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思维能力的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培养孩子思维能力的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培养孩子思维能力的方法

培养孩子思维能力的方法范文1

0~3岁:动作思维为主

在这个阶段,思维是依靠感知和动作来完成的。孩子只有在听、看、玩的过程中,才能更好地进行思维。比如说,孩子常常会边玩边想,但一旦动作停止,思维活动也就随之停止。

3~4岁:从动作思维到形象思维过渡

这个阶段的孩子,他们的思维已经开始从动作思维向形象思维过渡。所以,对于这个阶段的孩子,他们的思维就可以依靠头脑中的表象和具体事物的联想展开,他们已经能摆脱具体事物或行动的束缚,能运用已经知道的、见过的、听过的知识来思考问题。虽然这个时期的动作思维仍然占很大的部分,但是形象思维也占了相当的比例,孩子的思维活动已经可以依托一个具体形象来展开了。

4~6岁: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但已经初步出现抽象逻辑思维

4~6岁的孩子思维已经能够从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逐步过渡。其实,对于这个时期的孩子,家长随时随地都可以做很多事情来促进孩子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逻辑思维是一项高级的智力活动,它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在实际操作中,父母可以多加利用。所以,父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丰富孩子的知识:孩子的知识越丰富,思维也就会越活跃,因为丰富的知识也经验可以使孩子产生广泛的联想和想象等,使逻辑思维灵活而敏捷,有目的的扩大孩子的眼界,丰富孩子的知识也是提高孩子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只有见多识广,孩子的思维能力才能够在丰富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更加积极地开展起来。

利用想象打开思路:想象力是智力活动的翅膀,它能为逻辑思维的飞跃提供强劲的推动力。 其实,对于家长来说,要孩子发挥想象并不难,关键在于家长随时随地的启发,生活中只要家长善于发现,善于抓住时机,就一定能够非常科学有效地培养孩子的想象力。比如,当看到小汽车圆圆的轮子时,可以让孩子想象一下,圆的轮子还可以用在什么地方。家长提出任何具有想象意义的问题,孩子们的回答都可能千奇百怪,也可能大大出乎家长们的预料,在这个时候,家长千万不能嘲笑孩子的创意,打击他们的积极性,家长所需要做的就是给予孩子积极的鼓励。

让孩子经常处在问题情景之中:思维是从问题的提出开始的,接着便是一个问题的解决过程,问题的解决过程就是一个逻辑思维的训练过程,所以说问题是思维的引子,经常面对问题,大脑就会积极活动,从而有效地训练逻辑思维能力。

对于这个时期的幼儿,家长也可以在生活中经常对孩子提出一些问题,或者针对一个问题进行讨论。所以,家长应鼓励孩子对客观事物进行提问和思考,尤其是当孩子凭自己的经验作出了判断,并发表意见的时候。这样能使孩子对客观事物的浓厚兴趣转变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因为强烈的求知欲望能极大地刺激孩子的大脑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

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习惯:独立思考能力是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关键。使孩子养成独立思考习惯对于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的孩子遇到各种疑难问题,总希望家长给他答案,而有的孩子还处在自己思考的过程时,有些家长就迫不及待地把答案告诉孩子了。这样,虽然当时解决了问题,但从长远来说,对发展孩子智力没有好处。因为家长经常这样做,就会养成孩子依赖家长的习惯,而不会自己主动去寻找答案,不可能锻炼出独立思考的能力。高明的家长,面对孩子的问题,告诉孩子寻找答案的方法和途径,启发孩子了怎样去想、去分析,怎样运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和经验,怎样看书,怎样查参考资料等。当孩子自己得出答案时,他会充满自豪和成就感,他的思维能力也会逐步提高,从而产生新的动力。

讨论、设计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在孩子的生活中、学习中,在家庭生活中经常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解决。家长应引导孩子并与孩子一起共同讨论、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并付诸实施。这个过程中,需要分析、归纳,需要推理,需要设想,需要设想解决的方法与程序。这对于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有好处。所以,在培养孩子逻辑思维能力的时候,家长同时也应该有意识的帮助孩子学会一些基本方法,以促进孩子思维能力的较快提高。这些基本方法包括:比较、分析、综合、概括、抽象等。当然父母不能只是用泛泛而谈、过于理论的方法来指导孩子,应该在具体的生活情景或者例子中,用通俗易懂的话语向孩子讲解和引导才行。

培养孩子思维能力的方法范文2

孩子对书中的图画、色彩蛮有兴趣,很喜欢动手去翻翻看看,但是要让学生真正掌握书中知识并灵活运用是一个艰辛并快乐的过程,老师要利用书中的知识来训练孩子的思维能力对于六、七岁的孩子来说还是很漫长的过程。小学低年级儿童由于年龄小,认知水平有限,思维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等特点,我在具体教学中通过多次的实验与探索发现,学具的操作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教学中大胆地让学生动手操作学具进行教学教学效果显著: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发现隐含的数学规律,形成稳定的思维方法,从而使其获得更多的笛Щ疃经验,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1 教学中利用学具操作让童趣培养孩子思维能力

根据低年级学生认知水平低,而形象思维比较发达的特点,利用在颜色、形状等方面都近似于儿童玩具的学具,孩子们很喜欢动手去玩玩让孩子在学中玩,玩中学,激发孩子的童趣,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在教学1-10的认识时,要求孩子们不仅认识数字,还要知道数的分解和组成,这对6岁左右的刚入学的孩子来说太枯燥了,它没有丰富多彩的童话故事那么吸引孩子,只有通过摆学具来把抽象的数字变成直观的色彩斑斓的学具,让他们在动手、动脑、动口中掌握数的分解和组成,让学生在快乐的富有童趣的课堂中学习。这样既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又培养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 教学中利用学具操作让难变易有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

抽象的数学知识,对于低年级儿童来说具有相当大的困难。老师在教学中利用学具操作的直观性、动态性、形象性和空间特征,是可以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直观易懂的知识,降低学习的难度。如:在教学《认识图形》课时,要让六、七岁的孩子能认识各种常见的平面、立体图形,并记住大致特征老师不好讲解,学生难以理解辨别,通过利用各种形状的学具,让学生动手摸一摸、看一看、折一折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通过观察、猜测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可以让学生在直观学习中探索到数学知识里隐藏着的奥秘,让学生发现规律,记住规律,了解各类图形的特征,比死记硬背强多了。在动手过程中,同时收集生活中图形,让学生运用这些色彩丰富的学具拼出自己喜欢的图形。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判断能力。学生在操作的同时,把操作思维与语言逻辑思维相结合,促进了学生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进行分析、比较、抽象,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3 教学中利用学具操作激发兴趣有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

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有效钥匙,它为学生打开知识大门,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教材中编排的知识本来符合孩子的好奇性,如果用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死气沉沉当听客,这样掌握在老师手里的课堂是没有生机的课堂,学生听起来枯燥,精力不集中,思想很容易开小差,这样的教学效果是很差的,老师从何而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只有通过教师的指导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去自主探索新知识,由不知到知的探索,激发学习兴趣,把学习主动权利还给学生,才有利于课堂的有效,才有助于培养孩子的思维发展能力。如在教学《分类》时,学生利用自己收集的各种废弃纸盒、球等,通过摸、看,从直观上将具有相同特点的物体分为一类,从而达到从直观理解到抽象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球体、圆柱等各类物体的特点。这样的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更能帮助学生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既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在操作中培养思维能力。

4 教学中利用学具操作合作、交流有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

培养孩子思维能力的方法范文3

智力;语言;讲故事;

【中图分类号】G6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4-0095-01

幼儿阶段是智力发展的敏感期,但通常被人们误认为教会孩子背几首唐诗,几个简单的单词,或几首儿歌就是聪明的表现,智力的提高。这些虽然都是开发智力的方法,但如果忽视孩子自身的素质和兴趣,硬性效仿别人或单凭主观愿望,往往可能收不到预期的效果,少数的甚至会影响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

1智力的概念

是指人的心理方面的某些能力,比如记忆力、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维力、创造力等等。其中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创造能力则是智力的高级境界。我们常常说某人很聪明,那是指什么呢?通常就是指的某人思维比较敏捷(即所谓“脑子转得快”),判断比较正确,能较快的作出合乎逻辑的推理,而这些都是思维能力的表现。所以说,培养和发展孩子的思维能力应该是开发智力的关健。

2培养和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对智力的发展

首先,语言是思维的直接现实,两者是密不可分的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思维是语言的内核,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简单地说,就是思维必须通过语言进行和表达,而语言也只有表达思维才有意义和存在价值。由此可见,发展语言能力就是发展思想能力,而发展思维能力正是发展智力的核心。其次,按照人的语言的发展规律,2-5岁幼儿正是发展语言的最佳时期,有人把它称之为语言发展的黄金期,这是很有道理的。孩子在这段时间,学习语言的兴趣最浓,接受最快,积累最积极,效果最显著。所以我们应该抓住时机,按科学规律办事,认真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再次,语言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高尚品德、健全人格的重要手段,也是统合孩子各项智力的重要工具。比如带孩子上公园,孩子要摘花,家长制止说“不能摘,管理的叔叔阿姨看到要罚款的。”看来是用语言制止孩子的不当行为,而同时却引导孩子进入了一个思维的误区:这花不能摘,是怕别人看到会罚款。如果别人没看到是否可以偷偷摘呢。正确的引导应该是:①如果今天来的人把花都摘了,明天小朋友来看什么呢?(这是引导孩子学会为别人着想)。②花摘下来会枯萎,死掉,不是太可惜了吗?(这是教育孩子要爱护美好的事物)。当然,不是说一次误导可能造成严重后果,但如果经常或反复出现类似“教育”,那就令人堪忧了。所以说,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无论从理论上分析,从儿童成长规律上考察,还是从幼儿生活的实际需要上看,都是至关重要的。

3发展幼儿语言能力的几点措施

3.1营造健康和谐丰富的家庭语言环境

作为教师而言,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3.1.1家长自身的语言要文明、规范

家里有了幼儿,家长就要意识到自己的“老师”角色和地位,因此在讲话时就不能太随便,不能经常说粗话,尤其不能“带渣子”、骂人,这是最起码的要求;两口子发生矛盾,谈话要尽量避开孩子,特别是不能在孩子面前争吵、打骂;与孩子谈话,要尽量使用正确、规范的语言,既不能把孩子不健全的发音和不准确的表达当笑料,也不能迁就孩子的“错误”去交流。比如当面笑孩子结结巴巴或不当表述,或者在客人面前当笑话模仿;也不能迁就幼儿这方面的不当,如叫孩子“来吃换换(饭)”,说“东东(公公)来了”等,有的幼儿开始“你”、“我”分不清楚,妈妈问:“你是不是要喝水?”孩子说:“你是要喝水。”妈妈以后就问:“我是不是要吃糖?”孩子回答“我要吃糖。”这样好象孩子表达对了,其实更引起了他概念上的混乱。

3.1.2注意自身的语言表达方式

与孩子交谈的方式也是很重要的。国外对此很重视,日本现在对这方面的研究也比较多。他们提出了少用“你语言”,多用“我语言”的问题。就是说,与孩子谈话少用“你”作主语的语言,多用以“我”作主语的语言,这样可以避免过多的命令、斥责乃至伤害性的语言,而代之以商量、启发、感染的表达方式。象“你怎样老坐不住!”“你又把衣服搞脏了!”“你不要吵好不好,真烦人!”等等都是你语言。同样是制止一件事,两种表达的效果可能绝然不同。比如孩子把地板弄脏了,说“你怎么搞的,又把地弄脏了!”就不好说“地板脏了,妈妈又得再拖一遍,妈妈会很累的!”当孩子拿水瓶想倒水喝时,妈妈大叫:“你快住手!真不听话,这怎么能拿!”孩子可能被吓住,也可能很不满,结果可能是缩手缩脚,也可能走向反面,趁你不在偏要去拿一拿。但如果你说:“要是把宝宝的手烫坏了,妈妈真不知会多么难过,多么伤心!”亲情的感染对单纯孩子是很有份量的。

4讲故事,复述情节

给孩子讲故事是现代家长经常采用的教育方法,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

4.1选好读物,有计划有目的地讲故事。

不要随意抓本书就讲,更不能讲不健康的迷信的故事。要选适合孩子年龄、性别、兴趣的故事书,特别是现在众多的“卡通”图书要注意选择。能有计划、按序列给孩子讲故事更好。

4.2讲究方法,注意开发智力

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家长自己先读几遍故事然后让孩子看着书,家长指上面的图画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讲的过程中也可以停下来提问题让孩子思考回答。讲完后让孩子自己看着图画,家长不看书再复述一遍。“妈妈不看书也可以讲了。宝宝能不能看着图给妈妈讲一遍。”启发复述很重要。孩子开始复述要给予帮助,复述后要给予鼓励。在适当的时候再安排他照书给全家人讲故事。这样坚持训练是可以取得很大收效的。既培养了孩子的表达能力,也进行了思想教育。同时对记忆力、观察力、注意力都有提高。

培养孩子思维能力的方法范文4

佳佳妈妈

从您的描述来看,佳佳对颜色的分辨能力很强、有良好的观察能力,但对复杂的语言指令的理解稍差些。这时,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游戏来提高孩子语言理解能力。下面这个语义认知游戏就很不错,和孩子一起来玩玩吧。

3~4岁的游戏:排排队

(游戏目的:理解语言指令,按物体的名称进行分类)

游戏内容:

先准备一些常用的笔(铅笔、毛笔、油画棒、钢笔等等),然后和孩子一起了解笔的名称和用途,接着,每人挑选一支笔,并在图A的大笔小屋里找出和自己手里同类的笔。

引导重点:

引导孩子观察图A:你快看,小屋里有这么多的笔呀!让我们给自己手里的笔找找好朋友吧,让它们排排队吧。铅笔排在一起,油画棒排在一起,毛笔、钢笔也排在一起。排好了,我们就可以和青蛙小姐一起做游戏了。

爱心提醒:

3岁正是孩子思维能力飞快发展的时期,但并未成熟,他需要借助一些具体的语言来帮助自己思考,慢慢地理顺思路。所以,我们通过这个游戏给孩子提一些简单的问题,让他自己学习思考并做出回答。

另外,我们也可以请孩子根据游戏的情景讲故事,这样不仅能增强孩子思维的连贯性和逻辑性,还能训练他的语言理解能力。讲完故事后,请孩子谈谈自己的想法,并让他给故事设计个结局。

给佳佳妈妈的游戏建议

在引导佳佳按笔的名称分类的基础上,你也可以引导佳佳把颜色不同、形状相同的笔归到一类。在刚开始玩这个游戏时,她可能会受到物品颜色、形状的干扰,这时不要着急,只要经常进行类似的游戏活动,佳佳会很快地掌握排排队(就是分类)的要领,从而理解词语的含义。

4~5岁的游戏:我的朋友在哪里

(游戏目的:理解语言指令,按物体颜色正确分类)

游戏内容:

先准备3个笔筒,也可以用适中的敞口瓶代替,爸爸妈妈和孩子把自己喜欢的颜色贴在笔筒上当作笔宝宝的家。将图A复印放大后,沿笔的轮廓剪下来,和孩子一起玩“我的朋友在哪里”的游戏。

引导重点:

爸爸妈妈对孩子说:今天我们请小屋里的笔宝宝到我们家来玩吧,让相同颜色的笔宝宝在一起玩,快帮笔宝宝找到它的朋友吧。这时,可以由妈妈发出指令。比如,妈妈说,我们让蓝色的铅笔回到蓝色的家里吧,你和爸爸一起找,比一比谁找得快,以此增加游戏的乐趣。也可以让孩子来发指令,爸爸妈妈一起去找笔宝宝的朋友,以促进孩子对语言指令的理解。

爱心提醒:

4岁的孩子在描述事物时,所用句型较简单,以单句为主,而且语言不够连贯,层次不大清楚。而5岁的孩子则不同,他的说话内容比以前扩展了,层次较为清楚,想象力也更丰富,复旬明显增多,句型也开始多样化。可以说5岁是学龄前儿童语言提高的关键时期,也是儿童语言能力朝着连贯、简练发展的转折点。所以,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意培养孩子说话的逻辑性和连贯性。

5~6岁的游戏:找找家在哪里

(游戏目的:理解语言指令,按物体的大小,长短,粗细分类)

爸爸妈和孩子一起准备一张记录纸画上表格如下

游戏前,先热身一下。大家一起观察图B,帮助孩子理解指令,并根据指令进行判断,找出正确的答案,为下面的游戏作铺垫。比如,我们可以对孩子说青蛙小姐的朋友很多,最胖的是她最好的朋友,你能找出她是谁吗?个子最高的青蛙在哪里等等。

等孩子理解后,游戏就正式开始了――青蛙小姐要带朋友们参观她的大笔小屋,但是青蛙小姐有一个条件:就是大家按指令将笔宝宝们送回家,才可以去参观,我们快帮帮这些小青蛙吧。

引导重点:

妈妈可以根据图A中笔的大小,长短,粗细提出问题(妈妈的每个问题中可包含多重语言指令),比如“又细又长的笔是哪支”、“最短的铅笔呢”等,然后孩子根据你的指令,在图A中找出合适的笔,并将其序号记录在记录纸上。

在这个游戏中,孩子要充分理解问题中所包含的复杂的限定要求,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所以这对他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观察力都是很好的练习。

爱心提醒:

5~6岁的孩子,知识经验有了一定的积累,语言有了较好的发展,思维发展也很快。虽然他们的思维仍以形象为主,但其抽象思维已开始萌芽,并能够运用已经掌握的词汇和积累的知识经验对一些事物进行概括,并形成对外界事物的初步概念,以上的这个游戏就可以帮助孩子去学习和练习。对于这个年龄的孩子,我们还可以经常训练他按故事情节的发展将图片进行排列,并让他完整地叙述出来,这是提高孩子理解能力和语言发展能力的好方法。

培养孩子思维能力的方法范文5

1 培养语文学习兴趣

1.1 创设趣味性的课堂情境,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新课程标准提倡创设情境,激发孩子认知的积极性,引导孩子有效参与课堂学习。教师精心创设的课堂情境,往往能使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也变得生动有趣起来,使孩子在课堂中得到意想不到的享受和乐趣。

1.2 使用符合儿童心理的课堂语言,促进孩子主动学习。低年级的孩子天真活泼,逻辑思维能力和语法知识较差。在课堂上,教师应尽量使用儿童语言,使用符合孩子认知的简短句式,生动、有趣、富有鼓动性地组织课堂教学,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融洽了师生关系,还促进了孩子积极主动地学习,让每位孩子都喜欢学习。教师在授课中还可以根据教学进程,根据孩子的情绪、反应,随机应变地穿插一些生动幽默的话语,这样便可以调节教学节奏,轻松课堂气氛,也有利于集中孩子的注意力和加强对知识的理解。

1.3 寓教于乐,寓情于景。低年级学自控能力不强,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很短,他们只对讲故事、做游戏这些内容感兴趣,所以,教师必须设法把枯燥的教学内容转化为孩子喜闻乐见的、感兴趣的内容,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在每一节课上,我力争做到听、说、读、写与演、唱、画、做等多种形式相结合,让孩子动手、动脑、动口,把语文技能的培养与活动相贯穿,让孩子对学习充满兴趣。

2 注重基础知识教学

2.1 注重汉语拼音知识的掌握。汉语拼音知识是孩子学好语文的基础,在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就应该加强孩子对汉语拼音的学习。并针对每个孩子的实际因材施教,鼓励孩子阅读课外书,引导孩子对已经学过的拼音进行活学活用,通过儿歌、“摘苹果”等游戏形式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并每隔两星期就进行一次回顾、梳理,不断的复习巩固,让孩子将拼音知识牢牢掌握,这将为今后查字典、阅读等打下扎实的基础。

2.2 认真抓好识字这一关。识字是小学低年级孩子学习的一个教学重点。在我们现行的西师版教材中,低年级的识字量很大,如何能让孩子在短短的一学期里认识这么多字呢?为此,我对低年级识字教学进行了探索。

2.2.1 根据儿童的思维特点,把抽象的符号具体形象化。小学低年级孩子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为了使孩子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主动地识字,教师要根据儿童年龄特点,有意识地把抽象的符号具体形象化,激发孩子的识字兴趣,培养识字能力。

2.2.2 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孩子学习汉字的兴趣。游戏是孩子喜闻乐见的形式,孩子喜欢模仿,喜欢重复,喜欢表现。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孩子学习抽象文字符号的兴趣,并不断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进行教学,如:猜字谜,找朋友等。如果将汉字园变成了孩子的游戏乐园,孩子对识字就会兴趣盎然。

2.2.3 运用识字方法,发挥想象,培养识字能力。低年级儿童对图画的兴趣浓于文字,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孩子思维的特点,不失时机地让孩子发挥自己的想象,培养孩子的识字能力。

2.2.4 开展实践活动,拓宽识字途径。在生活中,有很多供孩子识字、巩固识字成果的场所,如大街上的招牌、超市里商品的名字等。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和社会生活相沟通,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使儿童尽快从“我”的世界跨入更广阔的周围环境,以吸收各种信息,扩展想象和思维的空间。

2.3 抓好写字训练。首先,老师要注重自己在课堂上的板书,给孩子做一个很好的示范。其次,要充分利用写字课,培养孩子良好的写字习惯,如怎样握笔,保持怎样的写字姿势等,还可以教给孩子起笔、运笔的方法,引导孩子学会描红。另外,还可以开展写字比赛,把写得好的字贴出来表扬鼓励。

3 在课堂中渗入阅读教学

小学低年级的阅读,应该以读为主,但在教学中,我们还是应该渗入初步的阅读方法,为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基础。

3.1 培养孩子的朗读能力。培养孩子的朗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孩子正确地理解、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也有助于发展思维,丰富想象,激感,增强理解力和记忆力。由于低年级的孩子模仿性较强,所以在教孩子读课文之前,我都要范读课文,让孩子注意课文的字音、语速、语调、语感等方面,尽可能地为孩子作出很好的示范。在课堂上,我经常用各种各样的形式加强对孩子朗读的训练,如领读、小组读、男女赛读、指名读、分角色朗读等。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我还尽量打开孩子想象的翅膀,让他们读出自己的感受来。

3.2 精心设计有梯度的教学问题。小学低年级孩子的阅读主要是认读,认读虽简单,但也会受学生选择不一的干扰,此时就需要教师引导归纳,精心设计有梯度的教学问题,先将学生的疑惑归结到一个焦点上,然后循序渐进地引出更高层次的问题,并加以解决,让他们尝到“跳一跳就能够得到”的甜头。

3.3 提问设计要联系孩子生活实际,并具有开放的意识。孩子的思维是活跃的,保护好他们的思维,可以让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时刻闪现出创意的火花。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孩子的个性、思维的差异,设计具有开放性的提问,给学生更多表达自己看法的机会和更自由的思维空间。

4 提高孩子说话、写话的能力

说话、写话是小学低段教学的一个重点,它是小学中年级作文写作的基础,但说话写话的教学也是低段教学的难点。有的孩子在说话时不知所云,在写话时无从下笔,我认为:

培养孩子思维能力的方法范文6

口算也称心算,它是一种不借助计算工具,主要依靠思维记忆,直接算出得数的计算方式。新《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应突出体现数学的基础性、普及型和发展性。”同时新课标要求: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作为口算能力来说,它是学习数学的基础,口算的正确、合理、迅速,反映了一个人数学素养的高低。口算不仅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记忆力、注意力,提高学习数学兴趣,增强自身的数学素养。所以我们必须重视小学阶段的口算训练。

一、口算能力是学习数学的基础

对于小学生的口算来说,是从10以内数的认识及口算开始的,而20以内数的学习和口算能力的培养,是培养口算能力的开始,是后来较复杂的计算的基础。新课标对20以内加减法口算速度的要求是8~10题/分,这对我们的训练提出了定量要求。学生的笔算离不开口算做基础,口算能力的高低也影响着学生的计算能力。因此,学生的口算能力,对笔算的计算速度,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甚至到以后的四则混合运算出错率的高低,也主要取决于口算的熟练程度。

二、加强口算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注意与记忆能力

在学生熟练掌握了20以内加减法口算的基础上,且学生学习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后,在进行100以内两位数的加、减法的口算时,十位上的两个数之和或差,个位上的两个数的和或差的大小关系,在通过学生的观察后,迅速做出判断,是进位加或是退位减,是不进位或不退位的加、减,教师看这一过程看似很简单,但实际上它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思维过程,因此口算的训练,是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注意与记忆能力的重要措施。

三、口算能力的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培养智力,发展能力是新课标的任务之一。而智力的核心内容是思维能力。学生先是对具体实物的感知形成数的认识,也就是形成数的实物直观表象,然后通过对实物的感知,在头脑中逐步建立起数量关系,即使不出现实物,头脑中也能形成数的表象特征,正是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的关键。培养创新能力,使学生对某种事件有独特的想法,口算训练也是一种很好的锻炼,例如教师所讲的口算方法,并不一定适合于每一个孩子,怎样实现口算的又对又快呢?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学生就会自觉地去思考、去探索、去寻求适合自己的、独特的口算方法,某些速算方法不正是由此而产生的吗?

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口算能力是基本的数学技能之一,《新课标》明确指出:“培养学生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基本的口算方法,坚持经常练习,逐步达到熟练。”那么怎样才会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口算能力呢?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

1.课堂上教师要注重口算训练。每天十道或更多,坚持不懈一段时间下来,学生定会有收获。开始要做比较简单的,先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兴趣。有了自信心和兴趣,孩子就爱学了,以后再逐步提高难度,教师可以在每天的授课之前,结合本节新授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必要的口算训练,以通过训练提高学生的口算水平。另外教师要给学生展示的舞台,开设学生相互出题的口算训练竞赛课,让学生对答式的口算练习,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口算水平,而且还有助于建立学生间的良好关系,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更好的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课堂的训练必不可少,强化性的口算练习更为重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教师出示部分口算题,让学生进行口算比赛,也可以以检测的形式让学生进行自我检测,这对提高口算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既然是比赛或检测,就必定有好有坏,教师一定要注意对差生的心里疏导,不要过分注重评比,更不要批评,防止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得不偿失。

2.注重学校教育的同时,不要忽视了家庭的教育,家校结合的教育才是真正走向成功的教育。家长要想使自己的子女有较快的反应能力,在空闲的时间中,要与孩子多交流,多进行对答式的口算练习,再配合适当的奖励,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社会上的珠心算培训班也可让孩子尝试,但前提是孩子乐学,感兴趣。

3.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首先要建立直观表象,从运算形式来看,小学生的口算是从直观感知过渡到表象的运算。如教学7+4的表象:先出示9根小棒,另外再准备4根小棒,让孩子思考:“应该怎样摆才能一眼就看出一共有几根小棒?”很快就有孩子说:“我拿3根和7根放一块,就有10根小棒,还有一根,一共有11根小棒。”我表扬了这名同学,并给学生讲解了“凑十法”,这样数学模型的表象就建立起来了,口算的准确性也就有了基础。其次要理清算理,口算的训练,不要单一的追求速度,而在于让孩子理解算理,在孩子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抽象出口算的法则定理。举一个例子来说一下,进位加法的法则是:“看大数,分小数,凑成十,再加几。”让孩子在此基础上再训练,效果肯定会好。最后再引导孩子说明算法,在锻炼了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口算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