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实验教学概念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物实验教学概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物实验教学概念

生物实验教学概念范文1

关键词:初中生物;利用实验;概念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3-069-1

一、利用鲜明、生动的生物实验,培养学生获得重要概念的感性认识

鲜明、生动的生物实验可以让学生通过视觉、听觉、嗅觉来形成感性认识,只有利用直接作用于感官的鲜明、生动的生物实验,才能有助于学生形成思维,加深对重要概念的理解。形成重要概念的基础是感性认识,这要通过仔细观察才能获得。通过实验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能力是基础,思维能力是关键,学生通过观察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然后形成重要概念。比如,学生在学习生物分类时,学生虽然每天都进出校园,对校园一些生物也很熟悉,却往往不能把校园里的生物和生物分类这个重要概念联系在一起。教师就可以设计“调查我们校园内的生物”这个实验,利用实验让学生对校园生物的种类进行调查,大家互相交流,共同分析,不但活跃了气氛,而且使学生们的印象深刻,使他们获得了丰富详实的第一手资料,再加上教师的点拨引导,使学生们既学到了书本上的知识,还增添了学习兴趣。兴趣是很好的老师,有了这位好老师的引导,谁会否认,学生们不会从自己丰富的校园生物资源中获得无穷而有用的生物分类的重要概念知识呢!其次,鲜明、生动的生物实验能够较好地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过去被动、机械、僵化的学习方式变为主动、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作为生物教师,要沉下心来,精心研究教材和校本教材,充分利用生动、鲜明的生物实验,充分解放学生的眼、脑、手,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实验中学习,在主动探究中获取重要概念的一些感性认识,提高动手操作的技能。

二、利用系列典型的生物实验,培养学生对重要概念的理解、迁移

初中生物有许多重要概念都与生物实验有关,为了帮助学生掌握这些重要概念,我们要安排设计好这些典型、系列的实验,通过实验,让学生归纳、概括这些重要概念,加深对重要概念的理解和迁移。例如:细胞是生物体结构的一个重要概念,在这里有两个初中生物的经典实验,一个是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的细胞,一个是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实验,如果脱离这两个典型实验,就会使学生对细胞这个重要概念的理解变得抽象、枯燥、乏味。然而通过这两个实验,学生通过制作临时玻片标本,就能够清楚地看到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同时也避免了课堂教学从概念到概念的这样一种现象。通过大家观察、讨论、交流,细胞这个重要概念变得更加具体实在,学生一看到细胞这个词,脑海里马上就想到他所看到的细胞,使得细胞这个重要概念得到升华、迁移。其实,我认为把重要概念和实验联系起来,它避讳的是生硬和勉强,有助于学生对重要概念的理解。实验课也能增加学生动手的机会,使学生在动手做实验的过程中更加深刻地理解理论知识,通过简单易懂的实验来加深学生对抽象理论的理解,使生物抽象知识的学习变得生动,容易理解,从而也能避免填鸭式的这种课堂教学现象。

生物实验教学概念范文2

【关键词】概念转变 前概念 认知冲突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163-02

物理学习的最基本的方式是基于原有经验的概念转变学习。进而,物理教学也就可以被看成“概念转变教学”。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实验是促进学生概念转变非常有效的途径。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科学认识的基础,实验是纠正错误最重要且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所以,我们一线教师需要探索的是:如何开发或更好地运用实验说明原有概念的错误所在,使迷失概念发生动摇,直至更正;或者增加验证实验,发展并完善学生与科学观点相一致的正确认识,使其上升为科学概念。

一、通过实验探测前概念,协助学生自己建构科学概念

对教师来说,对学生的认识不但在广度和深度上十分有限,而且容易出现严重的偏差。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创设一些活动,通过观察实验,启迪学生的思维,给学生充分表达的机会,使学生对一些现象所持的观念明朗化,了解学生在学习相关知识之前究竟存在着哪些认识,分析这些认识产生的原因,以及它们对学生新的学习产生了哪些影响。

【案例】在进行大气压教学前我们往往必做“覆杯实验”,如图1所示,在注满红水的杯口盖上一张硬纸片,将杯子倒过来,发现杯中的水没有倒出。于是教师对学生说(教科书也是这样写的):由此可见,大气存在着压强,是大气压将纸片托住。但是,对此现象学生有何解释呢?我在两个成绩差异较大的班级做了问卷调查:

特色班(41人):

平行班(46人):

以上数据说明在学生中既存在有对概念的掌握起积极作用的――正确前概念,也有起消极作用的――错误前概念(有近半学生认为是被水吸住),即便在同一个学生的大脑中也可能同时存在正确的和迷失的概念(这从上表选项A+D>100% 可以看出),说明他们对一些事物的想法是模糊的。而且不论成绩相差多么大的两个班级,不同观点出现的比率都非常相似。那么如何实现这一概念转变呢?显然,传统的讲授难以真正有效促进学生对正确概念的建构。

我们可以用这样一个实验:把倒过来的杯子挂在真空罩顶(用不干胶挂钩),然后抽气,学生清楚看到纸片落下水流出。当学生从直观的实验现象中发现原有概念已经不能解释新的问题时,学生才会被迫放弃原有的观念,主动建构新的科学概念。教师在没有做出任何解释的情况下对学生又进行了调查:选A的人数为0,而选C的学生达到90%。另外,也有教师在杯底扎一个洞,用手指按住洞时纸片不掉下来,手指移开则纸片掉下,也能证明不是水粘住纸片,使学生的目光聚集到了空气这一变量上。

对于每个学生而言,由于认识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不同,对事物的理解也就不同、有的较全面有的较片面、有的较深刻、有的流于表面。我们教师应该设计、运用一些直观的实验,让孩子们在回忆过去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唤醒”前概念,同时协助他们自己建构科学概念。

二、运用实验完善有益经验,帮助学生总结提升为科学概念

研究者将促进概念转变的教学策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学习者原有的正确观点为基础,将其向科学认识发展和拓宽。初中学生思维活跃,有一定知识积累,在这些积累的认识中有许多与科学观点相一致,但却是浅显的、不全面甚至是一知半解的,大多缺乏思维深度和科学性。我们教师应该充分挖掘学生前概念中可以利用的有益经验因素,运用实验为新概念的建立牵线搭桥,以促使学生展开积极主动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总结和归纳自己观察到的现象、收集到的证据,将其提升为科学概念。

【案例】对于“凸透镜能成什么样的像”这一问题,学生唯一的前概念是“可以当放大镜用――成放大的像”,这一认识正确但太片面,我们怎样才能完善并拓展学生们的知识呢?显然,灌输式教学或简单的结论式教学,不可能使学生真正地理解这些概念。我调整了以往“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的教学顺序,在成像规律没有告诉学生前把他们带到实验室,要求他们探究“把它当放大镜用时成像有何特点?什么时候不成像?” “还能成别的像吗?用桌上的光屏接收一下看看。” “为什么有的像大有的像小,有规律吗?”学生们在“玩”的过程中充实、完善和总结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三、促进学生概念转变

促进概念转变的第二类教学策略是:建立在认知冲突和解决冲突基础上的教学。早在1982年,康奈尔大学的Posner等教授提出了概念转变模型,提出发生概念转变的四个条件:

(1)对原有概念的不满:让个体处于某种情境,让他用自己的原有概念来解释一些现实问题。只有个体感到自己原有的某个概念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失去了作用,从而引发认知冲突,他才有可能改变原有概念。

(2)新概念的可理解性:学习者需懂得新概念的真正含义,而不仅仅是字面的理解,他需要把各个片段联系起来,建立整体一致的表征。

(3)新概念的合理性:个体需要看到新概念是合理的,而这需要新概念与个体所接受的其它概念、信念相互一致,而不是相互冲突,它们可以一起被重新整合。

(4)新概念的有效性:个体应看到新概念对自己的价值,它能解决原有概念无法解决的问题且能向个体展现出新的可能和方向,具有启发意义。

可见,学习者首先要意识到新经验与原有观念之间的不一致,从而产生一种“冲突感”,在此基础上,学习者对新、旧经验及其有关的事实、观念进行分析和判断,思考各自的合理性、正确性,直至对新、旧知识经验做出某种调整,以解决它们之间的冲突。在物理教学中引发认知冲突的教学策略以“实验演示”和“探究实验”最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效果也最为明显。所以,有经验的教师应该针对学生常犯错误,设计一些实验以呈现日常生活中不能经历到或意想不到的新现象,促使学生轻而易举地调整和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

总之,概念转变教学要求教师提供丰富、具体和具有说服力的物理实验,探测前概念,完善有益经验,引发认知冲突。引导学生对实际产生的问题进行讨论,通过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讨论,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改进自己的经验和认识,逐步实现对概念的全面、准确的理解(如下图)。

生物实验教学概念范文3

1.考纲要求及教学策略

在高三一轮复习中,学生对知识已有一定的认识,失去新鲜感,因而教师不能对知识进行简单的重现,而应引导学生立足教材,夯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理性思维能力。考纲中对“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为Ⅱ类要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节中“遗传物质”是生物学概念,“DNA是遗传物质,遗传信息的传递是通过DNA复制实现的”是核心概念,核心概念的教学实际上是建立在一般概念、原理和规律之上的对生物学核心问题认识和理解的构建[1],前者是构建后者的重要基石。“遗传物质”是亲代与子代之间传递遗传信息的物质,如何理解“DNA是遗传物质,遗传信息的传递是通过DNA复制实现的”这一核心概念?布鲁纳认为“人是通过认知表征的过程来获得知识、实现学习的”。因此,教师不能不遵循认知结构学习的规律,更不能用教师思维替代学生思维的发生、发展、延伸。教师可以科学家的研究历程为背景资料,引导学生思考实验设计思路,分析实验现象,使学生从形象表征走向抽象表针,进而理解核心概念。本节复习思路:遗传现象探究遗传物质遗传物质必备条件经典实验分析正确理解“DNA是遗传物质,遗传信息的传递是通过DNA复制实现的”和“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复习过程

2.1导入

生命之所以能够一代一代地延续,主要是因为遗传物质绵延不断地向后代传递,从而使后代具有与前代相同的性状。遗传给后代的究竟是什么?通过对细胞结构、细胞分裂、受精作用的学习可知,遗传给后代的细胞是和卵细胞,遗传给后代的结构是染色体,染色体在生物的传宗接代过程中,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谁才是遗传给后代的物质呢?引导学生思考“作为遗传物质,必须具备哪些条件”,使学生对遗传物质有正确的认识。遗传物质需满足以下四个条件:(1)能够精确地自我复制,使前后代具有一定的连续性。(2)能够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和新陈代谢的过程。(3)具有贮存大量遗传信息的潜在能力。(4)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可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2.2设计实验探究“遗传物质究竟是什么”

田奇林老师在《做一位“发展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积极践行者》中指出[2]:前天――授人以鱼,“灌知识”“灌方法”,用自己的理解代替学生的理解;昨天――授人以渔,学会阅读学习,变革接受学习,;今天――授人以渔场,给学生提供信息场、创设问题场、留足探索场、提供创造场、建构情感场,让学生摸索着捕,如有不会,再有针对性地指导;明天――“做科学”,生物是一门实验学科。因此,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教师应发展学生理性思维,动脑动手,加强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尤其是实验设计思路的培养和训练。

根据导入中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及遗传物质的满足条件可知,遗传物质是DNA或蛋白质,依据实验设计的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实验应设法将DNA和蛋白质分开,可通过分离提纯法或同位素标记法实现,然后单独看其作用。若是探究未知病毒遗传物质是DNA还是RNA,可利用酶的专一性,通过酶解法,破坏一种物质,看另一种物质,也可以使用病毒重组法。

2.3教材中的三个经典实验如何体现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

从实验设计的两大原则角度,重新审视经典实验,加深对实验的理解。将教材中的基础和主干知识以问题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既能夯实基础,又能提高实验设计和分析能力。

2.3.1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

(1)R型活细菌 小鼠健康

(2)S型活细菌 小鼠死亡

(3)加热后杀死的S型细菌 小鼠健康

(4)R型活细菌+加热后杀死的S型细菌 小鼠死亡

(1)(2)两组通过控制细菌的类型进行对照,可知R型活细菌是无毒的,而S型活细菌是有毒的。(2)(3)两组通过控制S型细菌的存活状态进行对照,可知加热后杀死的S型细菌是无毒的。在此基础上进行的第(4)组实验,实验现象是小鼠死亡,从小鼠体内分离出S型活细菌,但是注射到小鼠体内的是活的R型细菌和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小鼠体内无毒的R型活细菌转化有毒的S型活细菌的实质是什么?第(4)组死亡的小鼠体内都是S型活细菌吗?为什么?

由该实验可知:S型菌中有转化因子,那么究竟S型菌中的什么物质是转化因子呢?怎么从S型菌的组成成分中判断哪种物质是转化因子,实验怎么设计,为什么这样设计?引导学生运用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积极思考。要判断S型菌中哪种物质是转化因子,要设法将S型菌的各种组成成分分开,单独观察其作用。

2.3.2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

(1)S型菌的DNA+R型菌R型菌和S型菌

(2)S型菌的蛋白质+R型菌R型菌

(3)S型菌的多糖+R型菌R型菌

(4)S型菌的DNA+DNA酶+R型菌R型菌

(1)(2)(3)三组通过控制S型菌的组成成分进行对照,可知S型菌的DNA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S型菌的蛋白质和多糖不可以。(1)(4)两组通过控制是否加入DNA酶进行对照,可知转化因子是DNA,而不是DNA的分解产物。进一步抛出问题,既然实验遵循了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设计合理,那么为什么仍有人对该实验的结论提出质疑?从而训练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

分离提纯得到的物质纯度不能达到100%,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将DNA和蛋白质区分开来?选择什么实验材料最合适?

2.3.3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

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是十分重要的。从实验操作程度和可控制性等方面看,最好选择只有DNA和蛋白质这两种物质作为组成成分的生物为实验材料。既然无法通过提纯得到100%的相关物质,我们就要追踪DNA和蛋白质的作用,可以用什么方法?引导学生对分泌蛋白形成的复习,得出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放射性强度是实验观察指标,我们不能判断具体是哪种物质哪种元素产生的放射性,因而只能对DNA和蛋白质分别进行标记,且标记DNA的特有元素和蛋白质的特有元素。实验通过控制噬菌体中被标记的物质进行对照,可知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噬菌体的DNA进入到细菌细胞中,而噬菌体的蛋白质仍留在细菌细胞外,且两组都产生了子代噬菌体,子代噬菌体中只检测到 P,没有检测到 S。因此 P标记的DNA是亲代噬菌体与子代噬菌体之间传递遗传信息的物质,即DNA是遗传物质。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既然DNA进入细菌体内,蛋白质未进入,为什么 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上清液中含有很低放射性?为什么 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沉淀物中含有很低放射性?由此,对今后的实验操作和实验设计有什么启发?

自然界中并不是所有的生物都有DNA,如烟草花叶病毒、艾滋病病毒只有RNA和蛋白质两种成分,可通过病毒重组法或酶解法探究其遗传物质。通过对遗传物质的探究发现自然界中大多数生物都是以DNA为遗传物质,所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3.反思

生物学核心概念的理解不是一节课或一个自然章节就可以完成的,通常需要花费较长时间,从多角度学习才能形成。虽然遗传物质不是核心概念,但它是构建核心概念的基石,在“遗传物质”概念的基础上,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从实验设计思路和原则角度,抽丝剥茧,分析科学家的经典实验,揭开遗传物质的面纱,理解“DNA是遗传物质”,而对“遗传信息的传递是通过DNA复制实现的”只能通过后续章节来建立。

参考文献:

生物实验教学概念范文4

一、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现状

1.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当前,仍然有很多学生和教师认为,除了语、数、英等课程是主修课以外,理、化、生等学科都是副科。由于很多人带着有色眼镜看待生物,因此这么学科在众多学科中不太受重视。所以很多学生都抱着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学习生物,这样不仅降低了教学质量,对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都是一种消极的影响。除此之外,学校安排的生物课程也相对较少,对于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来说,课程量的减少会直接影响实验教学的质量。由于我国对生物这门学科的不重视,导致教师依然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来进行生物实验教学,进而导致生物实验教学的质量未能提高。相当一部分学校的生物实验室、器皿、材料都有所欠缺,进而导致学生对生物实验接触甚少。

2.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在课程占主导性

高中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课程,同时也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实验教学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理论性的知识,让学生能够有效的掌握生物实验的操作技能。像对一些常见药物和器皿的使用,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对实验的设计等,都是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要求。在课程改革的初期阶段,高中生物教材中融入了很多实验的内容,且加大了实验的演示量。特别是最近几年的高考中,生物实验题型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重。由此可见,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在今后的生物教学中是不可或缺的角色。因此,教师要越来越重视生物课程的实验教学,除此之外,教师还要不断的改善实验的方法和教学的方法,以此来提高生物实验教学的教学质量。

二、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对策

1.完善教学设备

新课改提出之后,我国对生物实验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且更加的严格。其主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逻辑思维为前提,进行教学。因此,高中生物教学才能够得以有效的展开和不断的完善,在国家的支持下,各个学习已经开始慢慢的完善教学条件,建立起新的生物实验室,配备性的教学设备、教学仪器以及实验所需的药物等。

2.善于利用资源改善教学模式

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一定要不断地优化实验方法,要善于思考,不断地创新。就算在实验设备不够完善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已有的材料来完成实验。例如,教师可以进行一些生态性的实验。也可以利用天然的资源,去采集一些标本,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如此一来,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增添了实验教学的趣味性。从根本上来说,只有教师树立起一个良好的榜样,才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有效地提高生物实验教学的质量,才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另外,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的时候,要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养成练好的实验态度,便于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掌握生物实验要表达的精髓。

生物实验教学概念范文5

关键词:初中生物 实验教学 初探

新课程规定初中学校的生物实验教学,需要综合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但由于初中生的生物学知识储备不足,而且自身的认知情况、学习能力、学习经验和实验能力等十分欠缺。因此,对学生进行科学恰当的生物学教学和生物实验操作教学,对学生在学科基础知识和相应实验进行指导,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初中学校的生物实验教学,对于学科知识的学习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能够有效督促教师改善实验教学,使学生在动手和实践中获得更多的综合知识。

一、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虽然在各个学校开展较早,并且产生了一定的效果,但至今仍然未能达到应有的效果,从根本来说,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教学观念陈旧,未能充分认识生物实验教学的作用

新的生物教材虽然增加了大量的实验内容,但由于传统教育方式的影响,教师及学生的教学和学习活动都是以应试为出发点,使学生和教师对生物实验教学的作用没有全面的认识。虽然许多地区的中考设置了实验测试,但是学生和教师也未能对其加以重视;而且许多学校由于经费限制,实验课堂上,仅仅由教师进行演示实验,而只是要求学生记住具体的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而已,学生真正参与具体实验的机会很少,因而造成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无法提高。并且学生并未亲身参与实验过程,很多学生不敢做实验,对实验产生抵触心理。这种观念上和实际教学中的问题,使学生根本无法获得知识,从而不能达到教学的目的。

2.未能充分重视实验过程

验证性实验是目前主要的实验教学形式。现实中,学生做实验时,已经给定了实验结果,学生只要能够获得结果即可。而且实验指导教师也只检查实验结果,而完全忽视实验操作过程。这样的实验教学方法,使学生的思维模式过于模式化,并且未能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发现生物学习和生物实验的乐趣和奥秘,因此无法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多种生物概念和生物知识。

3.课程安排过于单一,过于注重演示实验

实验的目的,便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发现他们以前未能发现的东西,激发其好奇心和求知欲,以帮助学生获取知识。但是,传统模式的实验教学,忽视了探究对学生的重要性,仅仅将演示当成生物实验教学的主要形式,探究性实验基本未在实验形式中出现。由于实验教学模式上的不合理,导致实验对于学生来说仅仅是毫无悬念的结果,这样的实验教学模式,失去了实验的乐趣,更使学生失去了通过深层探究完成自主学习的机会。

4.生物教师的评价机制和监管机制不够合理

现在,生物实验教学一般是学科教师和实验室教师一起对学生进行实验教学,只要进行了实验教学,不管是否完成了教学目标,教师的教学评估都能通过。所以教师往往通过走形式的方式进行实验教学,而且很多地区的中考仍未加入对实验操作的考查,仅仅是通过笔试的方式进行考核,学生只要记住实验结果即可。这种单一的教学评价形式,是教师对实验教学缺乏重视,学生的生物知识和实验能力很难获得提高的基本原因。

二、提升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质量的几点建议

1.教师和学生需要在实践中重新审视生物实验教学功能

在初中生物的实验教学中,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需要重新对实验教学进行认识。在实践中,教师应当认识到,生物实验教学是一门与生物学科相互配合的课程。初中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动手能力。实验教学应该以初中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为基础,以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为目标,并以有效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益为结果。学生也应该从态度上重视生物实验教学,使自己在实验室中通过实验发现生物的奥秘。

2.适当增加探究性实验的实验模式

实验的进行是一个探究和创造的过程。通过实验,可以获得很多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因此从很大程度上来说,现阶段生物实验的教学方法是不符合实验定义的。所以,要学会将传统的验证性和演示性的实验改为探究性的实验模式,增加探究性实验在生物实验教学中的比例,让学生在教师简单讲解的基础上,通过自己动手实验去探究实验的结果。教师仅仅需要在讲解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如记录实验数据和现象等。通过探究性实验,学生得到自己观察体验和操作的机会,更会感受到科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3.重视生物实验过程

初中的生物实验教学作为一种基础性实验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教师和学生在生物实验教学中仅重视结果、忽略过程的现象,使学生无法提高自身的实验能力。因此,生物实验过程在生物学习中十分重要,通过对实验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的重视,加强学生的实验意识,巩固课堂知识,并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4.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实验意识

教师应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实验学习习惯,让学生做好实验的预习和准备工作,并明确实验目的和实验过程,让学生明白实验的重要性,使学生养成爱护实验仪器、节省实验材料的意识,并从实验过程中获取实验心得,巩固生物知识。

5.改善教学评估方式

由前面的阐述我们可以看出,原来的生物教学评估方式有很多弊端,所以应改革现有的生物实验教学的评估方式,将生物实验教学也纳入考试范围当中。现在,一些地区开始在中考中安排实验考核,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实验教学的发展。

提高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组织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都有很大帮助,教师和学生都应该搞好生物实验教学,为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陈庆红.生物课程标准及实验教材的实践反思[J].生物学通报,2005(9).

[2]卢文祥.新课程理念与初中生物课程改革[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生物实验教学概念范文6

关键词: 生物学探究性实验适合性研究

一、引言

新的中小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追求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理念。在生物学教学中,探究性实验教学是贯彻上述理念、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重要途径。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性是生物学的一个突出特点。如何充分体现生物学探究性实验对不同学生的适合性,如何充分发挥生物学实验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是当前生物教学理论与实践中值得深入研究和努力探索的课题。

二、研究过程

(一)研究方法

采用等组对照实验,研究生物学探究性实验对不同学生的适合性。实验班以初一年级(1)(2)两个班为研究对象,并对其分组进行生物学探究性实验教学。

(二)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

问卷调查,全面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情;对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并根据开放性教学的全面发展性原则、有序性原则、创造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和思维训练为主的五项原则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2.具体方案的实施过程

目的:研究生物学探究性实验对不同学生的适合性问题。

材料:(1)生物知识测查,以初一年级教学大纲及教材为依据,编制测验试题,该测验包括两份同质测验试卷,每份试卷中应含难度大、小的两类试题,这两份试题分别用于后测和延迟测验。(2)生物兴趣量表,编制生物兴趣量表,一式两份,以考查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

实验步骤:实验在初一年级第一学期进行。

(1)前测。①生物知识测查:以初一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成绩为依据。②生物兴趣测查:在实验之前,在参考前人有关调查表的基础上,自编生物兴趣量表。③目的:通过两项测查结果,对被试均衡配对,确定实验组和普通组,使实验组和普通组在生物知识与生物兴趣上大致相同,在此基础上进行实验。

(2)实验过程。实验组每周用一节课进行探究性实验教学,在日常教学中加以渗透,并配以相应的练习。普通组按传统教法授课,并配以相应练习。

(3)后测。①生物知识测查:采用专门编写的生物测试题,在实验结束时(期中)对实验组和普通组进行测试。②生物学习兴趣测查:用前测时的兴趣调查量表。③目的:通过两项测查结果,考查实验对学生生物知识的掌握和生物兴趣的影响。

(4)延时测验。通过期末的检测,考查实验对学生掌握生物知识的保持程度的影响。

3.拓展延伸

教师组织学生对实验进行讨论,对教材中的实验步骤加以理解,使学生对实验验证的原理和逻辑关系非常清楚,通过实验结果不难推导出结论。

4.能力提升

如光合作用的概念:

“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为什么必须有光?”教师可进一步追问学生,引导学生回忆第二单元第二章第一节中“细胞质中有能量转换器”的有关内容,使学生能够说出光是一种能量,叶绿体能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在此基础上总结概括出光合作用的概念。

5.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理清思路: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光合作用的场所,产物光合作用的本质,光合作用的产物的运输,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意义与保护森林的情感意识。

三、研究结果分析

(一)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是培养生物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实验组和普通组在前测成绩基本一致的条件下,通过对学生进行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无论是实验组和普通组后测整体成绩差异比较,还是实验组和普通组后测分层成绩差异比较,都分别表现为差异比较显著和极其显著的现象。这表明对学生进行生物学探究性实验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二)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能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生物学探究性实验教学能引起学生浓厚的认识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认识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在生物学探究性实验教学过程中,引起学生的认识兴趣主要表现在,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实验过程的操作、实验结果的分析解释等方面会产生直接和间接的兴趣。

(三)问题解决学习策略训练的迁移效果

实验结束后,我进行了问卷调查,几乎所有参加实验的学生,包括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都欢迎这种实验课,都认为实验对他们解答生物问题有帮助,并且有98%的学生觉得通过实验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明显提高,几乎所有参加实验的学生都愿意在生物学习和其它学科的学习中尝试用相同的思维方式去探讨问题解决的学习策略。

四、实验的结论

(一)对不同学生进行生物学探究性实验的教学与训练,能使学生体验到运用生物学探究性实验解决生物问题有效性,增强学习兴趣。

(二)生物学探究性实验的训练,有助于学生形成概念、理解原理和掌握规律,能明显提高学生解决生物问题的能力。

(三)生物学探究性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进行科学研究方法的训练,有助于向学生进行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教育。

(四)生物学探究性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具有个性的学生在生物学方面的全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