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财务网络安全风险防范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财务网络安全风险防范措施范文1
前言:会计风险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日益复杂化,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特别是部分企业受利益驱使,对会计风险视而不顾,严重损害了企业投资者、债权人的经济利益,促进了会计风险的大幅度提高。以下笔者就会计风险进行粗浅的分析,并针对风险存在的原因采取有防范措施,希望借此达到规避会计风险的目的。
一、会计风险的含义及产生的原因
在一定的时间与空间环境下,会计人员因会计信息的大量失误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简称会计风险。根据风险影响对象的不同,可将会计风险分为管理者与会计人员责任风险、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损失风险。会计机构或者会计人员工作过程中,由于会计信息的漏报、错报,造成财务会计报告失实或监控行为受失实信息的影响,造成企业损失的风险,就是会计风险。还有一点原因,我国企业对会计风险问题不够重视。
二、会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强化人员职业道德教育,进行会计风险防范
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对企业的会计工作秩序具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在进行会计风险防范是,企业可采取对会计人员的职业行为进行规范,建立考核、检查、奖惩和评价制度,并将其与精神(晋级、职务聘任、岗位资格)、物质奖励制度相结合。并实行岗位轮换制,使会计人员不断加强并遵守会计职业道德。使职业道德教育深入人心,实现会计人员抵制不良社会风气的自觉性。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与职业道德相融合,使会计行为更加规范合法。使会计造假行为得到遏制,有效降低企业会计风险。
(二)贯彻实施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进行会计风险防范
会计信息失真以及会计人员、工作失误等是会计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原则的贯彻实施,有利于会计工作的规范化、降低会计风险,实施岗位责任制,可以有效的明确会计人员职责与权限,实现各职能部门人员的分工合作,有利于完善我国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的制度,从而形成相互制约、监督的会计管理机制。
(三)会计信息技术的运用,有效防范企业会计风险
内部会计的控制程序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利用而逐渐嵌入到各个内部会计控制环节,强化了对会计登记账与报表输出等环节内部会计控制,将每项会计工作业务录入会计信息系统,限定人员的操作权限,采取多级安全的保密措施,操作人员根据不同的职责程序与权限进行会计业务处理。而网络又为会计工作提供便利,其开放性与共享性也对造成了会计信息安全隐患,会计信息存在被恶意篡改或数据丢失的可能。因此,必须加强对网络安全、数据的输入、输出和文件的储存、保管等的控制,并对会计信息系统进行开发与维护,保证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办法与规定的行之有效,减少并消除人为操作风险,起到计算机会计风险的有效防范。
(四)迅速发展会计法规建设,实现会计风险防范
会计风险大多来自会计自身特点,只有完善会计的法规体系,才能有效降低会计风险。会计风险无法进行人为的消除。在对会计理论和实践的深入研究中发现,会计法规体系的不断完善与补充,才能更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降低会计不确定性的程度。加快会计法律法规建设,加大对会计违法行为的处罚和赔偿力度,对违纪单位、个人及相关负责人予以曝光,做到会计行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
(五)完善企业的会计监督机制,加强会计风险防范
完善的会计监督机制将会成为最有利的会计风险防范措施。监督职能是基本的会计职能,会计监督以内外两部分监督。内部监督依靠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来降低会计风险。建立相互监督、制约的会计工作程序,以此来实现对重要的经济事项的执行与决策,明确内部审计程序,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与内部监督体系,使其更加系统、制度、规范,落实内部监督制度。加强国家与社会的监督,利用中介机构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审计,并客观公正地对其进行评价,促使企业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这种社会监督行为具有较强的权威性。而国家监督主要依靠法律法规对会计资料和会计行为的监督检查。
(六)提高人员素质,加强会计风险防范
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可以有效的降低企业会计风险。会计人员政策水平与职业道德的提高,可以增加员工责任感,提升法律观念。只有不断坚持职业道德以及社会主义道德来指导自身行为,形成对各种不良思潮的自觉抵制,使其树立严格执法、依法职业的良好的专业理念。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完善并提倡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制度、终身接受会计教育。关注会计政策变化,掌握良好的会计处理方法,提高会计人员的执业能力和水平。
三、结束语
会计风险无处不在,人的意志并不能使其发生转移,想要将会计风险完全消除是不可能的。但是会计人员和企业管理者可以通过对各种防范措施的运用将风险损失降至最低。因此,企业应不断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坚持不相容的职务相分离的重要原则、充分运用会计信息技术、加快企业的会计法规建设、提高人员自身素质、完善企业会计监督制度等相关会计风险防范对策。
参考文献
财务网络安全风险防范措施范文2
关键词:信息化 高中学校 财务风险 防范 对策
一、引言
财务管理工作是高中学校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财务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到高中日常活动和运作,财务工作的顺利进行是学校其他日常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和保障。随着技术革新速度的加快,信息的增长速度也随之加快,信息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这给高中的财务工作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信息环境具有开放性,着使得高中财务管理工作的网络安全性和数据完整性得不到保障,电子数据遗失或者失真等现象时有发生。因此,要想在信息化背景下处理好财务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可以从以下几个阶段的不同方面入手。
二、要做好财务预算阶段过程中的财务风险防范工作
财务预算工作是财务工作中的核心内容之一,财务预算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后期财务决算工作的质量,财务预算是财务计划实施的必要前提和基础,是该阶段财务工作的纲要,同时也是绩效考核工作开展的重要依据。因此,高中学校要想做好财务工作就要首先从财务预算工作着手。
(一)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做好财务预警工作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各行业的财务工作向信息化、数据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财务信息的收集、筛选和分析工作所采用的方式方法与以往不同。高中财务人员在制定财务预算的时候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搜集信息,扩大财务信息的来源,同时要结合学校具体的财务活动对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做好相应的数据分析工作,以便为高中提供及时有效的预警信息。另一方面,财务人员要明确财务目标,根据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情况来开展财务预测工作,同时要以数量化的形式来传达财务预警信息,以便使学校能够及时调整预算,提高财务预算的可操作性和科学性,保证财务活动为财务目标服务。
(二)强化基础数据的审核,保证信息的准确性
科学的财务预算与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是息息相关的,合理的财务预算工作的开展需要真实精确的财务信息做基础。高中要建立健全财务预算机制,同时要构建完善的财务系统和财务软件平台,保证财务工作环境与真实环境的统一性。高中财务人员首先要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编制财务预算,在数据收集、筛选和分析工作中要保持严谨的态度,避免数据遗漏和失真等问题的出现。其次,财务人员要强化数据核实工作的力度,力求多方验证,从而为预算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提供保障。
(三)做好网络监督工作,确保预算方案的有效实行
在网络环境中,数据真实性受到极大的威胁,信息数据被篡改和伪造的可能性加大,这样就会间接导致财务预算方案不够合理,进而导致预算执行与预算方案之间发生背离。为了保证预算执行工作的有效开展,高中学校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建立财务监督系统,划分网络数据的使用和监察权限,防止数据被滥用。其次,还应该实行业务层级复核制度,对数据进行定期检核,控制财务网络系统,以便对学校财务工作进行监督和管理。这样有利于做好财务预算执行工作,有利于预算方案的有效实施和做好财务风险规避工作,进而实现财务目标。
三、做好高中日常工作中的财务风险防范工作
高中日常工作中的财务风险防范工作是整个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主要部分,决定着整个财务管理工作质量的高低。
(一)要健全财务管理系统
健全财务管理系统是财务风险防范工作的重心,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使得网络系统的安全性下降,网络黑客、口令试探、身份假借和信息窃取等问题十分突出。高中要想保证财务工作的安全性,就要建立一个独立的财务管理系统,同时要保证系统运行的安全性,避免系统漏洞导致的信息失真。高中也可以采用局域网等形式来避免自身财务信息的泄露。同时,高中要做好网络权限等级划分工作,加强网络权限管理工作的力度,以便避免数据被非法访问和非法使用等问题的出现。其次,要做好财务网络系统的维护工作,要做好系统的更新和升级工作,同时要做好数据脱机备份,避免数据的遗失。
(二)制定资金运作程序
资金运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高中的日常运作。高中财务管理工作要有一套完善的资金运作程序作为保障,以便其有效的规避财务风险。要制定严格的资金审批流程,消除跨级审批现象,同时要规范资金管理程序,实现资金动态全程监督管理。同时也可以设置相应的主管领导对资金动态进行全程的监督和管理。
(三)要确保收支平衡
财务收支平衡是高中学校中各项工作得以长久健康开展的有力保障,收支平衡是财务工作的重心,确保财务收支平衡是财务活动的基本要求。因此,高中学校的财务人员在日常的工作中要合理控制支出,合理分配收入,努力做好收支平衡。同时,财务人员要严格明确资金的来源和资金的使用方向,以收入来决定支出金额,合理安排,优化资金的配置并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以便做到收支相依,最终实现收支平衡的目的。
四、结束语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是一股不可阻碍的潮流,技术革命给各行各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高中学校财务工作发生了新的变化,同时也带来了风险。学校的财务部门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制定合理科学和具有现实可操作性的财务制度,保证财务计划的有效开展,进一步规避财务风险,提高财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财务网络安全风险防范措施范文3
关键词:网络安全风险;会计信息化管理;经费管理;职业院校
数据信息的增长以及人力资源矛盾,使得财务管理工作面临着诸多新的挑战,各种会计管理弊端开始逐渐显现出来,为打破会计管理现状,确保财务信息处理速度以及会计工作效率能够得到切实提高,能够更好地为职业院校进行服务,职业院校开始推行会计信息化管理模式。为制定出更加合理的信息化管理方案,首先应对信息化管理背景展开分析。
一、会计信息化管理背景
在2019年,随着政府会计制度的出台,政府会计制度改革也随之开始,高效财务信息化建设需求由此产生。一方面,符合新旧会计制度衔接要求。由于新旧制度衔接,需要展开基建并账、资产清查以及债权债务清理等一系列工作,所涉及数据信息数量相对较大,单纯依靠人工很难完成,所以需要借助信息系统,处理好各项数据业务;另一方面,符合新核算模式要求。根据会计核算体系新要求,体系需要满足预算会计以及财务会计双重核算需要,需要以信息化方式对两种财务报告进行呈现,此时需要通过对信息化手段的运用,在减轻财务人员工作任务量的同时,保证财务核算准确性以及高效性。同时,也符合内部控制要求。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推行,使得高校内部控制要求也随之提高,在此环境中高校需要通过运用信息系统做好风险把控以及重点环节审核,确保人为因素干扰可以被控制在最小,保证经济业务能够得到全面性监控,所以会计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
二、职业院校会计管理现状
(一)管理思维有待创新。虽然信息化技术已经在高校中得到普及,但整体财务管理思维仍然处于较为陈旧的状态,财务系统建设多以财务核算为主,决策分析以及绩效管理信息化水平相对较差,整体财务信息系统存在着滞后性以及局限性的问题,与财务信息要求并不相符。在具体工作时,财务人员面临着较为繁重的数据处理任务,财务数据也无法直接为学校领导决策提供支持,信息化管理优势并没有得到全面性发挥,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二)管理工作有待加强。虽然为保证会计工作有效性,需要对复核手段以及工作理念进行调整,但所有活动都需要在遵照相应管理制度下完成。目前部分职业院校存在着对管理制度理解有所偏颇的状况,不仅管理制度设置严密性不足,没有形成新型管理模式与传统管理模式的有效衔接,自然过渡流程开展并不顺利,无法对各项财务工作形成有效监控,同时还存在着过度关注账面功能,没有形成固定指标分析体系,财务信息化系统设计过于简单等方面的状况,工作开展效果并不理想。(三)网络安全风险防范能力有待提高。由于新会计制度对于高校财务信息要求极高,强调其必须要与财务管理模式要求相符合,所以高校在进行信息系统建设时极为注重该方面管理,但却对网络安全风险防范有所忽视。信息窃取以及信息被非法篡改等问题的出现,使得高校各项财务信息数据安全受到了严重威胁,为保证信息完整性以及安全性,提升网络安全风险防范能力显得极为必要。
三、职业院校会计信息化管理策略
(一)实施信息化经费管理模式。由于职业院校运作需要大量资金作为支持,学校日常资金管理较为烦琐,所以需要做好资金流程信息化处理,应借助会计信息化管理模式推广契机,对资金管理流程实施分层处理,进而通过预算分析、会计核算等步骤,逐步完成经费管理信息化处理模式,做好财务报表绘制以及资金收支核算等各项工作。为妥善解决学校经费管理数据公开不完全问题,学校需要通过对会计信息管理系统的运用,在运算执行以及预算分析中加入信息化管理模式,保证预算精度以及效率,确保可通过对系统中相关信息进行取调的方式,做好各项预算工作。同时需要在完成预算工作后,对项目信息以及预算审批等信息进行上传,有专业会计人员对其展开核算,如果核算结果准确,便可进行资金流动活动,如果核算存在问题,则要及时与有关部门进行联系,做好隐患处理。管理人员需要保证资金使用情况,能够在会计信息系统中进行清晰呈现,学校管理者能够通过对系统的运用随时随地查阅各项资料,明确每一笔资金实际使用情况,做好监督与管理。(二)提高管理工作开展水平。为保证会计管理信息化水平,一方面需要加强基础管理工作,展开针对性较强的信息化管理系统规章制度建设,确保各项会计管理手段能够与现代会计管理工作要求相符合,做好各项管理数据信息收集与处理,保证管理工作能够更加标准化、制度化;另一方面需要对软件管理功能进行调整,需要将风险预测、财务处理以及报表管理等工作作为软件开发核心,按照学校实际财务管理需求展开会计系统设计,并要加大对数据转换功能的研究力度,确保可以通过进行软件更新与升级的方式,保证软件系统建设质量。设计人员需要按照学校整体发展规划以及财务管理目标,对现有系统进行优化与创新,保证软件管理功能可以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得到有效运用。(三)以数据呈现形式进行汇报。传统财务汇报形式多以文字材料为主,虽然此种方式具有一定优势,能够为相关工作开展提供有力证据,但却存在着需要耗费大量精力,甚至需要派专人进行讲解的状况,在细化执行方面也不够详细。在实施信息化管理模式之后,需要对现有汇报形式展开调整,应实施以数据呈现模式为主的汇报方式。为达到这一点,会计管理系统需要具备以下几项功能:①设置多级管理员,按照操作人员级别以及工作内容等,展开各种权限以及负责区域设置,确保其他管理员不能对对方管理员中数据进行修改与阅读;②以图像形式对归纳性数据或总结性数据进行呈现,做好部门细化处理,保证每一笔费用支出与收入都能够真实呈现在图像之中,并且要在图像中设置细化链接,可通过点击链接的方式,对各项费用明细展开检查,保证图像呈现报告简单性以及可理解性,确保其能够成为领导决策的有力支持,且要通过设置电子签名的方式,降低领导签批任务量,保证各项工作环节开展效率;③逐渐实现无纸化工作处理模式,利用图像处理方式代替传统处理模式,确保各项资料能够不被时间以及地域所限制,能够随时随地供领导进行查阅,并要做好审批权限下放工作,保证审批合理性以及管控质量,避免出现失控问题,且要设置审批后上传功能,确保财务审计能够获得足够数据支持,保证项目审批效率以及财务监控质量;④做好数据导出功能设置,保证数据信息能够直接上传到上级部门,以便上级部门展开数据审核以及检查。年终所有数据信息要以可操作形式输入到数据库之内,并要做好导入方式设置,保证财务报告形式多样性,方便财务人员进行财务数据报送。(四)推行资产管理信息化模式。学校资产管理主要以流动资产管理以及固定资产管理为主,其中在进行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需要对学校添置的家具以及设备等展开详细登记,做好现有财产登记与记录,并要对设备折旧以及建筑物修缮等内容展开严格登记,要通过及时输入各种信息数据的方式,保证系统内数据时效性以及更新速度,确保所有数据信息有效性。在进行流动资产管理时,因为流动资金与固定资产并不相同,所以两者的管理方式也存在较大区别,要通过对信息系统的运用,做好数据生成以及收集等各项工作,并将数据内容储存到信息化管理网络之中,实现多系统同步上传模式,保证财务部门和管理部门能够共同展开流动资产管理,确保最终管理质量。(五)增强网络安全风险防范能力。为妥善解决安全风险防范能力较弱问题,保证信息系统能够与财务管理模式具体要求相符合,在进行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需要展开一系列风险防范措施。一方面需要增强防火墙设置,做好数据库维护以及系统安全稳定检测工作,保证系统安全漏洞可以得到及时修补,重要信息能够得到加密保护;另一方面需要采用双人授权等高级保护模式,可通过加大对生物智能技术进行研发的方式,利用指纹解锁等展开登陆,提高系统应用安全性以及隐秘性,保证数据信息安全。
四、结语
由于职业学校会计管理信息化模式推行是时代要求必然结果,所以各学校需要进一步加大对会计系统信息化处理模式的研究力度。要在明确自身财务管理问题的基础上,结合财务管理需求以及高校自身特点等内容,设置出针对性较强以及实用性较强的财务信息管理系统,保证管理工作能够更加智能、高效,能够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之下,高质量展开各项财务管理工作以及数据收集与上报工作,可以实现财务管理工作与学校管理工作的有效联动,进而将财务管理工作作用发挥到最大。
参考文献:
[1]蒋紫嫣.“互联网+”时代管理会计信息化应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1(1):126-128.
[2]陈雨薇,刘雨桐,张忠华.大数据时代管理会计信息的应用探讨[J].时代金融,2020(35):93-95.
[3]戴璐.财务共享服务下的管理会计信息化实施策略研究[J].财经界,2020(36):144-145.
[4]张明阳.管理会计信息化与业务流程的相融[J].财经界,2020(36):198-199.
[5]刘鑫靖.“大智移云物”时代下管理会计信息化策略研究[J].营销界,2020(51):156-157.
[6]刘思思.论信息化时代下会计电子档案的管理与使用[J].中国市场,2020(35):197-198.
[7]朱新明.信息化条件下管理会计工作的改进对策[J].财会学习,2020(35):87-88.
财务网络安全风险防范措施范文4
Abstract: Computerized accounting enhances the efficiency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but also has brought new challenges to the enterprise internal control, such as, not comprehensive risk prevention measures, weak internal control awareness, low work efficiency, and so on. Based on the purposes of computerized accounting control,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the special risks of enterprise internal control under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nvironment,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of internal control.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风险;防范措施
Key words: accounting computerization;internal control;risk;prevention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3-0136-02
1 会计电算化环境下强化会计系统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会计电算化给会计工作带来深刻变化的同时,也使管理部门对计算机产生的会计信息的依赖性越来越强,而电算化会计系统具有的数字化、网络化、多媒体化、智能化、虚拟化等特点,使其潜藏了手工系统所没有的风险,增大了内部会计控制潜在的风险和控制的难度。如利用计算机进行犯罪活动、不留痕迹地非法更改数据、甚至未经授权复制、伪造、销毁重要数据。由于计算机舞弊和犯罪具有较大的隐蔽性,发现的难度和造成的危害更大,因此,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与手工会计系统相比较,控制对象由原来的对组织、文档等的控制扩展到对硬件、软件运行环境的控制,不仅控制范围广难度大、程序更复杂,控制的重点也转为职能部门人工控制和计算机数据处理部门自动控制并重的全面控制。如何将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做得更加完善,达到确保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预防和减少计算机犯罪的可能性,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因此,要确保电算化会计系统的有效运行防范财务风险,就必须构建科学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并配套设置严密的控制手段,才能有效保护会计信息的正确和财产的安全完整,增强财务报告的信度。
2 电算化环境下会计内部控制的风险
2.1 电算化系统风险 电算化系统包括硬件设备、软件、程序、数据和人员等构成要素,是企业电算化管理的平台。传统手工控制是通过对有签字授权的凭证和交易方开具的发票来实现对交易的控制。但在电算化系统中,数据及交易信息集中存储在磁介质中。当计算机硬盘损坏数据没有备份、软件存在着功能缺陷如安全性保密性不强、工作人员操作不规范以及网络出现故障时都会导致数据损毁或丢失、信息失真,从而不能有效防范风险等,甚至系统面临崩溃的风险。特别是在互联网环境的中,由于网络会计信息系统开放性、远程实时处理的特点,导致其可控制性低,一旦系统出现故障,影响范围更广。
2.2 数据失真的风险 真实、完整和准确是会计信息的基本要求,一旦会计数据出现错误、丢失或篡改,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决策。数据的处理包括数据的输入、处理和输出三个环节。电算化系统中,数据处理高度自动化,原始数据经审核和确认后,自动生成电子记账凭证,并进而生成派生性的数据账簿和报表。由于计算机无法辨别错误的数据信息,当数据录入错误时,计算机只能按程序对数据进行处理,即使操作都正确,必然输出错误的信息,导致凭证、明细账和总账信息的失真。甚至出现部分会计人员非法更改输入、非法更改输出,导致会计信息舞弊。因此,当硬件出现缺陷、输入操作不当或有意破坏、系统运行的外部环境遭破坏、网络被侵入都将造成数据失真,使企业内部控制失效。
2.3 网络安全风险 电算化环境下安全风险主要指电算化系统,特别是网络系统安全防范的能力弱化,从而可能造成系统硬软件无法正常运行。在手工环境中,由于相关资源用户群体都被局限在一个相对有限的环境,一项业务从发生到形成相应的会计信息,所经历的每个环节都必须有相关部门管理人员的授权批准,系统安全较易预测并可适时采取针对性的防范和控制。此控制方式虽然效率较低,却能有效防止舞弊发生。但是,对于网络环境的开放性和边界不确定性的计算机和网络系统而言,由于网络安全的开放性、脆弱性和复杂性,倘若相关安全控制无效,将会给电算化系统的安全带来了严重的风险。一方面信息通过网络快速传播时可能被非法拦截、窃取和篡改,另一方面系统也易遭受病毒入侵或黑客攻击,导致整个财务网络瘫痪。此外,操作人员如果安全意识薄弱,防范不到位,会进一步增强网络安全风险,如口令被他人窃取、设置的口令被他人破解,都将增加数据信息非授权访问的风险。
3 应对内部控制风险的措施
内部控制的主要特点是进行组织上的责任分工,使权力分散化,进行交叉控制。其目的是通过对可能引起危害的各种风险因素进行控制,使电算化系统运行的过程始终处于严密的控制之中,防止或减少危害。电算化背景下,应对内部控制风险的措施,具体有以下几方面:
3.1 组织制度控制 内部控制是否有效与管理层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管理层只有高度重视内部控制的制度建设与执行,内部控制才能真正发挥作用,防范风险。
3.1.1 明确责任权限 要根据会计业务流程,坚持不相容的职务相分离原则,以控制为基础和核心以完善内部牵制制度着手,严格按会计电算化系统工程的设计配备人员,并进行责任权限的明确划分。同时,将控制分为授权、签发、核准、执行和记录五个方面。授权控制要求在处理业务时必须要得到授权,被授权人对授权者负责。记录控制要求建立岗位责任制,对会计人员进行科学分工,使之相互分离和制约,并通过对会计凭证进行编号、进行复式记账和科学的凭证传递、定期编制总账、明细账和财务报告,使得会计人员、主管会计、会计机构负责人能够相互牵制,防止差错和舞弊的发生,防止重复、遗漏和误操作。
3.1.2 强化会计工作的独立性 由于会计人员的职责是尽最大限度地维护单位的利益,并尽可能地防止单位财产和收益的流失,而单位中的其他人员从个人或部门利益出发,总是希望尽可能地获取更多利益,两者始终处于一种对立的状态。要让单位成员自觉地履行其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就必须充分发挥会计独立的监督职能。但,由于会计人员隶属所在的单位并与单位有着紧密的利害关系,许多事项不得不按领导的意志进行处理,甚至导致会计被动犯罪的产生。为此,只有通过完善相关制度,强化会计的独立性,让会计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控制(包括物质控制和精神控制),才能确保会计能履行好自己的职责。
3.1.3 完善内审制度,强化审计监督 内部审计是由专门的会计监督岗位对会计信息进行审核,是对会计内部控制的再控制,也是构建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途径。内部审计通过对各管理层会计资料定期审计、审查机内数据与书面资料的一致性、监督数据保存方式的安全性和合法性、对系统运行各环节进行审查,可查明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找到改进的措施,从源头上防止违法、舞弊,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为此,内部审计机构应直接对企业最高领导层负责,并保持相对独立性。同时,应完善会计人员的定期审计和离任审计制度。
3.2 人员职能控制 内部控制制度是由人执行的,只有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高素质人员组成的内部控制组织机构,才能有效的承担职责完成控制的目标。会计电算化环境中,舞弊者大多是程序员或计算机操作员,为防止相关人员的违规行为,必须建立完善的人员职能控制制度,制定科学规范的工作规程和工作流程,实行权限等级控制。使电算化部门内部的职责分离、系统开发维护人员与系统使用人员相分离、系统管理与业务操作人员相分离、监控与操作的职责分离,明确岗位职责,减少利用计算机舞弊的可能性。另一方面,电算化也对财务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要通过会计电算化知识、计算机知识、道德规范,规章制度等相关技能的培训,增强其业务能力、强化内部控制意识、拓展其知识结构、提升其道德水准,从而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使内部控制有效实施高效执行。此外,还有必要加快审计人才的培养,以适应适应内部审计的需要。
3.3 系统安全控制
3.3.1 完善安全风险的防范制度 通过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来规范操作人员的行为,并使其相互牵制,从而达到内部控制的目标。要从制度上对操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工作权限、操作规范及流程明确规定。同时,建立上机操作记录制度,用日志的形式记录会计操作信息,监督系统操作。
3.3.2 严格数据控制制度 数据控制的目的是保证输入的数据合法性、真实、正确性,涉及到数据库采集的各个环节。要制定严格的会计数据录入、处理、输出规定和流程,对违反规定操作流程的,必须予以有效控制。数据录入控制是指录入数据时必须确保已审核;数据处理控制是指要通过程序审核与测试,保证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输出控制是指通过对会计账表和其他报表的正确性控制,保证计算机输出结果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同时,还需提升数据修改控制、核算程序控制的授权级别。
3.3.3 提高系统的安全级别 应采用各种方法保护互联网下的数据和计算机程序,可通过设置专业的防火墙、安装杀毒软件、及时进行病毒库更新等措施,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同时,采用设置操作密码、对重要文件资源设置加密功能、授权管理、建立数据的双备份等限制措施,规范外部对系统的访问,从而达到防范风险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颖.论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企业内部控制[J].财政金融,2011(16).
[2]李若山等.新会计法实施情况的问卷调查分析[J].会计研究,2002,(4).
财务网络安全风险防范措施范文5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 意义 风险 特性 防范 对策
一、会计信息化的背景和意义
从 1979 年开始,财政部和第一机械工业部拨款500 万元,用于长春第一制造厂进行计算机辅助会计核算开始,我国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已经走过了 30 多年的历程,IT成为常规性资源被企业广泛应用。随着经济的发展,竞争的加剧,在全球网络化的环境中,国内外的会计管理软件公司也纷纷推出基于互联网的会计信息系统,即现代会计信息系统。原来封闭的局域网会计信息系统被推上开放的互联网世界后,真正实现了业务与财务的集成、核算和管理的集成,为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会计与业务一体化处理和实时监管的优越性。因此,对会计信息系统进行风险分析以及防范和控制风险,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的研究适应当前风险控制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为企业构建简单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 。
随着信息时代的进一步发展,会计信息系统的风险问题日益突出,如何管理和控制会计信息系统风险是企业所必需面临的问题。仅仅依靠内部控制无法有效管理和控制风险。本文在对会计信息系统风险因素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构建适合我国企业的风险管理模式,来降低企业会计信息系统风险,使会计信息系统充分发挥其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作用。
(二)为企业构建风险控制体系提供实施建议。
本文借鉴、COSO 的 ERM 和 COBIT 理论,通过对会计信息系统风险相关理论的梳理,提出自己的控制和管理思路,构建适合我国企业风险控制体系,进一步结合企业的特点和发展定位,为企业风险管理提供建议。
(三)为会计信息系统风险控制的效果评价提供了新的方法。
风险的控制对企业来说,极为重要,它为企业充分发挥信息系统的作用,从而提高企业效率,在激烈竞争中获胜提供了保障。但其实施的效果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本文设计的“风险控制标准体系”可能为投资者评价上市公司、相关机构评价不同企业风险控制水平提供较为客观的量化依据
计算机及网络环境的发展,赋予了会计信息系统新的活力,使得会计信息系统具有了新的属性。会计信息系统风险是指在会计信息化投资和实施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不可控因素的作用和各种风险性的存在,使得无法实现或达到预期结果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的大小将直接影响财务人员的形象,甚至整个企业的命运。通过对会计信息系统风险的研究,可以激发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强化会计信息化安全观念,可以全部或部分暴露一些问题并加以防范。会计信息系统具有以下风险特性:
(一)隐蔽性强 。会计信息系统风险的隐蔽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舞弊的手段更具隐蔽性。通过使用计算机及通讯设施等高技术工具,作案人不用亲自到现场就可以完成犯罪活动。
2.系统受到侵害后,不易被发现。由于所有的数据和程序都足以电子文件存储,数据史件受到篡改后可以不留下任何像手工业务处理下的笔迹、涂改,伪造之类的痕迹,同时由于数据存储在磁盘、光盘,胶片之类的信息媒体上,人的肉限无法直接识剐,因此,即使数据文件的内容已经有非法更改,程序已经有变化,操作者也难以发现,同时,操作者通过计算机读出的信息与媒体上存储的信息并不完全等同,即存在着输出的数据是正确的,而数据文件中存储的数据有问题的可能,使错弊难以被发现。
3.错误和舞弊人员不易被发现。无论是系统的合法用户还是非法破坏者,由于手段的隐蔽、作案后留下的线索和痕迹较少、系统内外部人员相互勾结以及远程破坏等原因都使系统安全遭到破坏后难以及时发现错弊者。
(二)风险损失及后果严重。
1.由于难以及时发现,错弊可以反复多次出现而不被察觉,一旦发现,已经损失巨大。
2.由于计算机病毒、黑客等不仅威胁数据甚至破坏程序、硬件系统等,可以造成单位计算机系统的瘫痪,系统难以恢复,从而导致数据丢失或系统无法进行正常业务处理,造成损害。
3.如果企业经营决策信息、技术机密,其他保密数据等重要信息被泄露的话,其损失和影响将难以计量;此外,由于水灾、火灾、地震等破坏性自然灾害造成计算机系统破坏,数据丢失,其后果严重。
(三)舞弊手段和方法先进。
网络环境下,由于各种信息都存储在非纸质媒体上,除非直接窃取或破坏有关媒体(如盗窃存放数据、程序、重要资料的软盘、撕毁原始凭证等),舞弊基本上都利用计算机、通讯设施等现代化工具通过修改软件、非法接入硬件、破坏传输系统、释放病毒、黑客袭击等隐蔽的方法和手段达到非法目的。比如,在网上设置陷阱,在用户不知不觉中截获用户密码,然后以合法身份进入系统进行非法操作等。
三、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风险分析
(一)硬件固素所导致的风险分析。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可靠和稳定工作,必须依赖于计算机的正常运行,一旦计算机硬件系统(计算机机器及其辅助设备)遭到破坏或者是出现故障,将会导致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处理信息的失误或中断。与此同时.由于大量原始和处理后的会计信息都存储于光盘和磁盘等磁性介质上。一旦磁性介质受到湿度、温度或者是人为破坏,都将可能导致大量会计信息的丢失和难以恢复。这将给使用单位带来巨大的损失。
(二)软件因素所导致的风险分析。
作为支持和控制计算机进行财务核算的关键部分,财务软件的性能将直接影响到财务信息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决定会计数据是否能够得到及时、合法和正确的处理。在这种背景下,一旦财务软件的性能和质量出现问题,或者是与其他应用软件存在冲突,都将严重影响到财务数据处理的速度和真实,并且危及到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
(三)工作环境和病毒所导致西风险分析。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对工作环境要求较高,因此需要定期检查计算机的防水、防火、防震、防盗和清洁等措施是否到位,这样才能确保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能够有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
四、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风险防范对策
(一)评估风险。
利用信息资源进行风险控制。对于内部控制的研究不可能脱离其赖以存在的环境及企业内外部各种风险因素,因此必须全面评估和识别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建立新型的风险控制体系,制定相应的控制程序,有效规避或降低这些新的风险。借助于网络信息技术.利用信息资源,及时地将金融市场、资本市场、行业动态、供应商信息、客户信息等进行收集、整理,通过计算机的模型模拟,进行敏感性分析,投资融资决策分析,进行风险控制。
(二)加强信息流动与沟通。
增强企业的内部控制设立良好的内部控制活动。内部控制活动是针对组织目标而采取的必要防范措施。内部控制活动包括:批准程序、授权、审核、保障资产安全以及职务分工等多种活动。网络环境下,企业的内部控制活动包括政策和程序两个要素。政策是程序的基础,程序是政策的实现。政策和程序均应该前后一贯地、彻底地加以执行。增强内部控制系统的预防。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需要预防性的、检查性的和纠正性的控制。网络信息技术为支持决策和改善业务与信息转化过程提供了战略机会,也提供了预防检查和纠正错误的机会。有效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可以建立多层次的安全控制体系。其技术包括:网络安全协议、数据传输控制、防病毒控制等。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将安全控制嵌入到会计信息系统中设置关键控制点,制定相应的控制手段,从传统的发现问题、事后补救的做法发展为做到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
(三)加强风险防范意识。
加强风险防范意识,建立风险防范的预警机制。针对可能出现的技术风险和控制风险,建立风险预警指标,及时发现和评价所出现的风险。同时建立风险处理的快速反应部门,帮助企业迅速地对事故及故障做出反应,将其损害降到最小,并通过对已出现的风险进行分析,达到进一步防范风险的作用。要确保内部控制制度被切实地执行且执行效果良好,内部控制能够随时适应新情况等,内部控制就必须被监督。利用互联网对整个会计信息系统进行实时监督,网络实时监控和电子监视系统可以强化网络环境下的监督功能,解决网络环境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出现的新问题。
(四)建立完善、高效的审计信息化系统和审计操作平台。
在网络环境下,企业的内部控制重点变成了人及其处理的业务、人机交互处理过程、计算机系统业务处理过程和不同系统之同信息的传递过程。只有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实施审计,才能了解内部控制运行状况并由此确定改进措施。信息化环境下的审计从单一的静态审计转立力静态审计与动态审计相结合,从单一的现场审计转变为现场审计与远程审计、非现场审计相结合。通过对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全过程的审查、监督与评价,发现薄弱环节和存在的问题,帮助企业建章立制、完善内部控制,防范风险。
(五)在思想上重新认识网络金融犯罪的极大危害。
为什么以往的惩罚力度不够呢?我认为一个根本原因是我们没有真正认识到网络金融犯罪的极大危害性,我们首先应该从思想上提升对网络犯罪,特别是与会计、金融领域相关的网络犯罪的认识。因为经济基础是一个社会物质基础的主要组成部分,而金融与经济是密不可分的,从某种角度说,它是经济的表现形式,也是经济活动的重要手段。如果干扰,甚至控制了一个部门的金融业务,可以说就基本控制了该部门的主要经济活动。在当今的网络时代:以互联网为主要载体及手段的发展趋势是必然的,因此,针对金融领域的网络犯罪是一种危害程度极为严重的犯罪。在战争年代,内奸是万恶之源;那么在和平年代,利用网络进行的金融犯罪则是轻则可以毁灭一个企业,重则可以动摇一个国家经济基础的犯罪行为。因此,必须予以极为严厉的惩罚,否则网络金融业务的安全就无从谈起,整个国家的金融及至经济秩序也无从谈起。只有从思想上、理念上真正认识到网络金融犯罪对国民经济的极大危害性,才可能从立法、执法、监督上有所行动,真正建立起有威力的企业内外部法律关联方的风险防范体系。
(六)针对网络金融犯罪的特点,不断完善、修正我们的相关法律法规。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各种网络犯罪手段也在不断更新,许多旧的法律法规并不能明确的起到惩戒、威慑新的犯罪行为的作用。因此,我们不仅要从新的高度来立法、规范,还要在执法、执法等各环节上不断的与时俱进,深入研究最新的网络金融犯罪特征,才能完善已有的制度,制定出新的制度,真正起到法律关联方的威慑作用。
结束语
总之,安全风险关系到会计信息系统的是否正常运行.对于会计信息系统安全风险的防范,不仅要在硬件、软件和管理上加以重视和改善,更要上升到企业领导自身的意识身上。只有
企业商层领导加大重视,提高系统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和道德修养.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和章程,并做到严格自觉按制度操作和执行,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才能减少实际工作中的差错,降低系统面临的安全风险。最后还要注重人才和知识,积极培养知识全面的网络系统管理人员,不断提高系统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加强业务创新和管理创新,才能从根本上提高系统安全风险防范能力,来更好地迎接信息化时代。
参考文献:
[1]扬鸿海.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J].财会研究,2005,(5).
[2]许永斌.基于互联网的会计信息控制[J].会计研究,2005,(8).
[3]甄阜铭.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探讨[J].财会通讯,2006,(5).
[4]王海林.试论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安全风险和防范策略[J].商业研充,2006,(5).
财务网络安全风险防范措施范文6
1.1国内茶企网络安全现状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传统茶企的管理机制已经被电子化管理模式取代,茶店、茶场所的收支、会员办理等都要经过计算机进行信息录入;茶主题酒店、茶社茶桌的整体房卡系统和开放系统也要经过后台电子操作。信息化时代大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也促进了传统茶企的发展。传统茶企在享受计算机技术便利的同时,也会遭遇计算机技术中的网络安全漏洞问题。国内的茶企网络安全问题主要体现在非法接入、病毒攻击等。一方面,非法接入、信息故意泄露这类现代茶企网络安全问题,是在茶市场繁荣复兴后出现的,主要是由于部分茶企的不良竞争手段导致。这类人为的网络安全问题能够进行合理预防,我国政府也在保护合理市场竞争上投入了大量精力。另一方面,以病毒木马等为主的网络安全问题,是偶发性的,因此难以预防。茶企后台遭受病毒攻击后,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进行系统修复,对于这类不可逆的偶发性网络安全问题,国内网监局予以高度重视。基于此,近年来,我国国内的茶企网络安全问题处理的效率增高。
1.2跨境茶企网络安全概论
随着茶文化的国际化流行发展,许多传统茶企开始进行跨境电商的进出口贸易。首先,跨境茶企的网络安全问题较国内的网络安全问题来说,更为复杂。国外互联网数据与国内数据系统的使用操作习惯不同,因此,遇到网络问题时,国内售后人员的解决速率较低,涉及到许多偶发性网络问题时,因语言不通所出现的解决迟钝状况也多有发生。其次,对于防火墙的建立,国外没有国内更加精密。因此,在跨境电商茶企竞争日益加大的当下,许多商家通过“翻墙”便能轻易掌握企业信息。最后,对于在国外出现的部分网络安全问题,国内的解决方案具有信息滞后性和技术短板问题。基于此,跨境茶企的网络安全防范必须慎重对待,国际网监局的加入也为我国茶产品的线上发售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1.3茶企员工防范意识
在网络生态环境中,茶企的安全防范至关重要。然而,现今许多员工对于安全防范的意识薄弱,其应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软件数据保护的设定做到的不够完善。计算机技术下的存储体系对软件数据具有实时监管效果,但此监管仅仅只针对大范围的数据检查,对于外来入侵的网络安全问题无法做到细节化的及时发现与处理。现如今,许多网络安全问题都来自于数据复刻和模拟软件,利用系统监管漏洞进行入侵。因此,为加强茶企的网络安全防范系统,首先要加强企业员工的培训管理。茶企不仅要以茶文化来作为企业文化核心,引导员工提高对企业的归属感;还应当大大加强企业安全意识的培养,避免许多本可以及时处理、而因员工安全意识不到位造成的网络安全问题。
2计算机技术下茶企网络安全防范分析
2.1财务风险防范分析
信息化时代下,企业的财务风险较多,为合理防范财务风险,茶企利用计算机技术开启各类举措。首先,茶企加强企业内部人员内的计算机管理培训,对员工的技术行为开发系统进行监管,以避免人为恶意操作。员工基于“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提高自身安全意识,谨慎操作后台系统。其次,茶企利用部分具有安全性的计算机软件系统,定期进行企业内部信息检查清理,保障线上内外互联网站点的安全性。最后,对于财务数据进行计算机云存储和云计算,设置虚拟存储数据迷惑非法侵入,以保障真实数据的安全性。
2.2客户数据保密质率
在数据化时代,茶企线上销售中每个客户的信息录入,都在互联网世界有所存档。一方面,顾客通过线上购买时填写的电话、住址和身份证等信息,容易遭到恶意窃取。基于此,茶企对于顾客信息高度保密,采取计算机技术下非公开录入、模糊录入等形式,将用户的信息安全化处理。在各茶企线上商城购买后的快递信息,都不会显示用户的真实姓名和手机号等私密信息。另一方面,顾客在不同企业进行购买时,计算机系统会根据购买需求和喜好程度将其进行分类,不断向顾客推荐满足其喜好的产品。这类顾客喜好信息是茶企进行新商品研发的重要资料,也是茶企研究客户受众、流行趋势的重要信息。这类信息的泄露不仅会损害个别茶企的销量,还会扰乱整个茶企市场,导致市场竞争无法良性发展。对于顾客点击率和喜好信息,茶企业需要通过后台监测不断进行骚扰拦截,以防部分商家非法窃取扰乱市场。除此之外,政府也有专门的网络安全监管部门,专门处理不良骇客商家,净化网络空间和茶企线上市场。
2.3企业运作软件机理
在茶企的网络安全防范中,茶企系统运作过于程式化,面对许多突发的网络安全状况处理时不够灵活。其防护技术的运作机理仅仅以“发现、报告、拦截”作为处理措施,而无法分辨其信息来源IP地址。基于此,茶企的计算机防范技术运作系统必须更新改善,着重加强对不良信息入侵的跟踪比对。通过找到整体伪基站(即错误信息发送源),从而拦截掉全部不良信息,提高了信息防范的效率,也便利了网络安全员的监管工作。
3计算机技术下茶企网络安全防范优化发展
3.1全球化高密防火墙
茶企进行合理化的开启防火墙,这类部署环节,能够促进国内外茶企的网络安全体系更加健全。一方面,茶企与国际计算机研究人员进行合作,在全球设置高密防火墙。防火墙能够过滤掉外网不良信息,预防骇客的信息盗取和破坏入。这类举措能够预防不良信息的侵入,还能保护合法用户在更加安全的环境进行交易。另一方面,通过计算机技术下划分DMZ区域系统、公网以及内网,茶企网络防范体系更加条理化,对于网络恶性攻击的解决也更加高效系统。
3.2精确化身份识别码
一方面,现如今计算机技术下脸部识别、身份识别等动态识别系统基本开发完善。茶企可以将此系统应用在用户的购买过程中,以提高用户信息的安全度,降低信息被盗取或泄露的可能性。以往用户在购买或者更改数据时,仅通过数字或者图片验证即可;而在茶企精确化身份识别系统下,用户必须进行指纹解锁和脸部动作验证,才能更改购买信息。另一方面,针对茶企内部员工,也必须开启身份验证系统。员工在进行财务核算、后台操作等金钱业务时,必须通过身份识别。企业建立统一认证系统构建基本防范体系;并加入DHCP服务密码器和IP绑定软件等加强识别强度。除此之外,企业对其访客访问数据也要严格跟踪管控。综上,通过企业用户和企业员工的双重身份识别系统高密构建,茶企的网络安全性大大提高,茶文化商品的购买率和保障也有所加强。
3.3实时智能拦截系统
在传统茶企的企业核心文化中,茶道思维不仅倡导让人们遇事有处变不惊、以平和的心态解决问题的境界,更加有传统武道中主动出击防范不良问题的主动创造性。基于此,茶企的线上网络安全防范中心开发出实时智能拦截系统。实时智能拦截不仅可以在任何时间,通过网络诊断对不良数据进行及时拦截。还能够智能查找病毒源,对病毒源进行标记,防止其扩散。通过实时智能拦截,茶企对不良信息进行全方位的监预警。此系统连接所有茶企后台,一旦找到某家茶企出现的不良系统,通过预警,全国甚至跨境茶企都可以对其进行拦截防护和标记。系统通过组织所有茶企对信息进行拦截,提高不良信息拦截的效率,降低其余茶企被入侵的可能性,促进了茶企市场的良性竞争和互惠互利。
4结论
通过全球化高密度防火墙的设立,茶企软件数据的安全性得以大大提高。而在精确化身份识别系统构建以及智能拦截系统的研发下,茶产品的买方信息得以更安全的进行交易,茶产品的卖方也能够有机预防各类网络安全问题。综上,茶企依靠计算机技术本身,来防范在计算机技术发展中出现的各类企业网络安全状况,为其他传统农产品企业的信息化发展提供了借鉴,也为大数据时代下人们的购物安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田昊洋.企业互联网网络安全隐患及其防范措施[J].电脑迷,2018(08):62.
[2]朱日高.浅谈电子信息技术在企业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技术与市场,2018,25(07):204+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