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数字化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等教育数字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等教育数字化

高等教育数字化范文1

关键词:大数据;京津冀;教育资源;一体化配置

相对长三角和珠三角来说,环渤海经济圈在全国地位有不断弱化的趋势。作为环渤海经济圈的核心层京津冀一体化的推进和加速对整个区域具有重大意义,备受社会各界关注。但由于京津冀区域有两个直辖市,行政区划的限制使区域内经济不协调,这也导致教育在“一体化”方面较为封闭,为此迫切需要构建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的体系。

一、大数据背景及作用

当今社会,互联网从出现变得到人们广泛关注,经过这几年的飞速发展更是改变了商业,政府和人们的生活方式,现在他是一种新技术具有巨大的变革能力这便是 “大数据”。大数据(big date),或大量的数据,大量的数据信息是指手动所涉及的数据量太大,在一个合理的时间内捕获、管理的过程,成为一个人类可以读取数据。大数据出现以后影响巨大,他给很多行业打开了一道信息大门,其中爆炸的数据更是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和机会,减少了许多盲目的资金投放而且大数据的倡导者认为,处理大量的数据,并不是和因果有着很密切的关联,只要从大量的甚至杂乱无章的数据信息中提取出有关的信息即可。从而大大节约了人力,物力和财力[1]。

在大数据时代,“用数据库( 包括教学效果、图书资料、办学经费、仪器设备、专业和课程、教学水平、学校情况、学生基本情况等数据群组信息) 可以达到全面监控教育质量的目的,形成动态的、全面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可见大数据对于高等教育资源的共享,或数字化教育信息平台建设至关重要。从京津冀三地的教育资源一体化配置角度看大数据可以极大的减少各高校老师之间的交流,联系学习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2]。

二、京津冀高等教育可以形成教育一体化的现实依据

京津冀是一省嵌两市的地域, 以北京,天津为两个核心以河北为辅助,京津冀之间地域相互连接文化内容相互交融,这本身就为京津冀教育一体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并且京津冀地区经济一体化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京津冀三地各政府和各行各业都在凭借自己资源优势,齐心协力相互帮扶,以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自2005年以来,河北省首钢曹妃甸,批准进一步发展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进入实质性阶段资源同时,能源、生态、产业、交通等领域的发展和建设没有限制,特别是从北京到石家庄,北京到秦皇岛、石家庄到天津高速公路和铁路建设已经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这一切物质基础为一体的高等教育[3]。因此京津冀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很大的经济基础,加快了京津冀教育一体化的发展。

京津冀区域有着其他区域无法相比的丰富教育资源。北京既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信息中心, 又是全国高等教育得中心。据统计,目前有32个附属学院,北京市,私立大学的总数超过200所学院和大学,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博士学位,文科基础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的重点实验室,科学和艺术、科学、工程、农业、医学国家总数的55%国家重点学科,目前,共有44所在天津高校,其中,18个本科院校,高职院校26日,否则独立学院10所;职业教育,天津现在有2个国家示范高职院校重点建设单位,65年国家和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88年河北师范大学,其中26个本科学校10所省重点大学14所私立院校。高等教育的丰富的教育资源整合提供了一个强大的基础和必要条件[4]。

三、高等教育资源的划分

结合国内外文献研究,本文将教育资源分为硬件资源的共享和软件资源两大类,并根据特点将高等教育资源的划分体系细分为了教师资源、学生资源、财力资源、物质资源和无形资产等五项三级指标(表1),这一划分思路主要源于资源的主体性。从资源被动性角度来看,资源在使用方面存在使用效率和频率的差别,因此教学资源存在层次的差别,其共享的过程中也同样存在这种层次的差别。根据共享的层次划分,高等教育资源按照逻辑逐层可以分为开放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合作、教学资源共建三个逻辑层次。其中,开放教学资源在资源共享模式中处于最浅显层次,它主要是指W校中写生的课程、专业、实验室、实践培训基地、等基本设施的建设和开放共享;教学资源的合作主要是指教学中学校对资源的管理,学校对于学生的大力培养,使学生成为人才,和学校对于教学的深化改革;更深层次的资源共享模式是教学资源的共建,它涉及的范围很广泛,比如:共建课程建设、优秀课程建设、网络课程建设;共建教材建设,共同编写教材;开发多媒体教学课件等。

将高等教育和大数据信息联系起来,从共享教育资源的数字化角度,数字化教育资源分为三类:教育管理资源、学习服务资源、教育通用资源。通用资源是按照标准规则来进行资源开发和建设;学习服务作为实现教育资源共享的关键环节,可以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并提供相关服务。其中,以教育管理为核心,围绕资产管理、财务管理、学籍管理、学校办公管理、招生考试和其他服务展开;学习服务包括:平台使用物联网技术来丰富高等教育的课程,这些活动在网络资源共享的环境下,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甚至可以形成一个学习型社会文化形式的具体表现。

四、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

建设系统的大背景是大数据的技术,而建设系统的主要任务则是搜集和开发利用优秀教育资源,建设系统主要任务是共享教育资源进行的第一步,数字化教育资源和非数字化的教育资源相互应吸纳,相互补充,数字化的教育资源主要是为了搜集和利用发展而生,而非数字化的教育资源要对搜集而来的教育资源进行数字的加工和制作,让其符合当代媒体文件的标准,建设系统还有其他功能,便是将现有的教育资源进行整理和合成,使他们形成一个整体进行推广,分类和评估。

分类方式 涵盖内容

按要素分类 硬件数码照相机、摄像机、视频展台、投影、计算机教学软件、音频、视频、课件、网络、期刊数据

按资源基本类型分类 设计型:教学软件、音像教材、投影资料、多媒体课件

利用型:电子百科和教育音像等

集成型:交互系y、校园网、虚拟教学仪器

按资源应用目的分类 多媒体教学课件、视频资料、多媒体素材等图书馆信息检索、科研、教学、后勤、财务系统管理、常用软件下载

按资源素材类型分类 多媒体信息资源、图像类、视频类、影像类、教学软件、教学方法模板、学生参考文献、工具书等计算机辅助教学类练习性、实验性教学资源

五、大数据帮助高等教育做好教学评估,促进教育客观,全面的发展

大数据时代的思维方式教育评估的发展提供一个新的思路:首先,形成发展性教育评价的观点,强调发展的主体性教育评估对象为目的,从学生的需求出发,重视学习过程,学习经验,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第二,扩大教育评估的范围,强调教育评价对象不仅限于学生,还应该包括如课程、教师、学校对教育活动有重要影响的内容;第三,反思的片面追求成就,强调考试成绩不等于物理测量的直观意义,在教育评价不仅可以被简单的数字决定。在网络成为基本的日常学习平台的大数据的时代,“使用数据挖掘、研究分析、内容分析等技术和学科的发展,使得“评价的增量评价”、“进步”的发展性评价的特点,技术和方法的保护[5]。大数据既能变革教育评价理念,扩大教育评价范围,还能为教育评价提供技术和方法。

六、优质资源之间的流动

面对京津冀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在京津冀地区之间流动。在教师方面,为了使失衡的京津冀地区的师资均衡发展,可以利用北京和天津的人才优势和丰富的资源,“走出去”的战略,“引进”,所谓的“介绍”,即政府应努力构建她霁创造有利条件,施工阶段,河北省在吸引人才和天津工作能力,所谓的“走出去”是北京和天津的著名院校建立教师培训基地,普通教师,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或者使用休息日或假日讲座在北京和天津著名的学院和大学,以改善河北高校教师的自身素质[6]。不仅师资力量要流动,而且各高校之间的优秀教育资源也应流动,例如像尔雅课这样的优秀公开课,可以各个高校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让各大高校支架互相联系起来,从而促进京津冀一体化发展。

七、结语

在京津冀一体化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和教育的均衡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大数据时代给我们发展带来了爆炸性的信息,技术和方法,我们利用大量的信息和技术才能准确地把握京津冀教育发展的现状和未来趋势,利用大数据所带来的技术使教育资源得到平衡,在教育方面实现环境和机会的平等,促进教育一体化的发展,消除京津冀一体化中教育之间的巨大差距,为京津冀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张诚.大数据数据理念和媒体转型发展[N].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16-1-17,(104).

[2]徐勇.大数据时代观下的教育质量监控(下)[J].师道,2014(5):33.

[3]庄世英.京津冀高等教育一体化构想[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

[4]张燕南,赵中建.大数据时代思维方式对教育的启示[J].教育发展研究,2013( 21).

高等教育数字化范文2

「关键词高等教育;信息化;版权

全球信息化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成为人类社会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和生产资料(信息与物质、能源并称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资源)。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世界各国都把发展信息技术作为新世纪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目标,把信息技术视为经济发展的制高点,因此纷纷加快发展本国的信息技术产业,力图使本国在世界经济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

1、高等教育信息化与版权的密切联系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世界各国的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同时也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这就促使世界各国教育机构或组织改变教育管理和发展战略,改变教育的方方面面,各国的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正在发生一场史无前例的革命性变革。在人口众多、师资匮乏、交通不便、教育资金短缺、大学入学率大大偏低的中国,促进信息技术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特别是发展远程教育具有现实意义,是中国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最有效、最现实的选择。

信息技术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就是实现高等教育信息化。高等教育信息化就是以数字化信息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系统为依托,支持高等教育教学和管理信息流,实现教育、教学、科研、管理、技术服务等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应用,使教学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利用。高等教育信息化可以实现各级高等教育管理部门的办公自动化,通过网络对教育综合信息以及学生、教工、教学改革、教育科研、基本建设、财务、招生录取、远程教育等各类信息进行高效率的收集、统计与分析,各职能部门可以根据自己特定的权限和要求随时对有关信息进行检索、修改并打印出

相关报表。高等教育信息化系统可以使提供的信息准确充分,提高决策质量;可以缩短信息的流通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现代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正呈现四大趋势:(1)高等教育资源更新化;(2)高等教育过程终身化;(3)高等教育职能社会化;(4)高等教育行业产业化。

高等教育信息化包括在校教育的信息化和远程教育的信息化。其中在校教育的信息化包括校园网络建设、数字图书馆建设、教育管理信息系统(EMIS)建设等重要环节。高等教育信息化过程的各个环节中,信息的收集和应用,或者说是高等教育信息系统的输入与输出与版权关系比较紧密。

在高等教育信息系统输入时,对于无著作权的信息不存在版权许可问题,但高等教育信息系统特别是其中的数字化图书馆需要收集处理有著作权的作品信息,这时就存在版权许可问题。

在高等教育信息系统输出时,特别是在进行远程教学时,使用其提供的信息是否属于对版权作品的合理使用情况,另外还有对高等教育信息系统内数据库的版权保护问题。

2 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版权问题

2.1 数字图书馆、数字化技术与数据库

图书馆保存和提供人类文化、科研、学术成果,在保护国家资源、民族文化方面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大学图书馆还对高等教育起到信息支撑基础的作用。与传统图书馆不同,数字图书馆依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而生存,并将成为网络社会的重要成员。

数字化技术是依靠计算机技术把一定形式,如文本、数值、图形(含单色的或彩色的)、图像(含静止的和活动的)和声音等信息输入计算机系统并转换为二进制数字(0和1两个数字)组成的编码即数字化作品,以对它们进行组织、加工、储存、采用数字传输技术加以传送,并可在需要时把这些数字化了的信息再还原成文本、数值。图形、图像、声音等原来信息形式的技术。

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核心是建立各种各样便于进行计算机检索的资源库即数据库。数据库指可应用的许多相关的资料的储存集合,其最大功能在于,将复杂冗长的资料依一定方法归纳、收集,使提取时能直接存取。数据库所积累的资料,其范围非常广泛,包括学术论文、文学作品、新闻报道、自然科学实验资料,经济情报资料、各种工商业活动的信息、交通运输状况、股票指数及行情、财务资料、法令判例、政府机关公文等等。

2.2 版权许可问题

数字技术给版权法带来全面而深刻的冲击。就作品复制的精确和近乎完美,作品加工的无与伦比,作品存储的惊人容量,作品传输的迅捷、廉价、方便而言,数字技术在版权法的历史上的地位与印刷技术同等重要。也就是说,与印刷技术相比,数字技术为作品复制和传播带来的进步性,如同与手工抄写相比,印刷技术带来的进步性一样深刻和明显。

数字图书馆建设中建立数据库需要的信息分为两种:(1)有著作权的著作物;(2)无著作权的资料。前者受著作权法的保护,至于后者,本身无著作权保护。所以建设数字图书馆时除了收集处理无著作权的作品、信息以及在一定范围内合理使用之外,这些数据库的建设还要对享有著作权的作品进行收集、加工与整理,作品的数字化是对作品进行的一种特殊形式的复制使用,因此也是著作权的一部分。对已发表的作品进行数字化,会涉及到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使用权和获得报酬的权利;对于未发表的作品,除上述这些权利外还会涉及到发表权;即使对进入共有领域作品的采集也会涉及到作品的人身权。

许多国家的著作权法都对图书馆复制作了详细限制。中国著作权法规定“图书馆、档案馆、纪念馆、博物馆、美术馆等为陈列或保存版本的需要,复制本馆收藏的作品”属于合理使用,但限于为馆藏需要的少量复制,并且只允许复制本馆收藏的作品。数字图书馆要将作品数字化,显然已超出法定合理使用的范围。在现有著作权法律制度下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必须取得著作权人的许可,否则构成侵害他人作品著作权的行为;而且因为建立数据库需要的作品是极为大量的(可以形容为“海量”的),造成必须设法取得如此大量的著作权人的许可,这不但会大幅度提高数字图书馆的建设费用,而且获取“海量”的著作权许可显然是极为费时费力的,因此目前各国著作权法对图书馆使用作品的规定将使得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举步维艰,不利于图书馆在数字化环境中生存。

2.3 大量著作权许可的集中管理

数字图书馆要制作大量的数据库以提供便捷的计算机检索,不论是以光盘形式还是以在线服务形式都必须获得版权许可,而且是作品使用权的“海量许可”。

针对著作权大量的权利使用问题,解决的最佳途径是实行版权许可的集体管理。各国通过针对不同类型作品的各种著作权集体管理机构进行著作权的集中管理,例如:(1)由征收团体统一征收定额税金并分配给登记的著作权持有者;(2)通过作为非营利团体的著作权处理中心,向作品使用者和作者、出版者提供集中复制许可和使用费支付服务。(3)通过权利管理信息进行版权使用控制;(4)通过版权管理机构统一征收费用分配给所有版权持有者。

我国目前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尚不完善,在1998年2月以前,只有一家著作权集体管理机构即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对于文字作品、美术作品、声像作品、计算机软件作品等都没有专门的著作权集体管理机构。直至1998年2月成立的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其中有版权和版权集体管理、报酬收转等职责,对著作权集体管理涉及的作品形式也比较宽泛,但具体管理办法尚未完善。如何加强对著作权的集体管理对数字图书馆建设是一个关键。

3 现代远程教育中版权问题

3.1 现代远程教育

远程教育(Distance Education)也称远程学习(Distance Learning),它是相对于传统面对面的学校教育而言的。第一代远程教育是函授教育,通过印刷品的邮寄来实现的;第二代远程教育是广播电视教育,通过广播、电视录像等模拟信号的传播来实现的;第三代远程教育即现代远程教育则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数字技术,实时传送多媒体的音频/视频/数据等信息,进行实时可视的、交互式远程教学,是集语音、图像、数据于一体的交互式教学模式。现代远程教育突破了学习时空的局限、传统校园的围墙,革新了教学模式,有利于教育的资源共享,提高教育效率和效益。它应该实现以下几项功能:课程学习;远程考试;远程讨论与交流;教务教学管理。

3.2 现代远程教育中对作品的合理使用

现代远程教育中对作品的合理使用是主要表现在为教学而使用作品。我国《著作权法》和《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都规定为课堂教学可以少量复制包括计算机软件在内的各种作品。但是现代远程教学涉及网上传播,它在网上“虚拟课堂”中可能发生大量的复制,与目前的版权法形成了冲突。

网上远程教学将成为今后教学的主要手段之一。将现行著作权法有关课堂教学的合理使用的规定扩展到网络教学上是可行的,也是合理的。但也必须对网络教学作一定限制,限制合理使用的权利只限于网络浏览,采取技术措施防止打印和下载(这相当于校园教学中教师在黑板上的版书,学生可以观看,但无法直接、快速地复制)。而且应允许大学的数字图书馆就电子版本在网上提供浏览服务,就像目前图书馆珍藏本也可以有限制的出借一样。

现代远程教育在进行网络教学时必须注意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如要求上课登记、设置密码等。由于技术措施的局限性,不能绝对保证提供的作品只会被具有正当学生身份进行合理使用,但只要远程教育机构已经采取了正常的技术措施,就已经尽到了防止侵犯著作权的注意义务。

3.3 现代远程教育中数据库的版权保护

数据库建设过程存在 “海量”作品收集的“海量” 著作权许可问题;而当数据库进入运行使用阶段特别是运用于远程教学时,又要加强对数据库的保护。

对数据库的保护渠道很多,国际上已有的做法有以下几种:(1)著作权法保护;(2)合同法保护;(3)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4)民法保护;(5)专门法保护。

由于数据库的表现形式更像著作权法中的汇编作品,所以对数据库的保护首先考虑是否可以获得著作权法保护。按照我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五条第十一、第十二项以及《实施著作权国际公约的规定》第八条,可以将数据库按编辑作品来看待,也就是说,数据库可以是原创的“独立作品”,也可以是编辑作品。按照作品的构成要件,数据库能否受到保护,关键是看其是否具有独创性。投资多、信息量大、利用价值高的数据库若无独创性还是不能够成为作品。

由各自本身独立且具有版权的作品集合而成的数据库,若事先取得这些作品权利人的许可,数据库的作者对该数据库的整体拥有版权,但各个组成部分的版权归属不改变。

高等教育数字化范文3

关键词:高职院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

当今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数字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了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尤其是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的建设使得数字资源的建设逐渐走向正轨,众多高校图书馆加入到这一系统,实现了数字资源的共建共享。近几年高职院校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尤其是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在天津的举行,全面展示了职业教育的成果,但是高职院校由于建立历史较短、资金短缺及学院领导重视不够,致使图书馆资源相对欠缺,技术力量薄弱,图书馆队伍建设不完善,只有少数的高职院校加入到了数字资源共建共享的行列。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图书馆还在自己摸索着前进,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如何使高职院校也能普遍实现数字资源的共建共享成为图书馆界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高职院校数字资源建设面临的困难

数字资源的建设上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在发展的道路上遇到了很多的困难。大多数高职院校都是新建院校或由中专升格合并而来的,大部分资金都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和教学第一线上,对于图书馆的投入也大多在纸质图书的购置,对于数字资源这部分投入很少:再加上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工作人员结构不合理,数量也少,缺乏高素质的掌握计算机技术、图书馆学知识、以及其他专业知识的人才。这使得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图书馆很难开展数字资源的建设,有的只停留在书目数据的回溯建库后维持正常的开放。缺乏资金、人力来开发自己的特色资源。另外,高职院校图书馆缺乏横向的交流,即使有一定的资金、人力的院校进行数字资源建设,也只能购置有限的几个数据库,因无法实现共享,造成了相同的数据库重复购置的极大浪费。

二、高职院校也应该是CLIAS的一员

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hinaAcademicLibrary&InformationSystem,简称CALIS),是经国务院批准的我国高等教育“211工程”“九五”“十五”总体规划中j个公共服务体系之一。CALIS的宗旨是,在教育部的领导下。把国家的投资、现代图书馆理念、先进的技术手段、高校丰富的文献资源和人力资源整合起来,建设以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图书馆为核心的教育文献联合保障体系,实现信息资源共建、共知、共享,以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中国的高等教育服务。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如何能够使得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在高职院校共建共享不仅是高职院校本身的努力,也需要教育部、国家的投资以及相关部门的努力和政策的倾斜。

2008年华北地区具有招生资格的高职院校共有163所(不含招收高职生的本科院校和高等专科学校):北京市20所;天津市25所i河北省56所;山西省38所;内蒙古24所[1]。但根据CALIS网站提供的成员馆清单,截至2008年1月31日,华北地区共有122个成员馆:北京市68个,其中高职院校3个;天津市21个,其中高职院校1个;河北省19个,其中高职院校3个;山西省4个,其中高职院校0个;内蒙古10个,其中高职院校2个[2]。数据显示163所高职院校中仅有9个图书馆是CALLS的成员馆,绝大多数的高职院校图书馆在数字资源建设上都是在自己摸索着前进,没有统一的领导和组织、规划,资源数字化标准和程度都各不相同,不利于以后资源的整合和共建共享。例如天津高等教育文献信息中心作为CALIS天津市中心,负责研究天津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的发展规划,组织天津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方案的实施,健全运行机制,实现资源共享,为天津高等院校的建设发展服务。现有19个高校成员馆,其中18所普通本科院校,只有天津职业大学一所高职院校[3]。它们基本上实现了联机编目、数字资源共享。而20多所高职院校还在闭门造车,没有统一的领导、标准和采编系统。希望高职院校也都能早日加入到数字资源共建共享的队伍中。

三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应对措施

(一)建设高质量的馆藏图书书目数据库

书目数据库是数字图书馆资源的一部分。数字化图书馆在提供大量全文服务的同时,也仍然需要提供原始文献服务,这就要依靠数字化的书目数据库作为服务的基本工具,因而书目数据库建设对图书馆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高职院校图书馆由于经费不足、理念落后、人员短缺、系统缺失等原因,大多对书目数据库建设不够重视,书目建设无统一标准、MARC数据缺失混乱,部分图书馆甚至由供货商直接到馆替代编目典藏,书目质量堪忧,不利于检索查询和书目数据共享,直接影响着图书馆的服务水平。为此高职院校图书馆必须高度重视书目数据库建设,尽可能使用联机编目,制定详细的机读目录著录细则,选择适当的回溯建库方式,切实建设好本馆文献的书目数据库,最大限度的保证查全率与查准率。同时要积极参加地区性、行业系统、以至全国性的书目建设和联机检索,首先实现书目数据数字化和共建共享。

(二)建设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数字资源

高等职业教育与传统的普通高等教育既有紧密的联系,又有本质的区别,它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求生存”的办学方向,努力为社会各行各业的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一批“用得上、留得住”的高质量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职业教育的特点决定了高职院校与普通本科院校的区别,这也有利于形成自己的特点。共建是共享的前提,高职院校要进入数字资源共享平台就必须有自己的特色数字资源,例如建立本学院的特色数据库、专业数据库、专家数据库、教学教参数据库、毕业论文数据库、创建网络信息数据库、建好图书馆自己的网站、加强电子阅览室建设等[4]。如何挖掘自身特色资源,结合本学院的特色,将各种专业的资源数字化,真正能够符合进XCALIS的条件,是高职院校图书馆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三)建设高素质的图书馆人才队伍

数字资源建设要求既懂图书情报学专业知识,又具备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知识和计算机操作技能,还熟知多种信息源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但是高职院校图书馆接纳的不是学校教职员工的家属就是其他部门精简的人员,而部分人员的知识结构单一,业务能力较弱,管理水平较低,与读者沟通出现问题。高职院校图书馆人员不论是自身的知识、业务能力、外语水平还是计算机技术掌握等方面都有所欠缺,整体水平不高,这是数字资源建设中的一大难题。严重缺乏高层次、高素质的创造型管理人才和训练有素、学有专长的专业人才,特别是受过正规训练的信息管理人才和计算机网络人才奇缺。因此必须加强图书馆人才队伍的建设,一方面对现有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业务能力,另一方面引进高素质人才,特别是熟悉图书馆业务知识、计算机技术、外语、本学院核心专业等方面知识的人才。

总之,高职院校图书馆将有限的图书馆经费主要用于纸质文献资源的建设上,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它还将是图书馆最重要的基本文献资源,无论是满足当前校园读者的阅读需要,还是为迎接以后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的办学条件的评估都是十分有利的。但同时要高度重视数字化资源建设,根据自身特点进行特色数字资源建设,在社会各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最终实现数字资源的共建共享,在充分利用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的同时,为资源共建共享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2008年具有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高职院校名单,中国教育报,2008年4月9日

[2]CALIs成员馆详细清单截止到2008年1月3日,[2000年7月1日]

[3]天津高等教育文献信息中心简介,[2009年7月1日],

高等教育数字化范文4

关键词:数字校园 电子化参与 电子化民主 数字校园民主

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的论点之后,2012年3月,教育部又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提出“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初步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可以说,这两个文件奠定了未来10年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基调。

我国高校的校园信息化发展向来走在整个教育信息化的前列,扮演着引领者角色。在刚颁布的《规划》中,专列一章论述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发展问题,指出“高等教育信息化是促进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和提高质量的有效途径,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创新前沿”,要求“大力推进普通高校数字校园建设……建设完善的信息、网络教学、知识共享、管理服务和校园文化生活服务等数字化平台”等。

可以看出,高校数字校园的建设将是引领和代表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工程的一个典型样板。它将直接决定整个高校信息化的水平与方向,值得认真研究和探讨。

重新认识高校的数字校园

首先需要探讨的问题是:数字校园的建设与发展,其所依据的核心理念究竟是什么?

在20世纪末,当高校数字校园初建之时,它通常也已水到渠成,稳步发展;管理似乎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在这种情况下,数字校园未来的发展将走向何方呢?

本质上说,数字校园是展示信息技术对高校整体性、全方位和结构性深刻影响的重要舞台,其所体现的是一种信息时代社会变革整体背景下的共同发展趋势。它的核心目标是利用信息技术来改变高校内部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传递流程,推动高校组织模式、管理结构与运行方式的变革,从而实现优化管理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促进教学与科研之目标,最终实现高校管理与运行模式的重大变革。简言之,就是要用“数字校园6E理论”作为指导,分析未来数字校园建设与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模型。

“数字校园6E理论”认为,数字校园是由6个要素组成:管理信息化(E-administration)、教学信息化E-learning)、科研信息化(E-research)、校园网络生活方式(E-lifestyle)、电子化参与(E-participation)和电子化民主(E-democracy)。这6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则构成数字校园的基本结构(见图1),各要素之间既有先后顺序,同时也相互关联,共同影响着数字校园的发展进程。大基本职能。相应地,高校的信息化建设与应用也是围绕着这3个核心来展开和延伸,即管理信息化(E-administration)、教学信息化(E-learning)和科研信息化(E-research)。进一步讲,数字校园还构成了大学的网络生活方式(E-life style),即一个由信息通讯技术所构成的工作、学习与交往的“数字虚拟生活环境”。它主要是针对大学校园中数量最多、最为活跃和最容易接受新生事物的学生而言的,他们是校园网络生活方式的核心主体和代表人物。

在校园网络生活方式的基础之上,就是“网络化参与”(E-participation)和“电子化民主”(E-democracy)。信息与数据的传递与交换的加快、工作效率的提高和教学环境的改变仅是手段,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最终目标,应该是高校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完善。

总之,以管理信息化为基础,以教学信息化、科研信息化为核心,以网络生活方式为表现形式,最终实现校园管理的民主化,是大学数字化校园的核心理念和发展目标,也是认识数字校园建设重大作用和意义的基本出发点。

理解网络环境下的校园管理民主化

我们认为,当前数字校园对大学的影响与作用正在进入一个更深的层面:高校的管理民主化问题。教育民主化是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初看起来似乎与教育技术关联不大,但实际上从国内外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来看,数字校园将可能会对高校的教育民主化产生显著而深刻的影响,值得重视和研究。

当现代社会进入信息时代之后,管理学家克里斯第纳·贝勒梅等人(Christine Bellamy&John A,Taylor)曾指出,在当今信息时代,“现存的政治制度能否找到一种同信息通讯技术联系的新形式,借以更新它的合法性,并在新的民主政治中适得其所,将至关重要。”确实如此,放眼世界,在当代民主化研究的诸多思潮中,“各种民主理论都力图同信息通讯技术‘交朋结友’,然而又都将信息通讯技术视为手段”。

高等教育数字化范文5

[关键词]网络数字化;成人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808(2015)S2-0215-02

教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兴旺富强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教育事业上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为社会提供了充足的人才,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成人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别于高等教育的重要人才培养模式。传统的成人教育是以函授的模式为祖国培养人才的,虽然这种教育模式为我国培养了很多应用人才,但其人才培养效率是较低的。20世纪以来,基于信息技术发展的互联网技术,为成人教育带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改革。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在给成人教育带来冲击的同时,也为成人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依托于能够实现双向传播和线上互动的互联网,成人教育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如何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完成成人教育的数字化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已经成为决定成人教育能够继续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的关键。

一、成人教育模式现状

(一)教学理念落后

为了保证现代成人教育能够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应用人才,要求现代的成人教育教学模式必须更加科学化和系统化。对成人教育的新要求,给成人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想要保证成人教育在信息时代能够继续发展,就要积极创新教学理念。但由于近几年我国高等教育的高速发展,成人教育逐渐处于被忽略的地位,因而很多电大、夜大和函授成人教育学校都片面地认为成人教育已经被社会所淘汰。在这种思想下,成人教育领域进步缓慢,对数字化教学改革更是进步缓慢。为了继续促进成人教育的发展,必须要求成人教育工作者能够把握住时代的脉搏,积极创新教学理念,提高成人教育的信息化和数字化水平,以更加灵活、机动、高效的教学体系,提高成人教育水平,为社会主义发展继续贡献力量。

(二)师资力量薄弱

受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发展的影响,成人教育的生源大幅度减少,这导致我国教育体系也降低了对成人教育的重视。现如今,成人教育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成人院校的教师很多都是教学理念落后的老教师,即便有掌握信息技术的年轻教师加入到成人教育团队,也会由于成人教育学校的生源数量少、待遇低很快跳槽,而在教学领域内有一定影响力的优秀教师更是不会投入到成人教育工作中。很多成人教育学校为了能够提高成人教育的师资力量和教学水平,只能从高校外聘“兼职”教师,这导致成人教育的课程体系碎片化严重,无法形成稳定的教学体系,降低了成人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

(三)教学设备陈旧

由于成人教育的社会影响力逐渐下降,成人教育的生源数量降低,大部分成人教育院校很难凭借自己的教学收入实现收支平衡,因此大多需要社会资金的帮助和上级教育部门的拨款。但这些被动的资金来源所提供的资金对处于教育改革关键期的成人教育学校,可谓杯水车薪,这导致成人教育学校教学设备落后。在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成人教育想要依托于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实现数字化教学模式的转变,必须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其教学体制改革。由于成人教育资金缺乏,教学设备陈旧,直接导致了成人教育数字化教学改革举步维艰,其信息化程度落后于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水平难以达到社会的要求。

二、网络数字化应用于成人教育的理论基础

(一)网络数字化是成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成人教育是高等教育的补充教育,成人教育相比于高等教育,不限制年龄、性别和专业背景,其根本目的是为了给步入社会的成年人提供增长能力、丰富知识、提高技术和专业资格的一个自由化平台,以满足现代人对不同专业学习的需要。传统的成人教育,包括电大教育、函授教育、脱产学习、夜大教育,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但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这种有缺点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人才培养需求。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成人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依托于互联网技术,成人教育能够在原有电大教育、函授教育、夜大等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较为轻松地实现互联网教学。随着4G牌照的发放,平板电脑、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基于数字技术的成人教育更是能够为学生提供24小时、随时、随地自由学习。信息技术不仅能够促进成人教育的发展,也必然成为成人教育发展的主要方向,并对我国教育体系带来不可忽略的影响。

(二)网络数字化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成人教育的教学水平

传统的函授、电大、夜校等成人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一对多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中,由于学生大多已经参加工作,他们不仅要完成学业,还要承担社会责任和社会角色。因此,传统的成人教育模式,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是极不方便的,也是极少的。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无法及时向老师请教,而教师也无法及时地接收学生的学习反馈、对教学成果予以评价。信息互联网技术在成人教育中的应用,能够为教师和学生搭建一个虚拟的教学平台,在以互联网为依托的虚拟教学平台中,学生与教师能够实现即时的学习互动和随时的沟通。因此,当学生在学习时遇到困难,能够在教学平台中及时请教老师,而教师也可以在互动平台上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和评估,这将会极大地提高教学质量,并帮助教师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

(三)网络数字化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成人教育的受众数量

互联网是一个公共信息分享平台,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移动通信技术的进步,现如今互联网已经实现了普及。传统的函授教育、电大教育、夜校等成人教育,由于受时间和地理因素的限制,无法得到有效的推广,其教学受众数量是有限的。但将成人教育以网校的模式开设在互联网上,能够让全中国几亿的互联网用户直接与成人教育学校建立联系,互联网教育不受时间和空间因素的限制,任何人、任何时间都能够通过互联网来到网校学习,这无疑扩大了成人教育的受众数量,为我国实现全民学习型社会的建设打下了基础。

三、网络数字化应用于成人教育教学模式的几点问题

(一)教学安排欠科学

现如今,面授课程在成人教育体系中仍然占据一定的比重,虽然面授课程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和教师的沟通水平,提高了教学质量,但却不符合社会对成人教育的需求。市场经济改革以来,社会上的生存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很多参加成人教育的学习者是为了通过成人教育能够提高专业技术素养,因此让他们中断手中的工作参加面授培训是不现实的。有些学校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将面授课程安排在某一特定的时间段进行突击开展,这种突击的面授课程不符合教学的循序渐进的规律,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为学生带来了较重的学习压力,容易导致学生参与积极性的下降。如果学习效果不好,还会降低学生参与成人教育的积极性,造成学生中断学业,给学生带来经济损失及声誉影响。

(二)教学考核内容方法违背成人的学习规律

由于成人教育无法统一上课,因此无法有效地开展阶段性的课程考核。现如今很多成人教育都为了满足学生的学习和工作需求,放弃了阶段性测试,仅仅对学生进行结业考试。而且在考试时侧重于理论测试,对实践技能的考核无法实施。这导致学生在学习时仅仅是为了毕业证而学习,忽视了对专业技能的训练和学习,学习时过分重视死记硬背,无法完成人才培养的目的。

(三)教学方法单一

传统的成人教育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导的一对多的灌输式教育。由于成人教育师资力量的欠缺,加之教学硬件设备不足,很多成人教育学校在进行数字化教学创新时,仅仅是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搬到了网上,通过摄录教师的教学视频,并到网上,传授知识。这种教学模式其实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毫无差别,根本没有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应用优势。这种教学模式导致研究性教学、反思式、情景式教学无法开展,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网络数字化应用于成人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

(一)研制和开发函授网络课程

我国传统的以函授、电大为主的成人教育体系,虽然已经被社会逐步淘汰,但这种教育体系对实现成人教育数字化改革却仍然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国内的成人教育院校,在开展函授和电大教育时,不仅拥有很多经验丰富的教师,对于这种教学模式还有丰富的教学工作开展经验。信息化时代的成人教育改革,其根本就是用网络这种新的信息传播媒介来代替传统的函授和电大教学方式,因此在研制和开发函授网络课程方面,成人教育具有极大的技术和经验优势。成人教育学校在研发函授网络课程时,不仅要从过去的工作中总结经验,还要重视网络课程的针对性、应用型和科学性的特点。首先要保证网络函授课程符合教学计划,并保证研制课件的教师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以提高函授课件的质量。其次要保证函授课程内容的丰富性,并为学生设置学习指南、考试大纲、模拟试题、参考文献、课程资源等必备学习参考资料,为学生创建好的学习环境。最后,要保证函授网络课程配备可以观看的教师视频、微课视频等资源,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

(二)开发远程教学辅导平台

为了方便广大学员自主学习,提高自学效果,加强师生间的异地交流与沟通,学校成人与继续教育学院根据函授教育的特点,开发了远程教学辅导平台。该远程教学辅导平台能为学员提供网络辅助学习支持功能,如点播教学录像、浏览相应的课程辅导材料、网上提问、在线测试、讨论式学习等等。同时它能为教师提供网上教学支持功能,如课程信息、布里作业、网上答疑、在线批阅等等。函授网络课程的建设,远程教学辅导平台开发,丰富了学员的学习资源,为优化函授教育模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构建新型成人教育教学环节和考核方式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传统函授教育与现代远程教育相结合,并抽取部分以上相结合的课程,委托省考试院组织课程考试,形成“函授+现代远程教育+自考”的新型函授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环节和考核方式。具体而言,学员首先通过网络自学课程内容,如点播教学视频、浏览课程网页、在线练习等,以掌握课程所要求的基本知识点;然后利用业余时间进行集中面授,由专职教师讲述课程的重点及难点,并解决学员在自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结合教师的讲解,学员再通过网络自学,并利用远程教学辅导平台与教师进行异地交流与沟通,以巩固课程重点及难点;最后实行教考分离进行课程考试,从而克服讲什么考什么的情况,强化管理,提升学习效果。综上所述,信息时代的来临,给成人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随着我国学习型社会建设的不断完善,基于互联网的数字化成人教育系统必然会对我国人才培养制度带来极大的影响。为了提高成人教育的教学水平,使成人教育继续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人才,成人教育院校必须积极创新教学观念、完善师资队伍、提高教学信息化水平,实现网络数字化下成人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为我国成人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乐颖.校企合作的成人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继续教育研究,2011(9):25-26.

[2]李莉,王晓婷,三艳楠.成人高等教育现状分析与教学模式改革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10(1):103-105.

高等教育数字化范文6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资源共享;设计方案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32-7166-02

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普及,为各大学的提升信息化层次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机遇。信息技术的发展对现代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从教育的环境、模式到教育的理念、目标,思想都在这场冲击中发生着变革。高等院校应对这种冲击的积极响应是大规模、高投入的进行校园信息化建设。现在,我国高校在己经完成了基本的校园网建设阶段和综合信息系统建设阶段,并逐步开展了以“数字化校园”为主题的校园网升级改造建设。因此对数字化校园的研究成为了热门课题。

“数字化校园”发展历史可追溯到上个世纪,1990年美国克莱蒙特大学教授凯尼斯·格林(Kenneth Green)提出这一概念。之后国内外大学在数字校园建设方面不断探索,努力实践。而我国高等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大多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之后得到快速发展。数字化校园是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核心,强调信息和知识资源的共享,是一种新型的教育、研究和学习的环境。这种新型的教育模式提供给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发展的资源条件,也提供给教师及管理人员高效的办公环境。目前“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主要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三维虚拟校园系统。

1 数字化校园需求分析

“数字化校园”比一般的校园网要求更高,不仅仅要符合现代化教育的基本要求,更加要把师生在教学、管理、生活中的各种需求有机的集合到一起,因此在建设过程中,对应用系统部分的建设也就更加复杂。以常州纺院为例,需要具备以下功能:

决策:针对学校高层领导,“数字化校园”系统需要展示学校的每一个部分的信息(包括师生、设备、课程等),以图文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展现。也需要对各项状态数据进行单项或综合统计分析,能够展现出学校的发展及变化,是动态的。

管理:针对学校管理人员,需要通过“数字化校园”系统将各项业务工作的关键数据进行统一,使得行政、教务、学生、资源等管理工作能在管理平台上进行无缝对接,从而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

服务:针对校园的主体——学生,“数字化校园”系统需要提供诸如网上选课、一卡通系统、就业信息平台等系统,让学生能够切实感受到“数字化校园”带来的便利和贴心服务。

教学:针对教学的主体——教师和课程,我们可以建设教学视频资料库、课件库、课程支撑材料库来充实我们的教学课程资源。还需要建设诸如答疑平台、学术交流论坛、即时通讯系统等网上交流平台来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

2 数字化校园系统分析

2.1 系统架构

2.2 服务器集群设计

数据库服务器运行关系型数据库软件,是整个系统的数据核心。应用服务器作为系统承上启下的关键设备,运行中间件软件和各类主要应用系统,向数据库服务器发送请求,承担主要的业务处理和统计分析处理等业务。Web服务器主要负责接受和反馈用户的请求,主要运行Web应用系统。这三者构成了数字化校园系统的核心部分。数据库服务器和应用服务器都做双机热备,并且共享一台磁盘阵列,正常情况下,服务器群中的主服务器处于工作状态,而另外一台则处于备份状态,主服务器拥有对共享的磁盘阵列中数据的操作权限,运行数据库应用等权限,一旦主服务器发生故障,就会自动进行切换,由备份服务器接管各自的一系列权限。而前端的Web服务器可由两台以上的服务器组成,共同承担工作的一部分。一旦期中一台服务器发生故障,其他Web服务器共同接管故障服务器一系列工作及权限,以保证各个应用的不间断运行。

2.3 数据库和操作系统平台

考虑到整个系统要求能够方便使用以及易于维护,基于本系统的规模、网络结构等现状,所以本系统采用基于WindowS2003Server操作系统平台和SQLServer数据库平台,同时也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并且能与Mierosoft的其它系列的产品很好的兼容,如Office办公文档处理软件、Mierosoft115web服务器系统、Exchange办公自动化平台、COM/DCOM/.NET等开发工具平台等等。

2.4 数据交换平台

整个数字化校园系统最关键的一点便是建立一个统一的数据交换平台,确定校园内的关键信息来源的唯一性,其他系统或者平台都只能使用而不能创建这些信息,为校园网进行统一的数据,完成数字化校园各个子系统以及各平台的集成整合。

2.5 中间件

采用Microsoft115web服务器系统进行开发,可在Internet(互联网)、Intranet(校园内部网)或Extranet(外联网)上提供可靠和易于管理的Web服务器功能。Microsoft115web服务器系统是一个可以为动态网络应用创建强大通讯平台的工具。我们可以使用它在Internet或Intranet上进行托管和管理Web页面,也可以使用网络新闻传输协议(NNTP)和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MTP)传送新闻或邮件。

总之,数字化校园的设计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 因此在进行开发的时候要有统筹的安排, 以保证各个平台之间的无缝对接, 使得数字化校园能够与校园的每一个要素息息相关。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给高等教育的学习、生活、工作等带来了巨大变化,数字化校园也必将为高等学校的管理模式带来更进一步的变革。

参考文献:

[1] 万里鹏,陈雅,郑建明.中国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与思考[J].情报科学,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