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矿产发展趋势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矿产发展趋势范文1
关键词 国产煤矿机械;现状;技术;趋势
中图分类号 F4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101-0212-01
我国作为煤炭能源大国,煤炭已成为稳定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在煤炭事业不断发展的同时,对煤矿机械的研发与使用提出了更多要求。以当前国内煤矿机械研发与使用情况来看,在提高煤炭生产率、控制生产成本方面起到积极作用,进一步稳定了煤炭供应的基础,但是也要意识到,由于我国煤炭机械设备的起步晚、基础薄弱,因此与国际化发展水平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这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1 国产煤矿机械的发展状况概述
近年来,我国煤炭工业飞速发展起来,煤矿机械的研发工作也取得一定成果。但是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进一步加快以及煤炭资源需求量的大幅增加,国产煤矿机械使用中暴露了诸多问题与缺陷:
1.1 生产效率难以提高
当前,我国煤炭产量位居世界前列,但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各个行业的能源消耗量增加,煤炭作为重要的化工原料与能源,其供应量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长。因此,很多煤矿设备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给安全生产带来极大威胁;虽然我国大多煤矿实现了机械化生产,但是国产煤矿机械的单位产量相对滞后,煤矿机械生产能力令人堪忧,极大制约了我国煤炭生产效率的提高。
1.2 机械设备的体积过大
以当前大多煤矿使用的国产机械设备来看,普遍具有体积大、重量大的特征,在生产作业过程中表现出种种不便。例如,单体液压支柱的单根重量达到60 kg-80 kg,一个工人很难独自处理,加大了人工操作的繁琐性;还有一些采煤机、液压支架等,重量更是达到数吨级。笨重的设备不但不便于运输、移动,也对灵活运转带来阻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煤矿的生产能力。另外,国产煤矿机械设备的耗能大、环境污染严重、使用寿命短,也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1.3 机械的智能化水平滞后
在当前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人类已经进入到信息化时代,并且计算机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中,取得一定进展和成效,带动了相关产业的智能化发展水平。通过应用智能化设备,可将工作人员从繁琐的操作中解脱出来,既可提高工作效率,也可控制生产成本与管理成本,更好地满足现代化生产要求。但是以煤炭企业的机械化生产作业来看,现代化程度远远不足,很多国产的煤炭机械设备仍保留在传统的机械控制模式,没能实现数字化、智能化操控,对煤炭作业的生产效率产生制约作用;不利于煤炭行业的健康、持续性发展,也增大了煤矿事故的可能性。
2 国产煤矿机械的发展趋势展望
2.1 采取主动预防性维护策略
一直以来,在我国煤矿生产作业中,往往机械设备发生故障之后才采取维修或保养措施,缺乏预知性,与现代设备高效、稳定运行的发展需求不一致。如果采取主动预防维护策略,虽然表面上增加了一定的人工和成本,但是可以及时掌握设备运行的工况,避免由于设备严重故障而造成长时间停工,也可节约设备大修的成本。
通过预知性维修策略,可对设备的材料磨损、性能下降等问题做到及早发现、及早解决,客观判断设备可能发生失效的部位和失效程度,精准确定故障隐患点。例如,在油液中的含铅量、振动噪声、动平衡、运行温度等都可实时掌握,并通过采取主动维护的方法,将运行参数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避免零部件失效或者设备窝工现象,延长设备的使用效率与寿命。
2.2 融入机电液一体化技术
在国产煤矿机械中,实现机电液一体化技术发展,可有效增强设备的智能化、自动化程度,必将成为煤矿机械的未来发展方向。作为一门新兴技术,机电液一体化奠定在信息理论、控制理论及系统理论的前提下,实现了机械设备、液压系统与电子新兴技术的有机融合,确保系统始终处于高效、稳定的最佳运行状态,促进电气元器件的集成应用,机械设备能够根据工况进行自感应、自调整,支持无人化操作,节约人力与时间。
2.3 智能化与集成化发展
当前,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各行业已进入现代化、高速化、智能化发展阶段,对于煤矿产业也是如此。国产煤矿机械应紧跟时展潮流,通过智能化发展改善煤炭生产能力,确保煤矿生产的安全性。采用机电集成驱动技术,实现电动机、执行机构和高速机械的高密度集成,可确保设备的尺寸适当、结构紧凑、便于运输和操作,同时也可降低制造成本。在煤矿生产作业中运用机电集成驱动技术,提高机械系统的适应性和灵活性,通过新技术、新材料,保障功能性、可靠性,支持煤矿产业的高效率发展。
2.4 实时工况监控技术
通过设备运行中发出的振动信号,结合时域特征或者频域特征等变化规律,对机器运行状况进行分析,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异常,监测设备运行状况。通过故障自诊断系统、工况在线监测系统等,可实现人机对话、记忆功能与自动报警、自动控制;在机械设备的系统和液压系统中提取样本,通过铁谱分析技术,对油样中形成的磨削进行研究,以此正确判断机械零部件磨损情况,分析运行性能;通过磁粉技术或者超声技术,对机器零部件是否存在裂纹、损伤等实行检测;通过无损检测技术,对机械设备的电流、电压以及电气绝缘、稳定、湿度、液位等实施监测,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有针对性地采取解决措施。
由上可见,我国煤矿机械设备的发展面临诸多机遇和挑战,今后还有更多改进与发展的空间,应继续展开研发工作,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和原材料,增加机械设备的投入水平,推动国产煤矿机械设备的科学化、技术化发展,更具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万文继.浅谈煤矿机械的发展、管理与安全生产[J].中国科技博览,2010,24.
[2]刘君羽.国产煤矿机械步步为营打造国际一流水平[J].山西煤炭,2010,1.
[3]桑伟东.煤矿机械维修现状与发展趋势[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1.
[4]尉朝闻,田方.提高国产采煤机可靠性的措施和途径[J].煤矿机械,2007,6.
矿产发展趋势范文2
关键词:毕节市;水稻生产;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24-0040-03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Rice Production in Bijie City
Huang Yaoxian
(Bijie City Rural Energy Construction and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Office,Bijie 551700,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summed up rice production status of Bijie City,analysed the development advantages and existing problems,and from the expansion,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rice planting area and the brand strategy,advocating the scale operation and accelerating the process of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and so on,put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Key words:Bijie City;Rice production;Development trend
水稻是毕节市除马铃薯、玉米之外的第三大主要粮食作物,水稻生产在粮食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新形势下,为进一步焕发水稻产业的旺盛活力,提高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种粮收益持续增加,对毕节市水稻生产情况及发展趋势进行了认真调查、分析、总结。本文就适宜种植水稻的毕节市地理、气象、水文资源;2010-2015年主栽水稻品种、区域分布、产量、种植模式,2010-2015年优质稻米、特色稻米的生产加工、品牌创建、销售情况等进行阐述。找出发展水稻产业存在的问题,分析发展潜力,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对策建议措施,旨在为毕节市水稻产业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1 基本情况
1.1 地理概况 毕节市地处滇东高原向黔中山原丘陵过渡的倾斜地带,属乌蒙山腹地,川、滇、黔之锁钥,长江、珠江之屏障,总面积近26 900km2,占贵州省总面积的15.25%;境内平均海拔1 600m,最高处位于赫章县珠市彝族乡与威宁县交界的小韭菜坪,海拔2 900.6m;最低处位于金沙县与仁怀县、四川省古蔺县交界的赤水河谷,海拔457m。位于全市西部的威宁县和赫章县的西部、西北部和西南部平均海拔2 000~2 400m;赫章县东部、织金县西部及七星关区、大方县、纳雍县平均海拔1 400~1 800m;金沙和黔西两县、织金县东部平均海拔1 000~1 400m。立体气候明显,光照充足,雨热同期,适宜水稻生长发育。
1.2 气候概况 毕节市属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季风气候比较明显,降雨量较为充沛,立体气候突出,据资料记载,全市各县(区)多年(1951―1998)平均温度10~15℃,最高为金沙县,最低为威宁县;年日照数在1 096~1 769h,最多为威宁县;无霜期245~290d,金沙、织金两县最长;年均降水量849~1 399mm,最多为织金县,最少为赫章县。海拔相对高差大,垂直气候变化尤为明显,因山脉切割形成的盆地、槽地、谷地,有利于水稻种植。
1.3 水资源概况 毕节市全市河长大于10km的河流有193条,分别流人乌江、赤水河、北盘江、金沙江4大水系。属长江流域乌江水系的主要干流有偏岩河、野济河、六冲河、三岔河;属赤水河水系的有赤水河;属金沙江水系的有牛栏江、白水河;属珠江流域的有北盘江上游的可渡河。市境内属长江流域的流域面积25 600km2,属珠江流域的流域面积1 239km2,分别占全市总面积的95.39%、4.61%。其中乌江水系流域面积17 800km2,金沙江水系流域面积4 901km2,赤水河系流域面积2 943km2,分别占总面积的66.2%、18.3%、10.9%。境内建成的大型水库支嘎阿鲁湖,水域面积达80km2,蓄水形成库容达44.97亿m3,被称为贵州第一湖。在建的夹岩水利枢纽工程,集雨面积为4 306km2,总库容13.25亿m3,水利库容8.48亿m3,预计总投资169.4亿元,为贵州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全市水资源丰富,稻田灌溉具有得天独厚的水源条件。
2 种植情况
2.1 主栽品种及适宜区域 全市主推品种及适宜区域:“丰优香占”,平均单产8 553kg/hm2,适宜区域为海拔
1 000m以下的中籼迟熟稻区种植,稻瘟病常发区慎用;“中优838”,平均单产9 366.8kg/hm2,适宜区域为海拔
1 300m以下中早熟籼稻区种植,稻瘟病常发区慎用;“香早优2017”,平均单产8 134.5kg/hm2,适宜区域为中早熟籼稻区种植,稻瘟病常发区慎用;“内香8518”,平均单产8 328.3kg/hm2,适宜区域为海拔1 000m以下的中低海拔籼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天优1177”,平均单产
8 745.6kg/hm2,适宜区域为中籼早熟稻区种植,稻瘟病常发区慎用;“中优608”,平均单产8 509.1kg/hm2,适宜区域为海拔1 000m以下中籼迟熟稻区种植,稻瘟病常发区慎用;“农丰优256”,平均单产8 600.4kg/hm2,适宜区域为海拔1 000m以下的中低海拔籼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稻瘟病重发区慎用;“中优5617”,平均单产8 604.5kg/hm2,适宜区域为海拔1 000m以下的中迟熟籼稻区种植,稻瘟病常发区慎用;“吉优9号”,平均单产8 753.3kg/hm2,适宜区域为中籼中早熟稻区种植,稻瘟病常发区慎用;“民优93”,平均单产8 445kg/hm2,适宜区域:早熟杂交籼稻地区,稻瘟病常发区慎用;“锋优308”,平均单产8 631.2kg/hm2,适宜区域为海拔1 000m以下的中籼迟熟稻区种植,稻瘟病常发区慎用;“安优136”,平均单产8 960.1kg/hm2,适宜区域为中籼中早熟稻区种植,稻瘟病常发区慎用;“蓉优396”,平均单产8 924.55kg/hm2,适宜区域:海拔1 000m以下的中迟熟杂交籼稻地区种植,稻瘟病常发区慎用;“滇杂35”,平均单产7 805.7kg/hm2,适宜区域为迟熟粳稻区种植;“毕粳43”,平均单产8 553kg/hm2,适宜区域为粳稻区种植;“毕粳45”,平均单产8 286kg/hm2,适宜区域为粳稻地区种植。稻瘟病常发区慎用;“糯优16”,平均单产
8 368.1kg/hm2,适宜区域为海拔1 000m以下的中低海拔稻区种植。
2.2 种植区域分布及产量
2.2.1 种植区域分布 由上表1可以看出:全市水稻种植面积稳定在40 000hm2左右,平均海拔在1 000~1 400m之间的金沙、黔西以及平均海拔在1 000~1 800m的织金县,水稻种植面积最大以2015年为例,分别为
8 673.33hm2、7 333.33hm2、19 333.33hm2,分析占全市水稻种植面积的21.6%、18.27%、23.25%;平均海拔1 400~1 800m的七星关区、大方县、纳雍县水稻种植面积较大,以2015年为例,分别为6 066.67hm2、4 006.67hm2、
3 333.33hm2,分别占全市水稻种植面积的15.11%、9.98%、8.3%;平均海拔在1 800m以上的赫章西部及威宁县种植面积较小,以2015年为例,分别为1 000.00hm2、133.33hm2,分别占水稻种植面积的2.49%、0.33%;百管委为大方和黔西部分乡镇组成的旅游景区,水稻种植在此不作比较。全市基本形成了以东部低海拔地区为主的水稻主产区、以中部中海拔地区为辅的水稻种植区、以西部高海拔地区为补充的的水稻零星种植区。
2.2.2 产量水平 从上表2可以看出,总产量除2010年的266 300.00t最高、2012年的238 300.00t次之外,其余年份产量水平基本稳定在200 000.00t左右。据气象资料记载,总产高的年份好,水稻整个生育期无低温冻害,也无风雹及洪涝灾害,无连绵阴雨天气及轻度秋风天气,往往夜间下雨白天放晴,风调雨顺,三晴两雨,早霜来得晚,晚霜去得早,气象条件总体好,非常利于水稻育秧、栽秧、返青、分蘖、杨花、灌浆、乳熟、蜡熟及成熟;产量低的年份则是气象条件总体上较差,要么低温冻害、要么风雹灾害、要么洪涝灾害、要么连绵阴雨天气、要么轻度以上秋风、要么早霜、要么晚霜、总之,在水稻的整个生育阶段难免会遇到各种灾害天气,不利于水稻生长发育、开花结实,影响产量形成。
3 种植模式
随着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和良种补贴等惠农政策的落实以及水稻种植保险工作的推行,为水稻栽培提供了新动力。近年来,在海拔1 000m以下的东部区域,基本形成了“麦―稻两熟”、“油―稻两熟”及“薯―稻两熟”;在海拔1 000~1 400m的中东、中南部区域基本形(下转106页)(上接41页)成了“麦―稻两熟”、“油―稻两熟”;在海拔1 800m以上的西部区域基本形成了一季稻种植区。
4 耕地、水田、及水浇地面积情况
从上表3可以看出,2015年水田未利用面积还有
10 140.00hm2,也就是说在常年种植水稻40 000.00hm2之外,还有10 286.00hm2以上的水田面积可以发展水稻种植,各县区在扩大水稻种植面积上均有一定空间,其中:金沙空间最大,达6 466.67hm2;连可水浇地计算,威宁县空间最小也达200.00hm2,说明毕节市扩大水稻种植面积潜力较大。
5 优质稻和特色稻情况
优质稻和特色稻的种植面积逐年增加。杂交优质稻面积从2010年的13 340.00hm2发展到2015年的
17 646.67hm2;常规优质稻种植面积从2010年的3 640hm2发展到2015年的4 013.33 hm2。特色稻中:一级优质稻种植面积从2010年的3 800.00hm2发展到2015年的
5 266.67hm2;红米种植面积从2010年的80.00hm2发展到2015年的213.33hm2;香禾种植面积从2010年的200.00hm2发展到2015年的466.67hm2。订单生产及认证逐年提高。优质稻米企业订单生产从2010年的333.33hm2发展到2014年的573.33hm2;无公害生产认证从2010年的333.33hm2发展到2014年的1 240.00hm2。品牌创建成果显著。依托“乌蒙山宝,毕节珍好”品牌优势,已创建“马血泥牌”、“东关坡牌”、“黔西北牌”3个大米品牌,3个优质米品牌,1个无公害品牌。加工初具规模。已建成投产年加工能力2 000.00t的优质米加工企业1个;日加工大米20t以上的省级龙头企业1个。优质米价格良好,供不应求。以2013年为例,普通米销售均价4.12元/kg、优质米均价5.6元/kg、无公害米均价5.2元/kg、红米均价12元/kg,主销市场为省内,供不应求。
6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风雹、洪涝、低温、干旱等自然灾害多发,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靠天吃饭现象依然存在;二是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耕田种地劳动力不足,而改种旱粮现象存在;三是近年来农资价格涨幅较大,水稻生产成本逐年增加,生产投入较大,种植成本高;四是优质稻特别是特色稻生产规模不大。优质米特别是特色米企业加工转化能力不高,带动能力不强。
7 对策建议措施
7.1 进一步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提高种植户收益 一是严格保护耕地资源,划定水稻种植保护区,搞好农田基本建设,进行中低产田改造,大力培肥地力,不断提高田地养分含量;二是大力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千方百计搞好水利设施建设,实施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增强灌溉抗旱、泄洪排涝能力,提高水田增产潜力;三是积极推行水稻种植保险,降低水稻种植户因灾害减少收成的风险,确保旱涝丰收。四是提高良种补贴、农资综合直补等补贴标准,进一步积极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减轻水稻种植户生产投入。
矿产发展趋势范文3
关键词:油田;物业;产业化;分析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5-0-02
一、油田矿区发展的历史沿革
油田矿区作为油田持续发展的“后勤部”和“大本营”,是伴随着油田发展壮大而逐步配套发展起来的,大体上有以下三个阶段。
1.创业发展阶段。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石油工业的创业发展阶段,油田企业按照“先生产,后生活”的要求,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克服各种艰难险阻,初步建立起了能够满足基本生产生活需要的后勤基地。这一时期,油田矿区主要围绕一线石油生产场所进行建设,普遍远离中心城镇,社会依托较差,油田住房建设标准较低,职工家属就医就学自成体系。油田矿区的基本特点是,因陋就简、高度分散、功能混杂、规模较小、建设标准较低。矿区物业被视为生产的后勤保障,发展基本处于一种被动性的自发状态。
2.稳步发展阶段。改革开放以后,石油工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按照“生产生活同步建设”的要求,油田企业积极完善矿区服务设施,不断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矿区服务保障能力大幅提高,职工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2000年重组改制以来,油田企业加大了矿区调整改造的力度,在国家“三线”搬迁政策的支持下,不断改善职工住房条件,完善矿区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了矿区服务业务的发展能力。这一时期,油田矿区建设规模较大、速度较快、功能较明确。与之相伴,油田矿区物业有了进一步发展,但总体上仍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分散于油田下属的各二、三级单位,未能充分发挥服务主业的职能。
3.改革发展阶段。2007年以来,中油集团全面启动矿区服务系统改革,要求所属各单位对矿区业务按照“三统一、三分开”的原则(矿区服务业务管理体制统一、核算办法统一、管理范围和工作要求统一,生产经营业务与矿区服务业务分开运行、分开核算、分开考核),相对独立运行和管理。按照矿区系统改革实施意见,所属各油气田单位成立了相对独立的矿区服务事业部,按照分公司模式对矿区服务业务进行专业化管理,业务范围包括物业与公用事业服务、公益服务、离退休及医疗服务。油田矿区建立起新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现油气生产、工程技术服务和矿区服务等业务的同步发展。这一时期,油田矿区服务业务进入专业化发展的快车道,矿区服务业务能力、水平得到有效提高,地位得到大幅提升,成为油田重要的几大业务板块之一。
二、油田矿区产业化发展的主要障碍
矿区服务系统改革以来,在“三统一、三分开”原则下,油田矿区服务系统获得了相对独立的运行地位,其矿区运行费用、矿区建设投资等都有了基本保障,初步具备了独立发展的基础条件。但是,也应该清楚的认识到,矿区业务本身脱胎于油气主营业务,又以服从服务油气业务发展、服务职工生活为根本责任,因此其生存发展的基础没有发生改变。目前,其进一步发展仍存在以下障碍:
1.矿区产业经营理念仍有待进一步转变。受传统观念及体制、机制影响,油田矿区业务福利特征明显,矿区服务人员将自身定位为矿区事务的管理者,而不是提供服务产品的服务者,驻矿职工家属将矿区业务视为企业的福利性政策,也没有形成有偿服务的理念。由于脱胎于油田主营业务,矿区服务业务与主营业务具有天然地的血缘、亲缘、地缘关系,在“保障生产、服务生活、维护稳定”三大职能指导下,矿区服务从业人员具有社会物业服务无法比拟的责任感、使命感,为提高服务的满意度,矿区服务从业者往往更重视投入,轻视收益,甚至提供了高于社会水平的超值型服务。因此,矿区产业化发展,仍需要转变角色及观念,适应可持续发展要求。
2.矿区产业结构仍有待进一步调整。从业务内容来看,矿区服务系统改革后,矿区服务业务主要集中在物业与公用事业、医疗卫生及托幼等公益事业、离退休管理事业。从业务性质来看,矿区物业与公用事业业务,在民用物业服务领域启动了收费制度改革,但短期内将无法完全到位,将不具备较强的盈利能力,保本运行仍是现实的发展策略及目标;在工业物业服务领域,由于没有历史负担,普遍具有较强的营利能力,但仍需要进一步与主营业务协同,理顺服务价格以保障应收尽收。医疗卫生、托幼及离退休管理业务,很大一部分属于应由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服务职能,但仍将长期由企业负担,属于半盈利或非盈利性质。因此,矿区业务结构的调整,扩大营利能力较强的业务板块,已成为矿区产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3.矿区产业投资体制仍有待进一步拓宽。矿区服务系统改革后,矿区业务具有了相对独立的运行费用及固定资产投资来源,具有了扩大再生产、独立经营发展的基础条件。按照目前的投资管理办法,矿区系统具有了对矿区内水电暖讯路等基础设施、公用设施投资的权限,但超出矿区范围内的建设项目仍不在审批范围以内。因此,如何改进矿区的投资体制,拓宽矿区产业化发展的手段,需要进一步大胆探索和实践。
三、油田矿区产业化发展的突破口
矿区服务业务是伴随油田的发展壮大逐步配套完善和发展起来的,因油而生、因油而兴,是油田发展的“后勤部”和“大本营”,主要定位是“保障生产、服务生活、维护稳定”。矿区定位的明确化,矿区业务管理的专业化,大大提升了矿区业务的自身价值,提高了矿区系统发展的积极性,拓展了业务内涵。矿区产业化发展只有紧紧围绕油田主业开展,才有发展的根基。
1.要推动矿区服务业务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受体制、机制影响,传统的矿区基地后勤保障业务始终是油田企业发展中较为薄弱的环节,矿区建设投入较少,人员素质较低,缺乏专业化管理,使得这部分职工的思想始终停留在“管理者”的角色,未能进一步延伸自身工作所蕴涵的服务价值,驻矿职工家属满意度较低。矿区服务系统改革后,为实现矿区服务业务产业化发展,即将矿区业务作为一种有竞争力的“产品”向驻矿职工家属销售,需要教育广大矿区服务系统职工转变思想观念,从原来的矿区“管理者”过渡为矿区“服务者”,从原来矿区服务福利观念转变为有偿接受服务观念,重新审视自己服务“产品”的价值,思考如何延伸、提升自己的“产品”价值水平,为矿区服务业务产业化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2.要提高矿区服务业务队伍人员的整体素质。产业化发展意味着必须形成有竞争力的有形、无形产品,积极走入市场,获得顾客对产品价值的认可,这样产品才能够对生产者带来潜在的收益。产品的质量首先与产品制造者的素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应从矿区业务人员队伍建设入手,不断提高队伍的素质,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目前矿区服务系统队伍人员文化程度普遍偏低,限制了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应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完善劳动考核体系,调动从业人员的积极性,共同致力于矿区的可持续发展。
3.拓展矿区服务业务范围和品种。一是积极承揽油田新建矿区工业物业项目。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亲缘优势,锁定目标,跟进服务,积极拓展工业物业服务范围和场点,延伸产业链。目前,这一板块是油田矿区具有经营性质、营利能力较强的优质资源板块,一定要充分发挥专业化服务的优势,尽可能占领生产一线的办公楼、公寓楼服务市场,促进矿区产业结构调整。二是拓展社区多元化服务新途径。矿区要在现有业务范围基础上,充分利用社区服务的资源优势、地缘优势,拓展服务范围,丰富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如,加快培育社区家政、养老、商业、餐饮、教育培训、家庭病床和家庭装饰、房屋维修、排污管道清理、花卉养植及楼宇清洁等服务业。随着驻矿职工家属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及老龄化社会的来临,未来职工家属对于社区生活的便捷性将有巨大需求,因此将创造出大量的新的服务需求。抓住这些新兴服务市场,矿区服务业务将大有可为。
4.创新矿区服务业务管理体制、投入机制。矿区服务业务要从过去的福利型走向福利型与经营型并重,并最终有可能过渡为经营型,就需要不断改进现有的管理体制和投入机制,为矿区业务发展注入新动力。如,在现有体制下,积极探索向社会物业公司的经营模式靠拢,加强激励机制建设,强化预算约束管理,将经营权利、责任与风险下移到具体业务单位,改变国有体制中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固疾,促进经营管理理念的根本转变。在投资体制方面,拓宽投资范围,允许矿区投向商业门面房、公寓楼、办公楼、地下停车库等具有较强经营收益的项目,拓宽融资渠道,允许在保障油田内部利益的前提下,对矿区内的闲置土地进行合作开发等。
参考文献:
[1]高荔.油田社区经济发展的思考[J].市场周刊,2006,3.
矿产发展趋势范文4
关键词:高产高效;矿井;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U412.1 文献标识码:A
煤炭在我国的能源构成当中占有十分重要的比例,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定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对于煤炭的需求量也在不断的上升,这就需要确保矿井生产的高产高效,从而保证我国的煤炭供应的稳定。文章分析了我国高产高效矿井的特点,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从而推进我国的高产高效矿井的建设。
1 高产高效矿井的特点
随着煤炭开采事业和煤炭技术的发展,我国的煤炭生产基本实现了机械化,这是高产高效矿井建设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之上还要通过矿井设计、施工工艺以及技术革新等综合措施来建设高产高效矿井,提高煤矿的生产效率,缩短劳动时间,提高经济效益,最终保证煤炭供应的稳定性。高产高效矿井具有以下的一些特点:
1.1 生产基本上实现机械化,且多采用大型的现代化的机械设备代替原有的人力采煤。在采煤的过程当中采用科学合理的布局方式,集中生产,极大的减少了生产总的步骤,提高了开采效率。
1.2 当前我国的煤炭生产过程当中常见的污染主要有:煤炭采空带来的地表塌陷、洗煤污水对于自然水体的污染以及煤矸石堆放过程中对于环境带来的影响,还有生产过程当中的噪声、粉尘等。建设高产高效矿井的同时,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在提高生产效率,保证煤炭产量的同时,要尽可能的减少对于环境的污染和破坏,谋求生产与环境的和谐发展。传统的煤炭生产过程中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十分的严重,这种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生产活动是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相背离的。在建设高产高效煤矿的时候,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的限度,确保环境发展与资源的和谐。因为环境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一旦遭到严重的破坏,就会严重的制约经济的发展。这就要求煤矿在建设和规划的过程当中要对环境进行充分的保护,将环境保护工作纳如到日常生活当中,建立健全完善的环境保护机制,实现生产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1.3 现代化的高产高效的矿井不仅仅要靠机械化生产,还需要采用现代化的科学管理手段,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机械运行的稳定,使机械的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在管理当中要积极的采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积极的收集相关的信息,发现问题后及时进行解决。
2 高产高效矿井建设的途径
2.1 实行综放开采
与厚煤层每层开采相比综放开采具有自身的一些技术上的优势,因而比较适合我国的煤炭生产的实际情况。
综放开采实现了缓倾斜特厚煤层的一次全厚开采和急倾斜特厚煤层的水平分段开采,对地质条件的适应性较分层综采和单一煤层综采更强。适应于煤层厚度变化大,顶底板起伏不平,断层构造多,以及其它地质条件不稳定的煤层。
综放开采一次开采厚度大幅度增加,煤层开采强度加大,实现了垂直集中生产, 而且低位放顶煤支架工作面有2个出煤点,在同样工作面长度和工作面推进速度的情况下,综放开采较分层综采和单一煤层综采,工作面单产可以成倍增长。
综放开采较分层综采的巷道掘进率低,工作面寿命长,搬家次数少,吨煤设备投入费用少。工作面材料、电力等消耗少,工作面直接成本大大降低,吨煤成本比分层综采的成本降低10元/吨以上。因而矿井的经济效益可以明显提高,不少矿区都是靠综放开采实现扭亏增盈的。
2.2 发展机械化生产
机械化采煤是实现矿井高产高效的重要前提之一,矿井采煤机械化发展目标是实现生产高度集中化,不断研究开发大功率、可靠性高的综采工作面技术装备, 提高综采工作面的生产能力和原煤工效。在不断提高工作面总装机功率的同时, 研究发展机电一体化、自动化、智能化技术, 实现高产高效工作面。
2.3 加强职工技术培训
当前我国的煤炭生产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机械化生产对工作人员的素质具有一定的要求,需要有一定技术的工作人员来操作和维护机械设备。这就需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引进具有较高文化层次的员工。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通过讲座和办培训班的形式提高员工的职业素质,确保员工自身的知识能够适应现代化煤矿生产的要求,除此之外,还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其职业道德。
2.4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高产高效矿井的建立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化的工程。这就要求煤矿企业要紧密联系广大科研和院校单位,积极的吸收其科技研究成果,事情转化为生产力,为高产高效矿井的建设提供技术保障和智力支持。
3 高产高效矿井发展趋势。对于产量高、效率高的矿井,也有人称之为“双高”矿井, 这些矿井多是“一井两面”或“一井一面”的生产模式, 绝大多数为单一长壁工作面综采, 日产万吨以上, 并往往采用大功率电机牵引采煤机, 大运量伸缩胶带输送机, 锚杆或锚网支护等先进的设备和技术, 采掘机械化程度高, 生产集中, 产量高,效益好。
3.1 强化对已有矿井的机械化的改造,促进其朝着高产高效矿井的方向发展,而新建矿井则是直接依据高产高效的指标来尽心设计和建设。尽可能的提高矿井的机械化程度,强化井下的安全管理,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尽可能的减少煤矿事故的产生,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
3.2 实现一井一面生产模式。在生产布局上,合理扩大井田范围,增加现有矿井储量。对生产矿井相邻的新区,通过技术改造或改扩建合并开发,可不建新井; 对老井深部和老井深部新的勘探区,要合理调整井田边界,结合开拓延伸进行合并集中,采区和工作面几何尺寸适度加大。在优化巷道布置上,推行单层化和全煤巷化,并尽可能实现单水平生产。在生产规模上,要控制最小生产规模,现有小型煤矿要通过联合改造,提高规模等级。
3.3 推行高产、高效、安全的采煤工艺。要根据我国开采技术的实际,推广应用以下几种采煤方法。缓倾斜厚及特厚煤层,在解决防火、防尘和资源回收率的前提下,推行综采放顶煤技术。构造复杂的矿井、中小型矿井及大矿的边角可采用轻型支架、悬移支架、网格支架等。稳定缓倾斜中厚煤层应推行综采,有一定地质变化的煤层推行高档普采或水力采煤,稳定或较稳定薄煤层应推行刨煤机采煤,积极推行特殊条件煤层采煤方法。
3.4 通风系统实现自动监测监控。坚持“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的原则, 建立和完善一通三防管理机构和生产责任制,完善矿井掘进系列化装备。巷道支护锚杆化。将锚杆支护进一步扩大到中小型煤矿和在建新井。
3.5 辅助运输连续化。适应建设高产高效矿井的需要,根据我国煤矿的现状,应大力推广单轨吊、卡轨车、齿轨车及无轨胶轮车等先进辅助设备。
3.6 大型设备国产化。靠完全引进国外设备不符合我国国情,我国目前采掘设备的制造能力基本上能满足高产高效的需要,但设备的技术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突出表现在技术水平低、可靠性差、服务寿命短。
参考文献
[1]刘庆礼.河南省高产高效矿井模型分析[J].中州煤炭,2007,(01).
矿产发展趋势范文5
关键词:光纤通信技术;现状;发展趋势;产业概况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已经进入到信息化、网络化时代,作为信息传输的载体我国的光钎通信产业发展迅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目前已经成为我国最重要的产业之一,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同时光钎通信技术也成为人们研究的重要课题,希望本文的研究可以推动光钎产业的发展和进步。
一、光钎通信技术发展现状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的光纤通信技术水平也逐渐提高,很多高端的技术也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基本满足了光纤通信产业发展的需要,如复用技术、宽带放大器技术、色散补偿技术、孤子WDM传输技术等。
二、光钎通信技术发展趋势
总体来说,光纤通信技术一定会向着更快速、更便捷、更便宜、更高层次的方向发展,光纤也会在全国范围内得到进一步的普及。如图一所示,我国的光缆市场在全球排名第二,并且增长速度快,这就说明我国的光纤通信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下面我们就主要的发展趋势进行详细的探讨。
(一)全光网络
随着光纤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全光网络将会成为最重要的技术课题之一,它必将会成为未来最重要的高速通信网。全光网络是光纤通信技术发展的最重要的趋势之一,也是光纤通信技术发展的最高阶段和最为理想的阶段,它能改变传统光网络只在节点实现全光化的局面,使总干线的容量进一步提高,所以说全光网络是未来光纤通信网络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未来信息网络的发展的核心技术。
(二)光纤普及到千家万户
由于光纤通信技术自身的优越性,人们对光纤的需求不断增大,推动了光纤通信技术发展,其发展速度非常惊人,并且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安装成本越来越便宜,将光纤落实到千家万户已经不再是梦想。另外光纤通信技术的实用化程度将会进一步提高,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势不可挡。
(三)展望
随着光纤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光纤、发送器和接收器的技术的发展将更加成熟,其发展趋势也会向着更加可靠、更加廉价的线性和非线性方向发展,其重点就是实现局部环路。另外,在在海底通信应用方面,光放大中继器将会等到普及,使距离大大增长,并切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会将目光更多的集中在设备的维护方面[1]。
三、我国光钎通信产业概况
(一)基本概括
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来说,我国对光纤通信技术的研究起步较晚,开始于七十年代,并被国家列为重点的科技攻关项目,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并且随着人们生产和生活对光纤需求程度的不断增加,我国的光纤通信技术发展迅速,从事光纤通信技术研究的部门和人员都得到大幅度的提高,这种形势下,我国的光纤通信技术又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不仅在系统整机研制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而且在各个原件的研制和生产方面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使光纤通信技术的实用性逐渐得到提高,被广泛的应用在国民经济建设的各个方面,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2]。
(二)光纤生产
目前为止,我国的短波长和长波长的多模光纤的商品化程度已经很高,并且实用性也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提高。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光纤通信要求的不断提高,国内为了满足人们的要求,积极从国外引进了一些光纤生产设备,大大提高的我国光纤研制及生产的能力和水平。但是,光纤生产的技术和外国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致使我国的光纤品种非常少,自主创新的程度非常低,因此,国内的科研人员还必须要加强技术研究,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只有这样我国的光纤生产技术才能得到根本性的提高。
(三)光缆制造
近年来,我国在光缆制造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各种结构的光缆的商品后程度也逐渐提高,并被广泛的应用在通信网和专用网。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光缆生产能力还远远没有达到成缆设备的能力,导致加工生产的精度偏低、高质量的光缆供应不足、光缆品种较少等问题,因此,我国的成缆技术还需要进一步的调整和改进,并逐渐抛弃一些较为落后的生产设备,加强对生产设备的资金投入,以提高光缆生产的能力和质量[3]。
(四)光纤光缆专用设备
对于光纤光缆专用设备的研制我国从七十年代就已经开始,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研制出了一些专用设备,并在一些单位安装使用,推动的我国光纤通信产业的发展。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专用设备生产的质量和数量都不能很好的满足人们的需要。因此,国家应该选择一些综合实力较为强大的单位从事光纤光缆专用设备的研制工作。
(五)光器件
要想推动光纤通信产业的开始发展,必须要加强对光器件的研究,这是因为光器件是光纤通信产业的基础和关键。目前,我国的光器件研究单位逐渐增多,光器件的研究水平也获得进一步的提高,但是自主创新的能力还是不够,很多光器件的商品化程度偏低,质量还存在一些问题,品种也较少,通用性和实用性程度较低,从而致使我国自主生产的光器件还不能很好的满足光纤通信产业发展的要求[4]。
(六)光电设备
光电设备是整个光纤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光电设备的研究有利于推动我国光纤通信产业的发展。虽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的光电设备生产水平逐渐提高,但是在生产和需求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1.光电设备的一些元器件还需要依赖进口,致使我国的光纤通信产业经济效益偏低。2.国产的光电设备在可靠性和稳定性方面还没有全面满足光纤通信产业的要求,并且很多设备还比较笨重,设备的小型化程度需要进一步的提高。3.高层次的光电设备研究还面临着很多技术难题,并且设备的价格长期高居不下,影响了光电设备的推广和应用。4.光电设备的标准和系列化程度偏低,并在接口问题上还存在标准不统一的问题[5]。
结语:
综上所述,光钎通信技术在我国发展潜力和市场巨大,提高我国光钎通信技术自主创新的能力,创造出具有民族特色的光钎通信产业,才是我国通信产业的发展的根本出路,才能促使我国从通信大国变为通信强国。
参考文献:
[1]任梦洁,赵旭.浅析光纤通信技术发展趋势[J].无线互联科技,2013,(5):43.
[2]尚力.光纤通信技术发展趋势研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2,32(6):100.
[3]赵P.浅论光纤通信技术发展趋势[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7): 41.
矿产发展趋势范文6
【关键词】矿业;井下采矿;采矿技术;发展趋势
矿产资源对于人类社会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和作用,而矿产资源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地表矿产资源的枯竭,使得人们不得不将目标放在地表之下的矿产资源中,所以,井下采矿技术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因此,本文从我国矿产资源发展现状以及井下采矿技术的发展趋势方面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井下采矿技术特点的浅谈
井下采矿技术的应用,是符合矿产资源的应用形式的,它某种意义上保证了矿产资源的有效开发,实现了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应用。国家相继出台多部矿产开采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这就为我们创设良好的矿业市场环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而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矿山开发企业,必须结合实际采取针对性的开采技术,鉴于井下采矿的复杂性和不安全因素较多,以下本文就井下采矿技术特点做出以下分析,以便于更好的应用采矿技术于采矿作业之中。
首先,井下采矿技术较多,不同的采矿技术在不同的矿产开采中的应用方式和适用程度不同,以井下采矿技术中最为常见的长壁开采技术,该技术目前被广泛应用于煤矿开采之中,但该技术在金属矿开采中的适用性较差,因而必须针对不同的矿产采取针对性的采矿技术。
其次,井下采矿工艺技术十分复杂,与露天采矿工艺技术相比,不管是在安全性和生产效率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通常井下采矿技术的应用需要更多的投资保障开采的安全,且由于场地的限制,其工作效率比露天采矿的工作效率要低。因而作为企业必须在井下采矿技术应用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通过改善工艺技术和加强科学管理等手段着力提高井下采矿的安全性和高效性。
最后,井下采矿技术更新换代较快,作为企业要想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中站位脚跟,就必须紧跟时展的需要,结合其更新换代快的特点,加大资金投资力度,引进新的工艺设备和现代化的人才,从技术、设备人才方面提高自身的竞争实力。
二、井下采矿技术的发展趋势
1、井下深部开采技术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的分析
随着矿产资源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和矿储量的减少,在井下采矿中应用深部开采技术,不仅是满足矿产资源需求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我国矿业事业升级和转型必须遇到的困难。然而当前我国在深部开采技术的应用和研究方面还处于初级阶段,而且由于井下深部开采的特殊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在生产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生产与技术问题,例如在深井开采中出现的矿震、地压冲击甚至爆炸等灾害事故,因而作为现代矿山企业必须加强深部矿井开采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在研究技术理论的同时将其应用于时间之中,才能适应未来我国矿产事业发展的需要,实现企业的完美转型和升级。
2、井下充填技术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在井下采矿工程中,先后应用的井下采矿技术有干式填充技术、分级尾砂胶结技术、全尾砂胶结技术、碎石水泥浆胶结技术等采矿技术。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井下采矿技术已经难以适应当前井下采矿的需要,因而一系列的先进采矿工艺技术在井下采矿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例如,泵压输送充填采矿技术、高浓度全尾砂自流输送技术、膏体泵送充填技术、高水全尾砂速凝固化胶结充填技术以及粗粒级水砂充填等充填采矿技术。使得充填采矿法成为当前最为常见的和技术较为先进的井下采矿技术。
3、井下支护技术发展趋势
井下采矿作业是一项高危险性的工作,所以,井下支护技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井下采矿时,应是有计划、按顺次进行开采,以此确保井下采矿安全。井下采矿技术的发展,使得井下支护技术也在不断革新,当前锚杆桁架就是全新的井下支护技术。锚杆桁架主要由高强度钢杆和两个涨壳式锚杆结合形成,该支护技术在井下采矿作业中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不俗的绩效。新型的井下支护技术不仅能有效避免井下采矿作业安全事故的发生,还能进一步提高采矿企业的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
三、井下采矿发展趋势分析
1、采矿设备大型化
从井下采矿设备支持的角度上来说,为了能够满足当前在矿井下工作面资源开采中的规模化需求,就应当重点关注对采矿设备大型化的发展。当前所应用的井下工作面穿孔爆破设备应当向着高效率方向发展,钻进机械设备应当向着规模化方向发展,凿岩机具同样应当向着液压、中孔~深孔方向发展。确保通过对以上设备、器械的综合应用,满足井下工作面采矿对于设备无轨化、高效化、自动化等方面的要求、同时,还可将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引入激光测位工作中,通过此种方式,对车厢中的粘结物进行及时清除,完成运输车辆的连续化装载与自动化卸载,并逐步促进铲运机与微机控制技术的全面融合。
2、采矿工作面智能化
在当前智能化技术的发展推进作用之下,井下工作面的信息通讯技术、井下定位技术、以及自动化技术需要更进一步的与智能化技术相互融合。采矿调度系统有待更加良好的与当前主流的工作面调度优化技术、数据通讯技术、卫星定位技术充分联合,完成对整个井下采矿的无人化转型工作。同时,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经验,在以地下通讯技术、卫星导航技术、以及实时处理监控技术的全面干预下,实现井下工作面各类机械设备的无人驾驶与运行。
结束语
随着采矿行业的不断发展,井下采矿技术不断得到普及,尤其是近年来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促进其井下采矿技术的不断更新,满足了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其设备管理技术及其材料应用技术不断得到更新,矿产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地位,必须要进行自身井下采矿技术的更新。
参考文献
[1]何勇.谈井下采矿技术及井下采矿的发展趋势[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7:141.
[2]侯树秋.浅谈井下采矿技术及井下采矿的发展趋势[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8:129.
[3]王庆,马海涛,王云海.论我国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体系构建思路[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