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业现代化机械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业现代化机械化范文1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 农业现代化 关系
一、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技术支撑
农业现代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所在。农业发展问题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根本问题。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农业对国民经济有着不可替代的贡献作用。我国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提出了实现农业现代化。所谓农业现代化是指现代工业、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科学管理方法武装农业,使传统农业转化为以科学为基础的现代农业。现代化农业具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生物技术的科学化,如不断培育和推广应用各种新的高产优质抗逆品种,普及新的耕作栽培、饲养护育技术;二是劳动手段的机械化,即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机械体系,在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中与劳动力形成配套的关系,从田间作业、运输到精选、烘干、加工、入库等全部过程都实现机械化。三是生产组织的社会化,将农业生产从缺乏分工的自然经济转化为区域专业化的商品生产,形成一个产、供、销密切联系高度社会化的经济体系。
二、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科技现代化的核心技术组成
农业现代化的根本所在是农业科技现代化,而农业机械化是先进的农业生产力,始终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如进行的“白色农业”、“绿化农业”、“精准农业”等科技革命,在这一过程中,农业机械化始终伴随着农业科
技进步而不断创新与发展。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首先实现农业机械化。
三、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技术应用的手段与载体
农业机械化不但可以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在提高粮食产量和改善农作物品质方面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水稻机械化插秧、机械化收获、粮食产后烘干、粮食加工等都是农业增效的有效途径。农业机械化支撑着农业现代化,建设现代农业,科技是基础。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必须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用现代农业工程技术及机械装备替代人力劳动,彻底改变以手工劳动为主的传统农业,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力。新时期是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阶段,农业机械化要适应国家农业科技发展总战略的需求,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有效的装备保障,从技术角度支撑我国现代农业。
农业现代化机械化范文2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 建设 新农村 保障
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党的一贯战略思想,“三农问题”说到底是农民问题。我国是农业大国,要实现现代化,关键在农村,重点在农民,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
1.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意义
1.1农业机械化是减轻农民劳动强度,实现农民富裕的保障
农业机械化主要功能是替代劳动力,解放劳动力,节省时间,把富裕的农村劳动力向其它产业转移。实践证明,利用机械育秧苗可比常规育秧苗利用率提高8~10倍,同时还起到了抗低温促早熟的作用。农业机械化不仅在农业生产中可以替代劳动力,直接创造财富,而且它的载体、改造、开发功能都能使农业增收。据专家测算,先进的农业机械化技术能提高粮食产量20%,特别是在抢农时与抗灾害方面,农机的作用是人力难以替代的。农作物的精少量播种技术节省了大量的种籽、化肥、农药和水,节省成本就是增加效益。可见,农业机械化的使用为农民增收节支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1.2农业机械化在保护和建设生态,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中发挥巨大作用
乡风文明必须以“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为基础,只有生产发展了,生活富裕了,乡风文明才能得以实现。农业机械化改善了农民的劳动条件,减轻了劳动强度,实现了人性化发展。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和实施,农业机械化在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保护性耕作可以使农村最基本和稀缺的两种自然资源――耕地和水得到合理的利用和保护。农业和农村废弃物的机械化处理和资源的循环利用,保证了农村村貌的整洁。
1.3 农业机械化是破解农村二元结构的必由之路
农业机械化不仅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农民劳动生产率,也是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水平的重要条件。城乡统筹主要有两个渠道,一是工业反哺农业,以城带乡。二是加速农村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在这一渠道上,农业机械化都是大有作为的。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替代了农村劳动力,将大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推向城镇,不仅增加了收入,学到了技术,而且促进了小城镇在生产、人口、消费、税收、财政收入各方面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这势必推动了小城镇建设,加快了农村的发展。
1.4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促进了农业现代化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前提,农业是否能实现现代化,关键在于农业机械化发展程度,农机化是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递进的过程。农业发展实践证明,任何先进农艺措施必须和农机有机的相结合,是一个不可逾越的一个过程。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物质技术基础,农业机械改善了生产条件,提高了生产力,为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商品化提供了物质基础;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农业现代化是农村工业化过程,没有机械化就谈不上工业化;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衡量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主要指标是农业生产率,而农机化是提高农业生产率的主要手段,国际上通常把农业机械化水平和效益的高低作为衡量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主要标志。因此,无论从长远还是当前来讲,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是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在步骤。
1.5农业机械化是节约型农业发展的基础
节约型农业主要表现为劳动力、农用耕地、水、种子、化肥、农药等方面的节约。发展节约型农业,机械化是关键,农业机械化的使用真正为水资源、土地资源和能源等生产要素的节约和合理利用,为精准农业和标准农业的发展,农副产品的深加工和再加工利用等方面提供了支撑和保障,从而加快推动了节约型农业的发展。
2.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农业机械化发展创造了机遇
新农村建设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十七大召开以来,国家越来越重视“三农”问题,2006年全国废除了农业税,并且对农民进行各种补贴。同时,国家专门立法将农业机械化纳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拿出专项资金,对农民购买农机具进行补贴。
农业现代化机械化范文3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现代农业;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S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3)-06-0144-1
我国农业生产正处于一个从传统型耕作到现代化农业机械化转型的过程中,如何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以下文章是结合公主岭农业现代化实施情况对农业机械化处于现代化农业中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为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指引新的方向。
1 现代化农业与农业机械化发展背景
现代化农业是随着“十一五”计划的出台,是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前提下日渐提上日程的。只有实现农业现代化才能走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农业机械是提高农村生产力的重要因素。想要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加快农村生产力的提高,现代化农业是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必经阶段。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决定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度。而要实现现代化农业必须解决农业机械化问题,他们之间是缺一不可,相辅相成的。要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必须采用农业机械化服务,才能使农村推进工业化服务,从而缩小城市与农村之间的贫富差距。因而,农业机械化的实现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必须经历的过程。
2 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现代化关系
只有不断地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才能够提高劳动者的文化素质,从而培养他们相应的劳动技术。提高农业机械化建设的发展水平,需要运用现代的文化知识去武装劳动者,不断地提高他们的农业技术知识面,从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所以说,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前提是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现代化农业的发展状况,决定农业机械化实施程度。从农业机械化过渡到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必然阶段。农业机械化的使用改变了以往传统的耕作模式,而机械化作业却大大实现了人工所不能达到的现代化科学技术水平的要求,极大地减少了劳动力的耕作难题,生产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生产力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提高,为机械化农业生产提供了规模化和专业化的坚实基础。
目前,我国农业正处于一个重要转型阶段,农业机械化的市场化运作与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生产领域已经从粮食作物转向到经济作物,从大田农业生产向设施农业转变,有的地区更向观光式农业发展拓宽。农业机械化几乎占据了整个农业生产活动,农民面对着现代化大农业时代的来临,都认识到了时代的必然性。现在的农机化生产作业已成为既经济又能增加效益的方法。此外,节约开支增加效益的方法,要完全依仗人力和畜力的劳动去发展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改变以往传统的思路,因此,只有运用农业工作者的农业技术才能达到想要的效果。从实践结果表明,农业机械化作业运用到我国粮食生产中,不仅能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又能增加作业面积产量,从而能降低作业成本,提高作业的质量,增加农产品商品率和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农机作业社会化进程加快,竞争激烈促使收费水平下降,一些关键农机化技术获得突破,大幅度降低了农机作业成本,是促进农业现代化的标志。
3 农业机械化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措施
结合农业现代化发展,我们会把农业机械化发展纳入现代社会经济当中,从而取得政府财政方面的支持,税收得到优惠,得到金融业扶持等,政府出台的有关政策法规会对农机化的发展起到支持保护。全社会要积极主动的推动其他农业也加入到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当中,从多方面着手,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得到完善。依法建立和完善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产品质量、安全质量、维修质量,更新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体系标准,进而在最短的时间内加快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进程。拓宽发展范围,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建设,从而才能建立以农业机械化服务为基础,专业为前提,农机大户为主体,农业机械化组织为纽带的农机服务体系。引导市场成为农业机械化的导向,充分体现以服务为手段,融入推广服务的多元化农机服务机制,为日后的农业生产活动提供良好的后勤保证,真正做到为农业生产活动提前、产中、产后的三位一体服务。
农业现代化机械化范文4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现代农业;进程;作用
中图分类号:S2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997(2012)14-0041-02
现代农业是以农业机械化为物质技术基础的农业。农业机械化水平的高低,是国家用工业化的方法发展农业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生物高新技术研究成果得以有效实施和推广的关键载体,对于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劳动力的转移,逐步发展农业规模经营和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加快现代农业建设进程,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1 我国农业机械化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农户经营规模小型化和大中型机械大规模作业的矛盾突出
主要表现在土地属分散经营,大片作业受到限制。
1.2 农业机械装备结构不合理
大中型农机具较少,小型农机具居多,配套率过低,农机作业范围狭窄,致使其整体功能的发挥受到限制。在种植业和农产品粗加工领域,机械化基本上取代了传统的役畜生产,但机械多以小型为主,对农业增产增效的促进作用明显减弱,从而影响了农业由粗放型生产向集约化生产的转变。
1.3 作业成本居高,农民热情降低
由于油料涨价,机车空行程多,机车老化耗油增大等诸多因素,使农民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降低。在调查中发现,目前构成农机作业各项成本中,油料成本已变成主要成本。油料的价格变动对农机生产成本的影响最大,若成本过高,则农民对发展农业机械化的热情会降低。
1.4 农机化服务体系尚未健全
农机社会化服务程度不高,服务体系不健全。县、乡、村二级农机服务网络缺乏服务手段,特别是在农机具作业过程小更显得无所作为,使服务水平与农机现代化水平不相适应,阻碍了农业机械化发展,严重不适应市场化需要。
1.5 思想观念不够解放
农民传统的耕种观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目前,许多农民对科技含量高的农业新机具、新技术的接受处在犹豫观望状态,一些农民购买农业机械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脸面,为了在人前抬起头,这种思想与市场经济的观念是格格不入。
2 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政策措施
加快农业机械化政策法规建设步伐,《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已正式实施。围绕该法,完善配套措施和保障手段,建立健全农业机械化行业宏观管理的政策法规体系,进一步加大政策法规对农业机械化的支持保护力度。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2.1 进一步加大农业机械购置和使用补贴力度
从第十个五年规划开始,我国总体上已进入工业反哺农业的转折期,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进入反哺期和转折期的省(市)和地区将继续增加,因此,中央财政补贴应加大农业机械的购置补贴力度,以增加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促进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除采取政府补贴、部分出资的政策扶持外,还可通过建立基金、提供优惠贷款等方式,积极引导农民和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农业机械化,发挥政策调控功能,以调整、优化我国农业机械装备结构,进而适应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需要。
2.2 依法对农业机械作业继续执行免税政策
对标准化、规模化机械作业实行一定补贴政策,以充分发挥农业机械作业效率,降低作业成本,增强农机经营主体的竞争力。
2.3 加大财政对农业机械化科技的投入力度
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是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应依法加大对有关科研机构和院校从事农业机械化科学技术研究的支持力度,应尽快建立农业机械科技开发专项基金,组织实施重大新型农业机械产品和配套机具的开发和生产。重点解决农业机械新技术、新机具科研开发总体滞后,不能满足结构调整需求等问题。对市场需求大的短缺产品进行重点开发。通过政策扶持、科研开发和示范推广,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科研部门、推广部门参与的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体系。
2.4 加强农业机械化新技术试验、示范工作
结合农业机械化新技术的推广应用,选择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市(县),进行重点示范和扶持,提高农业机械装备和机械化水平。国家设立的基层农业机械技术推广机构应当以试验示范基地为依托,为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无偿提供公益性农业机械技术的推广、培训等服务。通过加强农业机械化示范基地建设,充分发挥项目示范作用。根据当地农业发展的需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规定,向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产品。
2.5 进一步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
继续实施农业机械化“走出去”战略,加强政府间的农业机械化合作与交流,一方面加强农业机械标准化、质量监督等领域的交流,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逐步建立完善的农业机械化标准体系和质量监督体系;扩大有竞争优势的农业机械化技术输出和农业机械产品出口;积极引导有条件的国内农业机械企业在境外投资办厂,扩大我国农业机械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加速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进程,全面提高我国农业竞争能力和农业国际竞争力。
3 农业机械化与建设现代农业的关系
农业机械化能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农机具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农业生产力的重要要素。发展农业机械化实质上是一场生产手段的技术革命。农业机械装备突破了人畜力所不能承担的农业生产规模的限制,机械作业实施了人工所不能达到的现代科学农艺要求,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和生产力水平,为农场规模扩大,农产品品质提高,形成专业化、商品化生产提供了可能。
农业机械化过程将产生内生增长的良性循环效应,是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从一定意义上说,农业现代化是农村工业化过程,其中包含农业机械化过程。可以说,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由于农业机械化是对传统农业改造的技术进步过程,农业机械化投入是农业生产方式除旧布新、推陈出新的新陈代谢过程。根据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农业机械化投资会引致知识的积累,农业机械投入与知识积累形成一种有形投入与内生增长相结合的复合资本品,又将加快技术进步的进程,技术进步又可以提高农业机械化投资的效益,使农业经济系统出现增长的良性循环,从而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长期经济增长,提高竞争能力。
农业现代化机械化范文5
国家的惠农政策力度不断加大,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为代表的指导政策,极大地促进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农业现代化建设发挥了极大的作用。然而,在我国基本国情的大前提下,农业机械推广过程中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等解决,这对农业机械化、现代化的发展会产生一定的阻碍。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1.1农业机械的推广机制仍存在一些漏洞
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标志,农业机械化无疑是促进农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当前,我国部分地区对社会GDP增长的过度追求,使其在更加关注二、三产业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轻视农业这一根本性的基础产业,产业扶持力度上也远低于二、三产业。农业生产的过程当中,先进的农业机械不能得到及时的推广,必然会导致生产效率的低下,使农业产业生生对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长期无法改善。我国在农村地区开展农机推广的主要机构是农机管理局,其部门设置相对单一,人员的结构和资源的配置也存在先天的不足,导致农业机械的推广机制存在严重漏洞。甚至,部分农村地区对国家农业政策及各项目指导意见、精神都没能落实,严重者国家对农民的政策性补贴的发放都不到位,这严重地影响到了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的开展。
1.2机械维修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飞速的发展,物价上涨速度加快,这使得农民在购买农业机械时的经济支出有所加大,虽然政府相关部门出台了相应扶持政策,依然不能满足农民生产生活需求,这将对农业生产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特别是经济落后、地理位置偏僻地区农业的发展不甚理想,粗放型生产模式依然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形式,即便使用一些农业机械,也对维修、保养工作不够重视,一旦农机出现故障,相应的维修费用支出也不能及时筹措。例如,我国农村的基层乡镇,设置针对农业机械维修的机构较为少见,规模也普遍较小,而且农机更换配件储备也不齐全,加之维修人员少、专业维修技术水平也相对有限,一旦农机发生,对其进行的检查和维修往往不够及时。若去真正专业的农业机械维修点,则需花费大量时间和资金,间接给农民带来一定的经济困难。
1.3不能与农村生产实际相结合,农机推广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自从我国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土地分田到户,相对较为分散,农民种植更加自由,生产的积极性也不断高涨。然而农村政府指导性工作,不能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结合,致使农机推广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加之农作物种植的种类众多,成熟期不同,分布广泛,难以作到统一耕种,所以无法实现统一的生产管理,对也会给农业机械化生产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
2要加强提高农业机械技术水平,提高作业效率。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业机械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作为提升农机化水平,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的先进生产工具,农业机械装备具备一定的专业性和特殊性。通常情况下,农业机械作业条件比较复杂,由于操作人员的素质和技能存在一定的差异,致使损耗情况各不相同。随着农业机械使用时间的推移,其老化、损坏、程度不断加深,进而会影响正常使用。调查发现,在农业机械设备日常操作和使用过程中,操作人员通常忽略其日常保养与维护,只有在出现故障的时候,才进行维修,这种用维修替代保养的模式加剧了机械设备的老化、损耗程度,不利于其使用寿命和利用效率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为农业生产带来高额成本投入。
3要重视农业机械的技术保养方法
农业机械在正常运转的过程中,要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将保养作为延长其使用寿命、提高利用效率的最佳手段和方法之一,不能用故障维修来替代机械保养。在保养期间,必须遵循农业机械相关保养规定,按照规定流程做好实时保养工作,保证每一项保养措施落实到位,同时要根据保养规定,按时、按期做好保养工作,确保机械设备处于可靠状态。在农业机械使用过程中,必须提高保养管理理念,按规定做好维护和保养,加大专业培训力度,有效提升操作人员的综合素养和业务技能,将农业机械故障遏制在萌芽状态,确保农业机械发挥最大的效益。
4要高度重视农业机械推广
想要切实搞好农业机械推广工作,首先需争取政府部门的支持,我国政府近年对“三农”问题支持度不断提升,并把新农村建设提到议事日程之中,这也间接地提升了各方对农业机械推广工作的重视程度。因此,应当针对农村地区具体情况,结合农户需求,开展农机推广工作,以使农机推广工作更加符合地区发展需求。这需要政府部门对农民需求准确掌握,从而推广更加合适的先进家业机械。此外,还应当围绕当地实际经济产业状况,研制各种新型机械,进而在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给国家带来经济效益。促进形式多样化要想更好地对农业机械进行推广,就应该使形式多样化,可适当的建立相对完整的科、工、户的推广机制。将农业机械与各个部门联系在一起,并让他们充分发挥自身所具有的优势,从而加大农业机械的推广力度。同时,还应经常组织人员进行学习,以便来提高他们的个人素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来鼓励推广人员,让他们借助所学习的知识进行农业机械的推广,为以后的推广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进而促进该推广工作的健康发展。
5结语
农业现代化机械化范文6
关键词:农机化;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中图分类号:S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12-0218-1
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的基本点是要进行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的质量、效益和农民收入。发展农业机械化是题中应有之意,在现阶段要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战略意义在于它是解放农业生产力的重要手段。
1 发展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意义
1.1 农业机械化是应用农业科技的主要载体
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关键是依靠科技进步,推进农业增长方式由资源依赖型向科技推动型转变。实践证明,现代科学技术每向前发展一步,其在农业中的扩散与应用,都带来了农业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农业机械是科技的物化,是农业新技术有效实施和广泛应用的主要载体。大面积地推广应用精量播种、化肥深施、秸秆还田、节水灌溉等农业节本增效技术,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离开机械化是不可能完成的;利用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工程技术等农业高新技术,进一步提高农产品单位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节约能耗和改善生态环境,也必须借助机械化手段才能得以有效实施和广泛应用。可以说,发展现代农业靠科技,科技应用离不开农机。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是发展现代农业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
1.2 农业机械化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和农民收入水平,是衡量农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标。农业机械化是先进的生产力,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因素,与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增加农民收入息息相关。已经实现农业机械化、现代化的发达国家,由于农业机械的不断创新和广泛应用,大幅度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均小于8%,而我国农业劳动力占全国劳动力的比重为46.9%。无论从国外还是国内的情况看,农机化水平高的地区,农民收入也比较高,生活相对富裕。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一是可以发挥农机的增产、增效功能,直接创造财富。二是可以发挥农机的替代功能,转移农村劳动力。发展农业机械化的过程,就是通过农业生产“增机、减人、增收”的过程。三是可以发挥农机的吸纳功能,安置部分农民实现农业内部再就业。经营农业机械已经成为当前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1.3 农业机械化是构建和谐新农村的必然要求
农业机械是先进的生产工具,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发展农业机械化,实质上是一场生产手段和生产方式的变革,是推进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农业机械化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一是可以极大地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实现“文明生产,体面生活”。二是可以促进农业劳动者文化素质的提高,造就新型农民。实现农业机械化的过程,要求农民必须具备一定的科技文化素质和修养,才能较好地掌握农业机械的操作、使用、维修等农机化技术。三是可以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技术支撑,促进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可以有力地促进农业不断增效、农村加快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有利于缩小城乡差别、工农差距,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 现阶段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趋势
我国在户均只有7.8亩土地的小规模生产实行了农户承包经营的情况下,小型农机主要是以“手扶”、“小四轮”为主的小型低性能农机,它得以发展的条件和优点是适合大多数农户的收入水平和家庭经营规模的需要。但是,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小型农机只是起到了代替人畜力的作用,远远满足不了生产发展和农业技术进步的需要。
因此,今后农业的发展主要是靠提高单位面积生产能力。除了采用优良品种外,利用农业机械为载体推广农业新技术是最重要的途径。从提高综合生产能力的技术要求看,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主要推广提高土壤生产力的技术如深松、免耕、秸秆还田等;先进栽培技术如精量播种、化肥深施、植保等复合作业;旱作节水技术如覆膜保水和灌溉、秸秆覆盖等;高效收获技术如割晒、收割、脱粒、烘干等联合作业。
从对农机的要求看,(1)这些技术只有以农业机械为载体才能实现。(2)必须使用大中型农机具。(3)高性能农机的优越性和重要性日益突出。当前发展大中型农机的要求和趋势十分明显,但一直困扰我们的问题是与亿万小规模农户的矛盾如何解决?在这个似乎无解的难题面前,中国农民的创造力又一次显现出来,农机跨区作业为解决这个难题找到了一条重要的途径。它在生产方式上实现了规模化经营,开辟了我国小规模农业使用大型农业机械进行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生产的现实道路,它的历史意义不可估量。我国未来的农机机型的发展方向应以大型机械为主,兼顾小型机械的发展。
3 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