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旅游文化经济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旅游文化经济范文1
1.1古文化
左权县的历史悠久,涵盖的古文化十分丰富。郭守敬是我国古代非常著名的仪器仪表学家、水利学家、数学家以及天文学家,他发明了很多在世界上具有代表性的东西;左权县紫金山书院以及郭守敬观象台在国际上具有广泛的影响力与地位,紫金山上不仅有很多美如画的自然景观,还有很多人文古迹,特别是古代科技文化。对于左权县古文化的合理开发,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前往左权县旅游风景区,增加左权县的旅游收入,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
1.2军事文化
战国时期,辽阳邑是赵国西部非常重要的一个镇区,即左权县。左权县中的古兵寨与紫金山“三关一院”涵盖了大量的古军事文化,时期,左权县作为太行山抗日的主要革命根据地,很多抗日英雄都牺牲在左权县。新华日报社社长何云等新闻媒体人员血洒左权,是当今世界新闻史上非常重大的事件,左权县中完整保存的高大石头房,是时期白求恩医院的旧址,还有一些墙壁上写满了朝鲜文字,诉说着当年朝鲜的英雄事迹。在军事家的眼里,左权是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风水宝地,八路军曾经在左权县驻扎了5年左右,麻田八路军总部的旧址中,彰显着左权、、等民族精英的英勇事迹。左权县涵盖的这些军事文化,对于游客有着很大的吸引力,应当重视军事文化的开发,将其作为左权旅游文化的标志。
1.3民俗文化
左权县的民间文化艺术十分浓郁,地方文化独具风味。左权县中的小花戏子、民歌在民间流传的范围较为广泛,在长期的发展中已经形成一种富有乡土气息、曲调风格多样的民间文化,是我国民俗文化中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区域。左权县的民众基本上从小就会唱歌、跳舞,如郝玉兰、冀爱芳等左权民间歌手唱遍了山西,在全国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除此之外,一江晚霞剪纸馆、魏建忠曙光钱币博物馆、古婚书馆等,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左权民俗文化的内容,左权县从来不缺书法、剪纸、集币、绘画、刺绣以及集报等民间艺人。
1.4影视文化
张艺谋与吴天明共同拍摄的《老井》,拍摄地就是在左权县,这部电影曾经轰动了全世界,2001年左权县玉茭村中的150口枯井才打出水,在回首左权县掘进那一段往事的时候,仍然能够感受到那份勇敢、执着的精神。
2左权旅游文化主题的开发
现代旅游,是一种高层次享受与文化再创造,它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真实体现。旅游文化,实质上就是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产物,它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旅游文化主题开发的主要目的就是整合现代人的内心需求,左权文化具有丰富、独特的内涵,能够有效地满足现代人对于生活的精神追求。
2.1度假游玩
人们对于自然的崇尚与情感是永恒不变的主题,也是现代人在生活中所追求的一种精神享受。左权县中,龙泉沟的气候条件非常好,洞、林、水、寺以及山等一系列旅游景观应有尽有,非常适合人们在此度假游玩;人们在左权旅游景观中能够体会到“密林深处有人家,牧羊坡上唱民歌”的浪漫之情,使游客完全融入到左权县旅游文化的氛围中。左权旅游文化开发过程中,可以将度假游玩作为主导。
2.2红色之旅
就目前来看,人们越来越崇尚历史,红色旅游已经成为现代人了解与掌握历史的必然方向。左权县具有的独特历史背景与地理条件,使它涵盖了非常丰富精彩的军事文化内容与故事。左权旅游文化主题开发过程中,可以将红色之旅作为左权旅游文化的主题,借助抗日根据地,能够与黎城、武乡之间达到一个互补效果,加强左权旅游文化主题的鲜明性。
3左权旅游文化开发的营销策略
3.1营销思路
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状况与地方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关联,只有不断地对地方文化进行合理的创新,促进地方文化中的认同进程,才能够有效地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但是,如果想要达到一个良好的文化认同,就必须对文化形象进行合理的营销策划。优秀的文化形象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扩大地方经济发展中的经济效益,不仅能够进行招商引资,还能够吸引大量的旅游产业人才。所以,在对左权旅游文化主题进行开发的过程中,应当树立一个能够让广大人民群众普遍接受、富含地方特色以及积极健康的旅游文化形象。左权县境内包含了太行山最高山峰孟兴垴,可以将其改名为“左权峰”,在左权旅游文化营销过程中将太行山最高山峰与左权县紧紧联系在一起,将红色之旅作为左权旅游文化中的主题,将度假游玩作为左权旅游文化开发的主导,然后推出相应的旅游文化产品。首先,将左权县中的民歌作为左权旅游文化产品的形象,对其进行包装,以传承传统民歌曲调为前提,创新左权县人民的生活内容,利用各种媒体、网络在市场中进行宣传,并且重点将左权县中的英雄事迹进行突出,纳入太行山“红色之旅”这一旅游文化主题中,并且与一些发展成熟的旅游景区进行合作,对左权旅游文化产品进行联合销售。其次,应当兴办文化产业,对一些文化设施进行合理的运作,在左权县中将民间工艺品与收藏品集中在一起,可以在左权县中设立一条民俗文化街,并且还能够借助当地新闻媒体举办相应的民歌大赛或者民歌节等,这样不仅能够扩大左权旅游文化的影响力,还能够对新人进行选拔,充分地对左权县涵盖的民俗文化资源进行挖掘。最后,应当对现有龙泉沟景区中的景点范围进行扩大,在对旅游文化产品进行设计与生产的过程中,将度假游玩、红色之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根据左权旅游文化市场上的实际情况,对左权旅游文化产品进行合理的组合;左权县各个旅游景区还应当设定多经典一票制的收费模式,对各个旅游景区中的收费价格进行统一,然后推向旅游市场,达到旅游文化开发促进消费增长的目标。
3.2服务行为
文化传播的主要载体是人,左权旅游文化开发过程中规范服务行为非常的重要。左权旅游文化营销服务行为应当充分体现出左权独特的民族风俗,设计与左权文化、景观相协调的服饰,对于不同特色的左权旅游景区,对于各个景点的设计要体现出不同色调与不同风格,使左权旅游景区服务人员的服饰、造型等一系列事项能够协调统一、富有特色,与旅游景点相互融合。同时,左权旅游景区中导游队伍的专业性、服务性水平直接影响着左权旅游产品营销与左权旅游文化传播状况,因此应当充分重视导游队伍的健全,为了能够确保左权县纯正的民族风俗能够吸引广大的游客,可以在一些特色景区中配置当地人作为向导,使游客能够深刻地体会到左权旅游文化具有的特色,这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左权旅游景区的游客量,扩大左权旅游产业的经济效益。
4结论
旅游文化经济范文2
本文首先提出一个对民俗文化客观真实性程度的一种量化评价方法,这种量化方法借鉴了经济学中环比的概念。有了评价客观真实性的方法后,在众多连续的时间点上运用相同的评价方法对客观真实性进行评价,得到一条客观真实性变化的曲线。在得到曲线的基础上,研究客观真实性在这个时间段变化的主要的原因,也就是哪些主要的刺激因子会真正对客观真实性产生重大的影响。笔者在以往的一些相关研究基础上还提出了一个对于主要刺激因子的分类。根据以上整个过程,得到一个对于客观真实性变化原因的比较客观的结论。
关键词:
客观真实性变化旅游管理
1前言
国内对于客观真实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层面的探讨,而缺乏对于实际应用的研究。在国内,对于本真性研究较为重要的成果,主要有以下方面。王宁将本真性概念发展的各个阶段划分为:客观主义的本真性、建构主义的本真性和后现代的本真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存在主义的本真性[1]。李旭东、张金岭研究认为,客观真实性这一概念在旅游研究中主要经历了4次转变:客观主义的客观真实性——建构主义的客观真实性——后现代主义的/超真实——存在主义的本真性[2]。本文从客观真实的角度,对民俗文化的客观真实性进行研究,提出对于客观真实性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些理论和方法。
2真实性的量化评价方法
为了提出一个对民俗文化客观真实性程度提出一种量化的评价方法,这种量化的方法同时借鉴了经济学中环比的概念。根据喻学才的文化的分层系统,将民俗文化分为四个主要的层级:物质层、制度层、行为层和心理层。本文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将制度层和行为层合为一个层次,统计不同文化层次中的主要符号和代表的意义,并选取某一个开始的时间点,作为该地的文化完全客观真实性的时间点或者叫做原点,然后在其他各点的文化符号的意义与原点进行比较,从而确定各点的文化客观真实性。这种客观真实性量化的方法借鉴了经济学中环比的概念。之所以采用这种方法是因为文化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并没有一个固定的状态,科恩就曾说本真性文化本来就不是静止的、固定的。王宁也曾说,并不存在绝对而静态的本原真实或原版真实,因为人们都是社会的过客,文化永远处在过程之中[3]。即便没有旅游方面的刺激他也同样处于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采用环比的评价方法在于强调变化过程。然后通过文化的层次性,即采用三个层次作为一级指标和以各个文化中的符号作为二级指标,从而通过层次分析法(AHP)得到指标体系,并得到各个指标体系的重要性程度,即因子得分。得到表1中的各个因子得分后从而得到了民俗文化客观真实性的核心因子的各个因子得分,再评价其他时间的客观真实性,主要通过专家意见法,比较各个符号或者内涵的意义的变化程度。从而得出其他的某个时间点的客观真实性得分。
3文化客观真实性的变迁
有了评价客观真实性的方法后,在众多连续的时间点上运用相同的评价方法对于客观真实性进行评价,得到一条客观真实性变化的曲线。在得到曲线的基础上,研究客观真实性在这个时间段内变化的主要的原因,也就是哪些主要的刺激因子会真正对客观真实性产生重大的影响。文化是在时间中的文化,会受到许多外来的刺激,可以提出下图1即文化变迁图。假设图1表示某文化旅游目的地。图1以时间作为横轴,其中A点表示很久以前的过去的某个时间点,基本可以作为目前文化的起源点,O点指过去的某个时间点,这个时间点在旅游介入当地或者旅游对当地有重大影响之前,刺激m和刺激n泛指旅游介入该旅游目的地之前的对于当地文化本真性产生影响的因素或者事件,例如当地接入网络,或者当地修筑了道路,或者当地接受了一笔较大的工业投资等,这些因素有许多。但由于本文主要是对于文化旅游的本真性研究,所以对于旅游以外的刺激不做总结,但是在于实际研究中应该详实地记录下来。
刺激M和刺激N泛指旅游进入该地后对于该地的刺激。Swain(1989)指出,根据对客观真实性的评价和特性,可以从五个相关角度来评估(1)自发性还是商业性;(2)经济发展还是文化保护;(3)文化演变还是博物馆化;(4)民族自治还是国家规定;(5)大众旅游还是可持续发展[4]。而从这些评价中,我们也可以从侧面提出是哪些影响因素或者刺激因素对文化产生主要的影响或者有可能产生影响,提出刺激的主要类型可以总结为以下五类:(1)商业化行为。具体刺激行为中商业化的形式有很多种,在具体的研究某地的客观真实性过程中应该进行具体而详细的记录。对于商业化的规模、投资金额、经营形式都应该进行具体的记录。(2)保护行为。当地的居民还有国家都有可能做出许多保护当地文化的行为,例如,建筑博物馆或者对于当地的艺人进行补贴等行为或者政府出台一些规定等。但是,对于研究者而言,研究者应该抱着客观理性的态度,而不是出于保护的动机就一定会对文化的客观真实性产生好的影响。同理,商业化也不一定只会对于文化的客观真实性产生的负面的影响。(3)社区的参与。具体包括社区参与的方式,程度。(4)游客的行为。游客的进入不仅会对当地产生的文化产生影响,而且从丽江的旅游发展来看,旅游者还有可能会直接进入当地的旅游社区成为其中的一员,例如通过在当地投开客栈,购买酒店,或者进行其他的商业行为。(5)政府行为。是否是民族自治,是否鼓励社区参与,给社区参与提供各种政策条件。这些刺激都需要进行记录,目前主要讲刺激分为这几类。而这些类别的划分也不都是完全不相关,但基本的划分应该是可以的。而这些行为都应该进行记录。尤其是重大的刺激。对于什么是重大的刺激主要通过人们主观的判断,结合对于当地也有的稳定产生影响的大小进行判断。B点指旅游对当地开始产生较大影响的起始点,或者是重大的旅游行为的刺激的开始点,例如该文化旅游地被认定为国家文化遗产。C点指在B点之后的任意其他的一点。
得出一个可供参考的客观真实性评价指标体系后,可以在不同的时间点对于客观真实性进行评价从而得出一连串的客观真实性的点,连接这些点得到一条客观真实性曲线。即在上图1中增加一条本真性评价得分的竖坐标,并将该图的横坐标更加细化。对于实际的旅游研究,对多个时间点的客观真实性进行评价,实际上就形成了对于文化客观真实性的一个检测图(见图2)。对于许多的旅游地进行客观真实性的检测的横坐标应该以一定的年限间隔作为标准。认为时间间隔最好是等距。而且,在一般的情况下,对于已经进行了旅游开发的地方,最好每隔一年或者两年就评价一次。而旅游开发较少的地方也应该进行评价,这样可以给出一个很好的一般的情况下本真性变化的参考系,同时对于各种刺激应该进行详实的记录。
4结语
单一的一个时间点上的评价的结果意义不大,而应该形成一个以时间为横轴的客观真实性变化的曲线,并将主要的刺激标注在横轴上,从而试图得出客观真实性变化的主要刺激的影响。这样做实际上就是在做一个客观真实性监测的曲线,认为通过大量的文化旅游目的地的曲线,并观察总结其特点可以得出一些关于如何保护文化的基本措施,希望找到实现文化旅游地发展和旅游本真性保护的可供参考的方法。
参考文献
[1]马凌.本真性理伦在旅游研究中的应用[J].旅游学刊,2007(10).
[2]李旭东,张金岭.西方旅游研究中的“客观真实性”理论[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01).
[3]赵红梅,李应雷.回望“客观真实性”(aurhenricify)(上)——一个旅游研究的热点[J].旅游学刊,2012(04).
旅游文化经济范文3
一、文化建设对旅游产业发展的作用
(一)文化是旅游产业的灵魂旅游文化是旅游产业发展的灵魂,任何旅游企业想要在经济市场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就必须拥有特有的、独立的企业文化,如果旅游产业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没有文化的支撑,对旅游产业从长久的发展进行分析,将会对旅游产业经济的发展受到严重的影响以及制约,旅游产业的本质的特点主要是以旅游景点特色文化为支撑,以特色文化为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旅游产业的经济发展的文化具有先导作用,以竞争为方式,以发展为平衡,充分发挥旅游产业的特色文化对推动旅游产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文化是旅游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企业文化的建设是推动旅游产业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在一定的程度上,旅游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旅游收益不仅与旅游人数的数量有关,而且与旅游企业的品牌、服务以及文化层次等具有重要的影响,企业文化与旅游产业结合愈紧密,企业文化因素愈多;旅游产业经济愈发达,旅游企业发展模式就会更加健全,旅游企业的发展速度就会愈快。
(三)企业文化建设对旅游产业的经济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企业之间的竞争就是企业文化的竞争,旅游产业也不例外,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状态下,只有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加快旅游文化的发展,才能不断满足人们对旅游文化的需求,才能满足人们对文化精神的需求,从而才能推动旅游产业以及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旅游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
目前我国很多旅游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对企业文化的认识以及理解不够,很多旅游企业文化的建设只是表面现象,很多旅游企业只注重企业文化建设的形式上以及硬件设施的创新上,但是对企业文化的认识以及文化的变更有很多的局限性,并且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只注重新形式的企业文化建设,而对旅游地区中的传统文化以及旧文化不够重视,从而导致建设的新形势的企业文化缺乏生存以及发展的空间,从而造成企业文化建设受到停滞的现象。
三、旅游企业文化建设的策略
(一)转变传统观念,不断超越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旅游产业中培育创新性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石和核心。但是传统的文化的根深蒂固以及对传统的自然情结,从而形成人们传统的观念,因此想要转化人们的传统观念是不现实的,只有不断提高全民的现代文化素质,不断吸取、学习外来文化,并不断进行创新,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以及外来文化有机结合,从而形成具有地方性特色的创新旅游产业文化。并且还应该进行分析并找出传统文化中存在的不足以及缺陷,从而进一步转变传统的观念,培养并体现新时代的精神的竞争观念、创新观念以及市场观念,还应该充分体现传统的特色文化,将传统的特色文化融入旅游企业文化建设中,从而将企业文化成为旅游企业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
(二)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企业内部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新时期管理的核心理念。随着企业内部组织形式的转变,企业中人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旅游企业这一特殊的行业中,企业文化的建设应该十分关注人的文化背景以及人的志趣,并且应该尊重人的尊严以及价值,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只有充分满足员工的物质需求以及精神需求,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从而不断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构建完善的体制机制一是经营机制的创新,在旅游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应该坚持采用市场化理念推动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并且在旅游文化企业应该采取“统一管理、行业指导以及企业运作”的原则,开展管理权、所有权、经营权相分离的原则,从而形成旅游企业的灵活多变的经营机制。二是完善管理机制,应该结合文化改革发展建设,在旅游企业内部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形成统一的领导以及企业管理,并且在企业内部营造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促进企业文化的建设。三是投入机制的创新,为了促进企业的发展,可以在企业中加强投入机制的创新,可以设立专门的旅游企业专项资金作为旅游景区以及景点的宣传促销以及人才教育培训机制,还可以根据旅游企业中现有的资金开发招商引资,实施资本运作,从而形成政府引导、多元投资以及市场运作的投入机制。从而不断提高旅游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旅游文化经济范文4
[关键词] 旅游经济 文化动态保护 文化主体保护
世界上存在丰富多彩的文化类型及其内涵。文化凝聚着一个民族劳动和智慧创造的结晶,并贯穿社会发展和演化始终。它负载着一个民族的价值取向,影响着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它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灵魂。我国有灿烂的文化和悠久的历史以及得天独厚的旅游传统,古人就有“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之说。因此改革开放之后我国旅游业得到长足发展,一跃成为世界旅游大国。旅游业的兴旺促进了传统文化的复兴,促进了民众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热爱。同时旅游业的发展给文化保护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因此正确认识文化保护与旅游持续健康发展道路上出现的问题,对促进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文化保护是动态的保护,而非静态的维护
文化是一个旅游区域的名片,是当地旅游资源的生命,是旅游地区存在的隐形支柱。但文化并不是一座取之不尽、挖之不尽的宝库。它需要保护者与时俱进对之进行动态的、有生命力的发展。而我国的文化保护现阶段大都停留在静态的维护之上。以红楼文化的窗口――北京大观园为例,即可观照我国在文化保护上的缺陷与落后。大观园是蜚声中外的女儿国,但游览者在此却感受不到鲜活的文化,红楼文化在此就如园内的布偶、塑像一般死气沉沉,鲜有生命力。客观的说大观园“硬件维护”-环境设施还是好的,但它配套的“文化软件”却远远地落后于时代。不能满足现今时代人们对文化高档次的需求。在各个“女儿的闺房”不仅缺少大屏幕的电视展示《红楼梦》电视剧中生动的场景。还缺少各种设备先进的展厅来专项展示红楼文化中服装、首饰、家居、书法、诗词、、品茗、美食等文化内容,更遑论给游览者提供充满情趣的文化体验与互动了。试想游览者在文化圣地得到的不是对文化的深入了解与体验,而只是观礼与“走”景,文化的魅力何在?博大精深的文化又怎能得到人们的认可与关注,弘扬与传承呢?“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长此以往,旅游区域的魅力何在?对比国外的“迪斯尼文化”的成功(它只是一个娱乐品牌,2005年在世界100强品牌中排名却高居第7位)。我们的文化虽博大精深,但我们缺少高科技的与时俱进的文化保护设施和先进理念。旅游区域应营造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 不断的引入能够令人深入文化情境之中高科技的设施,给游览者提供难忘的文化体验。借以提高旅游区的品位和档次。此外旅游区域还应引入高档次的文化品牌经营以代替廉价的小商品售货点,营销人员自身的文化素质、言谈举止、礼节礼仪都要体现一个民族、一个区域的文化特征,给人以鲜明的高品位文化形象。从旅游开发建设的角度看,还要依据各种不同的文化类型,多视角去发掘各种资源的文化内涵,构建具有特色鲜明的旅游产品。如此才能使文化深入人心,从而弘扬文化、保护文化,达到动态保护文化的目的。促进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注重文化主体保护是旅游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道路的关键
旅游业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条件,特别是对文化客体的保护是有目共睹的。如纳西古城、周庄的民居、开平的碉楼等文化景观的开发修缮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旅游大潮也直接造成对当地文化主体的冲击。这集中体现在对当地民生状态的改变上。由于来自文化强势地区的旅游者对相对处于文化弱势地区的接待地居民会起一种示范效应,使当地文化产生蜕变,如摩梭文化已经出现了汉化现象,许多摩梭人不穿民族服装,不讲民族语言,饮食、节日甚至风俗习惯都有很大改变,母系制的婚姻家庭也不似从前那么稳定。再如丽江纳西族文化举世闻名,集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为一体。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当地旅游的开发,古城繁荣了,当地固有的传统文化却被逐渐冲淡、汉化甚至被扭曲变形。尤其是古城街巷大大小小的店铺或客栈,被外地生意人租赁经营毫无纳西民族特色的外来商品,古城居民祥和恬静的传统生活方式受冲击,大量原住居民不愿在古城内生活。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主体的转移和失落,丽江古城就会逐渐失掉文化优势。无形的传统文化是不可再生资源,旅游带来的负面影响将使我国许多世界文化遗产都将名不副实,旅游经济也就不可能持续健康发展。因此保护文化主体势在必行,这不能仅需要提高居民的文化素质和商品经济意识,逐步增强他们适应市场和保护自己文化的能力,更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有明确地保护文化主体意识,制定保护措施并将保护措施制度化,法律化。一方面进一步规范旅游市场,严控无度的文化开发。另一方面理解旅游对民生的负面影响,合理与当地居民进行利益分享。这方面国外积累了很多的的先进经验可以借鉴。如西班牙一些古城有文化遗产的地方,政府出资改善民居的条件,20世纪90年代,所有民居当地政府已经免费给所有民居装了电缆电视,以保证建筑外部的完整。 相比之下我国南部民居,因为保护需要政府强令不许使用空调,致使原住居民大量迁出。居民得不到合理的利益分享却需忍受旅游带来的滋扰与不便,无疑对文化主体的保护是极端不利的。
总之,利用文化来发展旅游,繁荣经济,已成为世界旅游发展的大趋势和主潮流,我们必须适应这一形势的发展。弄清文化保护与旅游经济发展关系,全面加强旅游文化建设,提升旅游文化品位,对于增强市场生存能力和竞争力,促进旅游产业更快更好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旅游文化经济范文5
关键词:农业;经济文化;农村旅游经济;翻译
近年来,农村旅游经济快速发展,不仅吸引了一大批国内游客来到乡村休闲娱乐,也有很多外国友人来到乡村旅游,体验不同的文化氛围。这就涉及到了农业经济文化发展新风尚及对农村旅游经济翻译发展的要求。
1探讨农村旅游经济翻译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及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推进,语言翻译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中国旅游业总收入逐年攀升,农村旅游也成为一匹推动经济的“黑马”。
1.1带动国际旅游发展
中国幅员广阔,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农村旅游成为很多人的选择,这是因为农村旅游的总体费用不高,同时又能够给游客带来原生态的美食、风光。国外友人也希望能够来到中国享受特色的田园文化,农村旅游经济中,翻译有助于规范旅游宣传资料,传播当地特色文化,带动地方农村旅游经济发展。
1.2丰富农村旅游英语翻译资料
农村由于特殊的地理条件,在发展农村旅游时必须要做好对外宣传工作,但农村旅游翻译资料严重匮乏是制约农村旅游发展的一大因素。国内外研究显示,中国国内农村旅游发展速度很快,但是在旅游英语翻译方面的投入却不多,翻译方面的文章和学术性研究仅占整体旅游翻译文献的1.2%左右。另外,中国农村旅游快速发展,还需要借鉴国外农村旅游发展经验,但是旅游相关的英译汉文献非常少,这也使得国内很多研究者面临着资源匮乏的难题。研究农村旅游英语翻译可以丰富国内相关领域内的研究素材,解决农村旅游汉译英、英译汉资料匮乏的问题[1]。
2农业经济文化发展新风尚对农村旅游英语翻译的影响
近年,农业文化开始走入人们的视野,中国作为农业大国,以传统文化为基石才能够把握农村经济发展的方向。目前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优秀的传统文化作为民俗及固定旅游项目创新发展,这主要是由于中国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自然地理条件[2]。
2.1新时期的农村旅游经济发展融合城乡发展理念
农村旅游经济带动了农村文明建设,应把美丽乡村建设融入到城市建设中。农村全域化统筹充分体现了农村特点,同时又体现了文化传承。这是一种尊重农民意愿、保留乡村风貌、坚持生态旅游的特色文化,这种融合城乡发展理念的新风尚,对于农村旅游英语翻译来说是一个挑战。很多新的理念需要翻译工作者重新整合,在单词和翻译技巧方面,应更加注重与国际文化接轨。
2.2创新的农村社区化服务
美丽乡村带动了农村旅游经济的发展,创新农村社区化服务是现代社会主义农村旅游经济发展的延伸方向。弘扬先进的道德楷模,以凝聚向上的力量支持美丽乡村建设。创新农村社区化服务,使资源整合的速度更快,这就需要农村旅游文化翻译宣传这种先进的服务理念和人性化的服务内容,对翻译人才的培养也应该倾向于服务性。
3现代农村旅游经济翻译发展方向
由于农村旅游经济快速发展,语言不应该成为限制国外友人了解中国文化的障碍。翻译时不能因为一些中国特征民俗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就随意翻译或者胡乱翻译,完全按照汉语直接翻译的方式也是不可取的[3]。
3.1把控农村旅游英语翻译的原则
翻译的第一个原则就是要诚信。准确性是农村旅游翻译最基础、最重要的环节,要把控原文的具体含义,详实介绍乡村旅游景点。在不影响民族文化传播的前提下,准确翻译乡村旅游景点的名称和景点的简介,内容必须符合事实。翻译的第二个原则是保留农村民族传统文化和内涵。发展旅游经济,在吸引外国游客的同时,还要把我国历史内涵传播到世界各地。宝贵的民族精神和乡村文化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农村旅游英语翻译一定要保留民族文化特色和内涵,对于一些难翻译的内容不能一笔带过。翻译的第三个原则是要有美学价值。在美学基础上的农村旅游翻译,可以让国内外游客领略其中的美感和含义,尤其是乡村旅游,本身就是在好山好水的背景下,让游客能够彻底放松,保持身心愉悦,因此以一种诗情画意的翻译方式来介绍特色的农村民族文化、景点和旅游项目,才能够起到相互呼应的作用。
3.2农村旅游翻译技巧
农村旅游翻译和大部分翻译一样,运用直译、音译和意译是比较常见的方式。音译法常用于翻译一些知名度比较高的景点,这样可以达成中文和英文说法一致的传播效果,使得比较有名的乡村文化和农村旅游景点能够快速传播到世界各地,而且朗朗上口。直译法一般是用于没有争议的翻译内容,或者为了使传统民俗能够更加原汁原味地还原乡村旅游景点的文化内涵等。采用直接翻译的方式,对于景色和故事娓娓道来,能够在原生态翻译中带来别样的文化享受。意译翻译方法主要是针对一些具有特殊内涵、文化冲突或难以理解的内容进行查缺补漏式的翻译,这种翻译让外国游客容易理解一些较为艰深晦涩的含义。
3.3巧妙使用修饰翻译方法
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的语言,都有一些诗情画意的翻译规则和翻译词句,结合中国乡村文化及农村旅游的语料库,按照一定的语言规则巧妙地使用修辞方法,可以让文章变得更加生动。翻译时加入一些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方法,可以增强阅读时的趣味性,使旅游资料不再枯燥无味。
旅游文化经济范文6
【关键词】旅游景观;地域;文化
中图分类号:P9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2-0170-02
近些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世界各国旅游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根据近些年来的一项调研数据显示,“了解旅游地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与旅游地居民进行文化交流”已成为英、法、日、德、美等国游客外出旅游的三大动机之一。20世纪全球旅游业正逐渐成为一种“不可扭转的社会、人文、经济、文化现象”。“文化旅游”作为旅游业中的一个分支,也获得了较快的发展。
中国加入WTO后,国内旅游业与国际接轨,旅游者对于旅游产品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这也对我国的旅游产品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是在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旅游景观的开发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许多旅游景区普遍缺乏特色,同质化现象严重;没有对旅游资源条件进行充分的研究与论证;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旅游文化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就难以营造出旅游景区突出地域文化元素所形成的独特魅力,也难以令游客获得独特的文化旅游体验。另外,在旅游景区开发中,只注重规模化与短期效益,文化旅游景区建设盲目投入,不注重质量与长期效果,造成我国的许多旅游景区的核心竞争力不够,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位于无锡湖畔的“统一嘉园”旅游景区就是一个盲目跟风,脱离地域文化元素,最终失败的典型案例。“统一嘉园”景区占地面积约为360亩,始建于1994年,最初“统一嘉园”是作为影视基地开始兴建的,但从1998年开始,红极一时的影视旅游热退烧了。园区的管理方迅速调整景区定位,将其定位由影视旅游转向两岸民间文化交流,在园区中引进妈祖文化,营造大量的人造景观,并于2001年正式对外营业。妈祖文化发源于福建湄洲岛,妈祖与太湖也没有多少联系,舍湖近海的文化营造,很难使前来游玩的游客感受到无锡当地的文化内涵。“统一嘉园”最终于2006年因为资不抵债宣告破产,造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
旅游景观是旅游产品中最直接的吸引物,是展现地域文化特色的最直接方法,是发展地区旅游业的基础与依托。在旅游景观中可以反映旅游地居民的生活、建筑、服饰、宗教等众多内容。旅游已不仅是现代人游览、观光、认识世界、开阔视野的途径,其本身就是一种大规模的文化交流。任何旅游产品与旅游方式都有其自身的文化内涵,文化特性也是旅游产品的本质要求,不同的地域文化本身就是旅游产品中极具个性的资源优势,所以在进行旅游景观设计时应当对这种个性化特征进行强化。
在时代背景下,旅游景观的设计概念必须遵循植根于地域文化的概念,只有反映出地域文化特点的旅游景观才能具有独特的面貌。因而在旅游景观的规划与设计中,我们应当注意以下内容。
一、在旅游景观设计中反映独特的地域文脉
文化这一概念本身就具有地域性,地域为文化赋予了基本的底色,形成了文化最初的沉淀。在中国古代书籍中已反映出古人对文化地域性的重视和强调。《诗经》中所描绘的十五国风就反映了当时不同地域所存在的具有差异的风土人情;《汉书.地理志》则明确地揭示出自然环境对人的生存方式及文化形态的影响。
地域性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具有独特的特征与属性,而景观的地域性是景观的本质属性。旅游景观中对地域文化的表达、自然环境与地方气候的千差万别、当地传统建筑中所蕴含的场所精神,以及不同的建筑技术与材料的独特性都造就了景观独一无二的地域风格。设计师在面对文化旅游景观时,也应做到尊重场所精神、尊重自然环境,唤起旅游者对自然的回归和对历史文脉的传承。
在陕西西安曲江新^景观规划设计中,设计师就将当地特色文化景点予以保留,突出当地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名俗风情以及都市文化,使其成为闻名中外的文化旅游胜地。曲江是中国历史上久负盛名的皇家园林,在曲江新区范围内分布有大雁塔、慈恩寺遗址、唐城墙遗址、大唐芙蓉园等知名的旅游景点。在对景区进行整体景观规划时,设计师利用景观道路和生态绿地将分布于景区内的众多文化景点,如大唐芙蓉园、大雁塔、汉代皇家陵寝进行衔接,同时利用滨河的苔原地貌和文化遗迹形成文化生态带,体现出曲江新区独特的文化韵味。同时在曲江新区的旅游景点的引导标识上借鉴汉唐的文化元素,使前来参观的游客感受到浓郁的汉唐文化氛围。
二、注重对传统建筑和街区的保护及恢复
在旅游景观规划中注重对传统建筑的保护和恢复。建筑是四维的艺术,是对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气候条件、生活习惯、文化传统、历史沿革、艺术追求的直接反映。对于旅游产业的发展,应尽量将旅游地中具有建筑美学价值的传统建筑进行保留与恢复,使游客能够通过欣赏与游览传当地统建筑,进而对当地的历史文化、风俗文化遗迹宗教文化进行欣赏与了解。
通过建筑对当地文化进行展示是一种立体的展示,不同于图片或文字的说教,建筑能够将旅游地的人文历史及现实特点展示得更加丰满,并创造出极具个性的地方历史文化特色环境,营造出的文化旅游景观独具特色并富有鲜明的个性。
三、注重文化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在目前全球化的进程中,不同民族文化间的相似性和共同特征也在日益增加,在文化旅游景观的设计规划中就要注重保护和维持一个地方独一无二的特征,以反抗全球化大潮中“被同化”的力量,使文化景观呈现出多样性的文化环境与自然环境。对文化旅游景观进行规划设计时要挖掘景区的深层价值,建立景区的资料库,准确评估景观价值,同时发现其中的潜在价值。
四、结语
文化代表着一个地区历史的沉淀,发展旅游应深入发掘当地的文化底蕴,并通过旅游景观及环境的营造展示出独特的识别性,通过这种方式开发出来的旅游产品才能具有坚实的根基和持续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吴家骅.景观形态学[M].叶南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王向荣,林菁.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和实践[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3]诺伯格.舒尔茨.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M].台湾:田园城市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5.
[4]许忠秋.恩施地区文化景观保护性旅游开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
[5]蔡晴.基于地域的文化景观保护[D].东南大学,2006.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