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的课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地质学的课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地质学的课程

地质学的课程范文1

关键词:地质学基础;室内实验;野外实习;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1-0035-03

《地质学基础》是高等师范地理科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必修课[1]。众所周知,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一门自然科学,其侧重于研究地球的地下部分,是地球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地质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构造运动、发展历史和演化规律[2],为人类的生活、生产和发展服务。地质学的研究方法包括野外调查、室内实验和模拟实验及历史比较法[2],客观上决定了它的实践性,不参加必要的室内和野外实践,要想从事地质学的学习和研究是不可能的。所以,《地质学基础》课程作为一个地质学这个学科的“浓缩版本”,同样也具有很强的实践特性。因此有目的地开展《地质学基础》课程的见习实践活动,不仅很有必要,而且对掌握《地质学基础》课程的精髓意义重大。《地质学基础》课程的见习分室内实验和野外实习两大部分。作为长期从事《地质学基础》课程的见习实践者,笔者有责任、有义务对以往的实践活动进行总结,希望这些工作能对该门课程的见习有所帮助。

一、《地质学基础》课程的室内实验

《地质学基础》课程中很重要一部分内容涉及地壳及上地幔的物质组成。元素组成矿物,矿物组成岩石,岩石形成岩石圈。岩石圈的运动实际上就是板块运动的重要内容。因此,认识并掌握重要的矿物类型和岩石类型对于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地质学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意义重大。需要指出的是,和传统的物理、化学实验不同,矿物和岩石的实验主要是认识实习。室内实验的核心就是掌握矿物、岩石肉眼鉴定的方法,具体来讲,就是凭借放大镜、小刀、条痕板、稀盐酸等简单工具和化学试剂对矿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进行判断[3],识别出矿物,然后根据矿物组合规律确定岩石名称。

1.矿物的室内实验。①实验教学目的和要求:认识矿物的形态和重要的物理性质,矿物的物理性质的核心是光学性质和力学性质,其中矿物光学性质主要包括颜色、条痕、光泽和透明度;而力学性质主要包括硬度、解理和断口等,要求实习学生熟记摩氏硬度计,体会解理和断口之间的互为消长关系;学会肉眼鉴定矿物的方法;掌握常见矿物的重要鉴定特征。②实验项目具体内容,包括目的、内容、主要实验仪器、教学方式和实验预习等。③实验矿物的分类包括自然元素大类、硫化物大类、氧化物和氢氧化物大类、卤化物大类和含氧盐大类等五种类型。④注意区分经常容易混淆的矿物:比如自然金、黄铜矿和黄铁矿;方铅矿和辉锑矿;方解石、石英和萤石;等。

2.岩石的室内实验。①实验教学目的和要求:认识岩石的颜色、结构、构造和主要矿物成分特征;掌握常见岩石的肉眼鉴定方法和步骤。②实验项目具体内容,包括目的、内容、主要实验仪器、教学方式和实验预习等。③岩石分类包括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需要指出的是,对于三大类岩石的认识,注意必须兼顾认识岩石的结构和构造。譬如,在火成岩室内实验中,需要了解火成岩的分类原则,按照二氧化硅含量的不同,火成岩可分为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酸性岩等四种类型;由于火成岩形成因岩浆活动的方式不同而分为喷出岩和侵入岩,因此火成岩的种类相对而言就显得比较复杂,例如中性岩既有喷出岩,又有侵入岩,即使二者化学成分相同,其岩石的面貌也会大相径庭。所以说认识和肉眼鉴定火成岩一定要从岩石的结构和构造入手,才能弄清其成因,从而正确地区分不同种类的岩石。同样,沉积岩和变质岩也应结合它们各自的结构和构造来进行肉眼识别,其中,沉积岩具有“成层”特征,即部分具有层理构造,含动、植物化石;而变质岩的矿物“定向性”的片理构造特别明显。另外,结合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关系,也会对肉眼鉴定中也有一定的帮助作用,例如,沉积岩中的页岩和变质岩中板岩具有亲缘关系,具有一定的相似外貌,初学者容易混淆,从岩石的相互转化关系中比较容易解释,即页岩经过变质作用就会形成板岩;同理,砂岩经过变质作用会形成石英岩,在肉眼鉴定的过程中要细心观察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④注意区分经常容易混淆的岩石类型;譬如石英岩和大理岩;页岩、板岩和千枚岩;花岗岩和混合花岗岩;辉长岩和闪长岩;白云岩和石灰岩;花岗岩和花岗片麻岩等。

3.《地质学基础》室内实验课程的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1)教学方式,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一般采用先由实习教师讲解肉眼鉴定方法,然后实习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观察矿物或岩石标本。实习教师首先将课堂学习内容简要复习一下,接着就重要的矿物和岩石种类进行讲解,并及时、准确地回答同学在实验期间提出的各种问题。每一次实验结束后,要对实验进行归纳和小结。(2)考核方式。①完成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内容要尽可能体现实验内容全面、结果准确、形式灵活的原则。②实验课的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办法:考核方式分优秀、良好、中等、不及格四个等级,考核成绩记入平时成绩,约占平时成绩的70%,规定没有实验课成绩的学生,期末不得参加本门课程的考试。③如果有条件,室内实验结束后应逐一对实习学生进行标本考核。

二、《地质学基础》课程的野外实习

《地质学基础》课程的野外实习主要目的是巩固学习过的书本知识,弄清如何进行野外地质观察以及怎样取得野外地质观察数据。由于时间和经费等各种主、客观条件的制约,本课程的野外实习,实际上已成为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的一部分,实习内容涉及地层、褶皱、断层、节理等地质体或地质构造的野外识别和观察。经过多年的实践摸索,近20年来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地理科学专业本科生的《地质学基础》课程野外实习可以说是立足陕西,面向毗邻省份,先后建立了一系列的实习点或实习基地,比如:陕西省汉中市梁山地质实习点、陕西省泾阳县口镇―关山大断裂实习点、陕西省延安市杨家岭、宝塔山地质实习点、陕西省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翠华山地质实习基地、陕西省洛川黑木沟黄土国家地质公园实习基地、陕西省西安市段家坡黄土地质实习点、陕西省西安市南五台国家森林公园实习点、陕西省户县太平峪国家森林公园地质实习点、四川省峨眉山地质实习基地、四川省都江堰市九甸坪―深溪沟地质实习点等。另外,我院还积极加强校际之间的合作,曾多次委托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系为我院地理科学创新班在南京地区和黄山等地进行了以《地质学基础》课程为主要内容的野外实习,取得了良好的实习效果。为积累经验,我院还将谋划和其他兄弟院校进行合作,力争尽快使本门课程的野外实习更上一层楼。同时,积极创造条件,未来将更多实习基地建在我国的东部和中部地区,让参加实习同学看到更多更好的地质遗迹,这样不仅会增长同学们的地质知识,而且会陶冶他们的情操,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1.野外实习内容。由于不同地区地质状况千差万别,本课程的野外实习内容会根据具体情况而侧重点会有所变化。以陕西泾阳口镇―关山大断裂实习点为例,野外实习的主要内容包括:(1)实习地区的地层;(2)观察口镇―关山大断裂以及断裂的地貌标志和断裂面特征;(3)观察断层角砾岩;(4)观察鄂尔多斯地台南缘的褶皱;(5)野外如何区分节理和层理;(6)野外识别灰岩、砂岩、页岩以及煤线;(7)识别地层之间的不整合;(8)罗盘的野外使用。对于每一次的野外实习,实习教师都要做到实习前的室内讲解,不论实习地点多么熟悉,都要实地进行野外踏勘,精选实习线路,对实习内容精益求精、胸有成竹,对在实习期间学生的提问要耐心细致作答。

2.野外实习考核方式。野外实习考查方式是完成实习报告,一份实习报告实际是对实习学生所学知识的综合考查,报告的内容涉及实习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大地构造位置、地层、地质构造(褶皱和断层等)、地质发展历史等。要求报告图文并茂,语言流畅、推理符合逻辑,实习报告的字数限制在5000字以上。野外实习的考核成绩评定办法:考核方式分优秀、良好、中等、不及格四个等级,考核成绩记入学生学籍档案,凡考核成绩不及格者需要参加下一届的野外实习,直到成绩考核合格为止。通过多年来的《地质学基础》课程的见习实践,笔者认为不论是室内实验,还是野外实习,同样都十分重要,不可偏废。室内实验是野外实习的前提条件,野外实习是室内实验的进一步延伸,二者共同构建起了本课程的见习实践环节。为保证室内实验的顺利开展,陕西师范大学在原有岩矿标本陈列室的基础上,2013年再次由新成立的陕西师范大学基础实验中心为地质实验室从浙江某地质教学标本厂购进了价值十几万元的矿物、岩石标本,极大地改善了办学条件,目前基本可以做到两个参与实验的同学拥有一套实验标本。另外地质实验室专门增加配备实验管理人员,为相关实验的顺利开展打下了良好基础。除此而外,基础实验中心还对地质实验课不时进行检查,学校教学督导委员也定期进行全程听课;这些措施的实施在笔者看来不仅仅只是反映学校对实验课的重视,更重要的是保证了地质实验课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的全面实现和提高。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熟练、准确地用肉眼鉴定矿物和岩石是从事地质学研究的工作基础和基本技能。笔者认为肉眼鉴定矿物和岩石的重要法宝是多看、多比较、多记忆。而《地质学基础》课程的野外实习更是不可或缺的野外实践和地质认识经历,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道理用在此处显然是再贴切不过了。多年的实习反复证明,要成功地完成一次野外地质实习,除了前期的野外踏勘外,必须要有周密的野外实习计划、宽裕的经费支持、科学的团队管理、教学经验丰富的带队教师团队和吃苦耐劳的品质做支撑;当然,野外地质工作的基础知识准备是必要的,它包括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GPS仪器的使用方法、岩石和地层及地质构造的观察与描述等。同时要加强野外实习教学内容与要求,其中包括要求实习生完成地质路线的信手地质剖面的绘制,完成必要的野外地质素描等;根据实习地点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开辟出多条地质实习路线,尽量覆盖课堂教学所讲授的学习内容;实习结束后要按时编写实习报告,及时组织实习学生进行必要的实结,包括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实习的重中之重就是要保证地质野外实习的绝对安全,其中最重要的是实习参与者的生命安全,作为实习的组织者,要有各种各样的实习预案,以及处理实习突发事件的能力;对于实习的组织者而言,每一次实习路线的选择都要慎之又慎,不然就会事倍功半。

参考文献:

[1]刘护军.高等师范地理科学专业地质学基础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3,(49):209-210.

[2]宋春青,邱维理,张振春.地质学基础[M].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地质学的课程范文2

关键词:天然气地质学;天然气特征

天然气是现代三大能源支柱中最洁净又最有发展潜力的一种能源。天然气的发现和利用比石油有更为悠久的历史,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发和利用天然气的国家。早在晋代,四川就有了“火并沉荧于幽泉,高焰飞煽于天垂”的记载。到明末清初时期,在四川就已出现气田地质专业队伍,专门从事勘探定井位,研究井下地质情况,判断“气、卤(水)”,分析“通腔”(井间连通)关系,划分连通系统,并进行钻井和采气的地质监督等方面的工作。

世界油气勘探实践证明,天然气最初依附于石油,处于从属地位。石油、天然气均属流体矿产,但在勘探、开发实践中人们发现,天然气的物理化学特性与石油有许多不同点,随着天然气工业的兴起和发展,针对天然气的特性不断进行研究、总结和提高,逐渐形成了《天然气地质学》这门独立的学科,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成为指导天然气勘探开发的理论和应用学科。

一、天然气与石油的差异

石油和天然气都是流体矿藏,虽然在形成机理和分布特征上具有相似性,但也存在许多差异。认识这种差异,对于更深入地认识天然气生成、运移、聚集的机理,划分和鉴别天然气藏与气田的类型,分析和总结天然气藏的形成条件及时空分布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1.在物质来源、生成方式等方面,天然气比石油广泛得多。天然气的形成具有多源性和多阶段性。多源性一方面体现在既有有机成因的天然气,也有无机成因的天然气;另一方面还体现在各种类型的有机质都能形成天然气,既有油型气,又有煤成气。而石油主要是由腐泥型和腐殖—腐泥型有机质生成的。煤及煤系有机质可以提供形成大型气田的气源,但对于石油生成并不重要。因此,天然气不仅与石油共生,也往往与煤系共生,聚油盆地和聚煤盆地都可以寻找天然气。

有机成因天然气的生成具有多阶段性。有机质演化成烃的各个阶段都伴随有天然气的生成。在成岩作用早期,有机质的未熟阶段,可由生物化学作用形成生物气(细菌气);在石油生成的成熟和高成熟阶段,可形成热解气;在过成熟阶段,可形成高温裂解气。而石油则大量生成于一定埋藏深度的“液态窗”范围内,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局限性。虽然目前在世界各地发现了许多具有工业价值的未熟或低熟油,但绝大多数石油仍然是有机质处于成熟阶段,即所谓“生油窗”阶段的产物。因此,石油形成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生油的时空范围远比生气的时空范围小得多。

2.天然气的分子直径小,其密度和粘度比石油低几百倍到几千倍,因此,天然气易扩散、易运移、易渗漏,难保存,气藏对储层的要求低,对盖层的要求高。就勘探而言,天然气可以运移更远,成藏更为复杂,勘探领域更大。对开发而言,气藏评价的物性下限更低,许多不能产油的储层可以是很好的气层。

3.天然气藏形成具有多源、多阶连续的特点,在气藏形成过程中往往是多种来源天然气的复合,单一圈闭中聚集的天然气可能是来自不同烃源岩、不同成因气体的混合物。天然气藏形成的多源复合现象具有普遍性,是天然气成藏的一大特色。

4.气藏形成始终处于聚和散的动平衡中,成藏期晚有利于气藏的保存。与石油相比,天然气的聚集效率要小得多,天然气聚集系数一般在1%以下,个别情况才会超过1%;而石油主要为渗滤损失,聚集系数较大,一般大于10%。

5.气藏与油藏在空间分布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天然气的分布远比石油广泛得多,凡是发现石油的地方,都分布有一定数量的天然气,“有油必有气”,但“有气不一定有油”。在气源岩有机质演化程度很低或很高两种极端情况下,这种现象表现得尤为突出。

6.天然气的压缩性强,膨胀系数大。气藏储量的确定、可采储量的评价,都与地层压力、温度系统息息相关。对凝析油含量不同的这类特殊气藏,气藏压力、温度更是决定地下流体是以气态存在还是液态出现的关键。因此,气藏流体组分、原始压力、地温梯度的确定比原油更有意义。

7.气液两相的流度比差异大,天然气与水的亲和力小,具有天然的亲水特性。气藏一旦水淹,将对气体渗流带来极大的阻力,受储层毛细管力的作用,将使大量的天然气封闭在孔隙中难以采出,导致采收率降低。因此,天然气一般采用枯竭式开采,而且尽量避开水的危害。

8.天然气运输储藏困难,这使得天然气的生产直接与用户相关。对于一个新区,气藏往往在投入开发前只能用少量的井和资料确定气藏开发规模,用以指导和决策下游市场投资和建设。由于下游市场投资比重和份额巨大,对上游约为7:1~10:1的关系,因此,资源的落实和可靠程度对下游至关重要,使得对气藏早期的资源评价和对构造储层的描述就需要特别谨慎,对各类预测技术的发展更为敏感。

二、能源发展的需要

天然气作为洁净的能源,尤其是现代低碳经济的要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作为廉价的化工原料,用途也越来越广泛。从世界天然气产量在油气产量和能源结构中所占比重的增长趋势来看,天然气的产量和消费量将继续保持增长势头,随着天然气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不断增加,天然气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取代石油,成为主要能源,因此,二十一世纪将是一个天然气的时代。

我国天然气资源较为丰富,常规天然气资源量近60×1012m3,非常规天然气资源潜力超过150×1012m3,对天然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和综合利用,不断提高资源勘探开发效益,是我国可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尽管我国天然气增长近年已进入快车道,而且增长速度排在世界前列,但和俄罗斯、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差距甚大。目前,在我国一次性能源消费结构中,天然气只占4%,俄罗斯联邦天然气占能源结构的比例是53.9%,美国27.2%,显然我国天然气在整个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比例较低,仍是煤炭为主。全球天然气人均占有量508m3,中国人均占有量60m3,与全球平均水平相差9倍。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我国天然气的勘探工作相对滞后。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虽然通过几轮国家天然气攻关,天然气工业有了长足发展,找到和开发了一批大中型气田,增加了天然气储量和开发已有的气田来加快天然气勘探和开发步伐,以保障能源安全和推动节能减排。但勘探实践证明,我国气藏的主要特点是气藏类型众多,地质条件复杂,埋藏深且跨度大,储量多集中在深层,储量规模较小的气田居多,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天然气供求矛盾已经严重威胁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战略安全,这就要求大量的从事天然气研究和勘探开发的专门技术人员,因此,在石油高校设置《天然气地质学》就是为了适应新世纪新形势能源发展的需要,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三、教学内容

地质学的课程范文3

关键词: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课程建设;学生;问卷调查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7-0076-04

一、引言

中国的高等教育目前已由精英教育进入到大众化教育,由规模扩张向内涵建设发展,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成为高等教育的核心,而决定该核心的是教与学的交融与课程体系,作为“授体”的教师和作为“受体”的学生是高等教育的主体。在不少高校,针对教师制定了一系列规范制度、监督机制和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但忽略了学生对教学质量的关键作用,我们强调的“以学生为本”只是单一地强调学生的地位,并未将学生完全融入教学体系中。即使再优秀的老师,再好的教学手段,学生不愿学、不努力学,也很难培养出优秀的人才。高校的课程设置是基于人才培养目标、学科、专业特色、知识体系等诸多要素的系统工程,但我们却忽视了作为课程“受体”的大学生,“授”与“受”的有机融合才能确保优良的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2012年,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中将原地理科学类“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调整为“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070502)”和“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070503)”两个新专业,调整后的新专业与地理科学的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个二级学科保持了一致性,但如何使两个新专业及能延续“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特色和优势,又符合社会需求和形成特色是许多高校面临的难题。特别是始于1998年的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经过十几年的建设,已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思路、办学模式、课程体系、实践能力培养与强化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已形成了具有各校学科优势和专业特色的教学体系及培养方向。2016年,第一批新专业学生已进入大三,很多高校已在新专业培养目标、定位、课程体系等方面开展了研究,如赵映慧等对东北农业大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完善,强化了实践课程,杨立国等从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实践教学模式三方面探讨了“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R档氖导教学体系建设,李春妍等和宋红梅就“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的专业课程优化改革进行了探讨。这些成果对于新专业课程优化有很好的借鉴,但部分高校新专业课程体系大多仍以原专业为基础,强调各校的学科优势与特色,忽略了学生在课程建设中的作用,对教学中出现的部分学生对一些课程无兴趣、不主动、应付考试的现象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影响了教学质量和学生能力培养。鉴于此,本文以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为例,通过对“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不同年级学生的问卷调查,通过量化指标了解学生对不同课程的喜爱程度,了解学生对课程设置的需求,从学生的角度探讨课程体系的合理性,探讨课程建设中“授”与“受”的平衡与和谐。

二、研究方法

采样问卷调查方式,调查对象为佛山科学技术学院2012级“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专业学生和2013级、2014级、2015级“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学生,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对所有开设课程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喜爱度、对专业学习的贡献度等指标选择。选取贡献度、重要度、喜爱度三种指标,贡献度(大与小)、重要度(重要与不重要)、喜爱度(喜欢与不喜欢)=各指标选择人数/调查问卷总人数×100,通过选取比例排序反映学生对某一课程的态度。

三、调查结果与讨论

参与调查的学生141人(2012级49人,2013级35人,2014级28人,2015级29人),收回有效问卷141份。

地质学的课程范文4

一、身边的地理包括面很广泛,初次实施主要是关注生活

生活地理方方面面很多:比如:正确使用指南针方向,运用地图识别方位,估算距离,了解地形;初步学会观云识天气,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天气状况来选择生活方式;对各种自然与人为灾害的发生、防御有正确认识,具有安全意识;运用地理知识看懂各种媒体的新闻报道,了解国内外重大事件的地理背景。熟悉地域文化特色,增强人际的交往和合作等。从以上实例可看出,学习这些地理知识对于任何一个中学生都是必要的,这可以让自己的生活水准提高到另一层面上,进而会对以后的学习做出更好的指导。

二、学习生活中有用地理的具体途径

1.在课堂中,教师根据课堂内容增设地理与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地理现象;地理与服饰、饮食、民居、交通、健康、人种等方面的联系,要让学生体会到地理与生活密不可分。例如,我国的各地区风格迥异的民居,里面蕴藏着很多地理知识。西北地区的传统民居多为平屋顶、墙厚窗小的土房;这是因为此处光照强烈、降水稀少、温差大、风沙多,所以,屋顶常常是一字形,而且四壁墙体十分厚实,窗户也比较小。这样,屋子就可以达到冬暖夏凉的效果了。南方地区则是屋顶陡斜、四壁透风、房体高架、上下分层,竹楼木楼多等民居类型;因为南方地区高温多雨、风力弱、湿度大,屋顶尖顶形,可以减少阳光照射面积,使屋内的热量积聚在室内上部,保持了屋内凉爽,同时,人字形屋顶还有利于迅速排除雨水。北方地区的传统民居内都有火炕、火墙、地暖等取暖设施,并设双层窗户;因为北方地区冬季严寒而漫长。再就是我国陕西、山西一带居民喜爱的窑洞,因为黄土高原上的窑洞利用了黄土层深厚,保温性好的地质特性。广西、湖南、贵州一带的壮族、布依族、侗族、水族等的传统居住建筑为吊脚楼;因为他们主要分布在山区,因平坦地段少,地势较陡峭,坡度大,在修建住宅时,为了扩大住宅面积,往往在房屋一侧下边增加数根柱子支撑,使房屋使用面积瞬间就扩大好几倍。青藏高原上的居民多建造石质碉房等。青藏高原由于高寒的严酷环境,岩石又广布,因而当地人们在建造房屋时,往往就地取材,主要以岩石为原料。瞧,生活就是个舞台,生活之中时时处处都是学问。要把课堂内容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加强地理教学的实践性,给地理教学找到生活的原型,让学生在平常生活中可以学习地理知识。

2.创设问题情景,促进多向交流,营造在生活中学习的氛围。在无拘无束的学习空间里积极思考,任意想象,畅所欲言,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在学习珠江三角洲区域时,我们知道这个区域的经济外向型,主要就是对外贸易。除了农业工业外,还包括的一个经济模式就是热带城市风光特色旅游。多样的城市风貌、民族风情,以及多元文化,这些都是学生最感兴趣的,最喜欢的话题。这时,我们可以引导,让学生以本地区旅游局领导的身份,讨论一下此处怎样大力发展旅游产业?让学生畅其所思,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再探讨旅游业可以带动哪些产业发展?学生都可以回答:交通、餐饮、商业、服务业等等。这些情景的创设,贴近学生心理,可以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存在地理知识,自己所掌握地理知识的必要。

3.在教学中,我们要寻找生活与地理知识的结合点,让生活成为学习的教材。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与经验,让他们在接触地理现象、地理概念、地理特征等知识时,能通过设计实验、活动,游戏,用生活化的语言,直观的视频图片,去描述呈现地理事物的特征。以解决一些生活中能遇到的问题,使学生认识到地理就在身边,鲜活而有趣。比如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设计地理探究活动:找到一份某地区的旅游交通图,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些旅游线路,并比较他们所设计的旅游线路的优缺点,比较实用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解决生活的实际地理问题。

4.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除了课堂上教师适时穿插以外,我们还必须融入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地理,诸如订阅各种与地理有关的报刊,用活用好学校阅览室,充分利用网上资料,获取有用的地理知识。例如可以把电视中的一些知识下载到课堂,或是在课余让学生观看中央台、教育频道,国家地理频道播放的有关地理方面的节目。如“人与自然”“探索发现”“国家地理杂志”“动物世界”等节目。这些节目知识味性都很强,教师也应收看,以开阔视野,增强自身知识基础。此外,从学生最熟悉的自己家乡的地理资源入手,如家乡的地形、土壤、河流、气候、民情风俗等知识,进行调查整理。日后学生中有人回到家乡,他肯定就会很得心应手地运用自己曾经的课堂经验,来在生活中验证。

参考文献

[1]陈丽娟 中学回归生活地理教学的策略研究 [D].天津师范大学,2008。

[2]黄希庭《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3]熊国玲 让新课程背景下的地理课堂因调控而精彩 [OL].百度文库,2007-12-07/2012-06-30。

地质学的课程范文5

关键词:CDIO模式 高等数学 专业关联性 “学中做,做中学”

一、CDIO在高职数学中引入的意义

CDIO是基于工程项目全过程的学习,是对以课堂讲课为主的教学模式的革命。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它是“做中学”原则和“基于项目的教育和学习"(Project based education and learning)的集中体现,它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近年来,CDIO在中国也出现了一些试点,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教授顾学雍博士在授课中创造性地采用CDIO方法教学,取得突出成果。清华大学对此非常重视,决定总结经入验后向全校推广。汕头大学2005年起引入并实施CDIO工程教育模式,已取得明显效果,它的成功对我国的工程教育改革具有借鉴意义。尽管目前国内很多高职院校对不同专业(如:建筑、商业、计算机)的CDIO模式教育进行了广泛的探索,但是针对高等数学的CDIO教学改革却非常少,而且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不能针对不同专业设计不同的大纲、设计的大纲具有局限性等等。因此为各个专业设计合理的高等数学CDIO大纲对高职院校各专业学生能否掌握本专业所需要的高等数学知识已及利用学过的高等数学知识服务社会至关重要。[1]

二、基于CDIO教学的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加强与各专业课教师的交流, 强调教学重点内容, 针对不同专业随时修改和完善附录大纲, 调整教学内容, 突出课程之间的关联性, 让高等数学课程为后续课程提供较好的数学基础与思想方法, 增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 为专业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通过前一阶段实施“高等数学问题驱动教学法的改革”实践中我们发现,工程专业学生比较容易接受从实际工程问题出发的高等数学应用类问题,建立起了以往工科教育中缺乏的工程数学价值观,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变了学习态度,培养起了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因此基于CDIO理念下的数学学习方法对于工科学生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普遍性,以产品为导向的数学应用教育,做中学,学中做,使得以往理论实践相脱离的问题得以改善,更加强调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也必然更适合高职院校工程专业学生的实际教学需求。[2]

三、基于CDIO高职数学教学的突破点

首先打破教师各自为政的传统教学局面,首先基于不同专业对相同课程的学习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运用专业问题引导数学知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调动对专业知识的认识,固定的安排部分教师专门负责有关要求的系或专业的高等数学,在教学中不断加强该教师与其所教专业的联系从而提高关联性,让高等数学的课程为后续课程提供良好的数学基础与数学思想,增强学生学习的目的,为专业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甚至可以直接为专业服务。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在实施项目导向教学时,就能确定学生教学环节的主体地位,构建以学生为本、民主的课堂文化背景,这种CDIO的教学观,教师将会创造性的把自己对于数学的理解实施到教学工作中。

其次对不同系、不同专业制定教学大纲的附录说明,为满足不同系、不同专业队基础数学的不同内容或相同内容不同层次的要求,在保证公共基础课教学大纲基本不变的情况下,针对不同系、不同专业的课程在高等数学后面附加附录说明, 这是对高等数学知识特别是对其专业有帮助内容的强化,每学期教授该系的教师便于对该系后续课程的要求有较为详细的了解。

再次,增设选修课以满足不同专业学生对后续学习的要求,一些专业课程,比如建筑工程、电子、控制等专业需要学生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比如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和线性代数等,但是这些课程在必修课中并没有足够时间讲解,所以可以采用选修的模式开设课程。以后也可以继续尝试采用其他模式如讲座、专题讨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

四、CDIO数学教学的实验设计

为保证高职数学教学方法和设计的灵活性,引入数学实验课已经是教学环节非常必要的手段,对于CDIO的数学教学更是如此。为了确保实验能达到设计目标,对实验过程的实验组,变量设计、实验前测和后测,数据处理与统计假设,以及实验时间等做了整体周密的安排。[3]

五、结语

CDIO教学模式的教学是一体化课程教学形式,指出教师获取具体能力的机会,按照集成工程项目的要求来组织教学,就必须突出课程的关联性,让学生掌握各门课程之间的联系,用以完成涉及多门课程的综合设计制作活动,所以,更好的安排高等数学课程的体系内容,使之能够更好的适应高等职业院校的需求以及后续课程对高等数学的要求,适应CDIO教学模式下培养对象和培养目标的变化,突出课程之间的关联性,将对高等数学的理论知识与后续其他课程以及对专业技术型人才的培养都有更积极的作用和意义,因此我们更加坚定的将此项改革实施下去,从而引领高等数学新理念的教学模式; 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的道路上我们需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要在不断的改革与实践中继续摸索,从而完善CDIO模式下的数学教学。

参考文献:

1.《基于互助式教学的高职数学课堂教学研究》 作者:王茗倩 中国校外教育 2013年3月

2.《高职计算机专业数学实践教学的特点》作者:王茗倩 赵研 教育学 2013年10月

地质学的课程范文6

一、多多指导学生读图、用图

学习地理离不开地图。由于地图直观形象,可以帮助学生直接获取信息,尤其是新教材更具有图文并茂的特点,增加学生阅读地图,而且善于以图激趣,启发思维,让学生充分利用直观形象的特点,由学生自己看图、读图,鼓励学生从地图中发现问题,经过独立探索获得结论,这样就激活了学生无尽的创造力。

二、善于指导学生分组、合作、讨论

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适当采用学生分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作用。在新课程实践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围绕某一问题展开多种形式的讨论,然后进行相互交流。如,讲到香港时,由于人多地狭,今后拓展空间的办法有哪些?经过学生分组激烈的讨论,结果如下:上天、下海等措施,此时学生劲头十足,气氛热烈。

三、亲自指导学生动手实践

很多知识点,教师讲解、演示多次不如让学生做一次理解得更透彻,记忆得牢固。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勤于动手实践,在做中思,在做中悟。例如,学完“地图”的内容之后,组织课外活动小组绘制“校园平面简图”,带好测具,分工明确,做好记录,算准比例尺,确定好方向,利用图例将校园内的主要建筑、实验田、花坛、操场、体育设施等都绘制在地图上,布局合理,真正使学生把课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当中,解决实际问题。

四、勤于指导学生搜集、调查

在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努力引导学生并激发学生关注身边的生产和生活实际,尝试将所学的地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服务家乡、服务社会,这同时也是引导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学会生存、学会生活”的理念的重要体现。

五、指导学生自主地学习

地理课标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学习。但是由于学生的心理、学习的意识不强、目的不明确、克服困难的能力较差、依赖性强等特点,就会导致一些学生对地理学科没有兴趣,不积极参与教学。因此,指导学习、自主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