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海洋污染调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海洋污染调查范文1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hipping industry,ships to marine pollution becomes more and more serious,industrial and academic circles pay attention to Green transportation more and more. At first, analyzes the basic concepts about marine pollution and green logistics, and so on. Then, describ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green transport measures, and finally, states the marine pollu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关键词: 海洋污染;绿色运输;多式联运;共同配送;防治措施
Key words: marine pollution;green transport;multimodal transportation;joint distribution;control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U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1-0299-02
――――――――――――
基金项目:中央财政支持物流管理(港口物流方向)专业建设项目。
作者简介:胡从旭(1969-),男,安徽明光人,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系物流管理教研室主任,物流专业带头人,副教授,物流师,研究方向为物流管理、运营管理。
1 海洋污染概述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活动逐步由陆地延伸到海洋,对海洋环境造成深刻的影响,这些影响危害海洋动植物的成长,对海洋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同时,也会危害人类的健康,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产生严重破坏,危急海洋生态系统食物链的平衡。人类活动对海洋污染种类很多,其中,对海洋污染较严重的因素是物流中的运输。在我国,随着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国际贸易额越来越大,在对外贸易运输中,海运所占比重最大,对海洋污染也最严重。美国国家科学院的国家研究委员会于2002年出版的调查研究报告称:“海洋环境污染中有35%的污染物来自于船舶。”
什么是海洋污染?不同机构、不同人观点也不一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认为:“海洋污染指的是,人类直接或间接地把物质或能量引入海洋环境。以至造成或可能造成损害生物资源的海洋生物、危害人类健康、妨碍包括捕鱼和海洋的其他正当用途在内的各种海洋活动、损害海水使用质量和减损环境优美的有害影响。” 海洋污染种类很多,按照污染源分类,主要有3类,一是海上源,二是陆上源,三是空气源。其中海上源污染主要是海洋船舶泄露、水产养殖污染、海上石油平台污染和人类海上活动所倾倒的废弃物等。
海洋污染对生物危害极其严重,可造成鱼类、鸟类、浮游生物、哺乳动物等死亡,使得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临港工业也会受到威胁,会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甚至危及人类自身安全。
2 绿色运输含义
绿色运输是指货物在运输过程中,抑制运输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运输环境的净化,使运输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它要求从环境的角度对运输体系进行改进,形成一个环境共生型的运输系统。在物流的各个功能中,运输功能最为重要,若运输功能实现绿色化,整个物流活动也基本实现绿色化。随着航运事业的发展,船舶密度增加,通航环境复杂,船舶及有关作业活动造成海洋环境污染的潜在风险越来越大,船舶海洋污染防治在海洋环境保护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船舶对海洋的污染有多种,主要包括:各种油类污染、生活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包装有害物污染、有毒液体污染、大气污染等。在各种污染中,油类污染最严重,如船舶发动机油、机械油、油船的溢油等,特别是油船洗舱的残渣混合物,以及混有油的压舱水、洗舱水等,都是船舶排放到水中的污染物。
3 发展绿色运输的措施
3.1 发展多式联运 什么是多式联运?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联合国国际货物多式联运公约》对国际多式联运所下的定义是:“按照多式联运合同,以至少两种不同的运输方式,由多式联运经营人把货物从一国境内接运货物的地点,运至另一国境内指定交付货物的地点。”多式联运的好处在于:多式联运由于采用了集装箱,外包装可以大大简化,发货人可以节省很大一笔包装费用,货损、货差降低。可充分利用不同运输方式的优点,扬长避短,经营人可以选择最佳运输路线,实现了运输一体化,从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实现运输过程的效率化。
3.2 发展共同配送 2001年4月,我国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在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中,对配送的定义是:“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客户要求,对物品进行分拣、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对共同配送的定义是:“由多个企业联合组织实施的配送活动。”共同配送的实质是企业之间为了实现资源共享,在互信互利的合作基础上,对不同商品进行优化组合后再进行配送,以此来提高物流服务水平,降低配送成本,快速反馈信息,促进整个社会商品高效流通的配送,其核心思想是在资源共享的理念下建立企业联盟。
通过共同配送,使得社会车流总量减少。由于集中了多家企业和用户的货物,可实行混合配载,将多家企业的零散货物整合在一起,可提高车辆实载率,大大减少了配送成本。经过科学的路线规划,可以消除迂回运输、交叉运输、重复运输等不合理现象,从而减少了交通污染。
3.3 采用绿色运输工具 运输工具性能直接决定运输中所排放的废气量以及噪音量。为了减少运输工具对环境的污染,尽可能选择低污染的运输工具,如天然气汽车、液化石油汽车、太阳能汽车、电动车等。这就要求使用更清洁能源的发动机,比如将柴油和汽油发动机改为电动的,这样就可以减少污染,更有效的利用能源。目前发展的“高铁”是一种典型的低碳运输工具。高铁具有节能、环保、经济的特点,是未来运输工具的理想选择。另外,在设计制造运输工具时,尽可能降低自身重量,减重有利低碳节能,减少动力消耗,目前,日本在大力发展轻型化运输工具,以达到低碳环保的目的。
4 船舶海洋污染的防治措施
4.1 制订和完善我国的船舶海洋污染防治法规体系 在我国,除了积极参与防治船舶污染的国际合作并加入了有关法律体系之外,还制订了多部国内法律法规,与船舶海洋污染防治有关的法律法规有:1979年颁布了《环境保护法(试行)》;1983年颁布了《防治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条例》、《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85年颁布了《海洋倾废管理条例》;1988年颁布了《防止拆船污染环境管理条例》;2010年颁布了《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等。这些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内容上不协调,不能与世界相关法律接轨,影响了船舶防治污染工作的有效展开。因此,应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本国国情,在审查现有船舶污染防治立法的基础上进行必要修改、完善,建立起内容全面、层次分明协调统一的船舶海洋污染防治法律体系。
4.2 大力研发“绿色”船舶 传统的运输船舶会对大气和海洋造成大量污染,燃油消耗成本大;随着全球经济低迷,船舶公司经营成本越来越高,迫使船舶公司采用各种方法降低成本,加上各国对环境污染的管制越来越严格,对“绿色”船舶的要求已迫在眉睫。“绿色”船舶是指对环境无害,不污染或少污染海域和空气的船舶。“绿色”船舶有下列一些特点:船体重量轻,燃油消耗少;采用新一代超低摩擦船底技术;船体形状呈流水线形,船体受到水的阻力小;使用超导体材料以减少风的阻力;使用太阳能、风能等作为船舶能源;使用液化天然气代替燃油消耗,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使用新的能源管理系统和控制技术,以帮助船舶减少燃油消耗。针对“绿色”船舶的一些特点,各个国家应鼓励造船公司加大研发“绿色”船舶的力度,在资金上给予支持,对于船舶运输企业来讲,给予各种优惠政策,比如降低船舶停靠费、减少税收等。
4.3 回收处理船舶排放的污染物 鼓励中大型港口建立废水、废油、废渣回收与处理厂,集中回收处理渔业船舶和运输船舶的污染物,严格按照标准净化处理船舶排放的废弃物,政府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对废弃物处理厂进行补贴,维持废弃物处理厂的持续运转。也应通过立法,改善船舶防污设备的配置,使船舶具有较强的处理废弃物的能力。
4.4 加大对船员的环保意识教育 各国政府应加强对船员的环保意识教育,使船员们充分认识到船舶污染的严重危害性,保护海洋环境的重大意义。同时,加大对船员污染海洋环境的处罚力度,对一些污染严重的船舶,应采取处罚措施。执法部门应定期或不定期对海域污染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努力使海洋污染降到最低程度,加强全民环保意识,激发全民参与环保热情,发动群众参与监督、举报,对举报者给予适当奖励。
4.5 对政府部门领导实行环保考核制度 在海洋环境保护中,政府部门中的部分领导缺少环保意识,过于注重GDP增长,缺少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思维,这就要求国家对干部考核时,改革干部任用和考核制度,弱化GDP增长在干部考核中的作用,建立绿色GDP核算体系,把环境保护纳入衡量政绩和干部考核的范畴中。
参考文献:
[1]江彦桥.船舶与海洋防污染技术[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15.
[2]袁金明,林凌,杨菊.物流绿色运输管理的实现途径分析[J].交通企业管理,2010,(10):53-54.
[3]胡建伟.对海洋环境有害物质的运输管理[J].航海技术,2010,(1):31-32.
海洋污染调查范文2
《财经》记者以昌黎县作为调查样本发现,赤潮由一种新生藻类形成,迄今为止,国内多个研究所专家对这种藻类生物属于哪个科目还没能查明。水产专家将其命名为“微微鞭毛藻”。
海洋生态环境的变化,主要因人而起,特别是过度开发和过量排放。然而对于海洋污染的治理,目前尚未有成熟的人工技术方案,只能依靠海洋自身天然的自我恢复,而渤海三面环陆、近于封闭的内海,水体交换缓慢,恰恰是自净能力很弱的内海。
不明藻类生物
2008年5月底,河北昌黎沿岸首次发生赤潮。之后,每年的5月中下旬,在该海域就定期出现这种赤潮,症状表现相同。“最可怕的是,这种物种前所未见,连续四年的调查分析依然没有得出一个结论,甚至都没有查明究竟属于哪个藻类科目。” 昌黎县水产养殖协会会长肖秋利称。
中国海洋大学、大连海洋大学、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农科院黄海研究所以及沿海各省的水产研究所的数十位专家都曾前来调研。初步研究发现,该赤潮藻类无毒,但由于它的生长与过剩,贝类所摄食的硅藻、甲藻渐被驱逐缺失,饵料的稀缺最后将导致贝类滞长。
前三年赤潮均持续40多天,而今年持续时间最长,约有60多天,其分布范围亦呈扩大态势。在昌黎县海洋、水产局多个部门今年做出的《昌黎县赤潮情况报告》中指出,5月底出现的赤潮共计面积约20平方公里。
肖秋利认为,赤潮面积不止20平方公里,“出现赤潮的海岸线长100多公里,昌黎县就有60多公里海岸线,宽度有的延伸到1.8公里,也就是说,单单昌黎县的赤潮面积就不止20平方公里。总面积可能在1800平方公里左右。”
而这种前所未见的藻类物种,同期在山东威海市的成山头风景区海域出现,约有近300平方公里。
令人担忧的是,连续四年的“微微鞭毛藻”赤潮并非孤例,海洋污染的危险信号是频频发出。今年7月初,北戴河与南戴河地区海域出现了夜光藻,罕见的是它的颜色为粉红色,当地人们都称其为“红色不明物”。黏糊糊的夜光藻,共持续了一周时间,一直蔓延至海岸,一些浴场游客上岸后,粉红色的汤子沾满全身。而昌黎县海洋局的资料还显示,去年6月,秦皇岛附近海域发生大面积的由微型浮游生物引起的赤潮。
前来调研的海洋环境专家们认为,这些不明赤潮物种的出现,与生态弱化有关,是海洋污染之后的产物。
逼近“死海”
8月14日下午,河北昌黎县著名旅游景点黄金海岸,阴霾的天空下,大海蔓延至远方天际的光线十分黯淡。这个以“沙漠与大海的吻痕”著称的中国最美海岸之一,浴场内外游人如织。而岸滩延至深海,浑浊的黑褐色的海水中,不时地翻滚着泡沫和生活垃圾。
距离此处不足两公里,几个缓缓入海的江河口,承载着几个县城的生活污水与工业废水,而其中夹带着的多种金属元素只有专业设备才能检测出来。
《财经》记者在东沙河入海口看到,垃圾漂浮的浑浊河水最终入海,流速缓慢。东沙河的河道宽约30米,其上游是贾河、饮马河,隶属于昌黎县境内河流。而向北几公里隶属于抚宁县的人造河、洋河,入海口的景象更是不忍目睹。人造河水深10米左右,河道宽近40米,水质呈墨色,污水的浓烈臭味扑鼻而入。
昌黎县环保局副局长顾守成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全县陆源排污情况有所好转,一些重点超标排污企业已通过污水净化处理,陆源污染有所控制。
但据多位入海口周边居民和政府官员介绍,入海口上游的污水处理厂施工建设多年,目前并未发挥实际效果,亦有一些重点排污企业为逃避清污费用而将废水私排,而这些废水残渣最终依然通过多种途径汇入大海。
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高会旺指出,“陆源物质入海是造成海洋污染的直接原因。”
一位当地人介绍,昌黎县的安丰钢铁公司、索坤日用玻璃公司等多家污染较重企业均有前科,至今并未采取有效措施缓解污染。据公开资料显示,以生产干红酒瓶为主的索坤玻璃厂,生产废水处理不善,通过暗道排向厂东侧的东沙河内,在2007年遭到周边村民投诉后,被环保部门处罚,并责令限期整改。安丰钢铁有限公司的偷排超标污水之出名,成为被国家环保部点名通报的企业之一。
与昌黎相比,北部毗邻的抚宁县,造纸等重型污染型企业为数众多,仅留守营镇的大小造纸厂即有数十家。该地的造纸厂肆意排放污水最终入海,在2009年激起了当地水产养殖户的不满,曾多次到秦皇岛市,而上访代表对《财经》记者表示,“污染企业只是关停一段时间了事,目前依然开工。”
这些企业超标排污在今年5月再次遭媒体曝光后,抚宁县环保局表态,“在没有建生化处理设施和进入污水处理厂之前,生产废水不准外排。”但如果期间生产不停,废水如何处理?
作为旅游城市的秦皇岛地区有多个国家级保护区,对工业区还有所限制。肖秋利分析,位于旅游区的昌黎可算整条海岸线污染较轻的,环渤海的其他地区海域生态要比这里更差,尤其是拥有国家级工业区又靠近大城市的区域。
根据《2009年渤海海洋环境公报》(下称公报)显示,渤海沿岸实施监测的陆源入海排污口(河)共有100个,排污口超标排放现象严重,超标率为75%。
辽宁省沿岸实施监测的排污口超标率最高,达87%;天津市次之,为79%。
从全国海域来看,严重污染海域面积约4.8万平方公里,比此前增加1.8万平方公里。全海域水质污染面积的增加,与河流携带的污染物入海量大幅增加有关。
此外,沿海工业园区的分布,亦对海域环境造成较大影响。该公报显示,区域的热点开发建设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加重了渤海海洋环境压力。2009年,渤海沿岸经济开发活动持续增温,渤海填海面积总计94.77平方公里,其中,河北曹妃甸循环经济区和沧州渤海新区共有在建项目62个,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在建项目共计54个,天津滨海新区的在建项目5个。这些地区普遍海域水环境质量差。
油污染事故的频发,亦对海洋造成极为严重的生态破坏。
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的资料显示,2009年当年,渤海共发生四起油污染事故。其中两起为原油污染,于3月31日、10月22日分别发生在渤海中部海域和山东东营附近海域;而另外两起为燃料油污染,分别发生在天津港附近海域和天津-曹妃甸海域。2010年7月16日,大连中石油输油管道爆炸造成大量原油泄漏入海,临近海域和部分敏感功能区受到不同程度影响。
时间如往前追溯,据海洋部门的不完全统计,自1991年至1998年,河北、辽宁及山东三省,共发生船舶、海洋石油平台、海上输油管道等漏油污染事故71起。资料还显示,在此之前的1979年,胜利油田排入渤海的原油达到4.57万吨。
“每年渤海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油花漂浮,但是你无法判断它们到底来源哪里,也很难找到事故原因。”昌黎县水产局一位负责人说。
该县的另一位久居于海边的政府工作人员也证实,“海域上的油污并不罕见。最严重是在几年前,岸滩上是一层厚厚油污,鸟站在上面都飞不起来,最后这些油污需大量人力清理。”
海洋污染调查范文3
关键词:生态环境 东中西部 实地调查
引言:应十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社会以及建设美丽中国的号召,为了解我国东中西部分地区生态环境的情况,笔者组建实践考察团队,针对我国东中西部分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包括河南、河北、安徽、重庆、辽宁、贵州等地。在成员的走访过程中,发现调研地区存在的环保问题,查阅相关资料,访问当地居民,探究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通过思考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目前国内外大都集中于对某一地区的生态环境或采用某一方法对生态环境进行微观探究,本文以社会实践团队成果为依据,涉及多个地区并以其为代表,将调研成果分为城市、乡村、海洋等三类,从宏观上探究我国生态环境状况。
1、东中西部分地区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
1.1城市的环境污染
在城市地区,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例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以及景区的破环等。成员在重庆、河南、安徽这些地方,发现城市大气污染源大多来自工厂排放的CO2、SO2等废气和粉尘,汽车尾气,家庭对能源的消耗,加油站的汽油泄露后蒸发形成的致癌物碳氢化合物,各种喷雾剂,对垃圾的焚烧产生的有害气体。城市水污染大多来自工厂排放的污水,生活污水,农业化肥剂污水顺河流到城市,以及酸雨导致的水污染。城市固体废弃物污染大多由废电池(含有汞、镉、铅等有毒物质)、油漆、过期药物、生活杂物等构成,垃圾掩埋和垃圾分类一直做的不完善,成员通过走访城市郊区,发现城市正被无数的垃圾所包围。
1.2乡村的生态破坏
在广大乡村地区,因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当或强度过大,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成员主要针对河北、河南、辽宁阜新的一些乡村进行考察,发现地下水污染、农药化肥污染、塑料薄膜污染、空气污染以及城镇化下的工厂排放物污染。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境内多处乡村因当地玛瑙染色加工业发展,导致地下水受污染二十多年成“绿茶”。玛瑙加工企业主要进行玛瑙原石打磨、染色等加工,生产污水大都倾倒河沟里。在河南的母亲河---沙颖河附近,河流两岸都被开垦成了农田,附近的居民将生活废水都倒进河里。到了夏季河面上浮生很多的水草,整个河面都被覆盖住,并散发出一股腥臭味。在河北石家庄的一处乡村,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加之雨水的冲刷,不仅污染了水体,还造成了水体富养化,生态平衡失调、物种的多样性减少。
1.3海滨城市的海洋污染
海洋污染物绝大部分来源于陆地上的生产过程、海岸活动,例如倾倒废物和港口工程建设等,也向沿岸海域排入污染物。成员以辽宁省大连市为例进行实地考察,发现大连的海洋污染存在以下几个方面:海洋倾倒工业废料,工业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废弃物是海洋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油船泄漏,由意外事故造成的石油泄漏,污染迹象明显,污染物集中,危害严重;生活垃圾丢弃海滩造成海滩垃圾;生活污水直接排进海洋;核电站和工厂排出的冷却水,水温较高,流入河口或海水中,给海洋生物带来影响;施入农田的杀虫剂、化肥农药随雨水流进河流,或者随土壤颗粒在河口附近淤积,最终进入海洋,造成污染。
2、东中西部分地区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2.1工厂三废的排放
工厂不计代价的生产使得其生产过程中的废气、废水、废物排放到环境当中,超过了环境自净能力,导致环境污染。工厂排出的未经处理的废气飘散到空气当中,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都会造成大气污染,废气中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又可能导致酸雨,粉尘还会对人体呼吸道造成感染。另外,工厂排出的未经处理的废水可能流入河流进而汇集到海洋当中造成海洋污染,还有的流入居民区河流或地下水危机居民生活。此外,工厂排出的未经处理的废物,一些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垃圾丢弃到道路两旁或是河道两边,长时间无人处理都会形成垃圾污染,既影响美观又污染环境,还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
2.2居民缺乏自律与环保意识
一方面,一旦某个地方堆满了固体废弃物,居民则会下意识的把其作为垃圾堆,而不会思考此处存放垃圾是否合理,是否应当制止乱扔垃圾的不合理行为,而是缺乏自律地也将垃圾丢入到其中。另一方面,居民日常生活中生活污水肆意排放,尤其是乡村地区,由于居民缺乏环保意识,所以经常发生农药化肥剂管理不当而随雨水冲刷流入河流中,还有居民将生活废水倒如河流当中,进而流入海洋,造成水污染和海洋污染。
2.3政府监管漏洞
在对工厂的监管上,虽然政府出台了多套法律法规及规定来约束工厂破坏环境的行为,并采取罚款或停业整顿等强制力措施,但现实生活中,工厂经常采取迂回战术来应对政府的环境质量检查,在政府来检查时才做面子工程,导致政府在检查时得到虚假信息。
3、保护生态环境的办法
3.1工厂自律
一方面,工厂应当加强自律意识,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在追求利益增长的同时,也要保护环境。另一方面,工厂要进一步改进,实行清洁生产,即从原料开采-生产制造-消费使用-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着手,使得原料清洁、生产清洁、产品清洁,从而大大减少工厂排放的三废―废气、废水、废物,缓解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的严重情况。
3.2居民自律
居民要提高自身素质,规范自身行为,加强环境保护的意识与行为督促,自觉投入到环境保护的行列当中,以身作则――将垃圾分类,投放到垃圾箱内,不要乱扔垃圾,减少垃圾污染;同时节约用水、用电;城市居民要减少开车,多采用公交出行,减少大气污染和噪声污染;乡村居民要掌握并切实采取措施防止化肥药剂在雨水天的流出,避免杀虫剂、化肥随河流直接流入海洋,不要将生活垃圾或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海洋或者丢弃在海滩,同时知道农作物秸秆焚烧的危害并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
3.3政府加强监管与教育
第一,政府要尽职尽责,采取具体措施加大力度解决环境问题。基本的策略应该是监测--干预--评价,监测环境和人群健康,干预治理问题,评价效果,形成这样的良性循环。治理汽车尾气污染,在发展汽车工业的同时,应该改进汽车工艺,研究开发环保型的汽车,研究发展汽油的代用品。改善能源结构,减少燃煤,多用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多用电等清洁能源。第二,政府要尽快完善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与监督机制。建立完善的法律管理机制督促工厂企业改革,加强环境法制建设;制定并完善打击治理地下水污染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执法力度,监督环保部门,打击污染海洋的行为和企业。第三,政府也应加大对工厂和居民以及社会环保意识的宣传教育引导,以加强其自身自律。向其宣传环境、资源的可贵性与稀缺性,要其认识到保护环境的必要性。此外,以正确的环保行为或实践引导公民和企业向保护环境的方向发展,从而激发其自律愿望。
海洋污染调查范文4
[关键词]海洋环境; 突发事件; 应急机制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02 — 0033 — 02
近年来,大连频繁发生的海洋环境污染事件是典型的突发环境事件,它极大地危害了公民的身体健康,引发了公众恐慌,威胁了社会稳定。这些海洋污染事件拷问和检验了现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机制。目前我国《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等一系列法规为大连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提供了基本依据。但大连针对海洋环境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的建设严重缺位。由此,大连海洋环境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应以保障公民身体健康为首要价值,以新公共管理理论为指导,建立包括预警型机制,从海洋环境突发事件的源头来治理;组建海洋环境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综合性协调机构;社会公众广泛参与;应急机制的配套和支撑系统四个方面的大连海洋环境突发事件应急法律制度体系。
一、海洋环境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的基本理论
海洋环境突发事件是指在某一特定海域内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对某一特定地区的经济社会稳定、政治安定构成重大威胁和损害,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涉及公共安全的环境事件。〔1〕由于海洋环境的特殊性,海洋环境突发事件的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比其他环境突发事件更具有其特点,海水的运动性使海洋污染物质随着海流、河流和气流等媒介物质迅速扩散,造成污染事件发展态势的不确定性。同时海洋区域难以准确地划定边界,海洋污染极易危害到不特定区域的不特定人群,加剧了海洋环境突发事件处理的难度。海洋环境突发事件的这些特点对海洋环境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海洋环境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是指在相应的突发海洋环境污染事件应急法律法规及规章的指导下,所建立的一整套完整的突发海洋环境污染事件预案、预警、预防和快速反应的制度及运行机制,它平时处于静止状态,只有在面临突发海洋环境污染事件时才得以启动,并遵循相应的程序。
二、大连海洋环境突发事件应急法治建设的制度重构
(一) 价值转向
1.大连海洋环境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由整体主义思路向适当的个体主义思路转变
2010年7月16日,在著名海滨旅游城市大连发生了一起重大海洋污染事件。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原油罐区输油管道发生爆炸,造成原油大量泄漏并引起火灾,其中部分原油流入附近海域,对当地海产品养殖和旅游业造成严重影响。随后,大连市政府立刻作出反映,组织各方力量进行了全面的海上清污行动,共动员社会各界力量数万人、各类船只千余艘,以及数十台装运机械投入到清污行动中。由此可见,目前大连市海洋环境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实施的思路和预期表现在:针对不确定性、非常规性和难以预见性的海洋环境突发事件,采取非常规、超程序和应急式的管理方式和手段,预期有效地控制和处理危机、恢复社会正常秩序,避免社会恐慌和损失扩大化。这正是整体主义思路的表现形式,是从维护国家稳定和社会秩序的角度出发的。
陆续发生的海洋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对这一整体主义的思路提出了质疑和挑战。一年后,2011年7月16日,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原油罐区再次发生海洋污染事件。同年8月8日,大连福佳PX项目所在海岸堤坝由于强热带风暴受到破坏,使剧毒物质面临泄露的危险。这一事件引起了大连市民的恐慌,情绪激动的市民在人民广场聚集并围堵市政府。事件发生后,大连市政府迅速启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机制,但机制的思路是从维持社会秩序稳定的角度出发,首要目标不在于实现公民的权利保障与救济,只采取了亡羊补牢的治污措施和行政手段关停了事件企业,因此事故处理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一般。可见,大连海洋环境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的一个重要缺陷在于对保障公民健康的价值追求缺位。从法学的环境权角度来看,保障公民的健康是人们在优美和舒适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新型人权之一,在大连的海洋环境突发事件应急机制中应当明确保障公民的生命健康权。
因此,大连海洋环境突发事件应急法律制度的完善,应以“保障公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作为制度目标,并在整个预案体系中规定具体的措施予以保障。笔者认为,在海洋环境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框架下,引入突发健康损害事件,即直接以公民的生命健康受到损害为由启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以公民生命健康权受到保障与救济的状况作为评估机制实施的标准。
2.大连海洋环境突发事件应急机制以新公共管理理论为指导
新公共管理理论发源于美国、英国、新西兰和澳大利亚, 是现代公共行政历史上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变革运动。“企业型政府”、“政府新模式”、“市场化政府”是这一理论的不同称谓。它是理念和制度上对传统的公共行政模式的一种革新,具体指:重新认识与界定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主张引入市场手段改进服务,主张政府采取广泛的授权或分权的方式进行管理,推崇管理上的自由化,通过重视战略管理的途径将结果与资源分配尤其是与项目预算的结合,促进资源的更好利用。〔2〕新公共管理理论倡导改造政府管理的方式和方法,即将企业经营重视成本、品质、顾客满意度的理念引入政府运作之中, 将政府与公众的关系定位于市场中企业与顾客的关系,并用市场机制和企业家精神改造政府。这一理论摒弃了传统行政的官僚体系,构建企业型政府。将新公共管理理论引入大连海洋环境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的建立,就是要强调政府在处置环境突发事件时,应将自己的角色定位于服务者,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政府不再是凌驾于社会之上封闭的官僚机构,并以是否妥善处理海洋环境突发事件作为考核政府绩效的标准之一。
3.大连海洋环境突发事件应急法律制度的疏漏与补足
虽然,政府在应对突发性环境事件时具有许多即时性和便利性的权力,但是现代民主法治国家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国家以法律的形式来规范整个环境应急机制,特别是当政府在行使涉及到应急资源的配置和征用、对有关组织或个人的奖惩等强制性权力时,更应当有行为法上的依据。目前国务院已经《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通过了《突发事件应对法》。〔3〕
在大连发生的多起海洋环境污染事件中,政府迅速启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在处理事故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具体的危机处置过程适用的制度仍是常规化的环境行政管理制度,并以维护社会秩序、解决群体性纠纷、治理污染为主要目标。要真正杜绝海洋环境突发事件并且建立预防此类事件发生的长效机制,就必须在现行的法律制度体系中补足既有制度的疏漏,实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中法律依据的体系化、立体化。
笔者认为,大连海洋环境突发事件应急法治建设的可行性措施是完善现行环境标准体系,以此确立保障人体健康的法律依据。具体而言:第一,大连市政府应组织相关部门调查各种污染物对人体健康损害的判定标准,确立科学完善的控制污染物排放和环境质量破坏标准来保障人体健康。第二,制定符合大连地区情况的环境健康标准体系,特别是在儿童、老人等敏感人群方面确立专门的健康标准。第三,加强相互关系的环境媒介,如大气、水、土壤之间的环境质量标准协调。第四,改进排污许可证制度,强化环境监测制度。
(二)制度重构
1.建立预警型机制,从海洋环境突发事件的源头来治理。目前大连海洋环境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是事后型的处置模式。这种模式割裂海洋环境突发事件的发展周期,忽视海洋污染事件的长期性、潜伏性和致害不可逆转性的特征,强调行政机关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的应急权力的配置,忽视了海洋环境突发事件的预防、监测和预警阶段的应急权力的配置。从某种意义上而言,预防比救援更重要,重视预防阶段的工作,就能够有效地预防和避免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这也是对于海洋环境污染事件的应对和处理必须坚持源头治理原则的需要。预警型应急机制的最大特征在于能够有效地预防和避免海洋环境突发事件的发生。从源头上预防和控制海洋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是实施主动性应急管理最好的途径。
2.组建海洋环境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综合性协调机构。目前,没有专门机构来统一指挥海洋环境突发事件的管理工作,现行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均由既有的常规的政府职能部门进行。而海洋环境突发事件的应急由多个部门共同进行,往往是突发事件发生后各个部门参与处置事件。这种机制容易延误了处置事件的最佳时机,且多个部门参与导致决策效率低下。因此,建议大连市政府整合现有的职能部门,建立一个综合性常设机构,专司协调海洋环境突发事件的应急。
3.大连海洋环境突发事件应急机制中社会公众广泛参与。新公共管理理论倡导为人民服务,它是以公民为导向,重视公民的参与,并且便利于公民参与。而海洋环境突发事件极易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因此,海洋环境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是一个系统的社会工程,仅靠政府单方力量难以有效处置。广大公民积极参与到事件的应急处置中,可以克服和矫正政府决策主体存在的一些信息偏差与认识缺陷。只有社会公众的参与,才能更好动员全社会力量及时有效地控制和化解公共危机。
4.完善海洋环境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的配套和支撑系统。海洋环境突发事件应急的配套和支撑系统包括:(1)环境信息公开系统。政府及时向社会公布海洋环境突发事件的相关情况,充分尊重公民的知情权,能够及时化解群众的抵触情绪,有助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处置突发环境事件。(2)强大的财政保障系统。建议将减灾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体系,探索设立海洋环境突发事件防灾减灾基金,来解决目前大连市减灾资金不足的严重问题。(3)完善的应急法律法规体系。目前我国已经制定了突发环境应急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议大连市政府法治部门探讨环境管理方面的地方规范性文件,明确环境权益,追究违法者环境责任,将海洋环境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纳入环境法制框架之内。
〔参 考 文 献〕
〔1〕徐毅洁.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0.
海洋污染调查范文5
(一)因为近年来,环境污染非常严重,水污染就是其中之一,人们大量用水,或排放废水等,都会造成严重得水污染。
二、研究目的
(一)因为水污染的问题越来越严重,所以我想要调查看看,水污染的问题已经严重到什麼地步。
三、研究内容
(一)水是人类生活上不可缺乏之物质,人体组织中水份占人体重量的百分之六十到七十,其他动物或植物其体内的水份也占百分之五以上,可见水是维持生命不可缺少的物质,除此之外,水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不论是商业活动,工业发展,农业运作,水力开发及水产养殖,皆需水的配合。近年来台湾经济发展迅速,人口增加,工业发展及都市扩张,人们在高度开发运用天然资源时,因未能做适当的处理,导致整个生态系的不平衡,进而湖泊优养现象,河川浊黑及枯竭等陆续发生,使生活环境失去调和现象,水污染问题日渐严重。一般所称的水污染,主要是指由於人为因素直接或间接的将污染物质介入於水体后,变更其物理,化学或生物特性的改变,以致影响水的正常用途或危害国民健康及生活环境。
台湾本身就是一座海岛,四周是海故取水不易,故,内陆的水源十分珍贵,但由於现在各式能排放污水或脏物的工厂和牲畜业十分多,使得水源被污染而把目标转移到上游头上,於是上游又被污染了,就这样一直的返复下去不但没有结果反而使水污染越来越严重,导至不可收拾的地步
但现在已有人发觉到水污染对我们的威胁性及其不良影响,所以现在政府已划分了水源保护区。
(二)一般所称的水污染,主要是指由於人为因素直接或间接地让污染物质进入水体,造成水体物理,化学或生物特性的改变,以致於影响水体正常用途或危害民众健康及生活环境的现象。水污染来源包括天然的污染源及人为的污染源,天然污染源一般系指暴雨迳流冲刷屋顶,街道,坡地,沟渠等所带下的污泥或有机质;人为的污染源则来自人们各种活动及开发所产生者,其大致上包括下列几类:
1、市镇地区家庭,机关团体,学校,工商事业排出的废水中,含有粪便,油脂,厨余,化学药剂等,其中大量的病菌和有机物是水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2、工业制造过程中原料,副料成品,中间产品,副产品,其他物料或能量(例如冷却水)所形成的污染物;畜牧活动中大量的动物排遗物,未经妥善的处理即予以排放,同样也会有大量的病菌和有机物质进入水体,造成污染;
3、农业活动中使用的农药,肥料等物质,经由地表水或地下水的渗透与流动而进入水体,使得水体环境受到污染。部份农药对於鱼类或其他水生生物具有毒性,足以贻害生态环境;采矿时为分离矿物,在选矿时用水冲洗,此种冲洗水中含有大量之泥沙,溶解性有毒物质(如铜,铁,锌,铅等)或腐蚀性物质(如硫酸),其流入河川或湖泊后会导致该类水体的污染,破坏生态平衡;
4、垃圾掩埋场中的渗出水,在垃圾掩埋初期因含有高浓度的有机质,也是水污染的来源之一;
5、森林之采伐,耕作,土木工程等人为因素所造成水体中浮游物与溶解物的增加;
6、以及工厂排放的气体与灰尘因降雨的洗刷而进入地表的水体,均可造成水污染的问题。
上述污染源中,以市镇污水,工业废水及农业活动污染最为重要,工业废水中尤以纸浆,染整,制革,电镀及食品业废水汁污染最为严重。
(三)工业废水
本省经济建设成效卓著,工业蓬勃发展,本省河川流域内有废水排放之工厂以染整,制革,食品,造纸,电镀等污染性较高之业别为主,为河川之一主要污染源。
(四)畜牧废水
本省农民大都以养猪为副业,近年来,由於饲料之改良及养猪技术之提升,故其产生之单位污染量大多以每头猪每天产生生化需氧量100公克来计算,为河川之另一主要污染源。
养猪废水污染情形严重
1、养猪政策调整方案未能落实执行。
2、相关法规如自来水法,水利法,建筑法等未落实执行,以致河川地非法养猪之拆除绩效不彰。
3、养猪废水处理设备操作率偏低。
化粪池处理效率不佳
1、家庭污水中仅粪尿部分经由化粪池处理后排放,由於化粪池之处理效率较低,再者因未适当维护,更使无法达到应有之处理效率。
2、未能落实定期清理制度,化粪池处理效果极为有限。
(五)市镇污水
本省河川流域内之人口约有一千六百余万人,每人每天产生生化需氧量约四十公克(其中粪尿部分计有13公克),因本省污水下水道系统建设方在起步阶段,普及率仅约有百分之一,故每天所产生之污染量,仅有粪尿部分经由化粪池简易处理,为河川之另一主要污染源。
(六)垃圾渗出水
目前本省仍有部分乡镇市将垃圾场设置於河边未予适当之处理,其渗出水亦造成河川水质之污染,垃圾渗出水之污染量约为每人每日0。32至3。2公克,约为市镇污水污染量的5%以下,故在总污染量上可不予估计,但垃圾掩埋场系属点污染源,污染排放量甚为集中,故未经妥善处理,势将造成河川污染。
(七)其他污染源
除上述污染源外,另有暴雨迳流挟带污染物进入河川,以及滥用农药,肥料,任意弃置垃圾,水肥与其他污染物,於河川中饲养家禽,家畜等非点污染源,亦皆为河川之污染来源。
(八)由於人类毫无节制的开发,所制造出来的污染问题,不仅危及人类在陆地上的生存,也使浩瀚的海洋变成一个大型垃圾场。
海洋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四分之三,在未来人类的食物来源中,海洋生物资源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自从一九八二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将专属经济海域正式列入后,各国纷纷划定所辖专属经济海域,限制别国在范围内的经济活动,是故各国对自已临近海域资源之保护,更为重要。台湾四面环海,居住环境都处临海不远地带,人们与海洋之关系十分密切。海洋污染源来自何处依一九八二年海洋公约法划定之海水遭受污染物侵害有两方面:来自陆上的污染—人类生活之废弃物,农业,工业生产过程中所排放的废料,经由沟渠,河川注入海洋。来自船舶的污染—海上运输工具,所载运之油料泄漏,或污水倾倒注入海洋者,核能动力船舶,或载运核能废籿之船舶,辐射物质外泄进入海洋者。来自倾倒废弃物的污染—人类将工业的污染废弃物,或其他污染性物质,经由运输工具运至海洋中倾倒而形成。来自大气的污染—从事核爆试验所产生之辐射尘,透过大气进入海洋而造成污染。来自海床探勘与开采的污染—从事大陆礁层或海床之探测及开采时,因处置不当,设备不周,意外致使油,天然气,泥浆外泄,或进行采矿时,产生大量微粒物质,泥浆,都会造成海洋污染。
海洋污染对环境的影响:当海域被有机物质及供机物质污染时,会造成:影响生物的生态平衡,使渔坦环境恶化,影响鱼类的生长与繁殖,造成水产资源的严重损失。倾倒於海域之废弃物,若含有放射性物质或重金属时,这些东西都具有毒性或累积性物质,会蓄积在水生物体内,使食用者中毒,造成急性或慢性病变。
(九)大量使用能源虽提升了人类的物质文明,却也造成了始料未及的祸害,而造成酸雨危害,机乎遍及全球,危害极大。
由於人类大量使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燃烧后产生的硫氧化物(SOx)或氮氧化物(NOx),在大氧中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形成硫酸或硝酸气悬胶,或为云,雨雪,雾捕捉吸收,降到地面成为酸雨。
一般未被污染的雨水,pH值呈弱酸性,低於5。6便为酸雨(pH值愈小,酸度愈高);如今却频频出现pH值小於3的强酸雨(几乎与醋酸相当),不禁令人忧心忡忡。
四、研究结果
调查完后,让我发现近年来台湾的水资源越来越脏,使人们的生活也变得更不卫生,也会影响身体健康。
海洋污染调查范文6
每年动辄百万之众参加的国家公务员招录考试和各地公务员招录考试可谓千里挑一。数据显示,其中《申论》考试的得分率明显偏低,成为诸多考生折戟沉沙的原因所在。
《申论》的低分因素究竟是什么?是写作能力欠缺?是测试难度过高?还是考生能力积累不足?在多年的阅卷中,笔者发现,单就考试中的申论写作而言,审题环节的薄弱才是主要原因。
公考选拔的是机关工作人员,作为一名合格的机关工作人员,首先要学会充分领会领导的意图。多年来,申论考试一直坚持“考为所用”的基本原则,设置机关工作的书面化模拟情境。作为申论的命题者,自然也会将“领会意图”这一基本要素暗含在考试要求之中。
从近年的命题形势来看,认真阅读题干,领会命题者意图成为能否准确写作、解题的关键。但是目前培训机构及网络上惯常使用的方法却往往忽视题干的具体要求,将题干“题型化”,将答题“模式化”,严重误导了考生,使其失去了正确的方向性,导致“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失去了本应得的分数。下面笔者将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谈谈审题对申论写作的决定性作用。
重视题干,
明确答题内容上的方向性
概括题型是近年来公务员考试申论科目的常考题型,2010年以来,题干的设置更具深意,对考生把握命题意图的要求逐年提升。但由于考生的忽视,竟然使得“常考题”往往成为了“常错题”。
【真题节选1】
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申论》第一题:
1.《渤海碧海行动计划》近期目标难以实现有多方面的原因。请依据“给定资料1”分别进行概括。(10分)要求:准确、全面。不超过200字。
对应的给定材料1内容节选如下:
......(略)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人口数量的增长,全球海洋污染愈益严重。海洋污染的治理难度非常大,特别是像渤海这样的内海,海水封闭性强,自身交换能力差,一旦污染,它的自我更新周期至少需要15年。渤海素有我国“鱼仓”、“盐仓”和“海洋公园”的美誉,但近30年来污染加剧,情况堪忧。调查显示,1983年渤海鱼类有63种,2004年只有30种,带鱼、鳓鱼、真鲷、银鲳等几乎绝迹。2000年至2007年,渤海发展赤潮灾害87次,累计赤潮面积2.05万平方公里。
......(略)
科学调查与监测结果证明,陆源污染对渤海威胁最大,入海河流流域周边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药及化肥污染是三大陆源污染源;此外,船舶石油泄漏、海上石油开采和海水养殖中的添加剂也会对海洋造成严重污染。在近期治理阶段,为遏制陆源排污,做了大量工作,但我国四大海区中,渤海沿岸超标排放的入海排污口最多,比例高达90%以上。渤海沿岸有分属在三省一市的13个城市,渔、盐、农、航运、石油、旅游、工业等众多行业在渤海进行经济开发活动,海洋、环保、农业、交通等政府管理部门以及三省一市地方政府又各自具有相关的管理职能,因此,很难进行海陆一体化的综合治理。有人戏谑这是“群龙闹海”——“海洋部门不上岸,环保部门不下海,管排污的不管治理,管治理的管不了排污。”众多主体分享渤海的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这就使渤海成为典型的“公地”,直接影响沿海地方政府治理的积极性,造成治理工作效率低下。《渤海计划》只是一个政策性文件,不具有法律强制性效应,执行过程中,难以借助法律手段实现管理体系、监测体系、投资体系、统计体系、评价体系的对接统一,这也直接影响了治理的效果。
......(略)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对于这样一道题,很多学生的思维脉络往往十分简单。可作如下思考:题目要求什么?—概括。概括什么?—概括原因。怎么概括?—去材料里找。怎么找?—前面有“因为”等关键字的就是原因。
问题恰恰出在这里,应试者最敏感的是题型,而不是题干;并不是按照命题者的意图去找答题要点,而是按照所学的一些“方法”“工具”去找,盲目性不可避免。因此,打破模式化思维,重新审视题目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本题的题干是:《渤海碧海行动计划》近期目标难以实现有多方面的原因。请依据“给定资料1”分别进行概括。 如果按照模式化的解题思路,会过度强调题型的概念,认为这就是一道概括题。从而忽视题干的要求,无视究竟要概括什么,只是简单地把原因表象型理解为“问题的原因”,而“问题”又模糊地理解为“污染”,最终把题干简单的理解为“概括污染的原因”。导致在具体解题时对相关要点模棱两可,无从取舍。
其实,“原因”是“《渤海碧海行动计划》近期目标难以实现的原因”,要搞清楚这个“原因”,首先必须厘清什么是“《渤海碧海行动计划》近期目标”。材料第三自然段提到:
2001年至2005年要实现的近期目标是:渤海海域环境污染得到初步控制,生态破坏的趋势得到初步缓解。
因此,这里的“原因”应该理解为“渤海海域环境污染得不到初步控制,生态破坏的趋势得不到缓解”的“原因”。简单地说,并不是概括“污染的原因”,而是概括“污染难以控制的原因”。
再看看两个划线的句子,其实都属于“导致渤海流域严重污染的原因”,而根据材料来看,“导致渤海污染状况难以控制的原因”大概有这样几个方面:
1、(自然原因)渤海是内海,封闭性强,海水交换能力差,自我更新周期长;
2、(地域原因)渤海沿岸超标排污口众多,积重难返;
3、(政府客观原因)渤海沿岸行政主体众多、行业众多;地方政府和职能部门多头管理,难以进行海陆一体化的综合治理;
4、(政府主观原因)众多主体分享渤海产生的效益,影响了沿海地方政府治理的积极性,治理工作效率低;
5、(政策原因)《渤海计划》是政策性文件,不具有法律强制性,执行过程中难以借助法律手段,治理的效果欠佳。
从以上解题过程来看,只有考生准确领会了命题者意图,才能有正确、清晰的破题方向和解题思路,才有可能最终得出或接近得出准确的答案。
揣摩要求,
保障答题形式上的准确性
如果说,现在的考生在实战中往往忽视题干重要性,曲解命题者的意图。那么,同样重要的答题要求甚至到了“无人问津”的地步。申论题型的具体写作要求往往较为细致,实际情况来看,即使考生明确了破题的方向,找到了答题的要点,如果不能按照要求将这些要点组合成合乎规范的答案,也是难以得到较高分数的。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比较:
【真题节选2】
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申论》第一题:
“给定资料2—6”反映了市场经济背景下社会生活中的种种问题,请对这些问题进行概括和归纳。要求:准确、全面、有条理。不超过250字。(10分)
【真题节选3】
2010年9月18日辽宁、重庆等11省公务员招录考试《申论》第一题:
简要概括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过程中出现的几种主要争议。要求:简洁,准确,200字以内。(15分)
比较真题2和3,虽然从题型上看,两道题都属于概括题的范畴,但是在具体要求上,却有较大差异。
1、范围上的差异:真题2针对部分材料,“给定资料2—6”;真题3针对全部材料。
2、操作上的差异:真题2要求“概括和归纳”,真题3则只要求“概括”。
3、形式上的差异:真题2要求“准确、全面、有条理”,而真题3则没有“条理”上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