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老人基本知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护理老人基本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护理老人基本知识

护理老人基本知识范文1

日本老年福利服务可分为居家护理服务和机构护理服务两大类。居家服务指的是加入保险的老人可以大部分时间住在自己家里接受各种服务。服务种类大致有居家护理、入浴护理、访问看护、访问康复训练、居家疗养指导、日托护理、痴呆老人生活护理等13种。机构护理服务即被保险者完全离开家庭,住进护理机构接受各种程度的护理。包括介护老人福祉机构、介护老人保健机构和介护疗养型医疗机构3类服务。还有专门为老人提供疗养、康复、咨询等服务的福利机构。日本政府鼓励社会福利团体、企业、个人等民间力量参与开办养老机构,政府予以资助。

日本老年护理以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达到健康老龄化为目标。健康老龄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成为老年型人口以后,健康老人、健康高龄老人和健康百岁老人比重日益上升,而病残和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比重逐步下降这样一个过程或一种状态[2]。在日本介护护理中,处处体现“像家一样温暖”的理念,提倡QOL理念、注重生命的质量、生活的质量及人生的质量。护理人员要帮助老人回归社会。一方面重视疾病预防保健和康复训练,另一方面在服务设施中创造适应生活的实际环境,尽量让老人自己洗澡、更衣、写字、烹饪、行走等,增强其独立生活的能力,使老人充分体会到自我存在的价值,为重返社会做准备。

日本从事老年护理服务的人员主要是介护福祉士和社会福祉士。介护福祉士一般分为3级:1级为护理兼管理,负责安排管理辖区内护理员的工作,参与对老人的护理;2级的能做所有的护理工作;3级的只能从事简单的家政服务和一般性护理工作。他们主要为老人或者因残障造成生活自理困难的个人提供与医疗、护理、保健和生活等相关的综合性、专业化的援助,以维护他们的尊严及基本人权,帮助他们实现生活自理。主要任务是帮助进食、排泄、沐浴和健康机能训练。对于介护福祉士的培训,日本有相当完善的法律法规以及教育机构和专门教材。教材对医学知识的要求较低,主要偏重于社会福利概论以及老人的生理心理特点,还有各种生活护理技能。例如IGL健康福祉专门学校的介护福祉学科总课时1830学时,其中心理、身体结构等医学知识300学时,人与社会等相关知识240学时,生活护理技能等介护知识1290学时。课程设置包括沟通交流技术、人间尊严、社会理解、生活环境、老化的理解、老年痴呆症的理解、生活支援技术、介护基本知识等必修课和手工、烹饪等选修课。社会福祉士则是自愿报名,然后由政府出资,接受88个小时(56小时理论培训+养老院32小时实习)的资格培训,考试合格后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到居住所在地的相关部门登记注册,等待上岗。

1我国养老护理亟需培养专业护理人才

近年来,我国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养老服务,兴办养老事业,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源主办养老机构。与此同时对专业化养老护理人才的需求也大大增加。但是,我国现有养老服务队伍远远不能适应养老事业发展的客观需求。目前,中国城市老人失能和半失能的比例达到14.60%,农村已经超过20.00%,这部分老人需要专业的护理和照顾,按照老人与护理人员比例3:1推算,全国最少需要1000万名养老护理人员。但目前,全国老年福利机构的职工只有22万人,取得养老护理职业资格证书的也不超过2万多人,不仅与中国几千万失能老人的潜在需求相差甚远,而且由于服务队伍的整体素质偏低,其专业水平、业务能力、服务质量,都无法满足老人的护理需求。专业养老服务人才与管理人员匮乏,严重制约了社会化养老的健康发展。因此,要推动养老服务事业发展,必须重视养老从业人员队伍的培养与建设。

2多途径、多渠道培养老年护理人员

从事老年护理服务必须有相应资质,积极推行老年护理人员国家职业资格制度。借鉴日本经验,我们应建立和完善老年护理人才的培养体系。(1)在普通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开设独立的老年护理专业,培养中专、大专、本科甚至硕士等不同层次的老年护理专业人才;(2)面向全民,开办老年护理短期培训班。对准备从事老年护理的人员实行初、中、高3个等级的职业技能培训,经鉴定考核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按照培训的不同级别提供相应的老年护理服务;(3)加强在岗职业培训。对在岗的老年护理人员加强培训,完善考评体系和资格审查体系,以提高专业素质,提升服务质量。

3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的老年护理人员

培养老年护理人才,不仅仅是单纯地增加从业人员的数量,更重要的是提高老年护理人才的综合素质。

1)培养“尊老爱老、关爱他人”的服务理念

老年护理,不仅要拥有高超的技术,充满对老人的尊重、关爱和愿意为他人服务的精神显得尤为重要。比如日本IGL集团提倡的“邻人爱”(请像热爱你自己一样去关爱你身边的人)和“受容、宽容、许容”的理念。要培养老年护理人员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尊重老人的人格和尊严,全身心地投入,为老人进行“五心”(责任心、同情心、爱心、细心、耐心)的亲情服务。

2)培养有效的沟通交流能力

老人历经沧桑特别希望得到周围人的尊敬和爱护。他们对护理人员的态度表情、一言一行观察得十分细致,要求较高。再加上老人机体各方面逐渐出现听力下降、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认知障碍等退行性改变以及孤独、忧虑、多疑、固执、情绪波动大等心理特点[3],使沟通交流能力成为老年护理人员必备的素质。首先要理解尊重老人,把握好沟通的时机,掌握与老人的沟通技巧。护理人员与之沟通时要态度真诚,语言亲切,语调平和,语速放慢,语句简短,通俗易懂,主题突出,常使用商量性语言。特别重视目光、表情、手势等非语言沟通技巧。通过良好的沟通可以充分了解老人的思想、需求,建立良好的关系,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保证老人的健康。

3)培养过硬的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

护理老人基本知识范文2

【关键词】护理教育 人际沟通 基本方法

一、提高护理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必要性

随着当今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护士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娴熟的实践技能,而且要有与医生、与病人以及家属、与其他医务人员进行沟通的良好能力。可以这样说,建立良好的护理人际关系在医护工作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可以创造良好、和谐的工作环境;也有助于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有助于护士的自我认识;能陶冶情操和发挥才能;有利于收集病人资料,为确定护理目标、制定护理计划、评价护理效果提供可靠依据;有利于增进病人对医生、护士和对医疗工作的理解、信任和支持,提高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二、提高护理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方法

提高护理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主要在于教师正确、积极的引导和鼓励,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多动口、多动脑、多动手、多动眼。通过丰富的教学模式,如:引导学生掌握人际沟通的基本知识点、演讲、角色扮演、情景模拟、团队合作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

(一)引导学生掌握人际沟通的基本知识点

任何实践过程都必须依靠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学生只有正确理解了《人际沟通》课程中的知识,才会把知识转化为实践。如:讲授对于不同的病人,应采取不同的安慰方法,学生有了理论知识,掌握了基本方法后,就知道在医院中怎样慰问病人及家属,慰问病人、老人、儿童等不同类型的病人。

(二)开展演讲活动

演讲以讲为主,演为辅,通过有声语言,加上“无声”的动作、体态、表情等,使二者融为一体。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演讲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克服胆小、自卑、紧张的心理;还有助于学生对说话时的手势、穿着、礼仪、站姿等知识都有一定的有效认识。老师可以布置演讲题目《拼搏・进取》《五月最美的微笑》《》《平凡的人生》《青春本色》《爱在我心中》《护士的节日》等,学生通过演讲,可以树立自信心,性格更加大方、开朗、活泼了。

(三)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是提高护理学生人际沟通能力最重要的方法,也是深受学生欢迎的一种教学方法。老师可以根据章节内容,创设适合学生学习目标与内容角色相关的情景。如:在学习《人际沟通在医疗工作中的应用》一章时,可以先分配角色,再编写剧本,然后进行演练,在正式的表演过程中,学生通过扮演护士、病人、医生、病人家属,获得一些感性认识。表演结束后让学生积极讨论和评价,教师充分倾听,最后,教师给予适当引导和评价,分析表演的真实和合理性。

通过角色扮演能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知道病人、病人家属的心理变化,以及生病时的痛楚,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现代护士不再是被动的执行医嘱,而是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医疗护理中,根据病人的需要解决问题。

(四)情景模拟

可以利用实验室,较好地营造“病房”的氛围。教师可以根据护理人员在医院的常规工作,并且和学生学过的《基础护理》课程相衔接,进行铺床、注射、静脉输液、吸痰、吸氧等护理操作,可以“护士”即兴与“病人”对话、“护士”为“病人”进行静脉输液、“病人”提出各种问题和要求,为难“护士”, “护士”必须成功而且巧妙地应用恰当的语言技巧应对各种难题,通过情景模拟活动,从而实现预定的护理目标。

(五)团队合作

团队合作可以调动团队成员的所有资源和才智,可以自动驱除所有不公正的现象,而且每个成员都能感受到自己是团队中的一员,团队合作可以让成员之间相互依存、同舟共济、互相敬重、彼此宽容和尊重个性的差异彼此间形成一种信任的关系,待人真诚、遵守承诺、相互帮助和共同提高。在校园里可以选择合适的场地开展你猜我说、动作传递、双人过桥、全班闭眼一起前行等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那么,学生在将来的临床护理工作中才能真正做到坦诚交流、弥补工作中的缺陷和漏洞。

总之,有效的沟通能力与技巧是护理教育的关键环节,教师应该利用课堂、课外、医院等场合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环境,积极培养学生人际沟通能力,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张书全.人际沟通[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周楠.社交入门与技巧[M]. 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8.

护理老人基本知识范文3

护理专业主要学什么

护理专业主要培养人文、社会科学、医学,预防保健知识、护理管理、护理教学和护理研究等专业的高级人才。护理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相关的人文社会的迷信知识和基础医学,预防保健的基木理论.基本知识和临床护理技术的培养训练,具有对服务对象施行全体护理系社区安康服务的能力。

主要学习人文社会相关科学知识和基础医学.预防保健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临床护理技能培训并具备对客户买施整体护埋部门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能力。主干学科为伦理学,心理学,护理学。主要课程有:人体解剖学、生理学、医学伦理学、心理学、诊断学基础、药物医治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儿科护理学、精神护理学、预防医学、护理管理学等。

女生学护理专业怎么样

相对女孩子来说护理学专业是一个稳定的专业,并且很热门。在大小医院护士都是很重要的一个岗位,很多崇尚白衣天使的女孩子乐于从事护士的行业。

女生比较细心,很会照顾人,更容易成为一个合格的专业护主。在我国,护士的数量远远不够,医护比例严重失调,这为学习护理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随着国际医疗市场对护理人员的需求激增,“护士荒〞现象已日益突出地摆在各国医学界面前。

护理老人基本知识范文4

急诊创伤通常为意外事故、车祸及人为伤害所致,并伴有伤口出血、疼痛及正常生理功能障碍。其特点是发病突然,病情重变化快。由于患者伤情和心理素质不同,来院后出现不同的心理反应,而紧张、恐惧、焦虑是普遍存在的,因此,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前提和保证。

心理特征

心理应激反应:创伤多为意外事故所致, 如交通事故车祸、机械性损伤是一种突发性灾害,患者常常难以接受这一现实,主要表现为发呆,言语失去控制,行为失去目的, 有的感到不能动弹,有梦幻感,有的出现精神高度紧张, 极度恐惧, 也有的重度兴奋。

期盼心理:急诊创伤患者由于突然受伤,面对出血、疼痛和暴露的伤口,因此,入院后求治心理非常迫切。主要表现为激惹性增高、急躁、缺乏耐心、攻击性强,部分病人对手术前的常规准备过程不能理解,要求立即手术。

焦虑:由于患者对所遭遇的创伤既无思想准备,也无基本知识,对此,往往会担心离断的肢体能否成活,功能能否恢复,是否造成残疾,影响美观。表现为敏感、多疑、对医护人员的表情、动作或语言格外敏感、忧心忡忡。

继发性获益心理:交通事故等意外伤者,入院时为了能获得足够赔偿,往往夸大病情或症状。表现为与客观病情不符的主诉,哭闹与喊叫,以期望得到他人或肇事者重视。

心理护理

对昏迷、休克、颅脑外伤、多脏器复合伤等危重伤员,迅速了解病情,分清轻重缓急妥善处理。抢救操作要做到稳、准、轻、快、沉着冷静,给伤员以安全感, 切勿惊慌失措, 以免增加病人的心理负担。

老年患者心理护理:面对创伤刺激和疼痛、陌生的医院及身着白大衣的医护人员或因恐惧不愿或不会说出自己的伤情,或因言语表达能力限制不能准确叙述伤情,且老年患者病情变化快,更需要护士以十分耐心引导老人。通过交谈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以敏锐的目光随时观察老人的病情变化,女性伤员在意志方面对痛苦的忍受力差,情感方面也比较脆弱,伤后常、哭叫,此时护士要以亲人般的,温和的态度,认真做好解释安慰的工作,在检查治疗时,注意遮盖好、会阴等部位,主动配合诊治。对脏器损伤、肢体残缺患者的绝望恐惧心理,护士应给予适当的临床方法减轻疼痛。

老年人年老有病,早已充满恐惧感,对意外事故的伤害,心理随应能力更是有限,孤独、自卑、焦虑、绝望、惧死心理兼而有之,护士应态度和蔼,言行礼貌,尊敬老人,施行诊治时力求稳、准、轻、快,要充分照顾老人的特点,为迎合老人的心理应给予适当的称呼,且不可因其衣着、年龄、生理、心理等方面表现出厌烦情绪甚至歧视。应及时通知其亲友来院陪伴照顾,以减少老人的孤独感,满足老人的心理需求,使老人处于最佳心理状态。

做好家属的心理护理:急诊创伤老年患者心理护理的重点也包括家属。由于交通事故的突发性,家属没有思想准备而产生各种心理障碍。同时,由于家属年龄不一、文化层次、社会修养不同,以及患者病情家庭地位不同,因而患者家属出现各种心理反应和表现。

了解家属的心理并给予正确的指导,是医护过程中重要的一环。首先,护理人员对来院的患者应积极组织抢救,在抢救过程中,要表现出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心,保持沉着、冷静,准确迅速地处理各类问题,这样不仅能取得病人和家属的信任,增强其安全感,而且可使病人及家属的紧张情绪得以缓解。

对于文化层次低、惊慌失措、悲伤哭泣的家属,应劝说其离开伤员,对伤员的伤势、治疗情况和可能预后如实相告, 取得他们的配合,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

对于抢救无望的患者,也应全力地,认真地做最后努力,以满足家属起死回生的愿望,直到医生宣布终止抢救和家属表示同情、理解和安慰,即使个别家属一时丧失理智,做出无理举动,也应予以谅解,给予安慰和疏导。

总之,作为医护人员,在日常的工作中,必须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自身修养和心理护理的知识与技能,根据急诊创伤危、急、快的特点,结合老年病人各种心理状态,积极灵活地应对,有针对性地进行科学而有效的心理护理,使病人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变被动接受为主动配合,最大限度地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护理老人基本知识范文5

关键词: 大学生志愿服务 问题 对策

当前,大学生在志愿服务老人活动中正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从当前大学生志愿服务老人的开展情况来看,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开展。

一、大学生志愿服务老人现状

1.缺乏统一系统的管理。

据调查,在常高校许多志愿服务活动都是在校团委的领导下,由校级志愿服务组织和在各系建立的志愿服务小分队开展实施的。而学生因缺乏社会经验,相应的管理能力不足,所以对于志愿服务工作的组织管理也就稍显薄弱。再加上受到物力、财力、信息不畅及发展空间狭小等因素的限制,许多大学生虽然有意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但是考虑到缺乏正式有效的组织机构,积极性不高。

2.志愿服务形式化主义,活动内容比较单一。

大学生志愿服务项目形式主义日益严重,活动内容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打扫卫生、文艺演出及老人的日常护理等活动上。据《关于孤寡老人对志愿活动的看法的研究》的研究结果,69.9%的大学生陪老人聊天,为老人读报;34.0%的大学生为老人准备文体节目;68.0%的大学生帮老人干家务,整理房间;7.8%的大学生进行其他实践活动。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尚未落到实处,流于表面。志愿者人员冗杂,时常打扰老人正常生活,志愿者在爱心服务过程中玩手机、嬉笑打闹、言辞失误等不良现象时常发生。

3.长效机制建设不足。

“现阶段各大高校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普遍存在周期短促,就一个活动采用一种方案,对每次的活动都要重新招募志愿者,制订方案的问题,没有形成一套可以针对多种情况的长效机制。”①有些志愿服务短期行为较为普遍,常常是在节假日纪念日等突击进行一次志愿活动。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流动性大,各个志愿服务组织之间没有联系,各个志愿活动之间没有衔接,很难保证老人得到有效的、长久的帮助。

据调查,7%的大学生选择在重阳节等重大节日开展活动,21%的大学生选择在双休日开展活动,28%的大学生在课余时间开展活动,44%大学生开展志愿活动的时间不确定。目前大学生去敬老院基于一种流水式服务,未能在敬老院设置服务基地,无法进一步打造服务平台,提高服务质量。且当前敬老院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大学生亦尚未担起此重任。

4.缺乏志愿服务培训机制。

尽管大学生志愿者人数总量很多,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也存在对自身否认的问题。其中参与志愿服务工作积极性不高和对志愿服务的意义认识不够最为突出。这是由于没有统一的管理,缺乏有效的指导、培训,使得志愿者水平参差不齐、意志不坚定,很多志愿活动缺乏系统性和预见性,不重视事前对志愿者的培训。

现在的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很多都是学生组织带头开展,他们只是在活动初期负责招募志愿者,在志愿者培训和管理方面存在很大缺陷。再加上服务老人本身就需要特殊的交流技巧及相应的心理知识。缺少了这些环节,大学生志愿活动很难取得较好的效果。据调查,50.5%的大学生渴望得到能为老人提供更好的服务的各种知识和技能。

二、完善志愿服务机制的对策

1.健全活动机构,完善管理制度。

学生组织应对每次活动中得到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逐步健全活动机构,完善规章管理制度。高校要帮助志愿工作的学生组织不断完善和解决志愿工作规章制度不健全的问题。要在志愿者的招募、使用、培训、管理、嘉奖方面确立一套科学有效的制度和方法,规范志愿服务行为,并建立绩效考核机制,以确保每次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努力促成志愿者投身于志愿服务的光辉事业中,使志愿服务日益朝着规范化、系统化、法制化的方向不断前进。如学校可以建立专门的机构,派专门的老师帮助学生开展一系列志愿服务工作,保证取得较好的效果。

2.建立志愿服务长效机制。

大学生组织应根据老人的需求和学生参与的愿望,不断拓展新的服务领域,不断推出新的服务项目,逐步建立起长短项目齐头并进、不同领域项目各具特色的志愿服务项目库,并推出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项目菜单。还应该走阵地化、基地化的道路,保持志愿者服务活动的持续化、经常化,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

各高校应根据各自的优势为老人提供服务,如医学院可以为老人建立健康信息档案,定期为老人体检;心理专业的学生可以为老人举办老年人心理健康讲座,提供心理咨询服务;护理专业的学生可以为老人做日常护理;电影学院的学生可以为老人提供文艺表演等有益的活动。

3.加强各志愿服务组织的沟通。

各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应加强彼此之间的沟通,与此同时,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和高校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志愿服务工作的研究力度。志愿者组织应及时和养老机构联系,提前商议服务形式和内容。养老机构负责人应合理安排,统筹分配,保证老人能得到长期有效的服务。比如,高校志愿服务组织还可以和专业的社会爱心组织,民间团体建立合作关系,根据老人的实际情况相互配合为老人服务。

4.开展大学生志愿者培训工作。

“大学生志愿者不仅需要有关志愿服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培训,还需要有关个人成才、合作精神培养等众多方面的培训。要积极开展大学生志愿者的培训工作,高校志愿者组织可以通过邀请有经验的老师上课,开展座谈会研讨会、实地演练等形式提高志愿者的思想认识和技能。”②在具体到对老人的志愿服务时,更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培训,让参加活动的志愿者了解并理解老人的心理和需要,掌握和老人的有效沟通方法。

总之,大学生志愿服务要针对老人这一特殊群体开展特殊的培训工作。大学生在进行志愿服务之前必须充分了解老人的基本状况,了解大多数老人的兴趣爱好及和老人的沟通的方法。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优势提高志愿服务的质量,尽可能减轻老人的负担,真正为老人提供其所需的服务。

注释:

护理老人基本知识范文6

按照老龄化社会标准,我国在1999年2月20日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是社会中比较特殊的群体,关注老年人生理、心理、社会各方面的健康成为医学界的研究焦点。老年人的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家属和护理人员要采取适当的护理干预和健康教育来满足老年人对健康的需求,提高生活质量,最终使其身心健康、生活愉快,安度晚年。

1 老年人的护理

1.1 饮食护理:保证足够的营养摄入能增强老年人机体的抵抗力。老年人新陈代谢率下降、活动量减少,热量消耗也相应减少。老年人应给予适量蛋白质,限制脂肪,充足的维生素,适量无机盐,补充水分。[1]

1.1.1 合理搭配食物:饮食要保证足够的营养,注意五味调和,多样化。摄入适量的优质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素和适量含钙、铁的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多吃大豆及豆制品,能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和骨质疏松。[2]

1.1.2 合理烹调加工:老年人牙齿脱落、唾液分泌减少,味觉减退、吞咽功能下降,影响食物的摄入和消化。烹调时要使食物柔软易消化,色、香、味具佳。食物应切碎、煮透、煮烂,以利消化吸收。忌食酸辣、油炸、熏烤、腌制及霉变腐败的食品和刺激性饮料。

1.1.3 进餐护理:做好餐前准备、创造良好的环境,准备合适的,一般取坐位或半坐卧位,卧床老人应将其头部抬高并偏向一侧。吃饭应定时定量,可少食多餐,每餐吃到八成饱即可,禁暴饮暴食。进餐时勿说笑,集中注意力细嚼慢咽,每口不可太多,不可吃过黏的食物。老年人饮食要冷热适中,以清淡为主。对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要耐心喂饭,不可催促,以免呛噎。养成饭时较多喝点汤水的习惯。饭后协助老人漱口,必要时给予口腔护理。

1.2 老年人的睡眠:睡眠是大脑皮质神经细胞疲劳后抑制扩散的一个被动过程,是避免大脑过度疲劳导致衰竭的一种保护性反应。良好的睡眠能使老年人免疫力增强,延缓器官功能衰竭。

1.2.1 指导老人合理安排生活起居:要做到有规律、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鼓励老年人白天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运动或活动,使身体有一定程度的疲劳感,有利于晚上入睡。避免一切影响睡眠的不良刺激,睡前避免饱餐,不饮用咖啡、浓茶等饮料,限制睡前水分摄入,不做剧烈运动,不过度用脑,保持心态平和,知足常乐。

1.2.2 指导老人采取促进睡眠的方法如睡前散步,热水泡脚,洗热水澡,按摩足底,或饮一杯牛奶,卧于正确舒适的睡眠,使用放松术,如缓慢的深呼吸、全身肌肉放松等。

1.2.3 选择适当的床铺:老年人应睡硬板床,床褥柔软、平坦,被子厚薄合适,枕高可视老人的自身情况而定。

1.2.4 创造有助于睡眠的环境:保持周围环境安静,光线暗而不黑,通风良而风感,温湿度适宜。

1.2.5 失眠老人可遵医嘱给予安眠药协助睡眠,用药过程中应掌握药物的剂量,观察效果及不良反应。

1.3 老年人的运动:生命在于运动,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体质,延缓衰老,提高生活质量。老年人体弱或有一些慢性病,锻炼时一定要掌握一定的原则。

1.3.1 疾病恢复期的老人运动前应视身体情况而定。经过医护人员同意,由家属陪同,做适当的运动,以防发生意外。平时身体尚可的老年人运动前,也要告知家人。老人要保持运动的群体性,以防运动时发生身体不适,互相照应。

1.3.2 运动前先做小范围的运动,如深呼吸、拍拍胳膊、拍拍腿等,然后再做大范围的运动,如散步、慢跑等。运动结束后,运动强度再由高峰逐渐减弱,慢慢恢复到平静状态。

1.3.3 老年人要选择适宜的运动项目如散步、慢跑、骑自行车、做操、游泳、气功、太极拳、自我按摩操、钓鱼等。总之,老人的运动应以自我感觉良好,运动后精神好,食欲佳,身体有活力为度。

2 老年人的用药护理

老年人由于胃肠功能降低影响胃肠道对药物的吸收;肝脏药物代谢能力降低,容易导致经肝脏代谢的药物蓄积,药物作用及毒副作用增强,药物的不良反应可使体质较差的老年人思维混乱、功能丧失,医护人员对老年人用药给予正确的指导。

2.1 严格遵守医疗原则慎重用药:

老年人服药应遵医嘱,勿滥用药。用药应从小剂量开始,一般从成人剂量的1/3至1/2用起逐渐加量、用药尽量不超过三种。如有需要用药超过五种以上,应在医护人员指导和监护下进行,并根据病情变化适当调整。

2.2 服用药物应有明显的标志,根据医嘱服用,以免发生不按时服药、漏服或下次补上的情况。服药应避免卧位,以免发生误咽呛咳。用温水吞服药片后,再多饮几口水,以免药片沾在食管壁上而使局部粘膜受刺激,并影响药物的吸收,医护人员仔细给病人及家属解释用药的目的、时间、方法,以指导老年人正确用药。

2.3 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老年人的药物不良反应常表现不典型,但神经、精神症状突出,用药中如出现类似老化现象(健忘、软弱、焦虑、抑郁等)应首先考虑于药物有关。

2.4 药物应妥善保管:

根据不同药物的性能妥善保管药物,存放药品的包装袋、包装盒或瓶上应用标签标明药名、用药方法、剂量等。一瓶一药,不可混装。正确识别药品的有效期、失效期和生产日期;剧毒药品要标上醒目的记号,以防误用而造成严重后果;药品应放在老年人容易拿取的地方,并相对固定,并向老年人详细交代清楚。[1]

3 老年人的心理护理

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有着密切关系,若心理不健康,就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所以老年人的心理护理很重要。

3.1 定期开展老年人健康教育,有针对性地介绍疾病的基本知识、治疗及康复,帮助老年人正确认识疾病,增强自我保健和自我照顾的能力。定期对老年人进行健康体检,做到无病早防,有病早治,让老年人感到社会、家庭对他们的关心。增添老人心理上的安全感。消除老年人对疾病的恐惧心理。让老人用科学的态度看待衰老过程。对待老人,医护人员应当做到热情体贴、和蔼可亲。

3.2 医护人员要多与老年病人交流、沟通。耐心倾听老人的唠叨,减少老年人的孤独情绪。鼓励老年人遇到负性事件要合理宣泄,向知心人倾诉,取得同情和安慰,以释重负;通过各种方式帮助他(她)们走向社会,保持与人交往,从社会生活中寻找生活动力,摆脱孤独,消除失落感和不必要的担心。鼓励老年人发挥特长,有意识培养一些兴趣、爱好,如书法、绘画、摄影、钓鱼、集邮等,以陶冶情操。做到与众同乐,喜当“顽童”。鼓励和帮助老人联系老朋友、结识新朋友,包括青少年朋友、异性朋友,经常谈心,老年人可从年轻人身上感受青春的朝气和活力,从中得到奋发向上的精神。使老人心情舒畅,笑口常开。

总之,家庭及护理人员都应该关心、体贴照顾老年人,尊老、爱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让我们携起手来,用我们的知识和爱心为老年人提供一个温馨、和谐的环境,让每位老人都能的到最好的照顾和关心,达到精神、身体和社会关系的完美状态。

参考文献

[1] 史明瑜老年保健社区预防与保健2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