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性范文1
小学数学是一门属于逻辑性思维极强的学科,所以,目前众多小学数学教师均在数学教育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进而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及思维创新能力,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一、小学数学教育中养成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性
所谓的独立思考能力,则是指在不借助外部帮助的前提下,通过思考者自身的探究和思考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学数学的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1.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已经成为我国教育目标的重要要求之一
按照国家教委有关规定,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囊括三个方面:(1)全方位培养在校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智力;(2)通过教学过程让学生学习并掌控数学基础知识、技能,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学生情操,将提升独立思考能力转变为自主学习等。因此,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是我国小学数学教育范畴中的重要教学目标。
2.培养小学生独立的数学思考能力也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
站在育人的角度上而言,小学数学教育不仅仅是要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技能,而更为重要的则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而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其首要基础则是必须具备独立思维能力。所以,在小学教学中,按照课堂的实际具体情况,培养学生的数学独立思考能力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分析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不足现象
1.主动型独立思考能力不足
在日常的小学数学考试中,众多教师均是将学生在考试测评中的实际成绩作为参照物来判断学生的数学能力是否达标。而在现实教学过程中,整个教学课堂均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处于主导地位,从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也只能按照教师的节奏走,而对于在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或难点,也没有机会去独立思考,同样是按照教师或课本去学习,这足以表明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独立思考,进一步造成了学生主动性思考能力欠缺的情况。
2.被动型独立思考能力不足
因我国目前是应试教育体制,大部分学校、教师及家长都只能重视学生考试成绩是否上升,从而完全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立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为了达到提升学生成绩及升学率的目的,进而给学生大量布置课外作业,这样一来,不仅加剧了学生的学习压力,也会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厌恶,更难以进行独立思考,也就直接产生了被动型独立思考能力不足的现象。
三、小学数学教育中立思考能力培养的相关举措
1.建立以学生为主导地位的民主式教学环境
通过上述分析可了解到,接受式、灌输式等小学数学教学方式严重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和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之所以这样,其中原因之一就在于这种小学数学教学方式的教学氛围枯燥,一切以教师为主导,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所以,要想让小学生在接受数学教育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能力,那么则必须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民主、富有生机的数学教学环境。比如,在计算2+2+2+2+2=10这一题时,就不能完全依赖教师讲解,而应当让学生自己进行分组探讨,自由发表答案,鼓励学生善于利用多元化的算法进行解题。当学生在提出4至5种算术方法以后,教师再进行一定的点评,写出答案。
2.选择有趣、联系实际的数学教学内容
经过相关调查显示,有89%的小学生认为当下的数学学习内容是单调无味的,无法提起学习兴趣。而事实上,数学源于生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开发出新鲜有趣的素材,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是一件有趣的事情。例如,当教师讲到10以内加减运算时,可按照每个数字的特殊性,利用学生的手指进行运算;而讲到100以内加减运算时,可利用小木棍、火柴等相关道具,来加强学习的趣味性,进而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
3.创造富有活力的校园课下数学文化探究模式
校园课下数学文化研讨模式是需要建立在以校园为空间的基础之上的,学生、教师为主要人物,以加强智力培养为手段,以多元化的数学知识为主要内容,具备特别表现方式的一种群体文化探讨模式。而转化到实际的教学环境中,就是将一个班级的学生组成多个课下数学活动小组。在每个小组中,设置1~2名联络人,负责组织小组活动。而小组所讨论的数学内容应当是小组成员集体开发及挖掘的。值得注意的是,教师需要在这个过程中按时、不定期地对小组活动情况进行启迪、检查和引导。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育进程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极其重要,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努力采取有效举措来更好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
参考文献:
[1]丰化清.浅析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J].现代交际,2016(3):204-205.
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性范文2
一、前言
教育事业的改革,使初中数学教学的重点发生变化。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课堂中进行思维锻炼,培养学生全面的数学思维。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逻辑思维,提升抽象思维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教学内容。新课程改革,让数学教师不得不关注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也让这成为了教师教学研究的重要对象。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实施数学教学,才能提升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性
对初中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进行培养,是教师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表现,也是推动数学教育质量提高的实践。下面,我们就来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性进行几点分析:
第一,有利于数学教学创新发展。在传统的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为了将课本知识在最短的时间内传递给学生,只顾着自己授课,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很少调动自己的头脑思考数学问题,也很难成为数学课堂中的主体。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教师需要将更多的课堂时间还给学生,做学生的评价者与观察者,给学生最大限度的自由。教师不再像原来一样直接给学生呈现问题与答案,让学生模仿。而是让学生动脑筋去想办法,对学生的解决方案加以评价。因此,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课堂教学,是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活动,能够促进初中数学教学事业的发展。
第二,有利于教师个人成长。要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需要教师改变自己的教学思想与方法。教师要接受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要转变师生观念,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与此同时,教师不能用灌输式的方法继续教学,而是针对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反应即时更新教学手段。这些对于初中数学教师来说都是教育业务上的挑战,能够落实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教学实践,表明教师正在由传统型教师向创新型教师转变。
第三,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学生是否具有数学学习兴趣,直接关系着他们的课堂参与度。让学生在课堂中独立思考问题,可以保持学生思维的活跃性,让他们一直心系数学问题。学生通过自己的力量解决之前完全无法解决的问题,会明确自己的力量,找到数学学习的动力,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
三、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对策
1.利用游戏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死板的课堂活动,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是课堂活动的设计者与操控者,平衡好课堂活动的动与静,适当活跃课堂活动,让学生动起来,能够促进其独立思考能力的提高。游戏,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一种趣味性的教学方法。将游戏活动与初中数学教学结合起来,有利于复杂数学问题的简化,也能够让数学问题与生活密切联系起来,促进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提高。
比如在学习《几种常见的统计图表》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玩“我与别人不一样”的游戏。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数据,像全班学生的个人信息,身高、体重、三围等,让学生自己选择自己认为最好的统计图表形式制作一张信息表。之后,让学生四人一组,与他人表格不同的学生胜出,采取车轮战的方法决定胜负。胜者所用的统计图表,会是课本学习内容中的一部分。利用游戏的方法组织学生思考,展示与竞争,能够让学生尽自己所能去深入思考问题,用尽可能多的角度发现不同。将游戏与课堂活动结合起来,会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实现独立思考能力的提高。
2.组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合作学习模式并不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目标相冲突,在合作中,学生不只能够独立思考,还能在他人的引导下进行不同角度的独立思考。初中数学中有许多问题具有一题多解性质,一个问题对应着多种解决方法。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去解决问题,调动每一位小组成员的独立思考积极性,促进他们发言,分享观点,会让独立思考行为变得更加自然。合作,能够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动力,更能让他们发现更多独立思考的空白。
比如在讲解《全等三角形》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就“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这一主题进行讨论。一些学生在独立思考时,只关注边的关系。但小组其它成员提出角这一影响因素,就会给他们的独立思考提供一个新的思路。合作学习中的独立思考更加轻松,更加多样化,有利于初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形成。
3.利用创新引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学生创新能力形成,是其独立思考增多的必然结果。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创新的引导,让学生主动提出一些问题,给自己的独立思考创造前提条件。在教学时,教师用探究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一起开拓课本中的知识,了解数学原理、技能与学习方法,可以带动学生思维运动,促进学生独立思考。
比如在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时候,教师在引出移项法时,可以利用“4x-3=-2x+7”这样的例题,让学生帮助数字或者未知数找朋友。将未知数归为一类,放到一起,将数字归为一类放在一起。让学生思考、分类与移动的时候,他们会发现解方程的方法。
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性范文3
关键词:小学数学 独立思维能力 培养
随着新课改逐步实施,传统的教学模式已赶不上时代的潮流,特别是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最为明显,教师满堂灌式的教育方式存在着严重的弊端,学生的没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学生学习效率低下,能力得不到进一步的提升。
一、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独立思维能力,即为在分析和判断事情方面不受外界因素任何干扰,而达到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是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培养出来的,它对学生日后的小学数学的学习影响深远。依据国家教委的有关文件要求,小学数学教学目标要从三个方面完成:首先,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全面提升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其次,教师通过教学不仅让学生熟练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还要让学生会运用独立思考与逻辑推理的能力来解决数学问题;最后,在教学中,注重学生情操的陶冶,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每个学生都能独立思考主动学习。因此,小学的数学教育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就是独立思维能力。
另外,素质教育对小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的培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小学数学教师不但要在课堂上传授学生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可见,在课堂的实际的教学中,要学生的情况各不相同,教师就要运用自己的独特魅力,适时的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只有将素质教育的培养实施在平时的教学中,素质教育真正的得到普及。
二、现阶段算小学生数学独立思维能力不足原因分析
目前,新课改还处于初级阶段,学生还没有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总的来说学生还一定程度上依赖于老师的讲,造成学生不能独立思考的原因有多种。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1.传统习惯根深蒂固,传统教学模式有待改革。
应试教育深深影响着教育的模式,在打破传统上也受到一些阻力,升学率的要求就造成了学生和老师都很关注标准答案,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注重探究。在表面看来,学校和学生的升学率上去了,但是控制课堂的仍然是老师,学生全部接受老师的讲解,几乎没有自己思考的空间。即使有些有自己思想的学生,也被有些老师认为是一种叛逆给压制,上时间的得不到锻炼,导致学生成为了听话的机器,成绩高的“好学生”。
2.应试教育使得学校和家长对学生成绩和升学有着较高的要求。
现在的应试教育,不得不使学生们每天面对繁忙的学习,过多的作业,研究表明,小学生在校期间,每天要上十几节课,接受五到七门课程的学习。学生的大部分精力都花在了课堂上,几乎全天都在上课,根本谈不上有时间和空间去独立思考,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们的独立思考的习惯很难养成。
三、培养小学生独立思维能力的方法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人才的要求不再仅仅是知识和技术上的要求,更高的是能够具有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为了社会的进步,小学生一定要顺应时代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要利用一切手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1.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
创建活跃的课堂气氛,实行民主式的教学,改变以往老师为主的习惯,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从根本上摆脱以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给学生提供给多的空间和时间。在以往的教学中,单调的教学方式使得课堂上学生没有积极性,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状态,小学生的思维没有激活,更没有发挥的空间;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活泼的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积极思考研究问题的本质。比如,在连加法的讲授过程中,老师不在去讲怎如何如何去做,而是让学生自己组成小组,讨论研究,同时对于他们提出的方式方法给予鼓励和表扬,不但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也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获得了成就感,进一步提高能力。
2.创新教学方式,增强小学生学习吸引力
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应该结合学科要求,设计新颖的教学方式。一般的小学生都不愿意上课,他们认为枯燥乏味没有兴趣。这样,就对老师有了更高的要求,结合数学的特点,将题目设置的新颖有趣,可以结合生活中的一些感兴趣的事物,比如老师在讲十以内的加减法时,我们就可以利用生活中的事例,用苹果、香蕉等水果,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在讲乘法法则时,可以用分果果的方式,或者设计购物小品,让学生自己主动去思考,体会到学以致用的快乐。
3.学校积极组织有关新课改的教学模式的探讨。
在学校方面,也要积极的与老师配合,组织学习新教学模式,探讨新的教学方法。建立轻松自由的学术氛围,让每个人都参与进来,充分利用学生的智力,通过多种多样的数学知识,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都可以为了创建高效课堂献言建策,共同推动新课堂改革,实现学生独立思维能力的培养。
综上所述,只要坚持不懈的,积极地改变我们以往的教学模式,不断地探索新的开放性的课堂模式,用不同的方式来提高小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我们结合数学教学,共同努力,逐步提高,就能高效的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姜嫦君,刘静霞.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0(02).
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性范文4
关键词:小学数学; 独立思考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8-059-001
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已经二十年了,经常被一个问题所困扰着:每一个班上总会有一些学困生,在小学阶段,我们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培优补差,而要提高班级的教学质量,补差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们在课堂上都特别关注那些学困生,总是千方百计在课堂上请他们回答问题,总是想,只要他们会了,别的同学也就没有问题了。说实话,这些学困生在我的长期关照下,课堂表现也确实挺让我满意,由刚开始的“一问三不知”逐渐到“支支吾吾”,最后基本问题都能顺利解决,“瞬间的精彩”让我满足,照这样看,他们考试要考到及格似乎不存在任何悬念。可现实往往出乎我的意料,这些学困生在考试时却经常考不及格,究其错误原因,有的都是课堂上会的问题,为什么考试时学生就不会了呢,我有点百思不得其解?
这一学期,我们学校开设思维训练班进行培优,我任教二年级一个班的教学。班上有个学生,回答问题特别积极,课堂表现非常出色,“瞬间的精彩”让我赞叹,在我的印象中,这是一个优秀生,可事与愿违,在独立完成练习时,他的表现却和课堂上的反应无法相提并论,这又是为什么呢?相同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我。
一个偶然的机会,得到了《现代数学教育导论》这本书:朴实的语言、生动的课例,好像道出了我心中一直有而说不出的感觉。读到这一段:“数学教学实质上是数学思维的教学。郭思乐等认为,作为数学教学,必须挖掘数学科学的表和理,揭示并依据教学需要改造有关的思维过程,付诸课堂,才能培养人的独立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至此我才豁然开朗,原来课堂上学生的回答问题都是在老师和同学的不断启发下才能侃侃而谈,离开了教师和同学的启发,让其独立思考,他们就会束手无策,不知从何处下手。
看来,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独立思考的能力,是我需要重点学习的地方,也是需要培养学生的一种重要的能力。找到了问题的根源,我更加用心的读起了这本书,把从书中所学的,逐步付诸行动,感觉学生的进步非常明显。
一、独立思考在课前――从改变预习形式开始
“先学后教”理念的普及,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接受,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不得不尊重孩子们的学情,毕竟长期形成的“在课堂上听课学知识”的模式不可能立即彻底转变,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每个班中总有那么一些需要老师管理才能学习的学生,课前预习、独立思考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一项可有可无的任务,在预习中连最基本的概念都没掌握,更别说独立思考了。所以教师在布置预习作业时,要多动脑筋,改变预习形式,可结合“翻转课堂”的理念,精心设计预习单,巧妙制作预习视频,合理提出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欲望。
二、独立思考在课中――以创设问题情境为抓手
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有效教学途径。学生也懂得独立思考的重要性,但由于基础和能力等诸多原因,这种独立性受到极大的限制。因此,怎样使设计的问题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内,且具有一定的坡度和差异,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独立思考的要求,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关键。
首先,设置的问题难度必须适中。问题太易,学生会产生厌倦和轻视心理;太难,学生会望而生畏。教师设置的问题应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摘得到果子”,从而使独立思考具有可能性。其次,教师要给学生独立思考留下充足的时间,以确保多数同学对提出的问题作深入的思考后,再进行分析讨论,从而使课堂的知识容量与思维容量和谐匹配,使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同步发展。最后,独立思考也不排斥同学之间的合作互助,但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个体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对于一个具体的问题,倘若没有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就急于与人合作和会话,必定会影响思维的主动性,从而影响思维能力的提高。可以这么说,没有独立思考,也就没有合作学习的本质内容,合作讨论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而合作也就只能流于形式。
三、独立思考在课后――让学生作业复习为补充
学生课后复习的态度对数学学习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那些具有独立性的优秀学生,在复习理解的同时,独自感悟,勇于思考,才能真正做到“温故而知新”,从而成为驾驭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师特别要加强复习方法的指导,突出自主性、思考性、针对性,以提高复习的有效性。
由于课后作业的统一性及量的扩张,使许多中差生忙于应付作业,无暇顾及巩固复习这一重要环节,导致学习上的“恶性循环”。即使是一些水平较高的学生,当复习中遇到疑难时,为了节省时间,动摇了独立思考的决心,而求教于家长或他人,有时干脆放弃,等待教师的讲解而被动接受。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除了对作业分类要求外,要允许有些题目不做或选做,对于暂时做不出的题,允许只写解题思路及在何处受阻的原因分析,以确保作业的教学功能回归其本来面目。
对于学生作业或考试中的错误,大部分老师喜欢先讲解,学生听明白了,再去订正,这样二次批改的速度就会快很多,教师也减少了作业批改的时间。但这样做,学生错误的印象并不深刻,下一次,或许再下一次,学生依然会犯同样的错误。因此,在订正作业或考卷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先去独立订正、独立思考、独立分析,写出错误原因。只有这样,学生对错误的原因印象才会深刻,才有可能减少或避免同样的错误再次发生或多次发生。
综观世界各国教学大纲,无不把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放在突出的位置。我国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也突出强调要着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
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性范文5
关键词:初中;思想政治;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377(2015)12-0069-02
1认识思想品德课程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思想品德课程的主要任务比较重要的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学习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水平。二是提高学生的品行和对社会的认识,提高他们适应当前社会的能力,提高他们在社会生活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课程任务可见思想品德课程对初中生的重要性。但长期的教学实践也发现,这门课程与其他课程还是有很大的不同的,最显然的一点就是教学效果的好坏并不是教师直接讲授就能达到的,而是通过教学过程让学生自己去的体验、思考、感受才能有所收获的。因此,相对来说要比教授其他课程要下更大的功夫。但察看当下思政品德课程教学现状,许多学生更喜欢语文、数学等其他课程,对思想品德课程并不太感兴趣,因此提高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就成为教学非常重要的一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除了让学生认识思想品德课程的重要性外,最重要的还是通过教师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同时也是教师的责任。首先教师得有激情,一个没激情的教师是无法引起学生参与的兴趣的。其次教师要多下功夫,多思考课堂设计,尤其是导入环节和互动环节,并多联系身边正在发生的事情作为理论实例讲给学生,使学生认识到思想品德课程的重要性并逐渐对其产生兴趣。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因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特点,仅靠教师讲是不行的,更重要的是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使他们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并逐步形成独立思考并与同学互动交流的良好习惯。独立思考的习惯并非一日形成,需要教师引导。教师在平时就要根据课本教学内容或就当前正在发生的一些事发表自己的看法时,留给学生恰当的思考时间,并给每个学生留下发表自己看法的机会。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并勇于发表看法,回答的好时要及时给予表扬,回答得不太好时,也要给予恰当的鼓励,这是非常重要的,无论学生表现怎么样,教师都要给予恰当的反馈,使学生对自己的当前状况有所认识。有时,对于一些有争议的社会问题及现象,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面去思考,培养他们的辩证思维。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能每个教师都有自己不同的教学方法去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但最关键的一点是独立思考能力,因为独立思考使学生产生自己的见解,而自己独立的见解最容易产生与别人沟通的欲望,通过与别人的沟通则最容易产生新的思考及新的观点。总之独立思考的威力是巨大的,它能使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在脑海中产生化学反应,使学生真正地学到东西。
3抓好课堂教学
搞好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主要方法还是抓好课堂教学,充分利用好课堂上的黄金时间是根本。中学德育大纲中也规定,思想品德课是向学生系统地进行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课程。要想搞好基础理论教学,就要大胆创新,改进教学方法,做好课堂设计,充分发挥学生们的积极性,发挥他们在课堂上的的主体作用,并坚持以教育为主体,才能提高课堂效率,搞好课堂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好课堂节奏,笔者实践过程中一般通过分为几个步骤来大致控制课堂节奏,简单说来就是速读、小议、选讲、练习四个部分。第一步速读是一个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要求学生较快地把所讲内容读一下。因为一节课的开始,学习们精心比较集中,可要求学生在适当的时间压力下把内容快速过一遍,了解其中的基础内容并找出重难点和不懂的内容。第二步是同学们之间互相交流讨论一下自己对所阅读内容的理解,教师可适当把握下主题,适时引导点拨,并充分保证学生们发表自己观点的自由,激发学生探讨问题的兴趣,激发学生们的思维。第三步选讲是教师根据在课堂前两步学生们的表现中发现的问题和关键知识点的点拨,因此,要精讲,展开讲,及时解除学生们的疑问和理解错误的地方。第四步练习。教师要多设计一些能较好体现学生们对课堂内容掌握程度的练习题给他们练习,以巩固知识,发现忽略的问题,形成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反馈,掌握学生们的学习状况。
4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
思想品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提高学生的素质,首先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过硬的素质。一是业务方面的素质。专业知识要扎实,并经常进行学习更新,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二是教师要提高自己的道德觉悟及修养。(1)坚持学习,提高专业方面的知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学校的教育的要求越来越多,政治理论本身也在不断的丰富和发展,要想搞好教学,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提高、更新自己的知识,以适应当下不断发展的形势的需要。(2)勇于实践,敢于创新,不断提高自己课堂教学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光有深厚的业务知识是不行的,考核教学效果的标准是学生学会了什么。因此,教师要积极参与教学研究,勇于创新,并经常对教学方法进行分析、总结和交流,使教学方法不断的发展,最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3)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相对于传授知识,教师更重要的作用是育人。因此,教师要自己高尚的道德去影响学生,无论是在言论上还是举手投足之间都要时刻做学生的榜样,用自己的行动去带动学生,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参考文献
[1]张四佺.浅析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实效性的策略[J].吉林教育.2013(04)
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性范文6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独立思考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06-0094-02
在我国,从入学开始,数学就一直是主课之一。虽然奥数比赛已经取消多年,但家长还是早早地让孩子参加数学补习班,生怕输在“起跑线”上。数学几乎伴随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为什么它在教育体系中占这么大的比重?如此设计课程体系的原因何在?笔者认为,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数学能够培养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形成批判性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文章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
一、小学数学教学的特点
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影响因素,必须先了解小学数学教学的特点。小学数学教学的对象是小学生,学科内容和教学形式都是围绕小学生的特点为基础的。小学生平均年龄在6岁到12岁之间,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小学生正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在这个阶段,小学生的认知结构逐渐从表象过渡到运算图式,已经可以开始理解抽象概念,但要有具体内容支持,不能脱离情境。
小学数学课本涉及各种数量关系、基本的图形规律、简单的运算法则等知识。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既具有抽象性,又具有形象性。形象性指的是让学生可以更好地进入这门学科;抽象性指的是数学学科的典型特点,也是它可以培养逻辑思维的原因。由这些不难看出:小学数学教学形式应当具备形象性、连贯性和递进性的特点。
二、独立思考能力的概念及重要性
独立思考能力是指在解决问题时不依赖于他人,独自对问题进行思考,最终解决问题的能力。它还体现在:当个人与集体的思考结果不一致时,保留自己观点的能力。我国是集体主义社会,在享受集体主义社会带来的好处的同时,也要意识到:相比较于个人主义社会而言,在集体主义社会中独立思考的能力显得更为难得。因为在集体主义社会更加容易产生从众心理,随波逐流,也更容易依赖他人,在遇到问题时的第一反应不是自行解决,而是求助于长辈、教师或同伴的帮助。
当前,我国正在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新增了一个核心概念――“创新意识”,同时明确指出“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所以说,培养、提高独立思考能力不仅是对于个人素质的追求,也是响应国家和教育部的号召,更是适应全球发展的大潮流。
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影响独立思考能力的因素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影响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因素非常多。本文只讨论其中主要的几个方面:教师权威意识、教学节奏、小组合作、现代教育技术的滥用。
1. 教师权威意识的影响
心理学中有一个著名的“服从权威实验”:研究员请来普通人作为被试参加实验,并请来2名演员扮演“权威人士”和“学生”(被试并不知道“权威人士”和“学生”是由演员扮演的)。实验时,由“权威人士”向被试说明实验的方法和目的:这是一个关于惩罚效应的研究,教师要让学生记忆单词,如果回忆错误,将用电击作为惩罚。被试扮演教师,当学生回忆错误时,被试作为教师要向学生实施电击。刚开始的时候,记忆任务还可以很好地完成。但随着单词量的增加,记忆变得越来越困y,学生出错越来越多,因而施加的电击也越来越强。从电击增加到75V开始,学生发出;到120V时,学生大喊出声――表示他已经感到非常痛了;150V时,学生惨叫:“放我出去!”当被试犹豫时,“权威人士”就在一旁说:“请继续。”当增加到300V时,学生猛烈撞击墙壁;当被试几乎祈求地看向“权威人士”时,他则会更加严肃地说:“继续进行实验是极其必要的。”超过330伏时,隔壁只有可怕的沉静,但“权威人士”会告诉被试,不回答也与答错做相同的处理:“你没有别的选择,必须进行下去!”实验结果如此可怕――有65%左右的被试会按照“权威人士”的命令将实验进行到底。
这个实验证明了,人类有一种服从的天性,在某些情境下,人们甚至背叛一直以来遵守的道德规范,听从权威人士的命令。这种天性在小学生身上体现得非常明显:小学生把教师当成权威,不敢忤逆教师的命令,教师说的都是对的,没有一丝质疑。在小学数学教学上,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形:一道题,教师说怎么解就怎么解,不会想是否还有其他的解题办法;教师在讲台上讲课,学生就坐在座位上被动听课。如果教学“1×2=2”,很少会有学生问:“1×2为什么等于2呀?”显然,小学生缺少质疑的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诱导学生发散思维、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办法”解决数学问题。
2. 教学节奏不当
教学节奏过快或过慢都不好,过慢则会导致学生昏倦,教授的知识太少;太快则会导致教学环节之间缺少应有的停顿,致使学生缺少独立思考的时间和契机。例如,教师讲解完第一道习题之后,就直接讲解第二道习题。那些做错第一道习题的学生,本来在听完教师的讲解之后处于顿悟状态,此时正是灵光一闪的临界点,然后就可以把握住问题的本质,彻底弄懂这一类型的题目。但教师却马上开始讲解第二道习题,这就迫使学生从独立思考的状态中走出来,为了紧跟教师的节奏,生怕错过第二道习题的讲解,学生不得不打断自己的思考。最后的结果就是,学生只能学一题会一题,无法学一道题会一类题,不能做到举一反三。
类似情形还体现在教师讲解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备课时知识点之间互相衔接,前一个知识点是后一个知识点的基础,层层递进,由简单到复杂。由于教学时间紧张,课堂上讲解完一个知识点,就马上讲解下一个知识点。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一个完全陌生的新知识点是无法在瞬间就彻底弄懂的,更别说在这一个知识点的基础上再学习下一个新知识点了。这样,就会使学生对这堂课上的大多数知识“一团糊”,出现“老师的初衷是好的,但是收到的教学成果不好”的局面。
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很简单,就是在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习题与习题之间留下几十秒空白,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也为下一个知识点的学习做好心理准备。每一个新的知识点讲解之后,要给学生出几个简单的小问题,既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个知识点,又保证下一个知识点能顺利学习。
3. 小组合作运用不合理
小组合作是指若干个学生合作解决一个问题并从中获益的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可以提升学生的交流能力、合作能力、辩论技巧等,受许多教师青睐。但是,小组合作方法的使用也是有技巧的,常常会出现以下情形:进行小组合作时,只有某两个学习成绩好的学生高谈论阔,其他学生在一旁开小差,等着这两个同学找到解题思路,甚至放弃思考。解决这种问题的办法是,教师创设问题情境之后,并不立即组织学生开始小组合作学习,而是先让学生独自思考。在不知道即将来临的小组合作时,学生以为这是一个独自解决的问题,就不会存在依赖心理。每个学生独自思考之后,教师再组织小组合作,这时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成果。由于小学生的思维尚不成熟、不全面,每个组员的想法都有局限性。当发现别人的思考结果和自己的不一样时,每个人都倾向于为自己的思考辩护,这就必然产生思想碰撞。同时,为了达成小组统一的结果,组员还要通力合作。这种既竞争又合作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能更深层次地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4. 现代教育技术的滥用
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许多新兴技术也被应用到教育行业,如Flash,3D等。一方面,现代教育技术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使知识的展现变得更为简单;另一方面,正是由于现代技术使知识的理解太过于容易了,学生不需要像以前那样,经过苦苦思索才能完全掌握一个知识点、解决一个问题。以正方体的学习为例,教师出题:有1个正方体,6个面中每个面的颜色都不一样,猜猜什么颜色的面分别是相对的?同时,给出3张图,每张图都能看到正方体的3个面。在传统教学当中,学生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根据3张图片,在脑中旋转、颠倒,最终建立起一个符合题目的正方体模型,然后才能找出哪些颜色的面分别是相对的。讲解这道题时,教师需要把自己脑海中的建模过程和技巧详细地告诉学生,学生也要努力理解并将其内化成自己的一种能力。这个努力思考的过程正是学生对脑力的锻炼,也是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但是,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中,教师只需要把这个六面体的Flas播放一遍,学生就会恍然大悟。虽然获取知识更快捷了,但却丧失了锻炼能力的机会。现代教育技术,在合适的时机用,会起到出其不意的好效果。若是毫无节制地滥用,会使学生懒于思考,只想等着最终教师答疑了。学生会想:既然可以学得这么轻松,为何还要苦苦思考呢?就这样,学生渐渐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所以,教师应当警惕现代教育技术滥用的危害,做到合理使用。
参考文献:
[1] 杨颖.《四世同堂》中的家族情结与人物形象[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