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孩子的心理教育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孩子的心理教育方法范文1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问题;对策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心理素质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个体身心健康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受教学界和心理学界研究者们的重视。研究表明在整个素质教育中,心理素质占据核心地位和起重大作用,是德智体全面发展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1999年8月教育部又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成为中小学开展心理教育的指导性文件,标志着作为素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心理教育已经开始走进中小学教育体系的轨道。
1 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首先,学校对学生心理教育的力度偏弱。长期以来,心理教育一直未被列入中学教育课程结构,也没有相应的目标体系、教材和人员编制。许多学校虽然也开设了与心理教育相关的课程,但大部分形同虚设,或是没有固定课时安排,临时调整;或是没有专任教师随意指派。这样既不能及时有效地发现和解决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也不能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加以引导和治疗。其次,“应试教育”带来的误区。在高考指挥棒的导向下,教育行政部门以学校升学率的高低为准绳,评价学校优劣,造就了一批只会抓升学率的校长和教师。校长和教师也按传统思路进行“苦教”,要求学生按老方法“苦学”。这样成千上万的中学生身不由己地卷入“升学大战”,与接踵而至的各式试卷频频交手。程序化的应试现象,不仅淡化了素质教育,而且对许多学生造成严重的精神压力。特别是对于一些学习成绩不尽如人意的学生,所造成的后果更为严重。
其次,家庭教育配合不够。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父母亲大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尤其在当今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家长们更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出类拔萃。因此,他们不惜重金从小对孩子进行多方面培养,千方百计开发孩子的智力。到了中学阶段,家长为了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不仅购置了大量的辅导材料和学习设备,而且包揽了所有的家务活。他们在高度重视孩子文化知识学习的同时,却忽略了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有的家长与孩子之间连一点交流和沟通都没有,更不用说解答孩子心理发展中萌发的问题了。父母的这种重智力轻心理的教育结果,使孩子变得自卑、胆小、沉默寡言,性格孤僻,心胸狭窄,知识单一。
2 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对策构建
2.1 开设心理教育课。中学开设心理教育课,让学生掌握一些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和规律,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学习自我调节的方法,解决在学习、生活、工作和休闲中遇到的各种心理困惑。开设心理教育课是学校心理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心理教育课是运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通俗、系统地介绍心理健康的基础知识,重点介绍青少年自我认识、自我调节、自我评价、自我控制等方面的内容,并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活动,协助学生学会认识自我,容纳自己,调控自己。心理教育课强调学生的参与、自我教育和自主活动。我校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收集自编教材,选择适当的教师参考书、定教育人员、定课时(每周一课),其活动形式灵活多样,活动内容也十分丰富,包括知识讲座、情景模拟、角色扮演、操作训练、作品交流、小组讨论等。心理教育课以中学生个体经验为载体,以活动为中介,促进中学生身心健康,使学生获得学习、生活、社会适应与发展的技能。
孩子的心理教育方法范文2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类不断进步,科学技术的全面普及,农村中小学的教育,无论从硬件设施还是技术装配,都得到了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也可以与城镇学校媲美。然而在狠抓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却忽视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即心理健康教育。
很多家长,或学校老师都没有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甚至有些老师也认为,这么小的小孩子会有什么心理问题呢?殊不知,根据心理学原理,小孩子也是有七情六欲的,同样有心理问题。特别是当前的农村基本状况是青壮年男女均外出务工,大多数孩子都是寄居在爷爷奶奶身边。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和呵护,又加上祖孙两代的鸿沟,缺乏共同的语言,孩子越来越变得孤独、冷寞、沉默寡言、不善入群。
据笔者调查:湖南省浏阳市杨花乡山斗村有适龄儿童165人,其中留守儿童占了87人,在87名孩子当中,有20多名孩子的父母两三年才回家一次,其余的或在过春节回一趟家,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在问卷调查表中“想不想父母回家”一栏中,百分之百都填“想”。可见孩子们对父母的关爱心是多么渴望。那么这些孩子到底有些什么心理反应呢?大致可以分为四种类型。
其一:孤独型。这些孩子无论在课堂上,还是课间休息,均是沉默寡言,不愿与人交往,不想参与群体活动,行动独立,爱往静处去,缺乏同龄人应有的天真、活泼。
其二:呆滞型。这些孩子大多面部无表情,即使在课堂上,两眼常望着某处,发出呆滞的目光,有时一看就是很长时间。没有其他孩子的那机灵、睿智。
其三:注意力分散型。小孩子注意不集中,容易受外界声像影响,这是正常的心理表现。但是那些留守儿童往往不受外界声像影响而分心。正如一位小女孩说:我上课途中,一不留神就想到父母那里,满脑子都是父母印象。正如有一孩子在作文中写道:爸妈,你们快回来吧,家里没有钱照样生活,但是家里没有你们,我心里有多痛苦。我曾经多次不想走进家门,你们总是说要我好好读书,没有你们在身边,我又怎么能安心读书啊!
其四:狂躁型。这种类型多发生在男孩子身上。他们说话带有冲味,行为带有暴力,动作带有诡秘,爱惹事,好挑事,把欺负当作乐趣。经常与人发生摩擦,甚至打架斗殴。他们的心理特征是父母不在身边,自己要学会独立,要给他人一点颜色,自己才不会被欺负。
诸如此类,这些孩子的超常反应,难道不是明显的心理问题吗?如果学校不能进行正确的心理疏导和心理教育,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将来会有更多的抑郁症患者,或是暴力犯罪者,给孩子的人生,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损害。为此,我们都大声呼吁,学校家长乃至社会都要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健康的人格是优秀人才的前提,是学校教育的基础,没有健康的人格,即便有才也成不了大器。云南大学的马加爵怒杀三室友,西安音乐学院药家鑫车祸后对受伤者连捅十几刀等,事例连连,触目惊心。
那么,农村中小学如何来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好多学校都以没有专业心育老师为借口,这也是事实。但是只有专业心育老师才能进行心理辅导吗?关键是领导者没有对这个问题予以重视。只注重抓教育质量,比统考联考成绩、看毕业班升学率。笔者认为,在没有专业心育教师情况下、同样能开展此项活动。
第一、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育处管理范畴,可安排有丰富阅历的老师进行周期性的心理健康讲座。学校对教育处提出要求,并对其进行年度考核。
第二:班主任是心育教育的第一责任人。充分利用班会课进行心理辅导,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家访家联,了解学生家庭背景,生活状况行为习性,心理状态,以便对症下药,各个击破。
第三:所有科任老师都有义务进行心理教育。有的学校采取结对“一帮一”形式,把那些有心理问题的学校分派给每个科任老师,并签订协议,定期谈话,及时疏导,期末评估。这不失为是一种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第四:学校要开设心理辅导专栏,订购心育书刊,进行广泛的宣传,让学生在阅读中进行自我的心理校正。
孩子的心理教育方法范文3
那么,如何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呢?现就一个特殊案例谈谈我的看法:
冠博(化名)是小学三年级的一名男生,父母由于外出打工,没有时间教育和辅导孩子。在爷爷奶奶家里生活后,爷爷对待孩子不听话的反应是,简单粗暴,不懂得引导,经常打骂孩子。奶奶对孩子特别溺爱,在爷爷管教时总是袒护,这样的教育结果是孩子没教育好,大人之间也有矛盾。“无奈”是结局,“照旧”是结果。爷爷奶奶经常给教师打电话,希望得到教师的帮助。那么他在学校的表现又怎样呢?
1.课堂上对什么也不感兴趣,经常搞小动作,即使听课也是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特别短。
2.严重缺乏自信。和他对视,他的眼神总是飘忽不定;和他沟通,也听不进去,只是表面承诺,过后错误照犯。
3.经常翻看同学的东西,如果是新鲜的,就偷偷地据为己有,被别人发现也不承认,百般抵赖。
这虽然是个例,但在我们这个城乡交界的小学校来说,具备这个案例中的特征的学生有很多,是个共性问题。我校有600多名学生,外来务工子女有三分之一左右,还有三分之一的是本学区学生家长出外打工,这两部分学生的家庭教育是一个缺失。他们要么是缺少家的温暖,要么是深受长辈的溺爱。所以,这些孩子的心理教育引起了我的探究。
一、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行为表现
通过观察及了解,我发现:
1.(冠博)有极强的表现欲。由于学习成绩差,常常不被大家关注,为了得到大家的关注,他用自己的方式来引起大家的注意。
2.爷爷在家里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奶奶的放纵和娇惯,促使他形成爱打人、我行我素等不良行为习惯。
3.由于做了错事,也会得到奶奶的袒护,不会受罚,所以,他的心理上始终没有愧疚感,更谈不上认错。当自己做错事而没有被发现时,特别兴奋,滋长了下次继续犯错的心理。
4.当问他为什么要偷拿别人的物品,他说,看到别人好看的东西就喜欢,只是想玩两天再还回去,没认识到自己已经在犯错。
二、辨证施治,探讨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
1.指导家长改变教育方式方法,努力成为孩子的朋友。我建议家长每天都和孩子谈谈学校发生的事,不论是什么事情,都要帮助他们分析对错,指导孩子如何做人做事。对孩子的点滴进步,都给予诚恳的表扬,让他们体会到做好人做好事的快乐,从而树立正确的做人方向。
2.利用机会帮助他建立自信心。冠博特别想当课代表,别人发作业本时,他抢着帮忙,可是他的成绩不好,即使我选他当,大家也不服气。于是,我给他设定目标,如果他能背下英语单词,我就用他,结果他做到了。当升旗手是个光荣的任务,他没想到会落在他的头上,经过我的一番疏导,使他信心满满地顺利完成任务,大家纷纷投来赞许的目光。我还帮助他列了一个时间表,把他每天的进步都写出来,让他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强信心。
3.打造机会帮助他进步。过去,冠博特别自私,大家都不愿意和他交朋友。我利用学校开展的爱心活动,鼓励他成为爱心少年。他回到家,把自己的玩具、图书和学习用具送给了我们班外来打工子弟小超,他和小超成了好朋友。
三、对学校心理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
1.不要把心理问题当作品德问题。面对一些“问题生”,我们常常无视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的根源,把这些当作品德问题来看待,用解决思想问题的方法来解决心理问题。这样做的结果是没有找到病根,容易使学生“破罐子破摔”。
2.心理疏导工作不容小视。有些学生虽然犯错,但是他们的内心的用意是很单纯的,对于这样的孩子,如果加以正确的引导,孩子会慢慢认识到这种做法是不好的,逐渐改掉不良习惯。如果我们一味地上纲上线,不是进行疏导心理障碍而是简单粗暴地片面下结论,给孩子的心灵造成的伤害,也许会影响孩子的一生,这个错我们可犯不得!
孩子的心理教育方法范文4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初中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初中是基础素质教育,心理健康状况是学生素质水平的重要表现,心理素质教育正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了解初中生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有助于引起家庭、社会、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有助于中学贯彻《教育改革发展纲要》,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另外,心理健康教育对初中生身心发展和未来在社会上的发展也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二、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1、学校是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
(1)开设心理教育课程与开展团体心理辅导相结合
将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引进课堂或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是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最直接的一种手段,它为所有学生能直接接受基本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保证。根据不同年级的特点有所侧重,对初一年级应侧重帮助学生尽快适应中学生的学习生活,加强学习方法与人际交往的指导;对初二年级应侧重帮助学生正确对待青春期发育问题,培养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对初三年级则应侧重帮助学生正确对待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压力源”,树立正确的认知观和升学观,进行应试心理的辅导与训练。
(2)进行个别心理咨询
个别心理咨询是辅导教师通过与学生一对一的沟通互动来实现的专业帮助学生的活动,比较常用的方式有:①面对面交谈,这是一种辅导者与被辅导者之间的直接性沟通,是一种最为简单但具有互动性的咨询方式。②电话咨询,是咨询与被咨询双方通过电话交流的形式进行的咨询方式。③信函咨询,信函咨询对于初中生的一些不宜公开的心理问题,可以较好较快的解决,是一种较为隐蔽的间接咨询方式。④个案研究,个案研究是针对个别学生所实施的一种比较深入的、持续时间较长的个别辅导方式。
(3)注意其他学科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渗透
学习辅导是心理辅导的重要方面,它主要是结合学科教学来进行的学科互动与渗透心理教育方式。将心理学知识以课堂为主渠道,以学科教育为主载体充分发挥学校各科教学的心理教育功能。从教育实施的具体过程来看,一切目标、内容、方法、手段都要通过学生心理这个内因才能起作用,心理因素无疑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基本因素。学科教学要适合学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征,考虑初中生心理发展的阶段、水平、特点,利用初中生心理发展的规使学生能积极接受学科教学的影响,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4)构建良好的学校心理环境
学校心理环境,是指学校里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学习、生活、游戏、交往的全部空间。学生学习、活动及生活的氛围,学校的人际关系及风气等,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应构建良好的心理环境,如精神环境、社会化环境、互动性环境等。创设精神环境应从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入手,建立一种以师生个性全面交往为基础的师生情感关系;社会化环境的创设应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为契机,调节学习的压力,从而改善由于课业负担过重而导致的初中生厌学、恐学等不良的心理状态,构筑喜学、乐学的良好氛围。
2、家庭是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大后方
(1)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正确教育、引导孩子。随着初中生身体的发育、自立能力的逐步发展和独立意识的逐步增强,他们常采用夸张和偏激的形式来表达反抗和独立的愿望。如与父母发生冲突、抽烟、染发、服装怪异、喜欢扮演成人角色等。
(2)关注孩子的“心理闭锁”。进入青春期的初中生,渐渐将自己的内心封闭起来,他们的心理生活丰富了,但表露于外的东西却少了,这样的时间久了,就会产生“心理闭锁”。初中生“心理闭锁”常表现为喜欢上带锁的日记,不愿与家长进行交流等,但他们的内心又渴望“开放自己”,由于感到孤独和寂寞,他们以不断的寻找朋友、迷恋偶像明星或上网找朋友聊天作为寄托。他们反而最不爱向亲人说心理话。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就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诸多不利的影响。为此,家长不要夸大这种心理特征的消极影响,这样会给孩子们增加压力,要尊重他们的隐私权,给孩子创造自己的空间,提供相对宽松的环境气氛,只有这样,才能从他们心理上解除阴影。
(3)正视“代沟”冲突。初中生的心理活动往往处于矛盾状态,其心理水平呈现半成熟、半幼稚性。这种心理状态容易导致产生与家长的“代沟”,表现在面对与家长的不同意见,孩子首先觉得是家长不理解自己,而很少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对传统的东西视而不见,家长一提传统就生气。那么,作为家长应运用一些可行的引导策略:①理解和平等对待孩子。②选择最佳的教育时机和方法,进行友好的交流与对话。③家长、教师尝试接受孩子的某一项兴趣爱好,与孩子一起探讨有关问题,与孩子一起进行娱乐活动,请孩子来当老师。④父母与孩子共同完成一件工作,培养家长与孩子的共同语言。
(4)为孩子创建良好的家庭心理氛围。卢梭在谈到家庭教育的问题时说:“良好的家庭氛围是抵制坏风气毒害的最好良剂”。家庭是孩子避风港湾,是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坚实后盾。它是以家长的情绪感染为核心,通过家庭的物质生活条件、家庭人际关系、家庭生活方式、家庭文化素养等反映出来。有良好心理氛围的家庭,一般表现为夫妻关系和谐、互相尊重,彼此理解,对子女给予真诚和理智的爱,家庭成员之间感情融洽,志趣相投,态度和善,思想活跃,心理相容,反映出互爱的高尚情调和积极向上的气息。
3社会应给予初中生的心健康更多关注
孩子的心理教育方法范文5
一、老师要具备足够爱学生的能力
不断提高的专业水平,不断完善的高尚情操,不断体现的人格魅力;真心真诚的爱每一个学生,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去爱;一视同仁,不厚此薄彼;尊重学生,了解每一个学生。学生就会佩服你崇拜你。据一项调查结果表明,学生最不喜欢成天板着面孔装腔作势,一副道貌岸然相的老师。当老师在与学生交往过程中,真实地出现在学生面前,真诚的与学生交谈,直接表达自己的思想,不虚情假意故作高深,而是表里如一。加上你丰富的知识和工作经验,良好的综合品质,学生很快就会接近你接纳你并喜欢你。
二、教育学生养成好习惯
人之初性本善,人刚生下来本质是善良美好的,差别也不大。但是在以后的环境、教育方面就因人而异了。习惯是慢慢养成的。在幼小的时候最容易养成,一旦养成之后,要想改变是很不容易的。好的行为习惯是需要家长和老师共同配合。尤其是家庭教育非常重要。假如一个孩子的家教失败,老师就要耗费更多的心血。如果老师再放弃,这个孩子就毁了。孩子大了,就容易做出不利于家庭和社会的事了。“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父母对子女只知呵护不知教育,这是大人的过失,老师对学生只管教书,不严格要求孩子的行为习惯,是老师的过失。有这样的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强盗,到处抢人家的牛羊,烧人家的房子,无恶不作。在被执行死刑前,县太爷问他有什么要求,强盗说“我想见我娘最后一面。”县太爷便叫人去把他的母亲叫来。他母亲一见儿子立即抱着儿子痛哭不止。可没想到强盗儿子却狠狠地咬下他母亲的一块肉,流着泪说:“我恨你在我做错事的时候没有好好地打我一顿,如今我想悔改也来不及了。”强盗之所以会落到如此 的下场,他的父母有一半的责任。而为人师者同样也不能忽视对学生的教导。教育学生学会做人。正确地明辨是非,心存善念,懂得感恩,学会担当,不欺小凌弱。尤其是跟正能量的人交朋友。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让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自我约束。利用闲暇时间做一点有益身心的事,积少成多终生受益。
三、注重W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孩子的心理教育方法范文6
一、小学生心理状况的分析
现在的孩子基本没有不愁吃、不愁穿。更多的是家庭为其提供了优越的物质生活、学习条件。但是过分关注,过分呵护,过分渴望他们更好地成长和发展却让他们产生一些不健康的心理。我在小学心理教学中,对不同年级,不同性别,不同家庭的学生进行的问卷和走访调查。结果是孩子们很多心理是不健康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家长要我学,我厌学
我调查了五年级一个班级的学生,全班45名学生,基本每个同学在平时或者假期都参加了不同类型的辅导班。虽然有的如跆拳道班是健身的,围棋班是提高思维的,钢琴班是培养艺术细胞的,但是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学好的。这样,我们的孩子既要文化课优秀,还要不能浅尝辄止地参加课外学习。他们没有自由活动的时间,有时候连看看动画片的机会都被取消了。家长鉴于当今社会竞争的激烈,而希望孩子各方面能力都有提升本意是好的,但是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忽略了孩子渴望自由的天性,高估了孩子们自身能力承受程度。于是,他们学一样讨厌一样。这样,他们就会生出逆反心理,对自己学习和提高失去信心;表现在学习上就是敷衍,表现在行为上就是懒散,过早地失去了童真。
2.自卑心理重,我不行
我们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优秀的。其实就是两个人相比都是有高下的,第一只有一个。我们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总想孩子比别人的孩子优秀。如果孩子达不到,或者表现不够好,就拿他们和优秀的孩子进行比较,这样孩子在家长的批评、埋怨中就会形成“自卑”心理。当然,有些孩子因家庭条件也可能形成自卑心理。他们对外界非常敏感,做事畏首畏尾、胆小怕事,久而久之就可能不合群、性情孤僻。
另外,就平时教学和观察,我发现不少学生自理能力很差,自私心理很重,拈轻怕重,缺乏“一做到底”毅力没有责任感。甚至有些学生已经不能正确对待自己和别人,他们总认为别人对自己有看法。
我们教育是以生为本的教学,家庭教育也应该是建立在孩子现有能力基础之上的。孩子们的心理不同程度存在不健康显现,一方面与家庭教育有关,但是我们学校教育也存在不到位。如有的学校片面强调教学质量,不少老师简单地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粗化为有学习能力差、学习习惯差的学生,再有就是认为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德育教育,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目标不明、理论不足,教学组织不力。
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良性开展
我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心理健康方面的老师愈来愈认识到孩子心理纠正的重要性。孩子的心理健康与家庭教育、学校氛围有关,但是有些是我们老师无法左右的。但时就我而言,我还是努力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引导和干预作用。
1.结合学情班情,实施不同的教学方式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当下,孩子们受到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内心也不是很纯洁了。一个老师和我说着这样的事情:他们班上一个学生学习不好,在班级称王称霸,打人骂人是经常的事情。他请孩子的家长来,结果孩子的爸爸剃着光头,带着很粗的项链和手链,在办公室说话的声音几层楼都能听到。这样的家庭对孩子教育的理念就是“你不强大,就会被别人欺负”。可见,我们的学校教育有时候也真的很难。
我在教学中,重视加强引导,常常联系身边的展开教学。在低年级,我都先让孩子们谈谈自己和家庭,说说自己的爱好,讲讲自己希望怎样成长。让孩子学会介绍自己、认识自己。然后用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孩子们正确地看待问题,如我扮演路上的行人,表演跌倒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不能自私,要关爱他人。在高年级教学中,就教室的情境设置情境,如班级卫生没有打扫好,如果你是劳动委员你怎么办?班级中,你最不喜欢谁(不点名),为什么?然后,让他说说自己不喜欢的同学身上有什么优点?这样让学生发现自己的要尊重别人,懂得宽容和理解。
2.启发学生思考,推动学生心理健康
小学生天真活泼,他们大多喜欢表现自我。我们在教学中可以采用问题探讨交流的方法。如我们心理健康吗?你认为哪些情形表现心理不够健康呢?如某个同学一到考试就紧张,我们怎么帮助他呢?孩子们七嘴八舌,有的说他平时应该加强学习,熟能生巧;有的同学说可以要纠正观念,不要总是想考不好会怎样;有的同学说要适当放松,学会转移,想想自己开心的事情。
我每年教学都有这样的一个教学设计,就是让学生自己找找自己身上的毛病,进行自查,思考如何让别人接受自己的问题,让学生不断反思中健康和净化心灵;培养学生善于接受合理性建议和自我反思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