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管理会计的内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管理会计的内涵范文1
【关键词】 军队会计管理体制 内涵 外延
会计是一门古老的学科,有着悠久的历史。十九世纪以前,国家对会计活动是不加干预的。直到1844年英国政府颁布了《股份公司法》,对股份公司的会计记录作了明确要求,国家对会计活动的干预才真正开始。随着凯恩斯主义的出台,政府对会计活动的干预便流行起来。加强会计行为管制,借助会计管制来达到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成为国家干预市场运行的一个重要手段。军队会计作为会计家族的一员,是政府会计的一个分支。军队会计管理体制是国家会计管理体制在军队范围内的具体作用形式。正确理解军队会计管理体制的内涵与外延,掌握军队会计管理体制的基本特征,对于完善军队会计管理工作,提高军队会计工作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一、军队会计管理体制的内涵
《现代汉语词典》对内涵的解释为:“一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职属性的总和,也就是概念的内容。”军队会计管理体制的内涵就是指军队会计管理体制的概念、构成要素及相互关系。
1、军队会计管理体制的概念界定
体制是对组织或集体的某项社会活动进行组织和管理的具体制度、方法和机构的系统规范。军队会计管理体制是在特定条件下的一种制度安排,其根本性的问题,就是要明确不同责任主体在军队会计运行过程中的权力、责任关系,对各责任主体在会计运行过程中的职责权限进行划分,使各责任主体在会计运行过程中相互配合、相互协调,以实现军队会计运行的协调有序,确保军队会计提高军事经济效益目标的实现。从经济主体理论来讲,军队会计管理体制的关键就是要明确军队各级单位、单位领导及会计人员在会计运行过程中的职责关系,使它们在会计运行过程中各尽其责、各尽其职、相互配合,实现军队会计的高效益、高效率运行。在会计职能发挥作用、会计目标实现的同时,促进军队的建设和发展。因此,可将军队会计管理体制定义为:军队会计管理体制是军队在一定时期根据所处的经济、政治及军事环境,在国家《会计法》及其他会计规范的指导下,介入会计活动,对军队各级单位会计活动进行干预、干涉、控制所做出的一系列制度和机制上的安排,以及据此所制定的一系列军队会计规范。
正确理解军队会计管理体制,主要把握以下四点:其一,军队会计管理体制是军队根据其自身所处的经济、政治及军事环境所做的选择;其二,军队会计管理体制是在国家《会计法》及其他会计规范的约束下的一种制度安排,是国家会计管理体制在军队的具体实现形式;其三,军队会计管理体制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干预、干涉、控制军队各级单位会计活动;其四,军队会计管理体制具有动态性,可以根据军队经济、政治环境及军事技术的变化而不断地改革和创新。
2、军队会计管理体制的构成要素及相互关系
体制涉及到组织或集体的基本权力配置、机构设置及相关制度规定等三个方面的内容。结合军队的特点,军队会计管理体制的构成要素应该包括军队会计机构设置、军队会计制度建设以及军队会计人员管理三个。
(1)军队会计机构设置。会计机构是军队各级单位会计工作的负责及主管机构。会计机构的设置是否与军队政治环境、各级单位经济活动特点相适应,内部人员配置是否科学、合理,都直接关系到单位会计工作质量的高低及各项会计制度的落实。因此,军队会计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适应军队建设发展对会计工作的要求,科学、合理地设置会计机构。全军各级单位会计机构的设置也就成了军队会计管理体制的一个构成要素。
(2)军队会计制度建设。军队会计制度是对军队会计工作应遵循和运用的准则、规则、方法和程序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是实现军队会计目标的制度保障。“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没有制度的管理是没有效率的。军队会计制度建设是提高军队会计工作质量、实现其核算和监督职能、维护军队经济秩序、提高军事经济效益的关键,是军队会计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军队会计制度制定权限划分、制定程序确定及颁布实施三个方面的内容。
(3)军队会计人员管理。军队会计人员既是军队会计工作的完成者,又是军队会计制度的具体执行者。军队会计的核算监督职能、提高军事经济效益的目标等等,都必须借会计人员之手来实现。军队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职业道德高低及职责分工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军队会计工作质量的高低。军队会计人员管理就是为了提高会计人员业务能力及职业道德而对会计人员的选拔、配置、职责、分工以及后续教育等做出的一系列规范。因此,军队会计人员管理是军队会计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会计人员上岗资格管理、专业技术资格管理、后续教育管理及会计人员职责、权限、分工管理等。
(4)三要素的相互关系。人和制度是体制运行的两个基本要素,人是制度的实施者和执行者,制度则是人员行为的准则与规范。军队会计人员管理是提高军队会计人员素质,确保各项会计制度得到落实的关键;会计制度建设则是为军队会计人员工作提供应遵循和运用的准则、规则和方法,为军队会计工作提供制度保障;而军队会计机构设置则为军队会计人员落实会计制度,科学、合理地组织开展会计工作提供了职能机构,赋予了会计人员履行职责的权利。军队会计制度建设、机构设置及人员管理三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军队会计管理体制。
二、军队会计管理体制的外延
外延是指由事物本职属性所衍生的相关内容的总和,是与内涵相对的。剖析军队会计管理体制的外延,主要是辨析军队会计管理体制与军队财务管理体制的关系,探索军队会计管理体制创新的基本特点。
1、军队会计管理体制与军队财务管理体制辨析
军队财务管理体制是有关军队财务工作组织领导、职责范围、财权划分以及处理有关方面财务关系的一项基本制度,核心内容是财权划分。将它们的概念对比,可以看出,两者都是一种制度安排。无论是军队会计管理体制还是军队财务管理体制,都是为加强军队经济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益服务的。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的地方。
(1)军队会计管理体制与军队财务管理体制的联系。第一,会计部门隶属于财务部门。就全军来看,军(含)以下单位财务部门与会计部门等同,“合二为一”,财务部门内设有一到两名助理员负责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会计工作,财务部门统管财务、会计工作,财务部门负责人也是会计工作的负责人。军区(包括军兵种、国防科学工业委员会、第二炮兵部队等)以上单位设有专职的会计部门统管各项会计工作;会计部门隶属于财务部门,是财务部门内部的一个职能机构,会计部门负责人受财务部门负责人领导。军队各级单位的“会计人员”称谓成为“财务人员”的同义词。军队会计人员上岗资格、后续教育、职责、权利以及分工等人员管理规范相应的也是军队财务人员管理规范。第二,军队会计管理体制是军队财务管理体制有效运行的基础。军队会计工作是军队财务工作的基础,军队财务工作的开展依赖于军队会计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资料。有效的军队会计管理体制能够很好地规范军队会计工作,为军队财务工作的开展提供客观、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资料,确保军队财务管理体制有效运行。
(2)军队会计管理体制与军队财务管理体制的区别。第一,管理对象不同。军队会计管理体制针对的是组织和管理军队会计事务,即如何从制度建设、机构设置以及人员管理三个方面来合理安排军队会计工作,是经费的使用阶段;军队财务管理体制侧重的则是经费的组织与分配流向,即从划分经费的使用权限、分清各级各部门的理财职责、设计业务关系等方面来解决财力资源配置问题,以图在各级各部门之间形成合理的利益关系,是经费的分配、划拨阶段。第二,构建依据不同。军队会计管理体制是国家会计管理体制在军队的具体实现形式,是依据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结合军队政治、经济和军事的实际情况来构建的;军队财务管理体制则是在国家政策、法律的允许范围内,依据军队有关的财经制度,以提高军队财务管理效率、协调供求关系、增强财务保障力为目的来构建的。第三,核心内容不同。军队会计管理体制的核心内容是如何干预、干涉、控制军队各级单位会计活动,促进会计参谋作用的充分发挥,使军队会计工作更加适应军队经济管理的需要,更好地为军队建设发展服务;军队财务管理体制的核心内容则是如何合理划分财权,即如何按照不同层次、不同组合形式,赋予各级、各事业部门相应的财务管理职权,把经费保障与事业任务联系起来,调动各方面理财的积极性,以发挥财务管理系统的整体功能,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第四,制度建设不同。军队会计制度建设侧重于运用会计确认、计量、报告等方法理论来规范军队经济活动,以达到核算与监督各级单位资金运动及其过程,提高军事经济效益的目的。军队财务制度建设则侧重于结合国家及军队有关的财经纪律,规范军队各级、各事业部门财务管理权限,以达到提高军事资源整体配置效率的目的。
2、军队会计管理体制创新
创新是军队会计管理体制发展、完善的动力和源泉。军队会计管理体制是随着军队会计的产生而产生,并随着军队经济、政治以及军事环境的变化而不断改革和创新的。军队会计管理体制创新是指在原有的军队会计管理体制中引入新的因素,改变原有的军队会计制度、会计人员管理及机构设置,从而达到提高全军会计管理效益目的的一种经济行为。它通常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军队会计制度创新,包括会计制度制定权限划分的创新、制定程序的创新、颁布实施过程的创新等等;二是军队会计人员管理机制创新;三是军队会计机构设置创新。
军队会计管理体制创新的特性主要表现为新颖性、永恒性以及经济性。新颖性是军队会计管理体制创新的标志,这种“新”是相对于原有的情况而言的。有的是全新的,原来没有的;有的是对原来的补充或充实,使其全面;有的是对原有的改正、纠正、订正,使其正确。永恒性是指军队会计管理体制创新行为的必然性和不变性。从历史角度看,军队会计工作质量的不断提高就是军队会计管理体制不断创新的结果。军队会计管理体制是特定条件下的产物,必须与其政治、经济以及军事环境相适应。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军队会计管理体制也必将随着军队政治、经济环境以及军事技术的变化而不断创新。经济性是指军队会计管理体制创新必然带来军队会计管理效益的提高以及这种行为的收益大于成本。创新的根本目的是推动事物的进步与发展,只有事物进步了、发展了,创新行为才有发生的必要;只有军队会计管理效益提高了,军队会计管理体制创新才有发生的必要。任何一个理性的人类行为都是要考虑得失的,都是要权衡收益与成本的关系、预期的收益是否大于预期成本的。只有预期收益大于成本,创新才会发生。军队会计管理体制创新行为也是如此。
【参考文献】
[1] 杨仕鹏、方正起等:会计理论与方法[M].海潮出版社,2007.
[2] 方正起:军队会计专题研究[M].海潮出版社,1998.
管理会计的内涵范文2
【关键词】 管理会计;财务管理;成本会计;财务会计
随着经济全球化、网络化、信息化的到来,我国企业管理会计工作也逐渐扩大并受到各界人事的重视。如作业成本会计、战略管理会计、综合计分卡、全面预算管理等,已经成为企业界津津乐道的企业管理模式。然而,经常有人问道,这些管理模式都是属于管理会计,管理会计似乎无所不包。另一方面,在当前的会计学科如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成本会计的教科书中,又有许多交叉与重复之处。
一、管理会计及其学科边界界定不清
(一)当前财务管理、管理会计、成本会计以及财务会计等教材内容交叉、重复现象严重
“培养优秀人才要出优秀教材。”这是一位教育名家的话。会计人才培养与发展需要不断出优秀会计教材。然而,会计专业及其相关的学科内经常出现教材内容交叉、重复现象。其中,最为严重的是管理会计与各个学科内容上的交叉与重复。如: 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这两门课程的“交叉”、“重复”集中在资金时间价值与长期投资决策分析;本量利分析与经营杠杆分析;存货控制(EOQ模型)。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的差异,以至于有的西方专业教材中把它们合并在一起,统称“成本管理会计”。我国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中也是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合并在一起,统称“财务成本管理”科目。
(二)强调发展与变化从而淡忘了对各个学科边界的认定
当前,有不少人认为,变革与发展是当今社会生活的主旋律,没有必要要花精力去对各个学科边界进行认定。笔者并不这么认为,理由如下:
首先,边界模糊与不清是当今学科发展的障碍,约束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虽然,变革与发展是当今社会生活的主旋律,财会学科与管理工作也不例外。但是,在认同这种快速变革与整合的同时,也必须保持应有的理性。一门管理科学或者一种管理活动如果没有明确的“内涵”和清晰的“外延”,对于崇尚“权责到位、岗位明确、流程清晰”的管理科学来说,这是个致命的不足。因为,学科边界的模糊必然会对企业的实务工作产生不良的影响。如管理会计与其他学科的边界模糊,就能导致许多实务工作者产生“取消管理会计”的想法与行为。在我国会计师职称考试的课程里面,就出现取消管理会计这门课程的现象。我国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中也是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合并在一起,统称“财务成本管理”科目。但实际上,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管理会计及其管理会计学科不仅不能取消,而应该和必须得到迅速发展。
其次,学科边界的界定,并不会阻碍学科的发展。物理、化学、数学等许多学科都有其严格的学科边界与规范,这并不会导致它们不与其他学科进行交叉与融合,相反,由于边界的清晰更会激励人们去创新,应用各个不同学科的思想与方法来融会贯通地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因此,科学地认识会计领域的各个学科之间的边界,这对推动管理会计、财务管理、成本会计、财务会计等学科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机会。
(三)学科边界认识的模糊是学科内容交叉、重复的源泉
事物与其他事物相区别就是它们质的差异。财务管理、管理会计、成本会计甚至财务会计学科内容交叉、重复,是由于对它们的外延与内涵的认识模糊。而事物的内涵与外延是由事物的本质来决定的。任何一门学科是否有完整的理论体系,首先应该有它的边界,没有边界就没有系统。应该承认,许多教材,由于没有按各个学科的性质来安排内容,从而,导致学生产生了模糊的概念,混淆了学科的边界。
二、对管理会计及其学科边界的再认识,是学科教材划分的依据
本文通过学科概念隶属关系的不同层次的分析,对财务管理、管理会计、成本会计、财务会计的性质进行各个学科边界的确认。
本文认为:财务管理与会计学都是管理学这个一级学科下的两门并列的子学科,它们之间是有泾渭分明的边界关系。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成本会计是会计下属的子学科,如上图所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有清晰的界限,成本会计不但有财务会计中的成本会计,也有管理会计中的成本会计。
会计本质是什么?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它是对企业的资金运动进行反映并向企业利益相关者提供有用的信息。会计对企业资金运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汇总报告,其目的是向各方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这种信息已经考虑到企业管理和财务管理的需要。而财务管理是利用会计提供的信息来对企业资金运动进行管理控制的活动从而促进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理财目标)。财务管理中所从事的具体工作包括对资金的核定、筹集、运用、收回、分配,它的目的是优化财务状况和提高财务成果。
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介绍》将财务管理与会计学并列列示在管理学中工商管理学科下,这为两学科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但在层次上,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这两门课程的“交叉”、“重复”现象特别严重。从目前教学现状分析,两者的重复集中在:①资金时间价值与长期投资决策分析,②本量利分析与经营杠杆分析;③存货控制(EOQ模型)。
在处理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的重复问题上,笔者认为,管理会计侧重于对企业资金运动的信息收集和分析;财务管理侧重于决策时管理会计所提供信息依据企业发展的需要而进行选择方案的理论、技术与方法的“应用”。 货币时间价值原理、资本预算的方法(如净现值法、内涵报酬率法)、本量利分析基本原理和存货控制模型这类知识在管理会计课程中侧重信息的确认、加工、分析报告的方法。而财务管理应该是从理论上或方法上进行科学选择并提供合理的依据与指导。比如在投资决策中,管理会计侧重于收集投资项目现金流量的资料,以及进行现金流量的各种分析(净现值法、内涵报酬率)等。而财务管理侧重于利用净现值法或内涵报酬率来判断应该选择哪种分析方法更好,应该依据什么标准进行方案的取舍。
管理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应该同样是会计学下面的子学科,不应该把成本会计认为是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这个学科下面的子学科。只是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财务会计所确认、反映的内容范围因有差异而不同。管理会计是以决策相关性为目标,向企业经营管理者提供管理会计信息,管理会计内容里面包括以决策相关性为目标的成本会计。管理会计是面向将来,为企业内部决策者提供信息。财务会计是以受托责任为目标,为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提供财务会计信息。财务会计里面包括受托责任的成本会计。财务会计确认的交易、事项的前提,它们必须是已经发生的事项。财务会计信息披露始终以表内信息为核心,适当的表外信息是需要的,但是不能本末倒置、主次不分,分散报表使用者的注意力。管理会计在向企业内部管理部门提供定量信息时,除了价值单位外,还经常使用非价值单位。此外,还可根据部分单位的需要,提供定性的、特定的、有选择的、不强求计算精确的,以及不具有法律效用的信息;财务会计主要向企业外部利益关系集团提供以货币为计量单位的信息,并使这些信息满足全面性、系统性、连续性、综合性、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原则和要求。
成本会计则是提供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与企业成本有关的信息,它不仅提供以决策相关性为目标的、向企业经营管理者提供成本会计信息,而且也提供以受托责任为目标的为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提供的财务会计信息。也就是说,成本会计提供的信息具有管理会计信息的特征,也具有财务会计信息的特征。如上图所示。如产品成本计算中品种法、分步法、分批法等主要为财务会计编制损益表和资产负债表提供信息。财务会计下的成本会计,主要是满足受托责任的要求和审计工作的要求,它具有稳定性、不变性,历史成本的特征。成本会计不是单独为财务会计而进行的产品成本核算,它已扩展到利用不同的成本信息进行企业内部管理,包括成本的预测、决策、控制、分析、考核等。随着新制造环境的出现,一些现代化的成本管理观念,如目标成本管理、全面质量管理、价值链分析、作业成本法等也成为成本会计人员必须研究的领域;它作为会计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记录、计量和报告有关部门成本的多项信息,这些信息既为财务会计提供资料,又为管理会计提供资料。
三、在清晰界定管理会计边界的基础上,促进管理会计的发展
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人们一般不去对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与财务管理等进行边界细分而是综合性地进行工作。且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网络化、信息化的到来,以及在计算机和网络环境下,为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的融合提供了技术支持。 当前,REAL会计及网络财务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开始实现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的融合。但是,任何问题交给计算机处理都要先建立一个形式系统,就是“形式化处理”:让计算机从预定的符号串出发,按照预定的程序进行处理,直到达到预定的符号串为止。因此,在设计计算机工作系统中,人们的思维必须实现以下的转变:(1)思维方式从“模糊性”向“明晰性”转变;(2)处理问题从“回顾性”向“预见性”转变;(3)解决问题从“有限性”向“无限性”转变。而要实现这些变化,人们必须清晰地明白管理会计、财务管理、财务会计与成本会计的边界。只有对它们边界的清晰认识,才能设计出运行有效的软件。
【参考文献】
管理会计的内涵范文3
关键词:互联网+;管理会计信息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3-0101-02
引言
2015年3月5日,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概念,政府将制订 “互联网+”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会计信息化经过了2.0 时代进入到协同交互的 3.0 时代、工业 4.0 时代,企业发展已经进入了“互联网 +”时代。在“互联网+”时代下,管理会计信息化也同样面临着新的发展方向。
一、互联网时代管理会计的内涵
管理会计是企业进行精细管理和价值创造的重要工具。“互联网+”时代下,企业内部之间、内部和外部之间都在实施着精细化的管理,“互联网+”时代对企业精细管理提出更高要求。随着企业内部之间、企业与外部间的互联互通,精细管理已由企业内部扩展至企业的整个供应链。企业互联网化加速财务工作与业务的深度融合,并在融合过程中逐渐强化内部控制和流动性管理。基于责任中心会计,集聚企业内部的“小数据”与互联网“大数据”,内部管理报告的内涵将进一步丰富,为管理会计价值最大化提供可能。
二、“互联网+”时代下管理会计信息化的新发展
在云计算、大数据背景下,在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集团型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以流动性管理为支撑的营运资本管理的核心,财务绩效评价、会计责任中心,基于大数据和决策分析的内部报告是企业的“互联网+”应用管理会计发展的新趋势。
(一)云计算的发展推动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
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广泛运用催生出新的管理工具和业务模式。企业的财务部门参与到业务活动中来,使传统的“财务业务一体化”、“三流合一”真正成为可能。比如,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能够促进财务体系的再设计,推动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相分离,为财务职能转型提供基础;互联网技术手段与传统企业的融合可以促进互联网企业进一步拓展业务版图。新技术的发展是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重要助推剂。
(二)互联网促进整个价值链条的流动性管理
传统企业现金流管理中的结算管理主要集中于内部的现金流管理。企业通过采用云计算和互联网技术,使得企业内部开发出上游和下游供应商以及经销商对流动性管理的产业链。“互联网+”金融的大力发展,要求企业能够实时实现对应收应付账款、库存现金等运营资本的监控。企业通过管理和优化资金周转期,实现对资金的实时预测与预警分析,确保企业具备较充足的资金量以及良好的偿债能力,同时能够为管理层做出合理决策提供依据。随着未来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管理会计不仅可在投融资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还可在经营决策等活动中充分发挥价值创造的作用。
(三)大数据时代提升管理会计的数据价值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财务管理工作的内涵与模式发生巨大变革。财务共享中心的建立,一方面使得会计核算重复工作量大幅减少,另一方面促使财务人员的职能分工由传统会计核算向管理会计职能转变。财务管理工作逐步向企业业务领域延伸和渗透,并收集、分析、处理业务领域中的数据,从而为企业决策者提供更加有效、更加精细化的信息。管理会计的作用在于通过对企业内外部数据的分析与处理,为企业管理层提供企业过去的经营业绩以及当前的财务状况等信息,从而为管理层作出科学决策提供合理依据。大数据在管理会计工作中发挥的积极作用越来越显著。
大数据背景下,企业应该如何收集、处理、应用数据,才能充分发挥管理会计的功能呢?首先,建立数据收集系统。企业建立的数据收集系统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建立企业历史数据收集处理系统与当前数据收集处理系统。企业对内部的数据收集不仅包括财务数据,还包括业务领域中的数据。第二,建立行业数据收集系统。企业通过对行业数据的分析与处理能够获取信息,一定程度上可提高自身的综合竞争力。第三,建立其他数据收集系统。利用互联网等媒介平台收集宏观动态等信息。其次,数据处理阶段。该阶段主要是搭建数据管理的框架。最后,科学合理地应用数据。企业科学合理地应用数据能够为企业带来巨大价值增长,如何充分合理地应用数据也是大数据时代管理会计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管理会计是一个从数据收集到做出决策的过程。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推动精细化管理;第二,提供决策支持;第三,强调预测的价值。
(四)企业需积极塑造复合型管理会计人才
“互联网+”时代,企业不仅需要积极转型,管理会计的发展同样要求财务人员积极转型。“互联网+”背景下,管理会计人才的社会需求将进一步扩大,企业应积极塑造复合型的管理会计人才,从而满足日益变化的管理会计实务操作新需求。复合型管理会计人才团队的构建是企业管理会计工作全面推进的重要保障。企业应从以下两方面积极培养复合型管理会计人才。一方面,企业需要培养财务人员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和会计实务操作技能,提高财务人员的数据处理和数据分析的能力;另一方面,企业应加强培训,促进财务人员知识结构层次由单一化向多元化的转变,使其工作重心由会计核算转向会计信息分析和财务管理,从而真正实现会计核算向管理会计的转变。因此,在“互联网+”时代下,企业积极塑造复合型管理会计人才也是管理会计信息化未来发展的一个新方向。
参考文献:
[1] 任丽瑛.互联网+时代企业管理会计的新发展[J].财会学习,2016,(8).
[2] 徐海宁.互联网+时代下管理会计的新发展[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29).
[3] 张秀珍,王建伟.“互联网+”时代管理会计发展趋势和变化的探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20).
管理会计的内涵范文4
[关键词]价值链;战略管理;战略管理会计;价值链会计
会计学作为一种管理活动,其理论的发展受到了随时代演进的管理理论的影响,同时会计也是将管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重要工具。20世纪50年代以来出现的多个会计学新兴学科分支,都是源于各种管理思想同时又是将该思想付诸实施的决策支持系统,如人力资源会计与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管理会计与战略管理等等。前不久由我国会计学界泰斗阎达五教授提出的价值链会计就是在价值链管理的思想指导下,为开展价值链管理提出的会计学创新。但是太多的会计分支学科,既使得会计理论体系显得纷繁芜杂,又限制了其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因此有必要对部分相近的会计学科分支进行整合,避免重复性研究。
一、战略管理会计与价值链会计内涵的比较
战略管理会计与价值链会计的理论来源分别是战略管理与价值链管理,而这两种管理思想具有同源性,无论是战略管理还是价值链管理都强调了企业的长远利益和全局需求,重视与企业相关的内外环境的变化,希望通过对社会的、行业的、竞争对手的信息筛选评价,正确选择战略,发挥战略联盟的优势,以获得持续的核心竞争力。战略管理会计和价值链会计作为这两种管理思想的决策支持系统,在内涵上体现了这样的相似性。因为管理由传统的仅注重企业内部管理,发展到既重视企业内部又重视企业外部的战略管理,相应的管理所需要的信息范围也必须加以扩展,所以,管理会计发展为战略管理会计是必然的。
战略管理会计最早是由英国学者西蒙斯于1981年在其论文《战略管理会计》中提出的,他认为战略管理会计是“对企业及其竞争对手的管理会计数据进行搜集和分析,由此来发展和控制企业战略的会计。”目前对战略管理会计的定义尚未达成共识,但大多数学者认为,战略管理会计是灵活运用多种方法,搜集、加工、整理、分析与企业战略相关的内外部各种信息,协助企业管理当局制定战略目标,进行战略规划,评价战略业绩的一个决策支持信息系统,它直接服务于企业的战略管理,其目的是使企业为客户创造价值,最终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对于价值链会计的定义,目前还没有一个公认的说法,在此我们暂且将其概括如下:价值链会计是以买方价值为导向、以企业价值为核心、以战略联盟中价值链集合上的整体价值增值为根本目标的会计管理活动,具体包括收集、加工、存储、提供与价值链管理相关的信息,并实施对战略联盟价值链的控制和管理,保证价值链能够合理、高效、有序运转,最终实现战略联盟价值链的低成本或差异化的竞争优势,真正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综上所述,由管理理念的同源性决定了战略管理会计和价值链会计在内涵上具有以下相似之处:会计主体范围都突破了单个企业,即将传统管理会计的视角从企业内部转向了企业外部;会计目标一致,即企业价值最大化;会计对象相近,即二者收集的信息涵盖了货币计量的财务数据与非货币的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的分析;且都同样重视对非货币的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的收集。
二、战略管理会计与价值链会计的进一步比较
一个学科的内涵决定了它的研究的目标、对象、内容与方法。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看到战略管理会计和价值链会计在内涵上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下面进一步比较它们的研究目标、对象与内容。
(一)会计目标的比较
战略管理会计的基本目标是长期持续提高企业整体经济利益,寻求内部资源与外部环境的相互协调,通过建立企业战略竞争力,获取竞争优势,最终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其具体目标是通过收集、整理、分析设计企业经营的内外部信息帮助企业做好战略决策工作。价值链会计作为“管理活动论”的一个发展,其目标将是满足以顾客价值为核心的企业价值增值,即通过疏通信息传递渠道调整企业价值链,从而协调各部门、各环节间的协作关系,也就是通过对企业价值链的“设计”、“经营”与“管理”,包括对价值链各环节的构建、疏导、控制与管理,保证企业的价值链合理、高效、有序地运转,从而为企业创造最大化的价值。
由此可见,战略管理会计与价值链会计的总目标都是为了获得企业整体的竞争优势,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只不过两者实现目标的途径不同。价值链会计通过提高价值链上的价值来实现这个目标,并不考虑内涵丰富的战略问题;而战略管理会计要求用适宜的战略来赢得竞争,这就不仅需要分析价值链,还需要考虑诸如国家政策、研发、人力资源等多方面的问题,是一个更为宏观的、综合的过程。
(二)会计对象的比较
企业制定战略是以外部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为前提的,因此战略管理会计对象具有外向型的特点,它不仅仅要收集、分析企业内部的数据信息,更重要的是为本企业提供外部市场环境的信息,如法律和制度的变更、整个经济市场和自然环境的变动、与供货方和销售方的战略关系、竞争对手的情况等,做到知己知彼,它的主要职能就是为企业制定、实施、评价战略提供依据。
价值链会计以整个战略联盟而不是单个企业为会计主体,因此价值链会计的对象是战略联盟中价值链集合以及竞争对手价值链的所有价值运动,包括企业内部的、供应商的、销售商的、买方的以及竞争对手的信息流、作业流、资金流、实物流等,它的主要职能就是实施对企业价值链的整合和协作,对相关价值信息进行搜集处理,消除非增值作业。
由此可见,战略管理会计和价值链会计的对象都是包括与企业经营有关的内部和外部的信息,均突破了企业主体的范围,且均包括货币与非货币信息和财务与非财务信息。但是战略管理会计站在战略管理的高度,对企业内外部特别是外部环境信息要求得更全更细,与价值链会计同样重视价值链上的信息,如与战略成本有关的数据、战略联盟的关系等,是一个相对复杂的、宏观的信息系统;而价值链会计着重分析价值链上的增值活动与非增值活动,关注价值链上的资金流和物流的动向,争取提高价值链上的价值,是较为简单的、微观的信息系统,可以视作前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会计内容的比较
战略管理会计的主要内容包括战略制定、实施和评价以及战略成本管理。战略管理会计通过对企业内外部的经济、社会、文化、人口、政治、法律、技术、竞争等因素的分析,为企业战略制定提供信息并协助企业制定发展战略,并对其进行实习与评价。而企业战略成本管理不只局限于企业内部影响产品成本活动,也涉及到企业供应商、销售商、外部的客户、竞争对手等与产品生产有关的活动。价值链会计的主要内容包括供应链分析、作业链分析以及行业、竞争对手信息分析。
价值链会计通过对供应链上的制造商、销售商、服务商等环节分析,跟踪反馈供应链上的资金流和物流,了解其数量及流速,以及对作业链进行分析,辨别能否降低作业链上的成本,取得成本优势的持久性。并且通过与行业、竞争对手的各种信息进行比较,评判自身的竞争地位,便于企业及时地做出各种战略管理策略。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战略管理会计和价值链会计在会计目标、对象、内容等方面虽然存在一些差别,但在大的方面基本上是相同的。这是由于战略管理会计产生于战略管理的需要,价值链会计产生于价值链管理的需要。无论是战略管理会计还是价值链会计,都是获取竞争优势、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工具;而最主要的竞争优势的分析方法是价值链。因此价值链管理实际上是战略管理一种具体方法,价值链会计自然就是战略管理会计中的一个部分。今后应该在战略管理会计的框架下来研究价值链会计,这样就既可以避免一些重复性研究,又可以使理论研究成果具有更大的实际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勇,何广涛。基于价值链理念的会计管理框架重构。会计时空,2004.
[2]李寿文,黎文靖,谭劲松。价值链管理与价值链会计———研讨会综述。会计研究,2004.
管理会计的内涵范文5
关键词:管理会计;企业经营管理;有效运用
一、管理会计的内涵和重要性
1.管理会计的内涵
管理会计是管理类学科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可以叫做分析报告会计。它指的是一个企业的会计人员利用其专业的手段去收集、分析和处理财务会计提供的相应资料,从而让企业管理层的工作人员能及时规划和控制企业所开展的日常经济活动,同时协助决策人员做出正确合理的决策。管理会计的目的是争取最充分地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实现管理目标。管理会计的实际操作表现为收集企业的各类信息之后进行具体分析,从中找到企业管理运营的规律,再做出相关的规划或者决策,以促使企业明确方向,和谐健康地发展。与此同时,管理会计还可以让企业的员工绩效考核制度更加完善,从而体现出企业的公平公正。
2.管理会计的重要性
管理会计对于企业经营管理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为企业提供更为全面的经营信息、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及策略决定以及完善员工绩效考核等三个方面。在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时,需要以众多的经济信息作为依据,这就要求财务会计要提供经营成本,资产摊销,收益利润,以及企业经营的具体情况和企业内部管控等相应信息。此类信息来源的渠道广泛,信息本身也多种多样,甚至有一些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以及未来的经营方向。通过全面收集并分析处理企业的经营信息,才能让管理人员对各项内容的预测以及制定的方针策略更加科学准确。同时,应用各类合理的管理模式去激起员工日常工作的积极性,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此外,企业在实际运营的过程中,管理者的决策是其经营管理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管理者除了全面了解企业经营信息之外,还必须使用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而管理会计可以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和策略决定,从中研究分析管理信息,使其能够发挥相应的作用。同时,管理会计还可以合理评价策略决定,进而协助企业管理者做出对企业未来经营有利的战略。2014年国家财政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曾经明确指出,绩效管理是管理会计体系中的关键内容。其具体指的是将企业的经营成本和收益与企业目标的绩效管理相结合,从而协调企业与各个利益方的关系,使得企业与利益方之间能够互相平衡。
二、我国目前管理会计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要求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必须逐步提升,因此科学进行企业经营管理是企业每一位管理人员都必须引起重视的管理目标。目前我国多数企业仍然将传统的财务会计作为主要的管理手段,而管理会计发展比较落后,并且在其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些许问题。其一,管理会计理论没有跟上企业实际发展情况。如今市场经济飞速进步,管理会计理论却没有及时更新,以至于部分理论失去了实用价值,从而使得企业管理没有科学有效的建议作为依据,导致企业现代化发展的脚步放慢。其二,我国企业目前没有广泛运用管理会计,还处于使用的初级阶段,并且由于我国企业的经营管理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缺乏自主创新的意识和理念,使得管理会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系统,对其理论探索研究的程度还不够。其三,我国目前对管理会计的研究成果没有得到具体落实,其理论也比较零散,使得其推广受到一定的局限和阻碍。此外,我国在管理会计这一方面缺乏相应的专业人才,这也成为管理会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推广应用的制约因素。
三、管理会计未来的发展趋势
从长远来看,我国管理会计未来的发展应当主要注意其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结合,让科学合理的理论充分发挥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作用。管理会计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一是将传统的财务会计逐渐转变为战略性管理会计。在如今这个现代化、信息化的时代,传统的管理会计已经满足不了企业经营管理发展的需求,因此灵活的战略管理会计必将会受到重视。这是因为战略管理会计能够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以及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企业运用管理会计可以从多方面来制定其自身的发展规划,这更加符合企业长远发展的要求。二是将对管理会计研究的重点放到对其经验的研究上。目前,我国管理会计理论较为落后,企业实际应用的范围也比较小,因此未来管理会计的发展趋势是着重研究企业利用管理会计进行其经营管理的案例。从现阶段的发展状况来看,开展管理会计案例研究的实际工作离不开中国总会计师协会和中国会计学会之间的相互配合,这样才能更好地研究我国管理会计应用到企业经营管理的经典案例。并且在研究此类案例之后,可以做出有价值的分析总结报告,再合理运用研究成果,从而使得管理会计全面发挥自身的价值。由于管理会计相关的专业人才较为缺乏,而目前在我国也没有一个专业权威的机构为管理会计的发展做支撑,因此在未来,我国应逐步建立管理会计的相关权威机构,并且重视培养管理会计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四、管理会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有效应用措施
1.确定管理会计的运用目标
关于管理会计的应用,应当以企业稳定长远的发展为基础,以降低企业成本增加企业收益为目标。由于传统的财务会计基本都是以报表或会计凭证的形式体现,不能随意进行更换,缺乏灵活性和精确性,而在管理会计工作过程中,要重视标注成本,运用合理的管理模式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此外,企业要把市场中地位稳定的产品居于首位,在对新产品进行评估时,全面分析新产品在市场中的价格,落实其成本的具体范围,以实现企业生产发展的总体目标。
2.健全管理会计制度
管理会计所提供数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会对企业管理人员的日常管理以及制定决策的合理性造成影响。因此,要优化管理会计工作人员的配置,以方便为管理人员做决策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并将管理人员的最终决策信息反馈给相关工作人员,再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管理会计内容,健全管理会计制度,使得管理会计的实际应用可以真正落实,从而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3.设立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
在企业设置预算目标时,要以推动企业员工面向新目标方向发展为标准,将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实际收益作为最终目标,借助科学合理的预算方法,再结合预算的实际落实情况来完成考核。同时,企业每个部门之间相互独立相互协调,从而使得工作目标更加明确,管理工作更加公正,预算管理体系更加完善。
4.加速研究开发管理会计软件
管理会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有效应用离不开先进的管理会计软件,并且先进的管理会计软件也是促进管理会计电子化的基础。因此,需要加速研究开发管理会计软件,从而提高计算的精准度和真实度以及管理会计的工作效率,降低管理会计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使用。
五、结束语
管理会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有效应用是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增加企业经济效益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我国应当加强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和推广,扩大其使用范围,注重其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从而为我国企业乃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实际价值的支持。
参考文献
[1]夏思振.管理会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有效应用[J].财经界(学术版),2018,(9):70-71.
管理会计的内涵范文6
一、从精细到互联,云计算、大数据为管理会计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内涵
管理会计是精细管理和价值创造的重要工具,这已经成为业界的共识。在企业互联网时代,传统企业并不会被互联网企业所取代,而是互联网化,企业管理的本质并没有改变,同样还是人财物、产供销的管理,但管理的理念、模式、工具和方法却发生了革命性的改变。如财务共享中心模式、云采购、云招聘、电子商务、云制造、员工差旅及费用管理云服务等等。互联网时代对精细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随着企业内部之间、企业和外部之间的互联互通,精细管理不再局限于企业内部,而是扩展到整个供应链。企业互联网化加速了财务与业务的深度融合,并在融合过程中强化了内部控制和流动性管理。基于责任中心会计,集聚企业内部的“小数据”与互联网“大数据”,内部管理报告的内涵将进一步丰富,管理会计的价值最大化成为可能。
二、企业互联网时代管理会计应用的新热点
基于云服务和大数据的全员全过程的全面预算、价值创造型的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以流动性管理为核心的营运资金管理、支撑绩效评价的责任中心会计、面向现代服务业的人力资本会计、基于大数据的内部报告和决策分析等,构成了企业互联网时代管理会计的应用热点。
1.云计算推动管控型财务向价值创造型财务转变
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应用催生了新的管理工具和业务模式,传统的“财务业务一体化”、“三流合一”真正成为可能。比如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财务云)将促进财务体系的再设计,推动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分离,为财务职能转型提供数据基础、管理基础和组织基础;集团电子采购系统(云采购)使采购活动由分散管理转变为集中式管理,通过在采购中心设立管理会计岗位,财务人员参与采购业务活动变得容易,对采购价格、供应商的信用和帐期管理变得更加有效;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客户关系管理,使财务参与业务和管控的范围从企业内部延伸到上下游产业链,这就是云计算的力量,是互联网的力量。
2.互联网推动基于全价值链的流动性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的主线
资金是企业的生命线,尤其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流动性管理比增长和利润更重要。传统的资金管理重在集中结算,重点是集团企业内部的资金池管理、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使得流动性管理从集团内部扩展到“供应商、客户”上下游产业链,实时监控包括应收/应付、库存、现金在内的全价值链的营运资金,加强对资金周转周期的管理和优化,实现准确的资金预测、及时的资金预警和科学合理的资金决策,确保企业有能力应付已知的债务和未知的需求。
此外,在管理会计的应用方面,目前业界的关注点主要在经营活动,追求的是企业利润最大化,未来,管理会计的作用将逐步扩大到投资活动和融资活动,追求净现值的最大化和平均融资成本最小化。管理会计的功能就是要在经营决策、投资决策和融资决策中充分发挥价值创造的作用。
3.大数据时代社交化招聘增强“人岗匹配度”
现代服务业是产业转型的方向,人力资源成本在企业成本结构中的占比巨大,尤其是科技服务业,人员素质高、流动性大,由此带来的沉淀成本和机会成本是企业普遍关注的重点。此外,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重在人事和薪资的后端管理,而现代人力资本理念将管理的重心移至招聘环节,将个性化人才的招聘视为一个一个的“战略采购”,日益兴起的社交化招聘为精准招聘提供了新的模式和工具,但个性化招聘的“一人一议”又给精准招聘带来新的挑战,如人才价格的确定等。借助互联网的云招聘模式,不仅人才价格行情数据能够为精准招聘提供对标参考,降低人力资源成本,而且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对个人的生活轨迹、社交言行等网络信息数据进行分析,准确识别兴趣、性格及能力状况,帮助企业迅速找到适合岗位的员工,增强“人岗匹配度”。
三、管理会计提升数据价值,大数据为对标管理和内部报告提供支撑
管理会计的重要职能之一是通过利用相关信息做好企业前景预测,帮助企业管理者做出正确决策。以全面预算为例,过去,因为记录、存储和分析工具的限制,企业全面预算大都局限于企业的内部数据和历史数据,甚至企业内部数据也碎片化,无法与同行业、先进企业对标,全面预算也就容易变成每年一次、集团上下的博弈过程。基于杜邦模型的内部管理报告、财务部门做的费用结构分析、计算的各种比率、设置的定额库等等,计算起来容易,但因缺少责任会计的支撑,缺少内外、行业和区域对比的相关数据,难以评估其合理性。未来,基于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用数据说话,从“三次博弈”到“多次博弈”的全员全过程的全面预算成为可能。
互联网的本质之一就是管理“去中心化”,传统的金字塔式组织结构向倒金字塔式转变,中央集权变阵为现代化的小单位
作战部队,以客户为中心的自主决策成为主流。这就要求利用管理会计的理论、工具和方法,从根本上提升内部报告的内涵和价值,并能够分角色提供,支撑全员决策和实时决策。 在企业互联网时代,传统企业要用互联网的思维和精神进行管理创新,用管理会计做好精细化文章,发挥管理会计的决策作用;利用云计算、大数据创新互联网应用,推动企业内外的互联互通,实现数据重构企业智慧。
四、管理会计需要信息化支撑,其发展为本土ERP转型升级提供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