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风险防范策略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财务风险防范策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财务风险防范策略

财务风险防范策略范文1

关键词:企业风险;财务风险;风险控制

加强财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是企业当下的重要任务,是适应当前经济形势的需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在不断地发展中可以得到很多机遇,但是机遇同时也具备着风险,所以在经营发展过程中,企业面临着很多挑战和风险。在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企业的财务状况具有不稳定性,是因为财务风险的出现是不确定的、不能预测的。而现在在经营过程中出现大问题或者直接失败的企业,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因为财务管理不到位,导致企业在财务上出现了问题。因此,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要把控好财务风险,必须要从财务管理出发,提高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防范和控制意识,对于财务上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的寻找原因并制定解决方法,防患以未然。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概念及其特点分析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定义

企业财务风险将视野对焦于企业的各类生产制造业务范围和行业,紧紧围绕资金的筹集、资金投入回收和利润分配等事项,开展潜在性风险的辨别和剖析,可以说,企业财务风险具备极其广泛的基本概念和含义,它是企业在进行各类经济活动中遭受到不同原因的制约性的作用下,而致使其财务具体运作情况与预估相偏移而产生的状况。从总体上,可以将企业的财务风险划为下列一些不同的类型:在财务活动各类步骤看来,关键就是指财务资产在筹集、资金投入、回收利用、利润分配等领域的风险。在财务风险的可控性情况看来,表现为可操控性和不可操控性的风险。在财务风险的多方位分散化方法看来,表现为不能分散及可分散的财务风险。在财务风险的运作情况看来,表现为静态数据、动态性的财务风险。在财务风险的范围看来,又可以区分为微观上的和宏观上的。在财务风险的目标看来,表现为资产、人身安全、义务层面的财务风险。别的还包含有自然风险及社会带来的风险等。而这种财务风险的细分又大致包揽了全部有关风险的运用范围,组成相对性的全方位统一系统。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特性

企业财务风险有其自己的表现特性,实际可以从下列层面进行分析和了解:客观性。企业财务风险围绕于企业开展财务活动的全过程,是客观现实、不因人的信念为改变的,在企业资产运行的环节中不可避免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和作用,而导致其存有对企业的风险和危害性。不确定性。企业财务风险虽然是客观现实的,但是还与此同时存有不确定性的特性,因为各种因素不能预料而且可以随意转变,这就使企业的财务风险存有未知性和偶然性。可认知性。企业财务风险虽然是客观性、不能明确的,但是也是可以为人们所了解的,可以利用对企业目前存在的、发生过的财务风险的统计分析、测算和剖析,获知企业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损害水平等,并选用合理的、有目的性的对策进行预测分析、评定、考量和预防。行为关联性。企业财务风险存在于有差异的环境当中,可以明显的呈现出财务领导者的实际个人行为与环境的关联特性,因为在不一样的环境下选用的财务管理决策不一样,这就使企业遭遇不一样的财务风险。根据对企业财务风险的表现特性展开学习并且提高把控能力,以实现科学的、全方位的了解和分析财务风险。

二、加强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的作用

(一)有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加大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实行资金的集中和统一管理,有利于企业资金的筹集、使用、分配、监督等方面的有效运作,使企业的资金流动处于积极状态,提高企业资金链的活跃性,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经济收益份额。

(二)有利于管控企业经营流程

加强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有助于企业财务计划的开展和完善,实现企业内部财务收支的平衡,合理有效的管理资金,以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发展。此外,还可以使财务管理工作更好地对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进行有效的监督,全方位地监督资金的筹集、组织、分配和使用,改进企业经营管理,扩大其发展空间,保证企业长期、健康发展。

(三)有利于优化企业财务资源

加大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建立、完善一个严格的、有效的风险规避机制,为促进企业内部资源整合,优化企业财务资金的使用效率,提高企业资金链的可流动性,有效提升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经济份额。

三、企业财务风险

(一)筹集资金存在的风险

要保证企业的长期健康稳定的发展需要有强大的资金库来支持,而少了资金库的基础力量,企业想要得到良好的发展基本上是不存在的。企业开展长期投资有许多形式,且都有着一定的风险,企业对于此事要不断衡量,要进行不断的筛选,选出综合性资金成本最低的筹资方式。企业的资本整体结构要融入于本身的具体情况,那样才会使企业的发展趋势更加具有实力。如利益筹集资金的方法,企业必须依照运营的情况合理的分配给投资人收益,投资人与企业一同对企业的赢亏承担,这在一定水平上提高了企业的整体实力,但也使企业的资本成本较高,决策权也较分散化;而债务筹集资金的方法,则要求企业不管经营状况怎样都需要按时向债务人交付利息,这样的话筹集资金速率较快,延展性强,还可以平稳企业的决策权,但其筹资的资产金额却比较有限,且不可以产生比较稳定的企业资金库,风险比较大。企业在筹资方式上的挑选错误就有可能导致企业的财务风险。

(二)投资存在的风险

企业在日常的经营环节中,可以通过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获得盈利外,还能够以项目投资的方法来获得利润。而项目投资的过程不可能每一次都能盈利,这在其中就存有一定的风险。企业开展项目投资的形式有现金、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资产、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账款和存货等。项目投资全过程中的利益和风险是并存的,较高的盈利代表着也存有较高的风险。企业必须在资产的流通性与盈利性中间做出挑选。可流动的资产项目投资太多,会提高资产的流通性,使企业的盈利水准提升,但与此同时也提高了企业的周转资金的负债比率。长期性的项目投资也出现资产金额大、执行时间长、将来盈利可变性复杂等难题。这些投资方面存在的风险都给企业的财务产生了一定风险。

(三)资金运营存在的风险

企业在资产经营环节中的风险关键表现为企业为了更好地开展生产必须在生产制造的时候贮备一些产品,这些产品一方面对企业的资产形成了一定的消耗,另一方面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管理经费。库存商品时间一长还有可能导致市场价的下降,在管理过程中发生损坏等状况。此外,企业未收帐款商品的总数太多,额度过大,也会给企业的财务带来一定风险。企业的资产流通性受限制,其债务的还款也不可以借助商品来填补,便会使企业长期性肩负较多负债,乃至发生债务违约的状况,这对企业的经营发展极其不好。所以在资金应用的过程中出现的不合理运用情况对企业造成财务风险也是十分明显的。

(四)收益分配存在的风险

利润分配是企业财务系统循环的最后一个阶段。利润分配其中又包含了留存收益和分配股息这两个部分。留存收益是扩张投资的规模来源,分配股息是企业股东资产扩张的规定,二者既互相联络又互相分歧。企业假如发展速度更快,基于市场销售与生产规模的快速发展趋势,必须增添很多基础的资产,税后利润绝大多数留用。但假如利润率很高,而分配股息小于一般水准,就很有可能危害企业的股票估值,从而产生了企业利润分配上的风险。如企业因为会计制度的出错或处在通货膨胀阶段,就很有可能产生虚盈实亏。分配过度的风险;企业保存留存收益太多,又会造成公司股东及职工短期内权益与长期性权益的矛盾,存在公司股东职工工作积极性减少的风险;而企业过多派发盈利,又会造成企业周转资金的不流通,容易造成不可以在期限内交付债务的风险。

四、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企业财务管理不适应当前经济环境

企业在进行经营生产活动时,容易受到市场大环境的影响。而企业就是在这样一个市场经济大环境中进行日常经营发展,所以市场经济大环境的各个方面都会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之一就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与外部经济环境不相适应,国家宏观经济发展趋势、国家经济政策变化、银行利率和汇率变化等都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密切相关。一个企业由于不考虑大的财务环境而导致其内部财务管理无法适应整个经济环境,从而造成企业财务风险的产生。

(二)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无规矩不成方圆,一个企业的财务工作是否到位,这就需要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企业财务管理体系不完善,对企业各项工作缺乏指导和控制是目前企业存在财务风险的主要原因。例如企业采购、生产、销售、财务、市场等在协调配合上事务较多,容易出现混乱甚至是失误,如果企业没有制定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对财务人员进行监督和管理考核,很有可能会造成企业财务工作上的失误,造成企业资金损失。它还给企业的财务带来一定的风险。

(三)企业内部的财务监管机制不够完善

在企业财务管控中,建立健全的企业财务管理机制,是有效管控企业财务风险的措施之一。有些企业对财务管理工作重视不到位,没有相应的财务监督管理制度,在应对在企业财务风险时,没有做到责任到人,使财务人员在工作中没有以严格的制度约束自己,放任财务管理工作的问题不管,导致财务风险的产生。

(四)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缺乏财务风

险意识企业在财务管理工作上应从多方面、多角度认识到防范财务风险的必要性,否则容易导致企业财务风险。企业在不断地发展经营过程中,经常会伴随着企业在财务上风险,而且,财务管理者对财务风险的认识不全面的,极有可能造成企业财务风险。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不高,财务风险意识淡薄,也是企业财务风险易发生的原因之一。

(五)企业在财务决策的失误

企业在发展经营过程中总要经过重大的决策决定方向,而决策的正确性关乎着企业的未来发展,而企业在财务工作上的决策正确性更是会影响企业财务风险的出现。当前许多企业的财务工作决策仍以一人为主,决策科学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影响企业财务决策的判断和实行,增加企业在决策上的不确定应性,最终会损害企业的自身发展。

五、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策略

(一)提高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意识

企业要从根本上降低财务风险几率,要从企业的风险防范意识入手,增强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意识。当企业在财务工作上做决策时,要对当下的实际状况有完全的掌控,在考虑可能影响决策的各个方面因素时,要加强对决策可行性的研究,科学的进行决策的实行,减少决策的失误。关于各种可行方案的决定,切忌主观臆断。对于在经营活动中随时可能出现的财务问题,要及时进行把控,要提前想出对策,加以控制。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一旦出现风险,在进行财务处理时,要有效的控制企业的损失,并从中总结经验,积极应对企业财务风险,以促进企业长期、健康、稳定的发展经营。

(二)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

为了有效地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还应注意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保证企业经济活动中各环节之间能够相互配合,提高整体工作的协调性。为了使财务决策符合企业的根本利益,一是企业必须建立科学完整的决策机制和激励机制。二是要建立健全企业财务上的监督管理机制,用监督管理的制度对财务工作进行有效管理,以促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有序进行。

(三)筹资、投资的科学性

筹资过程中,企业应从自身实际财务状况出发,掌握负债规模的大小,从筹资的所获得的收益和风险等方面进行多角度思考,按照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本企业的筹资途径,避免筹资过程中的资金风险;而企业在进行投资时,也应对投资项目的收益和风险给予审慎考虑,并对投资项目进行合理评估,多方面了解投资的可行性,提高投资的科学性。

(四)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

为了促进企业财务工作的有效进行,应该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加强财务知识的储备,从而提高工作效率。财务人员应该熟悉并且掌握企业的财务状况,在企业发生财务风险前,财务人员应该提前规避风险,做好应对的措施和方案,并进行总结,化解处理好存在的风险问题。因此,增强财务管理人员的财务风险意识十分必要。改善财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建立健全有效的风险防范制度和处理机制,财务人员作为财务工作的直接实施者,使其在日常工作中掌握和分析财务状况,更好地了解财务风险,从而使财务风险得以控制。

(五)优化企业资本结构要使自身的产品处于提升的位置,可以很好地吸收项目投资,要依据自身的风险承受力,选择最好的资本成本和投资效益的计划方案,要选择恰当的筹资方式和途径,以完成企业内部资本结构的提整体优化,要确保企业内部的资金积累,使本身处于相对性平稳的总体目标收益,并维持相对性平稳的营运能力,持续调节自身的运营方位和构思,使企业能够在市场中站稳脚跟。与此同时,企业还需要创设和健全财务风险的提示警报系统,要在忽然遭遇财务风险的情况之时,可以快速地运行风险预警系统,进而可以在较大程度上维持企业的现况,降低财务风险所产生的损害。

六、结束语

在目前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制度的环境下,促使在我国目前的企业主体在这样的一个大市场环境中,在所难免地要应对一定程度上的财务工作中所面临的风险性,并且企业基本的生产制造运行流程中的众多事情和关键点,通常都是会对企业具体受到的财务风险状况产生外界主要表现形态的直接性作用,总的来说,进一步加强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财务风险预防与管理方面,针对助推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环境之中的企业实体要维持长久稳定性的发展壮大的状况,具备着极为深入的实践助推作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企业的财务风险也会与之而来,所以为了企业能够健康的发展,从企业自身寻找原因,根据风险存在和产生的根源,制定有效的、合理的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措施,以及监管机制对风险的把控,可以有效的减少企业的财务风险的产生,以促进企业长期的、健康的经营活动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惠.关于加强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21(17):159-160.

[2]张林玉.如何加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J].中国外资,2019(14):124-125.

[3]佘浩.论财务共享模式下企业风险控制策略[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1(10):102-103.

[4]付玉兰.论新能源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J].中国市场,2021(17):155-156.

财务风险防范策略范文2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04.006

[中图分类号]F8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04-00-02

0 引 言

一般来说,财务风险普遍存在于市场经济运行下的企事业单位中,但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并不得到重视。在行政事业单位控制财务风险可以有效地防范和解决单位内部的财务问题,降低其出现财务风险的概率。

1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简述

1.1 财务风险的内涵

财务风险体现了一定的概率和可能性,是指受到来自企业内、外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致使在经济活动中收获的实际利润与预期利润发生偏离,实际支出与预期支出出现偏离的可能性。一般来说,财务风险普遍存在于市场经济运行下的企事业单位中,但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并不受重视。纵观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状况,其实际情况并不理想,究其原因,是在财务风险管理方面有缺失与漏洞。行政事业单位是非营利性的国有组织,财务风险管理可以有效地解决单位内部的财务问题。

1.2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

1.2.1 筹资领域的财务风险

财政拨款、上级单位拨款、合理的经营所得和收入是构成行政事业单位的主要筹资方式。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收入相对稳定,但具有很强的依靠性。所以,行政事业单位需要通过自己的行为来进行有效的筹资。另外,行政事业单位将有限的资金使用到O睢⒊て诘仁乱迪钅可喜焕于资金的回笼和周转,且这些固定下来的资金成本较高,不利于变现。从经济学的角度说,其机会成本很高,潜在损失很大。

1.2.2 投资领域的财务风险

一般来说,行政事业单位都存在着对外投资的行为,这种行为无可厚非,也是其进行筹资的重要途径。但客观来说,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对外投资之前并未对投资项目进行有效分析,其消耗了巨大的资金投入,同时这种盲目的投资项目缺少确定的回收资金和回收期。更重要的是,盲目对外投资加剧了单位内部的财务风险。

1.2.3 支出领域的财务风险

支出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一项重要财务组成,管理费用、职工福利、折旧费计提等占据了重要部分。总的来说,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支出领域的问题与缺陷最大程度地加剧了其内部的财务风险。主要体现在:①行政事业单位缺少详尽的预算制度,资金的使用缺少必要的安排;②支出记录不完善,会计账本上的数据并未体现出真实性;③各部门实行各自的经费预算制度,造成了资金相互挤占的问题。

1.2.4 管理领域的财务风险

财务管理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高低,这主要是因为管理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单位内部的控制与管控。其主要体现在:①行政事业性单位内部制度不健全,相关的行为并未得到有效监督和管理;②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牵引机制不安全,并未做到权利的制衡和监督;③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不达标,难以胜任工作的要求,不能有效地对单位内部的财务资料进行统计与处理。

2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存在的问题

2.1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经费预算方式不合理

纵观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经费编制管理体系,其明显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各部门的经费预算并未建立在未来年度的实际需求上,忽略了客观需要,制定的依据主要是参照上一年度的经费制定情况。某一个部门、某一项安排都可能导致经费超标,挤占其他部门的经费使用,造成严重的后果。

(2)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在经费预算方面普遍使用零基预算法,但在实际的制定环节却使用的是基数法。这种行为导致了经费使用的效率低,各部门的预算与使用制度不健全,不完整。

2.2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淡薄

财务风险是伴随着财务活动产生的,只要资金发生运转就会产生一定的风险与隐患。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人员认为只要按照相关的标准,制订出详尽的经费预算与使用方案,财务风险就不会产生,这种潜意识的认知是错误的。还有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不能对单位内部的财务活动做到整体的把控与完善,不能有效地控制财务风险的发生。

2.3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关系混乱

一般来说,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关系应当是与政治权利分离的,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管理项目。但实际上,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管理与实际的政治管理相勾连,在利益与权力的驱使下普遍出现了权责不分离的问题。有限的经济资源在小范围的群体中被挥霍,造成了经济资源的浪费。

2.4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制度不科学

一般来说,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制度要具备科学性,要建立在实际需要的基础上。但目前来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制度仅体现了相关统治者的意愿,决策失误案例层出不穷。决策者不懂财务,忽略了实际的经济运行规律,盲目对外投资,由此造成的财务风险十分严重。

3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防范策略

3.1 注重预算的编制与管理

一般来说,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经费安排主要是依靠各部门的预算来决定的,而实际中,各部门的经费预算并未建立在未来年度的实际需求上,忽略了客观需要,制定依据也是参照上一年度的情况。因此,各部门的财务预算在编制、上报、审查与批准、发放环节都要安排专业的人员进行管控与后期复审。另外,在进行财务预算时要明细其中的各项经费明细,按照不同的季节、月份、部门进行统计和审查。

3.2 加大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监督管理力度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监督分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两种,因此,有效的财务风险监管要从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入手,相互促进。

3.2.1 加强内部监督

强化单位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通过相互制约与审查,降低风险出现的概率。增加内部审计的开展力度,不定期进行内部审计,将发现的漏洞明确到每一个具体的工作人员身上。鼓励内部的工作人员进行监督与检举,激发其挥工作热情与积极性。

3.2.2 加强外部监督

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制度,通过一系列严格的惩处手段,杜绝财务风险行为的出现。简化相关的监督流程,对每个环节都要制定详细的监管、审查方式,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完整性。大力提倡社会监督,通过全社会对相关行为进行监督,坚决杜绝违法行为的出现。

3.3 增强财务风险的意识

只要有经济活动的存在就会有财务风险的存在,这需要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和基层财务人员具有明确的财务风险意识。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要有一定的前瞻性,意识到财务风险的重要性。在掌握国家宏观经济运行的基础上,制订相关的风险防范措施,通过有效的手段提高单位对外界经济变化的应对能力。

3.4 不断提高基层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

财务人员专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财务风险的处理与防范,广大的行政事业单位要格外注意相关人才的培养与引进,还要开展专家讲座、行业内的交流学习等活动,另外,还要提高基层财务人员的财务风险意识,让其意识到财务风险的重要性等,这些都是十分重要的手段。

主要参考文献

[1]李加兵,张红,赵斌,等.浅析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防范与管理[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10).

财务风险防范策略范文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11.046

0引言

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企业的金融风险也在增长,特别是在中国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金融风险是不可避免的。一般认为,金融风险是由于企业无法实现预期的财务收入,使一部分债务行为由于无力偿还而无法实现,从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应该说,企业的财务风险是很多因素的结果,它会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财务管理环节几乎存在于企业中,资金周转正常运行和改善企业的经济效益受到不利影响,最严重的情况将导致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直到崩溃。因此,我们必须尽快采取有效措施,尽快避免和防范金融风险,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应尽可能消除金融风险,以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行。

1财务风险的内涵和特点

在生产经营和市场竞争中,有很多因素能够对财务收益和语气收益造成影响,使其具有一些偏差,进而影响到整个财务系统,这就是企业财务风险的内在涵义。我们必须尽快采取有效措施,尽快避免和防范金融风险,理论上和实践中都应尽可能消除金融风险,以保证企业的正常经营。资本流通的过程不仅是金融风险的转移过程,也是金融风险的积累过程。一般来说,企业的金融风险主要包括融资活动,投资活动,资金回收和收益分配活动四个方面的金融风险,这是企业面临的风险。这是根据企业的金融活动分类的金融风险类型。另外,也可根据不同角度分类,将金融风险分为:不可分散风险和可分散风险;静态风险和动态风险;微观和宏观风险;自然风险和社会风险。不管是什么类型的金融风险,它们都有一定的基本特征,即客观性、全面性、不确定性、收益或损失。

2钢铁企业出现的财务风险形式

2.1集资方面

在钢铁企业的金融和经济发展过程中,另一个重要的风险因素是提高资本风险。融资风险是指企业财务部对钢铁产品生产成本预算的财务预算不合理,不能保证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或在资金的经营管理过程中,不需要进行准确预算。而资金一旦出现短缺,造成流动困难,优惠对企业发展形成阻碍。一旦融资风险,就会使公司的财务风险,对企业的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债务管理,会对企业的盈利能力产生影响,进入一个非常困难的局面。

2.2投资方面

在金融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投资风险普遍存在。它主要是根据钢铁投资项目当前在市场中的实际情形,进行投资形式方面的预测,并采取一些对策。但最终产量和初始套期的经济收益可能没有达到预期,或者没有形成收益,致使钢铁企业亏损严重。此外,投资时所选择的时机不合适,但又无法改变这个事实,致使风险进一步扩大。同时,钢铁企业的财务风险还受到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这也造成企业的收益受到影响。要充分了解最新的市场消息,尽可能避免一定的风险到一定程度,可以有效地在企业投资过程中使企业获得最大的效益。

2.3经营方面

钢铁企业风险管理主要是指生产过程,发展导向不明确,市场走势不明确,钢铁企业的产能过剩或者生产能力过低,都会影响企业稳定发展。对于外部环境和形势,全球经济尚处于疲软状态,国内经济的增速放缓。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钢铁企业的发展,使其盈利效果不理想。钢铁企业产值创历史新高,但在后期价格一直处于低迷状态,出口形势刚好超预期增长。另外,钢铁企业的分销渠道大都是销往分销商,然后流向市场,这导致钢铁产品价格不太稳定,带来潜在的财务风险,因此,要保证业务的顺利发展,必须加强市场形势的严格监控,真正推动进步和发展的企业。

3预防策略

3.1机制方面的策略

如果我们想避免和防止我国钢铁企业的金融风险,最根本的方式是有效地改善企业的整体机制。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企业管理制度不断完善,使企业管理有所改善,运行更加合理、有效。建立一套相对健全的财务管理机制,并不断完善。财务管理人员在面对市场发展中的实际情况时,可以合理地完成财务预算与财务支出工作,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合理配置财务资源。这对于企业财务整体和企业发展而言,都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的。从另一个层面来讲,钢铁工业在我国属于支柱型产业。在新形势下,其产业结构应根据适当优化,以满足时展的需求,来达到避免财务风险的目的。除此之外,企业还应建立相关的风险机制。在相关财务机制和风险机制的双重作用下,企业才能在运营过程中,保持正确的风险意识。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潜在危险时,才能更好的采取相应的措施,提前预防客观环境的潜在威胁,避免风险给企业带来严重损失,从而促进钢铁企业发展。

3.2调整优化资金结构

随着经济的?l展,钢铁企业的资金结构也应进行适当调整,使其满足市场竞争的需求。同时,优化并完善融资结构,能够有效防范风险发生。比如说,在投资

进行决策的过程中,对项目和市场起全面分析,衡量其

风险来源和几率等,从而尽可能地做到规避风险,或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另外,完善企业监督机制,提高防范意识。同时,对钢铁产品的生产进行科学规划,避免产能过剩带来的产品积压,给企业成本预算带来较大的压力。因此,在生产成本控制和产品结构方面,应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此外,我国钢铁企业投资结构不合理,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后,却未能得到预期收益,产生了大量债务,严重阻碍了企业进一步发展。从这方面看来,改善资金结构,加强金融监管体系管理,提高资金的利用率,保证其有效流动,对于企业在面对风险和市场竞争而言,都有良好的推动作用。

3.3原材料成本方面

在我国,钢铁企业通过对原材料价格的控制,完成对金融风险的防范。我国的钢铁企业的原材料主要依赖进口,比如铁矿石,我国钢铁企业无法自己定价,这就极大地增加了原材料风险。为此,控制原材料价格显得势在必行。同时,有必要加强财务预算,尽可能地减轻原材料价格对企业的影响,并预留补救措施。钢铁企业在原材料采购的过程中,在市场对原材料采购价格影响波动较小的情况下,保证以最低价格购买。如此一来,购买价格低,卖出价格高,增加业务收入。另一方面,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购买国内一些合格的铁矿石,以满足生产的需要。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开支,提高钢铁企业的利润,从而降低钢铁企业的财务风险。

3.4优化投资方面

目前钢材价格下跌,产能过剩,成本上升,钢铁企业不宜在过去增加生产,扩张能力,规模效率和市场效率,以实现传统方式的收入过度追求钢产量简单的规模扩展。所以,在投资方面应该谨慎一些。

财务风险防范策略范文4

【关键词】事业单位 财务风险 防范策略

一、事业单位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

(一)内部原因

1.缺乏健全完善的内控制度

部分内控制度仅是建立在理论的基础上,有的工作环节存在制度“盲区”,会计制度在具体执行过程中没有做到全面系统和贯彻始终等,都导致相互制约的力度在各部门、各岗位及上下级之间大大减小,单位即便有相对严格的财务规章制度,也难以严格按照制度执行,由此很容易造成财务风险。

2.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编制有一定缺陷

目前,很多事业单位编制的预算仅仅将预算年度的收入和支出预算反映出来,对其他的经济形式还没有一个明确的预算管理机制。在事业单位中,部门的各种预算编制在所有项目的支出方面还不是太严谨,也不够细化,因此,这给一些单位违规挪用资金创造机会,导致财务人员违规现象频频出现,从而影响整个财务管理的过程。

3.员工的法制意识和风险意识淡薄

财务管理人员是事业单位进行财务管理的主要力量,其各种道德素养及法制意识的高低对于单位的财务活动开展有重要的作用。有的财务管理人员对于财务的管理意识比较淡薄,由上而下的各层人员缺少财务风险控制意识,而且目前在事业单位中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教育制度,形成了财务风险产生的潜在影响。

(二)外部原因

1.监督力度不足

我国的事业单位经济活动呈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外界对财务部门的监督也变得相对困难,事业单位在日常管理中自控力不强,财务人员很难严格按照单位的规章制度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再加上相关部门没有相对完善的监督管理政策的出台,使得政府等部门对财务部门的监督力度不够,这样的发展趋势下,财务风险的发生机率就会增大。

2.政策和体制的落后

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体制仍沿袭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没有做到与时俱进,根据变革而制定创新型的体制,也没有出台相对完善的防范风险政策。

二、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

(一)支付风险

由于事业单位对预算支出的结构不断进行改革,资金支付与部门预算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各个预算安排缺乏稳定性与合理性,往往造成预算经费互相挤占的情况,这样就带来了较大的支付风险。

(二)核算风险

随着我国新会计制度的实施,各项财务制度也在创新中不断发展和完善,但一些年纪大的会计人员很难学习和适应新的核算制度,刚从事财务工作的人员又缺乏经验不能立即着手财务核算工作,这就使得事业单位的核算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三)投资风险

事业单位进行投资的现象比较普遍,分为对外投资和对内投资。在对外投资时,一些事业单位对外界的投资风险缺乏理性认识,盲目投资的情况严重,从而很容易造成亏损;对内投资时,许多事业单位将投资集中在固定资产及基础设施等流动性差的地方,一旦出现突发状况,就会因资金周转困难而陷入财务风险。

三、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主要特点

(一)客观性

财务风险的发生存在客观必然性,因为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不以人的主观意识而转移。

(二)可预测性

虽然财务风险不可避免,但其产生和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事业单位的监管体系在不断完善中对财务风险的发生已经能够做到提前进行科学的预测,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来化解风险,以降低财务风险带来的危害。

(三)不规则性

即使财务风险的发生可预测,但其发生的时间、范围及强度等往往是不能确定的,因为各种因素都会引起财务风险,而且偶然因素带来的财务风险往往难以预测,因此这些不确定的因素就造成了财务风险的不规则性。

四、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防范策略

(一)建立健全新的制度体系

事业单位需要建立比较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建立会计凭证审核制度,严把“三关”,建立和完善会计人员轮岗制度,注重流程上的管理,将财务风险管理纳入到事业单位的价值链当中,在事业单位的运营当中建立严密的风险管理体系。

(二)加强员工的法制教育,加大培训力度

由于部分财务人员缺乏相应的法律意识及风险意识,个人的能力也可能不足,这就需要相关的部门加强对财务人员的法制教育,让所有员工都能了解相关的法律知识,在处理各项事务时都能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并且通过法律来提升业务素质,通过相关部门的培训,加大对财务管理者和员工的风险意识的培训力度,将财务风险意识、财务职业技能与职业道德结合起来,与财务人员自身的综合能力的提高相结合,提高财务人员控制风险的能力,从根本上提高财务人员的法律意识、风险意识及控制风险的能力,不断提升和完善员工自身的素质。

(三)深化单位内部控制和外部监督机制建设

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是单位得以正常运作的基础和前提,因此事业单位必须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把加强内部控制作为一项基本工作,制定具有较强规范性、实用性和计划性的会计内控制度;强化外部监督,尤其是加大对财务人员违规行为处罚力度的同时,业务监管不能只当“消防队”,而应做“预警员”,实行全过程的动态监管。只有将单位内部控制与外部监督机制相结合,才能保证事业单位快速而有效地进行财务风险的防范与化解。

参考文献:

[1]赵颖.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与防范[J].内蒙古煤炭经济,2007;05.

[2]张常青.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及防范对策.赣中南地质矿产勘查研究院.2012.

[3]郭正中,王志军等.财务风险的防范手段[J].中国石油企业.2009,07.

[4]白玲.事业单位财务风险与防范[J].商业经济,2009,02.

财务风险防范策略范文5

关键词:财务风险 成因 防范 公司战略

公司财务风险是企业面临的一种微观经济风险,是公司财务活动未来实际结果偏离预期结果的可能性。一个企业财务活动的组织和管理业绩如何,必然会体现在其经营资金运动的状况和结果上,表现为财务状况的好坏和财务成果的大小。公司财务风险包括财务成果和财务状况的风险。财务成果即收益财务状况,包括企业的偿债、营运、获利等能力。

财务风险与资金的筹措、运用、管理以及安全密切相关,其含义具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财务风险通常是指筹资风险,它是企业在筹措资金过程中,由于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而形成的风险。

广义财务风险则是指在企业的各项财务活动中,由于外部环节及各种难以预测或无力控制的因素影响,在一定时期内企业的实际财务收益与预期财务收益发生背离,从而使企业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一、公司财务风险的特征

首先,公司财务风险具有客观性。即财务风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也就是说,财务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人们无法回避它、消除它,只能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来应对风险,从而避免财务危机成本、费用和损害的产生。实践经验表明,企业作为一个财务主体必然面临财务风险,尽管公司财务风险的发生,其范围、程度、频率、时间、强度等都可以表现出不同形态,但它总是以独特的方式表现着自身的存在,财务风险导致企业财务机制不稳定并可能带来财务损失,必须对财务风险加以控制;同时企业完全消除财务风险是不现实的。因此,企业在确定财务风险控制目标时不能一味追求低风险甚至零风险,而应本着成本效益原则把财务风险控制在一个合理的、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其次,公司财务风险具有不确定性,风险作为一种现象,其存在是客观的、确定的,然而具体到某一事件,风险是否发生以及程度强弱又是不确定的。财务风险的不确定性是由财务风险生成过程的复杂性和随机性决定的,企业和个人在现有知识和能力条件下尚不能完全了解和全面掌握。由于具体风险的发生和程度受有限因素的影响,如果对具体风险的相关因素充分了解并有效控制,则可以控制具体风险的发生和程度。

第三,公司财务风险具有相对性。相对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财务风险的可

预测性。尽管财务风险具有不规则性,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素质的提高,财务风险的产生、发展是可以逐步被认识和掌握的。公司可以通过运用各种科学方法,对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的发生时间、范围、程度进行预测,为公司风险控制提供可靠依据。二是财务风险的可变性。财务风险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转化的。财务风险的变化,有量的减少,也有质的改变,旧风险可能消亡,新风险也可能会产生。

第四,公司财务风险具有双重性特征。财务风险的双重性是指财务风险既有损失的一面,又有风险价值的一面。财务风险的这一特性有助于企业全面把握财务风险的实质。既要看到财务风险的危害性,提高风险的控制能力;同时也要加强对财务风险规律的探索和研究,准确把握时机,进行科学决策,获取风险报酬,促使公司快速成长。

第五,公司财务风险具有全面性的特征。即财务风险存在于公司财务管理的全过程,并体现在多种财务关系上。资金筹集、资金运用、资金积累分配等所有财务活动,均可能会产生财务风险。

二、公司财务风险成因探究

首先,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的财务决策均存在着经验决策及主观决策现象,由此而导致的决策失误时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特别是在固定资产投资和对外投资决策过程中,由于企业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加之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不全面、不真实以及决策者决策能力低下等原因,导致投资决策失误频繁发生。决策失误使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或导致投资无法按期收回,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

第二,现代经济社会的不稳定性。现代经济社会的不稳定性,主要来自社会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等上层建筑的改革和变迁。如同政治与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一样,政治体制与经济体制同样是相互紧密联系,相互共同作用、相互影响的。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的不稳定性均对社会发展进步、经济增长及企业的外部经营环境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等体制性不稳定性风险是企业、政府、社会及个人共同面临的最大外部风险因素之一。

第三,企业产品销售市场的风险。企业产品销售市场风险,是指企业在产品市场销售过程中,由于市场及相关的外部环境变化所引发的不确定性,而导致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及销售价格达不到预期的市场效果,并影响企业财务收益甚至生存与发展的可能性。企业产品市场需求、销售量、市场占有率、销售价格、销售利润及销售回款情况等,均从不同方面对企业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产生一定的影响。因为企业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所占企业现金流入量的比重较大,是企业现金流的主要来源与核心部分,因此,企业产品销售市场风险是影响企业现金流和财务风险的主要风险之一。

三、公司财务风险的防范策略

(一)建立科学合理的财务决策机制

建立科学的财务决策体制的核心是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和决策程序的构建问题。要在充分发挥民主,并认真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以系统分析方法为手段,采用科学的方式、方法和手段,使决策者的主观意志与客观实际达到完美统一。为了保证投资决策的正确性,必须建立一个由专家、技术人员、管理者和职工代表参加的决策领导机构,这是企业进行正确投资决策的关键,必须有一支风好、技术硬、懂管理、会经营、有创新能力的决策者队伍。决策者对风险的自控是指决策者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努力克服自身缺陷,提高自身认知水平,充分掌握所需信息,严格按照科学决策的标准与程序来实施决策。决策者的自控核心是提高自身决策水平,其中的关键环节是根据决策的特点来改善自身的思维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尽量减少自身的失误。而就群体决策而言,除了每个参与决策者做好上述工作外,还应针对群体决策的特点,合理确定决策群体的规模,加强决策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并明确各自所应承担的责任。

(二)对资金使用过程中资金成本风险进行控制

在企业使用资金的过程中,会发生很多企业当初无法预料的状况,从而导致企业经营决策发生改变,引起企业资金结构的变化,进而改变了当初的预期资金成本,造成企业资金成本风险的发生。因此,企业应关注当前的企业经营状况及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政策等做出必要的调整,防止企业资金成本风险的发生。另外,可能由于企业的经营比预期的好,形成的利润比预期利润多,导致权益资金成本的增加。企业应根据实际经营情况,提前做出判断,及时做出股利分配政策的调整或增加公积金等方式适当降低税后利润,减少权益资金成本支出,达到控制资金成本风险的目的。

(三)建立财务预测机制和预警系统

准确的财务预测对于防范财务风险有积极的重要作用,通过财务预测和风险预警,使企业在财务风险实际发生之前,捕捉和监视各种细微的迹象变动,使企业能预先知道自己的财务需求、提前安排融资计划、估计可能筹措到的资金,企业就可以了解筹资满足投资的程度,再据以安排企业生产经营和投资,从而使投资与筹资相联系,避免由于两者脱节造成的现金周转困难。而且,预测也包括了对未来各种可能前景的认识和思考,通过预测可以提高企业对未来不确定事件的反应能力,从而减少了不利事件出现带来的损失。同时,通过建立预警系统,使企业具有风险自动预警功能,一旦发现财务风险信号,就能准确地传至管理者,以防事态的逐步扩大。

四、从根源控制风险:公司战略与财务风险防范

若要从根源上控制财务风险,还需要企业从财务战略上着手,进行通盘决策。财务战略主要考虑资金的使用和管理的战略问题,并以此与其它性质的战略相区别;企业战略与财务风险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不同的战略选择将极大影响财务风险管理的成败。

(一)投资战略与财务风险防范

首先,企业应采取多元化经营策略,以

分散财务业绩风险。多元化经营是当整个产业趋于成熟以及竞争成本过高的情况下,企业在保持现有业务经营的基础上进入与现有经营业务相关或不相关的新产业或经营领域的活动。

其所进入的新领域或者可以与现有核心业务形成互补,或者可以提供稳定的赢利,从而能够为企业提供新的创利机会并降低业绩剧烈波动的风险。以分散财务业绩风险为目的的企业多元化经营战略可以通过三种方式来实现。

一是收购或从事低端相关业务以实现业绩互补。经济环境对不同的行业影响不同,从事或收购端的相关的业,可以使经济环境波动带来的影响互相中和,从而降低整个集团业绩剧烈波动的风险。二是收购或从事不同回报期的业务以稳定现金流。不同的业务有着不同的回报期, 对当前经济状况敏感度也不同。最理想的是结合各种长度的回报期的业务,以实现回报期上的风险分散,确保每段时间都有足够资金回流。三是收购或从事稳定回报的业务以平滑赢利。通过收购稳定回报业务能将赢利波动幅度降低,从而达到平滑赢利的效果。而且,稳定回报项目还能提供稳定现金流,能降低遇到困境时出现财务或资金困难的风险。

第二,跨地域经营以分散支付能力风险。跨地域经营发展的高级阶段即为全球化经营,能够比较有效地降低支付能力风险。当然,跨地域经营还要考虑成本收益的平衡,逐步推进并实现。跨地域经营与多元化经营是互为补充的两个投资战略。多元化经营代表了业务类型的多样化,跨地域经营则代表了经营场所的多样化。

如果一个企业虽然实现了多元化经营,但经营场所都局限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仍然不能有效规避环境变化的风险,特别是某地宏观环境变化的风险。一旦此类风险发生,极可能使企业丧失现金创造的能力,造成资金连断裂。当然,如果一个企业虽然实现了跨地域经营,但所经营业务均为一种,也无法避免该种业务受到冲击的风险。所以,企业应将跨地域经营与多元化经营战略相结合,平衡现金流动,保持稳定的现金创造能力和持有水平。

第三,把握合理的市场进入时机降低财务风险。最先进入市场虽然可以抢占一定市场份额,但新市场的不确定性可能使企业蒙受巨大的投资损失。一方面,通过对前人的观察,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能比较准确地判断决策的结果;另一方面,等待一段时间后,市场气候往往更为明朗化。而且如果想推出一个新产品,等待一段时间后,消费者会更容易接受。

(二)经营战略与财务风险管理

首先,稳健经营以分散负债风险。多元化经营和跨地域经营战略均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在此过程中如果不能够保持稳健经营,会带来负债增加和现金流吃紧,使出现财务风险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因此,企业的多元化和跨地域投资战略必须坚持以稳健经营为基础,将企业的资产水平保持在一个合理水平,并保有充足的现金流。负债水平通常使用资产负债率来度量。虽然理论上存在最优资本结构,但实际上很难准确测算最佳负债水平,所以该比率什么情况下为合理并没有统一标准,需要根据企业所处的行业和发展阶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来综合确定。资产负债率太高会带来负债风险,资产负债率太低则无法发挥财务杠杆作用。当企业认为现有资产负债率不合理时,可以通过存量调整、增量调整、减量调整的方式进行修正,达到分散负债风险、提高企业价值的目的。所谓存量调整是指不要求改变现有资产规模,通过债务和权益资金的转换来改变资本结构,如增发新股来偿还负债。增量调整通过新增筹资进而扩大资产总规模来调整资本结构,如发行新股票或者举借新债务等。减量调整通过减少资产规模来调整资本结构,如进行股票回购、提前收回发行的债券等。

第二,合理定价以降低支付能力风险。企业需要在充分考虑影响企业定价的内外部因素的基础上,为达到企业预定的定价目标而确定合理的产品价格。这不但要求企业对成本进行核算、分析、控制和预测,而且要求企业根据市场结构、市场供求、消费者心理及竞争状况等因素作出判断与选择。价格是否合理能够直接影响企业的现金回流,因此与支付能力风险密切相关。对竞争性行业来说,产品价格与销售量直接相关。当市场价格定得太 时,影响销售量,进而影响被产品占用的资金收回。当市场价格定得太低时,虽然可能通过增加销售量加速现金回流,但回流数量可能大大低于企业需要。更进一步来说,

第三,选择合作伙伴分散财务风险。独立经营虽然可以独占企业的全部收益,但也会在面临风险时无可回避。选择恰当的合作伙伴共同经营,能够在面临风险时规避部分损失。当然,赢利时也要共同分享。在李嘉诚投资经营的多元化行业和全球化地域中,他选择与行业内实力雄厚的企业合作,以共同控制的方式进行投资或者个人进行少量投资。这样做既可以分享该公司的权益增长收益,又不会因该公司出现问题而增加"长和系"的财务风险。

(三)融资战略与财务风险管理

首先,选择权益融资降低负债风险。企业的发展需要不断的资金投人来支撑,根据啄食顺序理论,企业的融资渠道首选内都积累,需要向外部融资时,遵循先权益后负债的原则。由于内部积累的规模和速度受到诸多限

制,所以外部融资是企业快速发展时需要借助的主要渠道。其中负债资金带来的付息还本压力较大,而权益资金则有可能造成控制权丧失。因此,为了尽量降低财务风险,企业可以在保持控制地位的前提下进行适当的权益融资以获取发展所需的资金。

第二,及时终止经营避免恶性增资。面对经济的和竞争的压力,企业的持续生存和发展将越来越依赖它们利用资源的效率以及对机会和威胁迅速反应的能力。而每个企业的资源都是有限的,那么企业要把握新的机遇,通常就需要放弃业绩不良的项目,以便将资源更有效地配置到更可能获得成功的方案中。大量的研究发现,对于失败的项目,尽管有明确且客观的信息认为企业应该放弃, 决策者却往往更倾向于对其分配更多的资源。这种倾向被称为恶性增资。如果企业无法正确处理此类问题,会带来负债无限放大、现金流逐渐枯竭等严重后果。为了避免恶性增资带来的财务风险,企业需要及时终止经营,放弃业绩较差且有明确信息显示无法好转的项目。

参考文献:

[1]李丽莉.关于建立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的探讨[J].中国总会计师,2010,(8).

[2] 张良.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对策研究[J]. 商业会计, 2008,(11)

[3] 周芳. 财务风险管理刍议[J]. 江海学刊, 1997,(05)

[4] 周文斌. 企业财务风险的技术性防范方法[J]. 财务与会计, 2001,(11)

[5] 曹华国. 浅谈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机制[J]. 时代金融, 2007,(04)

[6] 王长禹. 简论医院负债经营的财务风险管理[J]. 现代商业, 2007,(10)

[7] 杨红. 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J]. 冶金财会, 2008,(03)

[8] 赵南浩, 刘容琴.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浅谈[J]. 财会通讯, 2009,(08)

财务风险防范策略范文6

关键词:电子技术公司;财务会计;核算风险;防范策略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目前我国在各个领域的发展中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随着电子技术的出现,加快了企业现代化发展的步伐,电子基础已经逐渐成为了行业发展赖以支撑的重要力量,在这种良好的市场发展局势下,我国的电子技术公司也越来越多,市场竞争也愈加激烈。财务风险防范可有效发现电子公司发展中的风险,规避风险并提升电子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对保证电子公司的稳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在实际工作中,需要针对电子技术公司财务会计核算风险的各个方面原因进行透彻的分析,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与之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引发电子技术公司财务会计核算风险的原因分析

(一)财会人员素质水平偏低财务工作人员素质水平与电子技术公司财务会计核算风险能力息息相关,就现阶段电子技术公司财务人员的素质水平来看,还是普遍偏低,财务人员素质水平的低下使电子技术公司的财务会计核算能力很难得到有效的提升。就导致财务人员素质水平低下的原因分析,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人员的学习/工作能力普遍偏低,财务人员多半都是“半路上车”,缺乏专业的技术培训,进而导致财务风险问题。另一方面由于源自于各个方面的诱惑导致财务人员在工作上缺乏定力,并且在财务会计核算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也严重缺乏应有的职业素养,职业综合素质较低,不仅对存在在财务管理中的风险没有敏锐的洞察力,并且对有可能会发生的财务风险的预防能力也较低,很难对存在的风险进行准确的评估,对风险的分析也存在片面性,对发生的风险状况无法进行有效的核算,这都是阻碍公司财务会计核算效率很难提升的客观原因。

(二)财会核算信息系统不完善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拓展到各行各业的发展中,各行各业也都加大了对信息技术的利用,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利用,不仅创新了公司经营管理的方式,同时也加快了公司发展的步伐,可见在当前社会的发展中,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了必备的先进技术。但是,就目前电子技术公司的发展现状来看,对信息技术的利用还处于初级阶段,尤其突出体现在信息系统的构建上,现在很多电子技术公司的财会核算信息系统构建还不完善,有的电子技术公司还采用传统的财会核算方式,信息系统更是形同虚设[1]。不重视信息系统的构建和完善,将会导致公司的会计核算内容无法保证准确性,不健全的信息系统也容易导致信息外流、数据流失等状况,这都会加大公司的财务风险,由于信息泄露而造成的公司经济损失屡有发生。

(三)风险防范监督机制不健全目前,很多电子技术公司在财务风险的防范能力上相对较薄弱,在对内部以及外部财务会计风险进行核算的时候经常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使公司面临较大的财务风险,有时候甚至存在面临双重风险的可能性,究其根本原因,都是由于财务风险防范监督机制不健全导致的。一是缺乏财务防范监督的相关制度,未能根据电子技术公司的财务会计工作情况展开全面的监督;二是缺乏相关的监督标准,导致风险防范监督工作中出现不同程度的风险漏洞;三是缺乏科学性的核算手段,导致财务核算出现问题,进而引发一定的财务风险。风险防范监督机制的建立是必要的,这是提高电子技术公司财务风险防范能力的重要手段,如果这方面的内容缺失,将会导致很大的财务管理弊端,对公司长远的发展也会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

二、电子技术公司财务会计核算风险的防范策略

(一)强化财务风险防范意识想要提高电子技术公司财务会计核算风险的防范能力,就要强化财务风险防范的意识,以往电子技术公司将重心都放在了公司的业务发展中,对于财务管理缺乏重视性,对于财务风险的掌控能力也十分薄弱,因此也缺乏相关的财务风险防范措施,这也导致电子技术公司的财务人员缺乏财务风险防范意识。因此,电子技术公司要强化财务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首先,公司管理层要充分认识财务风险的防范能力是公司获得长期稳定发展必备的能力,提高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将财务会计核算作为公司的重要工作内容,并将财务风险防范意识的培养纳入到公司的日常中,结合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对潜在的风险进行预估,对公司可能遇到的财务风险做好准确的判断并要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2]。其次,实行相应的奖罚机制,将财务风险的防范能力与公司员工的绩效考核相挂钩,要使财务风险防范工作在公司的各部门开展起来,调动全员的积极性,要在公司内部树立良好的财务会计核算风险防范的氛围。

(二)健全财务会计核算信息系统随着会计核算的不断创新发展,目前会计核算已经在逐步的向管理会计过渡,会计电算化的时代已经到来,现在,信息系统的操作能力已经成为了财务人员的必备能力,只有加大对信息系统的利用,才会使会计电算化逐渐拓展普及面,从而利用财务信息系统提高电子技术公司的财务会计核算的能力,提高对核算风险的防范能力[3]。在会计核算向管理会计发展方向转变过程中,财务会计核算信息系统的构建在当前电子技术公司的财务管理中是十分必要的。当前的社会是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社会,将信息技术应用在财务管理中具有更大的优势,会计核算信息系统的构建可以有效的使财务信息系统做到逐步的完善,减少财务核算中可能出现的漏洞,降低财务核算的风险,提高电子技术公司财务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因此,电子技术公司要加强对财务会计核算信息系统使用的监管,要进一步规范信息系统的规范操作,尽量减小使用中出现的差错现象,提高财务人员对信息系统的应用效率。

(三)加强财务会计人员培训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决定了电子技术公司财务会计管理的能力,财务人员的核算能力及其自身的道德素质水平都会在财务核算的最终效果中体现出来,因此想要提高电子技术公司的财务会计核算风险的防范能力,就要加强对财务会计人员的培训工作,使财务会计人员的素质水平得到提高。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形势的不断变革,财务核算方式和内容也在不断的变化,公司在对财务人员进行财务核算能力培训的时候,要将与之相关的新的知识也渗透给他们,要使培训内容的更新程度与现行的财务知识相匹配,将全新的财务管理制度以及国家的相关会计核算规章制度也深化给财务管理人员。此外还要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入职门槛,从源头上对财务人员的素质进行把关。

(四)健全财务会计核算监督体系健全的财务会计核算监督体系的构建对提高电子技术公司的财务会计核算风险的防范能力是极其必要的,这也是提高公司财务管理能力的重要措施。首先,要树立起对数字的敏感,将财务会计核算风险防范渗透在公司的日常财务管理中,谨慎对待一切财务数据,发现存在可疑数据,要立即进行分析。其次,在公司各项经营活动中发挥财务管理的作用,对公司主要经营活动所涉及的每一个会计凭证都要做好合理的分析,要保持时刻的警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