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煤炭经济的发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煤炭经济的发展范文1
关键词:循环经济;煤炭资源型城市;探索
中图分类号:F03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11(C)-0247-01
“循环经济”是建立在对物质不断进行循环利用基础上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其基本特点是主导产业链条前后拉伸,实现闭合循环发展,遵循“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三个原则。作为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发展循环经济问题已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成为新的历史时期经济研究的重点和社会关注的热点。在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中,资源型地区是重点,煤炭资源型城市更是有其特殊性和紧迫性。
一、理论思考:加快发展煤炭循环经济在当前具有特殊意义
从维护能源安全的角度思考,发展煤炭循环经济有其特殊意义。当前,能源安全问题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竞争和斗争的焦点,也成为我国经济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的最大症结和隐患。解决瓶颈制约、确保能源安全已成为党和政府极为关注和投入巨大精力破解的问题。在这一背景下,作为一次性能源主体的煤炭,怎样对其实现科学利用、合理利用、高效利用,是我们必须解决的难题。而发展煤炭循环经济,恰恰是科学、合理、高效利用煤炭的一把“金钥匙”,对于缓解我国的能源压力意义深远。
二、基础审视:煤炭资源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正当其时
发展循环经济需要配套的内外部条件的支撑和保障。通过对背景条件、政策导向、物质基础、技术能力的综合审视,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当前煤炭资源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的条件已经具备,时机已经成熟。
1、国内外示范和样板渐获成功。国际上,美国杜邦公司在化工生产中提出的“3R制造法”,开启了企业循环生产的先河;世界著名的循环工业生态园区丹麦的卡伦堡工业科技园区,通过工业共生和代谢生态群落关系,使循环经济获得了成功。在国内,从2001年开始,以高新技术为主体的广东南海高科技生态工业园区,以煤铝电联产为核心的包头生态产业园区等相继规划建设,2002年3月贵阳市开始了全国首个循环经济生态城市试点建设,部分试点已取得阶段成果,为资源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有利的经验。
2、政策扶持、理论指导和社会共识渐趋有利。近一个时期以来,我国先后颁布了《清洁生产促进法》、《节约能源法》和《环境影响评价法》,正在研究制定《国务院资源利用条例》,这些法律法规都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依据。
3、充足的物质基础创造了发展空间。当前,煤炭资源型城市的经济已不再单单停留在原煤开采销售层面,随着产业链条不断拉伸,洗选、焦化等日渐成为重要的产业支柱。在这一转变过程中,下游产品应运而生,如原煤洗选过程中产生了矸石和煤泥,焦炭生产形成了副产品煤气和焦油等等,再生利用为循环经济的发展创造了空间。
4、煤炭综合开发能力显著增强。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一些大型高效选煤、煤炭直接和间接液化、地下煤层气开发以及高流煤地面汽化等洁净煤技术和煤炭深加工技术有了新突破,煤矸石、粉煤灰、煤气、煤焦油等综合利用技术日趋成熟,全国已建成煤矸石、煤泥等低热值燃料电厂120多座,煤矸石新型墙体材料生产线近百条。利用煤矸石和粉煤灰生产水泥、生物肥料、复合肥料的技术,也都有了新提高。
三、煤炭资源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任何新经济模式的推行,都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循环经济也不例外。更主要的是,煤炭资源型城市因为历史和现实的多方面原因,也存在一些自身条件的制约,压力更大,对外部条件的支持保障相应地有更多要求。
症结之一:思想认识不到位。对策建议:形成发展煤炭循环经济的强大宣传攻势,分层次广泛开展研讨活动,在煤炭资源型城市还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的专项培训。
症结之二:科学研究不到位。对策建议:尽快组织专家进行专题研究,对煤炭循环经济进行统一规划。同时,应该把一些发展基本成熟、条件基本具备、具有代表性的煤炭资源型城市纳入典型培养范围,重点扶持,以点带面,推动循环经济“遍地开花”。
症结之三:产业支持不到位。煤炭循环经济本身是一个新兴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水平关系到国家的能源安全、生态环境的保护、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煤炭循环经济项目早开工一天,就会减少一天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目前国家对煤炭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项目的发展,在政策上还没有体现出明显的优先扶持。对策建议:国家对煤炭资源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项目,应在项目审批、规划用地、基本建设、铁路运力和上网电力等方面给予特殊支持,也可以研究形成专项的政策规定,以促进该产业健康发展。
症结之四:投入保证不到位。循环经济项目往往需要较大的投入,为给国家提供较多的煤炭,煤炭资源型城市往往是“先开发后建设、先生产后生活”,有限的资金都用在了煤炭的建设和开采上,导致自身的投入能力很弱。对策建议:国家应从循环经济项目的公益性着眼,放宽税费优惠范围,将其列入国债投资的重点,并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入,最大限度地给予资金支持。
煤炭经济的发展范文2
随着时代经济的发展,竞争日益激烈,我们要了解煤炭企业的发展历史,并进行分析和总结,加速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低碳经济的有关知识
最早提出低碳经济概念的是英国的尼古拉斯.斯特恩在2003年向英国政府提交的报告中首次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低碳经济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本特征,以应对碳基能源对气候变暖影响为基本要求,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目地。低碳经济的实质在于提升能效技术、节能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减排技术,促进产品的低碳开发和维持全球的生态平衡。
二、国有煤炭企业在低碳经济建设中的现状
低碳经济给我国带来的冲击是巨大的,对我国的政治发展、经济发展、社会的发展等各方面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作为一个煤富贫油少气的国家,我国的煤炭的比重占70%以上,这就使国有煤矿企业在我国低碳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它的弊端在低碳经济建设中也越发的显现出来了。
(一)我国是一个煤炭大国,煤炭中含有较高的炭含量,因此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和数量也相对较高,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30%以上,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对环境的污染很严重,造成如气候变暖,温室效应、空气污染等诸多后果,对人类生存和自然界的平衡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二)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我国经济发展的结构现状决定了国有煤炭企业是最大的产能企业,煤炭企业存在着碳排放物的严重超标、能源消耗过大、能源浪费、能源消费不合理等诸多情况,这些种种都是与低碳经济的内在发展要求是相冲突的,而现今资源的稀缺性和紧迫性的日益加剧,也影响着整个社会局势的发展,在有关方面还对社会的发展起着制约的消极作用。
(三)国有煤炭企业现有的生产方式是一种“线性经济”,“生产方式”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对资源的利用是粗放的和一次性的,是不可取的,我们应该通过把资源持续不断的变成废物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这种粗放型的生产模式对资源造成了巨大的浪费,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这是与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低碳经济社会相背道而驰的。
(四)目前我国在低碳领域的整体技术水平还存在着严重的落后性,可再生能源技术、节能减排技术和碳捕获与封存技术等,和其他国家有很大差距,有很多都是我国目前没有掌握的核心技术。低碳技术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制约着煤炭行业的发展。
三、煤炭企业在低碳经济建设中发展的几点看法
(一)我国正处在现代化、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中,对可再生能源和各种清洁能源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该国,但在短时期内难以代替传统能源,在短时期内不会发生根本改变。煤炭企业任重而道远。煤炭企业要站在企业战略的高度,积极深化改革,积极调整和完善产业结构,优化生产结构,延伸产业链,切实体改经济效益,以适应低碳经济的要求。
(二)煤炭行业建立低碳经济,节能减排是必经之路。首先煤炭企业一定要坚持循环经济,要运用循环经济的理念和模式,积极推进绿色开采,提高煤炭的利用效率,积极推动原煤全部入洗,控制原煤的直接延烧,有效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减少环境损害,促进煤炭企业能耗的消减,改变煤炭企业能源浪费,能源消费不合理的现状。其次,煤炭企业要制定严格可行的能效考核制度,通过对生产能源消耗、技术水平管理,产品能效指标、资源综合利用等各方面细致严格的进行核查、分析、对比和评价,提出切实可行的节能措施,最终使企业提高各种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最后要使煤炭企业的经济活动对社会的影响度要降到最低,须积极改变企业的消费方式,改变企业中存在的许多不合理的消费:将过度消费转变为适度消费、合理消费、经济消费、和低碳消费,增强厉行节约的使命感。
(三)建立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立低碳经济是社会的主流。煤炭企业要顺应时代潮流,改变落后的消费意识,同时促进企业文化的升华和价值取向的改变,建立合理的消费制度,节约能源,获得经济效益。
(四)煤炭企业建立低碳经济,必须大力发展低碳技术。煤炭企业的低碳技术还不是很发达,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积极鼓励支持低碳技术的自主创新,强化和推进低碳技术创新,应作为一项制度强化和积极的去执行。另外,煤炭企业以应积极进行低碳技术的自主研发以及对引进的技术进行二次创新,在低碳技术领域一定要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特色,要积极务实的在实际中推广和应用。同时,煤炭企业应积极加强与其他发达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引进提高能效的技术,提高我国的煤炭企业的开发的技术。
四、结束语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低碳经济的兴起为煤炭企业的发展提供了绝佳的契机,煤炭企业一定要住住机遇,借助“低碳经济”这种强力,破解改革过程中的深层次问题,理顺经济内部结构,规范企业行为方式,提高效能,实现经济的良性发展,“低碳经济”带给煤炭企业的必将是一种系统性的升华,会产生强大的发展动力,成为推动煤炭企业经济发展的又一引擎。
参考文献
[1]李雅琴.国有煤炭企业如何开展能源环境审计会计之友[J].(上旬刊) ,2010,11(05).
[2]周伟伟.基于环境保护的低碳经济研究现代经济信息[J],2011,09(08).
[3]李.我国低碳社会建设面临的挑战与优势分析学术交流[J],2010,12(05).
煤炭经济的发展范文3
关键词:煤炭企业;低碳经济;途径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2)09-0074-01
煤炭企业发展低碳经济,是减少污染,解决企业生存问题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资源有效利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在此,以新汶矿业集团公司为例,谈谈煤炭企业如何发展低碳经济。
1管好用好资源,提高煤炭回收率
新汶矿业集团公司严格执行国家对开采厚、中厚及薄煤层有关回采率的规定,努力提高矿区资源回收率。坚持从优化设计入手,以发展机械化、连续性生产为目标,转变传统的设计理念,借鉴国内外先进煤炭企业设计经验,因地制宜选择支护、回采工艺,做好设备选型工作,以轻放工艺替代高档,形成有利于资源回收的生产布局和格局,从源头上减少煤炭资源损失;加强现场施工的监督管理,确保现场按设计和作业规程组织施工,减少顶煤、底煤、浮煤及各类煤柱损失;加强对特殊块段、残采煤层和构造复杂、煤层稳定性差等确实难以达到回采率指标块段的管理,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提高工作面回采率。加强对放顶煤工作面回采率的管理,充分论证煤层的可放性,对顶煤较硬的煤层采取注水软化、松动爆破等措施,提高顶煤可放性,提高资源回收率。
2加大节电力度,提高用电效益
落实国家有关的电力需求管理措施,推广应用节电新产品及无功就地补偿技术,分步实施井上下“冷光源”改造,对负荷变动大的设备,增设智能型变频调速装置或应用高压软启动装置,减少电力消耗、提高设备寿命;加大躲峰填谷力度,对高耗能、低产出的单位实行错峰、避峰、限电措施,煤矿用电峰谷比力争达到0.9;合理规划煤炭提运系统,推广应用皮带运输机,替代“溜子串”,减少设备占用和电力消耗;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高耗低能设备改造,加大对水泵、扇风机、绞车等老旧杂设备的改造或淘汰力度,提高设备运行效率和效益;加强采区用电管理,完善采区计量设备,将电力费用纳入采区成本考核,提高采区对电力消耗的重视程度;加大矿区供电网络改造力度,更换高耗能变压器和高压开关柜,提高供电线路和计量装置的完好状态,努力降低供电线损率;加强非生产用电管理,开展综合治理活动,杜绝私扯乱接和窃电现象。
3加大节水力度,减少水资源浪费
树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先决条件的思想,积极推广节水设备和器具,健全完善生产、生活用水计量装置,加快矿区内部供水管网改造,调整管网供水压力,加大对渗漏特别是暗漏现象的监察和维修力度,减少因管网损坏造成的水资源浪费;加快矿井水净化工程建设,实现矿井水循环利用或无污染排放;对高耗水的矸石热电厂、纸厂和洗煤厂实施节水改造,实现生产用水循环利用。
煤炭经济的发展范文4
关键词: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思路
一、发展循环经济是煤炭企业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煤炭企业是能源资源性开发生产企业,用科学发展观和循环经济的模式来审视其传统的发展模式,存在三大问题,一是供需差距大,二是丢弃浪费大,三是污染影响大。以煤炭为主体的能源约束,已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首要瓶颈,因此,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企业是势在必行。
发展煤炭循环经济是缓解资源约束矛盾的根本出路。中国能源结构长期以来是煤炭为主,现在仍占到68.8%、石油占20%、水电和核电合起来占6.8%。如果继续沿袭传统的发展模式,以资源的大量消耗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是难以为继的。为了减轻经济增长对资源供给的压力,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
发展煤炭循环经济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途径。中央作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战略部署,是新形势下的一个重大决策,其工作重点是抓好能源、资源的节约。实践证明,较低资源回收率和利用水平已成为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主要障碍;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回收率和利用效率,增强国际竞争力,已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发展煤炭循环经济是根本上减轻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的有效途径。煤炭的大量开发和利用,不仅会造成开采地的地面塌陷、破坏地下水系和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煤矸石长期占地积存自燃,而且近70%的原煤没有经过洗选直接燃烧,二氧化硫和烟尘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70%—80%,二氧化硫排放形成酸雨面积已占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化石燃料二氧化碳排放是我国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煤矿抽放的瓦斯85%以上直接排空。煤炭开采和利用带来的生态环境压力越来越大。
发展煤炭循环经济是由煤炭企业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所决定的必然选择。煤炭企业是从事能源资源开采生产的产业。煤炭资源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在规划区域内储量是有限的,企业的生命周期是沿着“矿井开发——采量上升——采量平稳——采量下降——矿井关闭”的生命曲线而变化的,这是煤炭企业必然发展的规律。而发展循环经济是合理开发、充分利用资源、延伸产业链,再造新产业,延长矿井生命周期,新老产业平稳过渡,保持矿区稳定的有效途径。
因此,可以看出,我国能源资源性产业长期以来,一直是“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单向直线性模式,与之相适应的煤炭企业的发展模式是“快速建矿(井)、强力开采、废弃排放”,这种传统的发展模式虽然为人类提供了所需能源,奠定了经济高速发展的物质基础,但也存在许多深层次的问题和潜在的风险。所以,我们必须转变观念,更新思路,创新发展模式,加快发展循环经济,走科学发展道路。
二、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路与重点
根据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循环经济的理论思考,一些煤炭企业的实践探索,先进示范提供的经验,结合自己的理解,对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指导思想、发展思路、战略重点和保障措施归纳如下:
1、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节能优先的方针,以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率效为核心,以转变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加快技术进步为根本,以循环经济为模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法制为保障,以提高始端资源回收率与终端用能效率为重点,健全法规、完善政策、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强化宣传、加强管理,逐步改变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形成企业自觉节能机制,为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以能源有效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新贡献。
2、发展思路
做强煤炭主业,大力发展煤的深度转化和相关资源的综合利用,打造“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循环产业链的经济系统,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如山西焦煤集团提出,以建设绿色矿山为目标,贯彻循环经济思想,充分考虑资源约束和环境的承载力,“做强做大焦煤主业,积极发展相关产业,联合参股上下游企业,放开搞活其他行业”的发展思路。以最低的资源投入,达到高效率的使用和最大限度的循环利用,实现污染排放最小化。在企业强大持久高速发展的同时,为企业所在地区创造较好的社会效益。
3、战略重点
重点实施“精收、拉伸、洁净、利废、修复”五大战略。
(1)“精收”战略——合理规划,科学设计,精采细收。努力提高资源回收率,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浪费。要加强总体规划,合理资源配置,完善监管体系,实现有序开发,从源头上控制和制止乱采滥挖;要合理开采布署,搞好厚薄难易煤层配采;科学布置工作面,提高回采率;根据煤层参数合理选择机型,推广采用一次采全高落煤方式、薄煤层机械开采,边角煤回收、带采煤柱、离层注浆开采等工艺。
(2)“拉伸”战略——向上下游延伸产业链条。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加产业附加值。要加大煤炭深加工的力度,对选煤厂进行技术改造,提高精煤回收率。大力调整产品结构,进行合理的配采、配洗、配煤、配销,合理利用煤炭资源;大力推进煤转焦、煤转电、煤化工、煤建材等产业。
(3)“洁净”战略——保护环境,减少污染。要大力研究推行“洁净煤技术”,增加原煤入洗比重,推行选煤、动力配煤、炉前成型、炉内固硫组合技术改造,采用先进的脱硫除尘技术,大幅度降低污染物的排放:推广水煤浆产业;煤层地下气化技术,将高硫煤转化为洁净能源,用于矿区民用、发电和烧制陶瓷。
(4)“利废”战略——推进废弃物的再生利用。主要是利用煤泥、,中煤、煤矸石和对空排放煤气上发电项目,利用煤矸石和粉煤灰为主要原料生产砌块、砖、板等建材;对矿井水、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进行综合治理和循环利用,有条件的对井下瓦斯抽放用于工业与生活用气。构造以煤矸石发电为龙头的热、电、气联供网络。发展集中供热,淘汰不符合环保的小型烧煤锅炉。
(5)“修复”战略——修复受损的生态环境。一是对矸石山综合治理,二是利用矸石修筑公路,充填塌陷地;三是利用粉煤灰井下覆岩离层注浆,缓解地表塌陷,对塌陷地经矸石充填复垦还田后用于农林种植,重塑生态环境,争取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4、保障措施
煤炭经济的发展范文5
摘 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我国煤炭企业的循环经济的发展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煤炭企业的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当前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对策做出了概述,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 煤炭企业 循环经济 可持续发展
煤炭资源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亦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战略性资源。我国煤炭企业随着煤炭资源的开发,也会经历兴起、鼎盛到衰退的时期,因此,研究煤炭企业的循环经济发展尤为重要。长期以来,煤炭企业的发展以“粗放型”的生产方式为主,随着大规模的开采,煤炭资源出现了危机,煤炭的储量越来越少。近年来,我国政府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做出了阐述,循环经济也构成了煤炭企业新的发展模式。
一、 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
煤炭的循环经济(cyclic economy)即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是指在人、煤炭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煤炭资源投入、煤炭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
传统意义来讲,煤炭企业的发展依靠大量开采、大量生产、大量废弃,在企业的输入端、中间端及输出端都存在资源的大量浪费。因此,煤炭企业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的转型,走循环经济道路,对于我国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以及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企业本身的可持续发展。煤炭企业要科学发展,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降低输入端、出口端的成本浪费。发展循环经济能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带给企业更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提高企业知名度。
其次,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我国资源的节约。煤炭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一旦消耗殆尽,将对我国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有不可泯灭的影响。因此煤炭企业要树立科学发展的思想,保持煤炭资源的合理、永续的利用,保持一定的国家煤炭资源储备。
再次,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我国环境的保护。煤炭的开采对水资源、大气环境、土地资源都有一定的污染,发展循环经济,实行清洁生产,不但是生产过程中的成本节约,促进废弃物的回收利用,从根源上保护环境。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也是国家政策的要求。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可更好的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 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存在的问题
在分析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后,可见其重要性,但当前煤炭企业的发展仍存在一定的问题。《2007年能源蓝皮书》上显示,美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的煤炭资源回收率能达到80%,而我国只有30%左右。综其原因如下。
首先,我国煤炭企业的综合利用技术落后,现有产业链短,转化率低。目前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包括以下几种技术类型,资源化与综合利用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技术、矿区地表复垦及生态治理技术、减少能源消耗技术、废弃物利用技术、清洁生产及环保技术,这些技术涉及到煤炭企业的生产、加工处理、后期消费等各大环节。
目前,煤炭企业的产业链基本上是煤炭-电-材料或煤-电-冶金等,产业链较短,中间附加值少,煤炭转化率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就在于增加中间的精加工,增长产业链,促进煤炭企业的科学发展。在这个煤炭企业的转型阶段,我国缺少相应的产权技术和高新装备,缺乏相应的自主创新能力,严重制约了循环经济的发展。
其次,国家支持力度不够,扶持发展资金不足,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目前我国对煤炭企业征收资源税、环境税和资源补偿税,资金问题成为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因素。发展循环经济的初期需要投资很大一笔资金,且投资周期长,需要政府给予足够的支持力度,单靠企业的力量来发展循环经济是远远不够的。另外,国家应该明文规定奖罚措施,对采取新技术、发展循环经济的企业进行奖励政策,对污染严重,不发展循环经济的煤炭企业做出严惩。再加上地方政府的宣传与调控,循环经济才会初见成效。
另外,当前我国虽然出台了一些《清洁生产促进法》、《节约能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等,但依然缺乏能够体现科学发展观、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发展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体系,针对煤炭企业的循环发展的法规也很少。
再次,我国中小煤炭企业占比较大,缺乏综合管理。
我国小煤矿居多,在开采过程中缺乏政府的管理,乱采滥挖、采易弃难、采富弃贫的现象严重,造成了煤炭资源在根源上的浪费。近年来,我国对煤炭企业做出了一定程度上的整合与兼并,但整体看煤炭企业规模仍然小。
另外,现在很多企业还是单纯的追求高GDP,追求一时利益,思想认识不足。虽然国家一再强调科学发展观,要求企业做出转型,但部分企业更侧重于追求经济效益和发展速度,对资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不够关心,没有意识到还肩负着可持续发展和保护资源环境的重任。长期以来,一些企业在高利润的驱使下,对煤炭资源掠夺性开发,对发展循环经济没有足够的认识和研究,不主动探求发展循环经济的路子,导致企业转型遇到很大的瓶颈。
根据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现状和能源现状,我国的经济发展对煤炭仍存在很大的依赖性,因此当前煤炭企业高度排放、高度开采、低度利用的生产模式对国家的经济发展构成了很大的威胁。另外,我国煤炭生产方式较为粗放,浪费严重;废弃物排放率高,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
三、煤炭企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促进我国煤炭行业执行速度与效益并重,走科学发展之路,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需要政府、企业、环保相关部门等社会各个层面的大力配合与支持。煤炭企业是具体落实者,起着最关键与主导的作用,是工程活动的主体。政府是主导者,是建设新型战略能源国家,实现煤炭企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主体。
首先,煤炭企业应应提高思想认识,延伸产业链,加大技术支撑,建立企业生态工业园。
产业链是循环经济的支撑,加大横向和纵向的产业链,提高产业附加值,从技术层面加大企业市场竞争力,提高企业核心利润。另外煤炭企业可以和电力、化工等行业联盟,实现企业间的双赢。
提高煤炭企业的技术支撑,在煤炭企业的生产、加工处理、后期消费阶段,加大各个技术的支撑体系。加大自主研发的资金与人员投入,吸取发达国家的经验,重点加强资源化与综合利用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技术、矿区地表复垦及生态治理技术、减少能源消耗技术、废弃物利用技术、清洁生产及环保技术。
加大小煤炭企业的兼并与重组,施行集约化经营,通过企业的转型,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实现绿色开采,提高煤炭的采出率。通过提高煤炭的利用率,实现污染物的零排放。
煤炭企业需要加强思想意识的转变,创新企业文化,改变工作作风,转变全体员工的思维,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另外,在延长生存链,提高技术支撑的基础上,加强企业文化的基础上,可参考国外经验,建立生态工业园。
其次,加大政府对煤炭企业的监管与扶持,加大资金投入,健全各项法律法规,加大社会宣传力度。
政府应将煤炭企业循环经济发展化为绿色核算体系,进行财税改革,积极扶持煤炭企业的转型。加大投资力度,帮助企业渡过转型难关,引进相关的先进技术与生产设备,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和人才配备,帮助企业走向循环经济的道路。
完善相应法律法规与政策支持,确定奖罚措施。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健全法律法规,将煤炭节能的标准有一个明确的规定与实施细则,使得煤炭企业有法可依。政府的监督是煤炭行业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科学发展的国家调控,加强监督检查,在生产、流通及消费阶段严格把关,运用提高准入门槛、财政补贴、行政处罚等手段加大煤炭的利用率和循环使用率,节约能源,降低消耗。
另外政府要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员工意识,使煤炭企业从管理层到一线工人都树立循环经济的观念,让全民投入到循环经济发展中。
四、结语
本文对煤炭企业的循环经济做出研究,从提出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和重大意义、发展煤炭企业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措施,对煤炭企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做出研究。此项研究追寻科学发展观的纲领,具有时代意义和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1]范云峰,叶二文.浅析煤炭企业循环经济发展之路.山西焦煤科技.2009(2).
煤炭经济的发展范文6
关键词:煤炭经济;转变发展方式;认识
我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同时也是碳排放大国。2009年我国的煤炭产量已达到30.5亿吨,煤炭产量占一次能源的比重为77.2%,万元GDP煤炭消费为1.1吨。煤炭占据我国能源的主导位置,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难以改变。据有关机构预测,到2020年,即使国家采取逐步稳健的替代能源政策,但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占比仍将在55%左右,消费总量将达到38亿吨左右。煤炭是我国能源发展的支柱产业。煤炭经济发展有效支撑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但同时所带来的安全、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等社会问题也较为突出。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转变煤炭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立足安全发展和保护环境,提高发展质量,推动煤炭经济走资源利用率高、安全有保障、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才能构筑清洁、安全、高效的现代煤炭工业保障体系,才能最终实现以安全为重、生态和谐、经济发展和民生为主的真正意义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以下就转变煤炭经济发展方式谈谈四个方面的认识:
1.抓好安全发展是转变煤炭经济发展方式的最重中之重。
转变煤炭经济发展方式就必须建立在煤矿安全状况不断改善、从业人员安全保障和职业健康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上;必须建立在既要获得良好经济效益,又要获得良好社会效益的基础上。由于我国经济发展过于倚重煤炭,煤炭工业一直摆脱不了负重爬坡式发展模式,安全费用占比过低,安全投入存在很多历史欠账,造成安全问题较突出。2009年全国煤矿生产事故死亡2631人,百万吨死亡率为0.86,是美国的10倍。近年来,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状况总体稳定、好转,但重大事故仍有发生,特别是中小煤矿,安全问题较明显。现阶段,只有通过转变煤炭经济发展方式,以安全发展理念为主导,加大煤矿安全投入,加快煤矿安全技术装备的改造和升级换代,全面提高煤矿安全防范能力,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煤矿的安全状况。转变煤炭经济发展方式的最重中之重就是抓好安全发展,煤炭经济安全发展是煤炭企业践行科学发展观的一项最重要内容,是煤炭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坚固根基,更是最终提升煤炭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牢靠保证。
2.依靠科技创新是转变煤炭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路。
实现煤矿现代化是发展煤炭先进生产力的根本方向,要实现现代化就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改革开放以来,煤炭工业科技进步有了长足的发展,近年来,许多国有大中型煤矿在人员相对减少的情况下,产量却不断提高,无不得益于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科技进步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企业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才有足够的发展后劲,必须树立“科技立矿”发展战略,加大科技投入,要强化形成以煤炭企业为主体,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为中坚力量,社会广泛参与、国内外合作的“产学研”一体化的科技创新机制。煤炭企业要认真贯彻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按照自主创新、发展引领的方针,加快煤炭科技创新建设,不断增强创新能力,全面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和煤炭科技整体实力。要不断学习、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向科学技术要效率,要效益。目前,煤炭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煤田地质高精度、数字勘探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不同地质条件下高产高效开采技术基本成熟,高参数、自动化、成套装备设计与制造技术能力明显增强,煤炭转化和煤化工、多联产等煤炭综合利用技术得到推广,煤炭清洁生产和利用煤炭清洁生产技术趋于成熟,煤炭气化、煤化工等技术已经从工业试验阶段向工业生产阶段转化。
3、紧抓国家煤炭资源规划的根本纲要,提高产业集中度,建设大型煤炭基地是基础所在。
国家根据煤炭供需关系和宏观经济发展趋势,及时调整煤炭资源开发的总体规划,优化产业布局,控制产量规模,控制煤炭资源投放和煤矿建设核准数量,及时调控总体产量规模,控制煤矿低水平重复建设。目前我国中小煤矿企业过多,利用效率低,浪费大,煤炭资源配置还不趋于合理。国家只有严格把住煤矿准入关,提高办矿门槛,通过建设大型国家煤炭基地,优化煤矿结构和数量,提高产业集中度,才能达到资源配置更趋于合理。为此国家在“十一五”加快建设大型煤炭生产基地的步伐,2010年,国家规划建设的神东、晋北、晋中、晋东、陕北、黄陇(华亭)、鲁西、两淮、河南、云贵、蒙东(东北)、宁东等十三个大型煤炭基地产量已达到22亿吨左右,占全国煤炭产量的85%左右。“十二五”国家还将继续加快大型煤炭基地的建设。
4.紧抓国家煤炭资源整合的中心环节,积极培育扶持发展一批大型、特大型煤炭企业集团是核心关键
“十二五”期间国家将以大型煤炭企业集团作为大型煤炭基地建设的主体,支持具有经济、技术和管理优势的企业兼并重组落后企业,支持优势企业开展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发展大型煤炭企业集团有利于稳定国民经济发展对煤炭供给的大集团的核心保障能力,有利于稳定科学合理的煤炭市场秩序;有利于维护行业规划和产业政策的严肃性,提高执行力;有利于按照市场机制理念,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推进小煤矿正规开采。按照市场机制,以资源整合与集中开发为目标,通过大型煤炭企业收购、兼并、重组改造一批;通过小煤矿联合重组,壮大发展一批;对不具备整合、改造条件的,关闭淘汰一批,提高规模化和集约化开发水平,促进煤炭资源的节约和高效开采。 “十一五”期间,我国年产量超过千万吨的煤炭企业有46家,其产量合计超过20亿吨,占全国总产量的62%。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指出,“十二五”期间,煤炭企业重组的具体方向就是到2015年形成10个亿吨级、10个5000万吨级特大型煤炭企业,全国煤矿采煤机械化程度达到75%以上,千万吨级煤矿达到60处,形成10个亿吨级和10个5000万吨级特大型煤炭企业。
5.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煤为主,多业并举,充分 实现煤炭企业的集团化经营应成为煤炭经济发展和抵御市场风险的最终目标。
发展煤炭行业循环经济,不仅是落实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基本国策的现实和长远需要,而且是加快煤炭行业发展方式转变、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煤炭作为基础能源,位于产业链最前端,具有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和条件。大力发展煤炭循环经济,达到利用资源和保护生态的平衡。做到煤炭、煤伴生资源、煤矸石、矿井水、粉煤灰等物尽其用,鼓励企业依据自身的实力和资源状况,按照上下游一体化的发展思路,以资源、资产、市场等为纽带,加强与煤相关产业的联合、重组,形成以煤炭开发为龙头,大力发展煤电、煤焦、煤化工、煤建材、煤炭运输等多元产业为一体的集团化经营综合能源集团。大型煤炭企业要凭借资金、人才、技术实力,积极发展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产业联合,大力发展煤电、煤化工、煤建材、煤炭运输物流等相关的产业,延伸煤基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做大做强企业规模的同时,做实做优企业的循环多元化发展,真正实现煤炭企业的集团化经营,这样煤炭企业抵御单一市场风险能力才能真正提高,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才能源源不竭。
综上所述,转变煤炭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发展先进生产力为方向,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站在保障国家能源稳定供应、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从科技创新和节能环保中赢得竞争优势,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和政府规划引导的有机结合,抓住制约发展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以及影响全局的矛盾所在,用科学理念和系统方法,统筹供给与需求的协调,统筹开发与生态的协调,实现产业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的转变,实现管理粗放型向集约性的转变,真正实现煤炭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浅析我国煤炭资源的有效供给能力》,俞珠峰 ?王立杰,《中国煤炭》2005年09期
2.《加大资源整合力度 推进煤炭结构调整??》,张宏,《煤炭经济研究》2009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