占比5.2%;报纸为430.1亿份,占比78.1%,全国出版行业总营业收入达到21655.9亿元,较2014增长8.5%[1]。在此背景下,伴随着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逐步走向深入,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各类出版社在政府政策的指引下纷纷实现成功转型,由事业单位转为企业化运营,并且随着国外资本和民营资本的大量涌入,各类新兴媒体也粉墨登场,国内的出版行业正经历着巨大的变革[2]。在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下,我国出版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经营风险愈加突出,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陷入财务危机的困境,作为出版企业的管理者,必须清醒地识别企业的财务风险,运营过程中有效化解财务风险,才能实现企业长期的稳定发展[3]。因此,管理者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建立有效的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是企业保持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2 出版企业的财务风险分析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的财务活动在无法预料或者难以控制的因素影响下,使得企业的实际收益和预期收益发生偏离,从而发生损失的可能性[4]。出版企业的财务风险是由于出版企业在各种不可预期的因素作用下,企业收益偏离预期,并对出版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和生存发展将会产生不利影响的可能性[5]。出版行业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除了要追求自身的经济利益最大化,还承载着文化传播功能的社会义务,在追求盈利和履行社会义务的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财务风险和经营危机。企业要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财务风险,就必须首先对出版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分类识别,分析各类财务风险的特点,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发生损失的可能性。根据出版企业日常的财务活动,可以将财务风险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债务风险、现金流量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等[6]。

2.1 出版企业的筹资风险

筹资风险是指由于外部经济环境或者市场供需结构发生了变化,在企业筹集资金过程中所发生的财务成果的不确定性[7]。我国出版企业的显著优势在于拥有优越的人力资源和智力因素,劣势在于一般的企业规模较小,自有资金不足,在筹资环节可用于抵押固定资产数量较少,由此可能导致在企业运营或新增项目的关键时期,企业无法筹集到足够的资金而导致运营受阻或者项目失败。此外,企业的资金结构不合理,资产负债率过高,严格的还款期限和高额的利息支出等因素也会导致企业陷入经常性的财务危机,影响企业外在形象和财务信誉。

2.2 出版企业的投资风险

投资风险是由于企业内外各种不确定因素所导致企业的投资报酬率未能达到预期目标,从而进一步影响企业偿债能力和盈利水平的务风险[8]。在日常运营过程中,出版企业为了使资本得到保值增值,将暂时闲置的资金进行投资,对投资项目的论证不充分或者决策不科学,国家政策法规等外在因素影响将导致投资项目不能按时投产,致使投入资金和收益不能按时收回,由此影响出版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偿债能力。

2.3 出版企业的债务风险

债务风险是指由于企业不合理的负债规模和不合适的债务产生方式所引起企业的收益偏离预期结果的可能性[9]。出版企业筹集的资金主要来源于两个渠道,一个是企业自有资金或盈余资本,另一个是从银行或其他债权人借来的信用贷款或从其他债权人借来的外债。适度的负债经营可以通过财务杠杆作用提高企业的资产利润率,同时可以起到抵税作用,但是一旦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超出正常范围,就会导致企业的财务状况恶化,固定的利息支出就会降低企业的利润,减少企业所有者的收益。尤其是困境中的企业将面临破产的风险。

2.4 出版企业的现金流量风险

现金流量风险是指企业的相关资产不能够正常地按照需要转化为现金,从而进一步导致企业无法履行偿债义务的可能性[10]。在出版企业的正常经营状况下,需要留存一定数量的流动现金用以支出正常的资料采购、人员工资以及各项办公和管理费用,但是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市场上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可能会出现纸张等原材料占用资金较大,或者图书存货周转过慢造成资金时滞,将影响企业的日常业务开支和偿还债务,企业将面临入不敷出的财务危机。

2.5 出版企业的资金回收风险

资金回收风险是指企业产品售出之后能否从成品资金转化为货币资金在金额和时间上的不确定性[11]。目前我国的一些出版企业为了提高自己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在缺乏对新客户的信用评定的前提下,大量采取赊销的方式抢占市场,尤其是部分企业简单地以职工图书的发行数量作为业绩考核的主要指标,使得市场销售人员为了追求自身利益,只顾图书或报刊产品的销售数量而忽视客户的资信状况,这样造成大量的应收账款不能按时收回,形成企业的资金回收风险。另外,大量的坏账死账,也是诱发企业现金流量风险的重要因素。

2.6 出版企业的收益分配风险

收益分配风险是指企业的收益分配可能给未来的生产经营和发展业务带来的不确定性影响[12]。出版企业的收益分配是企业财务收益在不同主体之间的分配,但如果收益的确认或分配时间不当,则很容易产生分配风险。在收益的确认方面,如果出版企业出于短期的利益考虑,在账面上虚增收益或者虚增成本,则可能一方面带来当期的可分配利润增加或者少交营业税费,另一方面导致企业资金的提前流出而引起财务风险。如果收益的分配与企业发展阶段不相适应,在企业的困难时期,多分收益将影响企业的偿债能力;少分或不分利润则可能挫伤企业所有者的投资积极性,容易引发新一轮的筹资困难和财务危机。

3 出版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构建

建立出版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必须首先建立以信息化为基础的企业财务预警系统,对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所潜在的风险进行实时监控,在系统中设定资产负债率、资产利润率等财务指标的预警区间来观测和识别风险,然后通过定性或定量的方法来分析风险大小,最后再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减少风险损失。

3.1 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指标体系

在建立预警机制过程中,首先需要设定能够反映出企业的盈利水平、偿债能力、运营水平以及发展能力等方面信息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然后再根据每项指标在出版企业中的重要程度分配权重。结合我国现阶段出版企业的特点,在专家访谈和文献调研的基础上,本文拟定出如下财务风险预警指标。

3.1.1 资产利润率

出版企业的资产利润率是指企业在一段时间内所实现的利润在当期的平均资产占用额中所占的比率。计算公式为:

资产利润率=(利润总额/资产平均占有额)×100%

该项指标数值越大,表明企业的资产运营效率越好,管理水平越高,抵御财务风险的能力就越强。

3.1.2 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是指企业期末的负债总额占资产总额的百分比,表示企业总资产中通过负债筹集的比例,该指标可以反映出版企业负债水平以及债权人发放贷款的安全程度。其计算公式为: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该项比值越小(一般达到50%以下),表明企业的偿债能力就越强,但考虑到出版行业特点,该项指标的正常区间范围是40%―60%。

3.1.3 现金流量债务比率

现金流量债务比率是指企业日常经营中的现金流量与债务总额的比值,反映出版企业当期可以使用现金清偿债务的程度。其计算公式为:

现金流量债务比率=经营现金流量/债务总额

一般情况下,该项比率越高,企业承担债务的能力就越强,同时反映出版企业目前的最大付息能力。

3.1.4 应收账款周转率

应收账款周转率是指企业在一段时间内(通常是一个会计年度)的应收账款可以转化为现金的平均次数,该项指标可以用来衡量出版企业应收账款的流动程度。其计算公式为:

应收账款周转率=(赊销收入净额/应收账款平均余额)×100%

通常情况下,出版企业的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表明收账速度越快, 资产流动性和短期偿债能力就越强。

3.1.5 存货周转率

存货周转率是企业在一段时期主营业务成本占平均存货余额的比率,该指标可以反映出版企业存货的周转速度,其计算公式为:

存货周转率=销售(营业)成本/平均存货

该项指标数值越大,表明出版企业存货周转速度越快,存货的资金占用水平越低,资金的流动性就越强。

3.1.6 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

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是指企业一段时期主营业务收入和上期主营业务收入之间的差值与上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值,该项指标可以反映企业销售额的增长幅度,其计算公式为:

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本期主营业务收入-上期主要业务收入)/上期主营业务收入×100%。

一般情况下该项指标数值越高,表明出版企业的增长势头越旺,考虑到行业特点,如果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率在低于-30%,就表明公司的主营业务已经出现大幅下滑,随之产生财务预警信号。

3.1.7 成本费用利润率

成本费用利润率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利润总额与成本费用总额之间的比率,该项指标反映出版企业每花费一元的成本费用所获得利润的数额,体现出版企业的日常经营耗费所对应的经营成果。其计算公式为:

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100%

依据出版行业特点,通常情况下该项指标数值越大,表明企业利润越高,体现企业的经济效益就越好。

3.1.8 净资产收益率

净资产收益率是指企业的利润总额与企业平均股东权益的比值,该指标可以用来衡量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和企业自有资本的获利能力。其计算公式为:

净资产收益率=(衾润/平均净资产)×100%

通常情况下,出版企业的该指标数值越大,表明企业通过投资所带来的经济收益越高;反之,出版企业所有者权益的获利能力就越弱。

3.2 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的应对策略

出版企业的财务预警指标体系建立之后,主要工作就是要对整个指标体系进行综合监控,根据每个财务指标的数值表现,实时地采取措施来应对风险。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可运用定性和定量两种手段进行监控和应对,实践中也经常是两种方法结合使用。

3.2.1 定性预警监测方法

定性预警方法是分析监测人员主要凭借自身经验对财务指标进行分析判断的财务预警方法,在现实中常用的方法有标准化调查法、四阶段症状分析法、三个月资金周转表法和流程图法等等。定性预警分析法主要是通过分析者个人的主观经验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判断和预测,可以更加直观地描述具体财务指标的经营状况和发展趋势。如果监测到企业连续几个周期出现资不抵债、经营亏损或者存货及应收账款周转率明显放慢,就可发出企业将发生财务危机的预警信号。

3.2.2 定量预警监测方法

定量预警方法是根据财务预警指标体系的数据表现,通过收集样本数据进行具体的统计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数量分析模型进行量化预警,在具体实践中又可分为单变量模型和多变量模型[13]。

单变量模型是根据单项指标的财务数据变化情况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预测,该方法优点是易于观测、操作简单,但缺点也非常突出,主要表现为单项财务指标所反映的财务状况比较片面,在同一时期运用不同的指标监测数据,可能会得出相反的结论。企业的管理层也容易避重就轻传递虚假信息等等。

多变量模型是将多项财务指标通过加权汇总构造线性函数公式的形式来预测和评价企业的财务风险的一种量化分析模型,模型建立起来之后,在实践中只需将选定的多项财务比率输入模型中的变量,该模型就会计算出一个数据结果,分析者根据输出结果即可判断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大小。比较典型的是1968 年美国学者爱德华・阿特曼(Edward Altman)教授的“Z计分模型”,该模型的表达式为:Z= 0.012X1+ 0.014X2+ 0.033X3+0.006X4+ 0.999X5 其中变量X1表示一段时期新增流动负债与期末总资产的比值,X2 表示期末留存收益与期末总资产的比值,X3表示税息前的利润与期末总资产的比值,X4表示期末股东权益的市值与期末总负债的比值,X5表示本期销售收入与期末总资产的比值。如果计算结果Z>2. 675,表明企业的财务状况良好;1.81≤Z≤2.675,说明企业财务状况不够稳定;如果出现Z

4 结 语

出版业是个特殊的行业,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承载着独特的社会功能、经济功能和文化功能,在多元化的社会发展过程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书报刊等出版物市场价格折扣不断下降,市场推广难度日趋加大,应收账款数额也持续走高,大量的存货严重影响着企业资金的周转速度,带给企业前所未有的财务风险和经营危机。建立和完善切实可行的出版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不仅要考虑企业自身的经营特点,还应结合当前的政治、法律和经济环境等各种因素,需要综合运用定性和定量两种方法来预测企业的财务风险。通过建立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可以在风险问题尚未真正发生之前及时获取预警信息,然后有针对性地分析预警结果产生的原因,再采取有效措施来防范和化解风险,将可能发生的企业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促进出版企业长期稳定地健康发展。

注 释

[1]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2015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 [EB/OL]. [2016-02-20].http:///sapprft/govpublic/6677/875.shtml

[2]杨秀端,卢月根,贾强. 出版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建立[J]. 财务与会计,2015 (10): 71-73

[3]李团结. 出版企业上市公司财务风险分析[J]. 经营管理者,2013(8): 205-206

[4]侯岩梅. 对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思考[J]. 冶金财会,2009,28(11): 42-43

[5]孔丽艳. 出版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及财务风险分析[J]. 才智,2009(26): 9-10

[6]赵珍良. 警惕出版社在发展中的财务风险[J]. 科技与出版,2007(5): 29-30

[7]金旗,柴永来,陈艳红,等. 刍议中小企业财务风险[J]. 北方经贸,2014(4): 85-85

[8]刘文开. 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研究[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12): 79-81

[9]付彬. 基于多元化经营的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探讨[J]. 财会通讯,2014(35): 110-111

[10]胡秀霞. 浅谈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J]. 中国市场,2012(14): 104-105

[11]李红梅. 论我国企业的财务风险及其防范[J]. 会计之友,2009(29): 38-41

[12]刘有生. 浅论现代企业财务风险及防范措施[J]. 时代金融,2011(12): 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