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范文1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能力;认识;认知结构;独立思考

一、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首先是教师要有创造性

教师的创造性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创造性,新时期的教师必须不断地充电,绝不能吃老本,思维僵化,模式化,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1.要有先进的教学理念

教师不但在班级传授知识,还要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不但重视学习的结果,更要重视思维发生的过程;不但做好例题练习的教学,更要注重概念原理的阐述与引导;不但批阅作业,还要有更多的得到学生信息反馈的渠道,形成自己独特的具有创新性的教学风格.

2.要有丰富的教学素养

创新型教师常常是一个全方位、多角度、全面发展的有着丰富素养的人.具有扎实的数学业务知识、学科能力;掌握足够的教育学心理学原理,能把握学生的心理认知,按规律办事,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具备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几何画板、Excel都应熟练掌握;能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科学、文史等不同的领域与数学相结合,相互促进,互相提高.

3.要有创造的监控方式

在教学设计、课堂生成、作业检查、考试分析、学法指导等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精心准备,勇于创新,使得课堂教学、学习过程真正转变成自我创造、积极思考、不断生成的动态的良性的循环过程.

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关键是引领学生努力创新

创造性思维是各种思维品质的集中再表达,是厚积薄发的产物,学生的创新意识要不断地保护引领.

1.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储备和认知结构

创造是大脑提取信息,加工信息,产生推理的质变的过程.引领学生把知识方法像处理电脑一样,分好不同的盘,分门别类地进行存储,进而形成较好的认知结构.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学生的每一次存放和提取都是一次加工创造,唯此才能更好地把握本质,把书本上的东西变活,内化成自己的信手拈来的东西.

2.引导学生灵活地观察发现并坚持积极探究

正如著名心理学家鲁宾斯指出的那样:“任何思维,不论它是多么抽象的和多么理论的,都是从观察分析经验材料开始.”观察是智力的门户,是思维的前哨,是启动思维的按钮,观察得深刻与否,决定着创造性思维的形成.观察到苹果落地,牛顿提出疑问,最终发现了万有引力.而灵活性是创造的最显著的特点.有时直接证明有困难,可以采取反证法思想,或者证明其逆否命题等,这就是灵活的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正如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的那样:“探究是数学的生命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里的每个环节都是探究,是创造,都需要引导学生努力坚持探究下去.质疑,发现问题是创新的起点.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进一步的对矛盾的中心提出突破的方向性问题,是创新的关键;结合各种条件把一个崭新的问题解决,实现创新的成果.

3.引导学生多元智能注重智商之外品质养成

多元智能理论表明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不可小视,智商之外很多品质的养成对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有重要意义.计算机之父数学家冯・诺伊曼经常进入忘我的工作境界,甚至连约会之类的事情都忘记了.他成名后,仍早出晚归,分秒必争.我们就应该引导学生养成百折不挠的工作态度,为人类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谦虚谨慎、团结合作的优秀品质,这些都与创新的工作能力密不可分,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

三、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要大力促进学生独立思考

独立思考是一个人思维的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综合能力,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具备这种能力,需要不断训练培养.一是要设计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二是进行方法指导,寻找思维的突破口,解决的方式方法总结等;三是引导学生养成先独立思考,再对答案或者与别人交流的习惯,必须是先积极思考再热烈讨论,否则就扼杀了脑细胞的创造性,学习变得被动.

1.引导学生享受独立思考的快乐

一个问题,大家合力解决一般不会有很大的愉悦感觉,而一个问题的独立思考后的个人解决往往伴随着巨大的成就感,大力提倡学生独立思考去解决问题,享受到独立思考的快乐.

2.引导不同的学生都能独立思考

教学中要做到普遍的关注,因人而异,全面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面对尖子生要大胆地放手,让他们“吃饱”,给予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空;一般的学生则运用强化激趣的方法,根据最近发展区的思想,提供跳一跳“摘到桃子”的问题,促进其独立思考;学困生就多鼓励,多启发,多给予自信,逐步尝到独立思考的甜头.这样,使得全部学生都能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并最大限度地实现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创造性思维能力短期内是不能很快形成的,也不是一两个注意事项就能培养起来的,更不是几个典型问题的解决就能达到的,必须是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渗透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长期坚持,循序渐进,不断总结,经常升华才能形成能力.

【参考文献】

[1]田万海.数学教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2]陆书环,傅海伦.数学教学论.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3]奚定华.数学教学设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刘兼,等.数学课程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范文2

当我们谈起创创造性思维如何培养时,往往有一种神秘感和可望不可即的惧怕心理,认为那是科学家的事,自己没有资格,也没有能力去培养。其实,说到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并不神秘,它是人脑的机能,是每一个人都具有的潜能,只是每个人所发展的形态、程度、质量不同而已。对于小学生来说,做一道习题,能一题多解,一题多变,能独立求解这就是创造新思维的形成方式,在我们教学中要不断地引导学生回想自己的独到见解,让学生确信自己也蕴藏着巨大的创造力,我们也应及时发现与鼓励,积极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许多年来,我们教育习惯于沿袭固有的模式,我们的老师熟于扮演权威的角色。传统教育中的“填鸭式”、“注入式”教学只是简单地把教师自己知识的理解强加给学生。这种“告诉”为主的教学方式,剥夺了学生思维、选择和尝试的权利,轻易地扼杀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挥。在某些教师眼里,只有规规矩矩听话的学生才是好学生;而那些爱问怪问题、爱钻牛角尖、好动的孩子就是顽皮捣蛋;结果,本应该生动活泼的教育变得死气沉沉,原本充满想象和创造性热望的儿童变得墨守成规,孤陋寡闻。然而事实上,听话未必是优点,不听话也不见得就是缺点。美国心理学家克勒斯在他的著作中指出真正的好孩子身上所具备的三个特征:(1)顽皮、放荡不羁;(2)所作所为市逾常规;(3)处事固执较幽默,但难免有嬉戏态度。

从中国传统教育观来看,这些评价标准如果用来评价那些所谓的“问题儿童”似乎更易于接受。的确,长期以来整齐划一的均衡教育模式只能束缚我们孩子的创造力,难以培养出真正的创造型人才。这也是东西方教育上所存在的巨大差异。美国前总统时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的教育制度使中国人失去了中国的爱因斯坦,只能培养出守业型人才”。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只有具有创新精神的民族才是最具有发展力的民族。但从当今中国青少年一代的生活、学习状况分析,我们中国拥有的也只是古老的四大发明?严峻的事实已经摆在我们面前,在日常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正在努力探讨的一个课题。那么,对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着实:

一、给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让他们在创造王国里自由飞翔

日本学者曾用比奈式的智力测试对不同的年龄群体进行了一系列有关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的实验问题如下:(1)请用“孩子、花、野外”三个词语造句。(2)请用“失败、他、买卖、不幸”四个词语造句。

虽说被实验者对单个词的意义都清楚,但是要把它们按照一定意义组织起来,就需要一点儿发明创造,所以从中可以观察到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差异。实验结果显示:10岁以前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呈直线发展,测验得分较显著;但10岁以后,发展减慢,这种创造性思维得分明显下降。关于分数之所以下降,被测者提到以下种种原因:有的说是因为大人的压力,是自己受到拘束,不活泼了;有的说是因为和周围人相处使自己失掉了个性等等。从以上实验我们可以发现,其实每个人都具有创造力,但我们的创造力却在封闭式的教育制度下一点点走向枯竭。

曾经有一位老者搞了个别开生面的测试:用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圈,请测试者回答这是什么。

在小学一年级,小朋友们异常踊跃地回答:“句号”、“烤饼”、“月亮”、“老师的眼睛”……

当问到初中同学时,一位尖子生回答:“是零”。一位学习后进生则喊道:“是英文字母0”,他却遭到了老师的批评。

当问到大学生时,他们哄堂大笑,拒绝回答这个只有傻瓜才回答的问题。

当问到机关干部时,他们面面相觑,用求救的眼光瞟着在场的领导。领导沉默良久,说:“没有经过研究,我们怎么能随便回答你的问题呢。”这是发生在你我身边真实的故事,这也是教育的悲哀。所幸的是,我们的教育还有机会挖掘孩子身上蕴藏的无限创造潜能。我们要设法去激发孩子寻找、发现创造的热情;要千方百计地拓宽孩子们自由创造的空间和时间;让孩子去发挥各自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会幻想、学会做梦、学会好奇,去尽情释放生命中的创造能量。精心保护孩子的创造欲望,多给他们成功的鼓励,而尽量避免严厉的训斥。作为教师,我们要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想象空间,创设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孩子们插上想象的翅膀,让他们在你的课堂上随心所欲地画出自己心目中的蓝太阳、方苹果和那结满了巧克力的大树……

二、努力研究学法,大胆尝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范文3

一、从科学的角度分析,人脑的音乐潜能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基础

现代生物学、医学已经向我们揭示,组成人大脑的左右半球,在形态和结构上虽然像孪生子一样惟妙惟肖,但实质上这对“孪脑”有很多差别,尤其是机能的差别就更大了。这说明,左右脑有不同的功能,既有分工又有配合。人体科学对大脑的功能作了详细的论证,即左脑是语言脑,承担着语言处理和逻辑思维的责任,主要功能包括语言、理解、逻辑、计算能力、抽象思维;而右脑是非语言脑,即是我们平常所称的音乐脑,承担着处理音乐和其它艺术信息的职责,其重要功能包括形象和感知、记忆、时间概念和空间定位、音乐、情绪和感情、形象思维。大脑的两半球分工明确,配合默契,这是一个人在正常意识下和接受教育的同时不可缺少的。钢琴教育对开发人脑音乐潜能有积极的作用钢琴演奏需要人体的“腿、耳、手、脚、眼、脑”等多个组织的同时配合,从纵向、横向的个体与综合训练可形成一种音乐技能。而在横向联系上,一方面是“同步”的作用,看谱要用眼睛,当看到某个音时,必须随即用手指去弹这个音,这就是所谓的“同步作用”。另一方面是“异步”的作用,当弹这个音时,眼睛又必须预看下面几个音,否则演奏就要中断了,眼睛一方面要看现在弹的谱,另一方面又要预先看到下面要弹的音,而手也是在弹现在音的同时,要准备弹下面的音。两者的节奏、音高可能完全不同,这样边弹边作准备,而不使乐曲中断的能力,就是“异步作用”的结果。由此可见,复杂的手指活动和音乐心理活动,可使音乐脑(右脑)的神经元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活跃思维。由于手指的活动和音乐心理活动所产生的信息在短时间内剧增,势必需要大脑的脑突触来承担这一工作,年长日久,右脑的新生突触就会不断增加。美国脑医学家曾对酷爱音乐的几位科学家的脑细胞组织进行了透视观察,发现这些科学家的脑细胞与普通人的脑细胞的不同之处就是突触众多。因此,学习音乐、学习钢琴均可开发人脑,尤其是钢琴演奏可以启动大脑机制充分发挥音乐潜能,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为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奠定基础。

二、从人才学的角度分析,钢琴教育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科学的人才教育观提出:“积极有效地引发人的才能和品性,并施以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教育’决不应局限于传授知识本身,而是要全面发展人类智能并去超越已有的知识积累”。钢琴作为人类开发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最佳训练工具,已成为先进文明国家中的普及乐器,钢琴教育除了具有培养专业人才的属性之外,它还具有一定的社会性、普及性。在重视人才培养和早期教育的国家,让孩子学习和掌握一门乐器或学习音乐知识、开阔音乐视野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种需要。匈牙利音乐教育家科达伊曾讲“音乐是人类教养中不可少的部分”、“没有音乐就没有完全的人”。这些名言已成为现代社会培养人才的重要标志。钢琴教育,不仅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同时更重要的是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想象对于艺术创造的巨大作用,从古到今一直被人们所公认。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人类所创造的一切艺术瑰宝。钢琴教育是艺术天地里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创造性思维的作用不言而喻。钢琴演奏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它决不是死搬硬背地照着乐谱去机械地弹奏,因为乐谱是无法记录下作曲家无限的思想感情的,演奏者应该用脑和感情去挖掘隐藏在乐谱行间的思想,使写下的音符复活,把生命注入其中。因此,钢琴演奏过程就是一个从感知到再现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演奏者不仅具有敏锐的内心洞察力,而且具有表达作曲家内心世界的演奏能力。神经生理学的研究表明,神经中枢可通过改变神经冲动频率的方法来调节肌肉的收缩速度,反复的快速训练和敏捷的手指触键可以提高大脑皮质的机能,从而加强神经对肌肉的支配作用,提高肌肉的工作效率,达到手脑的高度平衡。随着钢琴演奏能力的不断提高,学会掌握了手指动作和力度的触键方法,增强了指触的准确性和控制能力,对空间事物微小变化的分辨力会逐渐提高,让演奏有相应的兴奋程度,神经系统建立响应的条件反射,从而使大脑思维敏捷,反应更为灵敏,想象更为丰富。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人的创造思维有两种思维在起作用,一是聚合思维,另一个是扩散思维,其中扩散思维是关键。心理学家认为,扩散思维的特点是流畅、变通独特。这种思维与聚合思维是相反的,它需要离开问题的中心,然后向多方向扩展,以便从多角度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三、从听觉能力与想象能力角度分析,钢琴音乐教育可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钢琴是训练学生的观察力、听觉力、记忆力、节奏感、想象力、表现力和掌握演奏方法的特殊技能教育。通过钢琴教学,除完成基础知识、专业技能的传授之外,还有其在锻炼脑力、开启智能、陶治情操、培养优秀心理品质(性格、意志、气质)和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等诸方面发挥作用的功能,对于促进演奏者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声音“听觉”能力的培养是建立创造性思维的基础。钢琴具有“多声思维”的特点,我们可以利用钢琴的这一特性,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对弹奏声音的“聆听”能力,诱发学生对声音的想象与追求。在钢琴教学中要求学生听自己的演奏,培养他们的听觉能力,不仅对学习钢琴演奏有着重大意义,而且也直接关系到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健康性、科学性。我们要引导学生通过听觉来控制自己的弹奏技能,并通过听觉来仔细聆听作品的音乐艺术语言,这也是一个创造艺术美的过程。因此,只有注重对学生听觉能力的培养,才能使学生产生美感,才能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对声音想象能力的培养是创造性思维发展的重要途径。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进而创造出新形象的进程。钢琴演奏中,想象是贯穿在演奏过程中的一种思维要素。如弹奏德彪西的作品《月光》时要想象到寂静的夜晚,如银的明月,全曲要弹得朦朦胧胧,若隐若现,仿佛进入了梦幻世界。没有丰富的想象,只按乐谱上的音符来弹奏,是绝对弹不出作品的全部寓意来的,是不能吸引听众的。只有通过演奏者丰富的想象力,把自己体验到的种种情感体现在自己创作的艺术形象中,才能把绘声绘色的音乐传递给听众,才能让听众产生相应的情感共鸣。情节性音乐是引起想象的必要因素。任何创造想象都包含有情感因素。情感既是创造性想象的动力,又是创造性想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钢琴教学中,人们通过对音的高低、长短、强弱、速度、音色等的听觉,在内心深处都可能产生强烈的心理感觉,即产生了“情”的想象感受。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范文4

关键词:思维情境;思维求异性;优化心理

从2003年8月下旬开始新课程培训到现在,我逐步走入了新课程,逐步对中学数学教学有了更深的了解,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用新课程、新课标的理念,重新审视了曾经被自己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注重了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认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设思维情境,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创造欲。

爱因斯坦说:“兴趣和爱好是求知的最大动力。”,而学生的学习欲望或兴趣,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生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给学生创设能激起探知欲望的环境,不论是授课、辅导、答疑,还是解题,教师提出的问题应是学生似懂非懂、想说又说不清的问题,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在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和发展、动机的形成、知识的获得、智能的提高,都离不开一定的数学情境。所以,精心设计问题情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

在课堂数学中,创设问题情境、设置悬念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迫切地想要了解所学内容,也为学生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创造了理想的环境,这是组织数学的常用方法。

二、鼓励学生“敢想”,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就要鼓励学生“敢想”。即鼓励学生在学习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敢于冲破原有的旧观念和思维定式的束缚,大胆探索,别出心裁,积极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和新方法。

另外, 教师要在教学中积极启动创新思想。通过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推广探究;通过新知识,引导学生求新探究;通过快捷思维训练,引导学生直觉探究;通过一题多解,引导学生求异、求巧探究等途径,以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求异思维。还要使学生在解决一个问题后,善于把问题继续推广、抽象,扬弃非本质的东西,把问题推进到更深的层次。课堂教学要鼓励学生去大胆尝试,勇于求异,激发学生创新欲望。

三、加强数学思想教育,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灵感。

创造性思想有时是需要灵感的。灵感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思路,又根源于平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的数学思想教育。在教学中,教师应及时捕捉和诱发学生学习中出现的灵感,对于学生别出心裁的想法,违反常规的解答,标新立异的构思,哪怕只有一点点的新意,都应及时给予肯定。对于一些数学思想、数学的基本观点、数学概念、数学方法,应渗透和蕴涵于数学知识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数学思想的灌输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只有让学生在经历与探索过程中,才能使其了解和体会数学思想,从而在数学思维活动过程中,不断产生数学创造性思维的灵感。

四、优化创新心理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范文5

【关键词】 语文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1教师高屋建瓴,更新教育思想,营造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良好氛围

创新教育,是一种适应新世纪社会发展需要的教育思想,已渗透到学校的各项教学活动之中,教师必须站在时代的前列,不断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思想,营造一个激发学生大胆积极地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良好氛围。如何营造这种氛围呢?

1.1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主渠道。教师要以科学的态度和民主的精神对待学生,尊重、关爱每个学生。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放弃权威思想,摈弃“师道尊严”、“唯师是从”的师生观。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独立大胆的探究兴趣,不断满足每个学生自尊的需要、求知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与教师、书本和其他同学的不同的见解,形成民主平等的师生双边心智对流的师生场,让学生独立、流畅、变通地进行创新思维。

1.2创设激发学生求知探索的情境。在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构建自主学习机制和互动合作的学习机制,创设自主学习情境和问题情境。善于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优化教学过程,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抓住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相关的、与教学内容相联系的轶闻趣事给学生以启迪。指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和已有知识经验,去独立探索知识的奥秘,创设生动活泼、和谐愉悦、不断进取的学习情境。

1.3重视知识经验的积累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广博的学识和娴熟的技能是人继续学习新知识,不断创新的基础。它能使人在创造性思维过程中思路拓展,思维方式灵活多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能另辟蹊径,在深度和广度上具有新颖独特的见解与设想,从而转化为现实的创造思维成果。因此,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必须重视对学生的语文知识训练和语文知识积累,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阅读、写作等听说读写能力和获取、摘要、分类、识别、评注、删改等语文基本技能。

1.4挖掘教材中创造教育因素,激发学生进行创造思维。语文学科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上具有独特的作用。教师要努力挖掘教材中潜在的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因素,找准渗透点,采用多种教学形式,教给学生认知策略和思维方法,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例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情节延伸、情节假设、情节修改、角色转换等方法,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智力、情感的个性特点去领会课文。尽可能地发挥课文中固有的有关思维形式和思维规律等方面的智力因素和意志、情感、性格等方面的非智力因素,让学生在俯而细读、仰而凝思、潜心理会、披文入情的过程中,智力得到开发,性格得到陶冶,从而产生自己的感受,形成独立的见解,思维能力不断提高。

2把握语文教学本身的特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

2.1注重阅读教学,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阅读是复杂的语言实践活动和复杂的心智与情感活动。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认知策略和思维操作方法,让学生举一反三,形成思维迁移,培养他们良好的思维品质。教师可以从课题、课文词语、课文句子、课文篇章结构等入手,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深刻性、批判性、敏捷性和灵活性。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范文6

一、改革传统地理教学方法,创设创造性问题的教学情境

在地理教学中,采用启发性教学,创设带有创造性问题的教学情境。对发展学生创造思维起关键作用。思维始于问题,在地理教学中,创设创造性问题的教学情境,不仅仅是指培养学生用创造性思维来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而更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提出带有创造性的问题,并能独立解决问题。比如我们采取“问题解决法”学习珠江三角洲基塘农业过程中,告诉学生基塘农业是根据珠江三角洲地势低洼的自然条件而创立出来的一种生态农业形式。我们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如何根据我们这里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创立出一个适合我们地区的生态农业模式呢?问题提出来了,我们鼓励学生解决这个问题,学生比较感兴趣,提出了不少方案。有相当部分是符合一定的科学性的。

二、注意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和集中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既需要发散性思维,又需要集中思维,而更多地表现在二者结合上。集中思维,是把解决问题时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聚合起来,从而形成唯一正确的答案。发散性思维是从某一目标出发,沿着不同途径思考,以探求多种答案。这种思维无一定的方向和范围,不墨守成规、不限于既定的理解,尽可能做出符合条件的多种答案,其主要功能是求异与创新。怎样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呢?我们认为,主要从课堂教学和习题训练方面着手。课堂教学要多设计发散思维教学类型。如采用“发现法”、“问题研究法”“范例教学法”等,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开放而灵活地思考,如围绕“找出地球自转运动有关的地理现象”、“假如黄赤夹角为0度会引起哪些方面地理现象的变化?之类的问题,尽可能鼓励学生从多方面找出答案来。

教师设计的地理习题,要采取“一题多解“、”“一题多变”,重视对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的练习、多设计具有创造性的习题。同时鼓励学生质疑提问,自己编题。在习题训练中。帮助他们克服消极思维的定势,组织讨论,广开思路,让学生自己提出独特的见解。

三、要善于运用多媒体教学和开展第二课堂

丰富的表象储备,是直觉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产生的重要条件。所谓表象,就是客观事物具有的形象,被人们感觉后在大脑中保存下来的痕迹。地理学研究对象是人类生存环境,时空非常广大,地理现象也十分复杂。对于大量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学生不可能都亲身去感知获得表象,而现代化多媒体手段的进步为学生提供了这一手段。教学中运用多种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已成了普遍现象,如计算机、录像、幻灯、投影仪甚至包括最简单的直观媒体――地图。这些媒体,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所以学生对各种媒体展开的音、影、像,能在认知中形成丰富的地理表象储备,使头脑中建立起完整而稳定的地理表象,这为创造性想象提供充分的“原料”,在解决问题时,通过迁移成为直觉思维的原型启发,促进迅速产生感觉。

自学是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最充分的体现,是一生中学习的最主要方式。为使学生内在潜能更好地开发,要注重学生自觉能力的培养,改变教师按部就班讲课的做法,对学生可以自学的内容变讲授知识为传授方法,出自学提纲,小组讨论,为重点、难点提出要点,勾画思路,布置任务,检查验收。一步一步由浅入深,初中有些章节自学讨论效果比讲授好,例如“长江”这一节内容,用8分钟明确和长江水的来源,这一关键点,联系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水的情况,然后让学生自学;规定20分钟自学,自由讨论,最后12分钟对主要内容进行检查性练习,把学生由被动学习变成带着问题寻找答案,多种感官同时活动,重点、难点内容经自学、讨论、集体强化三步掌握,但不是放任自流。尤其是初中的学生,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具体任务、有一定方法,这样才能逐步形成能力,增强当知识主人的勇气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