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建筑企业文化精神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建筑企业文化精神范文1
企业文化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具有较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大多数集中在城市,企业职工在城市人口中占有很大比重,而城市又是主导文化发展的方向。如果每个企业都重视建设企业文化,职工的精神面貌改变了,就能有力地促使整个城市风气的好转,进而带动全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因此,企业文化建设对我们整个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来说,是极为重要的一环。
企业文化建设关系企业的繁荣与发展。当今世界正在迈向文化时代。文化时代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文化渗透到了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与各个层次。这是不以人为的意志为转移的时代潮流。一个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必须十分重视发动干部职工策划并形成符合本企业特点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发展的历史表明,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规范企业的运作,起到对企业的导向作用、育人作用、激励作用、约束作用等。企业文化一旦形成,可以增强职工对企业的认同感、信任感、自豪感和归属感,增强职工报效企业的心理追求,最大限度地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企业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企业充满生机,促进企业的进步与繁荣。当今社会的企业竞争,与其说是产品质量、价格、服务的竞争,倒不如说是文化的竞争。谁家的文化品位高,谁家的生意就红火。可见,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共同载体,它肩负着精神变物质、物质变精神和历史使命,可以称得上是“企业之魂”,日益成为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当前,进一步强调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对于深化企业改革,尤其是对国有大中型企业重振雄风,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那么,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新形势下,我们如何建设具有时代精神的企业文化呢?
1.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以人为本,核心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职工是企业一切经营活动的主体。全面提高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是企业文化建设取得成效的关键。众所周知,经济活动的本质,从来就是民族经济、民族文化、民族道德力量的融合与统一。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包括一般市场经济的道德要求,而且蕴含着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因此,建设企业文化,必须把加强职工的思想道德建设放在核心位置,教育和引导职工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树立崇高企业精神,逐步培育自己民族的道德和精神。形成以民族文化为基础,以企业职工为核心,内立崇高企业精神,增强企业凝聚力,外树良好企业形象,增强社会认同感这样一种良好企业文化氛围。在这种强烈的文化氛围中,职工的爱岗敬业热情才能得以激发,巨大的精神能量才能得以释放,空前的创造力才能得以实现,企业才能得以充满蓬勃生机与活力。
2.企业文化建设必须继承发扬传统文化而又充分体现时代精神。
企业文化具有历史继承性,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以继承前人的思想文化成果为前提。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的大国,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这就决定了中国企业文化不可能抛开中国传统文化而重建,而必须以传统文化为基础,以时代特征为前提,充分吸纳传统文化精髓而又具有时代精神和特点。我国传统文化虽然植根于自然经济基础之上,但是它对市场经济仍然具有积极的影响。我们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改革开放,这是一种新的社会条件。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如果我们把爱国主义传统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机地统一起来;把义利合一、义重于利和“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传统价值观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下的社会主义义利观有机地结合起来;把以“仁”为基础的“和为贵”的传统人际关系同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五爱”为基本要求的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新型人际关系有机地结合起来,我们的企业文化必然以新的姿态,焕发出勃勃生机。只讲发扬传统,不讲时代特征,企业文化就会失缺时代精神,缺乏生命力;而只讲时代特征,不讲发扬传统,企业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样没有生命力。只有既注重发扬传统,又体现时代特征,在发扬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在创新的前提下发扬传统,又体现时代特征,在发扬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在创新的前提下发扬传统,即发扬老传统,创造新经验,我国的企业文化建设才能跨上新的台阶,不断走向辉煌。
建筑企业文化精神范文2
1.企业文化的含义。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以及以此为核心而生成的行为规范、道德标准、生活信念、企业风俗、习惯的总称,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的总和。
2.企业文化的特征。企业文化作为观念形态具有共同的特性,是现代管理理论与文化理论的综合,它具有整体性、内聚性、稳定性、人本性、时代性和民族性等特征。
3.企业文化的内涵。企业文化的结构可分为四个层面,由表及里顺次为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各层面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物质文化包括企业进行生产经营的物质基础等企业“硬”文化;行为文化是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动态体现,也是团队精神和价值观的折射,体现在企业员工行为的价值取向、行动目标等方面;制度文化构成企业的“软文化”。
4.企业文化的内容。企业文化包括企业目标、企业哲学、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 、企业道德、企业制度、企业文化活动、企业环境 、企业形象、企业创新等方面内容。
5.企业文化的功能。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理性和自觉的文化,具有凝聚、激励、协调、约束、辐射和育人等特定的功能。
二、建筑企业文化建设
现代企业如同具有意识和生命的机体一样,它的活力不但依靠物质的代谢,也与精神文化活动紧密相连。要把建设企业文化置于生产经营活动的先导地位。需要注意的是建筑企业有其个性特征。
1.建筑企业的文化特点。建筑企业文化有其独特的一面: 第一,建筑企业是劳动力密集的行业。从业人员很大部分来自农村,员工素质较差,这为企业文化的推广深入带来了难度,同时施工现场的分散性大、流动性强,劳动条件艰苦,亦增加了企业文化建设的难度。第二,建筑企业生产的产品具有一次性和不可逆转性的特点,加之其产品的生产过程是个工序、工种协同合作的过程,大量隐蔽工程除了有限度的检查外,主要还是靠施工工人的负责和自觉。这就需要企业文化的约束,加强员工队伍的思想素质教育。
2.企业文化建设的原则、目标和层次。第一,企业文化建设的原则。企业文化建设要与完成企业目标相一致;企业文化建设要促成员工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企业文化建设要增强员工的凝聚力;企业文化建设要促进员工积极参与管理;企业文化建设要激励员工积极向上的精神。第二,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包括:培育每一名员工的敬业精神;激发每一名员工的工作热情;支持每一名员工的创新行为,激励每一名员工自觉自愿地实现企业目标和共同的愿景。也就是说,一个优秀的企业在某种程度上达到自主管理的境界。第三,企业文化建设的层次。建筑企业文化建设包括三个层次:外层为物质文化,中间层为制度文化,内层为精神文化。第四,企业文化建设的步骤。企业文化建设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照搬照抄,而是要结合企业的特点,按照科学的步骤,有目标分阶段地进行。
三、企业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1.企业文化建设的途径。沿着两条主线展开:一是创建和树立优秀的企业精神;二是把企业文化建设寓于企业内部各项工作与活动中。其主要途径有以下几种: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前提是领导重视、作出榜样;创建和树立优秀企业文化;以多种形式宣传和推行企业文化。
2.企业文化建设的方法。包括领导牵引法、更新观念法、以人为中心法、优化载体法、稳定结构法、训练培养法、民主驱动法、目标管理法 、职责挂钩法、轻重缓急法、机构作用法、优势发挥法等。
建筑企业文化精神范文3
关键词:企业文化建设
一、企业文化的概况
企业文化是当今国内外一种先进的管理理论和新的管理观念,它开创了人类企业管理的新阶段,是以人为本的较高层次的管理。国内一些专家认为它是与市场经济接口、相配套的管理模式,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支撑点,也越来越引起大中型企业的高度重视
(一)企业文化的含义
企业文化指的是企业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和寄托于特定物质形态之上的人文成就的有机总和。也就是说,企业文化的精神财富包括企业哲学与制度、道德风尚、精神风貌、价值观、团体意识和科技素养等
等。寄托于物质形态之上的人文成就则包括企业的人文环境、文艺、
体育、服饰等等。这一切都是经过一定历史过程的文化积淀,逐步走
向成熟和定型的,是随着企业实践进步而不断发展的。
(二)企业文化的特殊性
建筑企业文化建设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的特殊性表现在三个方
面:
1、建筑企业是劳动密集性企业,生产力构成中人的因素比例大,劳动者个人的质量意识、协作意识和责任都直接对工程质量构成影响。大量的隐蔽工程除靠有限的优秀工程设计、严格的工程质量监督、检查把关外,主要靠员工的负责精神和自觉性,因此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重点应放在职业道德上。
2、施工现场的高度分散性造成企业文化建设的离散性。由于农民工多、临时工多、异地施工多、工作强度大,工作条件艰苦,使得建
筑企业文化建设难度大,需要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更灵活、更有声势、
更富感染力,要把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做到施工现场去。
3、文明施工是建筑企业文化建设的直接体现。通过文明施工促进和完善企业整体管理,改善生产环境和生产秩序,培养企业尊重科学、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的生产意识,从而促进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
(三)企业文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我国加入WTO,国有建筑施工老企业与国外的建筑公司相比,基本上没有优势。提别是,建筑企业文化领域里还存在着许多问题,甚至成为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巨大障碍。具体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1、计划经济体制形成了一些不适合市场经济体制的不良文化国有建筑企业经历了几十年一贯制的计划经济运营模式,企业形成了服从命令、遵章守纪等优良传统,但在向市场经济模式转轨时,暴露出了许多不适应形势发展的不良企业文化。如:物力资源作用凸现,人力资源的重要性相对弱化,职工对企业的依附性强,人性相对压抑;职工的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淡薄,冒险意识、创新意识不足,安逸感强,惰性足,危机意识弱,存在求稳知足,依赖企业,不思进取的“等、靠、要”思想,对改革带来的利益格局的调整产生抵触情绪……这些又是构建新型企业文化的沉重包袱。
2、企业文化主体意识淡薄,不重视自身文化的价值
国有建筑企业的企业文化带有浓厚的伦理化色彩,忠诚、勤劳节俭、团结、礼貌、遵纪、守信等伦理道德在国企的企业道德中占主体
地位。企业的经营者往往重视企业的“道德形象”,而不大注意企业的经济效益;更重视职工对道德完善的追求,而不大重视职工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在强调“集体营誉感”的同时,忽视了职工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这就造成经营者一只眼睛盯着市场,一只眼睛不得不盯着上级脸色的经营管理局面。在这种背景下,造成了经营者行为的短期化,缺乏创新意识,开拓性、创造性差。
3、企业文化建设浅层化,不重视实施企业文化战略
由于体制、机制和认识观念等方面的原因,国有建筑企业在企业
文化建设方面普遍存简单化的倾向,把精神文明建设等视同企业文
化深层整体内涵,有的将思想政治工作代替企业文化,还有的将企业
文化体育娱乐活动简单视为企业文化活动。企业使命、企业经营目标、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等企业理念不明确,殊不知企业文化是一个战略系统,不是支离零散的组合体。
二、企业文化管理的作用
企业要实行有效的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关键在于它的内聚力、向心力和持久力,而企业文化对此正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影响,具体说来,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主要有:
(一)具有实现企业振兴的激励作用
优秀的企业文化,一方面使员工增强对本单位的巨大凝聚力,生激发员工积极性的作用;另一方面,它能使员工通过工作成就、领导信任、同事尊重、个人素质提高等途径,达到自身最高层次的需求满足,激励员工为实现共同目标进行不懈的努力,使员工产生对企业目标和价值观的认同。
(二)具有发挥企业灵魂的导向作用
优秀的企业文化的形成,使企业具有一种“文化定势”,能把员工
的努力方向引导到企业所确定的目标上来,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和动力。企业文化建设越强有力,越能促使工把实现企业的目标变为自觉的行为,从而促进企业朝着选定的目标发展壮大。
(三)具有行为规范内在的约束作用
优秀的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无形的、非强制性的约束力量,它能够
弥补规章制度的不足。这种软约束即内在约束就是员工在认同企业价值理念的前提下内在约束自己的行为,是一种自我约束。有了这种
内在的自我约束,才有利于排除企业制度管理上的潜在障碍。
(四)具有团队精神建设的凝聚作用
优秀的文化,能使广大员工产生对企业目标、准则、观念的认同
和作为企业员工的使命感。就会潜移默化的认同和接受企业的共同理想和价值观念,从而把自己融合到集体之中,使企业所有成员同心协力,同舟共济。在这种文化氛围的作用下,员工从对本职工作的使命感,又激发出对本职工作的自豪感,以及对价值的认同和人的主体性的尊重,使企业成为全体职工利益感情的统一体,自然产生对企业的归属感。员工中“认同感”、“使命感”、“自豪感”和“归属感”的树立,潜意识地产生对企业的向心力,这种巨大的心理力量,就不断产生着把每个职工凝聚在本企业集体之中的整体效应。
(五)具有企业形象美化的辐射作用
企业文化要通过塑造企业产品形象、员工形象、企业家形象、企
业环境形象来确立自己的美好形象,进而在社会上产生一种辐射作用;形成一种形象感染力,扩大企业的知名度,提高企业的美誉度。改变营销策略、更新人员配置。因此,企业建设企业文化,是为了进一步变革和理清思路,从而推动企业的全面发展。
三、文化构建的途径
每个企业素质不同,条件不同、环境不同,企业文化构建的方式
也不同。建筑企业文化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打造品牌文化,树立企业形象,发挥导向功能
我们在塑造建筑施工企业形象时,必须要根据建筑施工企业特点和实际,有针对性地塑造建筑施工的企业形象,从而构建施工企业的企业文化,提高企业竞争力。
1、建筑产品的质量是塑造建筑施工企业良好形象的基础
公众和社会对企业的认识应该说首先从产品开始,产品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声誉和企业的形象,质量好的产品既可以取信于民,而公众获得质优价廉的产品必然产生满足感,这种满足感自然使他们将产品与企业联系起来。建筑产品尤其如此,甚至超出了仅使公众满足的意义,它可以成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的象征。
2、文明工地活动是塑造建筑施工企业良好形象的最佳形式
文明施工是国有建筑企业文化建设的直接体现。通过文明施工促进和完善企业整体管理,改善生活条件生产环境和生产秩序,培养企业尊重科学、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的大生产意识,从而促进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以文明施工为重点,大力推进企业文明建设和企业形
象建设。企业的文明形象是企业文化和精神面貌的展示,更是企业的
一笔无形财富。大力开展文明创建活动,不仅是企业形象的需要,更
是市场竞争的需要。
(二)健全服务体系,扩大社会美誉,发挥辐射功能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筑领域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这种情况下,服务竞争的重要性就凸现出来。建筑施工企业的优质服务一方面为用户树立诚实、信用,为用户着想的形象,为以后承接工程项目打
下基础;另一方面能树立企业在社会上的形象。因为用户满意的结果
也是建筑施工企业对社会负责的表现,必然导致社会公众对该企业
的认可,从而树立该企业在社会的形象,因此,建筑施工企业要尽可
能地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做到无可挑剔,让用户感到满意,只有这
样,建筑施工企业良好形象的塑造才能得到可靠的保证。
(三)推动创新进步,提升竞争实力,发挥振兴功能
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以科技为先导在建筑施工中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将成为企业追求的经济增长方式。因此,建筑企业要注意跟踪科技成果动态,把适用的科技成果及时转化为企业现实的生产力,提高建筑产品的科技含量,进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综上所述,今天的经营理念,决定了今后的经营业绩。21 世纪的管理是文化的管理,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建筑企业只有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用新的思维方式研究企业未来的发展,创造富有个性的企业文化和企业形象战略,才能在竞争中图生存、谋发展,才能创造出更辉煌的业绩。
参考文献:
[1]阎世平.制度视野中的企业文化,北京:中国时代出版社,2003
[2]林泽炎.企业文化建设与高效管理,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2
建筑企业文化精神范文4
【关键词】建筑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现状;策略
在经济新常态下,建筑企业的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由生产管理和经营能力的竞争,上升到了整体实力和文化品牌的竞争。建筑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建立适合的、先进的企业文化,促进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企业管理效率,提高竞争实力,促进企业快速平稳发展,实现企业战略目标。
一、建筑企业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建筑企业属于劳动力密集行业,拥有大量一线施工人员,项目点多线长,流动性大,条件比较艰苦,工种繁多,工序复杂,这需要一个核心的文化来统领全局,从而提高职工的责任心和自觉性,实现企业内部良好的沟通及管理。而企业文化是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精神所在,建筑企业应该抓住企业文化的精神统领作用,引导员工产生心理共鸣,实现员工与企业荣辱共存的目的,对内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对外提高客户满意度,提高企业竞争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将使建筑企业内部保持统一的价值观念,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规范企业的经营管理行为。建筑企业只有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才能使企业的价值观念和员工的思想行为相辅相成,形成一套企业认可、员工认同的价值体系,增强员工归属感,提高企业凝聚力,从而推动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二、建筑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
目前,建筑企业的文化建设相对来说还是比较落后,同其他行业相比,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缺乏对企业精神的培育,这主要包括诚信、价值观、质量、安全等方面的缺失。有些建筑企业在招投标、融资、材料和支付民工工资等方面,屡屡发生信用缺失的行为;有些建筑企业只考虑企业利益,没有充分地尊重员工的价值,没有体现出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有些建筑企业违规违章行为、质量安全隐患问题大面积地存在着,这些问题都体现出建筑企业文化建设的不健全。二是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未将其整合到企业发展战略中,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只重视把企业做“大”,而忽视了做“强”,没有将企业发展的重点从控制力转向企业凝聚力,过分注重利润而忽视了团队的建设。三是没有将企业文化建设视为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作来做,有些企业没有一个总体的规划和目标,把企业文化等同于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或一般的文体娱乐活动,把企业文化娱乐化、简单化和片面化了。四是管理系统不完善,机制不健全。长期以来,建筑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受制于领导的偏好及企业的重视程度和现实状况,没有形成系统的企业文化体系,未能形成良好的工作机制,缺乏企业文化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企业文化建设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五是“以人为本”观念不强。部分建筑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没有充分认识到“以人为本”中的“人”所指内容的宽泛性,仅认为这个“人”指的是企业员工,没有把业主和社会公众包括在内,使“以人为本”的理念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局限。
三、建筑企业加强自身特色企业文化建设的策略
在经济新常态下,建筑企业要实现企业转型发展,增强企业文化底蕴,提高企业竞争实力,应从以下四方面入手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首先,要确立符合实际的企业精神。对建筑企业来讲,仅靠物质激励是不够的,还必须有文化、精神、道德方面的纽带。而企业精神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企业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对内提高员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对外增强客户的感染力和吸引力。确立符合建筑企业实际的企业精神,其凝聚力和感染力就越强,越能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其次,要以人为本,打造企业第一资源。建筑企业以工程项目为中心,而员工是工程建设的直接参与者,员工的一言一行关乎工程的质量、安全和进度,也关乎企业良好形象能否通过工程项目这一窗口展现出来。这就要求建筑企业应采取寓教于乐、生动活泼的方式,在工作和生活中慢慢地向员工灌输企业文化的基本理念,变企业被动说服为员工主动接纳,提高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使企业既是一个紧张有序的管理组织,又是一个温馨和谐的大家庭,在企业内部形成员工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团结协作、荣辱与共的良好氛围,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同时,建筑企业还应把客户和社会受众,也要纳入“以人为本”理念的实施范畴,让他们深深体会到建筑企业的文化感染力,从而使企业内外均处于和谐氛围之中。第三,增强品牌意识,树立企业良好形象。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也是社会各界评价建筑企业最直接的标准。而工地长期以来给人脏乱差的印象,所以建筑企业更应注重通过打造绿色文明工地,来不断提升企业形象。并通过加强质量、安全和进度管理,铸造精品工程,创优夺杯,在行业确立企业品牌,从而扩大企业的知名度,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实力,为企业的快速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第四,制定科学合理的企业制度。企业文化能否作为催化剂,对企业产生良好的化学反应,关键要有制度作保证。建筑企业一定要有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企业制度,尤其是工程项目管理制度,更应侧重于规范员工在工作时的具体操作,指导员工在复杂繁琐的施工中,能够严格执行各项技术指标,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同时,建筑企业还应通过建立奖惩制度,鼓励员工进行技术创新,从而提高施工工效,确保工程质量优良。第五,营造良好的施工现场文化氛围。施工现场是建筑企业向外界展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窗口。建筑企业要在施工现场营造个性化的,与时俱进的文化氛围,不仅可以感染一线员工,从而提高员工的素质,而且创建的绿色文明工地,展示企业现场管理水平,提升企业外在形象。建筑企业要规范施工现场临时设施,合理布置办公区、生活区、生产区,整齐有序堆放材料和设施,做好作业现场安全防护,给一线员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同时,项目部应设有员工文化活动娱乐场所,放置电视机、影碟机等娱乐设施,适时组织员工开展文体活动。这样才能营造出良好的施工现场文化氛围,给员工以家的感觉,激发其工作热情,增强企业向心力和职工凝聚力。建筑企业只有在企业管理过程中,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切入点,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全面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才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才能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从而促进企业快速平稳发展。
【参考文献】
[1]吴亚丽.关于建筑企业文化建设的初探[J].科技广场,2009.
建筑企业文化精神范文5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创业和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能被全体员工认可并共同遵守、能体现企业特点的最高目标、经营理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和,以及在科技发展、社会化水平提高、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条件下,企业所树立的公众形象。企业文化的实质是企业管理实践的结晶,是管理科学发展的趋势,它强调以人为本,注重人的能动性和发展性,通过价值共守、精神共通、情感共流和命运共担,来营造良好的企业生产和管理氛围,达到经营管理效益最大化。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并涵盖院校领导、教职工,以育人为主要导向,以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文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
二、建筑企业文化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融合的必要性
据调查,很多建筑专业毕业生上岗后,短时间内跳槽以致待业在家,这种现象非常普遍。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①对建筑行业工作环境不适应,嫌苦嫌脏;②对工作制度不适应,时间观念淡薄;③对工作所需的专业知识不熟悉,专业底子薄弱。总的来说,影响学生顺利完成从“学生”到“员工”转变的一个主要原因――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没有有效地融合。
2004年,《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将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继续定位在“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上。这种具有鲜明职业特征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办学定位从根本上决定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突出职业特色,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以适应和满足就业市场和行业企业的需要。因此,高职校园文化必须与企业文化实现有效的融合。
对于高职院校建筑专业学生的培养来说,校企文化的融合更为重要。原因有二:
(一)高职教育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去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学生必须通过校内不断地学习企业文化及校外顶岗实习,亲身体验严格的企业制度以及工作流程,及早地从思想上进行“校园”到“社会”的转变,为毕业以后“零距离就业、高质量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人才要面向市场,其服务的主要对象是企业,企业需求的是有高素质、高技能型的复合型人才,仅仅专业技能高而与企业文化格格不入的学生并不是企业未来的优秀员工,建筑行业中施工类岗位的工作环境较苦,学生在校内就应了解各个建筑企业的企业文化及企业环境,通过参加校企互动来慢慢熟悉工作环境,避免出现“上岗即跳槽”的行为。
四、建筑企业文化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融合的意义及融合点
高职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联系最为密切,其培养目标的特殊性决定了高职院校必须立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以企业的需要作为办学目标,努力使毕业生实现“零距离”上岗。学生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还要具有主动适应企业文化,进入企业就能立足、生存和发展的综合职业素质,这也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对于高职教育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建筑行业校企文化的相互融合可以从培养学生的以下几个方面实现:
(一)培养团队精神及协作能力。高职院校要把团队意识教育作为贴近企业,保证就业的重要措施来实施。在学生的课余活动及课堂教学中,要有效地组织学生进学校的实训基地、实训室进行技能训练,使学生不断受到模拟企业环境的熏陶,深化对职业岗位的感情。
(二)重视吃苦耐劳精神。随着现代家庭生活条件的改善,很多学生没有吃苦耐劳、艰苦创业的思想和心理准备。而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生产一线的管理人员,必须有实干精神和吃苦精神。
(三)强化遵纪教育。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决定了高职校园的散漫风气和无组织无纪律性。为了保证学生能够与岗位零对接,校园文化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就是遵纪教育,可以通过制定不同的制度、策划不同的活动来约束、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和作风。
(四)增强诚信教育。诚信是一个企业能否在商品经济中立足和发展的决定因素之一。注重诚信教育是校园文化发展中对社会大文化的适应,是企业文化在校园文化中的体现。作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诚实守信显得尤为重要。
五、建筑工程学院校企文化融合案例及途径
为增强校园文化与建筑企业文化的融合,利于我院学生的就业与发展,我院建筑工程学院与山东天齐集团创建了“天齐实验班”。在培养实验班学生的整个过程中,企业全程参与学生的管理、教育、教学、评价。具体途径如下:
(一)企业管理人员进校园宣讲企业文化及用人之道,帮助学生明确职业目标、树立职业理想,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二)建立企业文化墙,展示企业精神、价值观及企业文化图片等固定内容,同时可不断更新公司动态、活动消息等内容,使学生全方位、多角度且动态地接受企业文化的影响。
(三)学生深入建筑企业接受企业文化熏陶,参加企业组织的文化活动,增强集体荣誉感。
建筑企业文化精神范文6
关键词:企业文化;展馆设计;建筑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企业文化的定义
企业文化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学者在受到日本经济增长经验的启发、总结,比较日、美企业管理差异的基础上提出来的。1980年,比尔.安伯纳西在《哈佛商务评论》上发表了《在经济衰退中进行管理》一文,初步奠定了企业文化理论的基础。随后,《Z理论》、《日本企业管理艺术》、《公司文化》、《成功之路》等一批重要著作的相继问世,掀起了企业管理领域的一场企业文化革命。[1]至今对这门边缘学科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仍然盛行不衰。
企业文化是一种从事经济活动组织内部的文化,它包含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等意识形态和物质形态均为该组织成员所认可。进一步地,我们把企业文化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以及制度文化的总和;狭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以企业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意识形态。[2]
二、展馆设计对文化企业建设的重要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展馆,作为一个文化积淀的代表建筑,对于全球企业或者当地企业文化的区域化构建,有着重大意义。
企业通过建立识别系统,向员工和社会宣传自身文化,传递企业宗旨与产品理念。对应企业文化的三个层次,识别系统可分三个级别,根据被认知难易程度,分别为理念识别系统、行为识别系统、视觉识别系统。
在企业文化的三个识别系统中,视觉识别系统是最外在、最直接、最具有传播力和感染力的部分,是透过视觉符号设计的统一化来传达精神与经营理念。企业环境是企业建立视觉识别系统的重要部分,其中分为企业外环境和内环境设计。展馆设计作为企业文化宣传的一个重要环节,不仅要体现企业精神、管理,在建筑形象设计时,表现企业产品的特点,利用颜色、标志、建筑造型、内部空间设计等方面,达到企业形象的统一性。
因此,展馆设计形象作为企业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传播企业文化和企业品牌的重任。在设计过程中,展馆设计形象要展现出企业文化和产品特征,达到公众的认同。
三、企业文化如何在展馆设计得到体现
第一,空间设计、宏观规划、园林小景等设计方面。如何把企业环境建筑艺术与企业文化及当地人文、历史相结合,创造出具有浓郁企业和地域特色的景观环境是企业规划的重点与难点。企业环境的规划从以往单纯注重内部功能的设计,转移到对企业整体及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探讨,在追求“天人合一”自然观的同时,注重企业文化本质的溯源,特别是在当今社会的大背景下,企业建筑如何确立既符合本企业情况,又能彰显本土文化特点的形式、风格和设计理念,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行之有效的方案是吸收本土生态环境观的精髓,为当代设计所用。要考虑的是如何与企业的品位、周边的环境相协调,而不是一味地彰显个性。为了使企业建筑规划的空间尺度宜人,要求设计者在方案设计时“以人为本”,充分考虑顾客的尺寸和比例、出行方式和习惯等,创造为客户所认可、喜爱的规划。还有就是对人本身之需求包括生理、心理需求的尊重是微观层面设计“以人为本”的重要内容。
第二,建筑设计。现代企业文化的倡导及企业管理模式的改变对现代展馆的功能布局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
强调企业文化与展馆的关系,就要求展馆改变传统形式,不仅仅局限于生产工艺、结构、技术水平等,而更多地从企业文化的角度出发,与企业的特点、产品及企业精神追求结合,与环境有机融合,建设独特显著的企业形象。在设计中融入企业文化,为展馆建筑形象创作重新注入新的活力,同时经济及技术的发展也为建筑的创作提供了良好的支持,企业文化在展馆建筑设计上的表现已成为设计中必然考虑的问题。
第三,室内装潢。通过与企业文化、形象密切联系的全概念设计,来表现时尚、生动、亲切、自然的总体风格。标准统一的形象要素是体现企业形象、鼓舞员工及合作伙伴的企业精神的象征,采用视觉一致的设计手段可以扩大影响,增强竞争力,并表明这一办公室属于一个有力及结构严谨的集体。室内环境的创造,应该把保障安全和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作为室内设计的首要前提。人们对于室内环境除了有使用安排、冷暖光照等物质功能方面的要求之外还常有与建筑物的类型、性格相适应的室内环境氛围、风格文化等精神功能方面的要求。
第四,建筑技术体现企业文化。建筑技术是建筑市场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工程质量的手段与措施。是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对构建和谐社会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企业建筑设计应该利用先进的建筑技术,从声、光、电等多个角度和层面充分考虑,切实实现“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四、展馆设计与企业文化的未来趋势和发展方向
据了解,我国目前有2200多座展馆展馆,其中1500座属文化、文物管理系统,其余则是行业,协会,有关部门,个人等兴办,类型涉及科学、地质、交通、煤炭、金融、消防、警察、水利、茶叶、丝绸和烟酒等众多领域,然后正真意义上的第一个企业展馆应该是1983年建成的中国煤炭展馆。其后又陆续建立了一系列的企业展馆,遍布全国各地。
近几年,联想,海尔,青岛啤酒等一大批强势企业已经拥有了自己的企业展馆。北京保利艺术馆、红蜻蜓鞋文化展馆、苏州茶文化展馆、美特斯邦威的服饰文化展馆、五粮液酒文化展馆等众多企业展馆的建成更是推动了民营企业兴建展馆的热潮。
投资文化才能有长期的效益和企业生命力,而未来的主题化展馆则成为了博物展馆设计的趋势所在,这就像可口可乐所做的一样,在博物展馆中也实现盈利,让参观者与品牌进行一个互动从而使参观者对品牌有更深的印象。事实上,任何一个企业展馆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参观者对自己的企业品牌历史、发展以及品牌理念有一个非常深入和清晰的了解。因此,从设计创意阶段,通常会考虑到如何更好地展现企业的品牌,主题式设计是被普遍运用的・种方式,通常整个展馆被划分为几个主题区域,参观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游览的顺序和方式。
展馆与文化企业合作,使企业文化变成主题化、综合化发展,这将是一种潮流,并且围绕着企业的品牌和产品展开,让企业博物展馆在文化企业的影响下散发独特魅力。
结论
展馆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文化积淀的重要标志,是人们探索知识、了解历史、进行终身教育的重要课堂,也是人们追求高层次精神享受的场所和一个国家的重要人文景观。而文化企业影响下的新型博物展馆甚至概念展馆则是对人们精神层次的一个补充与充实,在企业的生命力得以更加旺盛的前提下,为社会带动一定的公益效果,不仅为自己的切身利益有了带动,更是树立了社会品牌形象。所以,在文化企业下的展馆设计必将有更加长远和更加辉煌的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