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绿色建筑的目的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绿色建筑的目的范文1
中图分类号:TL372+.2
文献标识码:A
一、绿色施工的概念
传统的施工以进度、质量、成本为三大目标,对节省资源和环境保护方面考虑得比较少,当三大目标与环保冲突时,基于利益考虑,大多数企业往往会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保证预定目标的实现。而建筑业对自然资源的消耗量是巨大的,有关统计显示,建筑业消耗的能量占人类使用的能源总量近2/5。显然,如果对传统的施工模式进行改良有着重要的意义。
建设部于2007年9月10日下发了建质[2007]223号文――《绿色施工导则》,里面明确定义了绿色施工是指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与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的目标。
从概念可以看出,绿色施工并不是要求一味地追求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而是要首先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目标的实现,从而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但绿色施工过程中需要将环境保护与传统三大目标放在同一地位,甚至当发生矛盾时,要以环境保护为首位。
二、实现绿色施工的措施
(一)绿色施工管理
首先为了更好地贯彻绿色施工的相关细则,建筑企业需要建立绿色施工管理机构。主要工作包括:负责平时绿色施工的宣传,将绿色施工的理念普及到每一个员工的心里;组织相关人员的培训让技术人员掌握绿色施工技术;对施工项目进行监督,并制定评价指标、体系及奖罚制度,进一步推进绿色施工的发展。其次要认识到工程项目的施工是一个繁杂的系统工程。建筑业企业必须将绿色施工理念渗透到从项目施工组织开始到项目竣工的全过程中,这中间包括设备、材料的使用等重要环节。最后,要推行全员参与的绿色施工管理。绿色施工并不是某一个具体技术人员的特定任务,而是需要上至企业领导下至后勤服务人员的所有人的共同努力。
(二)绿色施工措施
1 节水措施:节水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1)进行节水宣传,加强员工的节水意识,在用水处设立节水标志。(2)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认真研究、分析,进行系统规划,编制合理的现场临时用水方案,采用合理的管径和管网线路,有效减少水的浪费。办公区和生活区的用水要安装节水器具。(3)设立集水坑。在施工的特定阶段,如基坑降水阶段,可以地下水排人集水坑,养护用水、冲洗车辆、喷洒路面等均可采用集水坑所储存的水。(4)混凝土养护过程中采取节水措施,如使用喷雾器喷水养护,既可以保证混凝土的养护效果,又能有效地降低水的消耗量。
此外,还要控制施工现场的水污染,主要有以下几点:施工过程中机械设备的油料以及一些化学溶剂等要保证安全存放,设立专人负责;废弃的油料及化学溶剂应及时进行收集,以便进行集中处理;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污水废水不能直接排入市政污水管道,应该进行沉淀等无害化处理之后再排入市政管道。
(三)节能措施
节能措施主要有:
1 机械设备和机具的节能。首先在机械设备和机具选择方面,在满足施工要求的情况下,尽可能地选择能源消耗少的节能环保型设备和机具,避免使用超出施工要求的大型设备和机具,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在使用过程中,要提高设备和机具的利用率,尽量让其处于满负荷状态,避免设备和机具长期处于低负荷工作状态。2,施工现场办公生活的节能。施工现场办公生活在整个施工过程中的能量消耗是非常大的,因此施工现场临时设施在设计时就要充分考虑现场的自然条件等情况,进行合理布置和建设。如要尽量获取良好的日照、通风和采光效果,冬季利用充分日照,避开当地主要风向,夏季则充分利用自然通风。临时设施中的用电设备尽量采用节能型,合理配置临时设施内的空调设备,制定适宜的使用制度以保证节能效果。3,施工组织也是节能的重要方面,一个良好的施工组织设计能够使机械设备机具的使用效率最大化,能够保证施工的有序进行。进行施工组织设计时应考虑相邻的作业区,充分利用共有的机具资源。积极使用节能效果好的新型材料、新工艺。
(四)节材措施
节材措施主要包括:1,合理设置材料存放库房,加强材料管理,材料搬运过程中要采用合适的机械设备和装卸方式,避免材料的损坏和损耗。2,施工过程中避免浪费,混凝土、砂浆等用量要进行精确计算,以免剩余造成浪费。还要尽量减少混凝土、砖、瓦、砂、石等固体建筑垃圾,对建筑垃圾要进行分类处理,对仍具有利用价值的部分进行回收或进行加工处理再利用,从而达到节省材料的目的。3,优化施工方案,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采用材料节省的施工方案,如在脚手架工程中,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模板、支撑架的周转次数,可以采用可重复使用的模板体系。
(五)节地措施
绿色建筑的目的范文2
关键词:绿色建筑项目管理模式存在困难
中图分类号:G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人们的生活素质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周围的生活环境有了更高的需求。良好的自然环境成为当下人们生活的一个新的要求。对此,建筑师在设计建筑时从自然环境入手,提出了绿色建筑这一新的建筑。绿色建筑将会成为建筑业发展的大趋势,为了使绿色建筑能够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需要解决绿色建筑项目管理与当下建筑项目管理模式之间存在的矛盾,使当下的建筑项目管理模式有效的适用于绿色建筑管理中。所以,将目前建筑项目管理的模式进行改进,是使绿色建筑项目实施的最佳方式。
一绿色建筑介绍
绿色建筑师指建筑在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的节约能源、节约土地的使用、节约水资源、节约木材的使用,保护环境,为人们提供一个健康、高效、适用的使用空间,达到建筑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目的。绿色建筑与当下人们所的居住建筑物存在很大的差异。绿色建筑从材料的选取到绿色建筑的使用都以保护环境为出发点,尽量减少绿色建筑中合成材料的使用,有效利用太阳能、风能、热能等。以“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为原则的绿色建筑物的建设,给居住者接近自然的感觉,能够缓解居住者因为生活或工作而产生的压力,使之有一个平和的心态。
绿色建筑所表要突出的是“绿色”,与当下建筑的绿化不同,当下建筑的绿化是在建筑物的周围种植绿色植物,增强建筑物整体的美观,而绿色建筑是以环境保护为主,其建设与居住都尽可能的的减少对自然环境的使用和破坏。绿色建筑的室内温度、室内照明、室外环境等都最大限度的应用自然资源,将污染自然环境的可能性降低。例如,绿色建筑室内的照明问题,有效的利用光能,采集光能将其转换成电能,将其储存,供照明灯使用,使照明灯发光,解决绿色建筑室内照明问题。
绿色建筑项目管理模式遇到的困难
绿色建筑是建筑业提出的一个新的课题。绿色建筑受到各方人士的议论和探讨,主要认为绿色建筑这一项目的实施有很大的难度。仅从绿色建筑项目管理一个方面,就将绿色建筑中实施的难度体现出来。绿色建筑项目管理上存在的困难具体表现为:
1.管理人员在管理上的困难
绿色建筑的建设过程中采用项目管理,是通过有效的利用、人员、设施、方法,达到绿色建筑物建成的目的。项目管理的工作人员要以保护自然环境为主,对绿色建筑使用的材料、施工设备、施工人员进行管理。而在绿色建筑项目管理上出现管理人员在对率色建筑建设进行管理时要对绿色建筑的每一个方面都进行考虑,保证绿色建筑物污染环境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增大了项目管理人员在管理上的困难。绿色建筑项目施工前,管理人员要对绿色建筑使用材料的购入进行监督和控制,保证绿色建筑使用材料是环保性的;对绿色建筑施工人员进行培训,增强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增强绿色建筑施工的专业技术能力;强调施工中杜绝一切污染环境的行为等方面进行管理。在施工过程中严格监督施工人员的行为,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与绿色建筑的设计图纸相一致等相关方面。绿色建筑的后期完善阶段,管理人员需要进行的管理工作相对于绿色建筑施工过程需要进行的管理工作少很多。主要是绿色建筑物施工后剩下的材料、设备、用具等处理工作有进行,避免造成环境污染。
目前,绿色建筑的施缺少专业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施工人员等。绿色建筑的建设所进行的项目管理上,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与绿色建筑所需要的管理能力有一定的差距。对于绿色建筑新增的绿色要求难以有效的完成,对绿色建筑建设的标准难以掌握,成为绿色建筑的门外汉,根本无法有效的管理绿色建筑项目的建设。
2.管理模式选择存在的困难
通常对建筑项目进行管理的模式是根据建筑项目实际情况采用适合的、有效的管理模式对建筑项目进行管理。而对于绿色建筑所采用的管理模式,根据绿色建筑实际情况出发,目前管理模式中没有适合绿色建筑管理的模式,造成绿色建筑管理模式上出现了困难。由于绿色建筑项目对绿色等级要求较高,绿色建筑项目建设过程中需要建立一个绿色资讯小组,对绿色建筑项目涉及绿色要求的问题上予以解答并提出具体的建设措施。绿色建筑项目的管理模式需要解决实际建设中污染自然环境的问题、达到绿色建筑的绿色要求、保证绿色专项资讯小组的工作顺利进行等等很多难题。所以,要能够有效管理绿色建筑项目中存在的对界面的问题,就要对项目距管理的管理模式进行改进,使其适用于绿色建筑项目的建设。
绿色建筑项目管理模式的选择
绿色建筑项目是建筑项目中的一个特例。绿色建筑项目的管理是以保护自然环境的基础上,适合绿色建筑项目建设的实际情况。所以,绿色建筑的项目管理模式需要打破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将其改变成适应绿色建筑项目建设的管理模式。
1.选择基本的项目管理模式
当前,我国建筑项目建设过程中应用的项目管理模式有四种类型,即项目管理服务、项目管理承包、性建造管理、风险型建造管理。项目管理服务是将建筑项目委托专业的管理团队从建筑项目前期的可行性到建设项目投入使用的全过程进行系统的管理服务。项目管理承包与项目管理服务相似,对建筑项目建设的全过程进行管理,主要的区别是项目管理承包直接与施工人员、材料的供应商等签订合同。代来性建造管理模式是集建筑设计、建筑项目承包、建筑施工共同推进的方式进行管理。风险建造管理是从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出发,对建筑项目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制定风险最小化的管理方案,对建筑项目进行管理。绿色建筑项目的管理模式需要对环境污染、绿色要求、绿色专项资讯小组等相关方面进行管理,保证绿色建筑项目有效开展的一种管理模式。选择项目管理承包模式为绿色建筑基础管理模式比较适合,在项目管理承包模式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改变,能够灵活的应对绿色建筑项目中的问题。
2.基本管理模式的改进
对项目管理承包模式进行改进主要是使其能够将绿色专项咨询小组的工作和有效的应用于绿色建筑项目建设中,绿色建筑建设中对于绿色要求能够准确的实施。所以,项目承包管理模式改进的方式是将绿色专项咨询与项目管理承包整合的机构模式。项目管理承包责任人与绿色专项咨询小组签订委托协议。促使专项咨询小组、项目管理承包商、施工承包商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协调,将绿色建筑项目所提出的绿色要求制定有效的实施方案,应用于绿色建筑项目具体的施工中,并对绿色建筑项目进行具体的施工进行监督和控制。保证绿色建筑达到要求和绿色建筑物的质量。
结束语:
绿色建筑是一项保护自然环境的新型建筑。绿色建筑从建设到使用,都是以利用自然资源为主,如太阳能、风能、热能等,促使绿色建筑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的状态。然而,绿色建筑项目的实施存在很大的困难。绿色建筑项目管理与当下存在的管理模式、管理方法有很大的区别。增加绿色建筑项目管理的难度。所以,绿色建筑项目的建设还需要从设计、管理、施工等环节上不断的加强和改进。
参考文献:
[1]蒋慧杰.PMC项目承发包模式研究[J].天津理工大学,2005.
[2]吴芳.可持续发展条件下的工程项目管理[J].建筑经济,2004.
[3]王勇,于海丰.关于绿色工程项目管理的探讨[J].建筑经济,2006,11.
绿色建筑的目的范文3
关键词:绿色建筑;激励政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40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绿色建筑是以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源的方式来建造低环境负荷下安全、高效、健康、舒适的环境空间。是人、环境与建筑共生共容、永续发展的新建筑模式,是“四节两环保”的建筑。发展绿色建筑对于我国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具有重要意义,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对能源需求和利用的现状与趋势日益旺盛、中国自身能源供给的产能不够与储量不足日益严峻”的形势,更有利于我国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此外,大力发展绿色建筑,能够对改善和优化环境起促进作用,也是我国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内容。
2012年4月,住建部和财政部印发 《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这是我国第一次从国家高度对绿色建筑提出具体放入奖励标准,并且针对我国现阶段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指出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我国绿色建筑项目的发展方向。虽然我国绿色建筑起步较晚,并且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各方面规章制度和经济激励政策不完善,但相信在以国家为强大后盾的支持下,我国的绿色建筑项目会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绿色建筑经济激励政策会进一步的完善。
1 我国绿色建筑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绿色建筑发展存在以下两个主要问题:消费者对绿色建筑的有效需求不足;绿色建筑相关产业不发达。
1.1消费者对绿色建筑的有效需求不足
消费者对绿色建筑的认识不足,是影响绿色建筑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人们对绿色建筑了解不深,大部分人认为绿色建筑就是“绿化”建筑,是造价不菲的建筑,而消费者往往看重的就是房屋的价格,大大忽视了绿色建筑在使用中的舒适性、成本节约等优点。在这种观念下,让广大市民购买绿色建筑显然很困难。所以,要做好这方面的的宣传工作,让广大群众了解绿色建筑的好处,提高市民的绿色消费意识,这样才能扩大绿色建筑的市场需求,为推广绿色建筑营造良好的市场氛围。
1.2 绿色建筑相关产业不发达
绿色建筑的建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受到研发、生产、销售状况的限制,系统中任何一个环节缺失或者低效都会影响绿色建筑的成功推广。国内绿色建筑相关产业面临的问题主要有:第一,技术开发相对落后,缺乏专业人才,绿色建筑产业研发资金不足。第二,绿色建筑产品发展滞后,绿色建筑对各种建筑材料、采暖、通风、空调系统有较高要求,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仍以制造传统产品为主,绿色产品的品种和数量不足,不能达到规模化生产。第三,绿色建筑在生产过程中需要设计、安装、施工等单位的大力配合,现阶段我国从事绿色建筑的专业人员不足,为降低难度和工作量,他们往往采用比较熟悉传统的方式进行设计施工,影响绿色建筑目标的实现。
2我国绿色建筑经济激励政策现状
我国在绿色建筑方面制定了一些经济激励政策,主要采用的手段有税收优惠政策、财政补贴政策和信贷政策等,这些政策的实施一定程度上激励了绿色建筑项目的发展。下面具体介绍各个激励政策:
2.1税收优惠政策
税收优惠政策是指政府利用税收政策,减轻参与绿色建筑投资者应履行的纳税义务,实现对绿色建筑给予间接补贴的经济激励行为,从而提高绿色建筑投资者的收益水平。税收优惠政策实质就是减少纳税人税赋进而提高纳税人的收益水平。绿色建筑可以使用的税收优惠政策主要函盖以下税种: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契税等。
以所得税为例说明具体的优惠政策,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于1994年《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优惠政策的通知》,规定凡利用本企业外的大宗煤研石、粉煤灰、炉渣作主要原料,生产建材产品的所得,自生产经营之日起,免征所得税5年。该项激励政策的主要目的在于促进资源综合利用,对绿色建筑中发展新型墙体材料和限制使用实心粘土砖等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2008年4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规定:国家对生产、使用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规定的推广目录的需要支持的节能技术、节能产品,实行税收优惠等扶持政策。2008年7月颁布的《民用建筑节能条例》规定:民用建筑节能项目依法享受税收优惠。
2.2财政补贴政策
财政补贴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财政支出方式对投资者实施补贴,直接增加收入从而提高投资收益水平。在绿色建筑建造中,财政补贴方式主要有财政直接补贴和财政贴息两种。财政直接补贴是指政府根据绿色建筑的建造规模、对周围环境的带来的贡献和建好后达到的效果对投资者进行直接补贴。财政直接补贴的方式有一次性财政补贴和分期支付财政补贴。财政贴息是指由绿色建筑企业或个人向银行贷款进行绿色建筑建造的投资活动,由财政对银行优惠利率与正常利率之间的差额给予补助。《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规定:国家为符合条件的节能
技术研究开发、节能产品生产以及节能技术改造等项目提供优惠贷款。
2.3 信贷优惠政策
信贷资金可作为绿色建筑建造的重要资金来源之一。为了发挥信贷资金在绿色建筑建造中的重要作用,政府制定信贷优惠政策,包括贷款期限、贷款担保、贷款利率、贷款期限等内容,以便绿色建筑投资者利用信贷资金进行绿色建筑的建造工作。国家加大绿色建筑项目的投资力度,也是我国节能工作的一部分。《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规定:拓宽节能融资渠道;各类金融机构要切实增强对节能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引导和推动社会多方面加大对节能项目的资金投入。2007年我国出台的《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规定:加强节能环保领域金融服务;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循环经济、环境保护及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项目的信贷支持,优先为符合条件的节能减排项目、循环经济项目提供直接融资服务。
3针对我国绿色建筑经济激励政策的几点启示
我国对绿色建筑经济激励政策起步较晚,虽然加大了对绿色建筑的经济激励的力度,但形势过于单一,有些激励政策在实际操作中不能按质按量的实施,有关方面的法律法规也不尽完善。这就导致了绿色建筑建造投资者积极性不高,延缓了我国绿色建筑项目的发展。笔者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以下启示:
3.1强制性税收政策
强制性税收政策是对非绿色建筑产品的投资者实行高强度、高标准的收费政策。如我国环境法规中规定,对于建筑主要是针对其污染而言,常见的环境法规包含“谁污染谁治理谁赔偿”和“绿色税”原则等。这样做不仅给非绿色建筑产品的生产者一警示惩罚,也给绿色建筑投资者一定的导向作用,从税收方面引导建筑投资者向绿色建筑建造方面发展。
3.2尽快形成绿色建筑经济激励的长效机制
在不同的政策形势下不同条件的经济杠杆作用效果不尽相同,在制定经济激励策略时,要分开对待。在制定绿色建筑激励策略时应立足于“以奖代补”的经济激励对策。采取建立绿色建筑专项补贴、出台多元化的税收政策、合理制定能源价格、发挥贷款优惠的积极作用等经济激励手段。经济激励政策只有形成长效机制,才能有效推动我国绿色建筑长期健康发展。
3.3 加强绿色建筑评估的实施和监管力度
近些年来我国建设部相继制定了《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管理办法》和《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实施细则》,2006年又颁布了《绿色建筑技术导则》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反应了我国在推动绿色建筑长期发展方面做出的巨大努力。当然,仅有这些标准还是不够的,更要加大该标准的监督力度。为了推动绿色建筑长期健康的发展,要建立一套有效的绿色建筑开发与管理模式非常重要。绿色建筑的开发和管理必须走政策激励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道路,尽快开展绿色建筑等级认定工作,政府针对不同等级的绿色建筑项目采取不同的激励措施,同时等级评价结果也可以作为市场选择的依据。
3.4 不断完善我国绿色建筑法律法规体系
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需求,有关部门应对现有的节能和能源法律进行完善,补充作为调整建设领域各项活动法律基础的《建筑法》、国家节约能源方面根本法律《节约能源法》在绿色建筑领域法律上的空白。此外,随着我国绿色建筑项目的逐渐深入,尽快制定出台与绿色建筑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以专门法律法规的形式规范绿色建筑实施行为。
4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绿色建筑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各方面的规章制度和经济奖励政策还不够完善。各级政府要以身作则,加大绿色建筑经济激励的力度,同时要不断完善我国绿色建筑法律法规体系,这样才能有效推动绿色建筑长期健康发展,为我国建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高升.绿色建筑的发展趋势探讨[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03)
[2]张仕廉,李学征,刘一.绿色建筑经济激励政策分析[J].生态经济. 2006(05)
[3]陈偲勤.从经济学视角分析绿色建筑的全寿命周期成本与效益以及发展对策[J].建筑节能.2009(10)
[4]刘晓天,任涛,汤洁.建立有效的绿色建筑激励政策[J].建设科技.2007(06)
绿色建筑的目的范文4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施工;管理;生态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绿色建筑的现状。
国家及各省市大力推广绿色建筑,并提出目标任务。绿色建筑的概念起源于西方,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首次提出“生态建筑”理论。20年70年代初期,由于国际形势导致的能源紧张,各国将绿色的理念引入建筑领域,绿色建筑的理念由此应运而生。
绿色建筑理论在中国自2004年便提出,2006年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做为指导,被认为是绿色建筑规范化的开始。但是在随后的具体实施和后续的政策支持上没有跟进,导致开发企业积极性不高,绿色建筑仅仅停留在计划和理论研究上。进入2013年从国务院、地方政府纷纷出台发展绿色建筑的积极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持。绿色建筑产业迎来春天。
2.绿色建筑的优势。
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就是要在项目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环境友好(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总结起来就是“四节一环保”。从中不难看出,绿色建筑进一步的深化和发展了以往的建设模式和建设内容。由以往的只重视建筑施工阶段,发展到项目全寿命。内容的增加对开发、设计、施工、营运、维护提出更高的要求。
绿色建筑与传统建筑相比,具有很多的实用性、节能性、环保性等特点。传统建筑设计在满足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多注重于个性化的体现,新中式、地中海等风格。多是在为项目的后期销售做铺垫。重视建筑立面效果、室内装修、园林景观的营造,在最关键的舒适性上大打折扣。绿色建筑倡导继承传统精华的同时,发展和创新建筑表达。将室内外的环境有机的融合,提高生活的优越感和舒适性。同时,不再一味的追求个性化的建筑风格,将充分利用和结合当地的风俗特点,在人与自然间创立和谐的氛围,创造更加新颖独特的绿色建筑美学。也可以认为这是对中国各地文化风俗的保护和传承,让传统建筑精华永留。
建筑节能一直是国家倡导和强制实施的设计要求,绿色建筑与普通建筑有明显的优势。普通建筑的能耗大,一直是很难解决的问题;绿色建筑由于广泛的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在实际的运营中也起到良好的社会反应和效益。普通建筑在建造期,无论是对材料的浪费,还是对环境的污染都不容忽视。但是,这些行为没有引起参建单位的重视。绿色建筑在建造期,需执行相关规范准则的要求,充分的考虑对材料的使用和环境的保护,将污染减至最小化,全面贯彻实施绿色施工、绿色管理的理念,造福人民。
3.绿色建筑的阶段化管理。
绿色建筑工程管理做为新兴的模式,有别与以往的管理。各阶段连接关系更加的紧密,环环相扣。
(1)策划阶段的管理。
绿色建筑的四节一环保理念能全过程贯彻实施,必须在策划阶段充分考虑。绿色建筑在我国处于发展阶段,各种节能技术、节能材料的运用广泛。项目前期调研和分析时,要充分考虑项目的复杂性、艰难性。因为绿色建筑无论是在项目投资、规划设计均超出以往工程。要因地制宜地结合城市发展需求的前瞻性,确定相宜的项目定位至关重要,也是项目成功的关键。取得土地的同时,就要根据周边的环境特点、交通状况、人员流动情况、商业氛围等因素,确定项目业态比例。通盘考虑土地利用,提高土地的使用价值,提升土地的增值空间。也就是“节地”的重要方面。
(2)设计阶段的管理。
设计工作做为项目的关键组成部分,且绿色建筑的设计在国内还尚属于起步阶段,更应加强其管理。与传统的建筑设计相比,绿色建筑设计需要在更全面的高度,与项目的整体契合,体现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综合平衡,并将绿色建筑的理念植入项目设计的全过程。绿色建筑目的是节能降耗、保护环境、维持自然生态平衡。它包括节约生态环境资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三个方面的设计。旨在优化建筑内外部环境、保证居住健康舒适、使用高效经济。
规划方案阶段,要求必须按照绿色建筑的标准进行规划和建设。例如,在规划时应要求建筑用地内无排放超标的污染源,建筑实施过程中应不破坏当地文物、自然水系等自然环境。要及时的与项目所在地规划部门沟通,了解当地的政策和基本的规划条件,尤其是结合当地情况制定的相关制度规章,以及当地的人文风俗习惯等。基础资料明确后,项目的定位目标就变的尤为重要。现实中许多的绿色建筑由于在方案阶段,无法明确建筑建设目标,导致在评定时不达标的例子不少。同时,确定目标还可以减少项目不必要的投资,以便很好的控制造价。规划方案成果应及时的与规划部门对接,以便及时修改不符合要求的设计。
施工图设计阶段的开始标志着,项目的规划定型,需进一步的细化项目的各专业设计、配置。从建筑立面设计、结构形式、水电暖等专业的节能设计都需多方配合协作。在室内室外结合方面,建筑的外部设计和环境相适应,内部设计也应该外部的绿色引入室内。将面向外部优雅的环境墙设计成可以半开或者全开的墙面,可以让人获得和享用更多的阳光和新鲜空气,吧房间的空间向外延伸,拓展室内空间。同时在于既有建筑的关系的处理,要相互适应,彼此达成统一风格。
(3)施工阶段的管理。
建筑施工是建筑全寿命周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非独立于传统施工的采用全部新技术进行地工程建设,而是采用可持续的眼光和方式对传统施工进行改进,以符合并达到绿色建筑施工阶段的要求。施工周期与建筑的运行周期相比虽然短,但是此阶段也是全寿命周期中资源利用最大,消耗最多的时期。要实现绿色建筑的目标,必须把控好这个关键要素,以保持施工过程中的生态环境和能源节约为目标,采用合理的施工技术和管理方案,在过程中参照相关的规范规定要求,严格执行。需要更有效的去加强施工过程中所有相关人员的环保节能意识,绿色施工意识的提高,也会带给建筑业新的革新。
在施工期间进行技术经济分析,确定最环保的施工方法;结合施工方法,进行材料使用的比选,确定最合适的施工机械、设备使用方案,降低材料的储存成本和运输成本;运用先进的绿色施工技术、绿色新型材料等。
(4)运营阶段的管理。
传统意义上对运营阶段的管理是缺失的,主要是开发商在将项目竣工后,完成销售和出租任务后,急于回笼资金开始新项目的开发。而运营管理多将其转嫁给后期维护工作的物业管理单位。所以在这方面的意识比较欠缺。加强运营管理的意识,才能将绿色建筑的理念贯彻到建筑的全寿命。
5.绿色建筑存在的问题。
我国在绿色建筑发展时间,晚于发达国家,在理论研究、工程技术、工程实践、管理维护等方面均有很大差距。从现在发发展趋势上看,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成果,开始逐步的应用时该工程设计和现场施工中。但是我们也应清楚的认识到,尚属绿色建筑发展起步阶段的我们,要走的路还很远,必须脚踏实地的扎实推进,切记不能出现跟风、高投入低产出的不切实际的做法。
提高国人的绿色理念,创建社会的整体氛围才能从根本上推进绿色建筑的发展。各界现阶段对绿色建筑还缺乏真正的认识和了解,只有在相关部门的正确指导和规范引导下,让更多的人了解绿色建筑的本质。
法规标准亟待完善。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国家的相关法规、标准的不健全也是,缺乏强制各方面利益主体必须参与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友好的法律法规。我国国土幅员辽阔南北东西气候差异巨大,国家的相关规范标准,也只是起到基础指导作用。结合各地的气候、资源、经济、文化和环境等特点建立针对性强、可行性高的绿色建筑标准体系和实施细则是当务之急。
激励政策严重滞后。尽管各省市陆续的出台对绿色建筑的财政补贴政策,但是实际的作用并不大,各方对绿色建筑投入的积极性普遍不高。除各省市的样板工程外,鲜有企业投资兴建。在企业来看,绿色建筑虽然更加节能环保,从经济性上考虑,绿色建筑的设计和建造本身增加部门开发成本,又无法看到更加积极的回报的前提下,不可能冒险尝试。
绿色建筑的目的范文5
关键词:绿色建筑;发展;制约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TQ622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发展绿色建筑己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虽然中国的绿色建筑数量正在快速提升,但是一种长效的支持建筑物的节能减排和绿色建筑结构发展的机制尚未确立,所以绿色建筑的推广仍存在很多困难。绿色建筑的发展具有很强的外部经济性,在现有条件下,提高绿色建筑物的消费者和和生产者的积极性还有很大的难度。只有合理运用财政投入、税收优惠、信贷支持等多种经济激励手段,才能有效促进绿色建筑的发展。
1、发展绿色建筑的意义
从绿色建筑的概念可以看出,绿色建筑强调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在建筑材料的使用上选择可再生材料,把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降低到最少,节能材料,因地制宜,在建筑设计、建造过程中,注重节约资源,同时还要满足人类的使用条件,为提供健康、高效与适用的使用空间而努力。对我国发展绿色建筑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效降低资源的过度使用;二是减少污染排放、改善环境状况;三是促进我国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
2、制约绿色建筑发展的因素与对策
2.1、设计单位对绿色建筑的影响因素与对策
设计机构缺少在绿色建筑方面的实践经验,会导致设计单位对绿色建筑缺乏理解,在态度上对绿色建筑设计采取回避或抵触的方式,这样会影响绿色建筑设计的质量和速度。
对此,应该从设计单位的认知入手,提高对绿色建筑的设计水平,制订设计绿色建筑的标准,来精心设计、开展绿色建筑的推广和宣传工作,满足绿色建筑多样性发展的需要,提高绿色建筑标准体系和技术的可操作性,最大限度地明确绿色建筑量化指标,进而增加绿色建筑设计和评价工作的可操作性。同时,绿色建筑设计单位应该设立激励机制,奖励绿色建筑设计质量高的个人和集体,培养重视绿色建筑设计的氛围,提高绿色建筑设计的质量。
2.2、咨询单位对绿色建筑的影响因素和对策
咨询是绿色建筑设计的前期工作,对推进绿色建筑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普及绿色建筑有着技术支撑与技术帮扶的功能。目前,绿色建筑咨询单位普遍存在盲从的问题,使咨询工作不能起到应有的价值和作用,主要表现为:咨询工作缺少行业介入,导致咨询单位间竞争不足,出现绿色建筑咨询专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缺少对绿色建筑发展的责任感,存在无规范约束机制、无固定检测项目、无明确检测要求、无明确检测细则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绿色建筑的发展。为此,咨询单位应该确保绿色建筑的适宜性、经济性和有效性,以专业的角度提出咨询意见,并从业主角度做好对绿色建筑造价、质量、工期控制的建议。
2.3、房地产企业开发绿色建筑项目的影响因素和对策
房地产企业是否开发绿色建筑受企业对绿色建筑开发的态度、倾向,外界环境对企业的压力,以及企业自身的能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具体来说,绿色建筑的市场前景、国家政策要求、投资成本及土地、资金、技术与人才等资源因素都会影响企业的决策。房地产企业首先会考虑开发绿色建筑能否达到预期的收益,同时对开发绿色建筑项目进行风险评估,比如是否可能增加成本、延长项目工期等给企业带来风险。外界压力,包括政府法规的管制、政策的激励以及惩罚措施的严厉程度,也会影响房地产企业的行为。此外,绿色发展的理念、社会文化环境会深刻影响房地产企业的决策者、企业内部员工以及其他重要关系人对开发绿色建筑项目的态度和意向。房地产企业开发绿色建筑项目的能力和条件,是开发绿色建筑项目的基础和重要推动力。如果企业拥有良好的土地、资金资源和长期合作伙伴,并把企业已有的创新能力、管理能力、技术开发等能力整合在一起,就会大增信心。根据实际调研,目前影响房地产企业开发绿色建筑决策的最主要因素就是市场需求和增量成本。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任何决策都以能否盈利为最终评判依据,市场需求和生产成本对于任何商品来说都是能否盈利的关键,对于绿色建筑也不例外。同时,政策导向、品牌效益、建设工期等也是绿色建筑开发决策的影响因素。
为了合理控制房地产企业开发绿色建筑项目的影响因素,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加快人才队伍建设
建立绿色建筑评价职业资格制度,将绿色建筑知识作为相关专业工程师继续教育培训、执业资格考试的重要内容,编制绿色建筑专门培训教材,加强对建筑规划、设计、施工、评价、运行等人员的绿色建筑专项培训,全面提升各方主体绿色建筑实施能力。鼓励高等院校开设绿色建筑相关课程,加强相关学科建设。培育壮大绿色建筑咨询机构,建立绿色建筑咨询机构备案管理和清除制度,提高绿色建筑技术咨询整体水平,为绿色建筑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和服务。
第二,加强政策法规体系建设
建议尽快推动绿色建筑立法,明确绿色建筑管理体制和强制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的范围,落实绿色建筑管理机构,建立将强制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的项目纳入基本建设管理的方法和程序,形成一套有效的绿色建筑闭合监管措施,加强建设全过程监管,为强制推动绿色建筑提供法制的保障。
第三,落实绿色建筑激励政策
建议尽快出台绿色建筑则政补贴、金融支持和税收优惠等方面具有可操作性的具体措施,对开发建设绿色建筑项目予以补贴奖励和享受相关税费减免等;对生产、使用列入绿色建筑技术推广目录的,依法享受税收优惠和给予金融支持;特别要重点加大对终端消费者购买绿色建筑的经济激励,按照国家《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要求尽快明确、落实对购买绿色住宅的消费者在购房贷款利率上给予适当优惠的措施或契税减免措施等,通过终端消费引导形成发展绿色建筑的市场机制。
第四,培育绿色建筑地方产业
开展绿色建筑相关技术研究和集成示范,探索经济适用的绿色建筑技术路线,建立绿色建筑技术推广和淘汰制度,及时制定绿色建筑相关技术、产品推广和淘汰公告、目录,促进行业技术进步。健全绿色建材认定标识工作机制,培育壮大绿色建筑地方产业,引导绿色建筑产业合理布局,为发展绿色建筑提业支持。
3、加强绿色建筑的质量控制
在绿色建筑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对其质量进行控制,积极调动当地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参与和支持,制定相应的规范标准与评价体系,确保绿色建筑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3.1、制度保证
任何新鲜事物的发展都要依靠相应的推动力,在绿色建筑发展过程中,政策法规就是其推动力。实现政府支持的基础,就是要制定一些切实可行,并且合理的政策法规的同时,予以相应的落实。要想有效实现政策法规的作用,就一定要加大执行力度。现阶段,我国绿色建筑政策法规的执行力度还比较弱,一定要设立一些执法监督部门,确保各项政策法规都可以予以落实。因此,要想有效实现政府支持,就要加大政策法规的执行力度,加强守“法”观念的树立。除此之外,也可以建立一些激励政策,颁布一些奖励制度,进而实现绿色建筑的质量控制,达到可持续发展。
3.2、标准保证
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正式进入了完善的标识阶段。而我国在这个方面的起步比较晚,进而相应的评级体系也在不断的完善过程中。在此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对地域、自然环境、气候、技术水平、资源情况、规范标准等方面的分析与研究,借鉴一些国外评价体系的内容,制定更加符合我国实际发展情况的评价体系。我国在制定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时候,一定要加强对建筑的研究与实践。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绿色建筑,进而制定一套完善、可行性强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结束语
总之,随着绿色建筑概念的提出,人们越来越重视建筑中的节能环保,并且对相应的技术应用和质量控制进行了一定的分析与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建设绿色建筑的时候,一定要充分结合当地的环境与资源条件,制定合理、可行的设计方案,使用一些环保建筑材料与节能设备,有效保护环境、降低资源消耗,进而促进绿色建筑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绿色建筑的目的范文6
关键词:绿色建筑;评价;流程
0 引言
建筑业是能源和资源消耗、污染物排放的大户,以美国为例,其38%的主要能源消费及城市固体废弃物(1997年)中的65%是与建筑运行有关的[1]。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增加环境负荷。据统计,世界一些发达国家,建筑能源消耗量约占总能源消耗量的30%~40%,而我国建筑能源消耗量也占到社会能源总消耗量的近1/3[2],如表1[3]所示。而绿色建筑以其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和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恰恰使得建筑能源消耗和污染问题迎刃而解。
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自颁布实施以来,在“十一五”期间有效地指导了我国绿色建筑实践工作,累计评价项目数量已达到近五百多个,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进入“十二五”,国家又陆续制定了若干发展绿色建筑的重大决策,将发展绿色建筑作为“十二五”期间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大措施。如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必须增强危机意识,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生态文明水平[4];2012年4月27日,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又联合了《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十二五”推动绿色建筑发展的主要目标与基本原则,并将通过建立财政激励机制、健全标准规范及评价标识体系、推进相关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等多种手段,推进绿色建筑发展;2013年1月1日,国务院以1号文件转发了国家发展改革委、住建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再次体现政府对绿色建筑发展的高度重视。
1 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流程简介
1.1 绿色建筑评价的主体
1.1.1 申请单位
目前,我国绿色建筑认证的申请单位主要为项目的业主、开发商、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物业管理单位等。在申报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时,以业主或开发商作为申报单位;在申报设计标识时,以设计单位作为申报单位;申报运行标识时,以物业单位作为申报单位;此外施工单位还可以根据《绿色施工评价标准》的相关规定申报绿色施工标识。
1.1.2 评价单位
我国绿色建筑的评价是由住建部委托住建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与绿色建筑专委会共同组织成立的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绿标办”)来负责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管理工作,并接受住建部的监督与管理。绿标办直接受理三星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并指导一、二星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活动;同时住建部还委托具备条件的地方建筑主管部门开展所辖地区一星级和二星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
1.2 绿色建筑评价的依据
目前开展绿色建筑认证所依据的管理文件为《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试行)》和《一二星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试行)》,所依据的技术文件为《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试行)》、《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补充说明(规划设计部分)》和《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补充说明(运行使用部分)》。
1.3 绿色建筑评价流程
目前绿色建筑评价工作主要涉及申请单位和评价单位两方,开展规划设计阶段和运行使用阶段的绿色建筑认证的流程相同,均由申请单位提出申请并准备相关申报材料,由评价单位组织专业和专家评审,并根据评审结果予以公示和颁发相应等级的证书和标识。具体评价流程如图1所示
1.4 现行评价流程存在的不足
现行评价流程存在两方面的不足:
1)对于申请单位而言,具有政府背景的评价单位的工作主要是进行认证评价,难以提供全程和及时的指导服务,特别是在对绿色建筑最终“绿色”影响程度最大的前期阶段,如图2所示,在此阶段,决策或设计的方案还未成熟,绿色建筑评价工作还未开始,难以给申请单位的方案以及时的指导和建议来避免影响最终绿色目标的实现或减少因专业知识和对政策了解的缺乏而造成重大损失的可能。
2)对于评价单位而言,由于政府背景决定了其首要职能应该是制定绿色建筑发展规划和战略,宏观管理和综合协调以及进行行政监督,加强绿色建筑的宣传和培训工作等。目前的流程,将难以建立以市场为主导的绿色建筑评价机制,此外随着人们对绿色建筑认识的不断加深,参评项目越来越多,无疑给政府部门带来巨大的压力。
2 绿色建筑评价流程改进的构想
2.1 引入第三方咨询评价机构
在对绿色建筑评价流程改进时,建议在业主、开发商、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物业管理等申请单位和政府之间引入第三方咨询评价机构。主要出于以下考虑:
1)普通的建筑设计评价是对所设计的建筑成果在满足并支持人和环境的表面或内在需求及价值方面的程度的评价。而绿色建筑评价注重的是建筑环境特性,因此绿色建筑评价需要具有包括建筑学、建筑技术、建筑环境与设备、生态学等良好专业背景的专家来执行。成立第三方咨询评价机构,评价人员接受建筑主管部门的从业资格授予和管理,使得从事绿色建筑咨询评价工作的人员更加专业化,不仅有利于相关经验的积累,也有利于绿色建筑的推广,随着专业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评价的结果也会越来越准确。
2)项目前期阶段对项目最终的“绿色”性影响最大,设计人员应较早地考虑评价标准中的评价条款,而第三方咨询评价机构的提前介入和参与项目的决策、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营过程,充分发挥其辅助决策与辅助设计的功能,不断提供改进措施和意见,有将利于业主或开发商更好达到预期的绿色目标。
3)更好地体现建设主管部门的行政管理职能,将工作重心放在宏观管理的层面上,如制定科学的绿色建筑发展的总体目标及战略;建立和完善符合我国国情的绿色评价体系;颁布各项优惠措施,调动绿色建筑开发参与各方的积极性;为绿色建筑的开发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市场条件等工作上。
2.2 分阶段评价
绿色建筑强调在全寿命周期内实现高效率的利用资源、低限度的影响环境。因此,对绿色建筑进行评价也应按照项目开发全过程的特点,如图3所示,按照不同阶段不同要求分阶段进行。依照全过程监控、分阶段评价的指导思想,可将绿色建筑评价分为项目策划评价、规划设计阶段评价、施工阶段评价和运营阶段评价四个阶段性评价,这与建设项目开发的过程也是相一致的。评价时,按照我国绿色建筑“四节一环保”核心内容和标准进行评价,只有某阶段达到了绿色建筑的基本要求,才能开始下一阶段的开发工作。只有每个阶段都达到绿色要求,才能认为项目为绿色建筑。
分阶段评价有以下优点:
1)有利于问题的及时发现和解决,对那些可能对项目全寿命周期目标产生不良影响的行为可以及时修正,将风险控制在萌芽状态。
2)有利于各参与方明确各自的职责,使得责权利更清晰,对各参与方的评价有了科学的参考标准,尤其对一些界面工作的划分将更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减少重复工作,避免因职责不清造成的扯皮现象。
3)有利于加强业主、开发商、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及物业管理单位之间的合作,加强整个项目开发团队的理解和沟通,各方可以在充分理解项目的基础上开展各自的工作,对各阶段所参与的工作更清楚,避免了项目实施中的责任“盲区”。同时也有利于业主或开发商对项目的整体控制和掌握,确保项目绿色目标的实现。
2.3 改进后的绿色建筑评价流程
基于上述思想,对绿色建筑评价流程进行改进,如图4所示。从流程图中可以发现,第三方咨询评价机构起到中间桥梁的作用,由于其可以全过程地参与绿色建筑项目的开发,一方面可以为申请单位提供咨询和指导的专业化服务,另一方面为政府部门分担了周期时间长和评价工作繁琐的评价工作。
3 结论
绿色建筑是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了建筑领域,这也是未来建筑的发展趋势。绿色建筑评价不应仅仅着眼于最终鉴定性的评定,其更大的作用应体现在对绿色建筑开发全过程的指导性,使项目的各参与方明确认识何谓达标的条件,如何更好地进行策划、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营。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现行的评价流程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了引入第三方咨询评价机构和分阶段指导、分阶段评价的改进的对策,明确了政府部门的职责,这将对积极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绿色建筑评级机制,促进绿色建筑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Scheuer,Chris W,Keoleian.Gregory A. Evaluation of LEED Using Life Cycle Assessment Methods,NIST GCR 02-836(Ann Arbor,MI:University of Michigan's Center fir Sustainable Systenms,september 2002).
[2] 洪雯.建筑节能:绿色建筑对亚洲未来发展的重要性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