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教育培训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法治教育培训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法治教育培训方案

法治教育培训方案范文1

二、总体目标

坚持以人为本,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抓手,以学校内涵建设为主线,以国家示范标准为底线。狠抓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强化班主任队伍建设,加强"双师型"教学队伍建设,着重督导,细化常规管理。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发挥全体教师在改革教学模式、改革评价模式、创新教育内容、教育信息化等方面工作的主观能动性,改革评价手段和方法,加强教育教学过程监控,推动学校建设与教育教学改革持续前进。巩固国家示范成果,彰显学校示范形象,提升示范拓展价值,实现县委"职中做强"的规划目标。

三、主要工作目标及措施

(二)抓创建,提升学校运行效率。一是加强党建、工会、共青团、妇女、计划生育等各方面的工作,继续创建市级文明窗口单位。二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态度,狠抓师德师风和干部队伍建设。三是创新运用新媒体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炼校园精神文化,营造师生员工教有其所、学有其所、乐有其所的文化氛围,确保学校有序高效、和谐稳定。

(三)抓项目,提高学校办学品位。一是持续推进二校区建设,学校国家示范标准是建立在新校区的基础之上,只有完成新校区的建设,才能从根本上改善教学、实习、实训、师生生活条件,才能夯实学校长期发展基础。今年预计投资1000万元,完成运动场地、现代农艺等四个重点建设专业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四月底之前完成一期工程后期建设,五一假以后,部分专业搬入新校区。二是努力争取政策支持,适时启动教师小区建设,彻底解决教师住房窄小、破旧、潮湿阴冷的难题。三是推进省级示范性特色专业群、校企合作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中高职衔接试点以及教育信息化等重点项目建设,将重点项目建设工作融入到常规的教育教学工作中。逐步形成规范机制,确保学校有教师在各级行政部门举办的竞技活动(如湖南省首届微课大赛、全国信息化教学设计、教学比武)等项目中荣获奖励。四是主动协调关系,积极创造条件,配合县教育局和县人民政府在年度内创建全国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

(四)抓改革,扎实推进深度课改。《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校企合作办学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一是加强校企合作,成立校企合作教材开发研究室,共同开发课程和创新教材,二是强力推行与企业岗位工作任务接轨的教学模式,实施项目和任务驱动等教学模式。三是规范"工学交替"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四是拓展就业渠道,着力提高就业档次,确保毕业生对口就业率达86%、满意率达95%以上。

(五)抓质量,提高学校办学声誉。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作为职业学校必须重视学生技能培养。一是逐步推行"以赛代考",力争在技能大赛、科技创新大赛、黄炎培职业教育奖创业规划大赛等大型项目中获取优异成绩。二是确保在专业技能抽考、职业能力考试等项目中达到国家示范标准。三是严格高三管理,加强高考研究,重视高考信息,力争2015年对口高考本科上线人超过60人,专科上线率达100%.

(六)抓法治,提升学校治理水平。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教育发展的根本保障和客观需要,学校的发展也离不开法治。一是加强法治教育,积极开展法治教育培训,进一步强化安全教育和周边环境整治工作,全力打造"文明、和谐、平安"校园,确保校园安全事故率为0.二是依法治教,坚持"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的原则,依法规范教与学的主体责权利。三是依法治校,学校章程是依法治校的基石,组织精干力量拟定《湖南省隆回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章程》,以此引领学校制度体系建设。厘清学校处室(专业科)职责权限,公布权力和责任清单,完善决策执行与监督机制,创建省级"依法治校示范校".

(七)抓规模,提高学校办学效益。一是创新工作方法,拓展招生网络,完善招生制度,确保学校办学规模达到国家示范标准,完成全日制学历教育招收新生1500人。二是组织精干力量,集思广益做好培训,提高培训效益。力争完成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800人;就业技能培训500人;其他培训1000人。

(八)抓服务,提升师生幸福指数。一是加强校产管理,杜绝一切浪费现象。二是降低服务性经费支出,在2014年的基础上降低10%.三是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后勤服务质量,确保师生满意率达85%,提升全校师生的幸福指数。

(九)抓谋划,携手共绘学校蓝图。2015年是全面完成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谋划好"十三五"建设与发展路径的关键之年。一是认真学习文件与政策,深入市场调研,明确规划编制目的;二是深入了解规划背景,全面总结学校"十二五"发展中的经验和教训,坚定转型发展定位;三是建立咨询论证制度,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四是领导高度重视,组织专门力量,各部门通力协作编制学校《隆回职业中专"十三五"发展规划》工作,为学校后示范时代的发展设好计、描好图。

四、具体工作考核评价

1、由督导室根据《隆回职业中专考勤方案》统筹全校教职员工的出勤考核,并落实惩处。

2、由专业科协助教务处根据《隆回职业中专教师教学质量方案》负责全校的教学质量管控。

3、由专业科、教务处、总务处协助政教处根据《隆回职业中专班务工作评价方案》负责全校各班管理评价。

4、由督导室协助纪检室根据《隆回职业中专专业科处室评价方案》负责全校职能部门评价。

5、由教务处、政教处协助督导室根据《隆回职业中专晋级评价方案》负责全校教职员工的职评工作。

6、由教务处、政教处协助督导室根据《隆回职业中专年终考核方案》落实年终考核。

7、由教务处、政教处、专业科、督导室等协助总务处根据《隆回职业中专教工绩酬分配方案》落实全校绩酬分配。

考核实行"晒绩"与"赛绩"相结合,责权利公布上墙,晒于众人面前。每月进行考核公布与评比,把经常考核、定期考核和年度考核有机结合起来,综合评分,奖优罚劣。

五、具体工作月份安排表

具体安排见《隆回职业中专业2015年工作计划主要工作月份安排表》,见第7、8页。

月份

序号

主要工作

责任部门

备注

1

落实各项规章制度,组织精干力量撰写学校章程。

校长室

长效工作

2

学生学杂费在开学后十天内全部到位。

总务处、专业科

期内工作

3

做好保学控流工作,紧抓教学常规,将学生流失率控制在6%以下。

专业科、教务处、政教处

长效工作

4

技能大赛项目工作。

教务处、专业科

上学期工作

5

创新环境,企业文化、廉政文化进校园。

办公室

长效工作

6

新校区第一期工程竣工验收。

总务处

期内工作

7

充实实习设备,改善实习条件。

总务处、教务处、专业科

期内工作

8

加强信息化建设,确保“三通”平台有效运行。

信息中心、教务处

长效工作

9

课程改革推进分析。

教务处、专业科

长效工作

10

实施与完善“三心教育”。加强学生干部培训,实行学生自治。

政教处、团委

长效、期内结合

11

开展校园周边环境集中整治活动。

政教处

长效工作

12

引入企业进校园,推进“校企合作”。

招生就业培训处、专业科

长效工作

13

组织常规工会活动,确保师生身心健康。

工会

长效工作

14

规划课题的准备与申报。

教务处

长效、期内结合

15

认真做好服务部工作,确保师生满意率达90%以上。

服务部

长效、期内结合

16

处室(专业科)工作状态分析。

督导室

长效、期内结合

17

财务会审。

工会、纪检、总务、服务部

期内工作

1

评估课改推进状况,制订课改“攻坚”计划,向“深水区”推进。

教务处

长效工作

2

抓好就业工作,学生就业率达100%,月薪三千以上。

招生就业培训处

期内工作

3

做好招生的各种准备工作。

招生就业处

期内工作

4

技能竞赛市赛、会计证考试。

教务处、专业科

长效、期内结合

5

重点项目申报准备。

信息中心

长效、期内结合

1

服务部工作测评与整改。

校长室

长效、期内结合

2

组建招生团队,做好招生宣传工作。

招生就业处

期内工作

4

掌控第二校区建设进度,确保五一劳动节前能投入使用。

总务处

期内工作

5

工学交替安排。

招生就业培训处、专业科

期内工作

月份

序号

主要工作

责任部门

备注

1

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多元化评价。

教务处

期内工作

2

完成招生宣传扫尾工作。

招生就业培训处

期内工作

3

决战高考,确保2015年高考本科上线60人,专科上线率100%。

教务处

期内工作

4

“课程包”检查与评比。

教务处、专业科

期内工作

1

选送教师参加国家、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安排教师下企业实践。

教务处

期内工作

2

新生录取工作,组织新生交费、报名。

招生就业培训处、教务处、总务处

期内工作

3

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

招生就业培训处、专业科

期内工作

4

制订职业培训计划,确保培训金额突破100万元的任务。

招生就业培训处

期内工作

1

实行中层干部调整,实施全员聘任。

校长室

期内工作

2

校产维护与维修。

总务处

期内工作

4

组织新生、高三入校,完成全日制学历教育1500人的招生任务。

招生就业培训处、教务处

期内工作

1

“十三五”规划撰写组织。

校长室

长效工作

2

二年级开学,保学控流。

教务处、专业科

期内工作

3

各种经费清查。

总务处

期内工作

4

黄炎培创业规划大赛筹备与申报。

团委

期内工作

5

做好新生注册工作

教务处

期内工作

十、

十一

1

重点项目建设进展督查与分析。

信息中心

期内工作

2

学校教育教学与常规管理评估。

教务处、政教处

期内工作

3

专业课教师说课比赛及专业带头人评选。

教务处

期内工作

4

教师业务考核与校本培训。

教务处

期内工作

十二

1

强化计划生育措施,确保计划生育工作万无一失。

妇委会、工会

长效、期内结合

2

做好迎检准备,确保年终目标管理总分排分稳居第一。

办公室、督导室

期内工作

3

专业建设、教学资源建设等项目评比。

教务处

期内工作

1

做好年终决算工作。

总务处

期内工作

2

做好绩效文明考核等迎检工作。

办公室

期内工作

3

做好教师年终考核工作。

法治教育培训方案范文2

一、深化学习教育,推动干部能力提升。

(一)统筹谋划学,将政治教育、法治教育、党史教育、警示教育、英模教育、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育、“精神”教育纳入实施方案,制定了常态化学习课程安排,细化分解学习任务,紧紧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使全体干警牢固树立“学用结合”理念,着力解决“学什么”和“怎样学”的问题。

(二)创新举措学,认真整理必学及选学篇目,印制、征订并发放学习参考资料共计104余份。坚持局领导班子成员以身作则,充分发挥头雁效应,引导干部职工采取“集中学习+个人自学”“线上学习+线下学习”等各种学习形式,抓实书本学习的同时,充分利用“学习强国”、川观新闻、锦官驿站等新媒体平台,将学习教育贯穿教育整顿和党史学习教育始终。

(三)政治轮训学,组织干部100余人次参加政治轮训,对因工作原因未能及时参加政治轮训的干部及时组织集中“补课”。干部围绕学习内容撰写心得体会90余篇,并组织心得体会交流,确保政治轮训不走过场、不搞形式。

二、践行服务宗旨,强化为民服务能力。

(一)推进“全业务、全时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15名法律服务工作者与7个乡镇82个村(社区)签约,实现“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全覆盖,法律服务工作者成为基层群众的“随身法律顾问”,大力开展法律志愿活动。今年以来,律师团队共进村入户提供法律服务400余人次。

(二)组建律师团队,认真落实《关于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办理刑事案件的工作意见》,遴选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棒、风险意识强、有一定刑事案件办理经验的律师组成服务团队,根据需求随时提供法律援助服务。截至目前,为困难群众提供法律援助434人次,其中受理法律援助案件55件,办理其他法律服务事项(代书、咨询等服务)379件。

(三)以市(州)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为切入点,打造“法治文化阵地+休闲娱乐场地+区域特色+红色文化”四维一体的特色法治文化实体阵地,完成烹坝镇固包村、泸桥镇咱里村、泸桥镇海子环环村、冷碛镇杵坭村、兴隆镇和平村法治文化实体阵地建设。

(四)我局指导岚安司法所组建县第一支由群众组成的“县红色法治文化宣传队”。法治文化宣传队主要由政治素质较高,且具有一定表演能力和热心普法公益事业的群众组成,通过用本土话、俗话、俚语等自主创作接地气的文艺作品,在县、乡、村的舞台上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快板,歌舞串联、山歌等方式开展法治宣传,使群众都成为“我要学法、我能守法、我会用法、我来普法”的新人。自宣传队成立以来,已在岚安乡、泸桥镇等乡镇开展“学党史,颂党恩,法治宣传进乡村”系列宣传活动5场次,受众1000余人次,网络宣传阅览人数19万余人次,其中推送至“之声”的《法治宣传进老区、唱响红歌颂党恩》法治宣传新闻广受好评,播放次数达16万余次。

(五)从特殊对象权益保护入手,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和“六稳六保”工作精神为指导,创建“两类人员”“管理+帮扶”“三大机制”,创建职能部门与协作单位联动机制,以司法行政部门为主,联动人社、卫生等部门,就“两类人员”就业技能培训、心理抚慰矫治等方面进行合作联动;创建跨区域协同机制,与石棉县司法局建立《社区矫正跨区域执法协作协议》;创建政府部门与企业再就业衔接互动机制,确定山盛水泥厂作为“县刑释回归人员安置帮扶基地”,提升“两类人员”管理帮扶成效。

(六)进一步提升乡(镇)、村两级人民调解员业务水平、调解技能和法律知识,依法依规调处好民间纠纷,始终发挥好人民调解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的“第一道防线”作用,夯实人民调解工作基层基础,培育基层法律明白人,5月20日,县司法在县政务中心五楼会议室召开人民调解、法律明白人培训会,县基层调解组织107名人民调解、法律明白人参加了培训。

三、加强对年轻干部培养选拔。

我局充分认清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的重要性,把握年轻干部的自身特点和成长规律。正确看待年轻干部在发展县司法行政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打牢年轻干部培养管理工作的思想基础;着力改善全县司法行政干部队伍结构,按照“高度重视、重点培养、统筹选配”的工作思路,把培养年轻干部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努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四、2022年工作打算

法治教育培训方案范文3

我局成立了“__区教育局法治政府推进办”挂靠在局办公室,由丁左发副局长亲自牵头,统筹协调全局法治政府工作。局各科室按照职能范围具体负责法治政府建设相关工作:局办公室负责法治政府建设整体工作推进,局基教科牵头我局普法教育工作,局社管科、学前办、成教科等科室负责我局行政处罚、行政审批、行政执法检查等工作,督导室负责全区依法治校督导评估工作,局党办、团委负责组织党、团员及志愿者活动,区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__区青少年法制教育馆)充分利用其法制教育平台,发挥对青少年普法教育作用。

全局上下将法治政府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全力支持与配合“推进办”的工作。各街道教育办、各学校也能积极主动地配合我局依法行政、法治政府建设、依法治校、普法等工作,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完成。

此外,我局还按照《__市__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配强全区政府法制工作力量和发挥法制工作职能作用的通知》的要求,聘请资深法律顾问、配备法制员为全局法务事项提供咨询和建议。在规范性文件制定、重大行政决策作出、重大行政执法决定作出等决定均需法制审核方能作出。

在制定部门规范性文件的过程中,我局坚持以上级法规政策为准绳,以实际工作为依据,多方征求基层意见,文件决策过程中遵循领导班子会议集体决策制度。

我局本年度共制定部门规范性文件一项,即《__区教育局行政处罚权裁量标准》,报区政府制定规范性文件两项,即《__区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18年__区民办学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我局严格按照《__区教育局领导班子会重大事项议事规范》,在制定每一项规范性文件时,均提交领导班子会讨论决策,同时在“__政府在线”网上公开向公众征求意见,并向各相关部门书面征求意见。在制定《__区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时,考虑到该规范性文件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我局还广泛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提出意见,召开座谈会、论证会,按照进度安排,我局还将对《2016-2018年__区民办学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进行专家评审,并邀请我局资深法律顾问和法制员对上述两项规范性文件进行合法性审查,切实保障规范性文件程序、内容合法。

1、理顺内部职能,突破机制壁垒

为增进申请人高效便捷的办事体验,提高服务满意度,按照《__区2015年加快行政审批改革提升行政效能工作方案》,我局经反复研究与试运行,不断推进流程优化和机制创新,并从各相关科室选调业务精干,独立设置运行审批服务科,将原分散在各个业务科室的审批服务职能集中到审批服务科。审批服务科的职权范围包括民办中小学、幼儿园、面向社会招生的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校外午托机构的行政审批、行政确认(服务),面向社会人员认定(初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资格等工作。

2、畅通对外渠道,“一个窗口对外”

2015年10月15日,我局审批服务科暨我局28个行政审批服务事项正式进驻区行政服务大厅,在全区率先实现行政审批服务“两集中、两到位”。其中,全流程业务25项,即来即办业务11项,联合办理业务13项,市民办理各项行政审批服务业务可在区行政服务大厅享受“一站式服务”,咨询求助、递交材料、领取结果均由大厅窗口受理,在便利市民、减轻市民负担的同时也提升了我局行政执行力和政务服务效能。

3、调整修订权责清单

自我局《行政权责清单》编制并向社会公众公布以来,严格界定行政权力边界,明确行政权力范围,明晰政务服务事项流程,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为继续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且因我局内设机构职能调整,原各业务科室的审批服务职能已由我局审批服务科统一行使,并结合权责清单运行以来的遇到实际情况,根据《__区行政权责清单管理规定(试行)》,拟对我局《行政权责清单》作出调整优化,我局经研究,提出了“拟删除原行政确认类第15项面向社会招生的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办学许可证延长有效期”等八项修改建议,切实保证权责清单这一成果的公信力和可行性、科学性。目前,修改建议正在征求区法制办、政务办意见并按照《__区行政权责清单管理规定(试行)》的规定程序报区编办核准备案。

2015年5月21日,区府办正式印发了《__区重大行政决策公开征集意见和咨询论证办法》,2015年11月3日,市法制办了《__市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草案)》,我局严格按照上述文件要求,对我局现有决策规则和程序进行了梳理优化,制作了我局《重大决策事项公开征求意见事项和专家咨询论证事项目录》,已报区法制办备案,切实降低决策风险,提高决策水平,推进依法行政。

如在编制《__区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时,考虑到该

事项系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政策、重大措施,经单位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多方征求相关部门意见以及局法律顾问意见,同时按照《__区重大行政决策公开征集意见和咨询论证办法》的要求,制作了公开征集意见文书,并在“__政府在线”网站,通过适当途径进行了反馈,加强了决策的民主性;并邀请专家建言献策,召开专家咨询论证会议,由专家集体讨论提出意见,提升了决策的科学性;在决策作出前,我局也将组织法制员和聘请的资深法律顾问也对该计划进行了全面的合法性审查,确保该决策符合法律原则,不与各上位法相抵触,保障决策的合法性。1、制定《行政处罚裁量权实施标准》

根据《__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__区行政处罚裁量权实施标准管理暂行规定》(__府办〔2015〕11号)文件要求,我局经过负责人集体讨论决定,并征求区政府法制机构、区监察部门意见,同时在__政府在线“民意征集栏目”公开征求意见10个工作日,经修改完善形成《__市__区教育局行政处罚裁量权实施标准(送审稿)》。于2015年7月14日将《__市__区教育局行政处罚裁量权实施标准(送审稿)》提请区政府审定,经区人民政府审议通过,我局《行政处罚裁量权实施标准》正式对外并实施。

《行政处罚裁量权实施标准》以规范性文件的形式明确了我局行政处罚的实施主体、权限、流程、处罚额度等,进一步促进我局执法公开透明,全方位接受社会监督。

2、制定行政执法相关制度

为推动行政执法制度化进程,围绕《__区教育局行政处罚裁量权实施标准》我局还制定了《__区教育局行政执法案件移送制度》、《__区教育局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__区教育局案卷评查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基本形成了我局行政执法制度体系,保障《行政处罚裁量权实施标准》贯彻实施。

3.行政执法案卷和行政处罚:我局本年度民办学校、幼儿园等运行情况良好,未进行行政处罚,未产生行政执法案卷,前期已经将情况书面向区法制办进行说明。

1、制定学法制度和学法计划

为进一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行依法治国方略,提高全局干部职工法律素养和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我局实际工作情况,我局制定《__区教育局领导干部学法制度》,明确了学法对象、学法内容和学法方式。

同时,根据《__区教育局领导干部学法制度》,我局还拟定了本年度学法计划,多种渠道促进领导干部学法用法,通过日常学习、举报讲座、案例展示、局领导上法治课等方式贯彻落实学法制度,还规定了考核机制,决定采取日常评价、年度考试的方式对学法情况进行评价。

2、举办培训讲座

根据市、区部署,结合我局《领导干部学法制度》,我局于2015年11月2日开展以“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为主要内容的公务员依法行政与法治思维专题培训,邀请了资深教授为我局全体公务员进行法治讲座,并进行了开卷考试,全面提高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强化公务员法治思维,努力造就一支学法、懂法、信法、守法、用法、护法的公务员队伍。

1、加大法律进校园宣传力度,创建法制教育环境

一是加强校园法制文化建设。通过校报、板报、橱窗、广播、校园电视台等形式,开辟法制教育园地,制广泛开展学校法制教育。二是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在课堂教育中,认真做到计划、教材、课时、师资“四落实”。同时,积极开设法制教育校本课程。联合区司法局编印《中学生法制教育读本》、《小学生法制教育读本》。2014年12月我局联合区法院、区司法局,共同拍摄的法制教育影片《莫让花季染尘埃》,在全区中小学生中组织观看。三是全面建立“一校一警一法官”制度。聘任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和法官,邀请律师、深大法制宣讲团,定期到学校开设法律知识讲座。四是积极举办各类法制教育宣传活动。其中,利用每年的“6.26”国际禁毒日和“12.4”法制宣传日,认真组织全区中小学校,举办各种形式多样的禁毒教育和法律知识竞赛活动。五是建立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在全市率先建立一批校外法制教育基地,同时,与区法院建立的少年庭旁听庭审基地,与公安分局建立的看守所教育基地、与司法局建立的区中小学法制教育馆,与区禁毒大队建立的戒毒所教育基地等,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的建立时间、数量和种类均走在全市前列。

2、开展章程建设,推行依法治校

学校章程是学校的“宪法”,是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主要抓手,是推进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的关键因素,是深化教育改革、增强教育活力的重要途径。

2015年3月,按照省市有关学校章程建设的文件要求,结合我区实际情况,研究制订了《__区加强学校章程建设 推进依法治校工作方案》。成立了由区教育局局长和教育督导室主任为组长的__区学校章程建设领导小组,同时设立五个工作小组,分别由教育局分管副局长任组长,负责学校章程制定、核准、实施、保障、督查等工作。

法治教育培训方案范文4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为根本,按照因地制宜、自主发展的原则,加快发展初等职业教育,重点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创新办学模式,提高办学水平,充分发挥职业教育为我旗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服务、为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服务、为“三农”服务的功能,为我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二、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到2015年,初步建立适合我旗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结构合理、灵活开放,特色鲜明、自主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基本满足我旗一、二、三产业及其他行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各级各类实用技术人才的需求。

(二)具体目标

l、加快发展初等职业教育。从年开始,编写符合我旗实际、实用性强的乡土教材和校本教材,开展“绿色证书”教育。到2015年,初级中学全部引进职业教育因素,使初等职业教育成为我旗职业教育发展的基础。

2、重点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加强民族职专建设,把民族职专建成面向社会的、开放的、多功能的教育和培训基地,争创“国家级示范中等职业学校”。

(1)办学条件:到2015年,校舍面积达到4万平方米,配置性能先进、符合教学要求的计算机教室和多媒体教室5个,建成校园网,接入通辽市城域网三级网络中心;配齐配全各专业所需的实验及教学设备,建成满足教育教学需要的生产实习基地。逐步配齐配强专业课、文化课和实习指导教师,到2015年,骨干教师及学科带头人达到50%以上,专业课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85%以上,专任教师达到200人,中高级教师占30%,中级教师占40%,“一专多能”、“双师”型教师达到60%以上。

三、保障措施

(一)发挥政府统筹功能,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

l、继续发挥职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职能作用,建立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领导和统筹,促进部门间的协调配合,研究制定政策措施,解决职业教育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2、抓好职业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建立以旗民族职专为核心的职业教育培训中心,把相关职教人才、基础设施、职教培训经费等统一归并到旗职教中心管理,使其具备教学、培训、行政管理、技术推广、社会服务等多重功能。

3、规范培训市场,全旗除下岗再就业培训和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外,卫生、科技、人事劳动、农业、畜牧等各行业的各类培训由职教中心统筹安排。

4、严格执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就业准入制度。民族职专要创造条件,成为毕业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主体专业视同职业技能鉴定合格,直接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具有发放“双证”资质的学校。争取设立职业技能鉴定站或职业资格考试机构。实行就业准入制度。凡用人单位招收职工,必须从取得相应学历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中录用,严格依照劳动社会保障部《招用技术工种从业人员规定》的要求办理;已被录用但未具有相应职业学校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限期参加相应的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合格后方可继续录用。成立就业准入制度监察委员会。组成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牵头,教体局、工商局等相关部门参加的专项检查机构,检查全旗就业准入制度的落实情况。

5、拓宽师资来源渠道,突破定额编制的限制。从年开始,每年择优招录一定数量的专业大学毕业生充实到民族职专,以优惠的政策广泛吸引企事业单位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社会各界有特殊技能的人员到民族职专担任专兼职教师,保证民族职专必要的人才积蓄与储备。

(二)多渠道筹集资金,大力增加职业教育经费投入

l、城市教育费附加以不低于30%的比例用于职业教育;安排一部分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农村科技开发经费、技术推广经费和扶贫资金用于发展职业教育;积极争取国家和自治区的职业教育专项经费,同时,设立职业教育专项经费,重点用于民族职专建设。

2、金融、税务部门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职业教育学校建设予以信贷支持,给予税费方面的优惠。

3、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对职业教育的捐赠,一律享受国家有关税收优惠政策,捐赠款在原纳税所得额中全部扣除。

(三)强化部门职责,促进职业教育健康快速发展

1、教体局承担职业教育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宏观管理等职能,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理论和政策研究,制定职业教育督导评估方案及评估指标体系,建立职业教育表彰奖励制度,加强职业教育的法制建设,不断提高依法治教水平。

2、发展和改革局要将发展职业教育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统筹安排专项资金,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3、财政部门将职业教育经费列入年度预算并确保及时到位,不再向民族职专收取经济发展基金。

4、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编制部门要支持职业学校搞好人事制度改革和师资队伍建设。鼓励职业学校的专业骨干教师,在具备教师系列专业职务的同时,通过国家考试等形式取得相应的其他专业技术职务资格。

法治教育培训方案范文5

【关键词】德国 职业教育 质量保障机制

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认为“85%的质量问题是由于管理制度和体系造成的”,而人们所追求的“持续的高质量”则是管理体系的产物。[1]职业教育的质量是可以通过有效的机制得以保障的。世界职业教育发展中,德国职业教育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它被认为是战后德国成为世界经济强国的秘密武器。德国职业教育之所以能够帮助德国经济复苏和崛起,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它的质量,而质量保障机制则是德国实现高质量职业教育的根本。这个质量保障机制是影响德国职业教育质量的各要素相互关系和整体作用的结果。具体而言它涵盖以下主要方面:制度保障、经费保障、师资保障、教学保障、就业保障等。

一、德国职业教育质量的制度保障

德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支持,国家采用立法的形式来保证对职业教育的管理、监督与组织实施,通过依法办学、依法治教从根本上保障职业教育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德国职业教育立法有以下公认的显著特点:立法起步早,体系完善;监督有力,明确具体,便于操作;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其法律法规不断修订,与时俱进。[2]早在1969年,德国颁布了《职业教育法》,它明确了双元制的职业教育制度。[3]1973年德国颁布了《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专业培训及考试细则》,对职业学校的师资力量的培养方式与任职资格作了明确的规定。修订于1986年的《联邦职业教育促进法》,规定了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权利和义务,参与职业教育的企业可获得减免税等优惠鼓励,而不乐于承担职业教育义务的企业则须缴钱,这些支出将被国家用于职业教育领域。[4]为了开发新的职业培训领域和鼓励企业参加职业教育,德国1997年制订了《职业教育改革计划》。适应生产力的进步及其伴随的新兴行业的诞生,职业教育的进一步改革是势在必行的,2005年1月27日,《职业教育改革法》应运而生。[5]这部2005年《职业教育改革法》有以下几个亮点值得关注:首先,该法允许全日制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可像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毕业生那样,参加由行业协会组织的职业资格考试,并取得相关证书;其次,国内各州的学校和企业的双元合作可跨地区实现。正是在上述基本法、单项法与相关法的有效规范与引导下,德国职业教育方能实现依法治教,科学发展。

二、德国职业教育的经费保障

高质量德国职业教育的运行,得益于来自政府、企业及行业协会的鼎力相助,其政府拨款与企业资助相辅相成的投资方式保障了办学经费的可靠来源。德国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有着可靠的经济支撑,其办学经费的来源主要有两个渠道,其中之一就是政府对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直接拨款。由于双元制职业教育隶属于德国联邦的每个州政府,政府对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拨款主要依靠各州政府而非联邦政府。而且,来自官方的直接拨款,主要针对的是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中的“一元”,即职业学校。州政府对于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的另“一元”,即企业的经费支持,则体现在州政府对于主管企业培训的“行业协会”的拨款。[6]也就是说,州政府对于双元制模式中企业这“一元”的经济支持,主要是通过资助培训企业的业务主管即行业协作来实现的。另外,企业积极参与职业教育,每接受一名学生顶岗实习,就会获得来自州政府一定的经济补贴,这也成为政府资助职业教育的一种间接形式。

德国企业愿意投资职业教育。可以说,德国企业是职业教育经费的主要承担者。以2000年的数据为证,德国职业教育经费中,企业投入了大约277亿欧元(约合2500亿人民币)。这些费用主要用于受训学生生活津贴及社会保险、培训的设备及管理费、教材费等支出。[7]企业资助职业教育以两种模式实现:其一为企业直接资助;其二为以基金形式设立的集资资助。其中以企业对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直接资助为企业资助的主要模式。

三、德国职业教育的管理保障

政府主管行政事务和行业协会主管职业教育具体业务的分工合作保障了德国职业教育的管理的高效性。二战以来,政府在职业教育的发展中一直起着主导作用。联邦政府以其具有的行政力量来制订实施一系列保障职业教育健康、有序发展的法规、制度,而且职业教育的行政主管权力归属于各级州政府,州政府设有专门的州职业教育委员会来管理本州的职业教育。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发展中,有一个特殊的机构在充当着不可或缺的管理角色,这就是德国的“行业协会”。行业协会是职业教育的业务主管机构。行业协会通过其下设的职业教育委员会来实现对职业教育的业务管理。

四、德国职业教育的师资保障

科南特作为哈佛大学的前校长,对于学校师资在教育质量中的重要地位曾这样评述:“一个学校要站的住,教师一定要出色。”[8]优良的师资力量是实现高质量的有效教学,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条件。德国职业教育其独特和专门的职业学校师资与企业实训师资的不同培养轨道保障了高质保量的师资队伍。

在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一步步确立之后,尤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的职业教育的师资培养走向正规化,德国的部分州出现了专门培训职业教育师资的学校、培训班,而且特别强调入学条件之一是具备实际工作经验,有的州甚至考虑到了教育科学在职业学校师资培养中的不可或缺的作用。1945年以后德国职业教育的师资培养出现了新的显著变化,那就是职业教育的师资培养具有了学术化倾向,而且师资培养要求在正规大学完成。[9]什么样的人有资格去正规大学接受培养以成为合格的德国职教师资呢?主要有两种培养对象:一种是文理中学毕业生(具有中等学历);一种是普通大学毕业生(具有高等学历)。对于具有中等学历的文理中学毕业生而言,必须拥有12个月的企业实习或工作经历,然后在正规高校接受至少9个学期的课程学习,还要专门学习教育学知识,之后要求通过第一次国家考试,合格者进入教育实习阶段,两年实习结束后,通过第二次国家考试后,便可正式从事职教教学工作。对于高校毕业生而言,则须学习至少4个学期的专业理论与教学法并参加学校实习,然后通过第一次国家考试,合格者进入研讨班学习并可独立开课,之后通过第二次国家考试,合格者才能正式开始职业教育工作。[10]

德国职教师资的70%都是实训教师,有以下三种身份方能成为培训企业的实训教师。其一为具备培训师证书;其二为具备师傅资格证;其三为具备企业一线丰富经验。[11]上述的培训师证书和师傅资格证都须经过严格的培训与考试才能获得,不过学习形式灵活,可通过脱产或函授等方式实现。

五、德国职业教育的教学保障

注重“关键能力”培养的教学理念,“学习领域”课程方案,行动导向的教学组织模式,及双元制模式下在企业实习的优势,共同打造了德国职业教育的教学保障。

德国职业教育秉承了一种注重能力,特别是可迁移的职业行为能力的教育理念。这种在职业转换中不会丧失的职业行为能力,被著名的德国职业教育家梅尔滕斯称之为“关键能力”。[12]这个概念的内涵是,学生为了适应未来复杂而多变的工作环境与应对不断发展的工作要求而理应掌握的从事任何职业都必要的一种跨专业的基本能力,也包括职业态度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关键能力”中最重要的指标就是具备独立学习、独立计划、独立实施、独立控制与评价的能力。[13]1996年5月9日,负责制订德国职业教育学报课程标准的《各州文教部长联席会议》(kmk),颁布了新的《职业学校职业专业教育框架教学计划编制指南》,在该指南中,一种全新的职业教育的课程模式被提到,这就是目前在德国职业教育界备受瞩目的“学习领域”课程方案。“学习领域”课程方案即:“目标描述”以某一“学习领域”课程内容最终达到一定的职业行为能力为表证;“内容陈述”是对特定“学习领域”课程内容的细化;“总量给定的学习时间”(即基准学时)则给定了安排“学习领域”课程方案的教学时间。[14]德国职业教育的教学组织模式是行动导向的。它的基本思想是:学生为整个学习过程之核心,而教师则扮演学习过程的组织者的角色。整个学习过程由六个行动连贯完成,即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15]整个学习过程的各个环节,都高度强调学生个人的独立与践行,以达到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最终目的。

德国职业教育的教学保障的最重要环节体现于学生的实习活动。由于双元制职业教育其中的一元为企业,学生的实习活动便有了得天独厚的优势。企业实习以两种形式实现:一种是将双元制职业教育体制下的学生即企业的学徒工,直接安置于实际的生产劳动岗位上进行培训;另一种为模拟的训练工场培训,这里所讲的是模拟,意味着这培训是独立于企业真正的生产过程之外而专门单独创立的技能训练场所,该场所提供专业化而且系统化的职业技能训练。以上两种培训形式共同构成了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中企业培训的实训场所。[16]

六、德国职业教育的就业保障

在德国,每年约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普通教育的学校毕业生主动选择在结束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后接受职业教育的双元制培训。[17]职业教育如此深受德国民众的青睐,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职业教育可靠的就业保障。双元制职业教育培训的毕业生动手能力强,若在实习企业表现突出更容易被企业接纳而成为正式的员工,从而使得职业教育出身的学生有能力更快的融入社会。

七、结束语

德国职业教育以其与时俱进,体系完善的国家法规政策保障了双元制培养模式的健康、有序发展;以其政府拨款与企业资助相辅相成的投资方式保障了办学经费的可靠来源;以其政府主管行政事务和行业协会主管职业教育具体业务的分工合作保障了管理的高效性;以其独特和专门的职业学校是在与企业实训师资的不同培养轨道保障了高质保量的师资队伍;以其独树一帜的行动导向的教学组织模式和关注能力培养的职教理念保障了教学的针对性与有效性;以其企业为一元的双元制的模式保障了接受职业教育者的就业优势。

正是在以上种种要素的有效作用下,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质量方能得以有效的保障。德国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是它各相关要素相互协调和积极促进的产物。相比之下,我国职业教育在教育质量保障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如:生源整体水平有待改善,提升职业学校入学门槛势在必行;吸引优秀生源积极性政策还需完善和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和职业教育的专业和课程设置需更多地适应市场需要;经费保障及其对经费使用效率的评估、企业的积极参与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等。德国职业教育质量保证机制给予我们的借鉴更多的是思路和观念上的东西,由于两国的社会经济制度存在的很大差异,对于我国来说,高质量的职业教育一定是在我国背景下的实践中创造出来的。

参考文献

1 沈志莉.发展性高等教育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

2 刘艳珍.德国职业教育的立法特点及其启示[J].成人教育,2009(4):86~87

3黄日强、黄勇明.德国的业务与职业教育初探[J].外国教育研究,2005(8):74~77

4 吕景泉.探索产学结合模式,走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之路——浅谈德国高职教育中的产学结合[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7(1):7~10

5 姜大源、刘立新.(德国)联邦职业教育法(BBiG)[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

6 黄日强.德国职业教育经费的主要来源[J].职业与成人教育,2006(10):37~39

7姜大源.德国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及成本效益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8):54~56

8 陶爱珠.世界一流大学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3

9陈祝林、徐 朔、王建初.职教师资培养的国际比较[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5

10 陈祝林、徐 朔、王建初.职教师资培养的国际比较[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11

11刘晓萍.德国职教师资之重——“师傅”培养制度研究[D].天津大学,2007:20

12 Mertens, D.: Schluesse lqualifikation. These zur Schulung fuer Eine moderne Gesell schaft. In: Mittel\ ilungen aus der ArbEItsmarkt und Berrufsforschung 7, Nuernberg 1974

13 陈 霞.德国“双元制”课程模式[J].职业技术教育,2000(19)

14 王 姬.浅谈德国机电一体化专业学习领域课程方案[J].职教论坛(教研版),2006(8):78~80

15 德国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1991).见hopp, M/Frede, w: handlung sorientiert lernen, Dr. Ing. Paul Christiani Verlag, Konstanz 2002, S.13

法治教育培训方案范文6

为加快天城教育综合改革的步伐,促进教育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根据省、州关于教育综合改革的相关会议和文件精神,结合天城实际,县委、政府制定并出台了《关于深化教育综合改革  加快教育事业发展工作的实施意见》、《县直属中学校长公选方案》、《乡镇中小学校长公选方案》、《教师聘任制和绩效分配制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教育改革文件。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明确任务,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全面推进我县教育综合改革。主要情况如下:

一、改革的基本情况

(一)积极实施1650工程,突破高中“瓶颈”制约。

我县按照“合理规划,统筹全盘,重点突破,兼顾一般,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高效管理,提质增效”的高中教育发展方针,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拓展发展新思路,调整结构,合理布局,科学规划,完善体系,充分利用好现有教育资源,挖掘办学潜力。采取以下措施,加快高中教育发展。

1、积极扩大现有高中办学规模,盘活现有教育资源。

在稳定天城一中30个高中教学班规模的基础上,扩大县属中学办学规模。一是天城二中扩征土地20亩,动工建盖一幢建筑面积3600平方米的综合教学楼,撤销竹园镇一中、竹园镇二中并入天城二中办学。二是天城三中扩征土地8亩,动工建盖1幢建筑面积4900平方米的教学楼,撤销虹溪中学并入天城三中办学。三是西山民族中学扩征土地30亩,建盖一幢综合楼,为下一步招收高中学生打好基础。四是天城四中建盖一幢教学楼,以扩大高中学生容量,目前教学楼已开工建设,从2005年9月起,停止招收初中学生,增扩高中班级。五是在职教中心积极开办综合高中班,到2010年办学规模可达到16个班。

盘活现有资源后,我县高中每年可招收50个班2500余人。天城一中年招生10个班,天城二中年招生8个班,天城三中年招生6个班,民职中年招生6个班,西民中年招生8个班,天城四中2005年停招初中办成高级中学,年招生12个班。

2、积极协调社会力量,走多元化发展高中的路子。

认真贯彻“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促进民办教育发展。2004年协调配合红河烟厂兴建了庆来学校,并招收高中学生12个班385人,2005年高中计划招生30个班1200余人,学校完成建设后高中部最大规模可达年招生48个班1900余人,滇南文武学校职业高中规模可达年招生6个班300余人。两所学校为我县突破高中教育“瓶颈”制约增强了发展后劲。

3、新建天城中学,扩大高中办学规模。

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新建天城中学的工作,成立了天城中学建设规划领导小组和建设指挥部负责学校筹建工作,安排了100万元的前期工作经费。目前工作顺利推进,编制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地质初步勘测报告》和《地质方案评价报告》。《天城中学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于6月9日经州环保局审批通过。项目计划上报相关资料已备齐,于6月16日上报州发改委审批。完成了用地丈量、树木、坟墓清查、迁坟用地规划相关费用补偿标准核定等项工作。天城中学占地400余亩,建成后办学规模可达60个班3000余人。

2004年我县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40%,2005年预计可达50%。上述措施全部落实后,全县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到2007年可达60%,到2010年可达75%。

(二)推进学校人事制度改革,激活用人机制。

2004年州教育改革发展工作会议以来,我县按照州委、州政府的要求,把学校人事制度改革作为改革的中心任务,在全县学校积极试行校长公选制,推行校长奖励制、教师聘任制和绩效工资制,极大提高了校长和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全县教育事业焕发出勃勃的生机与活力。

1、校长公选制

校长是学校的灵魂和核心,选好校长是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我县结合天城教育的实际,制定出台了《天城县直属中学校长公选实施方案》和《天城县乡镇中小学校长公选实施方案》,成立了由县政府分管教育的副县长和组织、人事等相关部门的领导,以及教育专家、教师代表组成的校长遴选委员会,由校长遴选委员会提出公选校长的具体实施步骤,并组织实施。通过向社会公告、发动报名、资格审查、公开演讲、答辩测试、综合考核、组织审批、公示任职8个程序,每个环节都充分体现了校长公选的公开、公正和公平的原则。2004年,在校长岗位空缺的西二镇中学和管理薄弱的天城三中试行校长公推公选,产生了2位公选校长。

2、校长奖励制

我县从实际出发,全面推行校长目标考核奖励制。通过对校长本学年德、能、勤、绩的综合考核,县属中小学(含教办幼儿园、民办学校)奖励前3名,第一名6万元,第二名4万元,第三名3万元;乡镇中学奖励前2名。第一名5万元,第二名4万元;乡镇中心学校奖励前3名,第一名5万元,第二名4万元,第三名3万元。

3、教师聘任制

我县的教师聘任制坚持六个原则。一是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做到秉公办事,任人唯贤;二是定编定员原则,学校对教职工的聘任只能在县编委和县教育局核定的编制内聘任,超编聘任的人员,其工资由学校自行解决;三是科学考核,客观评价原则,聘任以考核为依据,对年度考核为称职以上者予以聘用;四是因需设岗,因岗定员原则,根据岗位需要和学科需要设置岗位,合理配置人才资源;五是评聘分开,因岗定酬原则,受聘人员在聘期内按所聘专业技术职务等级享受相应的工资档次;六是合同管理,依法聘用原则,校长对教职工的聘期为3年,在聘期内,对年度考核不称职的教职工,校长有权解聘。

在聘任的方法和程序上,首先由校长根据岗位设置情况,制定出各岗位人员的《任期目标及工作职责》、《考核奖惩办法》、《聘任方案》和《绩效分配方案》提交教代会讨论,讨论通过后报县教育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实施。实施教职工聘任由校长公开招聘,教职工申请应聘,经考试或考核,公开竞争上岗确定受聘人员后,由校长与其签订合同,颁发聘书。

4、绩效分配制

我县各学校从2004年9月开始建立并实施了重实绩,重贡献,薪随岗定,优质优酬的绩效分配制。学校对教职工的工作实行月考制和学年考核制,把工作目标、工作过程、工作效果有机统一起来,全面客观地对教职工的工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并以考核结果为依据发放绩效工资。绩效工资的经费来源分为三个层次,城区县直属学校由教职工工资收入的50%和学校的预算外收入的一部分组成;乡镇中学及地处乡镇的县直属学校由教职工工资收入的40%和学校的预算外收入的一部分组成;乡镇小学由教职工工资收入的30%和学校的预算外收入的一部分组成。绩效工资的核发,60%用于月考核分配,按考核成绩每月发放一次;40%用于年考核分配,按考核成绩每学年发放一次。目前,各学校的绩效工资分配运行良好。

(三)继续巩固和提高“两基”成果,夯实教育发展基础。

2004年,我县“两基”主要指标完成较好,小学入学率达99.96%,辍学率为0.14%,初中入学率达90.8%,辍学率为1.14%,扫除文盲161人,15周岁人口文盲控制率为零,小学扫盲提高班结业420人。为继续巩固和提高“两基”成果,夯实教育发展基础,在教育综合改革中,我县把发展基础教育的着力点放在改善办学条件和提高普及质量上,主要措施如下:

1、加大教育投入,继续改善教育基础设施。

2004年,全县投入资金1536万元,完成危改项目7个,排除危房5943平方米,新建校舍14个,新建校舍建筑面积33742平方米。2005年,县财政安排2000万元资金改善办学条件,主要用于支付历年教育欠债、在建校舍工程、天城中学等新建工程、校舍危房改造、购置教学设备。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育人队伍素质。

按照数量足够、素质良好、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建设要求,我县采取引、培结合的方式,充实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2004年引进本科生22个,招考聘用师范类大专以上毕业生88人。全方位开展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培训中小学教师2838人,选派教师外出培训684人,邀请教育专家到县内培训教师861人,各校举办校本培训,培训教师900余人。2005年开展教师继续教育培训2450人,开展新课程理念培训70人,开展信息技术教育课件制作培训54人,选派30位教师参加州举办的义务教育工程教师培训。

3、调整学校布局,优化资源配置。

实施教育综合改革以来,学校布局调整步伐加快,教育资源配置日益优化,极大提高了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全县撤并初级中学7所,调减小学15所,小学校点56个。

(四)开展扶贫助学,全力控辍保学。

保证入学,控制辍学是实施义务教育的两大难点。为了克服这两大难点,巩固提高“两基”成果,我县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继续加大教育法律法规的宣传和贯彻力度,政府、教育部门和学校做到依法治教,依法管教,依法执教,家长做到子女依法入学。

2、实行控辍保学的目标责任制。县、乡、校三级层层签定教育目标责任书,把控辍保学工作纳入对各级各校领导政绩考核的重要标准,增强控辍保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建立完善助学保障机制,切实对贫困学生给予扶持和帮助。我县主要采取“免、减、补、助”等办法,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一是坚持贯彻执行农村独生子女“三免费”政策。从2004年5月至今,享受教育“三免费”政策的农村独生子女652人,给予教育“三免费”11.17万元。二是坚持财政扶持不动摇。每年财政拨款4.9万元补助2400名半寄宿制民族高小班学生生活费,对民职中和西山民族中学招收的8个山区乡镇和坝区村委会少数民族学生每月补助生活费10元,每年拨款3.6万元补助150名民族高中生生活费和杂费。三是对困难学生实行“两免一补”政策,2年来,共免除5900余名贫困生书杂费72万元。四是多方筹措资金,帮扶贫困学生。县教育局领导带头扶贫助学,局长每年扶持2名贫困生,其他局领导每年至少扶持1名贫困生,教育系统广大党员干部开展了“一帮一”助困活动;协调社会力量捐资助学,据不完全统计,2004年,社会捐赠和个人捐资24万余元,补助贫困生6580人;2005年4-6月,红河烟厂工会、残联等组织捐资近20000元,有68位贫困学生获得补助。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2004年以来,我县加大教育综合改革力度,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基础教育的硬件基础设施薄弱,危房改造面大,教学设施设备不配套,整体办学水平偏低。教育历史欠债大,再加上扩大高中容量,突破高中“瓶颈”制约,硬件建设要投入上亿元的资金,仅靠县级财力难以解决。

三、今后的工作打算

(一)千方百计拓宽办学融资渠道,积极筹措教育建设资金,进一步加大教育硬件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努力夯实教育发展基础。

(二)创新办学体制。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公共化,切实加大财政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多元化,鼓励独资、合资、股份制、民办公助、公办民助等多种形式办学,促进民办教育的发展。

(三)创新用人机制。加大推行校长公选的力度,把德才兼备的教育管理人才通过公平、公正、公开的办法推选到校长岗位上;全面推行教师聘任制,增强教师竞争意识和工作责任心。

(四)创新分配机制。全面推行校长目标考核奖励制,试行校长年薪制;全面实施教职工绩效分配制,增强忧患意识和工作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