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职学校的建议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中职学校的建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中职学校的建议

对中职学校的建议范文1

关键词:职业指导课; 教学效果; 建议

近年来,中职毕业生人数与日俱增,当然,社会对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量也不断加大。面对这种情况学生们的就业也成了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中职院校的生源不同于普通高校和普通高中,其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习能力比较差,这是不争的事实。多数学生是升学考试的失败者,“学而优则仕”的观念和对职业教育的鄙薄经常侵袭着他们。他们不了解、不喜欢所学专业以及即将从事的职业。进入职业院校是他们无可奈何的选择。所以他们感到前途无望,低人一等。但他们并非没有积极的一面,只是消极的心态占据了矛盾的主要方面。发挥了主导作用。我们的职责在于创造条件、抓住机遇、善于挖掘学生心灵深处的积极心态。根据教育部印发的《中等职业院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职业指导》课开设在第一学期,占32-36学时,目前,各地中职院校在实践中虽然普遍感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但对《职业指导》课的理解还不够全面。开展职业指导的情况很不平衡。有的地方和学校把职业指导仅理解为就业指导。单纯重视为毕业生就业提供帮助和指导。忽视对学生进行职业理想、职业观、创业意识等方面的教育。因此,对中职学校《职业指导》课的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效果和教学方法进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这有利于国家教育大纲的有效实施,也有利于学生个人的人生发展。

一、目前《职业指导》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教学起步较晚,没有能力较强的专业教师

世界上第一个指导机构是美国波士顿地方职业局于1908年创立,《职业指导》课程在我国的发展已趋于落后,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2007〕26号)才“将就业指导课程纳入教学计划”,虽然如此,我们也不能就此停滞,应该多加探讨与研究。目前,职业指导师队伍主要由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工作人员、非本专业教师、班主任和少数职能部门人员组成,兼职人员多、专职人员少,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师资队伍的水平还满足不了职业指导的需要。思政课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但缺乏对就业市场的了解和实践经验,职业指导偏重于空洞理论;辅导员对学生的求职过程有较深的体会和感受,了解就业市场信息,但教学经验不足,职业指导局限于传授求职技巧;其他兼职的班主任等虽有教学和实战经验,但是缺乏使命感。他们除了进行职业指导课程教学外,还忙于各自本职工作,对职业指导课没有归宿感,难以深入研究。因此,学院应加强对职业指导师的培养,打造一支稳定的专业化的指导团队。

(二)教学中缺乏新颖性,指导不深入

现在的《职业指导》课的效果不理想,教师只是一味的讲解,缺少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一部分职业指导师还是停留在传统的“你讲我听”的单纯课堂授课形式上,形式比较单一,内容也比较空泛。抑制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学生没能在教学中真正领悟教学的真正意义。面临人生的多重选择,学生们往往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心理矛盾和心理不适,这种情况下他们往往需要的是一种将职业生涯规划与心理状态分析有机结合起来的个别咨询辅导而非集体号脉。长久以来由于学生职业规划指导和职业心理辅导的严重缺位,导致很多学生在人生选择的最重要阶段走错路、入错行,留下一生的遗憾。

(三)缺乏合适的职业指导课程教材

《职业指导》课程教材主要应以实用为主,所谓实用,应有针对性的、学生易于接受的,最好配备相对的光碟等辅助设备,让学生能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而现在的教材是由教育部组织编写的、高等教育出版的《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教材。这本教材适用于全国所有专业的中职学校,具有普遍适用性。但对各地区、各专业的中职院校缺乏针对性,教材中案例选取的题材、事件发生的地域范围受到限制。使学生难以产生真实的情绪体验。学生对此不仅理解起来困难,而且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和不信任感。因此,为了有效的提高《职业指导》课的课堂教学效果,教师需针对本地区、本专业的特点,立足学校专业特点和本校学生实际情况设计案例,制定出实用、有效的校本教材。

(四)缺乏充足的教学课时

根据教育部印发的《关于中等职业学校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职业指导》课占32-36学时。因为中职生在入学前接受的职业训练少,他们的年龄普遍较小,文化知识基础又很薄弱,理解能力差,而且大多数的学生在入学前是由家长决定所学专业,他们对专业了解少,缺乏职业感这一特点,32-36学时已经很难满足他们的需求。然而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中职院校一个班一周最多也就两次课,学校对此课的教学不够重视,而且学生一个学期还要有两个月实践操作时间,三年下来总课时量不超过40课时,根本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学生也不会给予足够的重视,使学生产生这是一门不够重要、对自己影响不大的学科的感觉。

二、提高职业指导课教学效果的几点建议

(一)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

目前中职学生就业的基本特点是:学历低、综合素质差、缺乏工作经验、就业预期非理性化。大部分实习单位对这些学生的反馈意见是:缺乏职业工作者的基本素质、眼高手低,对自己没有一个正确认识,不懂得珍惜,无责任感、无规范意识、无合作精神。面临这些年龄小、对所学专业对应的岗位不了解,大多盲目的选择所学专业的中职生来说,集中地将《职业指导》课安排在一个学期里,能从份发挥其效果。因此,笔者设想将《职业指导》的学时分摊在一年级和三年级,并适当增加课时量。对现有课时进行灵活分配,不同年级各有侧重。一年级侧重引导学生了解职业、了解自己,并向学生介绍所学专业对应哪些职业岗位,其岗位对职业素质、性格、能力有哪些要求。同时,还要进行就业形势的分析和介绍,强调获得职业资格对就业的重要性,根据职业岗位要求分析学生的优势和不足,建立每个学生的职业性格、能力档案。这样做可以为学生在校三年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学生的努力有的放失。在三年级的《职业指导》课中,要侧重就业指导和创业指导,向学生极少如何求职面试,签署劳动合同的基本知识,相关的行业法律、法规,行业道德准则,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方法,个人创业的条件分析,从而使学生为实现就业夯实基础。

(二)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

学生主要是以学习为主,很难迅速洞察到市场的需求和动态,因此如何避免教学过程中的“闭门造车”,缩短校企间人才需求的距离,是各中职院校应当探讨的重要问题。对此,“校企合作”将是非常有效的途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各专业毕业生与企业需求之间出现“货不对板”的情况。加强校企联系可以让学生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做到有针对性的学习,促进学生个人就业问题的解决。根据调查,许多求职的毕业生对其所选择的行业和职位一点了解都没有,甚至对企业都不了解,就开始提自己的要求,对所从事的行业职位甚至企业完全不了解也去就业。不少企业人事主管认为,学校应在学生一进校门就开始引导他们接触企业,思考就业问题, 而不是到毕业了才开始“临阵磨枪”,正确的做法是让学生从一年级就开始接触劳动力市场,了解企业的运行机制,才不至于到了毕业才发现自己都没准备好。此外,学生也可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解决实际工作的能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课堂上不能多动,这是对学生的基本要求,但要看你如何组织课堂。在课堂上可以与同学进行更多的互动活动,让同学们在游戏或其他活动中体味学习的乐趣,增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激发活跃的课堂气氛。有时课堂会出现“昏昏欲睡”的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沉闷的课堂气氛造成学生兴趣低下,如果能否恰如其分使用肢体语言对于活跃课堂气氛是极有帮助的。特别是那些语言难以描述,而学生又有必要知道的内容,你一个眼神或一个手势等肢体语言的运用,学生可能就心领神会了。以此来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教学中教师还要关注学生对职业指导的迫切需求,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投入,应用角色扮演、身体接触、人际沟通、无领导小组讨论等达到教学目标从而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如敬业精神、表达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领导和组织能力、创新意识、抗挫折能力、职业礼仪等。比如采用角色扮演法,可以在实例纠错和榜样效仿中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他们自觉主动地去掌握教学内容,想方设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通过这种角色扮演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自信心及才艺表现力,动静结合,进而提高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三)加强职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引进专业指导人员,培育兼职指导人员。引进经过高校职业指导级别认证的专业指导人员,选拔有丰富毕业生指导工作经验的管理人员,吸收与职业指导相关的心理学、社会学研究基础的专业课教师组成专业指导的核心力量,同时加强对辅导员关于职业指导方面的培训,使其成为辅助力量,从而形成一支专兼结合的职业指导队伍。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使其成为校内就业指导队伍的辅助力量。邀请企事业单位中有长期人力资源管理经验的资深人士、知名企业管理人员,通过集中授课,开办讲座,实践演练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全面塑造、培养,帮助其进行正确的职业设计、人生规划等。

(四)加强对《职业指导》课的监控与评价

《职业指导》课是一门与实践密切相关的科学,社会要求的变化、学生情况的改变都会影响他的教学效果。因此,除了考试和学校相关管理部分的监督以外,通过教师的自我反思,定期与学生开展座谈,及时与用人单位的沟通来进一步加强对《职业指导》课的监控与评价是非常必要的。

1.教师要勤于反思

《职业指导》课区别于其它科学,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都具有很强的变化性,这就要求教师也要适应这种变化,不断地反思总结,即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合理,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学生积极性是否被调动,教学策略是否得当,教学效果是否良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到了什么、形成了怎样的能力等等。教师在反思的过程中也完成了对《职业指导》课的内部监控与评价,从而做出及时的反应,以采取有效手段来及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2.定期开展学生座谈

《职业指导》课不仅要根据教学大纲完成相关的教学内容,而且要根据学生对于职业相关内容的困惑进行指导与帮助。从而帮助学生能成功就业,并为其职业生涯打好基础。这就要求教师能及时的得到学生的需求信息,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定期开展学生座谈,不仅可以通过轻松的方式使教师快捷的得到相关信息,明确学生的需求,而且能了解学生对课堂的评价,从而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3.及时与用人单位沟通

《职业指导》课的培养目标是与用人单位的要求密切相关的,只有通过与用人单位沟通才能明晰用人单位的用人要求和其所要求的职业素养与职业规范,才能及时的得到用人单位对实习或已工作的学生的反馈信息。从而有助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正确的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客观的完成对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真正地了解到教学效果是否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环.美国职业发展理论及职业指导方法

[2]朱永国.北欧五国职业特点研究

[3]郭兴民.《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课的教学特点

[4]梁春生.学导式教学法在《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课中的运用

对中职学校的建议范文2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校企文化; 对接

中图分类号: G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09-0110-01

一、校企文化对接的意义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职业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进行改革创新。学校文化建设也应该顺应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与企业文化实现有机融合,才能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和职业能力。

(一)塑造良好品德,有利于学生成人。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理论,其精髓在于“质量第一”、“信誉为本”、“顾客至上”并把它体现在生产经营管理中。这种管理要求人们具有质量意识、效益观念、团结协作精神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结果,就能促进学生加深对社会发展的理性认识,纠正他们认知上的偏差,透过企业管理文化,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对社会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二)激发学习热情,有利于学生成才。通过让学生直接接触企业以及企业文化,亲身体会到企业与企业、企业人才与人才之间激烈竞争的现实,可以使他们亲身感受优秀企业文化中企业哲学、企业精神尤其是经营理念中的积极进取和竞争意识,切身感受到专业知识、技能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充分体验到企业的竞争压力与职业责任,清醒认识到没有一技之长的人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是很难有“立足之地”的道理,从而自觉地树立强烈的危机感、严肃的使命感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激发起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内在动机。

(三)增强适应能力,有利于学生就业。迅速适应企业的管理环境,是用人单位的普遍要求。事实上,很多毕业生刚上岗,不适应企业管理环境或者被企业淘汰,并不一定没有胜任职业岗位的知识和能力,而是由于缺乏适应企业管理和人际关系的能力素质,无法在企业的环境里找准自己的位置,很好地发挥自己的专业技能。所以,中职教育不仅要教会学生必要专业操作技能,还要培养学生适应社会、企业,并在社会、企业中生存、发展的能力。中职教育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走向社会、深入企业的机会,去感受企业严格的管理和近于苛刻的纪律要求,感受企业员工坚忍不拔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有效地锻炼和培养他们的生存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帮助他们主动调整心态、重新进行自我定位。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互动与融合,能使中职学生真正明确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到底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提高他们毕业后到企业的适应能力,缩短就业后适应企业岗位的时间。

二、校企文化对接的实践

近几年来,兰州女子中等专业学校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采用渐进式渗透、立体化融合、多层次、多样化、全方位对接的途径和方法进行校企精神、制度、物质、行为、课程、环境等文化对接的研究与实践。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与职业能力方面取得了明显效果,促进了校企合作的可持续发展。

(一)精神文化对接模式的实践

1.以精神文化为重点,进行树自信、感恩、励志、创业、生存教育等主题活动,将企业文化与德育工作对接,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与客户意识。

2.通过组织学生开展校内外的公益服务提高学生自身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一方面使学生尽早熟悉本专业应承担的职责,一方面培养学生奉献社会的公益精神。

3.邀请企业相关人员参与德育工作,建立和完善德育教育合作框架和体系。定期邀请企业管理层、先进员工、对口部门到校做报告,进行文化和规章制度教育,按企业的要求来规范学生的言行。

4.以学校和企业为载体,在学生与合作企业的班组之间、员工之间开展思想交流座谈会,企业派人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类庆祝活动和校企交流活动,到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活动等。

5.引入企业用人标准和培养人才的标准,丰富德育评价的内容和体系。

6.深化德育工作的教学、教材和管理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发展。大力营造“企业文化氛围”,编写德育校本教材、企业教材,多层面、多渠道、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拓宽德育教育思路,提高德育工作效果。

7.苦练岗位技能和爱岗敬业。举办各种岗位练兵技能比赛、创业和励志等主题班会与活动,提高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的职业意识和职业纪律。

8.开展冠名实习企业的双向选择活动对接实践。组建企业冠名班,开展学生与企业的双选活动。

(二)开展制度文化对接模式实践

1.制度文化对接的内容。结合合作企业的管理经验和文化内容,构建、创立和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和规定,重点放在教学管理、德育工作、专业技能等方面的制度完善和创建上。

2.教学实训制度对接。合作企业与学校共同探讨、制订教学方案,并让企业参与实施与改进。第一、二学年在校学习期间引入企业管理理念,开展5S现场管理活动;模仿企业制订实训管理制度。

3.日常行为规范及企业管理制度对接。推行严格规范管理模式,在实训场所实行“准员工”化管理,无论是在校园,还是在企业的公共场所,统一按照行业的安全生产要求。

4.学生考核、考证制度对接。学校制订并实施了校企双向管理的有关规定,学生接受学校学习、生活及纪律管理,同时接受规章制度的教育与约束。按高素质员工的要求来培养、考核、评定学生。

5.签订相关合约协议的对接。协商并签订订单企业、学校、学生三方面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的合约;定向生福利政策协议、实习生(干部)招聘协议、企业与定向生合约、竞业限制合同等。

(三)开展物质文化对接实践

1.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企业可以把自己的企业文化、经营理念、用人标准要求通过自编教材、参与授课、教师座谈等方式体现进去。学校定向为企业培养和输送所需人才。

2.建立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实训基地。建设具有多媒体教学、演练实训、实验、训练和考工等多种功能的专业实训基地。教师边授课边示范,学生边学习边操作。

(四)开展行为文化对接模式研究

1.举办校企文化交流会等大型活动。包括开展主题大会、校企座谈会等内容,促进有效对接。

2.举办毕业生双向选择会。既为企业提供了合适的技术人才,又满足了毕业生对就业。

3.举办“企业杯”专业技能竞赛。

4.与企业或行业协会合作开办各类技能培训。

5.共建师资培养模式。从理论提高、技能培训、岗位研修三个模块进行培训,深入对口企业。

(五)课程文化对接研究

1.以课程文化为亮点,依据目标确定培养目标,制定教学计划,实施项目培训,强化实践教学。

2.构建精品课程、改革核心课程、编写生产性实训教材和校本教材。

3.不断调整专业设置,创新教学内容,以“应用性”为主旨,补充企业新技术、新设备、课程。

(六)开展环境文化对接模式研究

1.营造特色实训场所、实训室等教学环境设计为企业模式。

2.突出职业特征。在校园环境中营造突出职业特征的学校精神,营造出真实的职业氛围和环境。

3.弘扬企业文化。在全校教室走廊等公共场所营造校企文化的宣传图片、画册和相关内容。

对中职学校的建议范文3

关键词:办学模式;现代学校制度;职教理念;组织文化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办学模式体现了现代学校制度的本质,可看作校本管理的范例。笔者曾参加广东省与新加坡合办的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办学模式研修班的学习,本文结合学习获得的信息,参考有关文献,试分析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办学模式体现的现代学校制度特征,探讨南洋理工学院办学模式对我国中职学校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的意义。

一、现代学校制度产生的背景

我国现代学校制度的蓝本——校本管理(SCHOOL BASED,国内简称“校本”)模式起源于 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澳大利亚建立学校与社区合作的学校管理模式,是各国反思学校制度、探索建立现代学校制度过程中产生的。“政府·社会·学校——基于校本管理理念的现代学校制度设计”一文论述了“校本管理”管理模式从本质上看就是现代学校制度。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了“地方负责、分级办学、分级管理”为中心的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并在90年代中期提出“校长负责制”,之后,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成为教育界积极探索的理论和实践课题。

西方的学者对校本管理主旨表述为:“一是学校自主发展和责任承担的决策权力属于学校,即学校决策权从上级部门下放到学校;二是学校决策者应该对决策的贯彻及其结果负责;三是校长、教职员、学生及其家长和社区有权参与学校决策。因此校本管理可以理解为以学校为出发点,并有校长、教职员、家长和社区成员等广泛参与的学校集体决策机构为学校经营进行决策并担负相关责任。”教育部《2003—2007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指出要“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建立现代学校制度”,“继续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法人制度”。《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快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的新型关系。”因此,现代学校制度的建设需要建立新的政府与学校的关系,探讨建设具备“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特征的现代学校制度。

二、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办学模式体现的现代学校制度特征

(一)“依法办学”是建设符合现代学校制度特征学校的首要要求。

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关键之一是要正确处理好政府、学校、社会三者的关系,它体现了在现代学校制度中规范学校与外部的要求。

南洋理工学院具有独特的管理文化。学院的院长由新加坡教育部任命,副院长由院长聘任,院长由董事会监督,董事会成员由社会贤达人士及资深公务员组成,学院的财务人员及每年的财务报告直接对董事会负责,学院的重大事项要经董事会研究决定,但不干涉院长的工作。可见南洋理工学院和其他实行校本管理的学校类似,学院校董会是学校的集体管理组织,成为学校的最高权力机构。这样的决策机构不仅赋予院长最大的权力,同时也赋予董事会最大的制约,院长的决策受到了机构集体的制约,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能够得到较充分的体现。这是南洋理工学院取得成功的法治基础。

而我国现行的学校制度存在法制不健全,依法治校不落实,学校办学自不明确,政校不分的状况。目前政校关系特点是学校对政府存在行政依附关系、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政府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教育行政机构既掌握教育政策的制定权,也控制学校一些常规管理权,特别是在人事、财务等方面的权力,教育行政机构对学校办学各方面决策全面掌控和评价,学校缺乏依法办学和自主发展、创新发展的空间。学校对政府的行政隶属关系严重阻碍了学校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学校自主管理多停留在纸上。针对这种情况,《规划纲要》提出了:“随着国家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推进,探索符合学校特点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克服行政化倾向。”但由于《学校法》尚未颁布,依法治校的核心问题尚未解决。

(二)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是现代学校制度特征的重点内容,是规范学校内部运行机制所必需的。

主要表现在:

1. 办学理念。

办学理念是一所学校共同的价值观,被称为学校的灵魂。包含了学校的办学宗旨、办学目标、办学思想等,起到凝聚学校各方面力量的作用。因此学校内部机制的规范运行首先决定于学校的办学理念。

南洋理工学院“教学工厂”理念被学院自己总结为学院成功的最关键因素。“教学工厂”(Teaching Factory)办学理念是将企业环境引入学校,在校内营造技术先进、设备完善、环境逼真的教学型企业工作环境。教学工厂解决了在学校内部营造一个与教学紧密结合的企业环境的难题,实现了学生通过校园而不需依赖企业就能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途径,使学生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到工作岗位后,工作能力满足企业的要求。

由于“教学工厂”理念成功将学校的教学与企业的发展紧密结合,因此,追求与企业一起不断的“发展”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成功的核心。学院的办学追求不断满足社会对紧缺人才的需求,追求与企业的紧密合作,追求学院的不断发展。学院不断发展,教师的价值得到保值、增值,办学理念就起到了凝聚学院教职员积极性的作用。现代学校制度有利于形成学校的办学理念,促进学校在服务于社会中自身得到不断发展进步。

对中职学校的建议范文4

关键词:兵团中等职业学校 人文素质教育 构建和谐兵团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受命于特殊的历史条件,根植于特殊的地理环境,依托于特殊的组织形式,承担着特殊的历史使命。推动和谐兵团的构建,是兵团适应新形势,实现兵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随着兵团建设的快速全面发展,兵团中职教育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在中职招生规模扩大的情况下,加强中职学校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办学质量,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日益成为构建和谐兵团过程中中职教育探索的焦点。

一、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

教育的重要本质特征就是它的人文性,中职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人文素质教育是不可忽视的。人文素质是学生诸多素质当中最具根本性的素质,是人类发展中起基础性作用的品质,对于其它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很强的渗透力和影响力。人文素质教育不仅可以传递知识,开发智力,培养技能,陶冶情操,增加情趣,提高学生修养,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成为道德高尚、技术高超的高素质劳动者。

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人文教育的现状。

在进入21世纪的今天,经济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中国目前需要越来越多的技能型人才,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当前,中技学校大多建立了以就业为导向,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教学体系,把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摆到了重要位置。但在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思想政治素质、人文素质等往往重视不够,既缺少足够的课时安排,又常常缺少足够的师资力量,这必然会影响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最终导致学生素质的不全面。造成部分学生辨别是非能力差,思想认识水平低;心理脆弱,公德意识低下;在校园内时常出现斗欧现象;每每遇到困难或挫折,便不知所措,甚至走向极端;上述现象中充分暴露出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中人文教育的力度不够,当学生走出校门后,独立生活能力差,社会适应能力低,处理人际关系能力差,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承受心理压力的能力及应变能力缺乏等等,造成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能适应工作环境。

三、新形势下加强兵团中职学校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1、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中职学校体现自身功能的自觉追求。兵团中职学校在兵团建设中起着培养全面发展的兵团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要作用,这些人才是今后构建兵团和谐社会的主力军。而培养全面而合格的人才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加强对中职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人文精神是一所中职学校生存的土壤,中职校园是最应该具备人文精神的地方,因此,中职教育不能将人文素质教育排斥在外,而蜕变为仅仅是职业培训,这应成为中职学校实现自身在构建兵团和谐社会独特功能的自觉追求。

2、加强人文精神教育是兵团中职学校贯彻“以人为本”的内在要求。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体现在人才培养上,就是要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素质更加全面、精神世界更加充实。不能把专业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人为地分离或割裂,而要为学生提供完整的知识和文化,培养健全的人格。这样培养出的作为完整的人的学生,更知道如何运用自己的才能和品格来成为构建和谐兵团建设的开拓者。

3、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中职学校适应兵团对人才需求变化的必然选择。随着知识、技能和技术更新速度的加快,兵团对中职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职教育已不再单纯针对职业岗位,而是扩展到增强学生对专业变化和职业转变的适应性。因此,中职教育必须把兵团当前与长远的发展结合起来,既要把学生培养成能胜任兵团各个岗位职业的人,又要为其持续的发展奠定基础。

四、正确把握兵团中职学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原则。

1、坚持主体性教育原则。主体性教育是一种培育和发展受教育者的主体性的实践活动,要发展和提高他们的主动性,随着当今时代的发展,人文素质教育要改变以前的传统方式方法,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兵团思想为指导,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为出发点,培养中职学生能够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认识和实践,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及和谐兵团的全面进步。

2、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教育家孔子向来倡导在教学实践中重视“因材施教”,人文素质教育教育效果的好坏,关键在是否能够把握住中职学生的特点并调动其内在积极性,教育者只有把握住不同类型及层次的教育对象的特点,并结合兵团中职学生现实的状况进行教学,解决其思想矛盾,才能达到人文素质教育的最佳效果。

3、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理论性太强、太枯燥不易被学生接受,这是当前中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大难题,这就要求兵团中职教育者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例如开展各种各样社会实践教育活动、社区法律咨询活动以及社会调研活动等,使其在社会实践

中了解、观察和服务兵团建设,促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增强建设和谐兵团的价值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

五、在构建和谐兵团中强化中职学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措施。

1、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社会上很多人认为中职教育主要是培养技能,是一种“技术教育”,实际上这种看法是片面的,不全面的,它忽视了教育的本质。诚然,培养技术型人才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教育目标,但培养的不能仅仅是一个只懂计算机或只会专业技术的人,还应对学生进行有效的人文素质教育,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教会他们做人之道,使他们真正成为心智与人格全面发展的有用之才。这样,兵团中职学校才可能在构建和谐兵团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精心设置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兵团中职学校应调整教学计划,将人文教育与技能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深入发掘技能教育中的人文因素,专业教学增加人文素质方面的必修课,弘扬和宣传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有目的地开设人文素质课程,要少而精,要管用,要将知识性与思想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寓人文素质教育于知识的传授之中。

3、营造校园氛围。要不断加大经费投入,更新、增加教学设施和图书资料,加强校园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设施的建设,使学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陶冶情操,升华精神。举办各种人文讲座,开展各类竞赛,吸引学生主动而广泛地参与,营造生动而健康的人文氛围,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来加强人文教育。学校可在校园网上开辟论坛,定期与学生进行交流。教师也可以利用校园网进行人文方面的网上教学。积极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兵团中职学校应当充分利用寒暑假,结合专业学习的特点,有计划地组织学生深入到兵团企业,使学生在实践中了解认识社会,改造自我,促进自身健康的发展。

4、提高中职学校教师自身的人文素质的修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人文素质教育的学术基础、指导力量。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师要有人文情怀、责任意识,在提高专业技术水平的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文修养,不断更新知识,使自己的思想境界、道德情操得到净化,人格得到完善。努力以自己的高尚人格、良好师德去熏陶、感化学生,帮助学生怡情养性,塑造人格。

结语:

人文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观念,而不是某种单纯的教育模式或方法。如何具体地对中职学生开展人文素质教育,促进和谐兵团建设需要有一个逐步探索的过程。尤其是诸如教学大纲的制定、师资队伍建设、校园环境营造、教学内容取舍、教育形式摸索等,这些,都需要结合兵团中职学校自身的具体特点,深入地进行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的研究和探索,使兵团中职学校在构建和谐兵团建设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

[2] 施光明.技术与人文——对当代职业教育价值取向的思考[J] .职教论坛.2003.(9).

[3] 曹建庆.对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研究与思考[J].职教探索与研究.2006,(1).

对中职学校的建议范文5

>>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农村小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策略 对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考 对基层央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考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价值 加强职校学生公民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生社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如何引导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论高职学生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途径探析 论当代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河北路径 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若干思考 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探析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几点思考 高校要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率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选择 关于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考 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考 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考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15]杨荣.成长.约会明天小学生核心价值观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4

[16]管向群.当代教师核心价值观研究[M].人民出版社.2014

[17]刘湘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生教育读本-小学[M].人民出版社.2014

[18]冯颜利.廖小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探究[M].人民出版社.2014

[19]孙林.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案例解析[M].中央党校出版社.2014

[20]曲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读本[M].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4

对中职学校的建议范文6

【摘要】 目的: 探讨局部进展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后血清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水平变化及其对疗效的预测价值. 方法: 对2002/2006收治住院的96例Ⅱb~Ⅲ期乳腺癌患者应用CEF方案进行新辅助化疗. CEF 方案:环磷酰胺(CTX) 500 mg/m2, d1, 8;表阿霉素( EPI) 50 mg/m2, d1, 8;5氟尿嘧啶(5Fu) 500 mg/m2, d1, 8. 28 d为1 个周期,所有患者完成2 个周期新辅助化疗后评价疗效. 于治疗前1 d及治疗2周期后各采外周静脉血2 mL,用光电比色法检测血清TSGF水平. 结果: 新辅助化疗总有效率为48%(46/96),其中38例(40%)降低了临床分期,完全缓解7例,部分缓解39例,无疾病进展者. 96例乳腺癌患者化疗前TSGF阳性率为73%(70/96). TSGF阳性组和阴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49%(34/70),46%(12/26),无显著性差异(χ2=0.044, P=0.833, >0.05). 化疗前血清TSGF水平为(71.1±6.5)×103 U/L;化疗后为(58.6±7.2)×103 u/L,较化疗前显著下降(P

【关键词】 乳腺肿瘤;化学疗法,辅助;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临床疗效

【Abstract】AIM: To explore the significance of tumor specific growth factor (TSGF) in predicting curative effect of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for local advanced breast cancer. METHODS: During the period 20022006, 96 patients with stage Ⅱb Ⅲbreast cancer were treated with CEF regimen every 28 d for 2 cycles. According to the effect standard suggested by WHO, efficacy was evaluated after 2 cycles of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Patients received cyclophosphamide (CTX) 500 mg/m2 on day 1, 8; epirubicin (EPI) 50 mg/m2 on day 1, 8; 5fluorouracil (5Fu) 500 mg/m2 on day 1, 8. The serum TSGF level was measured by spectrophotometry before chemotherapy and after 2 cycles of chemotherapy. RESULTS: The TNM stage became low in 38(40%) patients. The overall response rate(RR) of the primary tumor was 48%(46/96). There was no progressive disease (PD), complete response (CR) was achieved in 7 cases, and partial response (PR) in 39 cases. The positive rate of TSGF before chemotherapy was 73%(70/96). The overall response rates in TSGF positive and TSGF negative breast cancer were 49%(34/70) and 46%(12/26) respectively, which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χ2=0.044, P=0.833, >0.05). TSGF levels before chemotherapy and after chemotherapy were (71.1±6.5) and (58.6±7.2)×103 U/L in the 96 local advanced breast cancer patients. TSGF level after chemotherapy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before chemotherapy in both complete response and partial response patients (P0.05). CONCLUSION: The serum TSGF level before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is insufficient to predicting curative effect. The variation of serum TSGF level after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has clinical significance in estimating the effect of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Keywords】 breast neoplasms; chemotherapy, adjuvant; tumor specific growth factor; curative effect

0引言

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NCT)目前在乳腺癌的治疗中已得到应用,特别是在局部进展期乳腺癌的应用中已取得良好的效果[1]. 自20世纪80年代开展以来,已成为乳腺癌全身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是一种促进肿瘤血管增生的因子,对恶性肿瘤血管增生起重要作用,而对非肿瘤血管增生无明显关系[2]. 因此,TSGF具有恶性肿瘤的高度特异性. 在恶性肿瘤形成早期即释放到血液中并达到一定的浓度. 我们应用CEF方案对96例局部进展期乳腺癌进行新辅助化疗,于治疗前和治疗2周期后检测血清TSGF水平,探讨TSGF 水平变化对新辅助化疗疗效的预测价值.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收集200201/200612在我科住院的Ⅱb~Ⅲ期乳腺癌患者96例,均经细胞学或粗针穿刺获组织学检查证实. 中位年龄46.3 (28~69)岁,按TNM分期,Ⅱb期33例,Ⅲa期39例,Ⅲb期24例. 所有患者既往未行放、化疗及内分泌治疗,karnofsky 评分为80 分以上,心、肝、肾功能无严重损害. 752型分光光度计(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分析仪器总厂),TSGF快速诊断试剂盒(福建新大陆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

采用CEF 方案:环磷酰胺(CTX) 500 mg/m2, d1, 8;表阿霉素( EPI) 50 mg/m2, d1, 8;5氟尿嘧啶(5Fu) 500 mg/m2, d1, 8. 28 d为1个周期. 化疗2 个周期后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新辅助化疗有效者术后以原方案继续化疗6 个周期(无效者更换方案),有淋巴结转移者在术后完成2个周期化疗后行放射治疗. 受体阳性者于化疗结束后口服三苯氧胺进行内分泌治疗.

1.2.2TSGF检测方法

取静脉血2 mL,凝固后取血清样本 40 μL,室温6 h后加入含1.0 mL TSGF检测液的测试管中,置于100℃沸水浴中,保温反应15 min,迅速取出并置64×103 U/L定为TSGF阳性阈值.

1.2.3疗效评定标准

于新辅助化疗前后临床体检或B超测量肿瘤原发灶体积,肿瘤体积(V)以下列公式计算:V=D3×π/6[3]. 疗效评定按照国际抗癌联盟(UICC) 的实体瘤通用疗效评定标准[4]分为:临床完全缓解(CR)、临床部分缓解(PR)、病情稳定(SD)、疾病进展(PD). 以CR + PR计算有效率(RR). 毒副反应按照WHO 化疗药物急性、亚急性毒性分级标准分为0,I,II,III,IV度.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数据以x±s表示,所有数据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处理,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t检验,以P

2结果

2.1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近期临床疗效有38例(39.6%)降低了临床分期,其中II期降为I期17例,Ⅲ期降为II期18例,Ⅲ期降为I期3例. 全组无PD者(表1). 表1乳腺癌CEF 方案新辅助化疗的近期疗效及血清TSGF水平的关系(略)

2.2血清TSGF水平与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关系化疗前TSGF阳性率为73% (70/96). TSGF阳性组和阴性组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χ2=0.044, P=0.833,表1).

2.3不同疗效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血清TSGF水平比较化疗前血清TSGF水平为(71.1±6.5);化疗后为(58.6±7.2),较化疗前显著下降(t=3.163, P

3讨论

新辅助化疗在局部进展期乳腺癌的应用中已取得良好的效果[5]. 术前化疗有利于消除全身微小转移灶,评价肿瘤对化疗的敏感性,缩小肿瘤,降低分期,减少手术范围,还可使部分不可手术的患者转变为可手术,增加了乳腺癌保守性切除的机会. 而且,围手术期化疗不会增加手术并发症及患者耐受性[6]. 但是无效的化疗不能使患者在延长生存率方面受益[7],而且可能延误患者的手术治疗时间和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因此如何有效地预测肿瘤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一直是肿瘤临床治疗中的重要问题之一.

TSGF是一种多糖链肿瘤标志物,在肿瘤中含量高并能促进肿瘤的形成、生长和扩散. 正常机体的TSGF由T细胞或单核细胞分泌,其含量处于较低水平,低水平的TSGF有利于机体的免疫应答,而肿瘤患者其血清TSGF升高且促进肿瘤生长、扩散及转移[8]. 初治、治疗无效及复发转移的乳腺癌患者血清TSGF水平显著升高,以64×103 U/L为阳性临界值时,对乳腺癌的敏感性为60.3%,特异性为98.5%,而治疗有效者的血清TSGF水平明显降低[9]. 我们的结果提示化疗前血清TSGF水平不足以预测新辅助化疗的疗效.

在恶性肿瘤治疗过程中,连续动态地监测相应的肿瘤标志可作为疗效观察的客观指标,这是肿瘤标志物的一大功效. TSGF随病情变化而变化,用于观察恶性肿瘤化疗疗效及病情监测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可减少化疗的盲目性,有助于制定有效的化疗方案[10]. 我们的研究表明:病情稳定者在化疗前后TSGF无显著性差异;化疗有效者在其化疗后TSGF较化疗前下降,提示化疗前后TSGF水平变化与临床疗效基本一致. 因此新辅助化疗前后血清TSGF水平变化对疗效预测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薛锋杰,代志军,王西京,等. 进展期乳腺癌术前新辅助化疗86例[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5,26 (18): 1685-1687.

[2]李振玲, 吴燕. 肿瘤相关物质群(TSGF)检测的临床意义探讨[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03,17(3):149-152.

[3]Fisher B, Bryant J, Welmark N, et al. Effect of preoperative chemotherapy on the outcome of woman with breast cancer: Findings from NSABP18[J]. J Clin Oncol,1997,15:2488-2492.

[4]孙燕. 内科肿瘤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994-995.

[5]Sapunar F, Smith IE.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for breast cancer[J]. Ann Med, 2000, 32: 43-50.

[6]凌瑞, 石梅, 张洪伟, 等. 乳腺癌术后早期辅助化疗的安全性[J].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1, 22(15): 1430-1432.

[7]Geisler S, BorresenDale AL, Johnsen H, et al. TP53 gene mutations predict the response to neoadjuvant treatment with 5fluorouracil and mitomycin in locally advanced breast cancer[J]. Clin Cancer Res, 2003, 9(15):5582-5588.

[8]刘陶文, 陈煌基. 肿瘤相关物质群水平对恶性肿瘤复发转移的诊断[J]. 实用癌症杂志, 2003, 18(2):161-164.

[9]刘陶文, 陈煌基. 乳腺癌患者血清中肿瘤相关物质群的水平[J]. 肿瘤防治研究, 2004, 31(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