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疗的治疗作用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理疗的治疗作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理疗的治疗作用

理疗的治疗作用范文1

[中图分类号]R245.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517(2009)07―0135―01

在日常护理工作中通常采取简而易行、经济有效的措施,协助患者排便,解除便秘,常用于老年、体弱、久病、习惯性便秘及某些疾病引起的便秘者。所用的通便剂多为高渗液和剂组成。随着患者对中医的认识和信任的增加,利用中医方法协助患者排便,是护理人员急待需要掌握的技能,据《灵枢》记载,循行耳区的经脉与手足三阳经关系最为密切,六条阴经虽不直接入耳,却通过经别与阳经相合,故十二经都直接或间接上达于耳。明张介宾《类经》曰“手足三阴三阳之脉皆入耳中”,故刺激耳穴能协调阴阳,调理脏腑而达阴平阳秘,脏腑和调。耳压疗法对便秘的治疗作用明显,其方法简便,值得临床医护掌握,解除患者便秘痛苦。针对当前耳压疗法对便秘的治疗进行相应的的心理护理十分必要,现简单介绍如下:

1 耳压法治疗习惯性便秘

习惯性便秘患者取耳部大肠、直肠下段、便秘点、内分泌、皮质下、交感为主穴;配脾、胃、肝、胆、肾耳穴,贴压王不留行籽1疗程后,大便通畅,停止治疗2个月以内大便保持正常者为基本痊愈,共18例;贴压过程中大便通畅停止治疗后复发者为显效,为25例;贴压后只在3 d内大便正常者为有效,共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2.6%。有人将习惯性便秘患者王不留行籽贴压取穴:直肠下段、大肠、便秘点、胃、皮质下,两耳穴位交替使用,本组50例,经1~4个疗程治疗后,有47例患者大便恢复正常,3例因故放弃治疗。

2 耳压法治疗老年性便秘

便秘是临床上老年人常见的症状之一,除单纯性便秘外,常伴发于一些疾病过程中。在王不留行籽耳压法治疗老年性便秘主穴为大肠、腹、直肠、皮质下;配穴:肠道实热型加耳尖放血,耳穴加肝、胆、胃、三焦;肠道气滞加肝、脾、胃、三焦;脾虚气弱加脾、肺;脾肾阳虚加脾、肾;阴虚肠燥加肝、脾、肾,结果治愈(2天以内排便1次,便质转润,解时通畅,短期无复发)30例;好转(3天以内排便,便质转润,排便欠畅)25例;无效(症状元改善)3例;总有效率为94.8%。有人使用自拟通便汤联合王不留行籽耳压法耳穴:大肠、小肠、交感、肺、脾、皮质下结果治愈26例。好转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

3 耳压法治疗慢性肾病患者便秘

便秘是慢性肾病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往往导致患者头痛头晕,腹胀,食欲减退,睡眠不安,心烦易怒;更甚者便秘努责。诱发患者血压升高、出血性脑卒中、急性心衰和心律失常等。将慢性肾病便秘患者38例耳穴磁珠贴根据证型选取合适的穴位,虚秘:三焦、便秘点、脾、肾、内分泌;实秘:三焦、便秘点、大肠、直肠、肺;发现贴耳后无便秘者36例,占总病例数94.7%;无腹胀者38例,占总病例数100%;贴耳后血尿索氮、血肌酐、血尿酸比贴耳前有降低。

理疗的治疗作用范文2

【摘要】 目的 比较全脑放疗(wholebrain Radiotherapy,WBRT)+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tereotactic radiotherapy,SRT)和单纯WBRT对脑转移瘤的治疗效果,探讨脑转移瘤合适的治疗方法。方法 将经我院明确诊断的97例脑转移瘤患者(其中肺癌53例,乳腺癌21例,其他类型肿瘤共23例)分成WBRT+SRT组和单纯WBRT组。WBRT+SRT组在全脑常规放疗(36~40 Gy/3~4 w)后给予SRT,4~8 Gy/f,共3~6 f,2次/w。WBRT组在全脑常规放疗(36~40 Gy/3~4 w)后缩野到局部,加量至56~60 Gy/5~6 w。评价两组患者脑转移瘤的局部控制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WBRT+SRT组完全缓解率和部分缓解率分别达到了26.5%和49.0%,总有效率为75.5%,而WBRT组的完全缓解率和部分缓解率分别为16.7%和33.3%,总有效率为50.0%,二者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在放射治疗过程中,WBRT+SRT组中有2例(4.1%)发生了神经系统功能障碍,WBRT组中有7例(14.6%)发生了放射性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WBRT+SRT组在脑转移瘤局部控制率方面优于WBRT组,而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WBRT组。WBRT+SRT或许是脑转移瘤比较有优势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 全脑放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脑转移瘤

恶性肿瘤的脑转移已经成为临床治疗中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据统计有大约25%的肿瘤患者的死因与脑转移相关〔1〕。手术切除被认为是脑转移瘤首选的治疗方式,但是手术治疗的限制较多。全脑放疗(WBRT)亦是脑转移瘤有效的治疗手段,但是由于暴露在射线下的正常脑组织体积过大,给予的剂量往往不足,疗效往往不令人满意。同时,脑转移瘤靶区边界一般比较清楚,通过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可以使剂量尽可能的集中在肿瘤区域,而对周围正常脑组织的影响较小。国外一些研究者报道称手术切除和SRT均能有效提高脑转移瘤的治疗效果〔2~5〕。本研究旨在比较WBRT+SRT与WBRT对脑转移瘤局部控制率的作用并进行毒副作用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8年5月至2010年4月在我院经过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并通过头部CT或MRI确诊为脑转移瘤的患者97例,其中肺癌53例,乳腺癌21例,其他类型肿瘤共23例(包括食管癌8例,胃癌6例,肝癌5例,鼻咽癌2例,黑色素瘤2例)。所有脑部病灶均

1.2 治疗方法

1.2.1 WBRT+SRT组 采用左右平行对穿野进行全脑照射:6MV电子线,36~40 Gy/3~4 w,WBRT后根据患者情况休息2 w或紧接着进行SRT。制作X刀专用头罩,患者仰卧于模拟定位机上,64排螺旋CT进行2 mm层厚的连续增强扫描。将图像传输到X刀治疗计划系统(拓能TPS),参考MRI T1加权像肿瘤大小在CT定位片上勾画靶区,在GTV边界外放1~2 mm定为CTV,要求90%等剂量曲线包含CTV。采用等中心非共面旋转照射,4~8 Gy/f,共3~6 f,2次/w,每次放疗设4~6个非共面野。

1.2.2 WBRT组 采用左右平行对穿野进行全脑照射:6MV电子线,36~40 Gy/3~4 w,然后根据肿瘤情况缩野到局部,加量至56~60 Gy,共5~6 w。表1 脑转移瘤患者的临床基本特点

1.3 疗效评价

1.3.1 局部控制率 放疗结束后2个月,随访头部CT或MRI以评价肿瘤的治疗效果。可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进展(PD)〔6〕。完全缓解定义为临床和影像学证据完全消失;部分缓解为CT或MRI上病灶的最大径及最大垂直径的乘积减少50%以上;稳定定义为转移淋巴结的最大垂直直径缩小

1.3.2 毒副作用 放疗过程中的急性毒性反应包括恶心、呕吐、头痛、脑水肿、疲劳、乏力等;晚期反应包括局部损伤、坏死的出现,精神神经症状的加重等。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5.0统计软件,采用χ2检验进行两组之间临床特征和局部控制率的比较。

2 结 果

2.1 两组脑转移瘤的局部控制率及临床症状缓解情况 WBRT+SRT组完全缓解率和部分缓解率分别达到了26.5%和49.0%,总有效率为75.5%,而WBRT组的完全缓解率和部分缓解率分别为16.7%和33.3%,总有效率为50.0%,二者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

2.2 两组脑转移瘤的毒性作用比较 所有患者在整个放疗过程中均给予甘露醇+激素的治疗,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的程度和神经受压症状。97例患者均顺利地完成了放疗过程。根据美国放射肿瘤治疗协作组(RTOG) 制定的放射损伤分级标准进行评估,分1~4 级,观察治疗中及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在放射治疗过程中,WBRT+SRT组中有2例(4.1%)发生了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均为1级的恶心、呕吐、头痛,经适当的脱水治疗后好转,WBRT组在放疗过程中有7例(14.6%)发生了放射性相关的并发症,其中3例为轻度的恶心、呕吐、头痛(1级),2例出现了癫痫大发作(3级),1例在放疗后2个月出现了重度的脑水肿,经治疗无效后死亡(4级)。

3 讨 论

手术切除仍然是脑转移瘤最可靠的治疗手段,但是手术的限制较多,如肿瘤位于表浅位置,患者一般状况较好,没有严重的并发症等,且对患者的损伤较大。放射治疗是脑转移瘤另一不可替代的治疗手段。过去采用的WBRT可以有效地杀伤脑转移瘤,但是需要的剂量较高,由于全脑均暴露在射线之下,过高的剂量会导致神经系统较为严重的并发症,而剂量过低又不足以控制肿瘤。在1989年,DeAngelis和Posner〔7〕描述了脑转移患者在接受WBRT一段时间以后就发生了“辐射诱导的痴呆”。1980年,Hochberg和Slotnick〔8〕报道了星型细胞瘤放疗后存活者中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有英文拼写障碍。还有研究指出中枢系统淋巴瘤患者在单独接受WBRT或是联合化疗后出现了典型的神经系统机能的衰退,尽管这种神经系统的功能退化可能与疾病本身相关,但并不能排除放射性损伤的危险度〔9〕。然而,WBRT可以有效杀灭转移瘤周围潜在的肿瘤细胞,消灭影像学中不能发觉的亚临床病灶,并可抑制新病灶的形成〔10〕,因此在脑转移瘤的治疗中是不可缺少的,但是放疗剂量应该严格控制。

随着肿瘤放疗技术的进步,SRT逐渐在临床中得到应用,它具有肿瘤定位精确,靶区剂量高,而周围正常脑组织剂量骤减的特点,这样可以提高肿瘤组织的剂量,同时又能有效的保护周围正常组织。因此,在理论上,SRT与WBRT联用既可以杀灭肿瘤转移灶,又能同时减少周围潜在病灶的发生。Kondziolka等〔11〕首次对WBRT联合SRT与单独WBRT对脑转移瘤局部控制率作用进行比较,他们认为二者的联合与单独WBRT相比显著地提高了肿瘤的局部控制率。Andrews等〔12〕报道了美国肿瘤放射治疗协作组(RTOG)组织的一项有333例患者入组的前瞻性随机研究,他们结论证明:WBRT后给予SRT与单独WBRT相比较不仅能增加转移瘤的反应率和局部控制率,同时亦可使患者获得更好的生存获益和更高的卡氏评分。这是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一项此类研究,他们推荐WBRT+SRT是3个以内不能切除脑转移瘤患者的标准治疗模式。

本研究对2008年5月以来收集的97个病例的治疗情况进行了归纳总结,结果发现WBRT+SRT组的肿瘤控制率明显高于单独的WBRT组,这与一些国外大型肿瘤中心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在本研究中,WBRT+SRT组患者均能顺利完成放疗过程,未见严重的副反应,而且在放疗前有不同程度临床症状和体征(头痛、头晕、呕吐及肢体活动障碍)的患者大多获得了缓解,得到了较高的有效率;同时,还支持WBRT+SRT组的毒副作用较WBRT组减轻,但是由于出现放疗并发症的患者总数较少,因此,确定性的结论还有待于进一步的观察、研究。本研究对所有的患者均进行了随访,但是因为此项研究仅开展了2年有余,故对中位生存期和生存率的研究有待在未来的工作中归纳、总结。至于WBRT及SRT应给予多大的剂量和采用何种分割方式才能使患者的受益最大,则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解决。

参考文献

1 Posner JB,Chenik NL.Intracranial metastases from systemic cancer〔J〕. Adv Neurol,1978;19:57992.

2 Patchell RA,Regine WF.Postoperative radio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single metastases to the brain〔J〕.JAMA,1998;280:14859.

3 Gaspar L,Scott C,Rotman M,et al.Recursive partitioning analysis (RPA) of prognostic factors in three Radiation Therapy Oncology Group (RTOG) brain metastases trials〔J〕.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1997;37:74551.

4 Muacevic A,Kreth FW,Horstmann GA,et al.Surgery and radiotherapy compared with gamma knife radiosurgery in the treatment of solitary cerebral metastases of small diameter〔J〕.J Neurosurg,1999;91:3543.

5 Loeffler JS,Kooy HM,Wen PY,et al.The treatment of recurrent brain metastases with 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J〕.J Clin Oncol,1990;8:57682.

6 Nakagohri T,Asano T,Kinoshita H,et al.Aggressive surgical resection for hilarinvasive and peripheral 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J〕.World J Surg,2003;27(3):28993.

7 DeAngelis LM,Posner JB.Radiationinduced dementia in patients cured of brain metastases〔J〕.Neurology,1989;39:78996.

8 Hochberg FH,Slotnick B.Neuropsychologic impairment in astrocytoma survivors〔J〕.Neurology,1980;30:1727.

9 O′Neill BP,O′Fallon JR.The consequences of treatment and disease in patients with 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 (PCNSL):Cognitive function performance status〔J〕.Neurol Oncol,1999;1:196203.

10 谷铣之,殷蔚伯,刘泰福,等.肿瘤放射治疗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2008:1304.

理疗的治疗作用范文3

目的研究优质护理在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14年4月至2015年5月,选取我院的90例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各45例,观察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服务的效果。结果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的呼吸衰竭患者对护理服务非常满意,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在呼吸衰竭护理中,优质护理得到了患者的好评,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

呼吸衰竭;优质护理

慢性呼吸衰竭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其中老年人居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呼吸衰竭主要表现为严重的呼吸功能障碍,可以由各种原因引起动脉血氧分压降低,同时伴或不伴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增高,进而出现一系列的病理生理紊乱临床综合征。呼吸衰竭具有起病急、发病迅速的特点[1-2]。有研究表明,优质护理可以更好地反映护理质量,并且有效地避免了护理差错以及事故的发生。鉴于此,本文通过对比采取常规护理和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两种方案得到了一些结论,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5月我院的90例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4例,女36例,年龄27~76岁,平均年龄为(51.5±2.5)岁,病程2~20个月,平均(11.0±5.5)个月。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45例)两组,其中观察组男29例,女16例,年龄在27~75岁,平均年龄为(51.0±1.3)岁;对照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在27~76岁间,平均年龄为(51.5±2.9)岁。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进行呼吸衰竭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优质护理:①环境护理。护理人员要应该给患者病房进行适当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并且保持房间整洁干净,温度适宜。②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时刻观察记录患者的生理指标变化情况,其中包括血压、心率、呼吸、脉搏等。③合理安排膳食。护理人员帮助患者制定饮食计划,鼓励患者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以补充能量减轻应激状态,尽量做到营养均衡。④呼吸道护理。护理人员时刻观察患者的呼吸道情况。

1.2.2观察指标:观察患者护理前后PaO2和PaCO2等血气指标变化情况;调查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1.2.3统计学处理:统计学方法以SPSS17.0软件分析。数据比较以χ2检验。计量数据以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血气指标变化情况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PaO2和PaCO2等血气指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后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比较: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的呼吸衰竭患者对护理服务非常满意、满意分别为77.78%、13.33%,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优于对照组的常规护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3讨论

慢性呼吸衰竭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其中老年人居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呼吸衰竭在极大程度上威胁了患者的通气以及换气功能,由于供氧不足,患者的神经系统会受到损害,进而出现一系列神经系统症状。因此,呼吸科上治疗呼吸衰竭保证患者的呼吸顺畅是康复的根本。虽然积极的对症治疗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更是疾病康复的关键[3-4]。有研究表明,优质护理可以更好地反映护理质量,并且有效地避免了护理差错以及事故的发生。优质护理以仁爱为怀、谨慎的服务态度,培养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从细节入手确保患者的安全。本文通过对比采取常规护理和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两种方案,结果发现,两组患者护理前PaO2和PaCO2等血气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观察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与黄妮娜等报道一致[5],表明经过优质护理后,呼吸衰竭患者的心理压力明显减轻,增加了医患之间的信任,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从而大大地改善了血气指标。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的呼吸衰竭患者对护理服务非常满意、满意分别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优于对照组,与陆爱琼等人报道一致[6],表明经过优质护理后,患者在心理上得到了支持与帮助,进而生活态度变的积极,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改善。因此,优质护理得到了患者的好评。综上所述,在呼吸衰竭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明显的改善了患者的血气指标,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改善,因此,优质护理得到了患者的好评,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陈粹,王延芬.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14(8):156.

[2]孙西芳,梁建军.优质护理干预在BiPAP呼吸机治疗呼吸衰竭中的作用[J].中国美容医学,2012,16(11):347-348.

[3]夏登枝.集束化护理在序贯机械通气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中应用[J].临床护理杂志,2013,3(13):44-46.

[4]康英.优质护理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5):100-101.

[5]黄妮娜,刘爱侠,卢嫦清,等.舒适护理在ICU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22(16):34-35.

理疗的治疗作用范文4

即墨市市北医院 山东省即墨市 266200

【摘 要】当前精神疾病的发病率已经越来越高。但精神疾病并不是什么可怕的疾病,只要及早发现及早治疗都完全不会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但对于当前除了药物治疗之外更多的是需要提升对心理治疗的重视程度。结合每一个患者的实际状况制定出适宜的心理治疗方案,扎实的理论知识结合实践经验,再加上良好的环境设置配合帮助达到一个完善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 精神科临床工作;药物治疗;心理治疗

随着社会压力的逐渐增大,生活节奏的逐渐增快使得人们的精神状态普遍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生活工作的压力,家庭的压力等过多的心理负担都会到时心态的失衡从而影响到心理健康的正常发展。而心理状态的失衡同样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生理健康的发展进而影响到整个生活工作的正常发展。因此对于心理治疗在精神科临床工作中需要更加重视和深入以良好的解决病患的心理问题。

1 应重视和正确看待心理问题

1.1 心理问题的常见性

心理问题甚至是心理疾病其实是非常常见的,但对于这方面人们的认识和了解程度却并不高。面对社会压力的不断增大,出现相应的紧张、畏难、过度亢奋等心理状态都属于心理问题的一种,当心理问题逐渐加深并最终对正常生活状态甚至是生理健康都产生了一定影响的时候,就会出现心理疾病。而不管是心理问题还是心理疾病其出现并不可怕,只要能及时的注意并治疗就不会产生什么影响。

1.2 重视心理问题的产生和解决

而当前对于“心理—社会”因素是如何影响疾病的发展这样一个话题的研究的重视程度还是比较弱的。人们更加关注生理健康的发展却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心理健康对于生理健康同样有着促进和相互影响的作用。保证心理状态的正常发展才能让人们生活的更加轻松愉悦,也就能更好的促进生理健康的正常发展,因此重视心理问题的发生是很重要的。

在得知自身的相关心理问题甚至是疾病之后也不要过度紧张和害怕,在当前社会包括强迫症、密集恐惧症等都同样属于心理问题,也是较为普遍存在于人们之中的。因此,及早发现及早治疗,不要有什么难为情之类的情绪从而排斥治疗。将问题得以良好迅速的解决才更有利于我们的健康发展。

2 心理治疗结合药物治疗效果更显著

2.1 药物治疗是当前精神科临床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精神药理学的迅猛发展, 让大多数精神科主治医生对症状的控制轻车熟路,相应的精神科药物其各自的疗效和运用方面也都能掌握的非常熟练。精神疾病虽然是心理方面为主但是相应的药物治疗也是能起到很好的辅助和刺进作用的。

一些精神类药物能够对相应的神经中枢产生影响并最终达到辅助治疗的效果。心理状态和生理状态实际上是相互影响关联的,因此良好有效的采用相应药物治疗也就能更好的对相应心理疾病产生一定的治疗效果。

2.2 与心理治疗的相结合才能更加体现疗效

药物治疗的方法简单快捷,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精神科疾病都能够通过药物进行治疗,其中一些对于药物治疗几乎无效的人格障碍、严重神经性厌食症、强迫症、边缘障碍、躯体化障碍、分离性障碍等精神类疾病, 则需要结合中长程心理治疗才能提高疗效, 可目前多数临床医生对此并不擅长。

在精神科临床工作中,药物治疗永远只能是起到辅助作用,真正对相关病症的彻底根治一定要配合上适当的心理治疗。心理治疗的实际作用是从内心想法上进行影响和开导,从心理层面上真正解决问题才是从本质上解决了问题,才能达到彻底根治的疗效,帮助患者更好去面对全新的生活和工作。

3 精神科临床工作中心理治疗中的核心要素

3.1 了解心理治疗的适应症进行配套治疗

在精神科临床工作中,首先要对患者有一个全面的心理学理解,这样才能制定出适合恰当的治疗方案,因为即便是同一个心理疾病不同的患者也需要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因此一定要根据患者的综合反应以及全面的心理评估来最终判定其合适的心理治疗方式。

针对患者的不同心理评估结果,需要进行配套性的心理治疗。比如根据患者的领悟能力、家庭功能等再细分患者类别,最终确定首选何种心理治疗方法。综合条件的考量才是整个心理治疗过程的重点,只有结合患者的全方位因素进行考察分析最终确定治疗方案,才是最为合适且效果最佳的心理治疗。

3.2 心理治疗的环境设置以及核心技术

就好比外科手术的进行也需要相应医疗环境的配合,同样心理治疗也是要有相应的环境设置进行配合的。包括心理治疗室的建立,形成一个相对安静舒适的环境,不容易产生外界因素的干扰,治疗的时间点,患者的精神状态等条件都是需要被纳入到环境设置的考虑范围之内的。良好环境的建立才能更好的协助心理治疗的顺利发展进行。

而整个心理治疗的过程它绝不仅仅是普通谈话而已,它是具有一个严密的理论基础和技术内容。要想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除了理论知识的扎实掌握意外更加需要对其在实际病例中的灵活运用。运用实践来良好的检验出理论的实操性才能达到完善的治疗效果。每一个患者都是活生生的人,对人的重视,对实践的重视才能将心理治疗的效果达到最好。

4 结束语

在面对越来越大的生活压力下,人们的生活节奏也在逐渐增快。因此产生一些相应的心理问题或者是心理疾病也是极为正常的事。首先患者就要以正常的心态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而在具体的心理治疗过程中,医治人员更要以专业的态度去对每一个患者进行细致分析最终制定出最为合适的方案,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Runners 团队. 中国心理咨询行业发展研究报告摘录[J]. 社会心理科学,2015, Z1:101-128.

理疗的治疗作用范文5

关键词: 玉米青贮饲料;制作;利用 

 

玉米青贮饲料柔软,气味酸甜芳香,饲料的适口性好,牲畜喜食,易于消化,是奶牛的好饲料。而且玉米青贮饲料制作方法简便,保存时间长,保存不受气候和季节的影响,易于推广应用,随着奶牛业的发展,玉米青贮越来越为各奶牛场重视。但因玉米青贮制作方法及技术环节的失误或不严格,往往使得玉米青贮的质量相差很大,从而对奶牛及奶牛场的生产造成很大影响。现将玉米青贮调制技术及玉米青贮品质鉴定标准论述如下,供同仁参考。 

1青贮原理 

青贮是利用乳酸菌在厌氧条件下,对原料进行厌氧发酵,产生乳酸,使pH值降到4.0左右,达到对原料进行酸贮的目的。严格地讲是将青贮饲料经过压实密封,内部缺乏氧气,乳酸菌发酵分解糖类后,产生的二氧化碳进一步排除空气,分泌的乳酸使得饲料呈弱酸性(pH值3.5~4.2),从而有效地抑制其他微生物生长。最后,乳酸菌也被自身产生的乳酸抑制,发酵过程停止,饲料进入稳定储藏。此时,原料中的糖分等营养成分损失还不大。 

2青贮设备 

青贮设备种类很多,主要有青贮窑和青贮塔。青贮窑有地下式和半地下式2种,前者适用于地下水位低、土质较好的地区,后者适用于地下水位较高或土质较差的地区;青贮塔适用于地势低洼、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国内以青贮窑为多见。青贮窖以水泥面为最好,这既可防渗水又可防透气,还可提高青贮的利用率。青贮池的大小主要取决于饲料青贮量、原料的种类、奶牛场每天用青贮量的多少等(以青贮暴露面不超过2d为宜)。大约1m3玉米青贮料重550kg左右,玉米青贮发酵过程中,原料下沉10%~20%。因此,每1m3的青贮料,实际需用1.2m3左右的容积。 

3玉米青贮的一般制作 

3.1收割 

青贮原料要适时收割,最佳时间应在玉米穗乳熟期至腊熟前期、茎叶尚绿时收割,此时收割的玉米青贮营养最丰富。如果收割不及时,会降低青贮料的质量。收割过早,原料的含水量过高,通常在75%以上,制出的青贮料偏酸,酒香味不足,其适口性不太好,奶牛吃得多会引起奶牛酸中毒;收割过晚,青贮料水分少,青贮利用率低,压制时需加水,压制成本加大。压制水分65%~70%为好,因此及时收割与压制时间很关键。收割机械采用专用青贮收割机,这样可以降低玉米青贮的氧化损耗,减少养分损失。

3.2装填压制 

玉米青贮料装填前,先对青贮池进行清理消毒,再在窑底铺1层塑料布或17cm厚的垫草(水泥青贮池不用),然后将切碎的原料迅速装入窑内。装料时要防止泥土带进窑内,应先对玉米青贮原料的水分进行测定,青贮料的适宜含水量以用手握紧原料,手指缝漏出水珠而不往下滴为宜。装料时边装边踩,每20cm压紧1次,大型青贮池可用链轨拖拉机或大型铲车压紧。窑装满后要继续装填,等原料高出窑面1m左右封窑。为保证青贮的压制质量,最好拌入青贮菌,具体用量以青贮菌的产品使用说明为准。 

3.3封埋 

封窑要求紧密,不透风、不渗水。先用塑料薄膜围盖好已装满压实后的原料,最好2层薄膜覆盖,认真检查塑料膜是否破损,如有破损及时封补好,以防漏气,再加土封盖,封土33cm厚并拍打光滑。封埋后1周内经常检查窑顶,发现裂缝或下陷应立即加土封严。 

4开窑利用 

青贮原料封埋后,一般经30d左右便可开窑利用(气温高,时间短)。取用时圆窑自上而下逐层取用;长方形窑可先开一端,逐段取用,随用随取。青贮饲料含较多的有机酸,有轻泻作用,开始要让家畜逐渐习惯口味,每次取用后应该尽量减少其与空气接触。奶牛初吃青贮料刚开始有些不习惯,喂量应由少到多,并与其他饲料混合饲喂。每头奶牛每天的喂量在12~25kg,产奶量多的牛喂青贮多,不产奶的喂青贮少,具体用量可根据奶牛场草料储备情况和奶牛饲养标准决定,但要讲究均衡饲喂问题。怀孕奶牛干奶期少用,围产期前后7~10d停喂。

5青贮饲料的品质鉴定 

青贮料的颜色以接近原料颜色为好,品质良好的青贮料呈绿色或黄绿色,质量中等呈黄褐色或暗绿色,品质低劣呈褐色或黑色。正常青贮料有一种酸香味,以略带酒香和水果味为佳;有强烈酸味者含醋酸较多,品质较次;若青贮料霉烂或带了酸味不宜饲喂家畜。良好的青贮料非常紧密,拿到手上又很松散,质地柔软略湿润,茎叶保持原状。若青贮料茎叶黏成一团或烂如污泥或是质地干燥、粗硬为品质不良,不适饲喂家畜。 

 

参考文献 

理疗的治疗作用范文6

为了解心理干预配合物理因子方法对颈椎病临床疗效及心理健康状态的影响,将68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采取心理干预配合物理因子治疗;对照组34例单用物理因子治疗。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疗效及躯体化症状和心理状况(主要抑郁、焦虑)均有改善,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 01)。心理干预配合物理因子可以改善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 心理干预;颈椎病;物理治疗

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CS)是指颈椎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病理改变累及其周围组织结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等)而出现的临床表现,其虽属以退行病变为主的疾患,但其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CS临床症状(颈肩痛、头晕头痛)的严重程度除与生理功能障碍有关外,与心理功能障碍也有密切关系。本研究在颈椎病治疗中同时给与心理干预,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2006年9月—2007年10月我科门诊就诊颈椎病患者68例,颈椎病神经根型27例、椎动脉型24例、脊髓型9例、交感神经型5例和混合型3例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颈肩痛、运动及感觉障碍。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男16例,女18例,平均年龄(52. 3±6. 7)岁,病程(5. 37±1. 42)年。对照组34例,男19例,女15例,平均年龄(54. 1±5. 4)岁,病程(6. 13±1. 37)年。两组患者通过《症状自评量表SCL-90》[1]问卷,调查最近一星期以内影响其身体不适感(如心血管、肠胃道、呼吸道系统主诉不适和头痛、肌肉酸痛、以及焦虑的其他躯体表现)、忧郁苦闷的感情和心境、无法静息、神经过敏、紧张、以及由此产生躯体征象(如震颤)等,其心理健康水平均存在问题。但上述人群均无精神疾病既往史和家族史和其他全身性疾病,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病情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1. 2. 1 对照组

采取物理因子治疗,主要以红外线和中频电治疗。红外线采用日本产SLT-1101型红外线治疗仪,输出功率100W,颈背部照射,间距30cm左右,微热量,每次治疗20min,每日1次。中频电治疗采用北京产K8832-T型电脑多功能治疗仪,选用2号处方,患者仰卧位,电极板为6cm×9cm,分别两片于颈部,沙袋固定,电流强度以患者耐受为限,每次治疗20min,每日1次。

1. 2. 2 治疗组

采取物理因子治疗+心理干预,物理因子治疗同上,心理干预穿插在整个治疗中进行,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疏导、认知行为疗法等措施。以上两组均治疗10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及患者的心理状态改变的情况。

1. 3 评定标准

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两组治疗前后患者的躯体化症状和心理状况(主要抑郁、焦虑)[1],并根据1994年制定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来判定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2]。痊愈:症状、体征消失,颈部活动正常;显效:症状基本缓解,局部轻微压痛,颈部活动基本正常;好转:症状减轻,体征不明显,但劳累活动后复发或加重;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

1. 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0. 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疗效评定

两组患者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组有效率(痊愈、显效、好转均为有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 99,P<0. 01)。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比较(略)

2. 2 心理状态的评定

两组患者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前后心理健康水平SCL-90各因子分经物理因子治疗和心理干预后,见表格2,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治疗组各因子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表2 颈椎病患者SCL-90主要因子分比较(略)

3 讨论

颈椎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不甚清楚。临床通常注重消除颈椎病患者的躯体症状,而对颈椎病伴发的心理障碍较少关注,也较少注意到颈椎病患者的不良心理状况对颈椎病疗效的影响[3]。尹晓涛等研究表明颈椎病等躯体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会引起患者心理上的改变和异常,对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等诸方面产生负面影响,即心理因素与躯体不适会产生相互作用,躯体不适会使抑郁状态加重,不良情绪又会使躯体不适症状加重[4]。在临床治疗颈椎病时,我们在常规的物理因子治疗基础上,配合心理干预,以心理学的理论系统为指导[5],以良好的医患关系为桥梁,通过应用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疏导、认知行为疗法等措施,采取语言和非语言的交流方式,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影响或改变患者的感受、认识、情感、态度和行为,减轻或消除使患者痛苦的各种情绪、行为以及躯体症状),通过解释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说明由此所带来的不适表现及如何配合治疗,并建立相互之间的理解来改变患者的认知、信念、情感、态度、行为等达到减少焦虑、忧郁、恐慌等精神症状、降低心理痛苦,增强信心,纠正不良行为,从而提高疗效。由于颈椎病的发病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且其复发率高,易造成患者心理健康状况问题[6]。故对各型颈椎病患者的治疗方案要结合自身的情况,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本研究通过2个疗程治疗后对比显示,心理干预在颈椎病患者的康复治疗中,能明显改善患者躯体症状、抑郁和焦虑症情绪,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单纯的物理治疗,故认为心理干预在颈椎病的康复治疗中能减轻症状,提高疗效。

参考文献

[1]吴文源. 症状自评量表//张明园. 精神科评定量表[M].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1993:15-25.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196.

[3]区丽明,谭杰文,心理治疗对颈椎病康复疗效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3,18(7):413-415.

[4]尹晓涛,王家同,虎晓岷,等. 颈椎病康复理疗患者的心理干预效果的研究[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7,28(4):367-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