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心理健康教学设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生心理健康教学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学设计范文1

关键词: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分析研究

随着社会多元化的发展,高中生面临的竞争压力不断加大,有生活中的压力,也有学习方面的压力,如果不加以及时的疏导,很容易在思想与情感上走进死胡同。这不仅使他们无法保持积极的精神状态学习与生活,甚至还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高中阶段开设的心理健康课程,是直面学生心理发展问题、保障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防线,教师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带着情感和学生进行交流,怀着爱心帮助学生疏导思想和解决困惑,以此提高教育的效果,让学生放下思想的包袱、轻装上阵。

一、精心搜集素材,让教学活动走进学生内心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既要立足教材,但又不能拘泥于教材,应当广泛结合高中生的身心发展实际与思想情感状况,尤其是要精心搜集本校、本地区高中生在心理发展方面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将其融入到教学内容与教学设计之中,从而让学生在思想与情感上产生强烈的共鸣,对自身的思想发展产生更为直接的触动作用和引领效应。笔者在开展高一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时,进行了广泛的资料搜集,采取调查问卷、个别访谈等方式,搜集本校高一学生在思想方面存在的一些困惑,从小处入手进行疏导与化解,将心理健康的防线与环节前置,从而提高了教学的实际效率。如部分学生从以前初中学校的佼佼者进入到现在的高中学校之后,学习成绩不再具有优势,心理产生了一定的失落感,如不加以及时的疏导,将会逐步演变为自卑、自闭等消极情感。笔者在教学疏导中以“新起点、新标准、新征程、新希望”为题,引导学生明白自己已经站在了更高一级的平台上,不再是以前的竞争层次,而是强者之间的较量,现在每一步的竞争要付出过去若干步的努力,要重新定位自己,过去的成绩已经成为过去,前面的路更需努力向前,让学生从过去的辉煌中走出来,重新定位自己、鼓励自己,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现在的学习之中,较好地引导学生走出了角色调整的困惑期。

二、运用典型案例,让思想疏导更具针对效果

当今的一代高中生,更多的是生活在几代人关心、呵护的“蜜罐”之中,较少经历生活的风雨与社会的历练,一旦出现挫折,其心理承受能力非常有限。近年来频频见诸报端的高中生跳楼、离家出走等案例,更是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强化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笔者在教学活动中,注重从学生所熟悉的一些社会典型案例入手,以身边人、身边事对学生进行感同身受的教育,这样的疏导效果更为明显。例如笔者选取了本市一位高中生因为成绩下降而对生活失去信心,从家中阳台一跃而下的惨剧,引导学生在惋惜青春早逝的同时,细致地分析这个悲剧中的主人公思想与心理上存在着哪些方面的问题,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出了其“人生观念偏激、缺乏耐挫能力、不能正视自己的挫折、缺乏心理自我调节能力”等问题,得出了高中生应该“以正确的心态面对挫折、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经常调节情绪与情感”等方面的结论。这样的思想疏导过程,立足于学生身边发生的案例,教育分析更深刻,对学生的警示、告诫作用也更为显著。

三、开展讨论交流,让正确理念成为学生共识

青春期的高中生,对事物认识不够全面与深刻是广大教师以及家长应当关注的方面,较为典型的莫过于和老师、家长的逆反心理,认为老师、家长平时对自己的生活与学习过问太多,自己缺乏自由与独立,也有的将家长、老师的关心认为是婆婆妈妈,不领情,甚至还会在言语和行动上采取对抗方式。这样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教师可以此为契机,组织开展课内讨论交流活动,引导学生抽丝剥茧认识老师与家长关心、关爱的本质,从而做到真正消除逆反、对抗心理。笔者在教学中列举了高中生逆反心理的几种具体表现,如认为“家长与老师的管理束缚了自己的自由”、“家长与老师的教育和社会上流行的内容出现差距,是老古董”等等。笔者引导学生逐一进行深刻分析:老师与家长如果不加管理,任由学生和社会不良青年接触,将来会怎样(学生交流之后穿插播放青少年犯罪忏悔纪录片,听取案犯声泪俱下的忏悔)?社会上流行的都是正确、正面和有益的么(此处播放房祖名等星二代涉毒新闻)?在这样的讨论交流活动中,学生可以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其余学生也可以表达不同的看法,对于存在差异的观点则引导进行辩论,辅之以影音资料补充,强化对学生的思想引导。在这样的交流、辩论与分析过程中,学生对老师与家长的关心认识更为深刻,也能够以正确的态度、全面的眼光去看待和面对,这对于缓解和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具有积极的作用,也增进了家庭以及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活动,提高了换位思考的意识,对于高中生的健康成长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学设计范文2

化当前高中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定的参考及借鉴。

关键词 高中 班主任 心理健康教育一、当前高中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

本人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并通过走访调查本地区高中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实际进行分析,发现当前高中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一)很多班主任对于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够重视

很多班主任抱着只要学生在校期间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不要出大的问题就可以了。而做了很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班主任与其他不做工作的班主任也没有什么大的区别,学校还是主要看学生升学率等学业情况,并没有有效地考察心理健康工作的机制。例如,在本人走访调查的学校中发现,有这样一个班主任,在他的管辖下,学生只有埋头苦学,学校的活动能不参加就不参加,学生死气沉沉,学生偶尔有反抗的,也会在他的说教以及家长的共同作用下,沉入题海。

(二)心理健康教育还是围绕学生学习情况出发

班主任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时候,缺乏对学生的实际心理问题和心理需要的了解,因此在学生看来总是泛泛而谈,缺乏针对性。比如,有的学生由于考试成绩不理想,情绪受到很大的影响,在考试结束后情绪波动比较厉害,“但学校和老师总是谈学习,谈考试,没有人谈到如何调节情绪,觉得很郁闷”。

例如,本人利用大半年时间走访观察某实验班(学校成绩最好的学生组成的班级)的班主任,她每次找学生谈话,通常都是在考试以后,而且总是以这样一句话开始:“你这次成绩为什么下降了?”很少听到她和学生沟通,而被她批过的学生,在学校里好像行为收敛了,但是在校外我有时还能看见。

(三)心理健康教育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

心理健康教育的真谛是“教人自助”不是代替学生做出选择,而是让学生自己去体会、自己去感悟、自己去努力,真正做到自强。因此,学生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性是毋庸置疑的。

但当前无论是心理学知识的介绍还是心理活动的开展,都以接受、操作和练习为主,使得学生认为心理知识是客观的知识,心理活动是身外的活动,只是简单接受、认可和参与,没有引导学生从自身独特问题出发,将外在的知识和活动与主体的探索结合起来,走进学生内在的心灵世界,让学生主动地汲取相关知识、探究问题,获得内心的感受和体悟。学生更渴望与同龄人沟通,渴望了解和探索自己的心理困惑,渴望通过自身的努力来调整自己,班主任应当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倾诉或是激发他们对于心理问题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

二、高中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一)学校应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本人觉得,学校应通过一些制度、措施来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如:把心理健康教育考察纳入对班主任的考核体系中;加强对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培训和培养,建立相应激励机制激励班主任主动获取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通过相应考核等。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学生、家长、教师会逐渐看到心理健康教育带来的益处,这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就能顺利地进行。

除此之外,学校还应给班主任一个相对宽松的外环境。学校的外界环境会直接决定着班主任压力的性质和大小,会影响班主任的心理状态。有些学校采取绩效式的奖惩方法和竞争机制,盲目增大班级容量和班主任的授课量,而同时对于班主任的精神需求和休闲活动关心甚少,这些都会影响到班主任的心理健康,会使他们感觉心理压力大,出现职业倦怠等问题,而不利于班主任开展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二)加强对于班主任心理知识的培训,提供硬件条件

提高班主任的心理知识素养,既可以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得以正常开展,也可以保障此项工作高质有效的进行。学校可以提供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使其掌握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可以利用寒暑假对老师们进行短期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并且在培训形式上,要注重在理论与技术讲授的基础上增加实践(情景模拟)的内容。同时,平时也给教师提供获取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相应渠道。

此外,有条件的学校,还可建立心理辅导室,开展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而且学校办公室都配有电脑,有老师电子备课室,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相关研究资料。班主任可查阅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为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服务。学校在平时还应重视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和指导,鼓励全校班主任参加全国心理咨询师学习。

(三)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重视学生主体性

首先,班主任在备课时不仅要准备知识各常规的教学知识,也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点。要围绕新的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效益来备课,如:教学设计中把学生看做主体,要以学生会有什么样的问题,有什么样的反应为中心来设计。同时要考虑到学生现有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找好各种能力培养和思想素质教育的结合点和切入点。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与思想。我们常常可以听到学生有这样的说法,他不喜欢这个老师,所以他就不好好学这门课了。对老师的喜欢与否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影响到对这门功课的努力。在课堂中的消极体验增多,就会引起学生学习生活的质量下降。老师课堂上的鼓励和赞扬会有效地减少学生的厌学情绪,也会减少学生旷课、逃学的几率。对于学生们来讲,课堂是他们生活的主要空间,是其心灵得以成长的主要空间。在这其中,班主任是用自己真诚的心去学生的心进行交流,还是以严厉的形象、冰冷的外壳去触碰学生柔嫩的心灵,会对学生的健康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本人曾经带过的学生就有类似的情况,学生在上实验课时不小心弄坏了实验器材,被老师严厉地批评了一顿,结果导致这名学生今后上实验课时不能积极参与到实验中,甚至遇到实验课就逃课了。这样的例子有很多,老师在课堂上的不恰当的言语都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很大的影响。

三、结论

在撰写本文时,虽然本人查阅了不少资料,可是文章还是有很多不足之处。文章缺乏对于当前高中生心理状况和高中班主任心理状况的量化研究,分析得也不够深入。由于本人水平有限,难免存在不妥之处,诚望专家赐教。

参考文献:

[1]陈露,邱芬.关于高中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成功(教育),2011,14.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学设计范文3

2004年,天津市心理卫生协会对本市高中学生性心理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34.7%以上的“学生情侣”存在拥抱、接吻现象,4.1%以上存在同居现象!

2007年,一项上海市高中生的性心理课题研究的调查显示,高中生对于婚前的态度表现得越来越开放。23.6%的学生赞成婚前,35.2%的学生会同意接受恋人提出的性要求,并且有42.9%的学生认为自己可能会发生婚前,认同“性与婚姻应保持统一”的学生仅占46.5%。上述两项调查结果令人警醒,正如调查者所说:“传统的青春期教育往往只讲异性间的友情,回避中学生自然萌生的初恋爱情,这并不是科学的态度。”“不敢直面部分中学生业已萌动的爱情,也就不可能对这类少男少女间的爱情萌芽加以保护和引导。”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中学生的爱情是一个现实的、无法回避的教育问题,用不着抱什么神秘的态度,不是一讲‘性教育’就有什么副作用,而应作为一个道德教育问题来研究,找到规律办事,正确引导。”因此,直面现状,关注高中生心理健康,培养正确的爱情观是极其重要的。

培养学生正确爱情观的教学设想:

语文学科内容更为丰富多彩,形式也更为多种多样,因此充分利用语文教材,挖掘丰富而生动的教育资源,是我们语文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爱情观得天独到的优势。如今的《语文》教材收入了不少表现爱情的优秀文学作品,如《致橡树》,其立意或许也在于要加强对少男少女进行正确爱情观的教育。教师只要能正确合理地指导学生来阅读欣赏这些爱情文学作品,相信可以帮助他们树立至纯、至真、至美的爱情观。本着这样的教学理念,我选择《致橡树》一课进行了教学尝试。

二、教学实践

1.第一轮教学实践――在比较阅读中预设讨论框架

在赏析当代中国女诗人舒婷的《致橡树》时,我特地让学生在课前阅读了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简爱有着倔强敏感的个性、充实丰富的内心,始终追求独立人格和自身价值。她长相不美,身材矮小,地位低微,却敢于当面质问罗切斯特,要求对她平等相待。其不寻常的气质和高尚的心灵深深吸引了罗切斯特,最终获得心灵契合的爱。借助这种比较文学的开阔视角,学生的情感产生了升华。文中简爱的人生宣言“我们的灵魂是平等的”深深震撼了每一位同学。通过这些中外作品的比较阅读、讲授,学生对爱情形成了初步的认知能力,知道在交往的过程中把对方看作是和自己一样平等独立的生命个体,这既是对对方的尊重,也是对爱情的尊重,更是获得美好爱情的基础。

在教学设计中,我们预设了一个需要讨论的问题框架:真正的爱情是什么呢?这个问题具有相当的开放性,首先,教师是无法把握预设教学内容在40分钟里完成,预先设想的每一个问题都可能因为学生的意外思维(指与教师期望不吻合的思路)而无法控制;其次,是课堂教学过程一旦放开,很难驾驭,教师难以即刻对学生提出的五花八门的猜测作出恰当的判断和应对。

片段一:关于什么是真正的爱情的讨论

师:爱的双方应保持怎样的关系,具有怎样的形象和内涵

生1:“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一起。“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生2“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生1:“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

师:女性的形象呢?

生1:“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师:这就是作者向往的爱情观,这就是伟大的爱情,这就是坚贞的爱情。

生3:老师,“铜枝铁干”和“花朵”是什么意思呢?

在对第一轮教学进行课后讨论时,教研组的老师和我都有一种感觉――对于诗歌意象的分析还不够到位。鉴赏诗歌首先应该理解诗歌的意象,然后才能由此把握住由多个意象组合而营造的意境,从而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理解诗歌的主旨内涵,这是鉴赏诗歌的指导原则。

2.第二轮教学实践――在反复诵读分析意象中生成问题并引发讨论

我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以学生朗读为主,通过齐读,男女生朗读,个别朗读,学生互相点评等方式,并配合诗歌讲解的层层深入,让学生在朗读中慢慢体会诗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注重教师范读这个环节,让学生在朗读时有有效的感性指导,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观察教师的表情,感受教师的激情,可以从中获得一些对诗歌的感性认识,比一味地让学生朗读更能准确地把握住诗歌的情感。在诵读的过程中再对诗歌中的意象进行分析,将“象征手法”这一艺术手法点透。

片段二:在诵读、分析意象中明确真正的爱情观

师:爱不应该是怎样的?请一女同学朗读此片断。

师:请同学讨论归结,作者否定了哪几种爱情观?为什么?

生:对“世俗的爱情”,作者是持否定、批驳的态度的。在作者看来,爱情不是一方的攀附,也不是单方的痴恋,即使由衷的奉献,也是不够的。

师:爱应该是这样的。教师范读。

生:爱的双方应紧密结合、相亲相爱、心心相印、息息相通、相互依存的

师:作为爱的双方,又应该以什么样的形象出现在人们面前呢?男女生齐读片断。

生4:作者在此采用了比喻的手法,把理想中的男子汉比作刀、剑、戟,枝干像铜、像铁,得出理想中的男子汉形象应是伟岸挺拔、坚强有力的。作者认为女性应有“红硕的花朵”,形容女性外表的健康美,完美的女性形象应该是青春秀美的,充满生机的。

师:那么,真正的爱情应该包含哪些内容呢?男女生分读片断。

生4:作者认为真正相爱的两个人,应该能够分担各种不幸和痛苦,要风雨同舟,患难与共;当然,雨过天晴,彩虹环绕,相爱的人儿最终必定会共同享受美好的人生、幸福的生活的。

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高度敏感和兴奋的状态,对问题的把握较准确,课堂效果较好。

三、课后反思

创造必要的思考空间,在本案例的实践中,除了教师每次提问之后给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外,还有两处特殊而必要的空白。第一处,是在导入部分,无论是设计朗读柳永的词, 还是设计对所唱歌词的反思,都需要教师有意无意留有至少20 秒以上的时间,让学生有咀嚼的空间。第二处,是在教师范读之后,不要急于让学生读,而是留出10 秒钟的空白, 因为成功的范读会让学生沉浸在美妙的诗歌中,得到独特的审美享受,教师切不可急着叫醒“着迷”的学生。另外,最后的课尾设计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来设计的是让学生“联系实际谈谈对爱情有什么新的认识。”但是由于学生对这方面感受不深,除了重复文中的观点外,基本上没能说出新的内容来,学生出于羞涩,不想也不谈自己真实的想法。再加上时间不够,最后只好草草结束,这样就使得这个环节显得有效性不强,变得可有可无。因此在今后的备课中,对于每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必须要慎重考虑其有效性。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学设计范文4

一、强化教学设计

在高中《生物教学大纲》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所有高中生必须接受的。无论是理科还是文科的学生,这些知识点都是要掌握的。它是我们生物教学的基础,只有打好基础,才能对学生进行准确的分层,而且这些知识的难度性不大,只要老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充分合作,基础知识的掌握不是很困难的。其次,生物的基础知识也是学生的基本素质之一,随着信息的普及和生物技术的推广,生物知识也开始走进我们的生活,因而学习一定的生物基础知识是很必要的。不仅有助于他们深层次的学习,更有助于学生的全面的提高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生物课倡导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勤于动手,重视信息的搜集与处理,提高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它为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提供了理论依据。教师为学生创设轻松、民主、真实的教学情景是建构主义实施的根本保证。将问题转变为学生已有知识背景之中的问题,是实现建构教学课堂的关键。

二、培养创新精神

教师到底应教会学生什么?直接指导着我们教学行为最根本的价值取向。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创新教育的重要性显得越来越明显。创新教育是旨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创新型人才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等三个方面的素质,因而培养创新人才的创新教育也应包括这三方面的内容。

生物学科要培养创新精神:1、创新意识:通过生物教学,让学生喜欢参加探索生命活动规律的学习活动,形成爱好,产生兴趣,培养不盲目接受现成结论的怀疑精神和一追到底的探究精神。2、创新思维:养成独立思考,运用求异、聚合、直觉、逻辑思维方式来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3、创新能力:将所学的知识加工组合,形成新的知识网络。4、创新品质:敢于质疑,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在实践能力方面的培养目标是:1、获取知识的能力。2、自主学习能力。3、基本实验技能。4、初步学会科学探究过程和设计简单实验方法。5、应用知识能力:即能联系实际,分析、解释一些简单生命现象及生命活动规律。这些目标只有深入到我们教学理念的核心,才会成为指引教学方向的两盏明灯。

三、让学生自主学习

只有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越位,学生在课堂上才会真正地自主学习。而防止教师“越位”的有效措施,就是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自由,让学生拥有自由支配的时间。教师要认识到交给学生主体参与的时间不会影响教学质量。大量的研究表明: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与参与前的素质是决定学习成绩优劣的最重要的因素。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做到“六放手”: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重点难点放手,让学生自由讨论;提出的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结论放手,让学生概括归纳;规律放手,让学生自己寻找;知识结构放手,让学生自主构建。总之,自由是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最佳境界和重要保障。有了自由,才能自立;有了自主,才能创新,才谈得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学设计范文5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学 心理健康教育 必要性

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改革深化、开放步伐的加快,我国经济社会加速转型,人们的工作方式与生活节奏发生了重大变化,来自社会各方面的竞争日趋激烈。这使很多人心理压力大,不堪重负从而影响心理健康。尤其是在当代青少年学生中,心理健康问题日趋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焦点,对高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关系到他们的健康成长,而且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发展。所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全体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政治教师更是责无旁贷。然而,现实生活中,心理健康教育是我国中小学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实践证明要扭转这种被动局面,仅靠一两次讲座,几次心理辅导,是远远不能解决问题的。

《心理健康教育纲要》指出:心理健康教育要全面渗透在教育的全过程中,无论在德育工作还是在日常教学工作中都应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常抓不懈。通过集体教育和分类辅导相结合的形式,采用以事说理、现身说法等有效方式,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解决学生大大小小的心理障碍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完善学生的人格。这是现代思想政治科教育理论和社会发展对每一位政治教师提出的要求。

1.遵循教育性原则,充分发掘教材资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中学思想政治课蕴含很多与个人心理品质相关的事例与知识,这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宝贵资源,应当在日常教学中充分利用起来。如《经济生活》中的市场经济道德观念、法制意识、合作意识的教育;《政治生活》中的公民意识和责任感教育;《文化生活》中的文化塑造人生教育、社会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生活与哲学》中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科学的思维方式教育,等等,都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资源,教师在备课与授课过程中应充分挖掘这一重要课程资源,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心理素质。

2.遵循主体性原则,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过程,合理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

《全日制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要重视高中学生在心理、智力、体能等方面的发展潜力……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民主气息的教育过程中,提高自主学习和发展的能力。”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必须高度重视心理教育,围绕课程目标和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根据教学实际,精心设计渗透点、渗透方法、渗透过程。

(1)联系课堂教学内容,合理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兴趣。

思想政治课上,创设情境,营造宽松、恬静、优雅的学习气氛,可以大大缩短教学中人与人、人与教材的距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放心灵空间,让学生多一分活力,增一分灵气,产生美好的心理体验,从而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同时,课堂上以情感为纽带,让学生根据内心世界的波动感悟人生,实现道德教育方式和观念的根本改变。例如:教学《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时,针对学生考试失利、家庭纠纷等挫折之后往往会产生紧张、消极、伤心、气愤等消极情绪的实际,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受一个钢琴家的故事:一位钢琴家到一个城市举办独奏音乐会,谁知首场演出,观众不足三成。这对钢琴家来说,实在是很丢面子的事,也很容易影响情绪,使演出质量大打折扣。但那位钢琴家并没有因此而难堪,他在演奏前对观众说:“你们城市的人很有钱,每个人都订了3个座位。”观众一愣,随后便会心地微笑起来,并长时间地为钢琴家的乐观幽默鼓掌。幽默的故事,打破了课堂的沉闷,缓解了紧张的情绪,融洽了师生感情,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受到了启发和教育。

(2)在课堂的交往互动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主意识和合作精神。

社会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人们都有民主、平等的需要,中学生尤其如此。在课堂教学的主体环节中,教师采用看书提问、分组讨论、辩论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不同形式,营造愉悦的学习环境。同时,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过程中给学生提供均等的回答问题机会,不仅充分调动所有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使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还让学生在与同学、老师的合作探究中感受集体的力量,充分认识自身价值,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教师还可以就学生学习、生活中存在的困惑点开展辩论赛、师生对话等形式构建各种学生能够发挥主体作用的平台,促进师生互动,挥洒学生个性,激发学生潜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与创造力,张扬生命活力,实现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双重目标。

现代教育倡导“学生中心论”,学生既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又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心理教育与普通知识的传授不同,它不仅是一个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的过程,而且是一个学生感悟和内化的过程思想政治课教学融入心理教育的过程,更是学生提高认识水平,健全心理品格的过程。这就要求政治教师无论是教案设计,还是课堂管理,心中始终都要装着学生,围绕学生展开教育、教学活动。教学中教师要构建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积极创设能够让学生广泛参与的教学情境,创新教学方式,比如:组织学生通过个案评述、小品表演、讨论、辩论等形式调动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主人公精神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体验合作学习的友情与乐趣,感受自我发现的成就感,增强自主意识和融入群体的能力,从而提高未来的生存与发展能力

3.遵循和谐原则,在课堂内外,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氛围,塑造学生的良好心理品质。

现代心理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中保持愉快和轻松的心情,有利于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释放巨大潜能。亲其师,信其道。在师生交往中,教师应保持主动,善于控制自身情绪,做到热爱、理解、尊重学生,善于沟通,勇于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以自身的和善宽容、豁达大度来理解、信任和赞赏学生;善于以轻松的表情、诙谐的语言、民主的心态营造出轻松的课堂心理环境,让学生放松心情,以平等的姿态、开放的心胸投入学习。多与学生交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把爱传递给学生,让学生乐于接受你、接近你,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只有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心理氛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促进学生正确处理好与周围世界的关系,才有助于其良好心理品质的塑造。

4.遵循差异性原则,构建激励性评价机制,对学生施以积极的心理暗示。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赏识和社会的承认,这是人类正常的心理需求。恰如其分的评价可使其潜能得到有效挖掘。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过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前的三四倍。激励是激发人的动机、调动人的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原则。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运用激励手段,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要乐于夸奖,勤于肯定,学会表扬、奖励学生。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而且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在课堂提问、讨论问题和课后的作业批改中,针对学生的具体表现坚持以积极的鼓励性评价为主。如:“你很棒!你做得很好!非常认真!再接再厉!加油哦!”“进步很大!”“期待你下次更精彩的表现!”等肯定与期待的话语。对于学习态度懒散成习、学习基础差的学生更应在学生积极完成与其学习层次相适应的学习任务时及时给予适当鼓励,在其心里激起浪花。可见发自内心地赞扬、激励学生,能促进他们积极向上、勇于进取,快乐成长。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学设计范文6

然而,对于广大的思想政治课教师来说,却是着实吃了一惊――“不习惯,没法教”。原因明摆着:心理素质教育对我们很多教师来说都是比较生疏,在以前的教学中从未接触过,在教学中如何把握心中无数。本文谈点教学体会旨在抛砖引玉。

一、善于学习,充实自己

孔子说:“学而不厌”。确实,作为一个教师要搞好教育,寻求最佳的教学方案,就得不断地学习。当前的心理素质教育对很多教师是陌生的,虽然以前在学校时,很多教师都曾学过心理学,但毕竟是比较肤浅的,更何况用之来进行教育,有困难是很容易理解的。因此,加强学习尤其重要。

首先,从接触到新教材开始,就加强了有关心理学知识的学习,把《教育心理学》《高中生心理学》《差生心理学》等书作为案头必备书,努力充实自己;其次,多吸取其他先进教师的优秀教法,及时在教学中尝试,缩短探索时间,提高课堂效益。比如,在今年第九期《政治课教学》中,有“多彩的消费”的教学设计,我觉得其中运用童话故事――《憋气的青蛙》导入新课新颖,在自己的教学中马上应用,学生反应热烈,效果极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二、设置悬念,激情引趣

兴趣是人们从事活动的最佳动力,它使人在学习中变得愉快,推动人积极获得知识技能。因此,我在教学中尽量设计出一些悬念,用此调动学生求知欲,使学生产生迫切学习与解疑的动机。在教学《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一课时,导入新课时提问:假设现在你购买了彩票,意外地中了500万大奖,你打算怎么做? (投影答案选项)你会 A. 立刻去商店把自己一直想要的东西全买回来,宁可把钱花光,反正也是意外之财。 B. 计算好,买一些自己需要的东西,合理分配。 C. 尽量不花,也许以后有急用,把钱攒起来。 (学生思考、选择后,教师投影参考答案) 选择A――你们属于大手大脚的奢侈类型消费者;选择B――你们属于理智型的消费者;选择C――你们属于类似于吝啬鬼类型的消费者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用一个消费心理、消费观念测试作为引题, 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

三、幽默诙谐,放松心情

有人说,幽默是教育最主要的,第一位的助手。确实,中学生的学习是紧张的,在教学中,能让学生放松心境,使他们在轻松愉快之中知晓道理,这何尝不是件美事?因此,幽默常能在教学中起到奇效,从而避免空洞枯燥的说教。

我在教学 “货币的产生”时,讲道:“当你走进新华书店,拿着一本《英汉词典》爱不释手时,怎么办呢?你不可能指望营业员无偿奉送,也不能学孔乙己――‘窃书不算偷’(学生异口同声回答,并发出愉快的笑声),只能拿钱去买。为什么一张薄薄的‘纸片’,就能买到各种商品呢?”在这里,“窃书不算偷”的巧妙移用,诙谐有趣,增添了语言的幽默情趣。

四、紧贴现实,透视热点

当前的中学生大多是爷爷奶奶、父母亲围着团团转中成长起来,心理承受能力较差,而一个个父母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因此,上了高中以后,随着学业负担的加重,很多学生的心理压力很大。

我在教学“实现人生的价值”一框时,引入了近日报上的一个案例――“贵阳一有名女记者杀夫案”,着重讲了案件起因:女记者有一女儿,初中毕业后,自费送其入省重点中学学习,但女儿由于本身基础不是很扎实,成绩很不理想,因此,心理压力很大,自觉对不起父母的一片苦心,整天精神恍惚,终于有一天,为逃避现实,投湖自杀,引发后来的杀人案。由于此案中女学生的困惑是当前很多青少年成长中常见的现象,且又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事例,学生反响很大,很多人谈了自己的看法,为女学生设想了解决困惑的对策。这时,适时地引导学生审视一下自己,平时是否也有那种面临困难就焦躁不安,畏惧退缩,悲观失望等不良心理,应如何正确对待这一现实。在这堂课里,学生显得格外的认真和严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