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的案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的案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的案例

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的案例范文1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教学;思维启发

《数学课程标准》注重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传授。笔者认为,要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真正走进新课程,必须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认识和体会。

从小学数学的学科构成来看,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思维能力的启发、培养密不可分,缺一不可。数学知识的学习就是一种思维的过程;思维方法的运用是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实现的。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小学生思维能力和启发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对数学思维方法的启发不够重视,大多只是重视机械地教学数学知识,而忽视了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启发和培养。

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对小学生思维启发不够重视的表现有:重结果,轻对知识形成过程的分析;重教师“一言堂”,轻学生自主思考、探索和研究;重标准答案,轻思维方法的培养和训练……这一系列灌入式的教学方法的存在,是值得我们每一个小学数学教师反思的。启发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小学生学好数学的原动力,也是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的不竭源泉。因此,要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必定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小学生的好奇特性,保护他们好奇心强的优点。在具体的数学教学中,运用各种方式鼓励学生发问,并用正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引导他们解决自己、教师、同学提出的问题。此外,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些趣味性较强的问题,鼓励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对数学的兴趣,更培养了小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将数学学习与生活相结合

数学是一门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基础学科,生活中随时随地都要用到数学知识。因此,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不能只局限于教材,而是应该与实际的生活相结合,根据教学内容选取生活中的实际素材或案例,在课堂上与学生一起分析、一起讨论、一起解决。这样,小学生在认识生活、感知生活的同时,学到了应学的数学知识,能够真正地学以致用,更培养了他们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能力。

三、民主开放,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当教师死板、严苛、偏心、凌驾于学生之上时,小学生积极的思维能力将被教师所限制、压抑,甚至扼杀。因此,只有当教师对学生民主开放,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时,才能真正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从而最大程度地激发和调动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锻炼思维能力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在民主、平等的氛围里,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的能力和思维能力,还有助于健全他们的人格。

四、注重观察和实践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打破“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通过让学生观察图片、实物,或演示教具、实验、制作等,直观操作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对数学定律、概念、法则等有一个清晰而直观的认识,有助于他们真正地掌握和理解所学知识,并使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以及思维能力都能得到发展。此外,将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启发和培养放在实践和平常的训练当中,常常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同年级的教师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上有不同的任务,但应该把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从小学一年级抓起,贯穿到每一节课中,无论是学习新知识、做练习,还是复习巩固已学知识,都要根据具体内容有意识地把思维训练放在平常的学习之中。

五、运用新的思想方法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对小学生数学学习思维的启发,还应该运用新的思想方法。

思想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假设思想方法、比较思想方法、符号化思想方法、分类思想方法、数形结合思想方法、极限思想方法、化归思维方法、数学模型思想方法、整体思想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合理地运用以上思想方法,对小学生进行有意识的启发和训练,不仅可以较好地提高教学效率,让他们能快速地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也能培养他们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方法,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

以上思维方法只是教学过程当中,较常用到的一些方法,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不断探索,将更多有益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运用到教学之中,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类社会的发展需要的是知识广、善思考的人才。数学是人类进步和发展的基础学科,数学的发展能促进科学的发展和进步,也能促进人类的发展和进步。小学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启蒙阶段,也是基础阶段,在小学阶段就培养起他们学习数学的思维方法和能力,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是极有意义的。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维的运用需要数学,数学学习更离不开思维。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不仅是传授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能力的启发和培养应贯穿始终。小学数学教师应教会学生思维的方法,并有长期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为他们创设积极、良好的氛围,使他们勤于思考、勇于思考,不断地掌握知识,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周春国,《浅谈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数学天地》,2011(12)

2.曹平,《小学数学思维教育机制》[J],《教育科学》,1995(2)

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的案例范文2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质量;策略

小学科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关系到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以及学生在小学这个智力开发的初级阶段获得知识的多寡,因此,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在小学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小学科学教育包含的内容非常多且复杂,它不仅涉及哲学、历史、地理、教育学和心理学等文科内容,还涉及天体、自然、物理、化学等其他学科内容。小学科学教育不但能丰富小学生的各科知识,而且能锻炼小学生的动脑、动手等能力。另外,还能促进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师进行科学教学时,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和认知能力,让学生自身的能力得到锻炼之后改善学习状态,达到增强小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质量?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还处于智力发育的幼龄时期,对新鲜事物抱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周围的所有事物都充满了奇思妙想,但是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教师在进行科学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指人们对某一事物所产生的强烈的好奇心理。小学生的思维意识还未达到较高的水平,因此,其大脑思维所产生的反应往往局限在实物模型上。教师可采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调动小学生参与科学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减轻教师的工作量。

科学课的任务是学习相应的科学知识,让学生能与科学知识进行近距离的接触,以满足新型的课程所规定的教学要求。如果教师进行科学教学时,仅仅依靠自身语言描述,则难以让学生理解真正的科学内涵。因此,需要结合教学案例或者进行试验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而提高课堂效率。如在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蚯蚓的选择》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带领学生用一个长方形盒子,一面糊上黑色的纸盖,一面不糊纸盖,保持光亮,并在光亮较暗的一方铺上湿润的泥土,较亮的一方铺上干燥的泥土,之后带领学生放进去8条蚯蚓,让学生观察蚯蚓会选择怎样的居住环境,并让学生将自己的答案写在作业本上。通过这样的引导型实验教学,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条件之一,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就能带动学生其他能力的发展,而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强,一般习惯于依赖教师给予其直接的答案。因此,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就显得比较重要。随着小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不断增强,他们的思维能力会逐渐苏醒,并处于萌发阶段,教师应维护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其能逐渐形成自己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只需要引导学生采取正确的观点去看待事物,带领其观察社会和大自然,从而促进其思维能力与想象能力的发展。如在三年级上册《植物》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可用多媒体设计几棵大树,一株小草,几朵花,一只大象,一颗星星和一个小孩等图片,然后让学生自己思考,并辨认哪些是植物。通过这个环节,可以让学生开启大脑,运用自己的生活常识,对图片进行分析。另外,教师还可组织学生去植物园进行实体观察,并让学生指出每种植物的名称,从而锻炼学生的认知能力;还可组织学生搜集枯树叶,让学生通过动手开阔其思维。

三、拓展学生的想象能力

大脑的想象不是对客观事物的单一复制,而是对生活中所见的新事物产生的独特见解。通过想象能引起学生定向性的探究反射,使其能保持或者加深求知欲望。科学属于一门综合学科,它包含的内容比较广且多,学生无法在短时间内完全掌握如此深奥又复杂的学科。因此,教师进行科学教学时,可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和认知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自身的能力得到锻炼之后改善学习状态,同时增强小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如进行五年级上册《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学时,教师可首先让学生想象地球的形状像什么,有的学生会想象成鹅卵石,有的想象为鸡蛋,不管哪种回答,教师首先要给予鼓励,从而肯定学生的想象力。教师还可让学生在地形图上指认出高原、山地、湖泊、峡谷等地形以及河流、山脉等地貌,并让学生观察地球的整体地形特征,从而加深学生的认知功能,并让学生回忆自己去过的风景区,讲述一下风景区是哪种地形地貌。另外,教师还可让学生将地球表面的地形想象成现实中的具体实物,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科学课堂教学是丰富小学生知识,培养其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及想象能力的重要学科之一。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最根本的是需要立足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帮助学生智力发育,从而提高其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的案例范文3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

数学在所有的小学学科中是最为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一门学科,同时小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重要阶段,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不仅是学生本身能力的需求,更是学生进一步数学抽象学习的必备技能。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一、丰富认识

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是需要外界条件的,首先需要为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储备材料,这样使得学生能够更加迅速的感知鲜明、具有丰富色彩与声音的形象,并且能通过色彩与声音进行发散思维。所以,要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务必为学生打好基础,丰富学生的表象材料的积累。例如:(1)动手丰富表象。动手操作是为了让学生的各个感官都能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多角度的来思考观察事物。如,学习余数时,有13支筷子,每人两支,那么这13支筷子能供多少人使用?余下几支筷子?这种实际问题,能丰富学生的表象,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正确明确的表象,以便进一步正确的思维解决问题。(2)形象的演示。针对小学生自身的特征,一旦出现新鲜事物将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使用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工具来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以此方便学生认识感知所学的知识,能在脑海中留下鲜明的记忆。如,在学习加法过程中,可以通过动画的形式进行展示,让学生充分领略到加分的内涵。

二、创设有效的情境问题

在青少年的头脑里,他们对刺激、新奇的东西特别敏感与好奇,这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切入点之一。所以,通常在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创设一些新奇别致、意想不到的故事悬念,来引起他们的关注,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

例如,在教学中,老师会在讲述四边形内角和中这样来引导学生。首先,让学生任意画一个四边形,同时量出四个角的度数并且记录下来,就在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来考考自己,让学生随意说出三个角的内角度数,看看老师是否能猜对那个角的度数。此时此刻的学生当然是不会相信了!老师只是个普通人,又怎么可能未卜先知呢?这时有个学生举手说出三个角的度数分别是90°、60°、90°,这时老师随口说出一句第四个角是120°!当时学生交头接耳,纷纷露出了崇拜的眼神,老师又怎么会知道呢?一次、两次、三次……每次都答对了,老师一定是使了什么魔法!

正当此时,学生一定特别渴望知道答案,这时老师就可以顺理成章的开始之后的相关知识点的教学。由此可见,疑问是引导学生走进数学大门的重要方法!

同时,任何人都是争强好胜,任何人都喜欢得到他人的瞩目,正是因为这样的心理,老师可以组织一些比赛,来激发学生的好胜心,让学生主动学习。

例如,我们可以挑选三位学生来参加比赛,看看谁的口算能力更强,由老师来出题,回答得最快最准的学生为胜利。这样的比赛,简单、简洁,同时也能锻炼学生的心算口算能力。老师以这种比赛的这种形式,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可以培养他们战胜困难、不屈不挠的精神!

综上所述,针对小学生而言,培养形象思维能力是相当重要的,尤其是如何将抽象问题具体化。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该采取一些有利的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例如,丰富学生的认识以及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在面对现实问题时,将抽象问题具体化,把数转化为形,巧妙运用线段图。这种数形结合的方式,不但能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而且能更好地实现形象与抽象相互补充,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赵冬臣.小学数学优质课堂的特征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2.

[2]陈燕.问题导向式教学的模式构建[D].西南大学,2013.

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的案例范文4

小学中年级的数学教学是小学生从数字向数学概念转变为主的,这一时期的数学学习对小学生数学的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那么,具体应该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笔者认为,首先就是培养学生的课堂自主提问能力。可以说,学生在课堂上学会自主提问,是学生对知识进行思考和学习的具体表现。这也从侧面体现出小学中年级学生课堂自主提问能力培养的意义。对于小学生来说,兴趣可以促进其学习,所以,提高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也是保证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条件。而且,小学数学课对学生开放性思维的培养也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而学生开放性思维的具体表现就是学生对课堂问题的不同见解与不同思维,那么如何才能做到了解并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呢?首先要鼓励学生的课堂自主提问。小学生的课堂自主提问是教师了解和培养学生开放性思维的重要途径。学生在课堂上自主提问,从某些方面来说打破了我国传统的教育方式,让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实现了教师作为引导者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研究的角色转换。这种学习方法将会越来越受重视,更加会逐步应用于不同的学校之中。所以,培养小学中年级学生课堂自主提问能力是我国小学教育改革的重要起点。

二、培养小学生课堂自主提问能力的具体方法

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提问就是学生主动求知的具体表现,这种表现主要来源于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也就是说,培养小学中年级学生课堂自主提问能力的方式就是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开始的。笔者认为,对小学中年级学生课堂自主提问的培养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一)运用情景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

情景教学是很多学科教育的重要研究方法,因为情景教学能够将学生所学知识通过直观的形式表现出来。具体的实施方案就是以角色扮演或者情景引入等方法让学生们以表演的形式接触所学知识,是寓教于乐的代表做法之一。而传统的教学方式以集体教学为主,更加强调的是知识的正确性与知识的传授,并没有真正做到与小学生的沟通。这样的做法无疑会让小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从而对数学产生抵触情绪。这不仅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反而会影响学生以后的学习。根据许多心理学家对小学生心理的研究发现,只有与同龄心理极为接近的教育方式才能受到小学生的认同与接受。而情景教学能够有效地调动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进而提高小学生的课堂自主提问能力。

(二)培养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理念,消除学生对教师的畏惧心理

尊师重教的传统思想导致很多学生对教师的感情只有敬畏,所以如果不能消除学生与教师之间的隔阂,就无法让学生进行自主的课堂提问。要消除学生与教师之间的隔阂,主要要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合理沟通以及教师对教学办法的改变,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而教师要作为学生的指导者,引导学生领略数学的精彩。只有这样,学生的求知欲望才能被激起,才能真正提升课堂自主提问能力。

(三)结合实际问题,增强小学生对数学实际应用的好奇心

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的案例范文5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追问;探究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9-096-01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的追问可以激发学生探究兴趣,活跃数学课堂,发展学生思维,引导其深入探究,提高数学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只有把握追问时机,让其达到最佳效果才是硬道理。

一、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追问”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对新知自主探究的动力,来源于学生的生活经验的积累,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追问,是学生参与数学课堂的“催化剂”,能诱发和激起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

案例:在教学《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时,教师创设这样情境:一天,小兔们去羊村找小羊玩。羊妈妈热情地招待了小兔们,上菜园拔了整整130个又大又脆的萝卜,并吩咐小羊分给小兔们吃。可怎么分呢?小羊数了数,共有30只小兔。于是小羊找了树枝在地上列起了算式:130÷30=4.....1,小羊指着上面的4,说:“你们每个拿4个萝卜,我就吃剩下的1个吧!”小兔子们纷纷点头同意,直夸小羊懂事大方,然后各自拿走了自己的一份。结果小羊发现剩下的萝卜不只1个,聪明的同学们,你们谁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呢?这样利用生活情境,给学生留下“追问”的动力。

二、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精心设疑、设置悬念,引导学生“追问”

明代学者陈献章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又有言“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 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为即将学习的知识点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之间,精心设疑,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的“追问”探究。

案例:在教学《体积的意义》时,我从“乌鸦喝水”的故事入手。乌鸦用什么方法喝到了水?为什么瓶子里的水没有增加,丢进石子后水面却上升了?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师看准时机导入“到底是为什么呢?和什么有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研究这个问题。”教师设置悬念,质疑、激思,有效地培养学生“追问”探索。

三、营造和谐的数学课堂,从思路的疑问处,引导学生“追问”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因此教师在课堂中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在课堂小结中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收获和疑问,培养他们对知识的“追问”能力。

案例:在教学《数学广角--排列与组合》时,教师说:同学们,恭喜你们闯关成功,把数学广角的数学问题都解决了,我们马上就要离开数学广角了,今天在数学广角里你最满意自己的什么表现?你还有什么疑问?

教师用亲切的语言,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就能够激发学生 “抢着”提出自己的疑问,从而极大地调动学生“追问”热情。

四、在思考障碍处追问――拓展思维活度

小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思维受阻的现象,对于一些数学问题没有思考的切入点。此时,教师要善于通过追问的方式来给学生的数学思维搭一个“脚手架”,从而拓展他们思维的活度。

例如,在教学“6~10”各数的认识一课时,笔者给学生呈现了这样一道拓展习题:以下一组数中,哪一组与其他组是不同的,请打上“√”。

①5 6 7 8 ②6 7 8 9 ③9 8 7 6 ④7 8 9 10

设计这一道题的目的之一是引导小学生对“6~10”的数进行顺着数和倒着数,目的之二是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但是,由于一年级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还很低,对于在这四组数中哪一组不同找不到思考的切入点,出现各种各样的答案。此时,我追问:“请大家先读一读这四组数,想一想在这四组数中每一组是越来越大,还是越来越小?”这样,通过追问有的学生发现在这四组数中第一组、第二组和第四组都是越来越大的,而第三组是越来越小的;有的学生发现第一组、第二组和第四组都是顺着数,而第三组是倒着数。因此,第二组数与其他组是不同的。以上案例中,当小学生的思维受阻时,教师通过有效追问帮助他们找准了数学思考的切入点,通过数学活动来解决数学问题,拓展思维活度。

五、变换方式、形式多样,引导学生“追问”

达尔文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这就是教育的目的。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发现现实中的数学知识,并探寻数学问题。

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的案例范文6

关键词:小学品德课程;认知维度;情感维度

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很多小学品德教师都没有认识到品德教学的重要性,教学手段和形式过于单一,无法实现品德课的多维教学。事实上,在小学品德教学中,只有体现出教学的多维意义,才能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品德课的重要性,才能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一、小学品德的认知维度

从认知的角度来分析,小学品德课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实际上是抽象的思维,也是小学生思维的最高表现形式,有利于开发小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于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开展小学品德教学之前,小学品德教师必须做好教学准备,对教材进行研究分析,了解教材知识的逻辑关系,并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合理制定品德课教学方案,体现出小学品德教学的多维意义。在小学品德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还需要把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把品德教学与小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品德的重要性。

二、小学品德的情感维度

在小学品德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注重学生情感的培养,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减少批评性的语言,而且要多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特别是考试成绩不理想或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可以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小学品德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丰富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提高学生学习品德的热情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小学品德教师可以到学生的家里进行走访,了解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并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交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品德教师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对学生适度宽容。小学品德教师要从多角度了解学生,坚持“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切实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和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三、小学品德的品质维度

小学品德教学必定具有教育性,在小学品德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多列举一些小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案例,比如:一只蚯蚓一不小心掉进了一个水缸里面,一只小蚂蚁看到了,对小蚯蚓说:“这个水缸太高,你在里面也挺好的,就随遇而安吧,我已经被困在这里很久了,根本爬不出去,所以我也就习惯了这里面的生活。”小蚯蚓看了看蚂蚁说:“我一定要从这个水缸中爬出去,外面的世界更精彩。”于是,小蚯蚓就一点一点地向外爬,经过了很多天的努力,小蚯蚓终于爬出了水缸,再次看到外面的世界。小学品德教师可以借助这个案例让学生懂得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上都需要确立自己的目标,并为了自己的目标不懈努力,即使遇到困难也要克服困难,勇往直前,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小学品德课程的多维化对小学品德课程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参加专业化培训,补充专业知识,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体现出小学品德课程的多维化。

总之,品德课程是小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课程,在开展小学品德教学之前,小学品德教师必须做好教学准备,对教材进行研究分析,了解教材知识的逻辑关系,并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合理制定品德课程教学方案。在小学品德课程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注重学生情感的培养,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减少批评性的语言。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多列举一些小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案例,丰富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教师要从多角度了解学生,坚持“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切实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和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在小学品德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还需要把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把品德教学与小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品德教师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对学生适度宽容,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淑英.学校体育课程体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