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思想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思想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

思想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范文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工作节奏的加快,各行各业的竞争也越发激烈,同人们在工作与生活中面临的压力与日俱增,从而进一步产生经济、情感、人际关系之间的问题,由此可能引发其产生心理问题,甚至引发社会问题。如何将两者的教育进行结合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概述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一)思想政治教育概述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让人们的心理素质以及思想得到社会化;让受教育者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和提高其思想水平,改变其不良习惯,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中十分必要的一环,通过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让其能够进行自我教育,提高受教育者的主体认识,通过自我修养推动自我发展。

(二)心理健康教育概述

说到健康,通常情况人们理解的就是指身体上的健康,没有疾病;而这种的认识就目前来看则是不全面、不科学的。对于健康的认识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为:健康不仅仅指身体没有疾病,而是指个体在生理、心理、社会上具有健康状态。”心理健康作为健康的重要部分主要指的什么呢?古今中外对于其众说纷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说法,综合各种对心理健康的说法,现阶段我们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对环境进行适应时,其生理、心理以及社会性达到协调一致的状态。

(三)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两者关系

首先两者之间是存在明显区别的,第一,两者的理论基础及研究对象不同,思想政治教育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等为基础,以解决受教育者的三观为目的,培养受教育者的政治觉悟;心理健康教育则是以各心理学学派的理论为教育基础,其研究的对象是人们的心理现象,侧重对受教育者心理层面的培养,为的是培养出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第二工作方式及内容不同思想政治教育通常是以课堂讲授、参观革命圣地等集体方式进行;而心理健康教育则主要是通过心理测验、咨询、角色扮演、心理调查等方式进行;在内容上,思想政治教育有爱国,集体、社会主义教育,它的目的是让受教育者具有高尚的道德和品行,能够辨别是非和善恶。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则十分宽泛,它包括各种类型心理问题的咨询,提高受教育这的自我意识水平。但是两者之间又具有内在的联系,第一其目标都是培养素质性人才,两者都是通过解决受教育者的认知以及情感方面的问题。第二两者之间互为前提和条件,两者之间不是相互独立存在的,受教育者思想的变化要受到其自身心理的影响和制约。

二、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两者结合的必要性

当代成人阶段也是受教育者人生当中最为丰富多彩的阶段,很多人在这个年龄阶段心理阶段比较匮乏的时期,随着社会技术水平和科技的飞速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导致现实生活中出现各种问题和矛盾,而此阶段思想较为活跃的人们则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主要包括总体的心理承受能力弱,对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差,不能正确处理家庭与工作之间的关系,面对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表现出较强的困惑,所以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与思想的发展变化要受心理的影响和制约,心理活动的方向也受思想心理教育相结合。

三、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两者如何进行结合

第一要在观念上进行结合,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要进行两者之间的结合首先在观念上进行结合,如果没有观念上的一致,那么就没有了一致的理论作为指导,就不可能将两者结合在一起;(1)明确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政治教育中的定位,我们已经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两者即存在区别又相互联系,而当前很多人也存在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这些问题也对我们的思想教育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所以应当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高校思想教育上来,通过将两者有机的结合,让人们逐步树立其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2)将以人为本作为两者的共同教育理念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必须具有一直的教育理念,不管是思想政治教育,还是心理健康教育,其目标群体都是人,都是针对人的教育。虽然,思想政治教育是以培养人的社会意识和规范,维护社会稳定的。但是其最终的目的也是为人类的进步和发展服务的。而心理健康教育其本身就是解决人自身的心理健康的。所以以人为本就是两者结合的教育理念。

第二在教育的内容和目标上进行有机的结合

思想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有很多相似的内容,如在思想品质教育方面、理想信念教育方面等等。此外,两者教育之间有相同的教学目标:若需培养成高素质的全能人才,与和谐社会相协调。由此可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实施整合,是非常有必要的且具有可行性。

第三在教育的方式和策略上进行结合

思想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范文2

关键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30-0187-02

随着改革开放脚步的不断推进和深入,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益扩大,特别是互联网的日益普及,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尤其是现代高校学生的心理层面,思想认识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高等学校在新形势下提高和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积极探索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制教育的有机结合。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含义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含义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作为理论指导,结合一定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针对大学生思想变化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对高校学生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引导和影响,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道德水准,使他们形成符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

(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含义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就是以心理学为主要依托,借助于社会学、教育学等诸多学科理论,结合高校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和生活,根据高校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培养高校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启发高校学生的心理潜能,从而进一步促进高校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实践活动。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区别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目的的区别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从根本上来讲都是高校的科学育人实践活动,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倾向于能够从更高的角度掌握高校科学育人活动的全局,为高校育人活动确立完整的目标。心理健康教育则在明确目标时比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具有更实际和更突出的操作性,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活动中,心理健康教育目标能够更直接地指导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进行实践。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指高校培养的青年人才要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需求,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使青年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心理、审美等素质在一定时期内达到社会预想的成效。

2.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指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要符合国家和社会的需求,反映当代高校学生所应具有的良好的心理素质。具体地说,就是要基于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结合人才的心理素质要符合社会主义发展需要的这一要求,构建出经过心理健康教育所能达到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程度和心理品质特点。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原则的区别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既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经验的总结,也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客观规律的体现。在长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进程中,创造了一整套科学的原则体系。

第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方向原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最根本的作用就是对高校学生思想导向的作用,通过对高校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意识的方向性塑造,按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发展的规律和社会要求来展开相应的活动。政治方向性原则是最基本的,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方向原则就是坚持了政治方向性原则。

第二,坚持疏通与指导相结合的原则。以积极引导、说服教育为主。引导学生发扬积极向上的因素,克服消极的因素,对其不正确和消极的因素进行有效的疏导,而不是仅仅消极的禁止。

第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该原则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最基本的一项原则。现在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都要求和坚持引导他们的学生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认识世界和自我,从而提升思想认识和观念。为了提高大学生自身的道德水平,就要求根据大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实际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2.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就是具体展开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行为准则。根据当前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的现实状况、实际需要和特殊要求,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展开必须遵循系统性、全体性、活动性和差异性等原则。

第一,系统性原则,该系统性就是指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把握教育主体的活动心理的有机联系,对受教育对象的心理问题做全面考察和系统的分析,防止和克服教育工作中容易出现的片面性。

第二,全体性原则,是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是全体的高校学生,所有的大学生都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和参与者,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计划、组织活动以及设施都要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发展,考虑到绝大多数学生的共同需求和普遍存在的问题,以绝大多数乃至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素质的提升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

第三,差异性原则,是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要注意观察和总结每个学生的差异性,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以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为目的展开形式多样和具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第四,活动性原则,是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要把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主体,通过活动来提升学生的发展。通过教育活动达到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目的,从而促使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真正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的区别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1.动态分析法。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科学的方法论。这种方法也是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其教育工作者分析教育对象常常会用到的方法。

2.典型教育法。这种方法主要是为了提高大学生们的思想认识,利用先行的事或者人进行示范,通过这些典型的展示,引起他们在思想情感上的共鸣,从而使学生能够正确对待这些事或人。

3.激励法。激励法就是刺激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向正确的方向努力。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中,激励法如果运用得科学正确,就能够调动高校学生潜在的积极性,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

4.交谈法。这种方法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和实践中非常普遍,大多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都是采取谈话的途径,来解决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适当正确地运用交谈法,在合适的时间教育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排忧解难,是至关重要的。

(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首先,通过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等方法获取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其次,向高校学生宣传普及介绍心理学专业知识理论。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理论知识的灌输,普及适当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帮助他们理性地分析判断,学会健康地调节自己的心理状况,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必不可缺性。再次,情景设计与情绪干预法。这种方法是人为的,有意识地去创设一定的情景,对高校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行干预和控制。用动态的体验帮助大学生学会科学控制自己的心理变化。

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联系

(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大学生在不断认识自己,改善自己的过程中,在遇到困难和挫折的环境下,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状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调整好心态,从而形成很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积极向上地去面对生活和学习。这些都要求高校必须以加强对其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为前提。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很好地解决一些运用思想政治教育无法或者很能解决的思想行为问题,也可以补充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完善的内容,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保障

思想政治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保障。要想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使他们的主体意识得到充分发挥,形成正确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追求,高校必须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还可以帮助高校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培养高尚的品德和坚强的意志,激发自强不息、奋发图强的内在动力。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在作用上是互补的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在作用上是互相补充,相互借鉴的。高校学生通过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经过不断熏陶和培养,有了很大提高,从而对其心理状况的稳定和改善发挥着积极影响,而大学生通过接受心理健康教育,他们的心理状况得到改善和稳定,使其在接受教育和自我改善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着积极主动的精神状态。两者相互作用使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更显著。

(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都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过多年的高校德育的实践和经验总结可以看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是相互补充,相互结合的,两者都是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缺一不可的。两种教育同样是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一方面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工作中对学生心理进行教育和引导的重要途径,帮助学生提升心理素质,健全自身人格,增强学生承受挫折困难和适应环境变迁的能力;另一方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引导和灌输,促进学生树立高尚的品格,崇高的理想,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科学的世界观,把他们培养成为合格的优秀的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坚持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对增强高校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重要作用,坚持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指导,可以清除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理论思想阻碍,两个教育都是高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张耀灿,郑永廷,吴潜涛,骆郁廷.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刘基,牛正兰,何继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

[3]黄希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思想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范文3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D422.62

文献标识码:A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冲突,矛盾和压力,因此,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有利于培养思想高尚、人格健全的高素质人才,从而更好地建设我们新时代的和谐校园。

一、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一)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教育实践活动,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我们通常称为“德育”。它主要侧重于人的思想层面,更多的注重教育对象的动机、态度、理想、信念等,注重对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偏重于从受教育者的认识、情感、意志的全过程施加作用,引导他们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为接受正确的思想教育创造良好的心理条件。

(二)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不同点。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两种途径,它们属于不同的概念,有着本质的区别。首先,二者的内容不同。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定阶级或政治集团为实现一定的政治目标,有目的的对人们施加意识形态的影响,转变人们的思想,指导人们行动的社会行为;心理健康通常指人的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指人对自我、客观世界认识和把握有正确的心态,体现出很高的自我调控能力。其次,二者的方法不同。思想政治教育侧重于思想理论方面的政治教育,常用灌输教育法,教育者通过理论讲授、理论宣传和演讲报告的方式进行教育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通常是进行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教育者运用情感力量,采取谈心的方式进行情感交流。

(三)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同点。第一,研究对象相同。它们都是以人为研究对象,思想政治教育的范围更为广泛些,主要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去了解人和研究人。而心理学的范围更专门化,它是从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和生理机制研究人。第二,研究范畴相同。它们都属于意识形态范畴,心理健康属于认识的感性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属于认识的理性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人具有崇高的理想,优良的品德和坚强的意志,拥有这些品质的人当然也会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心理状态。第三,具有内在统一性。健康的心理以良好的思想素质为前提的,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正在于塑造和提高人的思想素质,所以也要担负起培养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责任,充分发挥塑造大学生高尚思想素质的作用。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效结合的必要性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相通之处。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它们都是以培养爱国守法、积极进取、具有健康心理的合格人才为目的;把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更好的实现这一共同教育目标。

(二)思想政治教育对心理健康的导向作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对心理健康有及其重要的影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想和信念对心理健康具有引导作用。正确的人生观,能够实现大学生中个人与社会、集体关系的统一,使他们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并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在社会实践中获得幸福号陕乐,从而减少不必要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

(三)心理健康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法。通过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心理咨询服务等手段,重点去了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而掌握他们更深层次的心理状况。在加强心理教育的实践中,可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掌握恰当的教育方法。心理健康教育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具科学性。心理健康教育是建立在对人的心理发展规律的研究上,以生理学、教育学、心理学、哲学等学科知识为基础的心理教育理论和方法,容易使学生对此有较强的信任感。

三、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方法途径

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两种主要途径。二者有效结合的方法途径如下。

(一)将传统教育方式融人现代网络。高校应将课堂学习、讲座等传统教育方式融入现代网络。由于计算机网络具有内容丰富、观念开放、气氛轻松自由等特点,在各高校可建立“红色网站”多角度、全方位地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同时,充分利用网站的有利条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采取网上心理咨询、师生交谈对话等方式。

(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高校的思政工作者要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锐敏的眼光,从学生心理规律出发,纠正他们认识上的偏差。第一,直面观察,实事求是。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敢于正视社会现实的诸多矛盾,直接面对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坚持从实际出发,以科学理论为导向,解答大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第二,师生间双向交流。师生之间的交流,要相互尊重,以平等友好的方式进行交流。教育者不能居高临下,要以理服人,着重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从学生的认识基础出发。第三,与家长形成互动。高校教育者要在各学期开一次家长会,这样可以更直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从而采取有效的措施,以防心理疾病的产生。

(三)从心理健康角度探求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第一,研究大学生的思想心理特点,确立个性教育思想。个性教育思想,就是把大学生看作一个完整的人、丰富的人,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思想观念、政治方向等意识层面上的问题,也要注意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第二,做好特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就是要重视做好有心理困惑、学业困扰和经济困难学生的教育工作,他们属于大学的弱势群体,需要学校全体师生更多的帮助与关心。第三,加强理想信念的教育。高校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努力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着重解决大学生在价值取向、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总之,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高思想觉悟;有利于培养出品德高尚,人格健全的高素质人才。我们坚信,在全体师生共同努力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都会取得可喜的成绩,未来和谐校园的构建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思想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范文4

随着改革开放脚步的不断推进和深入,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益扩大,特别是互联网的日益普及,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尤其是现代高校学生的心理层面,思想认识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高等学校在新形势下提高和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积极探索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制教育的有机结合。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含义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含义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作为理论指导,结合一定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针对大学生思想变化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对高校学生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引导和影响,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道德水准,使他们形成符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

(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含义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就是以心理学为主要依托,借助于社会学、教育学等诸多学科理论,结合高校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和生活,根据高校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培养高校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启发高校学生的心理潜能,从而进一步促进高校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实践活动。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区别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目的的区别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从根本上来讲都是高校的科学育人实践活动,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倾向于能够从更高的角度掌握高校科学育人活动的全局,为高校育人活动确立完整的目标。心理健康教育则在明确目标时比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具有更实际和更突出的操作性,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活动中,心理健康教育目标能够更直接地指导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进行实践。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指高校培养的青年人才要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需求,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使青年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心理、审美等素质在一定时期内达到社会预想的成效。

2.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指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要符合国家和社会的需求,反映当代高校学生所应具有的良好的心理素质。具体地说,就是要基于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结合人才的心理素质要符合社会主义发展需要的这一要求,构建出经过心理健康教育所能达到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程度和心理品质特点。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原则的区别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既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经验的总结,也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客观规律的体现。在长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进程中,创造了一整套科学的原则体系。

第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方向原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最根本的作用就是对高校学生思想导向的作用,通过对高校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意识的方向性塑造,按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发展的规律和社会要求来展开相应的活动。政治方向性原则是最基本的,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方向原则就是坚持了政治方向性原则。

第二,坚持疏通与指导相结合的原则。以积极引导、说服教育为主。引导学生发扬积极向上的因素,克服消极的因素,对其不正确和消极的因素进行有效的疏导,而不是仅仅消极的禁止。

第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该原则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最基本的一项原则。现在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都要求和坚持引导他们的学生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认识世界和自我,从而提升思想认识和观念。为了提高大学生自身的道德水平,就要求根据大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实际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2.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就是具体展开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行为准则。根据当前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的现实状况、实际需要和特殊要求,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展开必须遵循系统性、全体性、活动性和差异性等原则。

第一,系统性原则,该系统性就是指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把握教育主体的活动心理的有机联系,对受教育对象的心理问题做全面考察和系统的分析,防止和克服教育工作中容易出现的片面性。

第二,全体性原则,是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是全体的高校学生,所有的大学生都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和参与者,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计划、组织活动以及设施都要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发展,考虑到绝大多数学生的共同需求和普遍存在的问题,以绝大多数乃至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素质的提升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

第三,差异性原则,是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要注意观察和总结每个学生的差异性,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以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为目的展开形式多样和具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第四,活动性原则,是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要把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主体,通过活动来提升学生的发展。通过教育活动达到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目的,从而促使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真正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的区别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1.动态分析法。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科学的方法论。这种方法也是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其教育工作者分析教育对象常常会用到的方法。

2.典型教育法。这种方法主要是为了提高大学生们的思想认识,利用先行的事或者人进行示范,通过这些典型的展示,引起他们在思想情感上的共鸣,从而使学生能够正确对待这些事或人。

3.激励法。激励法就是刺激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向正确的方向努力。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中,激励法如果运用得科学正确,就能够调动高校学生潜在的积极性,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

4.交谈法。这种方法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和实践中非常普遍,大多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都是采取谈话的途径,来解决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适当正确地运用交谈法,在合适的时间教育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排忧解难,是至关重要的。

(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首先,通过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等方法获取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其次,向高校学生宣传普及介绍心理学专业知识理论。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理论知识的灌输,普及适当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帮助他们理性地分析判断,学会健康地调节自己的心理状况,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必不可缺性。再次,情景设计与情绪干预法。这种方法是人为的,有意识地去创设一定的情景,对高校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行干预和控制。用动态的体验帮助大学生学会科学控制自己的心理变化。

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联系

(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大学生在不断认识自己,改善自己的过程中,在遇到困难和挫折的环境下,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状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调整好心态,从而形成很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积极向上地去面对生活和学习。这些都要求高校必须以加强对其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为前提。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很好地解决一些运用思想政治教育无法或者很能解决的思想行为问题,也可以补充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完善的内容,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保障

思想政治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保障。要想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使他们的主体意识得到充分发挥,形成正确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追求,高校必须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还可以帮助高校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培养高尚的品德和坚强的意志,激发自强不息、奋发图强的内在动力。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在作用上是互补的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在作用上是互相补充,相互借鉴的。高校学生通过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经过不断熏陶和培养,有了很大提高,从而对其心理状况的稳定和改善发挥着积极影响,而大学生通过接受心理健康教育,他们的心理状况得到改善和稳定,使其在接受教育和自我改善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着积极主动的精神状态。两者相互作用使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更显著。

思想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范文5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化倾向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分注重理论课程内容的学习,而忽略实践活动的开展,形成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体验的倾向。主要体现在,一是教育内容的片面性。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虽然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教授当代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是相当一部分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学生为了通过考试只是停于其表面知识的认识,并没有领略其思想的真正内涵,也没有更好地融入实践活动中。这种思想政治教育过分重视社会功能的教育而轻视个性化教育;二是教育方法的落后性。目前各大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大多还是延续以往教育方式,高压灌输或照本宣科,虽然有些高校已经尝试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还是偏向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以思想政治工作对待学生的各种心理问题。而现在的大学生是“90后”的年轻一代,他们的主体和平等意识较浓,受到不同文化和思想的影响,这种传统的高压灌输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代大学生的需要。诚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同时承担起帮助大学生化解心理困惑、引导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明确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重要性。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不成熟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速发展和社会形势不断变化的今天,当代大学生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如人际困惑、就业挫折、工作压力等各方面的问题。长期以来,由于受到我国主流文化的影响,各高校一直较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忽视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以至于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高校起步较晚,重视较少,尚未形成一整套合理、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主要表现在:一是各大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大多从心理咨询做起,主要从解决学生的心理障碍入手,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还未达到全面了解;二是各大高校普遍存在重治理轻预防的现象,将较多精力放在学生心理问题的个案咨询和治疗上,注重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而忽略多数学生的心理健康指导和教育;三是虽然各大高校慢慢建立了自己的心理服务发展中心,也配备了一定的心理咨询员,但尚未形成一个完善的师资队伍。心理咨询教师人数远远不能满足大学生心理需求,而且大部分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心理健康教育为辅,且心理咨询工作被动为主,很少主动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与困惑,这样大大降低心理健康教育的时效性和创新性。

二、心理健康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一)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和前提

高校思政教育的目的是促使大学生坚持正确的意识政治方向,而正确的意识要以健康的心态为基础。心理健康教育是帮助大学生形成健康适应的心态,正确处理生活的各种压力,理性生活姿态,化解各种冲突,良好适应生活。健康的心理促进大学生更易接纳思想政治教育,并从思想政治教育中,坚定正确的信念,建立适应行为。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紧紧抓住育人这个中心,把育人融入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工作的各个方面。高校通过建立心理健康发展中心,建立心理咨询网站,宣传心理卫生知识,定时开展心理评估,建立有效的心理干预系统,增进大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了解,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统筹课堂教学、校园活动、社会实践形式各异的活动,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渗透到大学生生活、学习中。

(二)心理健康教育充实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关注社会对个人的政治、思想、行为规范方面的要求,而且需要关注学生最一般、最基本的心理需求,如就业压力、人际交往、挫折应对、情绪调节等,而这些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因人施教,帮助他们提高心理素质,增强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心理健康教育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提供了补充,弥补了忽视人的个性而通过说教、灌输方式进行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的不足,使原本单调、枯燥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贴近实际生活,内容和形式更丰富和有趣,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提供保障。

三、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具体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具有深层的、内在的关联,将二者有机结合,不断在实践中改进,才能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科学性。

(一)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应以思想政治教育为理论基础,确保心理咨询方向与党的路线方针一致。

(二)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应与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联系,获取学生心理健康的第一手资料,确保思政教育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贴切,是学生日常生活需要的、感兴趣的,只有这样的教育内容和形式,大学生才容易接受。

(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配备相应数量的专业心理咨询师,通过专业方式和技能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率和水平,以更容易以被学生接受的话语和方式传授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采用群体与个体教育相结合的方法。大学生作为社会群体,其社会性很强,因此,有很强的同一性,可以统一进行教育;但同时,大学生作为充满个性的个体,又有很强的个体差异,所以要适当针对特殊个体进行相应教育,做到在平等对待的同时不失“因材施教”。

(五)将丰富多彩的心理团体辅导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不断丰富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以更新颖、更独特、更易接受、更易参与的形式开展教育工作,才能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更能提高高校学生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

四、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当今世界上的各种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素质竞争。勇于探索、善于竞争、敢于创新是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必然要求,而这些品质与心理素质密切相关。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大学生的认知过程和心理状态都处于成长期。因此,在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塑造,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还要注重他们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教育,促使他们不断改进和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增强适应能力。

(二)是实现学生教育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的需要

思想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范文6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融合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况

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是既有联系又有差异的工作,首先我们要清楚两者的区别与联系,有助于澄清思想上的模糊认识,更好地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一门指导人们形成正确思想行为的科学,以人的思想行为形成变化的规律以及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作为研究对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在心理学的基础上,研究大学生的心理活动及产生这些活动的原因并解决问题的一门科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人的崇高理想、坚定信念、优秀品德、健康意志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心理健康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预见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并且深化和细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在实际教学中,二者是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往往看起来是思想、道德问题,其根源和实质却是心理障碍所致。同样,心理问题也会引起思想、行为问题导致违法乱纪甚至影响人生态度。

二、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与障碍

1、孤独、自卑心理

现在多数大学生是独生子女,在家有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第一次离开家人独自求学,面对生疏的校园、老师、集体,部分学生内心易产生难以消解的苦闷和忧愁。其次,由于大学院校教学的形式和方法相对自由,强调自我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这与中学或高中有很大不同,很多学生出现不适应的表现:学习无信心、学习方法不当。有的学生觉得自己身材矮小、相貌丑陋、出身低微等等,主要表现为:自我否定,自我逃避,自我封闭。这些都会使大学生产生自卑、孤独的心理问题。

2、嫉妒、报复心理

常言道: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友。多数学生入学之前,都是学生中的佼佼者,在一片赞扬声和羡慕的目光下跨入大学校门。然而到了新环境,人才云集,与他人比较发现自己在诸多方面不如别人而产生不悦、自惭、怨恨的心理。特点是:对他人的长处、成绩心怀不满,抱以嫉妒;看到别人冒尖、出头不甘心,总希望别人落后于自己,往往采取挖苦、讥讽、打击甚至采取不合法的行动给他人造成伤害。

3、焦虑心理

学习是大学生生活的主旋律。学习内容的繁简,学习难度的大小,学习成绩的高低,都会引起学生心理状态的变化,也会在一定程度引发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过度紧张、焦虑,时时感到竞争的压力。有的学生还会有身体上的不适感:头痛、失眠、精神疲倦、食欲不振、思维钝化。有的学生过于担心考试成绩,造成考试焦虑。

4、人际交往困惑

美国心理学家W・巴克说过:“人离不开人――他要学习他们,伤害他们,支配他们……总之,人需要与其他人在一起。”正值青春年华的大学生,思想活跃、精力充沛、好奇心强,渴望了解社会、了解他人、获得友情和爱情,但受到社会文化、个性特点和心理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常出现:缺少知心朋友或者是关系密切的朋友;与个别人难以交往;与他人交往平淡;缺乏人际交往沟通技巧;社交恐惧等困惑、不适情况。从而产生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

三、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文件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使之成为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和相互促进的统一体,是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1、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方面面

老师和辅导员要善于运用心理学知识及规律对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心理特点进行研究,区分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掌握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和思想状况,及时抓住其思想和行为的苗头,采用不同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原则和方法,对学生的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疏导。在学校可以设立心理咨询室,方便心理咨询师与学生进行一对一地沟通,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给予及时直接的指导,排除心理困扰。在开展个别心理咨询时,也可以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对于带有相同心理问题的学生组成的团体,通过团体活动,做自我深入探索,接纳自我,肯定自我,促进教育、诊疗和预防。

2、灵活运用心理咨询方法开展思想教育谈心工作

在具体的思想政治工作中,教育者多是一味地对学生说,而很少认真地去倾听学生的诉说。如果在实际工作中,教育者能认真倾听,积极关注,真正“听”出学生所讲述的事实、所体验的感受,就可能知道问题的深层次原因,避免了主观臆断和推测。教育者可以充分运用开放性提问、有效运用鼓励、重复等参与性技术、适时进行内容反应和情感反应,都是简单有效的面谈技巧,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很有帮助。在做思想政治工作时,如果教育者能注意非语言传递的信息,通过表情和目光等非语言行为引导学生,传递给他们尊重、关心和理解,减少其焦虑、紧张和不安全的心理,工作效果就会大不相同。

3、优化校园健康教育环境

校园文化是引导人、鼓舞人的一种内在动力,可以使不同层次、不同背景的校园人对校园产生心理归属感和认同感,形成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因此,对那些不愿意咨询心理机构而有需求的学生,可以在校园网页中设立心理健康教育咨询的相关版块。一方面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另一方面设立在线心理咨询。这一方式既保护了学生的个人隐私,又跨越了时空限制,有利于大学生们自如地表达心中的忧愁与困扰。通过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普查和调查,建立健全学生心理档案,为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做好教育辅导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吴兆方.赵川林主编.大学生心理健康.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