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康复训练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儿童康复训练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儿童康复训练方法

儿童康复训练方法范文1

【关键词】 引导式教育; 脑性瘫痪; 粗大运动功能; 社区

中图分类号 R7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13-0005-03

Effect of Conductive Education on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Effect of Gross Motor Function of the Community/WANG Xiao-ping,WU Rui,ZHONG Wei.//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4,12(13):5-7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guidance education training methodand traditional one on one on the rehabilitation of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gross motorfunctional efficacy of community.Method:58 children of community received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for more than 12 months with cerebral palsy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guiding education training group and traditional form of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group, and comparing the gross motor function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by GMFM evaluation,the results were analysis of variance.Result:The patients of two groups before training GMFM score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after training GMFM score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Conclusion:Conductive educationtraining method and traditional one on one training methods in the community on grossmotor function in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rehabilitation effect has the same effect.

【Key words】 Conductive education; Cerebral palsy; Gross motor function; Community

First-author’s address:Yunnan Province Disabled Rehabilitation Center,Kunming 650032,China

引导式教育是由安德鲁・比度(Andras Peto)教授在本世纪四十年代在匈牙利首先发展起来的[1]。它是一套综合系统,它使神经受损的儿童能过正常生活作为它的最终目标。这个过程使得孩子获得能力和方法来面对在生活中遇到的挑战,引导式教育强调的是多元化团队式的训练活动。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的病程长,很多脑瘫儿童家庭难以接受在医疗机构长期住院昂贵的康复训练费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脑瘫儿童康复效果。本文观察了2011-2012年来云南省中国和挪威脑瘫儿童全面康复项目两个试点的社区58例脑瘫儿童,在社区应用引导式教育康复训练的情况,与传统式一对一的康复训练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引导式教育在社区脑瘫儿童康复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58例脑瘫儿童随机分成引导式教育训练组30例和传统式一对一康复训练组28例。纳入标准:符合脑瘫病症的诊断标准[2],年龄在14岁以下,能够按计划坚持康复训练一年以上。排除标准:家长不合作无法坚持治疗者,合并有严重的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的器质性疾病或合并有癫痫者。两组性别构成、分型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两组的日常训练均由经过技术资源中心(省残疾人康复中心)多次进行专业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的社区康复员担任,技术资源中心每三个月进行一次评估。

1.2 方法

1.2.1 引导式教育组的训练方法

1.2.1.1 小组学习 按照孩子的年龄、疾病种类及功能障碍的轻重进行分组。以年龄和功能障碍相似的成为一个小组(每组6人),以便更好地让孩子之间互相观察、交流、模仿,从而成为一个小团队。在进行各项活动中尽量使孩子减少了对家长的依赖性,逐步建立起独立面对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1.2.1.2 整日流程计划 根据各组孩子的特点,结合整日流程的生活化特色,制定出适应每个孩子发展的课程安排和康复计划。包括:坐立、步行、社交沟通、认知。生活自理方面包括:入厕、洗手、就餐、就寝、穿脱衣服等。通过日常生活和课程的结合和贯通,使孩子融入到社会生活中去。

1.2.1.3 规划性的环境 根据孩子年龄的不同、运动障碍的不同,运用一些特殊的木质家具:条台床、梯背架、有扶手的梯背椅、木凳,和儿童辅助器具:平衡杠、站立架、坐姿椅、步行器、绑肘、绑腿、木棍等,使孩子在生活中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对家人的依赖,用最少的协助完成日常的生活活动。

1.2.1.4 节律性意向 节律性意向是引导式教育的一种诱发技巧技术。孩子在活动之前必定是想达到一个目标,通过语言的运用表达孩子的意向,在脑子里准备进行一个活动。利用有节律的数数、动词的重复,或有节律的儿歌给孩子在活动中提供节奏感[3]。这样使言语和运动连接在一起并促进运动的学习,最终达到目标。

1.2.1.5 家长参与 家长参与是引导式教育对脑瘫儿童日常生活中的活动进行处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与脑瘫儿童接触最多的是家长,训练也是在日常生活活动中得到强化,家长的参与让患儿得到更为直接的康复训练,将康复知识更好的融入到家庭。让脑瘫儿童能够得到持续的康复。

1.2.2 传统式一对一康复训练组的训练方法

1.2.2.1 物理治疗 主要应用Vojta诱导疗法,Bobath神经发育疗法,上田法主要是应用四肢法。有社区康复员按照计划2次/周,45~60 min/次,3个月为一疗程。

1.2.2.2 作业治疗 主要是应用日常生活活动、娱乐活动、户外活动等方法,训练孩子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认知能力、融入社会的能力等。

1.2.2.3 中医疗法 对经济条件好一些的孩子,做一些中药熏洗疗法、推拿按摩法,2次/周,30 min/次。

1.3 评定方法

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量表(gros motor fanction measure,GMFM)共88项[4],分5个功能区,即(1)卧位和翻身、(2)四点位、跪和爬、(3)坐位和平衡、(4)站立、(5)走、跑、攀爬。每项指标的计分标准:完全不能完成为0分,完成不到10%为1分,完成10%~99%为2分,完全完成为3分。各功能区计分方法为:卧位和翻身项目总分/54×100%,四点位、跪和爬项目总分/43×100%,坐位和平衡项目总分/45×100%,站立项目总分/38×100%,走、跑、攀爬项目总分/73×100%。对两组患儿分别在康复训练前、康复训练后3、6、9、12个月进行粗大运动功能评定一次,以GMFM总分差值作为观察康复效果的量化标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前GMF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训练12个月后两组患儿GMFG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在康复训练前和接受康复训练12个月后(GMFM)分数显著提高,康复训练前后分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引导式教育训练方法也是国际公认的治疗儿童脑瘫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特别是对经济条件差的脑瘫儿童在社区进行康复更适用。其显著的特点是最大限度地引导患儿自主运动的潜力,以娱乐性和节律性意向激发患儿的兴趣及参与意识。通过康复员不断地给予科学的诱导技巧、意识供给或口令,让患儿主动地进行训练,与被动训练相结合,大大地提高了康复效果;同时将运动、语言、理解、智力开发、社交和行为矫正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进行全面的康复和发展。

表2 两组脑瘫儿童治疗前后GMFM评分比较 分

组别 时间 GMFM功能区

卧位、翻身、坐和站立 跑、行走和攀爬

引导式教育训练组(n=30) 治疗前 27.08±6.68 12.55±3.12

治疗后 62.12±10.37 34.01±7.92

传统式一对一康复训练组(n=28) 治疗前 29.42±9.96 11.68±4.15

治疗后 59.34±8.45 36.15±6.78

传统式康复训练方式在运动中存在一定的脱离,不能充分发挥专业康复技术优势及家长的作用,从而延长了脑瘫儿童的康复治疗时间。引导式教育系统与一般医疗康复模式所不同的根本之处正是以教育的角色不统筹残疾儿童的康复,将着眼点始终放在以建立正常生活为基础,以诱导主动学习为策略,以积极的性格为目标,实现全人的发展,使之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适应环境,融入社会,创造自身价值[5]。因此,引导式教育系统提供了一个社区康复、教育康复与传统康复相结合的有效模式,值得从事康复工作者学习和实践。

引导式教育的广泛性可以包括所需的全部内容,即运动上的、功能上的、情感上的、认知上的。这种方法是为了引导孩子达到目标,通过目标确定、精心设计活动,促进主动的自我学习。理论上,把孩子放在中心位置,为他指明方向,在那里孩子必须学习自我解决问题的方法[6]。活动的意思是孩子想去运动,因此,康复员必须使孩子有主动和自发的意向,任何进步都是孩子努力的成果。在引导式教育中,引导员的角色、小组结构的动力、节律性意向、活动序列和技能的掌握、整日流程、学习环境、手法促进等方法被认为都是十分有效的。

引导式教育的显著特点还有:以全人的康复目标:重视脑瘫儿童在身体上、心理上、社交上和认知上的相关性和完整性[7]。针对儿童多种障碍的需求,始终把发展积极的性格,建立生活独立的能力,建立融入主流社群的能力作为奋斗目标,贯穿于全部教育康复活动中,旨在将脑瘫儿童教育成为具有积极主动地全人,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困难,自尊、自信、自强、自立。以学习为基础的开发:采用教育的方式,使儿童的运动功能和行为调整有效结合,从而能有效地帮助他们学习适应现实环境,掌握日常生活技能,达到实现正常生活的目的。诱发主动学习的原则:引导和鼓励孩子主动参与和学习活动。不是灌输式的学习,而是根据儿童的功能特点,设计出既能促进功能改善又能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的学习方法和活动,诱导孩子积极主动地投入全部学习活动,从而建立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8]。

本研究结果显示,引导式教育应用于社区脑瘫儿童运动功能的提高和传统式一对一的康复训练具有同等的疗效。引导式教育将儿童在体能、智能、自理、沟通及社交等各方面的学习完整地结合起来,而不是只针对残障的治疗,为儿童和家长提供了完整的经验。引导式教育能全面促进脑瘫儿童的康复,为脑瘫儿童回归家庭、回归社会生活,使孩子得到全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受到儿童和家长的喜爱[9]。引导式教育方法训练脑瘫儿童在社区值得进一步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欧安娜,余雪萍.引导式教育――伴儿同行[M].香港:香港复康会世界卫生组织复康协作中心,2006:19,21.

[2]陈秀洁,李树春.小儿脑性瘫痪的定义、分型和诊断条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7,29(5):309.

[3]李初阳,史惟,周美琴,等.脑瘫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修订扩展版(中文版)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1,17(12):1112-1113.

[4]胡莹.脑瘫儿童的康复管理[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6,12(2):112-113.

[5]李志军,刘瑾.脑性瘫痪患儿引导式教育效果观察[J].中国康复,2001,5(12):123-124.

[6]唐久来.小儿脑性瘫痪引导式教育疗法[J].中国临床康复,2004,8(33):7498-7499.

儿童康复训练方法范文2

关键词:特殊儿童;特殊教育;语言康复;内容;手段;原则

相关数据表明,截止到2005年12月份,我国14岁以下的残疾儿童数量达到了387万人之多,占到了我国全体残疾人总数的5%。相关研究表明,语言发育迟缓、脑性瘫痪、智力发育迟缓、听力残疾以及自闭症等类型的特殊儿童普遍存在着语言障碍等问题。人们应该如何对特殊儿童语言障碍进行矫治,并且培养特殊儿童的语言表达的能力,更好地将特殊儿童语言潜能开发出来,这些都成为了语言治疗人员以及特殊教育工作人员必须要面对的困难和必须完成的任务。下面,笔者就试论特殊儿童语言康复的内容与手段。

一、特殊儿童语言康复训练的内容

(一)特殊儿童前语言能力训练

所谓的前语言时期语言能力训练就是指特殊儿童能够说出的第一个具有意义的单词前时期。在前语言时期中,特殊儿童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语言,儿童大多数已在接受来自各个方面的刺激,并且为自己学习语言做准备工作。这一阶段中,实施语言康复训练的目的就在于帮助特殊儿童积累一些语音表象,发展特殊儿童语言学习必须要具备的能力。因此,实施康复的内容主要包括诱导特殊儿童进行无意识交流,训练特殊儿童通过不同音长、音强以及音调的哭叫声来表达儿童生理的需求以及儿童的情感,培养儿童听觉的敏感度,使儿童能够对语言产生一定的敏感性,引导儿童能够发出一些单音节,鼓励其逐渐发出一些连续音节,培养特殊儿童交际的倾向,并且使其能够理解和表达一些具体概念词。

(二)特殊儿童词理解及表达能力训练

伴随着特殊儿童语言能力的不断发展,特殊儿童开始有意识和有能力学习一些常用的词汇,并且开始使用语言来和外界进行互动。在这一阶段中实施特殊语言训练的目的就在于能够使特殊儿童对其有一定的了解,将他们所表达的主要内容转变成为简单语言符号,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词语。与此同时,特殊教育工作人员还要通过实施词汇训练来帮助特殊儿童扩大其自身的词汇量,加深特殊儿童对于词汇和词义的理解。

(三)特殊儿童词组理解及表达能力训练

特殊儿童进入到一个全新的语言发展阶段的时候,他们就会将词组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使用。因为词组具有很强的语法规则,习得词组结构就表示他们已经能够掌握一些语义之间的关系和联系,标志儿童语言发展步入到了一个发展的阶段。所以,在实施特殊儿童语言康复训练过程中,必须要将词组训练作为主要内容和重要内容。

二、特殊儿童语言康复训练的手段

(一)特殊儿童语言康复训练要结合传统方法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用计算机多媒体能够为特殊儿童提供一个生动有趣以及立体形象的语言训练材料,并且能够把成分替代、反复强化以及预言示范等等特殊儿童语言教育手段通过计算机的程序来实施,这也就从本质上强化了传统的特殊儿童语言训练教育过程中有效的手段实施。与此同时,要求特殊儿童语言康复训练必须要成为一种人与人之间互动的活动,要求特殊教育人员实施全程的指导。原因就在于,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必须要通过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的能力以及与学生的互动来实现。

(二)特殊儿童语言康复训练要结合认知进行拓展

人类表达客观世界最为重要的渠道和手段就是语言,但是,在语言表达过程中的前提就是认识,认知思维是所有语言得以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特殊教育工作人员在进行语言训练内容设计以及语言训练方法选择的过程中,都必须要综合考虑特殊儿童认知的能力,根据其认知能力来选择一种特殊儿童能够通过自身努力而达到的康复训练目标。与此同时,特殊教育工作者还要巧妙并且充分地利用各种手段来强化特殊儿童对于语法规则以及词语含义的认识和理解,只有在理解这一基础之上,儿童才能够在不同情境里面灵活地运用自己所学到的句子或者词语。

(三)特殊儿童语言康复训练要结合生活实际

实施语言康复训练最终的目的就在于使特殊儿童能够充分运用语言,因此,在实施特殊儿童语言康复训练的过程中,必须要充分考虑那些特殊儿童生活过程中需要的语言;在选择语言康复训练教材的时候,必须要尽自己最大努力来将特殊儿童日常生活过程中经常使用的词语、词组以及句子作为重点的训练内容;在选择特殊儿童语言康复训练方法的时候,必须要选择那些贴近特殊儿童生活的场景来实施训练,并且要将学校资源以及家庭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在对特殊儿童语言康复效果评估过程中,同样要尽可能的对儿童运用日常语言的能力进行评价。

三、结语

本文中,笔者首先从特殊儿童前语言能力训练、特殊儿童词理解及表达能力训练以及特殊儿童词组理解及表达能力训练这三个方面阐述了特殊儿童语言康复训练的内容,接着又从特殊儿童语言康复训练要结合传统方法、特殊儿童语言康复训练要结合认知拓展以及特殊儿童语言康复训练要结合生活实际这三个方面探讨了特殊儿童语言康复训练的手段。

参考文献:

儿童康复训练方法范文3

一、利用学校课堂主渠道。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训练

首先,让每位任课老师都参与进来,对班级中患有孤独症的儿童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进而给他们制定出科学可行的教学目标和计划。对这些儿童实施个别化教学,确定各自的训练方法。这样,孤独症孩子在课堂上就会始终被老师所关注,处在师生互动的氛围中,没有那种被冷漠、被边缘化的感觉,这一点对患有孤独症孩子的康复训练尤为重要。人际交往障碍、语言发育缺陷是孤独症儿童的重要特征。他们往往独自一人活动,对周围事物漠不关心、旁若无人。让这些孩子身处在班集体氛围中,本身就是为患有孤独症孩子进行康复训练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场所。例如:我在课堂上教学生读“牙刷”一词时,也有意地要求一位姓王的孤独症孩子和同学们一道读,虽然他是被动的、不情愿的,但还是勉强的站起来把小嘴动了几下。尽管是这样,我还是表扬了他,并用手轻轻地抚摸了他。在后来的教学中,我用同样的方法让他尽可能地参与进来,鼓励他说话。渐渐地他表现的主动多了。

二、利用活动课和游戏课增强训练力度

游戏这类集体活动课本身对培养学生集体意识,特别是对患有孤独症儿童显得更加重要。在活动课中,让同学们在一起进行滑滑梯、荡秋千、平衡木等游戏。这对他们行为、语言交流的康复有较好的效果。老师要充分利用活动内容强化活动效果,然而孤独症儿童沉浸在自我的世界中,对周围的事物没有任何兴趣,要培养他们做游戏的兴趣,全靠老师的细心和耐心来系统的引导。有一次,我带学生进行感觉统合的康复训练时,其他同学都按要求进行各自的康复训练活动,只有患孤独症的小王站在一旁,目光呆滞、不愿参与、漠不关心的样子。这时,我就走过去把他带到滑梯旁,并且拿出棒棒糖来引诱、刺激他,还让其他同学表演给他看。最终,在老师的鼓励下,他也能坐在滑梯上玩了,脸上露出了难得的笑容。我就立即用手摸摸他、拍拍肩的方式来亲近他。后来,我在上活动课的时候总是有意识地强化他的参与,尽可能地让他和同学们一起活动。就这样不断地进行康复训练,最令我欣慰的是一些比较简单的活动他也能参加了,他和同学们的距离越来越近了。

三、利用科学成果强化康复训练

在学校里,我们运用教育医学领域对孤独症儿童的康复训练的研究成果贯穿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求各任课老师明确任务,对这些孩子,见缝插针地强化训练。针对孤独症儿童存在的人际交往障碍和语言缺陷等,我采用了“目光接触”训练和“呼名应答”训练的方式,经常地、不分场合地找机会训练。这些孩子从不和别人正视,感情木然,为了唤醒这些孩子交往的意识,我就用目光接触的训练式强化对他的康复训练。一开始,任凭你怎样呼唤,他总是不看你。在这种情况下,我总是强行拽着他,让他看着我,直到目光正视着我为止,就这样经过一段时间强化训练,他渐渐地有反应了,虽然要呼唤几次,他才看我一下,但毕竟还是有起色了。同样,我用呼名应答的训练方式强化了呼喊他姓名让他应答,也取得了—定的进步。

四、利用“家长学校”完善训练成果

老师要利用“家长学校”的平台,向家长阐述学生在课外的总体要求,特别是要一对一地和家长交流学生的具体康复训练情况,安排好家长在家的训练项目,争取家长们的配合。这样就能够把孤独症儿童在学校的训练成果很好地加以巩固,同时老师还要保持与家长沟通,及时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里的一些情况。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对患有孤独症儿童的康复训练有了良好的效果。

儿童康复训练方法范文4

关键词:康复训练;脑瘫儿童;语言沟通

【中图分类号】 R473.74【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11-0330-01

有报道指出,与健康成人比较,脑瘫儿童及其家长普遍存在明显的心理问题[1]。在脑瘫患儿康复训练的过程中,家长不仅要承担较大的心理负担,还要承受经济压力。作为康复训练的教师,不但要做好患儿的康复训练,也要加强与家长的语言沟通,帮助家长克服心理问题,提高患儿训练的信心,为患儿康复创造良好环境。现就脑瘫患儿康复训练过程中与家长的及儿童的语言沟通作一下探讨。

一参考资料

本文所里列举的康复中心创办于2004年,至今己为453例脑瘫儿童实行康复训练,其中男352例,女101例;年龄6个月至3岁,平均1. 43岁;月平均费用3000元左右。

二脑瘫儿童的康复训练措施

由专职脑瘫儿童康复Ull练教师在每次实施康复训练、前后与家长进行语言沟通,沟通内容不限,沟通时间10 min以上。通过与家长的语言沟通了解家长的思想动态、回家后的康复计划实施等内容,通过对家长的心理关怀,从而增加家长对脑瘫儿童的康复信心。

三脑瘫儿童康复训练中语言沟通的重要性

1.语言沟通的定义语言沟通,就是使用语言、文字或符号进行的沟通[2]。语言是传递信息的符号,包括所说的话和所写的字。要注意的是,所用的符号应当是为发出者和接受者都能准确理解的。当然采用相同的语系是必要的,也是相对比较简单的,困难的是要求双方所用词的含义也要有同样的理解。

2.语言沟通的前提语言沟通的前提是信任,它是语言沟通不可缺少的部分。教师与家长之间应相互信任,相互了解,才能沟通与交流信息。它是以脑瘫儿童为中心,属于对家长情感关怀和训练。家长由于长期的压力容易产生焦虑无助和对脑瘫儿童失望心理,交流时面带微笑,语言亲切、温柔,用词准确,赋予同情心,不失时机,具有一定针对性的交流,使家长对有信任感,消除不良心理,对康复训练充满信心。在工作中我们常见到这样的情况,尽竹我们态度和蔼,但对家长的疑问解释的含糊其辞,操作技术不熟练,对患儿状态分析不全等,就会引起他们的不信任,甚至反感,以致影响家长的情绪,从而导致对整个康复训练产生疑问。

3.常用语言沟通常用的语言沟通有二方面语言、日头语言和类语言。康复教师要将这二种常用的语言沟通有机结合在一起,内容简单、易懂,并注意要通过询问的方式考核家长掌握的程度,以利于以后的语言有效进行。

4.语言沟通的表现形式语言沟通的表现形式有多种多样的,适合康复采用的形式有交谈、座谈、健康知识咨询、健康教育讲座、病友会等。

四脑瘫儿童康复训练中语言沟通的具体方式

语言沟通的常用语语言人人会用,却奥妙无穷。家长是心理相对弱势的特殊群体,对别人的话语比较敏感,对康复打消的语言特别敏感,因为家长的猜疑心理都比较重,尤其是长期做康复训练的脑瘫儿童家长,由于缺乏医学知识和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常有“我怎么生了这样的孩了”“为什么做了这么久没看见起色”“这么多钱花下去到底有没有用”等想法。因此康复打消应以知识和智慧解开家长的心结,在工作中与家长进行语言交流时要全神贯注,倾听家长的意见,在注意语言、语速、语调的同时应用如下语言。安慰性语言康复教师对家长的安慰,是从点点滴滴中温暖人心的,安慰性语言的力量比任何赞美的语言都来得生动、有力,易引起情感的共鸣,能稳定家长的思想情绪。在使用安慰性语言时,康复打消要注意态度诚恳,设身处地换位思考,应充满关心和同情。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赞赏患儿,但不要做作,以免让家长产生言不由衷、假心假意的感觉。积极暗示性语言很多家长常因为脑瘫训练过程长、训练结果与家长心中预期的结果有偏差,经济负担比较重等而感到灰心丧气。康复教师应抓住患儿在训练过程出现的某些有效进展,适时给予积极的暗示,将会有效缓解家长的悲观心理,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积极配合。

1.指令性语言脑瘫儿童的康复训练并不仅仅靠在康复中心的短短数小时,更多的是在家庭中不间断的延续训练。这是家长必须严格遵照执行的,也是康复打消一定要督促家长完成的。这个时候,比较适合使用指令性的语言,让家长知道这是她对孩了负责必须完成的功课。必须注意的是,该类语言需要耐心、关切的语气,不要用指示、命令或居高临下的语气,以免家长对康复教师产生高高在上、冷冰冰的感觉。

2.鼓励性语言康复教师对家长的鼓励,将会给家长无穷的力量,对家长是一种支持,它能有效调动家长的积极性。通过对患儿康复训练的阶段对比,让家长收到患儿进步的信息,是对家长最大的鼓励。同时,可以介绍同种病例的治愈情况,让家长看到希望,从心理上鼓励家长。

3.语言沟通切忌伤害性语言常言道:“好言一句二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脑瘫儿童的家长本来就承受着来自社会的各种压力,很多家长都对外界隐瞒自己孩了的病情,以求心理缓和。康复打消在与家长语言沟通的时候,切忌要注意家长的隐私情绪,切忌伤害性语言,避免在交流过程中提到傻了、笨蛋、瘫了等称呼,并避免使用指责、压制、讽刺、挖苦等语言。

脑瘫并非不治之症,只是脑瘫患儿的康复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需要持之以恒的付出人力、则力、物力和爱心才能看到点滴希望,家长的训练态度直接影响患儿的预后和生活质量。因此,做好与家长语言沟通是非常重要的。有效的语言沟通不但能向家长展示康复教师的专科技术水平、职业道德思想,还能展示康复中心的人文氛围,为家长缓解心理问题,树立信心,为脑瘫儿童的康复带来希望。从而让家长自觉意识到只有自己密切配合,持之以恒,将康复训练视为孩了最重要的训练方法,就能取得满意的疗效。而在此过程中,康复打消一定要注意语言沟通的要点,要有职业道德,严格遵照相关规定,该说的说,不该说的不说。同时注重场合,行为得体,语言运用合适,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儿童康复训练方法范文5

关键词:语言康复;基本方法;基本原则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有听力残疾人2780万,其中0~6岁听障儿童约13.7万,每年新生听力残疾儿童2.3万,听力障碍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对于这些数字庞大的耳聋患儿,首先必须进行听力补偿、听力康复才能进行后期的语言康复训练,笔者经过多年的聋儿语言康复训练,就其方法与原则作了深入探究,并按照这些原则和方法训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聋儿语言康复训练的基本方法

(一)耳聋患儿的听觉训练:其目的是尽早利用聋儿的残余听力,培养他们注意聆听的习惯,让聋儿感知声音的存在、声音的有无、声音的大小、声音的高低,最大限度地提高他们对日常各种声音的辨别和理解能力。听力康复是聋儿语言康复的前提,只有通过听力补偿和听力康复训练的实现才能逐步形成和发展感知、认识、分析与理解声音的能力。

(二)耳聋患儿的发音训练:发音训练包括呼吸训练、舌部训练、口部运动训练、嗓音训练、鼻音训练。耳聋使聋儿缺少听觉的反馈,不能及时校正自己的发音,发音时基本存在诸多缺陷,比如:发音不准,发音音量小;尤其缺少声调变化;有时发假音,冒高调;有时又发低音等等。要使聋儿清楚流利地读、说出每一个字音,必须训练他们掌握各种发音的技能,并利用听觉、视觉、触觉其他感官的补偿作用,有计划、有目的持之以恒地训练。

(三)耳聋患儿的语言训练:一是理解性语言能力的培养,二是表达性语言能力的培养。发展语言能力的第一步是理解语言,理解是表达的基础。在语言训练中应当使聋儿在获得大量的语言刺激的同时,与语言的意x结合起来,发展聋儿的语言理解能力,引导启发聋儿把口型、语音、实物和字词有机结合,明白每个词都是有所指的。在理解了语言的条件下让聋儿先学一些短句后,再训练语言的表达能力,教他们说完整的话,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意愿。学会表达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等以及提高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复合句。注重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增多聋儿的语言实践,时时鼓励聋儿用他所理解的词汇和句子进行自主意愿表达和社会沟通交往。

二、聋儿语言康复训练的基本原则

(一)听力训练与言语康复有机结合的原则。听力训练能最大限度的发展和利用听觉的残余功能,结合视觉、触觉等功能,让聋儿逐步学会与人交往。其目的在于培养聋儿学习听觉能力和言语交往技能,为习得语言提供积极手段创造有利条件。

(二)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原则。学校教育为聋儿提供了有效康复教育方案,教育目标明确,教学方法多样,教学流程规范,教学环节、任务和要求明确。能为聋儿提供科学、统一的有效康复训练。家庭康复训练是学校康复训练的巩固、拓展与延伸,聋儿的听力康复训练、语言康复训练着重个别训练,需要家长长期、耐心、科学地训练教育。家庭康复训练与学校康复训练这两种基本康复训练必须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加强家校联系,提高科研实效对聋生进行语言训练,仅靠在学校的时间是十分有限的,只靠在学校里说,在家里不说,是达不到应有的效果的。为此,对走读的学生,我们同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建立联系册,老师将每天语言教学的内容写在本子上,要求家长加以配合辅导,做到家校教育同步化。对住校的学生,每到假期,教师根据全学期学习训练的内容,设计寒暑假综合训练的内容,指导家长在假期如何根据聋生的语言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训练,最大限度地提高聋生学习语言的巩固率。社会教育应当为聋儿提供有利于听觉训练与语言康复训练的情景环境。

(三)去固定模式化的原则。康复训练实施过程中不能夸大教师的主体作用而忽视聋儿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不能一味地“填鸭式”灌输以免使聋儿处于被动地位,丧失学习兴趣。在语言康复训练过程中不能放过任何教育机会,应有计划、有目的、有意识安排好整个教育过程,让随机教育与计划教育同步,聋儿康复“逮”机会是不可取的,不仅要等机会、逮机会、抓机会,还要创设适合聋儿康复训练的机会。

(四)交往第一原则。语言是交往的工具,具备能够灵活使用语言与他人交往的能力,才算学会掌握了语言。让聋生多参加交际。现代语言教学理论认为,人们的言语交际受制于言语行为的能力,而言语的能力只能在言语活动中获得,聋生语言康复教育就是要通过语言教育使聋生康复言语行为的能力得到提高。最大限度地培养和调动聋生的参与意识。我们以培养聋生的言语表达兴趣为出发点,使他们首先有使用语言的需要,及时鼓励他们在言语交际上的进步,把教学内容安排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进行。因此让聋生置身于交际的环境中,让其多听多说,才能掌握各种言语交际技巧,我们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让聋生与各种各样的人进行交际。交往能力只能在交往过程中实现,如果能有意识地在交往过程中教授语言,聋儿进步就快,反之则慢。因此,必须把语言康复训练放在康复教育第一位。

(五)言语训练与其他方面教育内容相配合。语言教育是一项综合工程,言语训练也不是一项单纯的操练,必须注意言语训练的整体性,我们平时把言语训练与体育、德育、智育、美育等密切配合。

(六)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开展语言训练活动。多媒体集声音、图像、文字、动画等信息于一体,画面形象、直观性强,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成为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的辅助手段之一。我利用业余时间,参加了计算机高级培训班,学习课件的制作方法,现在都能利用powerpoint、flsh等软件制作简单的课件。在语言训练课上,我们运用信息技术,制作了精美的课件,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形象生动的画面对聋生进行语言训练,激发了聋生学习的兴趣,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听力语言训练》 吴立平

儿童康复训练方法范文6

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32例,男20例,女12例,其中左侧14例,右侧18例,年龄5~12岁,平均8岁,骨折分类:屈曲型28例,伸直型4例。

2 康复训练方法

2.1 心理治疗 儿童骨折由于自我控制能力差,配合差,早期普遍存在着对治疗的恐惧心理,因此对早期训练中产生的疼痛应严格控制,尤其对肘关节屈曲时的疼痛应提前向儿童说明,争取家属和儿童的配合。

2.2 运动疗法

2.2.1 拆石膏前运动疗法主要以肌肉等长收缩和腕手功能训练为主。

2.2.1.1 肌肉等长收缩 在石膏固定期间,行肱二、三头肌等长收缩训练,每组10~15个,每次5组,每天5~6次;行挠侧和尺侧伸屈腕肌的等长收缩训练,每组20~30个,每次5组,每天3次;行伸指总和屈指总等长收缩训练,每组20~30个,每次5组,每天5~6次。

2.2.1.2 腕手功能训练 每次手腕向四个方向最大限度的主动活动,每天3~4次,每次20个。加强手骨间肌和内在肌的练习,采用皮筋抗阻,握拳抗阻等方法,每天5~6次,每次20个。

2.2.2 拆石膏后运动疗法以肘关节主动或辅助活动为主。

2.2.2.1 伸屈肘练习(主动练习):将患肘置于OT桌上,患儿取端坐位,肩与OT桌面等高,瞩其用力屈伸肘关节至最大,每组 15个,每次2~3组,2次/d。伸屈肘的比例为1:2。

2.2.2.2 助动训练 患者同主动训练,双手平握一木棒,用健侧上肢动患肢伸屈肘关节,每次力求做到最大范围,并停留1 min,每组20个,每次3组,每天做3~4次。

2.2.2.3 CPM训练:使用上肢CPM机,循环速度3分20秒,角度0~120度,患者每天两次被动训练肘关节,每次训练30 min,每天训练肘关节力求屈伸进展角度2度左右。

2.3 物理治疗

2.3.1 以蜡疗为主。采用盘蜡法每次30 min,在运动疗法之前进行。蜡疗时用塑料薄膜和毛巾分层包裹蜡和肘部,使蜡和肘部充分接触。

2.3.2 采用保鲜袋里加入2:1的冰水混合物进行冰敷,保证其温度控制在0~4℃,冰敷时间15~20 min。在运动疗法之后进行。

3 讨论

肱骨髁上骨折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儿童骨折之一,目前骨科治疗仍选用手法复位+石膏固定,对于一些复位比较困难而又不稳定的患者,可采用透视下复位+克氏针固定+石膏固定;对GartlandⅢ型伴神经损伤患者采用切开复位+石膏内固定。术后常规石膏固定肘关节2~6周。

主动训练和助动训练主要目的是提高肘关节屈伸肌肉的自身募集率,提高屈肘肌肱二头肌和伸肘肌肱三头肌的单位时间内的屈伸强度。主动训练同时提高臂丛神经对屈伸肌肉的支配能力,助动训练主要是用健侧来牵引与运动方向相反的挛缩的关节囊肌肉肌腱等。主、助动训练主要是提高肘关节屈伸角度。主动训练对肌力的提高有明显作用,适当抗阻作用更明显。