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创造性思维的逻辑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创造性思维的逻辑性范文1
一、利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想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一个重要的基础,就是必须要培养学生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因为思维活动必须保证有逻辑性,才能在掌握的知识、能力的基础上,在深入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准确把握事物内部基本特征的前提下进行信息的重组,这个重组的过程我们就称之为“创造”。在初中美术学科教学中,教师利用思维导图让学生进行细节的探究、关系的探寻、内容的探索,实际就是学生将自己的思维进行逻辑性的展现和重组的过程,同时绘制思维导图更是不可缺少逻辑思维的参与。初中生具有活跃的形象思维,但是抽象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水平不高,因此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深入的引导,让学生将自己的思维过程以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展现,以清晰的步骤进行表达,便于学生对自己的思维过程有一个精准的控制和全面的了解,避免遗忘灵感以及思维出现混乱。例如对某一项生活用品或者学习用品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时,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将其作为关键词,并将与其有关的形象、特征、作用、内部构造等各个方面作为基础的关联单元进行呈现或绘制,从而得到更多的灵感与创意,让学生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的方案,通过逻辑思维的方式进行完美的美术语言
表达。
二、利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主要表现形式,只有具备了较强的发散思维能力,才真正代表着学生具有了较强的创造性思维,才代表着学生真正具有了创新能力。在初中美术学科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可以让学生放飞思维,开拓创新。例如对于学生常用的绘图铅笔来说,以其为关键词绘制思维导图,可以从其形状、颜色、结构、制作材料、具体使用方法等方面进行思维的发散,最终选取一个创意完成作品。例如从铅笔的外形引导至一头尖尖,再引导至箭头,再引导至火箭,最后学生绘制完成了系列火箭的?D画。这个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实现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三、利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
创造性思维的逻辑性范文2
1、什么是思维
2、思维的特点(间接性、概括性)
3、思维的类型
(1)根据思维的发展水平:直觉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
(2)根据思维的逻辑性:分析思维、直觉思维
(3)根据思维的指向性:集中(求同)思维、发散(求异)思维
(4)根据思维的创造程度:再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
(二)思维的过程和基本形式
1、思维的过程
(1)分析和综合
(2)比较
(3)抽象与概括
(4)系统化与具体化
2、思维的基本形式
(1)概念
①概念的特征与分类;②概念的内涵与外延;③概念与词语。
(2)判断
(3)推理
3、科学概念的掌握
(1)合理利用日常概念
(2)充分利用感性经验
(3)注意"变式"的使用
(4)词和感性材料的结合
(5)正确给概念下定义
(6)在实际应用中掌握概念
(7)形成正确的概念体系
(三)问题解决
1、问题与问题解决的特点
(1)问题及其特点
(2)问题解决及其特点
2、解决问题的阶段
(1)提出问题
(2)明确问题
(3)提出假设
(4)检验假设
3、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
(1)启发式方法与算法式方法
(2)手段-目的分析法与爬山法
(3)目标递归策略与目标递进策略
4、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
(1)问题情景与问题表达方式
(2)联想与原型启发
(3)定势与功能固着
(4)个体的经验水平
(5)个体的情绪与动机
(6)个性因素(能力、性格等)
(四)良好思维品质的特性
(1)广阔性和深刻性
(2)独立性和批判性
(3)逻辑性和严谨性
(4)灵活性和敏捷性
(5)创造性
2、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1)加强科学思维方法论的训练
(2)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
(3)加强言语的训练
(4)发挥定式的作用
(5)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1)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创造性动机
(2)培养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相结合的能力
创造性思维的逻辑性范文3
【关键词】创造思维 方法 创新意识 培养
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与生物学、化学、天文学等学科的相互渗透中,物理学不仅本身得到了迅速发展,同时也推动了其他学科和技术的发展,顺应时展的潮流,物理教学应着眼于造就一大批开拓型、创造型人才,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未来科学发展的需要,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显得尤为重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应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夯实基础,为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作好准备
现代教育要求:不仅要给学生知识,还要使学生具备对知识的相当程度的理解能力、消化能力、创造性应用能力,而这都要建立在扎实的基础上,为此,要注意做好如下工作。
1.注意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所谓思,就是培养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2.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中各种规律、现象的一门科学,观察能力是学好物理的基本前提,要会观察周围的各种现象,发现其内在的问题,为此,可加强实验教学,为学生提供特定的物理情景,使学生有观察的直观形象的对象,可看到研究对象从出现、发展到消失变化的全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提高。
二、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在物理教学改革中,要真正实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标,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1.注意采用创造性的教学措施
教学中,要注意采用灵活、科学的管理措施,训练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加强实践性的作业,改进和提高教学实验水平,并采取各种可能的方法,把学生的知识运用到社会生活中去,要注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博才多艺,满足时代进步的需要,教学中,要将教育的重点放在努力寻求获得知识的方法上,使学生具有获得点石成金本领的愿望和思维。
2.注意采用创造性的教学方法
(1)要引导学生把掌握知识与培养能力结合起来,学会知识能力的迁移,做到举一反三,如“密度”、“比热”、“电阻”三个概念的理解,如果突破“密度”概念的理解,建立起正确的牢固的观点,对后面两个概念只要通过类比,学生就很容易掌握,当学生学会了这种知识、方法的迁移后,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就能达到举一反三的地步,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2)要引导学生用不同知识进行讨论,分析同一问题,加强知识间的联系,不但能加深学生对所研究问题的理解,又能使知识纵横联系,形成一个整体,还能加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利于创造思维的培养,如测物体密度,可以用密度计直接测定,也可以根据其定义测定,还可以利用浮力知识、压强等知识来测定,这种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有利于创造思维的培养,在用不同方法测定密度时,我们也要引导学生比较哪种方法最简单,哪种方法误差最小,这种形式的教学,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加强记忆,更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
(3)重视物理实验教学中创造思维的培养。在实验教学中,从实验意识的产生到实验方案的设计,从实验结果的分析到实验报告的完成,每一步都有思维活动,每一步都有思维结果,所以,物理实验有利于把学生带入发现问题的情境,使学生在分析实验问题之中和在解决实验问题之中锻炼思维能力。为此,要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①启发学生实验思维的积极性
兴趣是思维活动的触发剂,当学生对某个问题发生兴趣时,思维就会活跃起来,但是,如果单纯由“实验”的表面的“魅力”所引起的,只能是直接的兴趣,如果没有更深层次内涵的吸引,维持不了多久,要想保持学生持久的兴趣,保持兴趣的活跃性,保持兴趣的生命力、创造力,就要善于应用种种诱因,比如在压强知识的学习中,首先从生产和生活实际引出实验课题,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并明确实验的目的、实验的意义,再不断提出有趣而又有思考性的问题,如:在气功表演“睡钉床”的节目中,钉床上的钉子如果只有一根,情况会怎样?又如:生活中如果大气压强消失了,我们及我们自己的生活将会发生哪些变化?通过这些问题的提出,来促进学生的观察、思考,而思维总是在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的。实践证明,有意识地创设发现问题的情境,是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的好方法,我们要善于利用实验中的问题,以及在辅导实验的教学中巧妙地引导和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创造力,让学生在良好的兴趣引导下,完成创造思维的培养。
②要重视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创造性思维的逻辑性范文4
开展创新教育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实践能力与探索能力,促进个性潜能的充分发挥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还可以为国家发展培养所欠缺的创新型人才,为国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胜提供高素质的人才。创新教育的开展是我国教育未来发展的趋势之一,创新教育主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培养目标的创新型教育。教师对开展创新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教师在传递知识的过程中是否蕴含创新性思维,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是否持肯定态度都直接影响着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效果。物理教师要想要想在课堂中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做改变,立足于教材,扎根于教材,寻找创新因素与创新结合点。针对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2在物理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意识
物理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意识上。首先要努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自信心,这样学生才敢于向老师发问,勇于对教学内容提出质疑,并提出自己的主张和见解。与其它学科不同,物理学的发展史本身就是一部创新的历史,每一新的物理发明、研究和创造便是物理学发展的不竭动力。一项新的发明创造出了要有科学家坚实的理论知识做支撑外,还必须有一颗创造性的大脑,才能在知识领域获得新发现并取得成功那个。创造性的头脑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后天不断的学习、实践中积累培养出来的,这在很多实例中都得到了验证,例如花匠研究出钢筋缓凝土,自行车播种器源自于农民的发明。学生与农民和花匠一样度蕴藏了巨大的创造潜力,只有通过有意识的开发、利用才能够得到充足的体现。其次在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培养上,教师要将教学内容与生产生活实践紧密衔接,提出能够引起学生注意与思考的问题,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思考能力、质疑精神与提问意识。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有意识的就物理学发展历史进程中,物理学探索过程中问题背景的演化和重大物理学问题产生的历史条件进行“剖析”。教科书编写中也同样要蕴含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材料,将如何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思考和崇尚科学,勇于创新的精神渗透到物理教学中,培养和巩固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3物理教学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开展创新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教育中的重点内容,创新思维即包含逻辑思维形式同时也包含非逻辑思维形式。连续渐变功能是逻辑思维所具有的独特形式,如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等。与逻辑思维不同非逻辑思维的独特形式表现为跳跃性与突变性思维,如联想与想象,直觉与灵感等。创造性的思维要将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紧密结合到一起,只有二者相互协调互补,才能够使思维更加缜密。但传统的物理教学在两种思维模式的培养上有倾向性,对逻辑思维的重视程度要高于非逻辑性思维,这种思维模式的培养,致使学生习惯与再现思考,缺乏支持创新思考的足够的能量。为此决定了非逻辑性思维的培养将成为开展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新的窗口。
首先,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所谓想象主要是人脑针对过去未曾经历接触过的事物,或是在将来有可能发生、存在的事物的某种形象所进行的塑造。不同领域的科学家们往往通过天马行空的想象,最终将想象变成了现实,我们可以说想象是创造的源泉和动力。在进行物理教学过程中除努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方式外,还要对教材中存在的想象空间进行挖掘,努力培养学生的非逻辑性思维,鼓励学生对物理学进行大胆的猜想与假设,并培养学生验证猜想与假设的实践能力。想象力的培养对于开展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此在物理教育中要积极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其次,开展发散性思维训练。同一道物理题往往会存在多种解答思路与方法,更有可能存在不同的解答结果。在物理教学过程中不能要积极培养和估计学生对多种解题思路与方法的探索,不能将解题思路局限于一种。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运用多种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逆向思维就是把思维顺序颠倒过来思考问题。它也是人们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物理学中很多问题运用逆向思维可以启发学生从相反的方向,从问题的反面思考而得出结果,这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方法。最后,进行灵感的捕捉。在创造性思维过程中,由于某种事物或现象的启发促使创造者茅塞顿开一下突破了思维的障碍,使思维活跃到明朗阶段,认识发生了突变,产生了敏锐的顿悟,就可以说产生了灵感。灵感的闪现,为创造者提供了接通思维,突破障碍和发现创造关键的机遇,因此,具有很大的创造性,但灵感具有突发性和瞬间性,不能完全按照人的意志出现和控制,但我们可以创造条件去诱捕它。一方面要注重平时经验与知识的积累,只有让大量的信息深深地印烙在脑海中,才能造成一种强大的势能,一经触发便转化为思维突变的动力。另一方面应使自己的兴趣情感和思维都集中在与问题有关的方面来,进行执著追求和苦苦求索,从而产生强烈的创造动机与欲望。因此,我们应当教育学生在遇到难题或进行创造性活动思维陷入困境时,可以把问题暂时搁置下来,去从事一些松弛的活动,使思维“热线”下潜,让潜意识出来活动,达到对灵感欲擒故纵的目的。实践表明,在学生受到严格的逻辑思维训练的同时,进行一些非理性、非逻辑的思维训练,可以避免学生思维的模式化,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大有裨益。
创造性思维的逻辑性范文5
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实践证明,看的思维效率最低、写的思维效率较高、说的思维效率最高,有许多思维的飞跃和问题的突破正是在说的过程中实现的。思维和语言是密切联系着的,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核”,思维决定着语言的表达,反过来语言又促进思维的发展,使思维更富有条理,两者相互依存。人们正是借助语言思考问题,表达思想的。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语言是师生、生生间情感交流、数学思维的工具。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与发展是借助语言来实现的,发展学生的思维,必须相应地发展学生的语言。首先,教师要努力做到数学语言应用的目的性、科学性、逻辑性、规范性、启发性。教学中教师要考虑小学生的语言特点,用生动有趣的语言,拨动学生的心弦,激活学生思维。其次,教师要给学生充分提供语言训练的机会,培养学生用确切的、完整的、简练的、清晰的语言来表达思维的结果,做到思维与语言表达的统一。要经常让学生亲自动笔、动口、动手,将数学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逻辑性、示范性挂在学生口中,印在学生脑中,让学生“手上会做”、“脑中会想”、“嘴上会说”,使学生的思维向深层次发展。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教师不能只要求意思答对就行,还应要求学生把在感知事物过程中所进行的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思维过程表达清楚,要求说话完整、语言清晰准确,用逻辑性语言表达,力求精炼明了地说明问题。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更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二、合理运用教具,发展学生数学思维
在小学阶段主要是抽象逻辑思维,而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性为主。数学学科特点与儿童思维水平之间有一定的距离,缩短两者之间距离所采用的手段主要靠直观教学,根据小学生心理特点及认识规律,教具对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学生可将原有的智力活动方式外化为动手操作的程序,然后又通过这一外部程序“内化”为小学生的智力活动方式。但是只有适度使用教具,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否则,始终依赖教具,思维的水平难以提高。
三、巧妙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维
问题是放飞思维和想象的钥匙,问题的出现能使学生产生一种需要,产生一种对解决问题的渴求,这是一种学习创新的因素,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思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得到有效的发展。例如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时,可以先让学生回忆学过的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然后展示梯形模型,再提问学生:“你们能用学过的知识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这个问题引起了学生们的求知欲。他们听到问题后,就自己动手操作,有的画一画,有的剪一剪,拼一拼,合作交流,最后大部分同学都能自己推导出计算公式,成绩差的同学也在其他同学的操作、演说中学到了知识。小学生的思维打开了,数学学习兴趣浓了,自主探索的愿望有了,就会自觉地去学习,从而能够在知识形成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乐。
四、加强思维方法指导,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思维的创造性是智力活动的创造水平。教学中要提倡求异思维,鼓励小学生探究求新,激发他们在头脑中对已有的知识进行“再加工”,以“调整、改组和充实”,创造性地寻找独特简捷的解法,从而提出各种“别出心裁”的方法,这些都能促进学生思维创造性的形成。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还要注意教给学生逻辑思维的方法,既要指导学生逐步掌握运用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常规思维方法解决数学问题,又要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等,激发学生寻求新方法的积极情绪,使学生能较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灵活辨证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建构稳固且易于迁移的知识结构,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維能力。从个体发展上看,人的思维从低到高大致可分为直觉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3个阶段。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教师可通过多种形式的思维训练,促进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是人类高级的思维活动,是指人们对事物间的联系进行前所未有的思考并产生创见的思维,它是一种突破常规而又合乎逻辑的全新的思维形式,是创造能力的核心。集中体现在善于独立的思考、思维不囿于常规、勇于创新,具有主动、求异、发散、独创等特点。
总之,数学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以适应新时代科学知识迅速发展的需要。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努力创设和谐的、开放的教学情境,挖掘教材内涵,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兴趣,抓住有利时机,诱发探究动机,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师要创造一片广阔的天地,给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让他们乐学、会学、善学,从而使其数学思维能力在学习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创造性思维的逻辑性范文6
论文摘要: 创造性思维是具有开拓、创新意识的开创性人才所必有的思维品质。 本文从教与学两方面探讨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基本途径与方法。
创造性思维是以各种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为基础,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想象、推理、分析、综合等思维加工活动,来获得自己尚未知道的新知识的这种思维方式。创造性思维除具有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敏捷性之外,其最为显著的特点是具有求异性、变通性和独创性。创造性思维是未来的高科技信息社会中,能适应世界新技术革命需要,具有开拓、创新意识的开创性人才所必有的思维品质。
因此,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学生创新精神,是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我从教与学两方面探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基本途径与方法。
一、恰当选取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方法
不同的教学形式和方法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物理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选取恰当的教学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中学物理知识大多是从观察生活与生产实例、自然现象、物理实验等总结概括出来的。这类知识内容的教学,运用发现法、启研法、学导法、实验探索法等较为适宜。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实际,恰当选取运用这些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进行教学。
二、精心设计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方案
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往往跟教师课前教学设计的质量有关。物理教材、教学大纲、教学参考书仅为教师教学提供了基本内容、基本要求和依据,而如何运用最优化的教学方式、最合理的教学结构进行教学才能达到使学生在获取知识、形成技能的同时,又能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创造性思维及各种能力的目的,是需要教师精心设计的。
教师应深入研究大纲、教材,应以大纲、教材为依据,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使学生获得知识为目的;要突出启发性、探索性、灵活性、民主性、独创性等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原则,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精心运筹策划,细心推敲安排,设计出符合学生心理特征、认知规律切实可行的方案。
例如,在“大气压的测定”这节课的教学中,如果教师按教材的编写依葫芦画瓢,直接运用托里拆利实验获得结论,这种生硬的灌输式的教学必然不利于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如果变讲述为下面的探究式教学,则教学效果就会有很大的不同,步骤如下:
1.将一开口玻璃管插入水银槽中,分析为什么管内外水银面相平(连通器原理)。
2.把玻璃管中按上一活塞,向上拉动活塞,分析为什么水银柱能上升。
3.分析当玻璃管足够长,是否当不断向上提拉活塞时,水银柱能不断上升。
4.在水银柱不随活塞的上升而上升时,你能从中悟出什么?
5.设想一下,怎样使管内水银面以上部分达到真空状态,从而精确地测得大气压值?
这样按此质疑、实验、探索、解疑等不断深化的探索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像科学家一样亲自参与科学探索、发现,这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激发灵感,使他们产生顿悟,还可以使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培养。 "
三、巧妙设疑,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变化过程。好的问题能诱发学习动机,启迪思维,激发求知欲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往往是由遇到的问题而引发的。因此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必要途径之一。
1.巧妙设疑,激发思考问题的兴趣。
上课伊始恰当质疑,创设悬念,会使学生产生迫切探究的认知心理,激发求知欲望。
例如“轮轴”一节新课导入的教学,教师首先在黑板上画一口井的平面图,井里画有一系着绳子的水桶,井上画有一短杠杆,然后提问:“利用这个短杠杆能否将井中的水桶提上来,为什么?猜想如何改进才能发挥杠杆应有的作用?”这样图文并茂的物理情境,定会使学生探索的欲望油然而生,促使他们集中精力,开动脑筋,尝试探寻各种可能的解决方法与途径,创造的灵感和顿悟很可能由此产生。学生通过想象直觉思维、联想逻辑推理,通过猜想、议论,互相启示,思维将向连续旋转的杠杆逼进,进而“创造出新的机械”──轮轴。
2.注意难度,提高问题的艺术性。
教师应注意所提问题难易要适度,不宜太过简单,而且提问题的方法还应具有良好的艺术性、顺序性及逻辑性,问题要新颖,具有较强的启发性和趣味性,才能诱发学生探索思维的积极性。
例如,在“惯性”的教学中,若以地球上的人竖直跳起后落地点与起跳点位置关系为例来研究惯性,学生会感到索然无味,但若以人站在高速水平行驶的火车车尾边沿处或大海中匀速航行的船尾上竖直起跳后的下落情况来研究,其教学效果要比前者好得多。
四、拓展实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改进实验方法,探寻新的途径,培养创新意识。
在物理教学中不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实验,一般都不局限一种方法。如测圆柱体的周长和直径的实验、测量物质密度的实验、测导体电阻的实验等,除书中的实验方法外,还有多种其它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若能为学生创设、提供探索其它方法的机会和条件,引导学生探索、寻求不同方法,在探索、发现的过程中,使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散性及独创性得到培养和提高,定能使学生思路开阔,创新意识增强。
2.提炼由实验现象到得出结论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获得实验数据后,进行分析、判断、概括、综合和抽象思维、逻辑推理的思维加工活动,产生认识上的飞跃,获得结论。这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但若把握不当,就不能达到目的。例如,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关键在于实验后,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比较,进一步地假设推理创造性思维过程,才能实现认识上的重大飞跃,获得用实验方法无法直接验证的重要规律。但对于这一关键环节,有些教师不能很好把握,急于得出结论,用自己的讲述取代了学生的思维,使一个难得的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良机丧失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些关键之处,突出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